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九年级历史

(范围:七年级全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厂2单元)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8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字迹的转考证号、姓名、试卷号、座位号,

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1953年春,西北文物清理队在西安东部沙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发现了半坡遗址。已发掘出46座房屋、

200多个窖穴、6座陶窑遗址、250座墓葬,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1万件,还有粟、菜籽遗存。20

世纪70年代河姆渡遗址两次考古发掘的大多数探坑中都发现20〜50厘米厚的稻谷、谷壳、稻叶、茎杆和

木屑、苇编交互混杂的堆积层,最厚处达80厘米。以上材料证明()

A.距今约5000年前华夏文明出现

B.河姆渡人处在旧石器时代

C.半坡人会制造精美的陶器

D.中国原始农业兴起于黄河、长江流域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题干“半坡遗址”,“还有栗、菜籽遗存”,“河姆渡遗址”“发现20〜50厘米厚的稻谷、

谷壳、稻叶、茎杆和木屑、苇编交互混杂的堆积层”由此可知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已出现了原

始农业。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长

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的河姆渡村,D符合题意;黄帝炎帝时期华夏文明出现,A不合题意;材料中没有

体现陶器,河姆渡处于新石器时期,BC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

2.下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览中的器物一一“利篌”图片,器内底铸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

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此记载与《尚书•牧誓》及《逸周书•世俘》的记录相符。由此可知

A.文献与文物都不可相信

B.文物与文献可互相参证

C.文献记录更具有真实性

D.文物与文献同时代出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利箧”属于文物,《尚书?牧誓》及《逸周书?世俘》属于文献。分析题文信息:“利篌”底铸

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此记载与《尚书?牧誓》及《逸周书?世俘》的记录相

符。从题文信息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文物与文献可互相参证。故B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故A不符合题

意;文物与文献相比,文物更具有真实性。故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利篌”和《尚书?牧誓》及《逸

周书?世俘》的出现时间不同,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识“利票”属于文物,《尚书?牧誓》及《逸周书?世俘》属于文献。

3.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

思想一一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A.“兼爱”“非攻”

B.“仁政”治国

C.提倡法治

D.“无为而治”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由“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一一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得知孟子的这一思想是“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思想;兼相爱、交

相利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所以答案选B。

4.下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的原因是()

A百家争鸣,焚书坑儒B.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02/18

C.百家争鸣,独尊儒术D.焚书坑儒,八股取士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实行法家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并焚书坑儒,压抑儒家;汉武帝提倡独

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B符合题意。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八股取士是在

明朝,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5.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

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A.张骞曾出使西域B.班超曾出使大秦

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D.中亚与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新疆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

交通要道,从这些地方考古发掘汉代的丝织品、钱币和陶器,不仅证实当时丝绸之路的存在,而且说明当

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故选C。

6.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

而所谓五胡,便己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民族交融加强B.商业贸易繁荣

C.政治清明稳定D.中外交流频繁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

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加强,致使魏晋南北朝内迁北方少数民族即“五胡”到隋唐时

期已经汉化,与汉族无异。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据《齐民要术》所载北魏时期的86个谷类品种中,有不少已经具有“耐早”、“免虫”、“耐风”和

“耐水”等特点,还培育出了“早熟”或“晚熟”品种。这说明了当时()

A.气候寒冷干旱无法培育新品种B.北方农业生产水平已超过南方

C.农作物培育技术达到较高水平D,普遍推广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北魏时期的86个谷类品种中,有不少己经具有“耐早”、“免虫”、“耐

风”和“耐水”等特点,还培育出了“早熟”或“晚熟”品种。这说明了当时农作物培育技术达到较高水

平,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气候寒冷干旱无法培育新品种、北方农业生产水平已超过南方、普遍推

广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8.唐朝时妇女喜化“啼妆”,白居易的《时世妆》描写了“啼妆”的特点:“时世妆,时世妆,出自西

域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妇女喜化“啼妆”

反映了唐朝

A.城市商业的繁荣B.诗歌创作的丰富

C.社会风气的开放D.妇女地位的提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

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社

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因此妇女喜化“啼妆”反映了唐朝社会风气的开放,C项符合题意;AB项在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

D项与题干信息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

9.有学者指出:“隋唐文化吸收了外来的文化。主要指以西域为桥梁、以丝绸之路为要道的西方和印度

等地区的文化,不断传入中原。”下列史实符合该观点的是

A.张骞通西域B.鉴真东渡C.玄奘西行D.郑和下西洋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玄奘是唐朝高僧,又称三藏法师。为了求取佛经精义,他毅然西行前往佛教圣地

天竺。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域及中亚各国,一路备尝艰辛苦难。玄奘还把自己西行途中的见

闻口述下来,由弟子整理成书,这就是着名的《大唐西域记》,为中印文化发展作出贡献。故C符合题意;

张骞通西域是在汉朝,与题干中“隋唐”不符合,故A不符合题意;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

求,决心东渡日本弘扬佛法。鉴真到达时,受到日本朝野热烈欢迎。鉴真在日本除传授佛经外,还传播中

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与题干中的“西方和印度”

不符合,故B不符合题意;郑和下西洋是在明朝,与题干中“隋唐”不符合,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诗歌是生动鲜活的历史,它向人们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沧桑。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按其

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04/18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电犹藏万家室”出自唐朝杜甫的诗作《忆昔》,杜甫生

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是李白的诗作,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③“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南宋末年文天祥的诗作,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明

朝戚继光的诗作。②①③④顺序正确,故答案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1.以下三幅图中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出()

西汉末年I唐朝前期I宋朝末年》nAI

&大・盒0/诙&

n小w’uJ+5

A.中外交流频繁B.疆域面积扩大C.经济重心南移D.政治中心南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内容可知,从西汉末年到宋朝末年,人口最大密度从北方逐渐转移到南方,反映出经济

重心南移,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期完成,C项正确;图片没有涉及中外交流频繁,排

除A项;疆域面积扩大没有体现图片反映的人口密度的变化,排除B项;图片没有体现政治中心南移,排

除D项。故选C项。

12.据统计,我国从西汉、东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直至五代,共出书二万三千多部,二十七万多卷,

而宋代出书则达一万一千部,十二万四千多卷,相当于历代出书总数的将近一半。引起这一变化的最主要

原因是

A.中外文化交流的活跃B,造纸术的改进和推广

C.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D.印刷术的革新和进步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我国从西汉、东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直至五代,共出书二万三千多部,二十七

万多卷,而宋代出书则达一万一千部,十二万四千多卷,相当于历代出书总数的将近一半。”,分析可知:

宋代出书量剧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宋代出书量剧增的最主要原因是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促进了书籍的印刷和制作,故选项D符合题意;宋代并不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活跃的朝代,故选项A不符合

题意;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唐朝比宋代更重视教育文

化事业的发展,并非宋代书籍增多的原因,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3.“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

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A.利润丰厚

B.规模较大

C.技术先进

D.和平交往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

只要不抢掠宝船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体现了规模较大的特点,B项不符合题意;“上

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体现的是技术先进的特点,C项不符合题意;“或先向郑

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体现的是和平交往的特点,D项不符合题意;“利润丰厚”题干材

料不能体现,A项符合题意;故选A。

14.清政府一些官员认为台湾土地狭小、人口稀少,设立地方政府要靠朝廷供养,浪费粮饷,主张放弃台

湾岛。大臣施琅劝告康熙帝,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虽然边远,其实是沿海要害所在。于是,康

熙帝决定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上述材料表明清朝设立台湾府的目的是

A.接受汉族文化

B.发展海外贸易

C.巩固东南海防

D.鼓励官员进谏

【答案】C

06/18

【解析】

【详解】题干的“大臣施琅劝告康熙帝,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虽然边远,其实是沿海要害所在。

于是,康熙帝决定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表明台湾是东南沿海要塞,为了巩固东南海防,康熙帝在1684

年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由此可知,清朝设立台湾府的目的是巩固东南海防。故C符合题意;接受汉

族文化与题干材料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发展海外贸易的说法错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

海外贸易。故B不符合题意;鼓励官员进谏与题干材料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下图是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叙述。这段话提到了种姓制度的()

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时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

级的人不得通婚。种姓制度严重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A.背景和内容B.内容和影响C.背景和危害D.影响和危害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

的人不得通婚”属于种姓制度的内容;“种姓制度严重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属于种姓制度的影响,

B项正确;这段话没有提到种姓制度的背景和危害,排除ACD项。故选B项。

16.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臧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

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数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法律产生重要影响B.罗马法有完整的体系

C.罗马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D.罗马法只适用于古罗马社会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

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数精神地重新出现”可知,材料强调罗马法不仅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

重新出现,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法律产生重要影响,是欧洲法学的渊源,A项正确;6

世纪《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形成完整的体系,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前449年《十

二铜表法》的颁布,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与材料无关,排

除C项;据所学可知,罗马法是近代欧洲法学的渊源,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故D说法错误,排除D项;

故选A项。

17.考古学家发现,古希腊的早期建筑多为城堡与宫殿。随着城邦的兴起,市政广场、露天剧场、体育馆

等公共建筑逐渐增多。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建筑技术不断进步B.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

C.公民意识不断增强D.城市工商业日趋繁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古希腊的早期建筑多为城堡与宫殿。随着城邦的兴起,市政广场、露天剧场、体

育馆等公共建筑逐渐增多。”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这些公共空间的增强,可以促进公民之间的平等,这

些公共空间成为公民参与公共活动的场所增强,城邦公民认同感,公民意识不断增强。C项正确;“建筑

技术不断进步、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城市工商业日趋繁荣”不是题干这一变化的原因,排除ABD项。故

选C项。

18.马克思在《封建经济政治概述》中写道:“(它)是一个经济实体,有经营农业所需要的各种设施,

如农具、牲畜、作坊和仓库;领主本人或其管家管理生产,监督农奴劳动,它还是一个政治、法律实体,

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有自己的司法、行政权力。”该材料适合用于研究

A.希腊城邦B.西欧封建庄园C.租地农场D.西欧封建城市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从9世纪开始,欧洲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庄

园有经营农业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如农具、牲畜、作坊和仓库;领主本人或其管家管理生产,监督农奴劳

动,它还是一个政治、法律实体,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有自己的司法、行政权力等,B项正确;希腊城邦

与“有经营农业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如农具、牲畜、作坊和仓库”,排除A项;在租地农场里,租地农场

主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农场主与他们之间成为

雇佣关系,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排除C项;西欧封建城市与“经营农业所需要的各种设施,

如农具、牲畜、作坊和仓库;领主本人或其管家管理生产,监督农奴劳动”等描述不符,排除D项。故选

B项。

19.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学校的事务由教师或学生组成的行会来管理,反对外界干涉学校生活。大学有裁

判权,在校内设立特别法庭,当学校里的人和外人发生诉讼时,均由大学设立的特别法庭来审理。大学师

生均可免除赋税和免服兵役。这说明中世纪的大学

A.享有高度自治权B.权力凌驾于国王之上

C.受到基督教会的管辖D.是完全独立的行政单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学校的事务由师生组成的行会来管理;大学拥有私发自治权;

08/18

大学师生均可免除赋税和免服兵役。由此可知,中世纪的大学享有高度自治权,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权

力凌驾于国王之上”,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基督教会,排除C项;中世纪的欧洲大学是教育机构,不是

行政单位,排除D项。故选A项。

20.“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

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这说明()

A.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B.阿拉伯原有文化被外来文化取代

C.阿拉伯帝国内江频繁D.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国广泛交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可知阿拉伯文化糅合了东

西方文化,说明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国广泛交流,D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广泛交流,不

能说明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和内江频繁,排除AC项;阿拉伯文化是糅合了东西方文化,而非被外来文化

所取代,排除B项。故选D项。

21.□□□口是在封建制度瓦解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农业经营方式,这是一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其

经营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商业化经营,它以市场为生产的基本单位,主要依靠雇佣自由的工资劳动者。

“口口口口”应是()

A.西欧庄园B.租地农场C.手工工场D.集体农庄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

租地农场是在封建制度瓦解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农业经营方式,这是一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其经营

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商业化经营,它以市场为生产的基本单位,主要依靠雇佣自由的工资劳动者,B项

正确;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政治和经济单位,排除A项;手工工场是指经营者将生产者集中在一个场地

内进行生产,他们提供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生产者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C项;集体农庄在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22.下图所示为达•芬奇绘画作品,图中女子的衣着、装饰品在当时都十分华丽且考究,皮肤也非常光滑,

手中抱着的银鼠活灵活现。该绘画反映了()

A.人们追求世俗的精神享受B.教会的精神独裁土崩瓦解

C.新兴资产阶级更加“理性”D.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大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他的作品集中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一

人文主义,因此,从题干材料“皮肤也非常光滑,手中抱着的银鼠活灵活现”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人们追

求世俗精神的享受,彰显的是人文主义精神,A项正确;教会精神独裁受到冲击与宗教改革有关,排除B

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排除C项;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排除D项。故选A项。

23.“在国王的指令下,他率领五条船的船队出发了。他们穿过大西洋,一年后到达了一片风平浪静、浩

瀚无际的水域,他给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经过100多个日日夜夜的航行才驶出‘太平洋',

然后继续向西,历时三年,终于返回故乡,但他却永远留在了路上。”材料中的活动()

A.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C.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发现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穿过大西洋”、“驶出太平洋”、“历时三年”,再结合所学知识,1519年,麦哲伦

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经过3年的航行,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

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麦哲伦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

了地圆说的正确,可知,B项正确: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A项错误;新航路的

开辟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项错误;达?伽马发现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D项错误。故选B项。

24.《全球通史》中写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

这里的“根源”是指()

A.苏格兰爆发反抗国王的起义B.国王召集议会要求增加政府税收

C.议会议员猛烈抨击国王的独断专权D.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10/18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英

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推翻封建统治,发展资本主义,英国资产阶级掀起了革命。所以其“根源”实质上

是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D项正确;AB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25.“以年轻的贵族拉斐德为首的法国人士组织志愿军远渡重洋,踊跃地参加美国人民的反英战争,这些

法国人回国后,很自然地把美国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理论带到法国。”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法国支援是美国独立的根本原因B.美国独立战争影响了法国大革命

C.法国大革命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D.美国独立是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这些法国人回国后,很自然地把美国革命精神和革命理论带到法国”,可知参加过

美国独立战争的人客观上将美国的革命精神传入了法国,加速了法国大革命的到来,B项正确;美国独立

的根本原因是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排除A项;美国独立战争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排除C项;

1789年三级议会的召开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排除D项。故选B项。

26.美国人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

化如下图•与图表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主要因果关系的是()

1760年1766年1769年1783年1792年1802年1824年1825年

1231366487107180250

A.君主立宪制的影响B.新航路开辟的推动

C.工业革命的发展D.殖民霸权的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70年代至19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英

国逐渐完成了工业化,因此才会有材料中反映的英国每年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加的现象,C项正确;英国

确立君主立宪是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是在15、16世纪,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

是英国的每年申请专利的数量变化,与殖民霸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7.“亚历山大二世对历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革终于突破了阻碍俄国发展最大的瓶颈,俄国在19世

纪后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显加速。”“最大的瓶颈”指的是

A.落后的生产技术B.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

C.落后的农奴制D.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落后的农奴制,C项正确;19世纪中后期俄

国已经开始工业革命,生产技术己经出现比较大的提升,排除A项;沙皇专制确实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但是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而言并非最大的阻碍,排除B项;俄国在政治上属于沙皇专制,建立了对地方相

对有效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

28.“这场战争最终清除了联邦只是一个各州的联盟,而其成员可以随意退出的观念。如今成功地取代它

的是另一种观念,即美国不是由各成员州组成的,而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团结在一起的人民组成的一个整体,

即一个民族国家。”材料旨在说明这场战争

A.维护了国家统一B.改变了政治体制

C.实现了民族独立D.保障了人民权利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如今成功地取代它的是另一种观念,即美国不是由各成员州组成的,而是一个不可改

变的团结在一起的人民组成的一个整体,即一个民族国家”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材料内容

体现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A项正确;南北战争没有改变了政治体制,排除B项;美国独立战争实现

了民族独立,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保障了人民权利,排除D项。故选A项。

29.根据下表信息,可知20世纪初

时间状况

1870-1910年全球船的总吨位由1680万吨上升到2620万吨

1870-1913年全世界铁路总长度由21万公里增加到110.2万公里

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

A.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国同时开展B.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制度化D.欧美国家对亚非拉加大投资力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球交通有.了很大发展,贸易额显着增加,说明全球

12/18

的联系加强,故B项正确;从表格中无法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国同时开展的结论,排除A项;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日益制度化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加大对亚非拉国家的侵略

力度,没有加大对亚非拉的投资力度,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30.下图是英国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科学家法拉第捏着鼻子向泰晤士老爹递上一张白卡纸,让他亲身了解

一下泰晤士河水质。该漫画揭示了当时

A.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B.城市化导致出行拥挤

C.现代化加剧温室效应D.工业化带来经济繁荣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漫画讽刺的是当时没有排污管道的伦敦,污水横流在泰晤士河而出

现的大恶臭事件。漫画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A项正确;BCD项与漫画主题无关,排除BCD

项。故选A项。

二、综合题(31题10分,32题15分,33题15分,共40分。)

31.2021年6月10日是我国第16个文化遗产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首家熠熠生辉,

儒道释和谐共生……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文学上有大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学之美)

材料一:

念奴娇?赤壁怀古

望庐山瀑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唐)李白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

日照香炉生紫烟,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看瀑布挂前川.关

遥想公建当年,小乔初嫁了,雄汉

飞流直下三千尺,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卿

疑是银河落九天.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

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图1

图203

(科技之美)

材料二:

(娱乐之美)

材料三:餐馆、剧院、酒肆林立,娱乐场所纷纷涌现,算命、杂耍、设棋局、演杂技、演木偶戏的各

类人等充斥其间。

一一阿尔伯持•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四: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曾

说过:“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中国作家唐欣则出版了《我愿意生活在宋朝A》的大作。

(1)请写出材料一中所述文学作品的体战和作者。

(2)据材料二分别写出图1、图2、图3所代表的完成于宋代的三项发明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描述的地方最早应该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觉得汤因比、余秋雨、唐欣等人喜欢宋朝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唐诗一一李白;宋词一一苏轼;元曲一一关汉卿。

(2)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罗盘针);火药武器。

(3)宋元时期;勾栏。

(4)经济繁荣、科举发达、文人地位高、文化昌盛、交通方便、生活丰富多彩(休闲娱乐场所多)等。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一诗词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诗一一李白;宋词一一苏轼:元曲一一关汉卿。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二图片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活字印刷术;图2指南针(罗盘针);图3是火药

武器。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二图片的信息,“餐馆、剧院、酒肆林立,娱乐场所纷纷涌现,算命、杂耍、设棋局、演杂技、

演木偶戏的各类人等充斥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宋元时期。在宋元时期有很多大城市,不仅在商

14/18

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北宋都城开封的夜市十分兴盛,不仅商业夜市,还有文化娱乐夜

市,有在酒楼茶社有艺人演唱,在瓦肆勾栏中有杂剧表演,还有街头歌舞表演等等。勾栏是瓦子中圈出许

多专供演出的圈子。

【小问4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分析当时宋朝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即宋朝经济繁荣、

科举发达、文人地位高、文化昌盛、交通方便、生活丰富多彩(休闲娱乐场所多)等,使得文人喜欢宋朝

的原因。

【点睛】

32.主题学习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61年,一俄国官员面对农民变化时说:“人民腰杆挺起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

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列宁说:“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一场无趾掠夺。”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共同评价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对同一事件会有不同的评价?你如

何理解列宁所说的这句话?

材料二:在北方,反对奴隶制的民众组成了2000多个废奴社;在南方,奴隶主势力声称实施奴隶制

是南方各州的固有权利,如果受到联邦法律的侵犯,蓄奴州有权退出联邦。186n865年美国……解决了

这一问题,美国变成一个真正具有统一主权、统一政治机制的国家。

——(杨积讯《论美国〈联邦宪法〉之长久存续》)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美国南北双方争论的焦点。后来美国是怎样“解决了这一问题”?根据此材

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问题”解决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住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

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历史机遇,并最终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

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日本的社会现状。日本为了“弃旧图新、迎头赶上”而进行的重大改革是什

么?根据材料概括其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学习主题?

【答案】(1)1861年改革;立场、观点不同。农民为了购买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变得一贫如洗。

(2)奴隶制存废;南北战争(美国内战)。美国变成具有统一主权、统一政治机制的国家;维护了国家统

一,废除了奴隶制,为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出现民族危机;明治维新。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实现现代化;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4)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或俄国、美国、日本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1861年”,“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一场无趾掠夺”,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

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

地价。农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材料共同评价的是1861年改革;对同一事件会有不同的评价,

是因为立场、观点不同。列宁所说的这句话,是因为农民为了购买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变得一贫如

洗。

(2)根据材料二“在北方,反对奴隶制的民众组成了2000多个废奴社;在南方,奴隶主势力声称实施奴

隶制是南方各州的固有权利,如果受到联邦法律的侵犯,蓄奴州有权退出联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

时美国南北双方争论的焦点是奴隶制存废;后来美国是通过南北战争”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一问题”

解决,使美国变成具有统一主权、统一政治机制的国家;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以后经济迅

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根据材料三“住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日本的社会现状是出现民族危机;日本为了“弃旧图新、迎头赶上”而进行的重大改

革明治维新。由“最终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