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课程标准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民国时期的政权演变: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1912.1-3)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北洋政府统治)(1912-1928)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合并(1927年),宁汉合流,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1925年广东国民政府成立,北伐期间1927年迁到武汉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年)(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到重庆。1949年南京解放,中华民国时期结束)(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1-3):民主共和制1、中华民国的建立①时间:1912年1月1日②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府③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1912年2月12日,溥仪颁布退位诏书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1912年3月11日(1)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直接),维护民主共和(根本)(2)内容:A.主权在民、平等自由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B.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3)评价:积极: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②从法律上宣告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局限:存在“因人设法”的现象;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凯权力;职权不明,导致政争不断、政局动荡。2、北洋政府时期的政党政治(1912--1928)以1912年袁世凯篡权开始,至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接受南京国民政府领导结束。袁世凯以及其后控制中央政府的皖系、直系均出身于北洋军阀,故称北洋军阀统治。北洋政府代表大买办和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内独裁对外卖国,但此时期,也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政党政治: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通常来说,政权的性质由其执政党的性质决定。1、民国初期的尝试:(1)背景: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2)目的: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3)历程:国民党成立1912“宋案”1913“二次革命”1913袁氏任正式大总统1913

想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威胁到袁世凯的独裁统治直接原因:宋教仁案根本原因: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失败:局限性、力量涣散解散国民党和国会,政党政治名存实亡议会斗争实现民主政治行不通2、袁世凯复辟帝制:(1)形成:1915年,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2)结果:在革命党人和各界人士的反对下,被迫取消

帝制。(3)失败原因:①革命党人和各界人士反对;

②复辟帝制违背民主共和历史潮流;

③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913年11月4日,解散国民党。1914年1月10日,解散国会1914年5月1日,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1914年12月修订法律,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1915.5签订《中日民四条约》1915.10称帝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发布命令,承受帝位,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定次年为洪宪元年。思考:民国初期的政党政治有什么特点?受传统政治文化影响较深;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政党仓促成立(不成熟),且党争不休;国民缺乏参政素养(或政党政治缺乏群众基础);中国没有形成适合代议制民主的政治环境;封建势力强大,军阀操控政权,等等。⑴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政党政治活跃;⑵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以谋求议会席位为目标;⑶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⑷政党数量众多,但没能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思考: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为什么不能成功?(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1、“训政”时期(1928—1948)(1)背景: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北洋政府统治结束。(2)标志:1928年,国民党通过《训政纲领》,宣告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3)内容:①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②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③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4)实质:一党专政,独裁统治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5)结束: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2、“宪政”时期(1948—1949)(1)标志: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进入“宪政”时期(2)表现:1948年,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3)目的:维持国民党一党专政和个人独裁统治(4)结果:国民党政权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最终逃脱不了崩溃的命运。(5)实质: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蒋介石、李宗仁就任总统、副总统思考:中国宪政为何如此艰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传统守旧思想根深蒂固。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1927—1949)1927193719451949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土地革命时期全民族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建立人民政权的三个阶段:各级苏维埃政权边区政府行政区(苏维埃政权)(抗日民主政权

三三制)(人民政权)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背景革命根据地不断涌现,各地苏维埃政权陆续建立。抗日根据地逐步扩大,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战局的发展变化,解放区的日益扩大。地区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解放区探索1931年召开中华苏维埃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宪法大纲。性质:工农民主专政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实行“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巩固人民政权。理论: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意义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基础。二、中共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共产党员中间人士非党进步人士

在民主政权组成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共产党员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思考点为什么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了不同的政权模式?(1)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市阶级矛盾,随着抗日战争爆发,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2)革命主要任务的变化:由推翻国民政府变为团结一切力量,实现全民族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3)中共理论认识的深化:中共斗争理论和政权建设理论不断深化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阅读材料,谈谈你对“三三制”原则的认识。答:(1)“三三制”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争取和团结各阶级抗战而采取的政权组织原则。在抗日根据地各级政权机关从工作人员组成上,中国共产党只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由党外人士充任。(2)这一原则突出体现了边区政权的统一战线性质和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精神。“三三制”原则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了参政议政的群众基础,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学思之窗

为什么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了不同的政权模式?思考点材料一: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

材料二: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第三条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十八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及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政权属于工农大众,取消资本家、富农等阶级阶层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采取“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1)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不同:

土地革命时期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和国民党独裁统治作斗争;

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了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做出了调整。(2)革命主要任务的变化:由推翻国民政府变为团结一切力量,实现全民族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3)中国共产党理论认识的深化:随着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理论和政权建设理论也不断深化。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一根三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一)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发展历程:1949年1982年1966-76年1957年后1954年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1954年宪法》颁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其正式建立的标志。1957年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削弱。《1982年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遭受严重破坏与挫折核心: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作用: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地位: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史料阅读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特点:①人民当家作主;②民主集中制原则;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4、性质: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民主集中

在我国,凡属全国范畴内的重大问题,以及重大的方针、政策,中央国家权力机关在制定通过之前,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将那些积极的、合理的,能反映问题本质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领导的意见、决策或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遵循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原则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概念阐释: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行使权力主体人民资产阶级权力机关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三权分立原则相似点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属于一种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发展历程:1956年发展1982年以来完善1949年确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共中央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1993年被写入宪法,走上了制度化轨道。1954确定政协二次会议,确定政党制度2、内容: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

相照、荣辱与共政协性质: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人士组成

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基本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3、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完善①中共提出一整套关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理论与政策②1993年写入宪法,使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制度化轨道【课堂探究】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比较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不同点性质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在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职能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产生方式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政协委员通过民主协商推荐产生相同点①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②都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开展工作,提高了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2、民族原则:3、意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民族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含义:2、基层民主选举的法律依据:3、意义: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激发了广大农民的参政热情,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与发展1、发展历程:2、特点和优势(三个有机结合):3、影响:⑴确立目标:⑵发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了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①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②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③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1、1941年,在国民政府第二届二次国民参政会上,张澜、罗隆基等人代表民盟,要求国民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遭到拒绝后,民盟领导人没有再出席会议,以示抗议。这表明民盟A.主张联合共产党制约国民党B.反对国民党对抗战的领导C.努力进行民主政治监督实践D.没有认清社会的主要矛盾解析:从材料“1941年”“国民政府第二届二次国民参政会”“民盟,要求国民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中可以看出,当时民盟致力于民主政治的监督和实践,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联合共产党制约国民党”“反对国民党对抗战的领导”“没有认清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A、B、D三项。C课堂练习2、1946年4月,晋察冀解放区在首府张家口市举行了国民参政会(一个政府政策的民间咨询机关)委员的选举,大约有80%的市民参加了这次选举,最终选出了90名参政会委员和30名候补委员,包括社会各阶层成员。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实行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B.受到苏联政治体制的影响C.努力探索新民主主义道路D.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解析:材料体现了国民参政会的群众性特点,具有新民主主义色彩,表明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新民主主义道路,C项正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B项错误。D项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排除。C课堂练习3、据统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召开四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26个报告,通过了18项决议和10项法律;人大常委会共召开了89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372项报告,通过了78项决定、决议以及19个条例。这说明(

)A.各民主党派发挥参政议政作用B.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C.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D.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得到贯彻落实解析:材料“人大常委会共召开了89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372项报告,通过了78项决定、决议以及19个条例”体现的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得到贯彻落实,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B项。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排除C项。D课堂练习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议会可以对临时大总统的谋叛和国务员的失、违法行为进行弹劾,并可以“提出质问于国务员,并要求其出席答复”。至于内阁是否具有提请总统解散议会的权力,或者总统是否具有径行解散议会的权力,《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