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物理:2022年物理实验考试
A组
试验一试验仪器设施、材料预备要求:
1.试验仪器设施和材料
1m长的轨道1根,小车1辆,位移传感器1套,数据采集器1个,计算机1台,相应
的连接线。
2.试验仪器设施的初设状态
(1)计算机、数据采集器、位移传感器三者已连接,位移传感器电源关闭;
(2)位移传感器的放射器已固定在小车上,接收器已固定在轨道上;
(3)小车与轨道放在桌面上;
(4)计算机显示“基础型教材专用软件”界面。
试验一:用DIS测定位移和速度
(1)进入本试验界面;
(2)使小车沿轨道运动,测得小车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选择合适的区域,纪录:该区域的时间差△片s、小车在该区域内的平均速度
v=m/s;
(4)在计算机显示屏上得到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5)本试验中计算平均速度方的原理是:v=。(用界面上的物理量字母表示)
评分标准
试验序号评分要求分值
(1)正确进入本试验界面1
(2)小车正确释放1
(3)得到位移随时间变化的s-t图线1
试
破(4)在图线上正确选择区域1
(5)正确纪录加、炉,各1分2
(6)得到速度随时间变化的v-t图线1
(7)原理表达式正确2
试验二试验仪器设施、材料预备要求:
1.试验仪器设施和材料
注射器1个,压强传感器1个,数据采集器1个,计算机1台,相应的连接线。
2.试验仪器设施的初设状态
(1)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压强传感器与注射器四者已连接;
(2)在大气压强下,将注射器活塞定在12mL的位置。
试验二:用DIS讨论温度不变时,肯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1)在本试验界面的表格中依次录入气体体积:%=12mL、匕=llmL、匕=10mL、匕=9mL
和fz5=8mL;
(2)采集匕到后对应的5个气体压强的值pi到曲,纪录:P5=kPa;
(3)得到压强和体积关系的p-V图线;
(4)得到压强和体积倒数关系的p-1/%图线;
(5)依据显示屏上的图线,得出本试验的结论:
评分标准
试验序号评分要求分值
(1)正确进入本试验界面1
(2)正确录入匕、夕2、匕、匕和匕1
(3)缓慢推动注射器的活塞1
试(4)正确采集V,到后对应的压强值PI到P5并纪录P52
验
二(5)操作时.,手不握住注射器封闭气体部分1
(6)计算机显示屏上正确显示p-V图线1
(7)计算机显示屏上正确显示P-MV图线1
(8)正确表述试验结论(条件1分,P、忆关系1分)2
(9)退出本试验界面1
B组
试验一试验仪器设施、材料预备要求:
1.试验仪器设施和材料
1m长的轨道1根(一端抬高并固定),小车1辆,位移传感器1套,数据采集器1个,
计算机1台,相应的连接线。
2.试验仪器设施的初设状态
(1)计算机、数据采集器、位移传感器三者已连接;
(2)位移传感器的放射器已固定在小车上,接收器已固定在轨道上;
(3)计算机显示“基础型教材专用软件”界面。
试验一:用DIS测定加速度
(1)进入本试验界面;
(2)使小车沿倾斜轨道向下做加速运动,测得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测出小车的加速度,纪录:a\=m/s2;
(4)重复试验,测出小车的加速度,纪录:6=m/s?;
(5)计算小车加速度“1、&的平均值,纪录:a=m/s2«
评分标准
试验序号评分要求分值
(1)进入正确的试验界面1
(2)使小车运动,得到速度随时间变化的v-t图线1
(3)点击“停止纪录”1
试(4)在图线上选择合适的区域1
驮
(5)正确纪录加速度m1
(6)重复试验,正确纪录加速度1
(7)正确计算平均加速度巨1
(8)退出试验界面,整理器材至原状1
试验二试验仪器设施、材料预备要求:
1.试验仪器设施和材料
图板1块,图钉4只,橡皮筋1根(附2个小绳圈),弹簧测力计2个,带刻度的三角
板1副。
2.试验仪器设施的初设状态
(1)试验用纸已固定在图板上;
(2)橡皮筋的一端已用图钉固定在“参考固定点”上(依据橡皮筋的长度可适当调整
固定点的位置);
(3)一个弹簧测力计指针置于非零位置。
试验二:讨论共点力的合成
(1)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指定的标记点“0”,标记这个拉力的方向;
(2)读出并纪录这个拉力的大小:F=N;
(3)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沿指定的方向,将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指定的标记点“0”;
(4)读出并纪录这两个拉力的大小:F尸N,尸2=N;
(5)取下试验用纸,用力的图示法作出尸、外、3;
(6)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B、B的合力尸;
(7)测量合力产的大小,纪录尸=N。
评分标准
试验序号评分要求分值
(1)测力前进行弹簧测力计零位校正1
(2)橡皮筋活动端拉到标记点“0”1
(3)产的方向和大小纪录正确1
(4)尸1、的方向与指定方向全都1
试
验(5)正确纪录丹、B的大小,各1分2
二(6)用力的图示法正确作出尸1
(7)用力的图示法正确作出a、Fi1
(8)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正确作出合力F,2
(9)正确测量产的大小1
(10)整理器材至原状1
姓名测试号
监考老师留意:
1.提示同学在试验用纸上填写姓名与测试号,并检查与试卷上的是否全都。
2.试验结束后应将此试验用纸与考生试卷和评分表装订在一起。
Fi的方向
1N(线段长为2cm)
参考固定点O
Fi的方向
C组
试验一试验仪器设施、材料预备要求:
1.试验仪器设施和材料
带滑轮的1m长轨道1根,小车1辆,钩码1组(或用其他类似器材替代,1组至少3
个),细绳1根,计算机1台,数据采集器1个,位移传感器1套,相应的连接线。
2.试验仪器设施的初设状态
(1)计算机、数据采集器、位移传感器三者已连接,位移传感器电源关闭;
(2)位移传感器的放射器已固定在小车上,接收器已固定在轨道上;
(3)轨道平放在桌面上,小车置于轨道上,细绳与小车已连接;
(4)计算机显示本试验界面,数据已清除。
试验一:用DIS讨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一转变力测加速度
(1)将连接小车的细绳跨过滑轮系住1个小钩码;
(2)将小车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的加速度,纪录:
a\=m/s2;
(3)将细绳系住2个小钩码,重复试验,测出小车的加
速度,纪录:<22=m/s2;
(4)将细绳系住3个小钩码,重复试验,测出小车的加
速度,纪录:“3=m/s2;
(5)依据以上测量结果,在右图纵坐标上标出合适的坐
标值,并在图中用“X”描出3个试验数据点。
评分标准
试验序号评分要求分值
用细绳正确连接1个钩码,由静止释放小车,得到速度
(1)1
随时间变化的v-t图像,在图像上选择合适的区域
(2)正确纪录加速度m1
用细绳正确连接2个钩码,由静止释放小车,得到速度
(3)1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在图像上选择合适的区域
试(4)正确纪录加速度。21
用细绳正确连接3个钩码,由静止释放小车,得到速度
(5)1
随时间变化的v-t图像,在图像上选择合适的区域
(6)正确纪录加速度1
(7)依据。的大小,在坐标轴上标出合适的坐标值2
(8)在图中将3组数据正确描点2
(9)整理器材至原状1
试验二试验仪器设施、材料预备要求:
1.试验仪器设施和材料
灵敏电流计1个,1号碱性干电池2节(装在电池盒内组成串联电池组),线圈A(附
铁芯)1个,线圈BI个(线圈A、B均标明),滑动变阻器1个,电键1个,条形磁铁1根,
导线若干。
2.试验仪器设施的初设状态
(1)全部元件、导线等均不连接;
(2)电键处于闭合状态,滑动变阻器滑片居中。
试验二:讨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1)采用条形磁铁与线圈B,使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2)将线圈A(附铁芯)、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和电键连接成电路,采纳不同方式使灵敏电
流计指针发生两次相同方向的偏转。
评分标准
试验序号评分要求分值
(1)将线圈B与灵敏电流计连接成回路1
(2)采用条形磁铁,使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1
试(3)正确连接线圈A、滑动变阻器、电池和电键2
睑
二连接电路时,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滑片初始
(4)2
位置正确
(5)使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两次相同方向的偏转2
(6)整理器材至原状1
2022年上海市一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物理试验技能测试
试验仪器设施、材料预备和监考要求
A组
监考要求:
1.监考老师应当提前30分钟进入试验室,检查试验仪器设施、试验材料,依据每个
试验要求设置试验仪器设施、器材的初设状态。
2.熟识评分标准。
3.每次考生试验测试结束后,应将试验仪器设施、器材恢复到初设状态。
试验仪器设施、材料预备要求:
试验一
I.试验仪器设施和材料
1m长的轨道1根,小车1辆,位移传感器1套,数据采集器1个,计算机1台,相应
的连接线。
2.试验仪器设施的初设状态
(1)计算机、数据采集器、位移传感器三者已连接,位移传感器电源关闭;
(2)位移传感器的放射器已固定在小车上,接收器已固定在轨道上;
(3)小车与轨道放在桌面上;
(4)计算机显示“基础型教材专用软件”界面。
试验二
1.试验仪器设施和材料
注射器1个,压强传感器1个,数据采集器1个,计算机1台,相应的连接线。
2.试验仪器设施的初设状态
(1)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压强传感器与注射器四者已连接;
(2)在大气压强下,将注射器活塞定在12mL的位置。
2022年上海市一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物理试验技能测试
试验仪器设施、材料预备和监考要求
B组
监考要求:
1.监考老师应当提前30分钟进入试验室,检查试验仪器设施、试验材料,依据每个试
验要求设置试验仪器设施、器材的初设状态。
2.熟识评分标准。
3.每次考生试验测试结束后,应将试验仪器设施、器材恢复到初设状态。
试验仪器设施、材料预备要求:
试验一
1.试验仪器设施和材料
1m长的轨道1根(一端抬高并固定),小车1辆,位移传感器1套,数据采集器1个,
计算机1台,相应的连接线。
2.试验仪器设施的初设状态
(1)计算机、数据采集器、位移传感器三者已连接;
(2)位移传感器的放射器已固定在小车上,接收器已固定在轨道上;
(3)计算机显示“基础型教材专用软件”界面。
试验二
1.试验仪器设施和材料
图板1块,图钉4只,橡皮筋1根(附2个小绳圈),弹簧测力计2个,带刻度的三角
板1副。
2.试验仪器设施的初设状态
(1)试验用纸已固定在图板上;
(2)橡皮筋的一端已用图钉固定在“参考固定点”上(依据橡皮筋的长度可适当调整固
定点的位置);
(3)一个弹簧测力计指针置于非零位置。
2022年上海市一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物理试验技能测试
试验仪器设施、材料预备和监考要求
C组
监考要求:
1.监考老师应当提前30分钟进入试验室,检查试验仪器设施、试验材料,依据每个试
验要求设置试验仪器设施、器材的初设状态。
2.熟识评分标准。
3.每次考生试验测试结束后,应将试验仪器设施、器材恢复到初设状态。
试验仪器设施、材料预备要求:
试验一
1.试验仪器设施和材料
带滑轮的1m长轨道1根,小车1辆,钩码1组(或用其他类似器材替代,1组至少3
个),细绳1根,计算机1台,数据采集器1个,位移传感器1套,相应的连接线。
2.试验仪器设施的初设状态
(1)计算机、数据采集器、位移传感器三者已连接,位移传感器电源关闭;
(2)位移传感器的放射器已固定在小车上,接收器已固定在轨道上;
(3)轨道平放在桌面上,小车置于轨道上,细绳与小车已连接;
(4)计算机显示本试验界面,数据已清除。
试验二
1.试验仪器设施和材料
灵敏电流计1个,1号碱性干电池2节(装在电池盒内组成串联电池组),线圈A(附
铁芯)1个,线圈B1个(线圈A、B均标明),滑动变阻器1个,电键1个,条形磁铁1根,
导线若干。
2.试验仪器设施的初设状态
(1)全部元件、导线等均不连接;
(2)电键处于闭合状态,滑动变阻器滑片居中。
2022年上海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试验操作技能考试试验室环境'试验设施仪器的要求
物理学科
一、试验室环境要求
1.凡可开展《上海市中学物理学科课程标准(试行稿)》中规定的同学试验的试验室,
均可作为考试用试验室。
2.试验室内采光应充分。
3.试验室通风良好。
4.试验室桌面绝缘,室内或四周应有灭火设施。
5.试验室内应配备药品箱,应有常用药品及急救用品。
二、试验内容和试验设施仪器配置要求
1.2022年试验考试内容
2022年试验考试内容为《上海市中学物理学科课程标准(试行稿)》规定的同学试验内
容中的7个(见下表):
2.试验设施仪器配置要求
1用D1S测定位移和速度
2用D1S测定加速度
3讨论共点力的合成
4用D1S讨论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5用DIS讨论在温度不变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共卫生医师考试复习路线试题及答案
-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复习策略的适应性分析试题及答案
-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探讨试题及答案
- 发掘2025年公共营养师考试潜能试题及答案
- 机车车辆试题及答案
- 企业特许经营中的初级会计师考试知识试题及答案
- 母猪护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考核试题及答案
- 科目分类2025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处方用药的合理性与标准化管理试题及答案
- 三国成语试题及答案
- 《石油化工企业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T-CAEPI 39-2021)
- 消防大队交通安全讲座
- 自考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押题精华考点汇总
-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管控清单
- 中医养生讲义
- 屠呦呦生平事迹
- 肺癌一病一品护理框架护理方案
- 视神经脊髓炎护理课件
- 交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技能培训
- 中国卒中急救地图申报流程
- 2024年机载电子设备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