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简介完整_第1页
台湾简介完整_第2页
台湾简介完整_第3页
台湾简介完整_第4页
台湾简介完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

台湾【台湾】的历史由来在古老的中国出现国家机器时,就把中国划分为九州管理,记载这一史实的是中国最早的史书之一《尚书·禹贡篇》。九州中的扬州管辖范围北至淮河,东面至海。书中的“岛夷卉服”就是指台湾春秋战国时,近海交通有所发展,因此出现许多关于海上的传说,其中方士徐福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之药的传说流传至今。《史纪·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徐福上书中所称的海上有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后人认为“瀛洲”即为台湾在《前汉书·地理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在会稽海外有“东鯷人”,分为20余国,“以岁时来献见”。后来许多学者认为“东鯷”应该指的就是台湾

自然地理台湾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侧的的岛屿,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是由亚欧大陆板块、冲绳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挤压而隆起的的岛屿,北回归线横跨中南部。全岛山势险峻、地形海拔大,山脉大多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平原狭窄,仅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纵谷内有少量平原。地震频繁,温泉与死火山皆多,气候属高温多雨。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南海

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200海里,宽约70至221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它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台湾包括台湾本岛与附属的22座小岛,以及台湾海峡中澎湖群岛的90座岛屿。台北是中华民国首都。新北市是台湾人口最多的城市。高雄市是面积最大的城市。台湾的附属岛屿,台湾人口23,335,580,主要由最早定居在台湾的原住居民与17世纪后迁入的汉族构成,其中汉族有分为闽南人、客家人与外省人三大族群人文地理森林森林宝库、绿岛樟脑产量世界首位水稻甘蔗菠萝香蕉茶叶铜金石油煤矿硫磺矿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矿产丰富水产王国东南盐仓大陆架蕴藏石油、天然气自然资源丰富台湾交通铁路台湾铁路总长4500多千米(其中70%为窄轨铁路),有从基隆至高雄的铁路纵贯线(长400多千米),环岛铁路网已形成。台湾铁路可以分成东、西两线公路台湾的公路十分发达,公路总长17000多千米,环岛公路总长1031千米。公路网遍及全省,线路相当稠密。台湾著名景点日月潭玉山自己去台湾看。。【日月潭风光】【玉山】【玉山风景视频链接】台湾经济

(一)人均GDP根据中华民国行政院主计处的统计显示,台湾人均国民生产毛额,在1961年是153美元,2011年已成长至超过20000美元。如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则已超过三万美元多年,与世界主要先进国家相当。目前台湾人均GDP:(2012国际汇率)20364美元/(2012购买力平价/国际货币基金资料)38486美元台湾于1960年代进行经济、产业等改革,使战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1970和1980年代名列亚洲四小龙之一,缔造举世称羡的台湾奇迹;于90年代跻身发达国家之列;目前无论人均所得或人类发展指数均与世界先进国家齐平,属极高度开发国家。台湾拥有蓬勃的制造产业及尖端科技,在半导体、光电、资讯科技、通讯、电子精密制造等领域执牛耳。贸易方面以高科技产业赚取外汇,现阶段的经济主要朝向纳米科技、生物科技、光电及观光服务业发展。(二)经济发展历程宏碁-现为世界第二大电脑品牌华硕(ASUS)

-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主板制造商HTC-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代工台湾国际著名品牌(三)台湾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

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得益于大量的美国经济援助以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从祖国大陆带去的财物和人才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台湾当局制定了稳定中求发展等经济政策台湾民众勤奋节俭、吃苦耐劳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对台湾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台湾每年从两岸贸易中获得巨额顺差,保证了其贸易收支的平衡大批台湾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大陆,缓解了其在本岛发展的困难台湾经济虽人均GDP较高,但内需市场狭小,自然资源较少,科技基础薄弱,井受此制约,形成了“浅碟子经济”的特点。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对海外市场和技术的依赖程度较高长期以来,台湾财政状况不佳,税基萎缩,各级公库和“国库”支出增长很快,在支出结构中,军备开支占了财政预算的很大比重台湾经济发展还受岛内政争激烈和两岸关系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台湾经济发展的因素

制约并不和谐的两岸经济关系出于“泛政治化”的思维,以及对所谓岛内“安全”的考虑,台湾当局一直将两岸经济往来定格在间接、单向的框架内。单向交流则又造成两岸投资贸易的严重失衡和资源配置的浪费,致使两岸经贸往来呈现出人为的“三不”现象,即不对等、不平衡、不公平。显然,台湾当局现行的大陆经济政策有悖于两岸经济双向有利、合作双赢的原则。1.台商赴大陆投资受到台湾当局的诸多限制。台湾当局为了限制台商赴大陆投资,这些限制严重阻碍了台湾高新技术产业赴大陆投资的步伐,由此背离了两岸技术、资源互补的原则,进而让这些企业丧失了在大陆市场与国际同类厂商竞争的机会。台湾当局为了限制台商赴大陆投资,还对所谓“违法”赴大陆投资的台商进行处罚2.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尚未开放台湾当局出于“泛政治化”的思维,至今仍坚持不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也不允许大陆人士去台湾从事经济贸易活动(包括禁止赴台进行招商活动)2004年6月,台湾大陆事务主管部门又制定了大陆赴台投资的“四不”原则,即大陆企业投资台湾岛内上市、上柜公司,其持股比例不得超过50%;不允许大陆资金在公开市场收购岛内上市、上柜公司的股权;为防止岛内关键技术和高科技人才流失,不允许大陆企业在台湾设立研发机构;对大陆企业赴台湾投资农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矿业和教育服务业等领域,其投资范围不得超出“侨、外”在台湾的投资范围。截至2005年底,台湾对大陆投资金额已累计400多亿美元,而大陆在台湾投资却基本上仍然是一片空白3.贸易的不平衡性在两岸贸易方面,台湾当局实行了一套“管进不管出”的政策,即严管自大陆进口商品,放开对大陆出口商品,致使大陆在两岸贸易中始终处于逆差地位,而且逆差金额呈快速上升扩大之势。被台湾当局拒之门外的大陆商品实际上都是大陆主要出口商品,其中还包括台湾消费者喜爱的家用电器、化妆品、服装,以及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台湾当局对大陆输台商品实施的禁止进口和限制进口等专管措施,严重破坏了两岸贸易互通有无的自然性。这些做法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台湾市场和部分岛内企业的利益,但是对于台湾长远和整体经济的发展却是极其不利的,不利于岛内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同时也严重损害了岛内民众的消费权利。小吃信仰民俗台湾文化鹅肉口感清爽、味美鲜甜,另外再以鹅骨熬煮高汤,增添食材的风味鹅肉饭

最具江湖地位的台湾小食,非台南的独有小食——棺材板莫属。所谓棺材板,即是将厚面包中间挖空,填入鸡肉、虾仁、马铃薯及牛奶等配料,再于厚面包面上沾上酱料,然后用刀叉逐块逐块的切来吃。由于材料丰富,一片棺材板便足以令你饱腹三日,滋味毕生难忘!但要谨记,棺材板要趁热吃才够滋味!棺材板

台湾香肠台湾香肠肥瘦适中,微甜中带着滑嫩的口感,它是台湾最著名的一道美食蚵仔煎

台湾的饭食小吃花样繁多,不过要说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推卤肉饭与嘉义鸡肉饭。据称,风味独特的卤肉饭,全世界只有台湾人会做卤肉饭宗教信仰台湾民众的台湾宗教门类众多,在台湾正式登记的宗教有12家。即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就信仰人口而言,佛教与道教(包含民间信仰)为台湾首两大宗教,大部分汉人同时信仰佛教、道教与儒教混合的信仰。基督教于16世纪传入台湾,目前已发展为第三大宗教。属于宗教范畴的民间信仰中,第一类是法力无边的“万能神”,如玉皇大帝、妈祖、观音菩萨;第二类是分掌神,如读书人祭孔子、文昌帝君;医生祭保生大帝、华佗仙师、瘟神王爷;药师祭神农大帝;农民祭五谷仙帝;宗教在台湾是最大的社会活动。在台湾平均不到2000人就有一座庙,每两人中有一个信徒,一个信徒往往还同时信奉好几家神灵,台湾真可谓是“三步一小庙,五步一大庙”,“庙比学校多”,可见宗教已经成为台湾民众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妈祖传说台湾民众是也很崇信妈祖的。妈祖传说是这样的,说是在公元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农历3月23日,家住福建莆田湄州岛的林姓人家,生下了一个小女孩。小女孩因为出生满月后也不会哭,因此父母叫她为默娘。默娘心地善良,经常不顾自身安危,解救海上遇险的渔民,她的事迹被人们传颂。不幸的是,28岁时林默娘病故。人们为了纪念她,就在湄州岛上设立庙宇,并把她看作渔民出海的守护神“妈祖”。崇祭妈祖在沿海地区迅速流行,妈祖成为生活在海边、劳动在海上的民众的最重要的神灵。随着台湾的开发,祭祀妈祖也传入台湾。在台湾妈祖被尊称为“圣天妃”、“妃”、“天上圣母”,各地修建有近千座妈祖庙。视频链接台湾民俗台湾民俗文化与大陆总体上一脉相承,只是更迷信些不过,台湾有个高山族,大陆没有。还听说那里的菇凉貌美~~能歌善舞,快去看看吧!【高山族舞蹈链接】台湾历史及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古称夷洲、流求,中国古代就在台湾设置行政机构管辖。12世纪中期,南宋王朝派兵驻守澎湖,将澎湖地区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1335年,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西方殖民者大肆掠夺殖民地。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南部。1626年,西班牙入侵台湾北部。随后,荷兰又取代西班牙占领台湾北部。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于次年2月驱逐了盘踞台湾达38年的荷兰殖民者。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台湾设“承天府”。郑成功祖孙三代在台湾发展农商,提倡文教,保境安民。1683年,清王朝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爽“求抚”,清王朝和平统一台湾。1684年,清王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清王朝鉴于台湾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正式在台湾建立行省,并任命刘铭传为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在台湾铺设铁路、开矿山、架电线、造商轮,兴办企业,创设新学堂,大大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1895年,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地的主权割予日本。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台湾和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又发表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接受《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规定。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国民党政府恢复了台湾省的行政管理机构,并派当时的国防部长陈诚担任首任台湾省主席。

1949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国民党退居台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挡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造成了台湾与大陆长期隔离的局面。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造成了海峡两岸的紧张对峙局势。

“台独”问题陈水扁李登辉“台独”历史根源成因(一)“台湾意识”的负面作用被膨胀利用(二)国民党的独裁及其封闭式的反共的大陆政策(三)经济的畸形发展与其国际地位的不相称性(四)美国对台的“双轨政策”(五)李登辉主政后的国民党主流派日趋“台独”化,助长、纵容了台独势力的发展台湾人民除少数原住高山族各系同胞以外,绝大多数是在清代从福建、广东等地移居来的。他们在台湾不仅遭受残酷的封建压迫,而且还惨遭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自16世纪下半叶后的400多年里,台湾前后有16次遭到日、美、英、法、荷、西班牙诸国的霸占和侵略,其中两次沦为外国殖民地:第一次从1624年至1662年沦为荷兰殖民地达38年;第二次自1895年至1945年沦为日本殖民地50年。纵观台湾的近代史,其所受外国侵略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长、罹难之惨,在中国的其他各省、自治区中是找不到先例的。因此,作为一种思潮根源来看,当时的台湾人民有一部分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以大明人自居,视清廷为外来政权。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台湾同胞在反抗异族的侵略和反对清廷统治斗争中,冲破原住民和不同祖籍移民间的血统、文化、语言等层层障碍,形成一种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台湾地方意识——“台湾意识”。该意识有三大特点和两面性。三大特点是:爱国性、反抗性和自主性,这是它的正面。而抱怨性、排他性、分离性、狭隘性是它的负面。正面是本质、主流,负面则是其非本质、次要的特性。在70年代前,负面的特性没有产生明显的社会影响,后因岛内外政治、经济等诸因素的变化,“台湾意识”被膨胀利用,在一定范围内变成了“台独”思潮产生的温床。

(一)除此之外,海峡两岸长期隔绝,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严重对立,为“台独”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对立和隔绝使海峡两岸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风俗文化、价值观念、传统意识、道德标准等各方面都出现阶段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淡化了人们对“祖国”的观念。同时长期的隔绝与对立使两岸政治、经济利益的分割趋于固定。在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批不同的利益集团及社会阶层,在台湾现存体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利益,任何可能导致破坏岛内经济、政治和社会秩序现状的构想,都将受到这些利益集团的反对,这种的愿维持现状望极易成为“台独”的社会基础。(二)

国民党在台湾长期实行封闭式的高压统治,是“台独”产生与发展的内在根据。国民党政权本质上是官僚资本联合民间大资本所形成的大资产阶级专政体制,具有十分浓厚的封建性和独裁性。国民党在台湾不仅完全垄断了岛内的政治资源,窒息了新生民主力量的成长,而且长期以来实行戒严法,全面剥夺了台湾人民的基本权利,进一步激化了一系列固有的矛盾。民众中日益强烈的民主、革新要求趋于情绪化,统治集团与人民的矛盾扭曲为省籍矛盾,民众对体制改革的期待被激化成反体制斗争的追求和支持,人为扩大了“台独”滋生的土壤。同时国民党当局在“反台独”的名义下制造了大批冤案,将一批意在追求民主运动的新生代政治人物推向了“台独”营垒。目前,“台独”及其外围组织,乃至民进党中的核心人物,基本上是从中坜事件、高雄事件乃至更早些时候的“二二八”事件中冲杀出来的一些骨干分子。因此,民进党宣传部主任蔡仁坚曾说,“有一种台独是基于国民党刻意的压迫与不民主激压的反弹性”。(三)

60年代中期,台湾实现了从农业为主的基本经济形态到以工业为主的基本经济形态的转变。至70年代初,工商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大。由于台湾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经济的维持、发展与外贸处处相关,而外贸又主要靠私人资本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家,这些人在“经济活动中处处受制于国际人格问题困扰”。亟图需要“新的出路”。进入80年代,台湾经济迅速发展,1986年外贸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13大贸易区,外汇存底至90年代初仅次于日本而居世界第二。在此情况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