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一 综合练习卷3 含详细答案解析_第1页
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一 综合练习卷3 含详细答案解析_第2页
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一 综合练习卷3 含详细答案解析_第3页
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一 综合练习卷3 含详细答案解析_第4页
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一 综合练习卷3 含详细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综合练习卷3含详细答案解析1.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血浆中不可能出现淀粉、蔗糖、葡萄糖等物质B.浮肿、手足抽搐、贫血症都是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C.血浆中的葡萄糖可被肌细胞的线粒体氧化分解,从而维持机体能量供给D.体内细胞一般都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答案】D【分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有:机体从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机体细胞分泌的物质如激素、分泌蛋白等;氧气、二氧化碳。【详解】A、葡萄糖属于单糖,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人体的血浆中可以出现葡萄糖,A错误;B、浮肿、手足抽搐都是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但贫血症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其原因是血红蛋白或细胞数量偏少引起的,B错误;C、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葡萄糖需要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形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分解,C错误;D、内环境是细胞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体内细胞一般都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故选D。2.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含有血红蛋白、胰岛素、尿素、维生素等物质B.血浆的理化特性保持不变是内环境稳态的首要表现C.血浆中的酸碱缓冲对直接参与胃液中pH的调节D.血管壁通透性改变可能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引起组织液增多【答案】D【分析】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详解】A、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内环境的稳态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错误;C、胃液属于外界环境,酸碱缓冲对不会直接参与其pH的调节,C错误;D、血管壁通透性改变可能会导致血浆蛋白外渗,从而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液增多,D正确。故选D。3.下列有关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形成静息电位的生理基础是K+外流B.兴奋的传导需要ATP,但兴奋的传递不需要ATPC.动作电位产生时神经元细胞膜需要消耗能量运输钠离子和钾离子D.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答案】A【分析】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详解】A、神经元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其生理基础是K+外流,A正确;B、兴奋的传导(钠钾泵)和传递都需要ATP,B错误;C、由于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钠离子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D、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单向,D错误。故选A。4.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答案】C【分析】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是由于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使神经纤维膜外电位高干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使神经纤维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详解】A、动作电位的大小取决于膜两侧钠离子的浓度差,A错误;B、bc段是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产生的阶段,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C、cd段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D、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钾离子通道打开,K+外流,D错误。故选C。5.神经传导即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在神经纤维上发生的电化学变化。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急剧变化。用同位素标记的离子做实验证明,神经纤维在受到刺激(如电刺激)时,Na+的流入量比未受刺激时增加了20倍,同时K+的流出量也增加了9倍,所以神经冲动是伴随着Na+的大量流入和K+的大量流出而发生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没有膜电位B.静息电位K+外流需消耗能量C.动作电位在传导过程中不会衰减D.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Na+通道打开,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答案】C【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为静息电位;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幅度与细胞外钠离子的浓度有关。【详解】A、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一样也存在膜电位,A错误;B、静息电位是由于钾离子外流形成的,钾离子外流过程需通道蛋白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神经传导具有相对不疲劳性,因为动作电位在传导过程中具有不衰减性,C正确;D、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钠离子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此时钠离子内流不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C。6.下图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之间常见的一种联系方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构成2个突触B.神经纤维兴奋是K+大量外流的结果C.刺激b处后,a、c处均能检测到电位变化D.这种联系有利于神经元兴奋的延续或终止【答案】D【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详解】A、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构成3个突触,A错误;B、神经纤维兴奋是Na+大量内流的结果,B错误;C、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刺激b,兴奋只能从b的右侧向下传递到c,再传递到b,而不能从b的左侧传递到a,只有c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C错误;D、据图可知,通过b→c→b的环路,可使b所在的神经元持续兴奋或产生抑制,有利于神经元兴奋的延续或终止,D正确。故选D。7.去甲肾上腺素(NE)是某些“神经—肌肉”接点处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NE能和突触后膜上的α受体结合,使肌肉收缩;也能和突触前膜上的β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前膜释放NE。某实验小组为研究某药物对α受体和β受体是否均有阻断作用,施加该药后,发现突触间隙的NE量是对照组的20倍,但肌肉没有收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药物应施加在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上B.该药物只能识别α受体,不能识别β受体C.该药物对α受体和β受体都无阻断作用D.该药物对α受体和β受体都有阻断作用【答案】D【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详解】去甲肾上腺素(NE)是某些“神经-肌肉”接点处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NE能和突触后膜上的α受体结合,使肌肉收缩;也能和突触前膜上的β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前膜释放NE。为研究某药物对α受体和β受体是否有阻断作用,将该药施加在突触处,发现突触间隙的NE量是对照组的20倍,但肌肉没有收缩,由此推断该药物对α受体有阻断作用,同时该药物对β受体也有阻断作用,使突触前膜不断释放NE。故选D。8.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B.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C.丁区域的电位差是K+外流和Na+内流导致的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答案】C【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丙、丁区域是静息电位,乙区域是动作电位。【详解】A、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也有可能是兴奋还没传到时所保持的静息电位,A正确;B、由图可知,甲、丙和丁区域电位为外正内负,处于静息状态,乙区域的电位正好相反,即为动作电位,电流是从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所以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B正确;C、丁区域的电位为外正内负,是K+外流导致的,C错误;D、图示兴奋传导的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D正确。故选C。9.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排尿活动只受高级中枢的调控B.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对应的结构是小脑C.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D.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答案】C【分析】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是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血糖调节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详解】A、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脑中高级中枢调节控,A错误;B、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B错误;C、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如刺激下丘脑某一区域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刺激下丘脑另一区域可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C正确;D、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D错误。10.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分泌细胞分泌物靶细胞A.分泌物通过体液只能运输至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B.在某些情况下,靶细胞也可作为分泌细胞C.若该图表示人体的激素调节,则分泌细胞是内分泌细胞D.体液调节中分泌物的作用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答案】A【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但是调节的反应速度比较缓慢,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快。【详解】A、分泌物若是激素,则激素可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A错误;B、在某些情况下,靶细胞也可作为分泌细胞: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分泌物是可以是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的靶细胞是性腺细胞,B正确;C、人体的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所以若该图表示人体的激素调节,则分泌细胞是内分泌细胞,C正确;D、由于分泌物有调节作用,所以体液调节中分泌物的作用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A。11.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B.激素和酶都可以催化细胞代谢C.某细胞产生的激素也可作用于其他细胞D.激素和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答案】C【分析】1、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动物激素根据其化学本质分有四类:蛋白质类(生长素、胰岛素、胸腺激素、促激素)、多肽类(抗利尿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胰高血糖素)、氨基酸衍生物类(甲状腺激素)、类固醇类(性激素)。【详解】A、所有的活细胞都可以产生酶,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是活细胞,故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A错误;B、激素不能催化细胞代谢,只能对细胞代谢起调节作用,B错误;C、激素经过血液或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如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C正确;D、激素和酶的化学本质并不一定都是蛋白质,D错误。故选C。12.生物体内的重要化合物,如①酶、②核酸、③抗体、④神经递质、⑤ATP、⑥植物激素、⑦动物激素,对生物体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⑦都是由单体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B.①既可以在细胞内起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起作用C.④⑥⑦的跨膜运输过程都需要⑤提供能量D.⑥⑦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只起催化调节作用【答案】B【分析】1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④作为信使传递信息;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点。3.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元,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4.抗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详解】A、动物激素中的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不是生物大分子,A错误;B、①酶具有催化作用,只要条件适宜既可以在细胞内起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起作用,B正确;C、有些⑦激素如性激素,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⑥⑦激素不起催化作用,D错误。故选B。13.运动员进行冰雪运动时,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使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同时通过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的分级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TH)等的分泌,另外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等的含量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运动员进行冰雪运动时,神经调节比激素调节的反应速率更缓慢B.TH和肾上腺素都能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促进机体产热C.TH能运输到全身,TSH只能定向运输并作用于甲状腺D.TH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对下丘脑的作用效应只是促进产热【答案】B【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的释放,这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到达一定的量,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这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详解】A、据题意可知,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是神经调节的结果,其反应迅速,而甲状腺激素(TH)的分泌是体液调节的结果,其反应较缓慢,A错误;B、TH和肾上腺素都具有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促进机体产热的功能,可以调节体温,B正确;C、激素都是随体液运输到全身的,而不是定向运输的,C错误;D、TH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对下丘脑的作用效应主要是负反馈调节,使下丘脑的TRH分泌量减少,D错误。故选B。14.研究发现,少数孕妇在妊娠期体内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化,容易给胎儿带来一定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孕妇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B.妊娠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将导致孕妇代谢旺盛,产热量增多C.若孕妇摄入碘的量不足,可能导致胎儿出生后患侏儒症D.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给胎儿,并与受体结合后起作用【答案】C【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2、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泌失调:过多:患甲亢。患者血压升高、心搏加快、多汗、情绪激动、眼球突出等。不足:神经系统、生殖器官发育受影响(婴儿时缺乏会患呆小症)。缺碘:患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详解】A、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因此孕妇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可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A正确;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代谢活动,所以妊娠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将导致孕妇代谢旺盛,产热量增多,B正确;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需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孕妇摄入碘的量不足,可能导致胎儿出生后患呆小症,而侏儒症是幼年生长激素缺乏导致,C错误;D、孕妇的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体液运输给胎儿,并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起作用,D正确。故选C。15.运动员进行马拉松运动时,下列有关其体内生理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加快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C.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的pH显著降低D.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肌糖原分解以升高血糖浓度【答案】B【分析】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详解】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A错误;B、运动员进行马拉松运动时,水分丢失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B正确;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血浆中各种缓冲物质的存在,血浆的pH值一般不会显著降低,C错误;D、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来升高血糖浓度,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D错误。故选B。16.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C.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D.高浓度血糖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答案】B【分析】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降低血糖。【详解】A、胰岛素促进降血糖,随着曲线a的下降,葡萄糖向非糖物质转化的速率加快,A错误;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合成,B正确;C、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血糖消耗速率约为3.9mg/kg·min,血糖补充速率约为0.9mg/kg·min,血糖浓度下降,C错误;D、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高浓度血糖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D错误。故选B。17.预防接种是把疫苗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对某种病菌的抵抗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疫苗接种后,体内相关免疫细胞会增殖和分化B.参与免疫过程中的活性物质有抗体、细胞因子等C.病毒侵染后,可能破坏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D.病毒侵人机体内环境后,可被浆细胞特异性识别【答案】D【分析】疫苗通常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的传染病具有抵抗力。具有特异性、记忆性的特点。【详解】A、接种疫苗后,在抗原的刺激以及细胞因子的作用下,B淋巴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A正确;B、注射疫苗、病原体侵染都会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细胞因子等,B正确;C、病毒侵染后,若病毒抗原的空间结构与机体自身的某些组织、器官上的结构类似,会导致出现自身免疫病,该病是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出现异常的结果,C正确;D、浆细胞通过产生抗体作用于抗原,但不能直接识别抗原,D错误。故选D。18.新型冠状病毒属于一种带有囊膜的RNA病毒。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其囊膜上的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分子结合,随后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使病毒进入细胞,完成感染过程。该病毒感染人体,会引起新冠肺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B.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C.新冠病毒的囊膜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和磷脂D.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答案】D【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体现细胞膜的流动;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体液免疫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产生抗体,所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详解】A、特异性免疫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会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早期,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A正确;B、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发生了囊膜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融合,与膜的流动性有关,B正确;C、囊膜与细胞膜都是膜结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和磷脂,C正确;D、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抗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而疫苗属于抗原,注射疫苗只能预防而不能治疗,D错误。故选D。19.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负反馈调节B.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离不开生物膜的转移和融合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可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D.激素只有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答案】C【分析】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过程: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激素作用机理:与靶细胞、靶器官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细胞代谢改变,起到调节作用。【详解】A、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负反馈调节,A正确;B、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离不开生物膜的转移和融合,神经递质在突触小泡内,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B正确;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为高度分化细胞,不会增殖分化,C错误;D、激素只有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C。20.我们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通常情况下,我们却并未感到不适,免疫调节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可由非免疫细胞合成B.靶细胞因抗原增殖而被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C.吞噬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D.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也能成为抗原【答案】B【分析】体液免疫:抗原进入人体后,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以B细胞产生的抗体为主的免疫反应。细胞免疫:当抗原侵入机体细胞后,体液中的抗体不能与之结合而将其消除,需要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详解】A、免疫活性物质可由非免疫细胞合成,比如溶菌酶,A正确;B、靶细胞因抗原增殖而被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坏死,B错误;C、吞噬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C正确;D、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也能成为抗原,比如癌细胞,D正确。故选B。21.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区别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有调节作用,所以植物激素又可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B.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是植物细胞合成的高效能物质C.赤霉素既属于植物激素,有些种类又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D.植物激素不能直接参与代谢反应,植物生长调节剂能直接参与代谢反应【答案】C【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而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二者均不是细胞的组成成分,也不起催化作用,也不提供能量,只起到调节作用。【详解】AB、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而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二者均不提供能量,均不属于高效能物质,AB错误;C、赤霉素既属于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有些种类又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C正确;D、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均不能直接参与代谢反应,只起调节作用,D错误。故选C22.生长素是人们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是以色氨酸为原料合成的一种蛋白质B.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C.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一定会抑制根生长D.生长素运送到作用部位会直接参与细胞代谢【答案】B【分析】1、生长素的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它是以色氨酸为原料合成的一种小分子有机物,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生长素的运输包括: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韧皮部的非极性运输以及根尖和茎尖部位的横向运输。其中极性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3、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详解】A、生长素的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它是以色氨酸为原料合成的一种小分子有机物,A错误;B、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极性运输,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条件是需要载体和能量,当缺乏氧气或有氧呼吸受抑制时,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减少,则主动运输的速率减慢,B正确;C、由于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比茎敏感,但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不一定抑制根的生长,C错误;D、生长素是信息分子,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D错误。故选B。23.实践发现,赤霉素(GA)处理大麦种子可促进其萌发,而脱落酸(ABA)处理大麦种子可抑制其萌发;检测发现,GA处理组大麦种子内α-淀粉酶含量较高,ABA处理组大麦种子内α-淀粉酶含量几乎为零,对照组大麦种子内α-淀粉酶含量明显低于GA处理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GA和ABA对大麦种子内α-淀粉酶的合成可能具有相反的作用B.GA处理组得出的结论是与对照组相比而来的,对照组未使用激素C.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可用于种子的呼吸作用D.休眠的大麦种子内含较多脱落酸和微量赤霉素,不含其他激素【答案】D【分析】1、由题意分析:(1)实验组:GA处理组和ABA处理组。(2)对照组:应未做任何激素处理,使用清水处理,作为GA处理组和ABA处理组的参照。2、植物激素合成部位及主要生理功能:(1)赤霉素:①合成部位:主要是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②主要生理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2)脱落酸:①合成部位:根冠和萎蔫的叶片等。②主要生理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3)乙烯:①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②主要生理作用: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详解】A、从检测结果可知,GA和ABA对大麦种子内α-淀粉酶的合成可能具有相反的作用,A项正确;B、赤霉素(GA)处理大麦种子可促进其萌发,应该是与对照组相比得出的结论,对照组用清水处理,不使用激素,B项正确;C、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葡萄糖可用于种子的呼吸作用,C项正确;D、休眠的大麦种子含有乙烯,因为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乙烯,D项错误;故选D。24.种子胎萌泛指种子收获前在田间母本植株上发芽的现象,在大麦、玉米、水稻等禾本科植物中常见。由于种子胎萌消耗其储藏的物质,致使种子质量下降。可用0.01%~0.5%的青鲜素在收获种子的前20天喷施,有效进行调控。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抑制与脱落酸合成相关酶的基因表达,会引起胎萌B.若赤霉素受体基因发生缺失突变,胎萌现象可能受到抑制C.青鲜素能够抑制发芽,所以可广泛应用于种子、蔬菜的保存D.用脱落酸处理玉米的脱落酸合成缺失突变体,可抑制胎萌发生【答案】C【分析】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含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在无需发芽的情况下就可以合成α淀粉酶,即赤霉素能促进种子中α淀粉酶的合成。【详解】A、抑制与脱落酸合成相关酶的基因表达,会导致脱落酸不能合成,使种子不能休眠而萌发,会引起胎萌,A不符合题意。B、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若赤霉素受体基因发生缺失突变,则赤霉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胎萌现象可能受到抑制,B不符合题意。C、青鲜素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抑制发芽,但其可能对人体有副作用,因此不能广泛应用于种子、蔬菜的保存,C符合题意。D、脱落酸能抑制种子萌发,脱落酸合成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脱落酸,外施脱落酸处理玉米的脱落酸合成缺失突变体后,可以抑制胎萌的发生,D不符合题意。故选C。25.下面是关于生物学中某些变化趋势的曲线图,下列说法准确的有()A.甲图a点时害虫种群抗药个体所占比例大于c点时害虫种群抗药个体所占比例B.乙图若表示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变化,则胰高血糖素在b~c段起了重要作用C.丙图b点时若为茎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是茎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D.丁图中a点与c点相比较,a点时家兔体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多【答案】D【分析】甲图中,最适宜喷洒农药的次数是b点,高于或低于b都会使害虫数量上升;乙图中,随进食时间血糖经调节先升高再下降,最后稳定;丙图中,b点生长素浓度促进作用最强,c点生长素浓度虽然高于a点,但促进作用相同;丁图中,随环境温度升高,耗氧量逐渐降低。【详解】A、a处才开始进行耐药性的选择,c处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耐药性选择,故甲图a点时害虫种群抗药个体所占比例小于c点时害虫种群抗药个体所占比例,A错误;B、乙图若表示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变化,b~c段血糖浓度下降,说明胰岛素在b~c段起了重要作用,B错误;C、根据生长素背光运输的特点可知,丙图b点时若为茎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则a点可以是茎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C错误;D、丁图中a点与c点相比较,a点时环境温度低家兔耗氧量高,因此体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多,D正确。故选D。26.(12分)科学家通过分析研究可知:脱落酸能抑制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促使叶片衰老。而细胞分裂素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的降解,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1)实验原理: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是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离体叶片很快就出现衰老的特点,因此,可通过用_____________处理离体叶片,记录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来证明。(2)实验步骤:第一步:选取___________、同样大小和发育状况相同的叶片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第二步:在甲组叶片上涂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乙组叶片的相同位置涂上_______________。第三步:记录甲、乙两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分别为t甲、t乙。(3)实验结果预测:_________。(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答案】(1)细胞分裂素(2)

同种植物

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

等量的蒸馏水(3)甲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比乙组长(4)实验结论: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分析】实验目的是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所以自变量是有无细胞分裂素,因变量是叶片的衰老程度。(1)为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则实验的自变量为细胞分裂素的有无,因变量为叶片的衰老速度,根据实验设计的变量原则与对照原则可设计实验如下:实验原理: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是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衰老的特点,所以可通过用细胞分裂素来处理离体叶片,记录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来证明。(2)实验步骤:第一步:选取同种植物、同样大小和发育状况相同的叶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甲组、乙组。(做对照实验,控制实验变量做到唯一)。第二步:因甲组为实验组,故在甲组叶片的局部位置涂上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实验变量是细胞分裂素),乙组叶片在相同位置相同面积上等量蒸馏水。(3)实验结果:甲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比乙组长。(4)实验结论: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点睛】本题需要分析实验自变量和因变量,结合实验设计的步骤进行解答。27.(11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图中甲、乙代表器官,①②③④代表物质,a、b、c、d、e、f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1)激素①是甲状腺激素,其分泌增多时引起的________调节具体表现为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会_____甲、乙分别分泌________和促甲状腺激素。寒冷条件下激素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激素①的调节机制是激素进入细胞,与受体结合,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从而调节生命活动,图中的过程e、f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3)对细胞质受体和③所穿过的结构是________,它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4)若②中的某个碱基对改变了,则④的结构和功能是否改变?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负反馈

抑制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2)

转录

翻译(3)核孔(4)

不一定

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ab为促进作用,cd为抑制作用。图中激素①是甲状腺激素,②是DNA、③是以DNA为模板转录形成的mRNA、④是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的多肽链(蛋白质)。(1)激素①是甲状腺激素,其分泌增多会负反馈抑制甲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乙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导致新陈代谢加强,产热增多。(2)激素①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机制是进入细胞内并与胞内受体结合,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而调节生命活动。从图中可知,②是DNA、③是mRNA,故e(DNA→RNA)、f(RNA→蛋白质)分别是转录和翻译过程。(3)细胞质受体和③所穿过的结构是核孔,其功能是控制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4)若②中的某个碱基对改变了,则蛋白质(即④)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会改变。原因有多种:如改变的这个碱基对经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决定的仍是原来的氨基酸,此氨基酸参与合成的蛋白质结构不会改变,因而蛋白质的功能也就不会改变。从密码子的角度看,密码子改变,但生物性状不一定改变,体现了密码子具有简并性,这是生物进化的结果。28.(7分)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在脑内能传递兴奋及愉悦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回答下列问题:(1)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此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______(填“相同”或“相反”)。(2)突触前膜上存在“多巴胺回收泵”,可将多巴胺由突触间隙“送回”突触小体内。可卡因(一种毒品)可与“多巴胺回收泵”结合,使得多巴胺不能及时被回收,从而______(填“延长”或“缩短”)“愉悦感”时间。这一过程可以用图中______(填“x”“y”或“z”)曲线表示。(3)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以后,将引起突触后膜上的______内流(填“Na+”或“Cl-”)。(4)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原因是______。【答案】(1)

特异性(多巴胺)受体

相反(2)

延长

y(3)Na+(4)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出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分析】动作电位产生后,兴奋部位立刻恢复静息电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兴奋经过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同时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1)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使得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此时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2)根据题意分析,可卡因(一种毒品)可与“多巴胺回收泵”结合,使得多巴胺不能及时被回收,则多巴胺会不断的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得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从而延长了愉悦感的时间,但是多巴胺最终还是被100%回收的,如图中y曲线所示。(3)多巴胺在脑内能传递兴奋及愉悦,属于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以后,将引起突触后膜上的Na+内流。(4)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出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29.(9分)图甲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图,图乙为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参与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甲所示的免疫过程为___________免疫,物质Ⅱ为___________。(2)细胞B、C、D中分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3)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外具有_______________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辅助性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的功能。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DC细胞外还有图甲中细胞__________(填字母)等。(4)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产生__________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__________免疫。【答案】

体液

抗体

D

B、C

(特异性)识别

信息交流

A、C

(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2.DC细胞通过胞吞方式摄入抗原;免疫系统既能清除外来抗原,也可以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这说明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3.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被T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这体现细胞间信息交流功能。4.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以刺激B细胞,使之发生增殖分化,从而进行体液免疫;T细胞自身增殖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也能直接作用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发生细胞免疫。【详解】(1)由图示中抗体的形态可知图甲所示的免疫过程为体液免疫,物质Ⅱ为抗体。(2)细胞B、C、D依次为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其中浆细胞没有分裂能力,故分化程度最高的是细胞D,即浆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是B淋巴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即B和C。(3)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