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_第1页
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_第2页
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_第3页
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_第4页
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学说史

(04146022)使用教材: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李健编著)授课教师:王国松电子邮箱:gswang158@所在院系:上海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第1章西方两大经济学思潮的变迁

及其对货币金融学的影响一、西方两大学经济思潮二、当代两大经济思潮与两大经济学阵营的形成三、20世纪以来两大经济思潮的交替起伏与两大经济阵营的交替主导四、西方两大学经济思潮变迁对货币金融学的影响第一节西方两大学经济思潮一、国家干预主义国家干预主义:泛指要求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与干预,限制经济自由的一种理论与政策主张。第一节西方两大学经济思潮1、国家干预主义的起源与发展早期的主要代表: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衰退于18世纪核心观点:货币即财富,财富即货币;货币即金银,金银即财富;只有货币或能够实现为货币的物品才是财富。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商业是致富之源;并非所有流通领域都是财富的源泉,来自于国内流通领域的利润只是一种利润让渡,不会增加一国财富总量;只有将商品输出国外,才能增加一国的货币量;国家要富强,必须发展对外贸易,在对外贸易中遵守多买少买或不买,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国家应该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大力发展出口工业,利用税收等手段保护国内工业,在家国际收支盈余。重商主义:重金主义(货币平衡论)和重工主义(贸易平衡论)第一节西方两大学经济思潮19世纪的德国历史主义:其前身是国家主义派反对古典经济学派的抽象法和对经济的孤立研究主张实行贸易保护,反对古典经济学派的个人主义和自由放任主义瑞典经济学家维克塞尔:瑞典学派代表人物首次使用了“边际效用”一词提出了“累积过程理论”的宏观动态均衡分析:累积扩张与累积缩减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消费品生产与投资品生产储蓄和消费抛弃了“二分法”,指出市场机制的不完美性和国家干预的必要性第一节西方两大学经济思潮2、当代国家干预主义的形成历史背景:1929-1933年大萧条针对大萧条,自由经济学派提出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罗斯福新政”政府以稳定金融、控制物价、调节生产、保证利润、兴办公共工程、扩大财政支出、扩张货币共计来刺激经济的等一系列紧急的政府干预经济措施的总称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运用“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否定“萨伊定律”提出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奖出限入的贸易政策第一节西方两大学经济思潮3、当代国家干预主义的核心思想和主要观点国家干预主义的核心思想:国家应该、也有能力对经济运行实行管理与干预,为市场和社会提供必要的经济服务;国家不应该只是市场秩序的消极维护者,而应该是经济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干预者;国家不仅要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而且要防止出现新的市场失灵;国家通过政策手段来缓解经济矛盾,调节供求,刺激消费和投资,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第一节西方两大学经济思潮国家干预主义的理论依据:否定萨依定律供给不能自动创造需求,储蓄不能自动转化为投资供给是需求的函数,需求不足必然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从宏观经济的视角研究总量均衡微观个体的均衡并不等于宏观总量的均衡认为只有增加总需求才能促进经济增长与复兴认为市场并非万能的,市场机制不能调节有效需求不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性偏好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可以弥补私人需求的不足第一节西方两大学经济思潮二、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泛指要求自由地从事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一种理论主张和政策主张。1、经济自由主义的由来络克:人对其劳动、劳动产品和劳动手段拥有自主权诺思:自由贸易的好处魁奈的《经济表》(1758):法国重农主义的创始人个人利益是社会利益的仆人,只有自由和私人利益才能国家欣欣向荣。个人在追求自己利益,最终将增进整个社会利益。自由交换的原则,既适用于国内交换,也适用于国家贸易。第一节西方两大学经济思潮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经济发展的两个推动力分工、个人的节俭利己主义、经济理性人个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利己心支配每个人都是罪囚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理性人”市场机制犹如“无形的手”经济社会具有内在有序性人们在追逐个人利益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与国民财富增加政府为保卫国家的“看门犬”或“守夜人”第一节西方两大学经济思潮2、经济自由主义的核心及其理论依据萨伊:萨伊定律与货币面纱观马歇尔:局部均衡分析法经济自由主义的核心观点基本原则:自由市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动调节和自动均衡理论核心:市场的价格机制主张:在自由市场经济中,中国要进行自由竞争,一切都可以借助于价格机制实现均衡;通过价格波动自动调节供求,使经济实现稳定均衡,一切人为的干预都是不必要的。第一节西方两大学经济思潮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依据市场体系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市场均衡调节机制价格机制(物价、利率和工资)理论支撑:萨伊定律萨伊定律的理论基础货币中性论:货币面纱观商品供给≡货币收入≡货币支出≡商品需求政策主张政府对经济应该信守“放任自由”的原则第一节西方两大学经济思潮3、经济自由主义发展的主要脉络新经济自由主义的掀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70年代之后对新古典经济微观经济理论的革新与发展伦敦学派、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制度学派等新自由主义的继承反对国家干预、倡导自由经济、崇尚市场机制、注重理性分析以经济理性人、完全竞争为基本假定,信奉价格机制和萨伊定律坚持自由选择是经济活动规则,坚持市场机制是有效性,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第一节西方两大学经济思潮新自由主义的新观点承认政府的经济职能,但强调加以限制,主张政府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承认国家权力,反对滥用国家权力,特别反对政府对企业、个人权力的不适当的限制、干预与伤害主张运用国家权力保护企业、个人的权力和自由反对政府采用相机抉择的经济政策,主张采用规则性的的经济政策强调经济制度的重要性,主张不要界定企业和个人的禁区,而应约束政府的空间。第二节当代两大经济学思潮及其阵营的形成一、当代西方两大经济学阵营的形成彻底的国家干预主义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以国家干预为主、经济自由为辅以经济自由主义为主、国家干预为辅二、当代西方经济学派的划分经济学派:指在同一经济思潮下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基本一致的经济学家形成的学术派别或流派经济学派划分依据理论观点基本一致分析方法基本一致政策主张基本一致第二节当代两大经济学思潮及其阵营的形成三、当代西方两大经济学阵营中的主要学派概览1、国家干预主义阵营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新古典综合学派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非均衡学派瑞典学派2、经济自由主义阵营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合理预期学派弗莱堡学派、伦敦学派、奥地利学派公共选择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3、两大阵营主要学派概览哈耶克的经济自由主义合理预期学派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奥地利学派弗莱堡学派瑞典学派新古典综合学派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新剑桥学派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主义经济自由主义第三节20世纪以来两大思潮及阵营的交替起伏与主导一、20世纪30年代的第一回合

—凯恩斯主义的崛起与传统经济学的衰退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大萧条1933年的“罗斯福新政”1936年的凯恩斯的《通论》第三节20世纪以来两大思潮及阵营的交替起伏与主导二、20世纪70年代的第二回合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与国家干预主义的败退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滞涨危机修正的菲利普斯曲线失效新科技革命新能源的出现、微电子技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崛起经济结构:大中小并存格局企业结构:资本和劳动扩张型转向技术密集型哈耶克经济自由主义、弗莱堡学派、货币学派、合理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兴起第三节20世纪以来两大思潮及阵营的交替起伏与主导三、20世纪90年代的第三回合

—反古典革命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较量推行新经济自由主义学派政策主张的经济后果成就:抑制通货膨胀、刺激供给、引发创新高潮代价:经济低增长、大量失业美国的“五高”:高赤字、高利率、高债务、高汇率、高失业英国:产业不振和高失业率新凯恩斯主义的“反古典革命”与合理预期学派的抗争自由竞争与价格粘性美国内外政策的双重性对内贸易保护政策对外要求他国实行贸易自由政策第四节两大思潮变迁对西方货币金融学的影响一、重商主义的代表国家干预主义主导时期的主要货币学说货币金属观货币财富观铸币平价论托马斯·孟:贸易平衡论的创始人《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1664)黄金输送点达万查蒂(Davanazati)第四节两大思潮变迁对西方货币金融学的影响二、17世纪后自由主义占主导时期货币金融研究的主要特点货币的单一职能论:交易媒介说、货币面纱说、货币中性论三、20世纪两大思潮的交替起伏与货币金融学说的主要特点货币供给理论货币需求理论IS-LM分析法菲利普斯曲线货币政策理论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微观金融理论国际货币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金融监管理论第二章凯恩斯的金融理论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凯恩斯的金融理论了解凯恩主义产生的背景和影响;掌握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与关系;了解凯恩斯在货币基本理论方面的主要观点;正确认识凯恩斯货币供求理论的主要观点;分析凯恩斯利息理论的主要论点及政策意义;了解凯恩斯在储蓄理论上的贡献;正确认识凯恩斯的半通货膨胀理论和货币政策主张。第一节凯恩斯理论综述一、凯恩斯之前的主导经济理论:传统经济学自由放任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及原则核心内容:自动均衡理论经济能够通过价格机制自动达到均衡理论原则:自由市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动均衡自由放任经济理论的三个依据:在商品市场上,商品供给会自动创造它本身的需求,价格波动能调节供求的短暂失衡,不会发生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在资本市场上,储蓄必然全部转化为投资,利率的波动能够自动调节资本的供给;在劳工市场上,工资的波动能使求职和就业实现均衡。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是任何社会难以避免的第一节凯恩斯理论综述二、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1、震撼世界的30年代经济大危机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交织(工业、农业与金融;经济与政治)2、政府干预经济思潮的流行芝加哥大学的怀纳、奈特、道格拉斯、明兹哥伦比亚大学的小克拉克、特格维尔、莫利、贝利卡恩的就业乘数提出3、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成功稳定金融、稳定物价、调节生产、保障利润的各种紧急法令颁布建设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运用财政赤字政策和通货膨胀政策刺激经济,强化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第一节凯恩斯理论综述三、凯恩斯的理论体系:总量分析的宏观经济学1、有效需求理论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以及货币数量。就业取决于有效需求,有效需求就是商品的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候的总需求总供给价格:等于正常利润与生产成本,为最低限度的预期总收入;总需求价格:全体资本家提供一定就业量时预期社会上购买他们产品所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就业量取决于总需求,这个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性偏好:流动性陷阱凯恩斯理论体系图解有效需求不足与通货紧缩缺口第一节凯恩斯理论综述四、凯恩斯理论的影响1、凯恩斯理论对当代西方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影响需求管理的政府干预主义和总量分析的宏观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凯恩斯将货币金融理论与经济理论融为一体,把货币金融因素深深植入经济理论体系之中的研究方法,奠定了“货币经济学”的基础2、凯恩斯理论对西方各国政府制定政策的影响从20世纪40年代起,凯恩斯主义被捧上了官方经济学的宝座,成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20世纪中期以后东欧和部分第三世界国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凯恩斯主义的某些政策主张,可以说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无论从其对制定经济政策的影响还是从实施范围来说,还没有那一学派能超过它的。第一节凯恩斯理论综述3、凯恩斯理论的实施对西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调节机制,特别是在缓解经济危机,减少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过显著疗效。在战后近四分之一世纪里,西方各国工业生产增长了近三倍,其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经济周期也较为缓和,失业率大为下降。凯恩斯政策主张带来的新问题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滞涨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第二节货币的本质与特征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建立他的货币金融理论基础上《货币改革论》(1923)、《货币论》(1926)、《通论》凯恩斯之前的货币本质观1、货币金属观(金属主义者)以十六、十七世纪重商主义者为代表主要观点货币天然是贵金属,天然是财富;货币必须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值,货币多,财富就多;货币价值是由金属价值;生产只是创造财富,而流通则增加财富。第二节货币的本质与特征2、货币名目观(名目主义者)代表人物:早期的有巴本、贝克莱、孟德斯鸠主要观点货币不是财富;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只是便利交换的技术工具,是换取财富的票券,是一种价值符号。货币不具有商品性,只有名目价值,没有实质价值;货币的价值是由国家规定的,只是国家用法律规定的计算单位,只在名目上存在。第二节货币的本质与特征一、凯恩斯关于货币的本质与分类:《货币论》1、货币的本质名目主义的货币本质观货币是用于债务支付和商品交换的一种符号,这种符号是由“计算货币”的关系而派生的计算货币:是一种观念上的货币,是货币的基本概念,表现一种为计算单位,这种计算单位是用符号或称号来表示的货币本体是有形的货币,没有计算货币就没有货币本体计算货币本身和货币本体都是一种符号,货币没有实质价值国定货币论凯恩斯名目主义的的货币本质观是国定货币论的基础在经济理论和货币政策主张中的运用管理货币第二节货币的本质与特征2、货币的分类第一类是通过其交付而履行契约或债务的货币本体货币本体是由国家法令规定的,即国家货币商品货币是有特殊商品的现实单位构成的货币,如金本位等管理货币是指由国家控制其发行条件的货币,或准许这种货币兑现为商品货币,或采取其他方法使其与某种客观标准相联系,以保持一定的价值。法令货币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和辅币,这种货币既不可以兑现,也没有内在价值。在三种形态中,法令货币是典型的代表性货币,管理货币介于商品货币与法令货币之间。货币理论是以管理货币为中心论点,即政府可以根据情况决定管理货币是为商品货币还是法令货币。第二节货币的本质与特征第二类货币是用计算单位表示的契约或债务凭证银行货币:当债务凭证被用于结算后即演变为银行货币法令货币/管理货币:是指银行货币中表现为国家所负的债务部分当被国家规定为法定支付手段时,就成为一种代表性货币;银行信用货币:是指银行货币中非国家所负的债务部分第二节货币的本质与特征凯恩斯的货币关系第一图计算货币货币本体债务凭证国家货币银行货币商品货币代表性货币商品货币管理货币法令货币银行信用货币第二节货币的本质与特征凯恩斯认为货币总量是由国家货币和银行信用货币构成的,两者合计即为流通货币或通货国家货币:通常被公众、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所持有通常被公众、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所持有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国家货币:公众的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自有准备金商业银行货币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国家货币银行信用货币第二节货币的本质与特征凯恩斯的货币关系的第二图示商品货币管理货币法令货币银行信用货币国家货币公众持有商业银行持有中央银行持有准备金商业银行货币流通货币第二节货币的本质与特征凯恩斯的货币关系第三图按照人们持有货币动机所得货币:以备个人日常开支之用而持有的货币业务货币:企业经营性动机而持有的货币储蓄货币:企业和个人为进行投资或得到未来收益而持有的货币流通货币所得货币业务货币储蓄货币第二节货币的本质与特征二、货币的职能与特征1、货币的职能交换媒介: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作为计算货币,充当交换媒介,货币的功能仅仅在于便利交换,对经济不发生重要的和实质性的影响;贮藏财富:积累财富的手段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人们对未来利率的前途觉得不确定流动性偏好起因于“谨慎动机”想保障一部分资源在未来的现金价值持有货币作为财富的积累,是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和契约不信任程度的标志,是人们被未来不确定性所驱使的结果货币的“贮藏财富”职能使得货币收入不等于货币支出,供求失衡,有效需求不足,危机爆发第二节货币的本质与特征2、货币的特征:(1)货币的生产弹性等于零生产货币人数的变化率与购买人数的变化率之比金属货币制度:受制于自然资源稀缺性不兑现纸币制度:国家垄断(2)货币的替换弹性等于或几乎等于零替代弹性是指当货币交换价值上涨时,人们抛弃货币而用其他商品来替代货币的比率。原因:货币没有价值,其效用来自于交换价值。货币的交换价值越高,货币需求就越大第二节货币的本质与特征(3)货币具有周转灵活性且保藏费低能够满足人们灵活偏好或流动性偏好,人们愿意持有货币作为存货便利交换、支付和投机持有货币“高额灵活升水”:对未来价值持有乐观预期,与现值相比,产生未来收益。货币具有贮藏手段职能是由货币的灵活升值且保藏费用低特征决定凯恩斯认为,货币三特征的联合可以产生三种情况由于货币灵活周转、保藏费用低的特征,使其能够满足了人们流动性偏好,使货币需求旺盛由于货币供给弹性极小,几乎为零,当货币需求上升时,货币供给却无法增加由于货币的替代弹性等于零,即使其他商品很低廉,也无法取代货币,无法减少货币需求。第二节货币的本质与特征上述三者情况决定了货币需求之间尖锐的矛盾矛盾解决方法:政府控制中央银行,由政府发行纸币货币没有实质价值,只有法定规定才得以流通,国家可以凭借其权力创造货币。货币需求因货币特征而需求旺盛,自然力量无法扩大货币生产,增加货币供给,因此只有借助国家权力增加货币供给。3、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内在联系和政策含义货币的三个特征使不仅具有交易媒介职能同时也具备贮藏手段职能,所以货币才能作为履行债务、契约的手段或代表一般购买力,被所有人接受,然而这一切必须通过计算货币的关系才能得以实现第三节货币供求理论一、货币供应理论1、外生货币论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货币供应的外生性与货币生产弹性几乎等于零是紧密相关商品货币受制于自然力量管理货币和法令货币受制于国家权力,国家法令规定强制流通2、货币供应渠道公开市场业务是增减货币供应的主渠道金边债券:信用可靠、无投资风险的中长期债券改变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结构3、货币供应变动的影响货币供应变动所产生的直接效果是利率的波动,而不是古典货币数量论所说的物价的波动通过利率变动提高有效需求第三节货币供求理论二、货币需求理论1、货币需求的动机与构成交易动机构成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动机构成货币的预防需求投机动机构成货币的投机需求2、货币需求的特征(1)货币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的特征相对稳定可以预计货币主要充当交换媒介对利率不太敏感是收入的递增函数第三节货币供求理论M1YM1=L1(Y)0第三节货币供求理论(2)货币投机需求的特征货币需求难以预测货币主要作为财富贮藏对利率极为敏感是现行利率的递减函数货币总需求的构成和函数式M=M1+M2=L1(y)+L2(i)M2rM2=L2(r)0第三节货币供求理论3、货币需求的变动及影响货币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主要受经济发展状况和收入水平现实变化的影响货币投机需求主要受利率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的不规则变动(1)流动性陷阱(2)通货恐慌(3)清算恐慌第三节货币供求理论

iM货币需求0i0利率货币需求变动对利率、收入的作用进而对总体经济的影响

第四节利息与利率理论传统的利息理论概述1、西尼尔的“节欲论”认为利息是货币所有者放弃当前消费的享受和满足,是“节欲”,是等待的报酬,所以“利润的定义是节制的报酬”。2、庞巴维克的“时差论”人们从现在的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未来的商品,把货币借给别人,就是放弃现在满足程度高的消费,换取满足程度低的消费,需要给予补偿,这补偿就是利息的来源。3、新古典学派的均衡利息论(实物利率观)认为利率是由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利息是等待的收益、牺牲时间偏好的报酬,与资本的供给同方向变动;资本的需求由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决定,与利率反方向变动。第四节利息与利率理论二、凯恩斯对利息产生原因的解释1、利息形成于人们得到货币收入后的两个选择(1)时间偏好选择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形成现实储蓄量储蓄动机:谨慎、远虑、计算、改善、独立、创业、自豪和吝啬消费动机:享受、短见、慷慨、失算、炫耀和奢侈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储蓄倾向递增:有效需求理论最根本的原则(2)流动偏好选择传导理论忽视了人们流动性偏好的选择,仅注重时间偏好决定以什么形式进行储蓄以手持货币形式储蓄可以保持高度流动性,但没有利息收益不贮钱:以生息资产形式储蓄可以获取利息但却放弃了流动性选择依据:效用由于人们偏好流动性,所以对人们放弃手持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应该支付利息作为报酬。第四节利息与利率理论2、储蓄与贮钱的联系与区别储蓄:是指收入中不消费的或叫延期消费的部分贮钱:是指“实际持有现款”。利息:不是储蓄或贮钱的报酬,而是不贮钱的报酬3、利息的定义利息:是一特定时间内放弃周转灵活性偏好的报酬货币利息观利率:是用来衡量收益的尺度利率直接决定债券价格的高低,决定人们储蓄形式的选择利率直接影响贮钱的机会成本第四节利息与利率理论三、利率的决定因素与形成机制利率是由货币市场上货币的供求均衡决定的。货币需求与利率反方向变化,货币供应与利率同方向变化,货币供求的均衡点决定利率水平M货币量0i0利率CA

B

i2i1M0M1i第四节利息与利率理论2、利率的波动(1)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2)货币供给不变,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3)货币供求同时发生变化,视双方变化幅度的不同使利率上下波动。凯恩斯否定了利率是使投资量和储蓄量趋于均衡的价格之传统观点;凯恩斯认为,利率是一种价格,是使得公众意愿用现金形式持有之财富恰等于现金持有量的价格;第四节利息与利率理论四、利率的作用与利率政策1、利率对储蓄和投资的作用(1)利率与资本边际效率的对比关系影响投资利率对投资的影响不是直接的单纯的利率波动并不能直接引起投资量的增减(2)利率对储蓄形式的选择有决定作用直接制约储蓄水平是收入大小而不是利率的高低S=S(y)传统理论的错误:假定收入不变、假定储蓄和投资是相互独立投资与储蓄都是经济体系中的被决定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经济体系中决定因素是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否定利率具有自动调节储蓄与投资、使其相等的作用第四节利息与利率理论2、利率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1)微观层面:

对企业和私人的投资决策(利率与资本边际效率)、储蓄形式选择有决定作用(2)宏观层面:对总储蓄量、总消费量和总投资量有重要影响总储蓄量取决于总投资量,总投资量大小决定国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在边际消费倾向不变下,进而决定总储蓄量。从总量来看,利率与储蓄是反向变动,而非同向变动传统理论的同向变动只有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适用凯恩斯的反向变动是以在资本边际效率不变为前提提高利率可以减少消费,并不意味可以增加储蓄,而是减少储蓄高利率是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因素降低利率提高有效需求流动性陷阱第四节利息与利率理论3、利率理论的政策意义:扩张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利率是提高有效需求的主要措施之一政府增加货币供给由于货币灵活周转、保藏费用低的特征,使其能够满足了人们流动性偏好,使货币需求旺盛由于货币供给弹性极小,几乎为零,当货币需求上升时,货币供给却无法增加由于货币的替代弹性等于零,即使其他商品很低廉,也无法取代货币,无法减少货币需求扩张性财政政策与奖出限入的外贸政策流动性陷阱扩张性货币政策失效第五节储蓄理论一、节俭是非论的辨析——对储蓄作用的分析1、节俭美德论:亚当•斯密、马歇尔即“储蓄有利论”,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也持有储蓄有利论储蓄是对现期消费的的一种节制,是资本积累的源泉;储蓄形成资本供给,储蓄水平决定投资水平;储蓄是美德,应作为商品市场均衡的主要因素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而加以重视与提倡。2、储蓄有害论:威廉•配第、马尔萨斯认为储蓄虽对经济增长有利,若过分节俭而进行过渡储蓄,将使商品供过于求,生产者会因此而失业,出现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过渡储蓄对于社会反而是有害的。储蓄具有双重性第五节储蓄理论3、凯恩斯的节俭是非论:不同情况下储蓄对于经济的影响不同储蓄有利论错误之处:(1)以为储蓄与投资具有一致性,但是并非一致性储蓄者与投资者完全是不同两类人,动机和目的各不相同储蓄和投资行为在发生时间上并非一致决定储蓄和投资的因素是不同的(2)以为个人储蓄可以增加财富,也可以增加全社会财富一个人的储蓄增加可能会使得另一个的储蓄减少4、储蓄是否不利于经济:取决于储蓄是否影响投资当投资不依赖于收入时,一部分人储蓄增加会使减少另一部分人减少,而投资不变,对国民收入不产生影响当投资依赖于收入时,一部分人储蓄增加会使减少另一部分人减少,而投资减少,对国民收入具有倍数效应影响当利率提高时,储蓄增加,但投资减少,国民收入数倍较少第五节储蓄理论二、个人储蓄的决定与影响因素1、主观因素:主要有人的心理偏好、社会习俗、生活习惯等2、客观因素:最主要的是收入水平及其边际消费倾向主观因素通常是稳定的,而客观因素具有不稳定性储蓄增加是维持其习惯的生活标准的结果,而不是抑制消费的结果三、投资决定储蓄论1、储蓄、投资与收入的关系收入=产品价值=消费+投资储蓄=收入-消费储蓄=投资2、投资决定储蓄论使储蓄与投资确保平衡的是收入水平,而不是利率收入取决于投资,而储蓄取决于收入,投资对于储蓄有决定性作用3、政策意义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增加投资,特别是公共投资,是扩大有效需求,提高总收入和总储蓄的有效途径。第六节半通货膨胀理论与货币政策主张一、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的关系1、物价水平的决定因素(1)边际成本中各要素价格:工资单位(2)生产规模:就业量2、货币数量变动对物价的影响由于一般物价水平取决于工资单位和就业量,因此货币数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就是对这两个因素的总和。货币数量对工资单位的影响货币数量对就业量的影响传统的价值论与货币数量论第六节半通货膨胀理论与货币政策主张二、货币量变动影响物价的传导机制传统理论的传导途径:货币流通速度凯恩斯理论的传导途径:利率货币总量或货币收入变动首先是引起利率变动,而不是货币流通速度或实际贮藏货币的数量,因为利率的变动将会影响人们的流动性偏好货币量变化直接影响是利率水平而不是价格1、货币量变动后引起利率变动(1)若货币需求不变或变幅小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利率随货币供应数量的变动做反方向波动;(2)若货币需求同时发生同幅波动,由于抵消了货币供应数量变动的影响,利率不变;(3)货币供应数量变动及货币需求变动的幅度大,利率随货币需求的变动做同方向变动。第六节半通货膨胀理论与货币政策主张2、利率变动后引起投资规模变动利率与资本边际效率利率降低一特定量时,投资将增加若干。3、投资规模变动后引起就业、产量和收入的变化乘数效应:每增加一定单位的投资量,将会失总有效需求增加若干倍。4、就业、产量和收入变化后引起生产成本的变动一方面随着就业量的增加,提高了工人讨价还价的能力,引起货币工资上升;另一方面随着产量的增加,一定的生产资源供给无弹性,“瓶颈”现象出现将引起供给价格上涨。5、生产成本的变动引起物价的变动生产成本变动后,物价必然作自动调整,去适应变化了的生产率,一直在为达到充分就业前,物价就开始上升。第六节半通货膨胀理论与货币政策主张货币数量变动对物价影响的传导机制6、传导阻滞的影响因素(1)流动性陷阱;(2)投资的利率弹性货币量变动利息率变动投资变动就业收入量变动生产成本变动物价变动第六节半通货膨胀理论与货币政策主张三、货币数量说的新表述1、简化分析两个假定条件(1)未被利用的资源具有同性质,因此收益不变;(2)只要存在失业,货币工资固定不变。在上述假定存在下,货币数量增加可以增加有效需求而不会影响物价水平两个假设:(1)在达到充分就业点之前供给有完全弹性,在充分就业点之后供给毫无弹性;(2)有效需求与货币数量同比例变化。在失业存在时,就业量与货币数量作同比例变动;在充分就业,物价与货币数量同比例变动第六节半通货膨胀理论与货币政策主张2、说明物价随货币数量同比例变化的条件货币数量的物价弹性等于1(1)公众手持货币与收入保持一定比例;(2)货币工资固定不变;(3)边际报酬等于平均报酬;(4)劳动力与设备达到充分就业与安置。一般情况下,物价随货币数量增加而上涨,但不是同比例上涨,即同比变动只是一个特例第六节半通货膨胀理论与货币政策主张3、具体分析货币量变动时影响物价弹性的五个因素(1)有效需求:有效需求并不与货币数量同比例变化货币数量影响有效需求是通过利率传导机制实现的影响效果受制于资本边际效率、流动性偏好和投资乘数等因素货币供给增加所引起的有效需求增加,一部分用于就业量一部分用于提高物价水准有效需求的价格弹性总是小于1(2)生产报酬:生产报酬递减边际成本的增加(劳动力总成本、生产资料直接成本)(3)生产资源:非同质性(资源的不可替代性或互换性)(4)工资状况:工资具有上涨趋势(工人心理、工会议价能力、雇主行为)(5)生产要素的差异:各要素报酬不以同比例改动以货币计算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具有不同的刚性第六节半通货膨胀理论与货币政策主张4、对货币数量说新表述的说明失业存在时,就业量随货币数量同比例变动;充分就业后,物价随货币数量同比例变动。在未达到充分就业时,物价也会随货币数量增加而上涨,但非同比上涨四、半通货膨胀理论在充分就业点前后,货币数量增加后的膨胀效果程度不一。1、在充分就业点前货币量增加不具有十足的通货膨胀性。一方面使就业量和产量增加,另一方面物价也逐渐上涨,这称之为半通货膨胀。2、在充分就业点后货币量增加使物价同比例上涨,形成真正的通货膨胀。3、由于充分就业是偶然的或例外,小于充分就业是常态,所以增加货币量只会出现半通货膨胀。第六节半通货膨胀理论与货币政策主张第六节半通货膨胀理论与货币政策主张五、实现充分就业的货币政策主张1、膨胀性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的两种政策伸缩性的工资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降低工资难度大于伸缩性货币政策伸缩性工资将会打破食利阶层、公共机关里的固定薪水阶层与工人阶层之间收入的相对平衡;通过减少工资增加货币量将会增加债务负担,而采用增加货币而工资保持不变,则会减轻债务负担。主张:刚性的工资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第六节半通货膨胀理论与货币政策主张2、赤字财政政策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为当时的西方经济问题开除的两味主要药方,他提出的这套理论和政策在战后西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期了很重要的作用,影响了各国政府和后来的一大批经济学家。资本主义的病根:有效需求不足解决方案: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第二章凯恩斯的金融理论

考核知识点

1、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与影响

2、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

3、货币的本质、职能与特征

4、货币供求理论

5、利息理论

6、储蓄理论

7、半通货膨胀理论与货币政策主张第二章凯恩斯的金融理论

考核要求1、了解: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凯恩斯理论的影响;凯恩斯的名目货币本质观;物价水平的决定因素;货币政策主张。2、熟悉:货币的职能,货币的特征;货币供应的渠道;货币需求的特征;利息产生的原因及利率的作用;储蓄理论;货币量变动影响物价的传导机制。3、掌握: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外生货币供应论;货币需求三动机说;货币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流动性陷阱;利率的决定因素;半通货膨胀理论。第二章凯恩斯的金融理论

自测题一、名词解释有效需求流动偏好流动性陷阱管理货币半通货膨胀自然利率货币需求投机动机第二章凯恩斯的金融理论

自测题二、单选题1、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以解决()问题为中心。A需求 B就业 C货币 D价格2、凯恩斯认为现代货币的生产弹性具有以下特征()A为正B为零C为负D不可确定3、凯恩斯认为()是变动货币供应量最主要的方法A公开市场业务B再贴现C法定存款准备金率D财政透支4、凯恩斯认为货币交易需求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收入B财富C利率D心理第二章凯恩斯的金融理论

自测题5、凯恩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储蓄与投资的主要关系是()A储蓄与投资一致 B储蓄大于投资C储蓄小于投资 D不确定6、凯恩斯以前的传统经济学的核心是()A自由经营B自由竞争C自动调节D自动均衡7、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中心是()A膨胀性的财政政策 B膨胀性的货币政策C管制工资的收入政策 D改善结构性失业的劳工政策第二章凯恩斯的金融理论

自测题8、凯恩斯认为要使物价随货币数量作同比例变动的前提条件上()A相对于货币数量的物价弹性大于1B相对于货币数量的物价弹性等于1

C相对于货币数量的物价弹性小于1D相对于货币数量的物价弹性小于09、按凯恩斯理论,下列正确的是()A货币政策和工资政策利率具有同样的效果B货币政策伸缩比工资政策更难C货币政策伸缩比多次政策更容易D采用弹性工资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同时利率10、按凯恩斯的理论,除了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主要靠()支持赤字财政政策A向中央银行借款B增加税收C发行公债 D减小补贴第二章凯恩斯的金融理论

自测题三、多选题1、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主要取决于()A消费倾向 B资本边际效率 C利率D流动偏好 E货币数量2、凯恩斯认为在()等因素的作用下,投资需求不足。A边际消费货币递减 B边际储蓄货币递减 C资本边际效率递减D流动偏好 E流动性陷阱3、按持有动机不同,凯恩斯将流通货币划分为()A所得货币 B存款货币 C业务货币D储蓄货币 E投机货币第二章凯恩斯的金融理论

自测题4、凯恩斯认为现代货币具有以下特征()A货币的生产弹性为正 B货币的生产弹性为零C货币的生产弹性为负D货币的替换弹性为无穷大E货币的替换弹性近似为零5、凯恩斯认为货币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主要是受()的影响A货币数量 B物价水平 C经济发展状况D收入水平 E个人财富6、凯恩斯认为刺激经济增长主要依靠()A膨胀性的货币政策B稳健的货币政策C赤字财政政策D弹性的工资政策 E汇率政策7、凯恩斯认为可能引起货币量一物价传导机制栓塞的因素主要有()A流动性陷阱 B投资乘数 C投资的利率弹性D投资的替换弹性 E生产资源的供给弹性第二章凯恩斯的金融理论

自测题8、关于凯恩斯理论产生的影响,下列正确的是()A奠定了货币经济学的基础B开创了微观经济学C成为二战以后一段时期内的官方经济学D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繁荣E引起了滞涨9、按凯恩斯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A在流动偏好不变时货币供给时利率下降B在流动偏好不变时增加货币供给时利率上升C流动偏好增加会导致利率下降D流动偏好增加会导致利率上升E利率的决定取决于货币供求第二章凯恩斯的金融理论

自测题10、关于凯恩斯理论产生的影响,下列正确的是()A收入增加,消费增加B边际消费倾向递减C收入增加储蓄增加D边际储蓄倾向递增E从个人角度看,储蓄的增加是抑制消费的结果11、按凯恩斯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A投资规模扩大会引起就业增加B就业增加会引起货币工资上升C就业增加会引起货币工资下降D产量增加会引起供给价格下降E产量增加会引起供给价格上升第二章凯恩斯的金融理论

自测题四、判断并改错(分别用“×”“√”表示错误与正确)凯恩斯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货币需求三动机原理()凯恩斯认为通过利率的自动调节必然使储蓄全部转为投资()凯恩斯倾向具有周转灵活性的特征,但保藏费用过低()凯恩斯凡是预计未来利率下降的人都会买进倾向抛出债券()凯恩斯储蓄和贮钱是不同的概念()凯恩斯如果每个人增加储蓄,则全社会财富增加()凯恩斯倾向供应是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第二章凯恩斯的金融理论

自测题五、简答题凯恩斯认为现代货币具有哪些特征?简述凯恩斯理论模式中的货币量变动对物价影响的传导机制。六、论述题评述凯恩斯倾向供应理论。凯恩斯为什么主张用通货膨胀的办法刺激资本主义经济?第三章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应当了解新剑桥学派的产生背景和理论特点;掌握新剑桥学派在货币供求问题上对凯恩斯理论的发展与修正;了解新剑桥学派在利率理论上的主要观点;正确认识新剑桥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能够分析新剑桥学派理论和政策主张在西方现实经济中的可行性。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两大支派:新剑桥学派和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特点。第三章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产生背景:两剑桥之争(新剑桥学派和新古典综合学派)新剑桥学派的学术特点承认资本主义的现实是垄断竞争强调未来的不确定性对经济的影响承认价格机制不能使市场均衡承认资本主义增长促使利润,由此使得收入在劳动和资本之间分配更加不公平接受马克思主义某些观点,被称为“凯恩斯左派”新剑桥学派的经济理论特点在分析方法上是采用历史分析法,坚持“未来是不确定”的理论基础,主张采用历史观考察过去、现在和未来,重视货币因素在历史分析法中的重要性。特别注重收入分配问题。抛弃边际生产力理论,指出所有制和历史因素造成的国民收入在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分配失调,是资本主义的病根所在,由此造成工资——物价相互将追逐的通货膨胀;而其中货币又是经济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第一节货币需求与供给一、货币的特征与后果凯恩斯的货币特征生产弹性趋于零、替代弹性趋于零、周转灵活持有费用低货币不仅具有交易媒介职能,还有价值贮藏职能新剑桥学派的观点卡尔多认为,货币特性依赖于商品货币与信用货币的区别商品货币:其供给直接与其币材商品的生产相关,对实体经济供求没有直接影响信用货币:是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和商业银行系统信用创造的产物,信用货币的需求增加不会增加就业,只会导致信用货币价格上升,失业者也不会因为公众转向信用货币的需求而得到“再就业”机会原因:信用货币的生产弹性趋于零和替代弹性趋于零公众对金融资产需求的增加也不会增加就业第一节货币需求与供给二、温特劳布的货币需求的七动机说1、货币需求七动机商业性动机(1)产出流量动机:企业增加产量或扩大经营时的货币需求(2)货币—工资动机:货币-工资增长所引致的货币需求(3)金融流量动机:购置高档消费品的货币需求投机性动机(4)预防和投机动机:预防不测与投机的货币需求(5)还款和资本化融资动机:偿还债务的货币需求(6)弥补通货膨胀损失的动机:维持原生活习惯的货币需求公共权力性动机(7)政府需求扩张动机:弥补财政赤字的货币需求第一节货币需求与供给2、货币需求的分类与特点(1)商业性货币需求构成:产出流量动机、货币-工资动机、金融流量动机商业性:与生产或流通相关是整体经济活动、工资率、产出价值的函数货币—工资动机在商业性动机中具有重要影响商业性货币需求特点用于满足商业性需求,媒介商品交换,该货币流通为商业性流通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为收入中的支出部分,为支出的递增函数消费支出与投资支出货币需求的变动主要影响商品价格这部分货币需求引起的货币流通的范畴主要在商品市场第一节货币需求与供给(2)投机性货币需求构成:预防和投机动机、还款和资本化融资动机、弥补通胀损失动机投机性货币需求特点与金融市场相联,这部分货币需求形成货币流通是金融性流通用于满足资产保值和增值的投机性需要与人们的未来预期相关,货币需求变动对金融市场的利率产生影响预期悲观,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加投机性货币需求形成的金融性货币流通与收入关系不大货币的商品性流通与金融性流通可以相互转移货币转向商品性流通影响商品价格货币转向金融性流动影响利率水平第一节货币需求与供给(3)权力性货币需求构成:公共权力动机权力性货币需求特点主要满足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动机,并不形成独立的货币流通范畴货币需求大小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决策对经济影响及其波及面是不固定的,最终是通过商业性货币流通和金融性货币流通对经济产生影响,影响大小取决于如何分配这些额外货币。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点相同点:分析方法相同,需求动机分析法不同点:更关注货币需求与商品市场、货币市场的关系提出政府的货币需求动机,即权力性货币需求第一节货币需求与供给三、货币供应的决定与控制1、卡尔多的内生货币供给模型中央银行是银行的最后贷款人中央银行基本职能是保证金融部门偿付能力,对其合法票据贴现不能拒绝在既定利率水平下,货币供给曲线是水平的,而不是垂直的货币供给是货币需求决定的内生变量利率是由货币当局决定外生变量货币需求是由名义收入决定的现行的货币供应是中央银行被动地适应公众货币需求的结果隐含前提: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货币流通速度可变,货币供求难以同比变动货币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名义收入为投资的增函数第一节货币需求与供给2、温特劳布的内生货币供给模型内生货币模型决定基础:工资定理中央银行服从于维持充分就业水平和实际产出增长的政治目标商品价格采取工资加成定价价格水平是劳动成本增加的结果货币工资的增长幅度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货币工资是通过谈判外生决定的名义收入增加在既定产出水平下引致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货币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是间接联系假设前提:中央银行不允许政策目标偏离充分就业状态货币供给是直接与产出水平和就业水平相联系的内生变量第一节货币需求与供给3、货币供应的控制主要观点:中央银行能够控制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一是因为银行体系设法规避中央银行的控制二是因为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的控制方面存在盲区商业票据的流通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利率变动争夺存款增加供给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增减方面的控制力是不对称的增加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远远大于减少货币供给的控制力第二节利率理论一、借贷资金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由罗伯森和俄林等提出,认为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所决定,而是由借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所决定1、借贷资金的供应与需求(1)借贷资金的供给:利率的增函数FS=FS(i)当前储蓄、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商品市场(实物市场)借贷资金供给来源S窖藏现金的启用、银行体系创造的新增货币量:货币市场借贷资金供给来源MS(2)借贷资金的需求:利率的减函数Fd=Fd(i)当前投资、固定资产的重置与更新:商品市场I新增的窖藏现金量:货币市场Md2、利率的决定与变动利率是由借贷资金供求共同决定的借贷资金供求相等时决定的利率水平即为均衡利率水平第二节利率理论(1)均衡市场利率决定于借贷资金的供求均衡点(2)市场利率的两个特点一是市场利率仅表示借贷资金的供求平衡,而不一定表示I=S或ΔMd=ΔMs;二是市场利率与I=S决定的自然利率经常是不一致的,但通过对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调节作用能是自然利率接近或等于市场利率。(3)利率变动的两种情况市场利率高于自然利率抑制投资需求,出现超额储蓄市场利率低于自然利率刺激投资需求,出现超额投资第二节利率理论iie0M∆Md1∆Md0∆Ms0I0S1S0FdFsEBAim3、对借贷资金论的评议一是借贷资金供求平衡是所决定的利率是不稳定的。二是由于国民收入对于决定利率的因素有很大影响,因此在讨论利率的决定因素时,必须同时考虑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变动使得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为稳定的均衡利率∆Md1∆Md0∆MsIS1S0FdFsEDCiieim第二节利率理论二、利率的控制方式与利率的作用1、利率的控制方式利率是由借贷资金供求决定的央行对利率的控制是有限度的央行对利率的控制不是直接的,通过对借贷资金的影响间接实现的2、利率控制的渠道制定官方利率制定短期的抵押贷款的短期利率、再贴现利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而影响借贷资金的供求变动国家债务的数量、形式和期限调节市场的借贷资金量调节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上借贷资金的数量和结构,从而调控市场利率的结构第二节利率理论3、利率的作用认为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原因有三:虽然利率对投资有一定的影响,但它不足以控制有效需求;投资取决于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取决于利润率,与人们的预期有关利润率是由国民收入中中的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分配比率决定的。这种分配比率主要与历史、制度等因素利率的调节作用并不能使物价保持稳定物价主要取决于生产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在当今国际经济趋于一体化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利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国际性影响的。一个国家不能随意的无限制的通过变动利率来调节经济,否则会影响该国的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动,最后影响国际收支均衡。第三节通货膨胀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的特点通货膨胀问题与货币工资紧密相连,与国民收入分配相关一、工资决定物价论在现代工业经济中,一般物价水平在技术发展的任何阶段都主要取决于货币工资水平1、物价的变化是成本和垄断程度变化的反应2、决定价格的因素中,工资是主要不稳定因素,其他因素短期稳定3、一般物价水平受货币工资率水平的支配。4、货币工资水平都与历史因素和制度因素有关,由此造成各国货币工资差异以及物价水平差异否定边际生产率决定工资理论和货币数量决定物价理论第三节通货膨胀理论二、通货膨胀的传导过程通货膨胀的主要传送带是货币工资率通货膨胀的发生是从有效需求的急剧扩大开始首先表现为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由此导致原材料和生活费用上涨货币工资被迫提高,厂商提高产品价格以确保利润水平不变存在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各行业保持相对稳定的工资比例关系由此而引发货币工资、直接成本和物价的螺旋式上涨的循环过程是持久的通货膨胀原因2、通货膨胀从局部到全面,从一国到世界的传递3、通货膨胀的预期作用:本身就变成了通货膨胀的动力央行难以控制货币供给通胀预期成为通货膨胀的动力第三节通货膨胀理论第三节通货膨胀理论三、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1、直接原因是工资推动货币量增加的结果2、深层原因是国民收入在工资与利润之间的分配不公平与不合理的结果资本不劳而获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调,利润占比过大,工资收入占比过小货币工资率与实际工资率的差异货币工资取决于外生条件,可以脱离实际工资而自行变动实际工资由资本家通过控制物价水平而控制实际工资率总是低于货币工资率,两者运动存在不一致性劳资双方的争斗形成工资—物价互相追逐第三节通货膨胀理论四、通货膨胀的危害与治理1、通货膨胀的危害(1)通货膨胀是一种极不合理的收入再分配不利于贫弱阶层资本家攫取更多超额利润加重资本主义病症(2)打击生产和投资,不利于经济发展生产和投资风险较大刺激投机行为生产性资金转向投机性买卖中(3)形成外贸逆差出口成本增加,降低出口竞争力刺激进口第三节通货膨胀理论2、通货膨胀的治理新剑桥学派反对采用紧缩货币、压低就业的政策制止通货膨胀,认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将会滞涨高利率减少投资和就业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工资与物价之间相互追逐,滞涨因此而生主张政府通过社会政策改变收入分配制度。主要措施:(1)通过合理税收制度改变收入分配累进所得税、没收性的遗产税取消遗产世袭制使其归为公有(2)补助低收入家庭(3)政府掌握的资源从军工转为民用和服务部门(4)提高失业者的文化技术水平以利于就业(5)制定逐步消除赤字财政政策和预定实际工资增长率政策(6)奖出限入增加贸易顺差第三章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考核知识点1、新剑桥学派的产生及其理论特点2、货币需求的七动机说3、货币供应的决定与控制理论4、借贷资金论5、利率的作用理论6、通货膨胀理论第三章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考核要求了解新剑桥学派的产生及其理论特点货币需求的七个动机利率的控制方式与作用熟悉货币需求的分类与特点货币供应的决定与控制理论通货膨胀的危害与治理掌握货币需求七动机说与凯恩斯三动机说的联系与区别借贷资金论新剑桥学派分析的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通货膨胀理论的特点第三章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自测题一选择题1.文特劳布认为当货币向金融性流通转移是影响的是()

A物价B利率C货币量D汇率2.新剑桥学派认为借贷资金供给曲线与利率呈()变动关系。

A同向B反向C不规则D不相关3.新剑桥学派认为在通货膨胀的传导过程中主要传送带是()

A货币工资率B失业率C利率D信贷量第三章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自测题4.新剑桥学派在诸多政策中把()方在首要地位

A收入政策B金融政策C财政政策D社会政策5.新剑桥学派认为利率由()决定。

A实物因素B货币因素

C实物因素或货币因素D皆不是6.按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治理通货膨胀的首要措施是()

A收入政策B金融政策C财政政策D社会政策第三章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自测题二多选题1.文特劳布的货币需求七动机中属于商业性动机的有()

A产出流量动机B还款和资本化融资动机C预防和投机动机防D金融流量动机E货币—工资动机2.新剑桥学派认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能力有限,因为()A中央银行不能独立于政府B银行体系会想方设法逃避中央银行控制C票据流通可以增加货币供应D票据流通可以增加货币供应E货币供应量是内生变量第三章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自测题三判断题并改错(分别用“×”“√”表示错误与正确)文特劳布认为权力性货币需求形成财政性货币流通。()新剑桥学派认为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形成当前储备。()按资金借贷论的观点,市场利率与I=S决定的自然利率通常一致。()新剑桥学派认为通货膨胀的深层因素主要是国民收入在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分配不公平。()新剑桥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力量强大的集团。()新剑桥学派认为应用紧缩货币,压低就业的办法来制止通货膨胀。()新剑桥学派认为在实施社会的政策手段上,财政手段和金融手段同等重要。()第三章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自测题四、简答题文特劳布的货币需求七动机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新剑桥学派认为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五、论述题文特劳布的货币需求七动机与凯恩斯的三动机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论述新剑桥学派的借贷资金论要点。第四章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金融学说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特点和影响;掌握新古典综合派货币供应理论的主要观点;正确认识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辨析新古典综合派的利率理论与凯恩斯、新剑桥学派的异同;分析新古典综合派储蓄理论的主要论点及政策意义;了解新古典综合派在通货膨胀问题上的主要观点与对策;正确认识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政策理论与主张。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特点序新古典综合学派美国剑桥学派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代表人物汉森、萨谬尔森、斯旺、托宾新古典综合内涵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微观理论与凯恩斯的宏观理论结合三部门经济:居民、企业和政府新古典综合金融理论的特点综合性现实性实用性政策性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一货币乘数论乘数:亦称倍数,最早是由英国的经济学家卡恩提出的货币乘数就是指基础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货币供应量的基本公式:Ms=B×m1、简单乘数模型m=1/r(m为货币乘数、r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复杂乘数模型m=1/(r+e+c)(e为超额准备金率、c为现金漏损率)3、货币乘数论的基础建立在货币M1(即现金+活期存款)存款全部为活期存款的基础上。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二、货币供给理论中的“新观点”1、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具有创造信用,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1)金融创新使替代活期存款和通货的生息资产迅速增加。(2)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具有完全的替代性。(3)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也能创造出存款货币。(4)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信用扩张上只具有程度上差别2、金融机构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实际上取决于经济运行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1)金融机构的经营决策行为对创造货币能力的影响。(2)对信用的需求是创造存款货币的关键。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3、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是控制货币扩张的唯一举措4、宏观金融控制的目的和手段应该改变(1)控制的范围必须扩大,实行全面管理将所有金融机构和各类新的资产负债表控制在内对新兴的金融市场和新的交易实行全面管理监控重点由原来的货币供给量转移到信用规模(2)控制的方法从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由原来的三大工具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通过央行行为影响利率进而制约货币扩张的间接控制为主(3)控制的指标应该是金融机构的资产流动性比率由单一的存款准备率扩大到金融机构的各种资产负债比例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三、内生货币供应论1、由金融机构业务活动决定的信贷及其创造的存款货币是货币供应的源头,即信贷需求决定信贷供给银行的资产决定银行的负债,只要有贷款需求,银行就能提供信贷并由此创造出存款货币,致使货币供应量增加。2、金融媒介方面的创新作用:能过起到动用闲置资金,节约头寸,改变货币流通速度的作用。3、企业创造的非银行形式支付扩大了信用规模:通过扩大信用规模推动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资产选择的货币供应论现代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的多样化使得货币供给函数变得极为复杂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及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都将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应将银行对准备金的需求行为函数与社会公众的资产需求行为函数引入货币供给模型包含货币供求的资产选择一般均衡模型货币供求是金融部门与实际部门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与其他资产的供求同时决定。托宾模型的资产:股权、政府债券、基础货币、外汇资产私人财富新供给的来源存货或生产资本的净积累(I)、政府预算赤字(D)、国际收支盈余(CAS)家庭储蓄(S):S=I+D+CAS,其中D=G–T,S=Y-C-T国民收入(Y):Y=C+I+G+CAS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1.股权资产供给——净投资方程私人资本投资是形成新的实物资本的来源,其新资本的所有权通过股票方式实现资本品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间差异是加速或减缓投资率变动的主要决定因素当资本品的市场价值高于其重置成本,则诱导资本积累的加速当资本品的市场价值高于其重置成本,则抑制或减缓资本积累净投资方程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2.政府债券和基础货币的供给——政府赤字的融资方程政府赤字是政府债券和基础货币的来源货币发行:基础货币,包括现金或中央银行存款债务中的等价物非货币政府债务:永久性公债或统一公债政府赤字弥补方式:发行基础货币、统一公债和出售外币资产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3.公众的外币资产供给外币资产供给:国际贸易盈余和外汇资产收益构成政府和私人持有外汇资产增量等于国际收支盈余

公众的外币资产供给函数股票、基础货币、政府公债和外汇资产之和等于国民收入:It+Dt

+CASt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4.托宾的资产选择货币供给模型的主要结论在价格预期既定时,每种资产的现行价格与该资产同期的预期实际收益之间呈反向变动关系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货币传导过程中的资产替代性货币供给受公众的资产偏好制约公众资产偏好是由包含整个金融体系在内的社会经济部门的共同活动决定的,并非货币当局能够直接控制的协调的失灵是宏观经济不稳定和宏观经济稳定政策出笼的基本原因金融政策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不是中性的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托宾的资产选择的货币供给模型结论资产市场是相互关联的,任何一种资产需求变化或收益率变化都将导致其他资产需求的调整,引致资产组合的变化突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货币传导过程中的资产替代性货币供给受制于公众的资产偏好公众资产偏好及其资产结构是由包括整各金融体系的社会经济部门的共同活动决定的,非货币当局能够直接控制的金融和资本市场是储蓄与投资高度不完善的协调器预期不能弥补不完善协调失灵是经济不稳定和宏观经济政策出笼的基本原因金融货币政策能够改变短期和长期的宏观经济结果,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金融政策都不是中性的第二节货币需求理论一、“平方根定律”——鲍莫尔模型1、鲍莫尔模型的立论基础经济行为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在货币收入取得和支用之间的时间差内,没有必要让所有用于交易的货币都以现金形式存在。2、鲍莫尔模型的三个假定:收入的数量(Y)与间隔时间是一定,支出的数量事先可知且速度均匀,全部收入在每个收支期内全部支出生息资产为安全性高、流动性强的短期债券每次变现的数量(K)及变现的时间间隔是相等整个收支期内人们持有的现金余额:K/2第二节货币需求理论3、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交易费用:生息资产变现的手续费b×(Y/K)持有现金存货的成本机会成本:持有现金存货的利息损失r×(K/2)最优的存货量:持有现金存货的成本为最小第二节货币需求理论第二节货币需求理论5、模型的结论交易性货币需求为利率的递减函数,为收入的递增函数最适的现金持有额对利率的变化反应敏感,其利率弹性为(-0.5)现金持有额与交易总量、变现手续费之间存在着同方向但不同比例的变动关系。在物价水和利率不变条件下,增加一定比例的货币存量将导致收入增加,收入增加的比例大于货币供给增加的比例,即货币供给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第二节货币需求理论6、对鲍莫尔模型的评价肯定之处认为该模型从人们保持适度的现金用于交易,而将暂时闲置的部分用以获利这个现象出发,得出交易型货币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利率变动影响的结论,具有普遍适用性。这是对凯恩斯货币交易需求理论的重要发展。该模型的结论还可以应用于国际金融领域。因为国际储备如同经济单位的现金存量,也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因此国际储备不必与国际贸易量呈同一比例增减。第二节货币需求理论批评意见承认模型的定性结构,即货币支出和收入事先可知,但认为模型忽略了时间价值、通货膨胀、货币界定支付制度、金融创新等,致使模型有失偏颇否定模型的定性理论假设,认为未来的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无法预测,经济单位只能够按照简单的原则来处理现金流转问题,使现金在一定浮动范围内套现,随机套现才符合现实。认为模型的数量关系描述不准确。第二节货币需求理论二、“立方根定律”——惠伦模型(一)最适度预防性货币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1、非流动性成本(E)未能及时获得流动性可能产的损失:较强的不确定性获取流动性可能产生的利率损失:取决于借款利率获取流动性的手续费转现次数(P)和每次转现的手续费(C)2、流动性的机会成本持有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利息损失:M×r预防性货币需求的三个因素持币的机会成本;转换现金的手续费;转换现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