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钦州市开展战略研究报告光大地产筹划部2009-10-15目录第一局部世界经济开展历程及典型国家经济开展模式 6一、世界经济开展趋势分析 6〔一〕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 6〔二〕世界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启示及中国的应对 11〔三〕当今世界经济走势 14〔四〕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6二、典型国家经济开展模式研究 17〔一〕美国 17〔二〕日本 30〔三〕韩国 36第二局部:中国区域经济开展及模式研究 44一、环渤海地区经济及开展趋势研究 44〔一〕、环渤海地区的范围及优势条件 44〔二〕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开展特征 46〔三〕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9〔四〕未来环渤海地区及各城市群的功能定位 50二、长三角地区经济开展及趋势研究 52〔一〕长三角地区经济运行情况 52〔二〕长三角地区经济开展趋势 53三、珠三角地区经济开展 56〔一〕珠三角经济开展的主要特征 56〔二〕、珠三角经济开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57四、成渝经济区 62五、关中—天水经济区 65六、北部湾经济区 69第三局部:中国特区经济改革和开展研究 71一、中国经济特区开展历史沿革 71〔一〕 五大经济特区的创办与开展 71〔二〕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创办与开展 72〔三〕 两个“新区“的创办与开展 74〔四〕 国际级保税区的创办与开展 76〔五〕 国家级保税港区的创办与开展 77二、经济特区研究——深圳 78〔一〕深圳经济特区开展的历史回忆 78〔二〕深圳经济特区的主要经济功能区: 81〔三〕深圳经济特区开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82三、经济特区研究——珠海 86〔一〕珠海经济特区开展的历史回忆 86〔二〕珠海主要经济功能区 87〔三〕珠海经济特区开展的主要成就 89〔四〕珠海经济社会开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90四、经济特区研究——汕头 91〔一〕汕头经济特区的开展历史 91〔二〕汕头经济特区的主要功能区 92〔三〕汕头经济特区开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93五、经济特区研究——厦门 94〔一〕厦门经济特区开展历史 94〔二〕厦门经济特区主要功能区 94〔三〕厦门经济特区开展的主要问题 95六、经济特区开展及成败原因总结: 95第四局部:中国产业集群研究 96一、中国区域经济开展战略及产业布局: 96二、当前我国产业集群开展的现状和特点: 100三、效劳产业集群及案例研究 101〔一〕效劳业集聚的案例 102第五局部:广西北部湾政治经济及开展战略 106一、领袖意见: 106〔一〕广西沿海开展形成新的一极 106〔二〕推进泛北部湾合作 107〔三〕在国际高起点上谋划北部湾开展 108二、政界导向: 109〔一〕符合国家战略推动北部湾 109〔二〕国家开展大局谋划北部湾建设 110三、专业启示: 110〔一〕广西北部湾重点问题及建议 110〔二〕西部大开发角度探讨开展对策 111〔三〕北部湾沿海三市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加快开展 112四、城市开展新思维: 113〔一〕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 113〔二〕北海:打造沿海经济开展新高地 114〔三〕钦州:北部湾的核心经济区之一,生态新城的广西名片 115五、战略决策: 117六、国际反响: 132七、开发动态 136〔一〕泛北部湾论坛经济效应 136〔二〕泛北部湾城市港口动态 136〔三〕北部湾区域多产业联动升温 137八、开展环境: 138〔一〕经济开展良好态势 138〔二〕黄金海域经济增长新核 138〔三〕内部修炼勤政高效新作风 139第六局部:钦州城市定位及开展战略 139一、钦州开展概况 139二、南北钦防四城市比照分析 143三、钦州成为北部湾副中心城市的可能性 147四、钦州的北部湾副中心城市实现路径 148〔一〕工业开展提速,产业合理布局 148〔二〕投资和效劳环境改善 148〔三〕发挥保税港区和滨海新城的双引擎作用 149第一局部世界经济开展历程及典型国家经济开展模式一、世界经济开展趋势分析〔一〕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1、当今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升的根本趋势和特征近十多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产业结构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深刻调整: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引领着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知识密集、效劳密集的方向升级;以放松管制、强化竞争、要素流动自由化为特征的制度创新,扩大了产业开展和全球转移的空间。以下主要从世界三次产业构成、工业和效劳业内结构的变化等角度,来分析当今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根本趋势和特征。世界三次产业构成变的总趋势世界三次产业构成变动的总趋势表现为三次产业比重由高到低排序的逆转,即由“一、二、三〞变为“三、二、一〞的排序〔如图1—1〕。近十多年来,这种变化趋势日渐强化,同时也有新的特点,即农业工人比重普遍持续下降,而开展中国家工业比重上升。工业在全球GDP中的比重有升有降,但并未改变“服、工、农〞的排序,全球三次产业就业构成也是如此〔如图1—2〕。世界第二产业比重有升有降的变动过程,说明西方兴旺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开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新兴工作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地位逐步上升,全球工作化的重心正在由西半球转向东半球〔包括东亚及东南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先进制造业推动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升级加快在兴旺国家,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变动最突出的特征,一是制造业呈现出高技术化、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趋势。传统工业根底改造升级加快,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明显改观;二是工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成长迅速,日益成为引领未来经济开展的主导产业。先进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奉献份额,在兴旺国家持续提高。先进制造业代表着一国的经济技术实力,它不仅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而且是工作化社会和信息化社会的桥梁,在国际竞争中仍然具有战略基石的意义。效劳业内部结构变动日趋技术密集化在兴旺国家,以信息技术创新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正在取代传统的工业经济,推动效劳业向高附加值、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加快开展。一是以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为主要的现代效劳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上升最快,就业增加也最多;二是效劳业对技术创新和扩散的推动作用日益重要。效劳业促进了多项技术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开展。特别是从事技术支持和效劳的行业,正在成为新技术最主要的使用者和推广者。效劳业自身的开展越来越需要研究和开发的支持,效劳业产生的新需求又为技术创新指明了方向。三是全球范围内效劳贸易迅速成长,其中商务效劳业贸易增加最快,对整个效劳贸易的增长起到主要拉动作用。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根本动因及其特征根本动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技术进步的推动。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兴旺国家为中心,世界范围内正在兴起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浪潮,由此推动各国把开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产业结构升的战备性方向;国际分工的深化。价值链分工成为日益重要的国际分工新形式,兴旺国家主导的国际生产网络逐渐成形。谁占领价值增值高端产业,谁就掌握国际竞争主导权;市场扩张的驱动。在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原有的产业关联被打破,企业和居民的各种需求迅速增长,产业开展空间空前扩大,只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才能更快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为各个产业创造出新的财富;降低本钱的压力。兴旺国家工资、地价等要素本钱高昂,这就迫使他们集中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效劳业,把本钱较高的传统产业向国外转移,进而使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知识密集的产业成为确保竞争优势的关键依托。在上述动因的影响下,兴旺国家的产业开展呈现一些新特征: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开展的主导和国际竞争的根底。突出表现为大量产业关联密切的企业和效劳机构在一定区域内集聚开展,典型的例子有:意大利的特色产业区,集中了纺织、服装、制鞋、家具等传统行业;美国硅谷和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产业区以及日本大田、德国南部地区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产业融合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原有产业分工边界逐渐模糊,出现多元化经营以及新的产业形态。产业融合正在信息通信、金融、能源和运输业之间加速进行,制造业的产业融合也将进一步开展。这为就业增加、经济增长、消费扩大和文化繁荣创造强有力的发动机。循环经济、生态产业方兴未艾。产业开展以节能降耗、减少排放、循环利用为特征,形成生态产业链和生态工业园,实现最正确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产业开展的开放性和互补性日益凸显。兴旺国家既是产业向外转移的主体,又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引资国。兴旺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国际分工体系产生主导影响,同样也在这一体系中不断调整升级,其产业开展越来越依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产业全球转移是兴旺国家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在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的一般趋势表现为:先转移轻纺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而转移重化工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兴旺国家是转移主体,开展中国家是主要承接者。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性产业转移出现大轮大规模浪潮。第一轮发生在60-70年代,兴旺国家开始开展以微电子技术为主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将汽车、钢铁、造船等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新兴工作化国家和开展中国家。第二轮兴起于80年代以后,兴旺国家大力开展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同时把推动比拟优势的传统产业和一局部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他国和地区,特别是亚洲“四小虎〞和东盟国家。第三轮开始于90年代,至今仍在延续。这一轮产业全球转移呈现以下新特征:产业全球转移的速度加快、规模扩大随着兴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开展,国际产业转移的速度将继续提高,规模会不断扩张。外商直接投资的对象国重心向开展中国家转移。兴旺国家的企业需要通过扩展新市场、降低本钱以及从外国获取自然资源和战备性资产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些因素将拉动外商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增长,尤其是还会加快流向开展中国家。国际分工体系高度专业化,产业链条全球配置,产业转移层次提高国际分工格局现了“产品差异型分工〞和“生产工序型分工〞不断深化的新特点,加之区域竞争日趋剧烈,产业转移正在同产业集群式开展密切结合。原来单个工程、企业或产业的转移日益转变为相关产业链的整体转移,以利于形成产业集群,提高规模效益,增强区域竞争优势。兴旺国家转移传统产业,主要是为了获取区位优势和降低劳动力等要素本钱。而转移局部高新技术产业,那么以获取综合竞争优势为目的,因此更注重东道国的投资软硬环境,特别是信息根底设施,技术、人才、研发配套能力和体制条件等。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兴旺国家将重点开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因而将加快向新兴工作化国家和地区转移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转移也比以往加速。产业转移方式多样化,证券投资和跨国并购等新方式相当活泼国际产业转移原来主要依靠比拟单一的直接投资办企业和股权安排方式,如独资、合资、合作等。近年来,证券投资和跨国并购等投资方式异军突起,甚至日益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这类产业转移方式呈继续上升态势。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并驾齐驱的产业转移方式,对加速和扩大产业全球转移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跨国公司在产业转移中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资源全球配置和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一直由跨国公司充当,现在跨国公司愈发渗透到全球生产、投资、贸易和消费各个环节,影响几乎普及各国的所有产业领域。兴旺国家通过跨国公司的产业全球转移,特别是把高耗能、高污染、高本钱的产业和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转移出去,国内集中开展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产业,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其产业整体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增长方式随之不断优化。在当今世界产业格局中,美国、西欧、日本等兴旺国家在根底科研、应用技术、新产品开发领域拥有领先优势,占据国际分工和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开展中国家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工作化得到加速,产业结构逐步升级,某些领域如制造业的竞争力也在提升。但是总体上看,开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层次和技术水平都比拟低,主要从事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和一般工业产品生产,在国际分工和产业价值链中仍然处于低端。开展中国家如果应对失当,那么有可能拉大同兴旺国家的结构差距和经济绩效差距。3、兴旺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主要机制企业仍然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主体兴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依托于大中小企业的共同推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形成也是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配套协作的结果。跨国公司尽管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导力量,但离不开大量中小企业的承接、配套和协作,因此中小企业起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支撑作用。企业是新技术的主要投资者、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的孕育者和推动者,工业化国家这种情况尤为突出。为了降低技术创新的本钱和风险,兴旺国家的企业倾向于合作开发新技术,主要采取采取条合作途径:一是同一价值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如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合作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二是国内外竞争者之间进行战略合作,如通过协议共同进行根底研究和商业化开发。市场机制的根底作用更加牢固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全球转移之所以一浪高过一浪,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市场配置资源的根底性作用得到不断强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势头日益趋强,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更加顺畅。兴旺国家纷纷放松管制,完善市场和投资环境。各种资源价格和利率、汇率、工资等要素价格的形成机制进一步市场化,能够更加灵敏地引导生产要素迅速配置到效率高的产业领域。私营企业部门获得更大的投资空间,主动参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因此,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明确提出:进一步提高生产率并不仅仅依靠研发或信息技术的突破,真正的推动力量仍然是竞争、市场开放、放松管制和全球化等制度层面的因素。政府的战略规划、标准制定和相关政策起到引导推动作用产业结构调整既是市场自发调节的过程,也表现为国家战略自觉引导的结果。兴旺国家对产业结构调整并不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而是以中长期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为导向,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加以落实。在实践过程中,兴旺国家实施综合性的、普适性的产业政策得到普遍认可,特别是把科技政策、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结合起来,这已经成为兴旺国家产业政策的新趋势。普适性的产业政策不仅重视开展具有更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而且重视改选传统工作,重视开展现代效劳业;不仅强调开展高新技术产业,而且强调创造更多的就业时机;其中关于技术、环境、质量和卫生等标准,各个产业在开展中都必须遵循。兴旺国家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措施面对日趋加剧的国际竞争和资源环境压力,国外特别是兴旺国家迅速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这些举措大体可以归结为三大方面:一是加大开展高科技的力度,抢占科技开展的战略制高点,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强化本国产业在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中的高端地位,为提高本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入强大的科技动力;二是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力度,进一步增强经济开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三是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市场机制、政府公共政策和社会协调机制,为优化经济增长方式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二〕世界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启示及中国的应对纵观世界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将给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有利于我国继续发挥生产要素组合方面的比拟优势〔例如市场潜力大、人工本钱低和居民储蓄率高〕;有利于打破某些产业的瓶颈制约,实现某些领域和环节的跨越式开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增强产业竞争力等;另一方面,有可能固化我国制造业低端分工地位,带来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和产业,造成我国某些领域的技术依赖,产生某些行业的外国垄断,影响国家经济平安等。综合上述,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对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有以下几点启示:汲取亲的开展理念来培育新的增长点零排放、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等,不仅成为国际上新型的企业经营观念,而且逐步演化出以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新型产业链。这对我国开辟新的增长路径有借鉴意义。应当注重综合运用法律手段,强制性标准和经济利益机制,使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开展。通过制度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特别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是促进自主科技创新的一项关键性鼓励制度,但也会加大自主创新的本钱。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既能与国际规那么接轨、又适合国情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此外加快完善资本市场、财税鼓励手段、政府采购制度和风险投资等机制,大力促进自主科技创新。坚持以市场为根底、企业为主体、全面有序开放的结构调整机制要适应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趋势,注意把握国际上产业政策内容和作用的新变化,合理发挥我国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防止损害市场机制。应当改变以行政审批、财税补贴和信贷扶持为特征的传统的产业政策,建立和完善普适性的、功能性的产业政策体系,综合运用技术政策、竞争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和节能环保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手段、强制性标准和鼓励机制,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高各个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经济效率。不仅要促进产业间的结构优化,也要促进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升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价值链分工不断开展深化,产业内部的生产分工和贸易逐步代替产业间的生产分工和贸易,成为国际分工和贸易增长的主导力量,各国企业生产和对外贸易中普遍采用进口中间产品加工复出口,或者海外加工直接转口,纯粹的“本国产品〞和一般贸易会越来越少。在这种新的国际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下,产业结构优化不仅包括不同产业间的升级转换,例如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而且还包含同一产业内各个环节的转换,例如由劳动密集环节向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环节的升级。因此,一方面我国要加快开展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效劳业,注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开展为改造成传统产业效劳的第三产业以及为满足居民消费升级和改善生活质量所需要的各类效劳业;另一方面我国也要利用好国际产业转移层次提高和跨国公司加快业务外包的机遇,发挥劳力资源、技术人才和根底设施方面的比拟优势,促进国内同一产业内部和上下游产业间价值链的升级,提升不同增值环节的竞争力。处理好扩大就业和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关系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阶段,需要认清重化工业开展的区域差异,因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人口分布状况、开展潜力和产业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所以要防止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因地制宜,切实发挥各自比拟优势,大国开展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兼顾好扩大就业和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目标,把开展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协调起来。在资源富集和人口密集地区,开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改选传统产业的任务更为迫切。而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差,但是区位条件较好、技术力量比拟雄厚和产业结构层次较的高地区,就应注重开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效劳业和高技术产业,努力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占领国际分工高端,而不宜一味强调开展高级耗、高排污的重化工业。培育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不同地区要根据当地的区位优势、根底设施状况、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环境和科研力量等条件,营造适宜产业集群开展的配套环境,培育区域经济增长和竞争力的产业支撑。具有区域比拟优势和低本钱优势的地区,适宜开展换手传统产业在内的特色产业集群,而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地区,应当努力完善体制政策环境,积极促进技术层次和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集群不断开展壮大。对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要加强引导、趋利避害按照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的要求,根据我国关于节能、降耗、减排的硬指标约束和区域经济协调开展的规划,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指导目录,对外商投资和国际产业转移,要加强产业导向和区域导向,包括促进加工贸易升级。应当鼓励承接研发中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效劳业的转移,对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转移和外商进行房地产投机要严加控制,对外商并购我国企业那么应具体分析,谨慎处理。加快国内体制改革,善于运用新的国际规那么目前我国遇到国际规那么越来越多的限制性要求,不能再用传统的手段保护国内产业,但同时,我们也面临一些新的开展机遇和空间,也可掌握一些新的调节机制。例如可以利用国际上新兴的清洁开展机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引进兴旺国家的节能环保投资工程,促进国内节能降耗,开展环保产业和可再生能源。只有加快改革步伐,完善我国市场机制和企业制度,善于掌握国际上有关可持续开展的新制度安排,善于利用国际规那么给开展中国家留下盘旋空间,才能抓住新的开展机遇,有效应对新的挑战,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三〕当今世界经济走势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纪经济增长迅速放缓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经济增长迅速放缓。一方面,房地产业危机使居民财富大幅度缩水,打击消费者信心并抑制消费增长,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住房投资持续大幅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全球经济普遍走软导致需求下降,美元贬值对出口的刺激作用也正在减小。个人消费开支和出口实际增幅低于预计。今年4月下旬以来,美元指数根本步入下跌通道,最高跌幅10%以上。欧洲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形势也较为严峻。首先,欧洲的银行持有大量的美国次贷产品,同时冰岛、英国等国银行业过度扩张使其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较大。其次,外部需求疲软和欧元的持续强势制约出口增长;同时局部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整仍在继续,建筑投资和私人消费均持续低迷。今年第二季度德、法两大欧元区经济体经济增长持续下跌,德国GDP下降5.9%,法国GDP下降2.6%.开展中经济体在当前金融危机中所受影响相对弱于兴旺国家,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大前提下,所谓的“脱钩〞现象不可能长期存在。在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低迷、初级产品价格高企以及国际贸易增长减速的背景下,开展中国家实体经济受到的冲击将会加大。油价和初级产品价格上升通过交通运输和制造业本钱增加传递到各个经济部门。同时出口增长速度正在放缓,目前除了中国和日本以外,亚洲其他国家的贸易大都处于逆差状态。同时由于经济前景看淡,投资增长也在放慢。各国联合行动,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就对金融危机自2008年9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至今已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为了挽救金融市场、重整世界经济,各国政府史无前例地团结一致,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调控经济的政策措施,加强了对抗危机的国际合作,这些努力如今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经济开始逐步回暖,短期经济复苏势头强劲,但在长期内全球经济可能保持中低速增长。经济复苏迹象渐浓,下滑势头在今年第二季度根本结束近期全球经济出现颇多亮点,股票市场复苏、需求开始恢复、工业生产增长,经济指标显示经济恶化的步伐在放慢。经济企稳上升的苗头已经在新兴国家如中国、印度和韩国等出现。因此,从短期来看,引发经济下滑的各种负面因素在2009年下半年逐渐转向,经济下滑态势趋缓。世界经济止跌上升,通货膨胀预期有所抬头金融不良资产的清理还未结束,各国尤其是兴旺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贸易仍然一蹶不振,企业和消费者信心处于低水平。6月份美国失业率到达创纪录的9.5%,5月份欧元区失业率升至9.5%,为1999年5月以来最高,欧盟失业率也高达8.9%。美联储预计未来几年美国失业率将维持在10%的高位。通胀预期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宽松的货币环境和财政政策。在经济尚未全面回稳之前,全球经济刺激方案不可能提前退出,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将维持较长时间。二是美元指数下跌。鉴于经济复苏的预期,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开始上升,对美元的避险需求下降。三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如国际油价比去年12月已经上涨了一倍以上;国际金价一度站上1000美元/盎司的关口;铜、铝等金属和农产品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美、欧就业市场疲软就业市场状况是判断整体经济运行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美林证券的研究,过去60年,美国经济从未出现失业率上升60基点而经济不陷入衰退的情况。2024年以来,美国就业市场一改几年来的良好局面,持续恶化。一是失业率持续上升。二是就业下降。欧元区经济增长目前进一步放缓将危及劳动市场,失业率将会继续上升。失业率一向被认为是经济的滞后指标,但失业率的增加势必会抑制消费,这就意味着经济上升的根底较为薄弱,很容易被反转,经济复苏的道路将十分漫长,全球经济在较长时间内将面临一个中低速的增长环境。5、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调整几年来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一是新兴市场和开展中经济体增长速度提高;二是经济全球化水平提升带来的效率和收益提高;三是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的推动;四是全球房地产业兴旺对实体经济的拉动以及财富效应带来的过度消费增长。但是,世界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末新经济泡沫破灭之后并没有进行应有的调整,而是在新的模式下,步入了这一轮高速增长阶段。因此,当前的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调整不仅仅是周期性的,更主要表达在全球经济幅员正在发生变化,表现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调整以及金融市场结构与创新的调整。世界经济需要在深层次上进行结构调整的同时,找到实现新一轮经济开展的增长点。〔四〕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国际贸易规模、关税贸易保护程度、利用外资金额以及外资企业产值等多项指标衡量,我国都已经成为最开放的开展中经济体之一。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我国经济开展将产生多方面影响。与此同时,我国投资和出口拉动型增长方式在短期内很难根本改变,人民币升值压力在一定时期内将继续存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由于金融危机仍在继续,对我国金融机构的直接损失难以全面估计,但对我国金融市场开展的整体影响将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投资者和市场信心,加剧资产价格及金融市场波动;由于全球信用危机,造成流动性紧缩,同时国内经济增长减速、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回报下降使国外短期资本存在抽逃的可能;不利于我国FDI流入增长。受经济增长减慢和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海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放缓,投资方式更趋稳健,对开展中国家投资将会相对减少,并购投资将会相对增加;境外投资既有风险,也存在机遇。对我国出口的正负面影响逐步显现受金融危机打击,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美、日、欧经济陷入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将使我国出口面对严峻局面,也不利于就业和经济增长。同时,我国外贸开展遭遇的贸易摩擦增多,开展空间将一批新兴开展中国家挤占,国内资源和环境压力也与日俱增。今年前5个月,我国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降幅均小于总体降幅21.8%的水平。其中,服装出口下降8.1%,鞋类出口下降2.2%,家具出口下降7.8%,箱包下降4.0%。但中国产品在许多国家进口中的份额都有提升。这一方面说明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传统消费品存在着刚性需求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在劳动密集型消费品上的竞争优势较强。全球通胀下降有利于我国资源产品价格改革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依赖迅速提高,而一些初级产品价格的指数式上升更进一步推高了我国企业生产本钱。随着需求适度降温和金融危机造成的流动性紧缩,国际市场产品价格上涨趋势将会得到控制,从而减轻我国资源密集型行业本钱上升压力和通胀压力,有利于我国经济开展和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二、典型国家经济开展模式研究〔一〕美国1、美国产业结构总体变化趋势按照美国的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渔业、林业以及狩猎业,第二产业包括建筑、制造业〔包括耐用品制造业和非耐用品制造业〕,公共设施〔电、气、水〕以及采矿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零售贸易、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信息业、金融保险与房地产租赁业、专业及商业效劳业、教育医疗保健及社会救助业、艺术休闲娱乐及餐饮住宿业和政府。从总体结构变化看,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经持续下降,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2、美国第一产业占比的阶段性下降趋势及期周期性变化特征美国第一产业占比的阶段性下降趋势美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这一下降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波动特征:从中长期开展趋势看,美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经历了1947-1971年的减速下降、1971-1982年的加速下降和1982-2024年的减速下降三个阶段。从美国第一产业占比实际值与其开展趋势的离差看,美国第一产业占比存在平均波长为4.7年的短周期波动现象和平均波长为14年的中长期周期性波动现象。美国第一产业占比的周期性波动特征从美国第一产业占比实际值与其短期开展趋势的离差看,美国第一产业占比的短期波动很不规那么,1947-2024年期间大约有12个波动周期,平均波长为4.7年,但各个周期的波长存在很大的差异,最短的周期波长只有2年,最长的周期波长8年〔1965-1973年〕。从周期性波动的波幅看,1949-1979年期间波动幅度较大,1979年以后,随着第一产业占比的下降,波动幅度趋于缩小。3、美国第二产业占比的阶段性与周期性变化特征及其内部结构变化美国第二产业占比的阶段性与周期性变化特征与第一产业占比的持续下降不同,1947年以后美国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是在经过短期上升之后,进入持续下降状态。从第二产业占比中长期开展趋势值的变化看,美国第二产业占比经历了短期提升〔1947-1954〕,加速下降〔1954-1968〕、减速下降〔1968-1975〕、再次加速下降〔1975-1987〕和再次减速下降〔1987-2024〕五个阶段。从实际值与短期开展趋势的离差看,第二产业占比存在平均波长为6年的短周期波动现象,1947-2024年期间大约有9个完整的周期,但各周期的波长、振幅均有很大差异,最近的波谷发生在2024年。从短期开展趋势与中长期开展趋势的离差看,第二产业占比存在平均波长为15年的中长期周期波动现象,1947-2024年期间共有3个完整的周期,目前仍处于周期性下降阶段。美国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变化特征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变化看,美国第二产业占比的下降主要是由制造业占比持续下降引致的采矿业占比呈周期性下降趋势,但降幅较小美国第二产业中的采矿业所占GDP比重从1947年的2.34%降为2024年的1.87%,下降了0.47个百分点。短期开展趋势和中长期开展趋势均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下降趋势。从石油天然气开采业、非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以及采矿业效劳业的占比变化来看,采矿业占比的周期性下降趋势主要是由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波动较大导致的,因为非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所占GDP比重持续下降,但是下降幅度不大,采矿效劳业所占GDP比重根本稳定。建筑业占比相对平衡,但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第二产业中建筑业所在GDP比重比拟平稳,围绕4.5%的均值进行小幅度的周期性波动。从短期开展趋势与中长期开展趋势离差看,建筑业占比存在平均波长为17年的中长期周期性波动现象,1947-2024年期间有两个完整的周期,分别是波长为20年的1953-1973年周期和波长为15年的1973-1988年周期。美国公用设施占比呈周期性上升趋势1947年以后,美国公用设施占GDP比重呈持续上升趋势,到1984年提高到2.6%,此后出现下降趋势,到2024年降为1.99%。从公用设计占比与短期开展趋势的离差看,美国公用设施占比存在平均波长为7.7年的短期波动现象;从短期趋势与中长期开展趋势的离差看,公用设施占比存在波长为25年的周期性波动现象。制造业占比大幅度下降,是第二产业占比周期性下降的决定性因素制造业一直是美国第二产业的主导部门,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波动是第二产业占比波动的决定因素。从1947-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变化看,制造业在美国第二产业中的地位呈阶段性下降趋势。〔1〕1947-1969年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相对平稳,根本维持在75%左右;〔2〕1969-1983年期间,制造业占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大幅下降到64.61%;〔3〕1983-1995年期间,制造业占第二产业比重略有上升至68.45%;〔4〕1995年以后再次大幅度下降,到2024年降为58.06%。由此可见,制造业仍是第二产业的主导部门,其占GDP比重的波动对第二产业占化仍具有决定性影响。美国制造业内部的结构变化特征美国制造业分为耐用品制造业和非耐用品制造业两局部。1947-2024年期间耐用品和非耐用品占比开展趋势看,总体上二者成下降趋势,二者占比分别从1947年的12.98%和12.62%下降到6.86%和5.28%,只是耐用品占比呈周期性下降状态,而非耐用品呈单一的递减趋势,且非耐用品占比下降的幅度大于耐用品占比的下降幅度,因此美国制造业占比的下降是由耐用品和非耐用品占比下降共同决定的,但制造业占比下降工程的周期性波动主是由耐用品占比的周期性下降引致的。1977-2024年美国制造业各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下降程度〔%〕耐用品木材产品非金属矿产品金属材料金属制品机械计算机与电子47.4441.3939.4669.0142.1059.3120.03电力设备汽车及配件其他运输设备家具类电信非耐用品食品烟草56.8162.4141.7323.79-2.8238.1841.47纺织皮毛制品纸制品印刷类汽油及煤制品化工产品塑料与橡胶70.8484.0447.6137.79-14.3812.5523.98由上表可见,1977-2024年期间占比下降很高的行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皮毛、纺织〕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金属材料、汽车及配件、机械、电力设备等〕。美国第三产业占比周期性上升趋势及其内部结构变化特征1947年以来,美国第三产业占比一呈上升趋势,这一上升过程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现象。从第三产业的主要行业看,美国第三产业占比的持续上升,主要是由金融效劳业、专业与商业效劳业和教育和医疗卫生及社会救助业等现代效劳业占比大幅度提升引致的,批发贸易、零售贸易、运输仓储等三大传统行业占比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住宿、餐饮效劳占比趋于上升,但上升幅度较小。美国第三产业占比的周期性上升趋势从中长期开展趋势看,1947年以来美国第三产业占比呈单一的上升趋势,中长期开展趋势值从1974年的57.24%递增到2024年的78.8%.从实际值与开展趋势的离差看,美国第三产业占比的上升趋势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现象.美国批发贸易业占比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批发贸易是传统的效劳业.1947-2024年期间,美国批发贸易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以1975年为界,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一是1947-1975年期间,美国批发贸易占比呈周期性上升趋势,实际值从1947年的6.34%提高到到位1975年的6.99%,中长期开展趋势值从1947年的6.2%递增到1975年的6.71%;二是1975年后,批发贸易占比呈周期性下降趋势,到2024年实际值降为5.97%,中长期开展趋势值减为5.91%.美国零售业占比的周期性下降趋势零售贸易也是传统的效劳业。1947-2024年期间,美国零售贸易占比始终高于批发贸易占比,但与批发贸易业占比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不同,1947年以来美国零售贸易占比一直是呈周期性下降状态,从零售贸易占比短期开展趋势与中长期开展趋势的离差看,美国零售贸易占比存明显的中长期周期波动现象。从波动状态看,美国零售贸易占比的中长期波动振幅趋于减少,处于周期性下降阶段。美国仓储业占比的周期性下降趋势运输仓储业是美国第三大传统效劳业。与零售贸易业类似,1947年以后美国运输与仓储业占比也呈单一的周期性下降趋势,其占比的实际值从1947年的5.98%下降到2024年的2.77%,中长期开展趋势值从1947年的6.12%逐年减到2024年的2.86%。1977-2024年美国运输仓储业主要行业占比的下降幅度及下降程度〔%〕运输仓储空运铁路运输水运公路货运公路客运管道运输其他运输下降幅度0.990.140.580.040.130.080.09-0.02下降程度26.2530.0069.023408212.4335.3855.62-2.73由以上表格看,占比下降程度最的是铁路运输,其次是管道运输,其后依次是公路客运、水运、空运,占比下降程度最低的是公路货运,而仓储业占比提高了,可见,美国运输仓储业占比的下降是各种运输方式占比普遍下降的结果。美国娱乐住宿餐饮业占比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娱乐住宿餐饮业〔按美国产业划分标准,包括艺术类产业〕是美国第四大传统效劳业。与批发零售贸易业和运输仓储业等传统效劳业不同,美国住宿餐饮业占比在经过1947-1956年近十年的下降之后,从1957年开始出现持续的上升趋势,其中长期开展趋势的下降趋势在延续到1961年之后,也转为递增趋势。1977-2024年美国住宿餐饮业占比的提升幅度与程度〔%〕文娱和餐饮住宿文娱表演等博弈与休闲住宿餐饮住宿餐饮提升幅度0.680.280.200.090.390.180.21提升程度23.4044.9482.7022.2817.3827.0813.381977-2024年娱乐住宿餐饮各行业占比的提升幅度和提升程度看,艺术表演行业占比提升程度最大,其次是住宿业占比,餐饮业占比提高程度最低。美国金融租赁业占比的周期性上升趋势美国的金融租赁业包括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租赁两大局部,最美国最重要的现代效劳业部门,也是占比最高、提升幅度最大的第三产业部门,从1947-2024年,美国金融租赁业占比从10.41%提升到20.36%,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但二者提升过程存在一定的差异,金融保险业占比呈单一上升状态,房地产租赁业占比呈阶段性上升状态,二者的周期性波动也存在较大差异,房地产租赁业占比的周期性波动波长远大于金融保险业。1977-2024年美国金融租赁业务主要行业占比的提升幅度与提升程度〔%〕金融租赁1、金融保险联储银行和信贷中介证券与投资保险基金与信托2、资产租赁提升幅度5.393.141.421.040.550.142.25提升程度36.0269.1459.32334.9530.30680.0021.60从1977-2024年美国金融租赁业主要行业占比的提升幅度与程度看,美国金融租赁业占比的周期性上升主要是由信托基金、证券与投资和金融中介占比的大幅度提升引致的,保险和资产租赁业占比均有提高,但提升的程度较低。美国专业与商业效劳业占比的阶段性上升趋势专业与商业效劳是美国第二大新兴现代效劳业,其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迅速,从1947年的3.71%提高到2024年的11.71%,提高了8个百分点.与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租赁业占比的周期性上升趋势不同,美国专业和商业效劳业占比的上升过程根本上是阶段性的直线上升过程。1977-2024年美国专业和商业效劳业主要行业占比的提升幅度和提升程度〔%〕专业与商业效劳专业科学技术效劳法律效劳计算机系统设计企业管理行政管理行政支持提升幅度5.673.760.600.880.201.711.67提升程度93.89118.4271.02352.0012.68135.94161.32从1977-2024年美国专业与商业效劳业主要行业占比的提升幅度和程度看,美国专业和商业效劳业占比的周期性上升是各行业占比普遍大幅度提升的结果,除企业管理效劳占比提升程度较低外,其他行业如专业科学技术效劳计算系统设计等与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现代效劳业占比均大幅度提升,提程度在100%以上。美国文教卫生及社会救助效劳业占比的周期性上升趋势文教卫生及社会救助效劳业是美国第三大新兴现代效劳业,其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迅速,从1947年的1.89%提高到2024年7.83%,提高了5.94年百分点,提升幅度仅次于专业与商业效劳业。从开展趋势上看,美国文教卫生及社会救助效劳业占比也是呈单一的周期性上升趋势。1977-2024年美国文教卫生及社会救助效劳业主要行业占比的提升幅度与程度〔%〕文教卫生与社会救助1、教育2、卫生与救助健康医护社会救助提升幅度3.210.312.911.481.050.38提升程度69.5248.8072.7471.3262.26162.34从1977-2024年美国文教卫生及社会求助业主要行业的占比提升幅度与程度看,美国文教卫生及社会救助业占比的周期性上升是各行业占比普遍大幅度提升的结果,其中卫生与社会救助占比提升幅度较大、程度较高。美国信息效劳业占比的周期性上升趋势信息效劳业是美国第四大新兴现代效劳业,其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幅度小于金融租赁业、专业和商业效劳业和文教卫生及社会救助效劳业,仅从1947年的2.53%提高到2024年的4.46%,提升幅度为1.93个百分点。但与金融租赁业等前三大现代效劳业一样,呈单一的周期性上升趋势。1977-2024年美国信息效劳业主要行业占比提升幅度与程度〔%〕信息效劳业出版动画与声录播送电视信息与数据加工提升幅度0.960.440.110.050.36提升程度27.3857.6551.162.13275.97从1977-2024年美国信息效劳业主要行业占比的提升幅度和程度看,信息与数据加工业占比提升程度最高达275.97%,是扩张最快的信息效劳业。5、美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1947-2024年期间GDP及各产业增加值的可比价数为样本〔2000年价格=100〕,对不同时期GDP与产业增加值进行弹性分析,结果说明:从三次产业看,第三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奉献呈不断提升趋势,第二产业的奉献不断下降,第一产业奉献很低,但相对平稳。从各主要行业看,1977年以后金融租赁业、文教卫生及社会救助业、信息效劳业等现代效劳业奉献率大幅度提高,替代政府部门、耐用品制造业、运输仓储业等传统产业部门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但零售贸易、建筑业、公用事业以及制造业等传统产业部门在经济开展中的作用依然十分重要。美国三次产业对GDP增长奉献从1947-2024年全时期看,美国第一产业对GDP的奉献为0.01,即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会引致GDP增速提高0.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GDP的奉献为0.26,第三产业的奉献为0.73。各行业对GDP增长奉献从1947-2024年全时期看,美国专业与商业效劳业对GDP的奉献最高,奉献为0.146,即有14.6%的GDP拉长来自专业与商业效劳业.其次是零售贸易业,奉献为0.145.政府部门居第三倍位,奉献为0.134.耐用品制造业、非耐用品制造业、文教卫生及社会救助业、金融租赁业分死第四到第七位,奉献分别为0.106、0.098、0.082和0.075。建筑业、运输仓储业、批发贸易业、信息效劳业、采掘业、公用事业和第一产业依次列居第八位到第十四位,奉献分别为0.043、0.041、0.036、0.033、0.029、0.029和0026。文娱及住宿餐饮业和其他效劳业的奉献为负,即这两个部门增加值与GDP呈反向变化,仅从增加值规模看,处于相对收缩状态,但从吸纳就业看,文娱及住宿餐饮业是吸纳低素质劳动力的重要部门。从整个制造业的奉献看,1947-1977年期间大约为0.1616,1977-2024年期间略降为0.1569,两个时期制造业的奉献均很高,说明制造业始终是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根底产业。6、美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从美国产业结构变动的经验看,技术进步、国内外需求结构或市场竞争因素是根底性因素,但政府的产业政策也起到了重要的此导作用。国内需求结构的变化是美国产业结构变的根底作为后工业化国家,美国国内的需要结构一直以消费需求为主,消费是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需求因素,消费结构的提升也因此成为美国产业结构变动的根底性因素。同时,国内投资需求对美国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变动也具有重要影响。国内需求是美国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拉动力量、从1970-2024年美国GDP的支出结构可以看到,美国投资率一直围绕19.21%的水平波动,但最终消费率和家庭消费率却不断提高,从1970年的81.61%和63.27%提高到2024年的86.47%和70.52%,分别提高了4.86个百分点和7.25个百分点;而政府消费率与净出口率(净出口占GDP的比率)分别从1970年的18.34%和0.38%下降到2024年的15.95%和-5.78%,分别下降了2.39百分点和6.16百分点。因此,仅从GDP的支出结构看,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资本形成〕和居民家庭消费拉动的,政府消费的作用不断下降,而进口贸易的整体奉献为负。家庭消费结构的提升是美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决定性因素比拟1970-2024年期间美国家庭消费支出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到,美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家庭消费结构的升级是一致的。美国家庭消费已经跨越吃穿和一般耐用品消费两个阶段,进入以高档耐用品、居住和效劳为主的高档消费阶段。家庭消费支出占比提升最大的产品和效劳,也是相应产业部门增加值占比提升幅度最大的部门。如1977-2024年期间美国家庭消费支出占比提升幅度最高的消费支出是健康消费支出,占比提高了8.45个百分点,文娱、教育等消费支出占比也有较大幅度提高。与此相对应,第三产业的金融租赁业和文教卫生及社会救助业的增加值占比也是提升最快的部门。投资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对产业结构变动也具有重要影响从1970年以来美国投资需求的产品结构变化看,投资需求的结构变化对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动也具有重要影响:〔1〕1970-1981年期间,金属与机械产品在投资需求中占比曾有较大幅度提升,从1970年的24.64%提升到1981年的29.41%;1981-1995年期间占比相对平稳,1995年以后出现大幅度下降,从1995年的30.22%降为2024年的22.59%,下降了7.63个百分点。这一占比下降是1995年以后美耐用品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下降的重要因素。〔2〕1970年以后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在投资需求中的占比持续上升,为美国信息产业崛起提供了重要需求支持。但2000年以后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在投资需求中的占比趋于下降,以信息产业为主的美国新兴经济也趋于衰落。〔3〕1980年以住宅建筑在固定资本形成中占比不断提高,住宅产业的持续增长带动了美国非耐用品制造业和租赁业及相关金融效劳业的快速增长。国际市场竞争是美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外部推动力量20世纪70年代至80年初,由于日欧经济的迅速崛起,国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的份额开始下降,综合竞争力日益衰退。面对日益增强的国际竞争,美国的产业结构被迫作出巨大调整,从要素比拟优势逐渐减弱的制造业行业退出,开展以高新技术为主的高端制造业产品和现代效劳业。为了应对国际竞争压力和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美国选定了微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开展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加快了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步伐,使通信设备、计算机、航天航空、生物工程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同时带动金融、专业与商业效劳业、文教卫生、信息效劳业等现代效劳业快速开展。科技进步是美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内在推动力1947年以来,美国在经济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挑战下,能够比拟迅速地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关键在于美国拥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雄厚科技实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重大创造有65%的美国首先研制成功,并且75%是率先在美国得到应用。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即开始了以电子技术为先导,以原子能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开展为标志的第三次新科技革命,促进了重化工结构向以加工、组装工业根底为重心的高附加值深加工结构转变。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又率先展开了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这次技术革命为美国淘汰劳动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开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奠定了根底,也为美国现代效劳业的兴起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外部开展环境,对美国的产业结构变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美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变动起到重要引导作用从二战到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政府一直奉行传统工业政策:〔1〕国家重点扶持工业建设;〔2〕扩大根底设施的公共投资;〔3〕对衰老工业部门和企业提供补贴;〔4〕政府对外贸部门加强干预。这些政策对恢复经济、促进工业生产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美国经济到60年代进入高速繁荣时期,工业化到达顶峰。进入70年代后,传统产业因国内需求相对饱和、国际市场竞争日趋剧烈,为化解这一挑战,美国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调整传统的产业政策,将产业政策的重点调整为:〔1〕大力开展高新技术产业,把传统产业转向计算根本内容软硬件、信息传播与效劳、生物工程、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并在国际竞争中建立起新的优势;〔2〕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树钢铁、汽车等传统工业的竞争优势;〔3〕通过跨国兼并与国内管理费用把更多的产业拓展为全球性产业。80年代,美国政府实施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作、加速开发经济不兴旺的西部和南部地区、扶植和资助新兴工业部门和传统工业部门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90年代,又在此根底上,重点实施“信息高速公路〞方案,进一步推进以把竞争优势从传统产业转向高科技和信息产业为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并在税收、外贸等方面给予扶持。美国之所以能够实现产业结构的成功调整,美国政府实施的各项产业政策起到了重要引导作用。7、美国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启示从1947-2024年美国产业结构变动的过程可以看到,调整产业结构,市场机制是根底,但正确的产业政策也是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中后期转化阶段,产业结构正处于从轻工业向重化工业和效劳业转变的时期,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新一轮的国际产业分工与产业转移正在兴起,我国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借鉴各国产业结构调整经验的根底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制定科学的产业引导政策,加快我国结构升级的进程。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必须与现阶段我国经济开展的水平相适应美国产业结构之所以能够实现从劳动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从制造业为主导向现代效劳业主导的转换,最重要的因素是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到以居住、高档耐用消费品和效劳性消费为主的高消费阶段。但即使美国经济进入以效劳业为主的消费型经济时代,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制造业仍是美国经济的根底部门,其增加值和对经济增长的奉献仍高于单一的效劳业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人均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也大幅度提升,但与兴旺国家相比,我国经济的开展水平仍然很低,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处于从衣着和食品消费为主向以家电等普通耐用品为主的时期,少数家庭进入汽车消费阶段,住房消费还仅仅处于满足根本居住需求阶段,医疗卫生和教育支出占比大幅度提高,是因为社会保障水平过低引致的被动消费,因此,从目前我国经济开展阶段和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看,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或提升的重点依然是制造业,未来10--20年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仍然集中在与电器、汽车和住房相关联的重化工业,相关效劳业将较快开展,但不会成为替代制造业的主导产业。鉴于此,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必须防止过度强调效劳业的冒进倾向。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必须充分发挥我国生产要素的国际比拟优势目前,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度很高,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受到国际市场竞争的影响。我国生产要素最重要的比拟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本钱低,无论是低素质劳动力,还是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劳动本钱均大幅度低于兴旺国家。正是由于劳动力本钱低的优势和投资环境优于其他开展中国家的条件,才形成了国外企业加工制造基地向我国转移的趋势,近年来多个跨国公司的科研中心也转移到我国。因此,我国进应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本钱低、投资环境相对优越的条件,吸引国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和科研基地转移到我国,推进我国制造业及科研效劳业的快速开展。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增强自我创新能力国际跨国公司将局部科研机构转移到我国,多数是根底性和应用性技术,其核心技术是不会转移到中国的。从长远看,拥有尖端的核心技术是实现产业结构,特别是国内民族产业结构升级的根底。因此要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为未来产业结构的长期持续升级提供技术根底,必须要增强自我创新能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1〕制定符合我国经济阶段性开展要求的技术创新战略。通过选择不同时期的重点产业领域,选择与经济经济开展阶段相适应的创新战略,有针对性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并借此带动其他行业和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2〕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扶持与效劳机制。科技创新研究属于高风险投资,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如“863〞方案、“火炬〞方案、中小企业科技科技创新基金等多种扶持方案,对企事业的科技创新进行财政扶持,但资金投入规模有限,覆盖面很窄,大型科技工程的财政支持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技术支持很少。从充分调动全社会科研力量、加快我国科技创新步伐角度看,今后应进一步增加科技创新的财政收入,改革科技创新扶持机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高科技领域,对面向技术创新的风险投资机构提供必要的政策与财政支持,建立面向全社会的技术创新政策扶持与效劳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国内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需求拉动力量,特别是对大国而言,依靠出口产品结构升级实现国内产业结构全面调整,是十分困难的。美国产业结构的成功调整即主要依靠国内消费结构的升级。目前,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很高,出口产品结构升级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主要促进作用,但随着出口规模的扩大,国际贸易摩擦大量增加,继续依靠出口拉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日益缩小,未来产业结构升必须大幅度转向依靠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提升消费结构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但改变消费支出预期同样能提升消费结构。近年来医疗保健和教育支出大幅度增加,比以效劳性消费为主的美国居民的医疗效劳和教育支出的水平还高。我国居民这两项消费占比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医疗保障和义务教育政府投入的太少。从改善消费预期、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提升角度看,扩大政府财政在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和教育方面的投入,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政策措施。〔二〕日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开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作为战后后起的兴旺国家之一,由于泡沫经济崩溃和日元持续升值等因素的影响,面临新兴经济体的强大竞争压力,传统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受到严峻挑战,经历了漫长的结构改与调整时期。2000年后,日本经济形势出现转机,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就业促进和能源节约战略取得了实质性成果,这些成就除了国内市场化改革取得进展,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等利好因素的影响之外,产业结构升级也起到了不容无视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日本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及其特点对于我们了解全球化背景下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开展和结构升级提供借鉴和参考有着重要的意义。1、20世纪90年代日本产业结构的变化2000年,在日本按照大类分组的行业中,制造业、效劳业和批发零售商业、房地产业的增加值所占比重最高,合计占全部增加值的45.9%。2000年各主要产业的比重与1990年比拟,可以说明90年代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与特点。第一,在全部GDP中比重上升幅度最大的行业是效劳业、批发零售、金融保险、政府效劳、房地产、运输通讯等业,合属属于第三产业,说明这一时期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三产业的地位明显上升。第二,制造业、农业、建筑业、矿业等行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其中建筑业的下降幅度到达3.7%,在所有行业中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制造业。说明了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发间建筑投资,尤其是住宅建设投资一蹶不振,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制造业也因为国内消费需求收缩和出口增长放缓等因素的影响面临调整压力。第三、政府效劳和居民非营利效劳、电力煤气供应等公共效劳类行业的比重有所上升,说明了在通货紧缩条件下,民间产业部门的经济活动增长缓慢,地位相对下降;公共支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有所加强。由以上特点可以看出,进入90年代,在经济持续低迷的下,日本的民间产业部门增长放缓,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提高;制造噗大国地位逐渐发生了变化,传统产业的竞争力面临挑战和竞争压力,效劳业的地位明显上升,经济转型的趋势加快。2、2000年以来日本产业结构的变化2000年以来日本三次产业增长及其结构变化年均增长(%)结构(%)比重增减百分点1995-20002000-20241995200020242000--19952024-2000合计1.51.51001001000.00.0第一产业-2.3-1.5-0.4-0.3第二产业1.00.930.329.728.8-0.7-0.8第三产业1081.867.568.569.71.01.1在不同增长能力的影响下,2024年日本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全部GDP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69.7%,提升幅度超过了1995-2000年期间;二是第一产业的比重继续下降,下降幅度有所缩小,在全部GDP中的份额已经降低到1.5%;三是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下降,并且下降幅度有所加快,2024年降低到了28.8%综合来看,2000-2024年期间,日本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效劳业、运输通信、金融保险等行业作为重要效劳产业,具有持续增长的潜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上升,并带动整个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到占GDP近7成的水平;二是受益于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增长,制造业作业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地位在这一时期有所上升,但成长潜力低于第三产业中的效劳业,今后有可能失去第一大支柱产业的地位;三是电气机械、运输设备、普通机械作为制造业中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加强,也是这一时期最具成长性的行业,对制造业保持国民经济支柱的产业地位发挥的重要作用;四是目前仍然以巨大产业规模为背景高居支柱产业地位的批发零售商业、食品等传统行业,由于比拟优势的变化,下在面临结构调整的压力,产业成长性表现不佳。总之,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增长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加强,以机械设备类行业为代表的制造业是2000-2024年期间日本产业结构变化最为突出的特点。3、日本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开展的影响日本产业结构变化对GDP增长率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以业日本经济增长水平的变化来看,年均增长速度是逐步下降的:1990-2000年,日本的GDP年均增长了1.6%,比1980-1990年降低2.4个百分点;2000-2024年期间进一步下降到1.5%。各产业增长速度存在很大差异。1990-2000年期间,日本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下降3.3%,第二产业年增长0.1%,第三产业高达那么高达2.5%。2000-2024年期间,第一产业年均下降1.7%,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实现0.9%和1.8%的增长。在产业部门中,效劳业和制造业都是奉献率较大行业,而且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2000年以来进一步提高。除此之外,还有三个特点:一是90年代以来建筑业连续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负向拉动最为明显,仅建筑业增加值下降因素的影响就使90代和2000-2024年期间的累计增长速度分别下降了2.4和0.8个百分点;二是传统效劳业的批发零售商业80年代和90年代对经济增长的奉献较大,但2000-2024年期间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接近零;三是金融保险、房地产、运输通信等效劳业保持了一定的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总体来看,制造业和商业效劳、金融保险、房地产、运输通信等行业成为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传统的批发零售商业、建筑业等行业在带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明显下降,甚至成为负面影响因素。可见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等产业结构的变化是有利于提升经济增长能力的。制造业在2000-2024年期间结构变化的影响同样产生了减缓制造业增长率下降的作用。日本产业结构变化对就业的影响日本就业增长形势就业人数〔万人〕累计增长〔%〕19801990200020241980-19901990-20002000-2024合计58826462653164049.91.1-2.0第一产业752559383332-25.7-31.4-13.4第二产业19652137189116658.8-11.5-12.0制造业135915011250110510.4-16.7-11.6第三产业316637664256440619.013.03.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根本延续了长期以来的负增长趋势,90年代累计下降了31.4%,2000-2024年期间进一步下降了13.4%,实际上主要受第一产业GDP逐步缩小因素的影响;第二产业就业人数90年代和2000-2024年期间连续下降,其中制造业下降幅度分别到达16.7%和11.6%,成为拉动全部就业增长放慢并转为负增长的主要因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80年代以来始终保持增长趋势,2000-2024年期间仍然累计增长了3.5%.总体来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快速减少,第三产业就业持续增长是90年代以来日本就业形势变化的主要特点。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日本最终能源消费效率的变化总量累计增长单位GDP能耗降低〔%〕1990200020241990-20002000-20241990-20002000-2024能源消费138931598516053-6.5生产用6997723571293.4-1.5-8.58-8.25家庭用36794820513331.06.515.84-0.84运输用32173930379022.2-3.68.01-10.21GDP〔万亿日元〕437501502500.00单位GDP能耗降低率是衡量能源节约效果的重要指标。根据日本资源能源厅公布的数据计算,1990-2000年、2000-2024年期间,日本单位GDP最终能源消费分别上升1.73%和下降6.5%.造成90年代总体能源消费系数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家庭用能能源消费的增长,单位GDP生产用能源消费两个时期均下降了8%以上,说明了产业部门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花奉献最大.4、日本的产业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更加注意产业政策的市场导向作用利用产业政策引导企业行为、扶持重点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日本战后复兴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一条成功经验。中国作为一个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开展中国家,经济开展水平较低,市场化改革尚未全面完成。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通过科学运用产业政策,保持对市场标准、产业结构调整和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手段仍然是必要的,但在产业政策确实定和执行方面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更加重视市场的作用。产业政策解决的主要是市场失灵问题,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市场经济活动。应当通过确立战略性目标、趋势展望和信息效劳为企业提供导向性意见,运用税收、利率等政策工具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调节,并在维护市场秩序和标准企业竞争行为方面发挥作用。二是政策手段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符合国际标准。充分认识结构调整对降低能耗的作用从日本经验来看,市场原理和节能环保政策的相互协调是能够实现的。对于企业来说,能源市场波动、节能法规和政策实施等形成了巨大外部压力和动力,促使企业和更多项选择择低能耗或能源利用效率高的产业领域寻求开展,并积极推进3R〔减少资源投入、再生利用、循环利用〕的行动,最终使日本在生产用能源消费并未增长的条件下,成功实现了稳定的经济增长。日本节能目标的实现首先得益于节能技术的开展。但是产业结构调整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90年代以来产业结构调整对节能的重要性已经明显上升。这为目前正在大力提倡科学工作者开展观,努力提高能源等重要资源利用效率的中国提供了重要启示。中国目前处于工作化和城市化快速开展的阶段,经济和社会开展面临的能源等重要矿产资源匮乏的矛盾日趋突出。为了实现可持续开展目标,必须走资源型开展道路,为此已经从“十五〞方案时期开始,明确提出了降低单位产值能耗的宏观目标,在“十一五规划〞中将降低单位能耗20%的目标升到了约束性指标的高度,但从执行情况来看,并未到达预期目标。最关键的原因在于重化工业比重的不断上升,导致整体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抵消了许多产品生产能耗降低的效果。因此,中国今后降低单位GDP能耗的潜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将第三产业作为新的就业增长点2000年后,日本经济逐步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但就业总人数仍然表现为负增长。原因主要是各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单位增加值的就业需求弹性下降因素的影响;GDP总规模和产业结构变化等因素对增加就业的效果都是正面的。第三产业,尤其是效劳业的快速增长,成为缓解就业需求下降矛盾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这种就业创造效果和日本政府长期以来的第三产业开展促进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长期面临妥善安置城镇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巨大压力。但随着工业化的迅速推进,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生产率上升,必须导致单位产出的劳动力需求出现下降,在这种条件下,弥补就业需求下降的有效果途径,一是保持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二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开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中促进效劳业开展对吸收劳动力就业的潜力巨大。这也是日本2000年以来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成功经验。〔三〕韩国韩国曾经是世界上一个典型的最不兴旺的农业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生了改变。根据经济开展的需要,韩国不断适时地调整其产业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员工转正述职报告8篇
- 学习自我鉴定范文集合十篇
- 医生年终工作总结7篇
- 某国际机场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 七年级语文的教学工作个人总结范文(33篇)
- 人教版2022年三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作文训练(童话)B卷
- 2025年合成材料阻燃剂项目合作计划书
- 摊位租赁协议书
- 2025年城市市容管理服务项目发展计划
-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课件 5-22 乘客信息系统结构及功能
- 2024年荆门中荆投资控股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恶性综合征课件
-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精讲练(全国)专题22 计算题(力热电综合)(讲练)【学生卷】
- GB/T 43909-2024叉车属具安全要求
- 第7课珍视亲情学会感恩(课件)-【中职专用】高一思想政治《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三年级语文试卷讲评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
- 2024年武汉长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基层市场监管所市场监管岗招录6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试卷(答案详解版)
- 扬州市江都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解析)
- 仓储物流部的安全与风险管理措施
- 征兵体检人员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