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课件分封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中国早期(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王权神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权力尚未高度集中、延续性和稳定性郡县制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国并行制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节度使藩镇割据兵权收归中央派文官担任,设通判除一小部分,赋税全归中央行省制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管边远地区:宣慰司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秦朝汉初汉武帝唐朝北宋元朝明清中央集权加强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重用侍从秘书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废中书省和丞相内阁出现秦朝汉武帝隋唐北宋元朝明朝三省制出现中书省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设军机处魏晋清初清朝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君主专制加强秦朝中央机构:三公九卿统率牵制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帝中朝:决策外朝:执行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九卿有事上报汉武帝重用侍从、秘书等,加强皇权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决策审议执行隋唐的中央机构:三省六部制

枢密院皇帝财政行政军事三司北宋的中央机构中书省元朝的中央机构:一省制皇帝明朝的中央机构皇帝内阁军机处南书房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限制皇权扩大皇权到达顶峰康熙雍正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清朝的中央机构皇太极清初海岸线曲折山地多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直接民主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内部平等、法律至上。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成年男性公民希腊的民主政治核心内容: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局限性: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奴隶和妇女不享有同等的权利。公元前5世纪中期公元1世纪公元3世纪公元6世纪①②③..............................................形式上④.....................................................⑤..............................结构上⑥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确立与发展1688年1689年1721年1832年“光荣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形成议会改革前提确立发展完善议会权力至上王权法律赋予行政权转移政治权利开始下移渐进式变革人治法治1215年《大宪章》英国君主上院下院内阁(首相)选民任命(贵族世袭)选举议会多数党组阁形式任命负责(立法权)(行政权)国家象征

统而不治1、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2、以议会和责任内阁为核心;权力中心在议会,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3、君主统而不治,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权力中心)英国皇帝宰相(内阁)议会(行政权)(权力中心)(行政权)(立法权)任命负责无任何监督权召集和解散在军事和财政问题上有否决权专制主义色彩浓厚政体:君主立宪制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德国总统权力中心最高法院国会有权否决国会立法总统任命最高法官国会2/3多数可推翻总统否决国会可弹劾总统批准总统与外国缔结的条约等参议院批准大法官的任命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违宪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违宪行政立法司法美国同意总统(行政权)内阁解散选举负责任命同意参议院国民议会(立法权)(权力中心)众议院1875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40年1919年1949年屈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本侵华四次战争,五个条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国民党共产党

正面战场(片面抗战路线)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敌后战场(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独立自主游击战争、百团大战抗战胜利1840年1919年1949年屈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本侵华四次战争,五个条约民主主义革命旧新农民阶级:太平天国、义和团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太平天国形势发展示意图

开始:1851,金田起义1853,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全盛:1856,北伐和西征盛衰转变:1856年天京变乱1859年,《资政新篇》失败:1864年,天京失陷前后14年盛衰背景、形式、方案、任务、失败孙中山创办兴中会孙中山创办同盟会三民主义黄花岗等一系列起义武昌起义成功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1894年1905年1911年10.101912年1.11912年3月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921中共一大1923中共三大1924-1927国共合作北伐1927八七会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1931苏维埃政府瑞金成立1935遵义会议毛泽东1927国民党右派叛变南昌起义1934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开始长征1936长征胜利37-45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重庆谈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46-49解放战争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右倾错误左倾错误开天辟地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导指导影响城市中心论农村包围城市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1868年巴黎公社丰富了马说提供了经验教训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苏维埃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沙皇专制十月革命(1917年俄历)1月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2月列宁提出四月提纲4月七月流血事件7月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10月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提出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平夺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彼得格勒武装起义“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信号,占领冬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法制保障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历程健全和完善时期践踏时期文革时期人大制度政协制度遭到破坏建设时期194919561978年代19661976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法制建设方针(转折点)7点(注意时间点、1982年宪法、16字方针)香港澳门台湾一国两制1997.7. 11999.12.20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停止炮击金门倡议三通1987年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历史性变化1992年海协会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历史性突破90年代台独2005年连战“和平之旅”中共强调一个中国的原则2008年实现三通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国初期的奠基二战后两大阵营“冷战”对抗开创外交新局面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两极格局新时期的外交新建树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反对霸权维护和平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和部队②2001年举办APCE会议③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新中国的外交两极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动荡并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世界形势紧张动荡多极化趋势出现德国、朝鲜的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欧洲共同体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中国的发展第四-八单元

纠错能手1、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资产阶级2、首次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3、《中国民国临时宪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4、五四运动取得了完全胜利5、秋收起义开始时,毛泽东提出向农村进军,逐渐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6、遵义会议清算了“左”倾错误7、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8、战略决战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9、《共产党宣言》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作用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1、港澳台问题的性质和原因相同12、“另起炉灶”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再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3、1971年中国加入联合国14、1972年《联合公报》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交15、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两级格局最终确立16、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不是一种成熟的国际关系17、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18、辛亥革命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19、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北伐战争的开始20、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结束21、《四月提纲》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22、1949年新政协会议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政治制度23、新时期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24、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5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使问题圆满解决25、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都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控制的政治经济集团第四单元

小题狂做1、某专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平等的许诺,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下列最有可能导致“贫民失望”的是

A.金田起义仓促举事

B.《天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

C.定都天京斗志松懈

D.《资政新篇》因故未能实行

2、瑞典作家扬•迷达尔的书中,记录了解放前某时期农民的感受:“国民党逃了,红军来了,我们分到了土地。从那时候起,日子好起来了。手上有土地,不用交租,我们就够吃的了。”农民生活的变法直接得益于

A.北伐战争

B.遵义会议

C.南昌起义

D.土地革命

3、“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共产党军队的规模已稳步地扩大,共产党在1947年下半年发起了全面进攻”。下列属于这一“转折点”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行动是

A.挺进大别山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4、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定都天京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发动金田起义

D.提出《资政新篇》5、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指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6、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连环画曾伴随着一代代人度过童年,是当年人们了解历史,汲取文化的重要途径。右图为某连环画中的一页,它向我们展现的历史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B.十年对峙时期的国共斗争C.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

D.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反攻8、右图为“二战主要反法西斯国家参战数据示意图”。它反映了

A.抗战胜利标志着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B.国际力量支持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C.抗日战争结束了列强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

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9、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10、“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和民主的光辉旗帜”是学者们对民主革命时期一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度概括。这场“斗争”应该是指

A.戊戌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D.五四运动11、“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为此,毛泽东提出了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统一战线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12、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某次战役的示意图,这场激战三个月的战役是A.太原会战

B.徐州会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13、“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弹飞如急雨,难阻雄狮路。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14、“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挺进大别山15、右侧漫画创作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环境里。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这幅作品主要反映作者的政治立场是A.对五四运动爆发的漠然

B.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不满

C.对新文化运动的支持

D.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

16、右图所示的历史歌曲唱出了一个时代的革命奋斗目标。这场革命之所以蓬勃兴起,主要是因为A.南昌起义的成功发动

B.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D.国共组建革命统一战线17、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指出:“我们要使人民经济一天一天发展起来,大大改良群众生活,大大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确切地建立起来。”下列史实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B.反“围剿”失败后战略转C.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18、日记是记录历史事件的有力证据。一位日本兵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不清楚为什么杀掉这么多的俘虏。但是总觉得太不人道,太残酷了。……七千人的生命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一这位当事人的回忆最可能指证的历史是

A.日军攻陷上海

B.日军实施细菌战

C.日军屠城南京

D.日军占领台儿庄19、报纸既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右图报道的头条新闻对当时民主革命的深远影响是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伟大序幕

B.宣告国民党政府统治被推翻C.表明国民党军队被彻底消灭

D.标志着全国获得完全的解放

20、粱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粱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21、1921年中共的诞生证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

A.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

B.为长征的胜利创造条件

C.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22、细菌战是日军侵华战争的重要形式,残害了许许多多的中国军民。下列与此直接有关的是

A.发动九一八事变

B.发动七七事变

C.制造南京大屠杀

D.组建七三一部队23、2010年2月11日,南京获得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权。为迎接青奥会,某高级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

A.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1853年,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D.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24、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发生在下列哪一次战争之后?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25、历史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同学是

甲同学: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乙同学: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丙同学: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丁同学: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民主进程和社会近代化

A.

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丁同学

26、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

B

.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

.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D

.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革命任务27、1937年7月《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中共中央这一决定,主要是基于

A

.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

B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C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

.日军攻陷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

28、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

.五四起风雷

遵义定决策

卢沟燃烽火

挺进大别山

B

.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C

.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挺进大别山

D

.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29、九十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人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

C.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30、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B.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D.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大举侵华

31、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国共十年对峙(1927一1937年)相关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C.内惩国贼.外争国权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32、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33、“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这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段朗诵词。它描述的主要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B.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后抗日

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

34、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数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南昌起义35、下列有关遵义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制定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36、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其内容上的不同之处是

A.赔款

B.割地

C.开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37、晚清诗人张维屏有诗道:“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该诗记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38、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39、200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日。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与这一节日有关的是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遵义会议

40、卢沟桥的炮火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41、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标志是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香港回归42、有学者用“依靠体制内军事力量推翻体制的制度革命”来评价中国近代的某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秋收起义第五单元

小题狂做1、马克思认为:“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这个“起义”指的是

A.巴黎公社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英国光荣革命2、“列宁以上述的理论为根据,使他的党作好了1917年第二阶段革命的准备——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体现“上述的理论”的文献是

A.《四月提纲》

B.《和平法令》

C.《土地法令》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3、1917年,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委员会向全体工人发出了“人人都起来斗争,人人都上街去”、“彻底推翻沙皇专制政府”的口号。在这一口号的号召下,俄国

A.掀起了二月革命B.爆发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C.发表了《四月提纲》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4、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

小题狂做1、知名报人徐铸回忆说:“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已见。共商建国大针,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是

A.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

B.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2、观察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于1965年

②西藏是最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省区

③西藏居住着以藏族为主的多个民族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民族的团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A.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B.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C.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4、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1953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因此,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用法律的形式把我国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肯定下来。”制定“这样的宪法”的大会应该是

A.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5、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

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忘迄今实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第七单元

小题狂做1、《耿飚将军回忆录》记录了新中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我们应该努力使朝鲜的停战状态转入和平状态。采取措施来巩固朝鲜的和平,以便为和平统一朝鲜创造条件。”据此推断,该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不结盟运动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2、1972年,中美改善关系的首要前提是

A.尼克松访华

B.美国接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恢复联大席位

D.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3、今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周年、十年前,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

A.以联合因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4、右图是我国于1985年发行的两张邮票。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A这次会议的会址在印度的万隆

B会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是我国首次一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会议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团结5、2010年1月,海地发生大地震,中国八名维和警察在地震中光荣牺牲。中国在海地的维和行动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的新特点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参加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活动

C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6、2008年安理会授权各国进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并采取强制性措施打击海盗,随后中国政府派海军舰艇赴此海域实施护航。这显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之一是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B.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

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7、“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死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8、20世纪70年代,打破中国外交僵局、使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事件是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出席万隆会议

C.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D.创立上海合作组织1、2015年3月,习近平主席为两岸关系定调,强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和“坚定不移携手民族复兴”。这些大政方针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是

A.必须坚持“九二共识”

B.海协、海基会的沟通

C.两岸“三通”的扩大

D.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2、2014年2月11日,国务陆军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在南京与来访的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有关问题达成积极共识。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局面的形成,是基于双方达成

A.“区域合作”的模式

B.“一个中国”的共识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睦邻友好”的方针3、20世纪90年代,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台湾当局授权它为“处理涉台公权力的两岸事务的唯一机构”。为了便于与之联系、商谈,大陆随后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当时这两个组织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

A.两岸确立“和平统一”的方针

B.两岸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C.促成两岸“三通”的完全实现

D.两岸认同“一国两制”的构想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