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中国教育发展趋势和政策选择Development_第1页
21世纪初中国教育发展趋势和政策选择Development_第2页
21世纪初中国教育发展趋势和政策选择Development_第3页
21世纪初中国教育发展趋势和政策选择Development_第4页
21世纪初中国教育发展趋势和政策选择Developmen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长期我国教育发展形势和政策方向张力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一、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与现状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本PPT的基本观点和资料仅供内部参阅,未经事先本人允许,请不要公开引用转送,本次讲演内容暂不供媒体发表,请见谅!有问题请来函:zhl@一、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与现状新中国教育60年的辉煌成就新中国成立时,文盲占全国人口80%以上,现在不到10%,1949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其他阶段教育入学率低得不好统计,2008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高中、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9.54%、98.5%、74%和23.3%。如果从每一万人口中的在校生看,1949年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生分别是450人、15人、8人和2人,到了2008年,这些指标增加到782人、423人、344人和204人。新中国教育事业三大历史性转变

第一,从制度建设上,摧毁旧中国教育制度,构建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第二,从基本任务上,改革开放以来坚持立足基本国情,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第三,从发展阶段上,世纪之交从人口大国初步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正朝着人力资源强国目标迈进。改革开放30年:教育从恢复到跨越

1978-2008年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4%提高到99.5%;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7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47.3%。在UNESCO全民教育监测报告中,我国处于前三分之一的位次,近年来跻身全球义务教育免费水平较高国家;在UNDP关于以各级教育入学率、成人识字率为核心指标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测评中,我国这一指数从20世纪80年代处于典型低收入国家行列,整体提高15%而步入中下等收入国家行列。因此,国际比较分析也显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达到发展中国家较好水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发布15年来的跨越式发展1993年2008年2008年比1993年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4599提高54个百分点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7.799.5提高1.8个百分点初中毛入学率(%)73.198.5提高25.4个百分点二、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普通高中在校生(万人)656.92478.3增长2.77倍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万人)762.42056.7增长1.7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28.474提高45.6个百分点三、高等教育扩招研究生招生数(万人)4.2244.6增长9.6倍普通本专科招生数(万人)92.4607.7增长5.6倍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万人)5002907增长4.8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23.3提高18.3个百分点2005年各国教育毛入学率对比三级综合(学前除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高教北美和西欧93801021049870中东欧8260104918757拉美和加勒比海81621181017430中亚7528101947726东亚和太平洋7143110935524中国(2008)~7547.310698.57423.3中国(2005)~6941.41079552.721阿拉伯国家661796825522西南亚5836110634010撒哈拉以南非洲50139538245世界范围全民教育(EducationforAll)两大阶段1990-2000年2001-2015年世界全民教育的2015年六项奋斗目标UNESCO《达喀尔行动纲领》(2000年4月):

1、扩大和改善幼儿,尤其是最脆弱和条件最差的幼儿的全面保育与教育;2、确保在2015年以前所有的儿童,尤其是女童、各方面条件较差的儿童和少数民族儿童,都能接受和完成免费的和高质量的义务初等教育;3、确保通过公平获得必要的学习机会,学习各种生活技能,来满足所有青年人和成年人的学习需求;4、2015年以前使成人脱盲人数,尤其是妇女脱盲人数增加50%,所有的成年人都有接受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平等的机会;5、在2005年以前消除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男女生人数不平衡的现象,并在2015年以前实现教育方面的男女平等,重点是确保女青少年有充分和平等的机会接受和完成高质量的基础教育;6、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确保人人都能学好,在读、写、算和基本生活技能方面都能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全民教育(EducationforAll)政策选择

——有质量的全民教育(QualityEducationforAll),2003年90多国教育部长共识:关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保障全民的基本技能(EnsureBasicSkillforAll),世界银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全民终身教育(LifelongEducationforAll)”,OECD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策分析报告: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政策标志,需要很强的经济实力和完善的公共财政制度。

——更强的全民教育(StrongEducationforAll),OECD2008年报告:强调抢占国际人才竞争先机和制高点。

——面向全民的全纳教育(InclusiveEducationforAll),UNESCO2008年世界教育大会:尊重学生和社区的需求、能力、特点、预期的多样性,消除一切形式的歧视。我国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后的宏观趋势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切实落实政府责任,强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收费管理,治理教育乱收费加强政府统筹,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全球范围义务教育并非单一模式:欧洲福利模式——日本韩国平准化模式——美国学区和私立学校模式——发展中国家模式(印度、巴西、墨西哥、埃及)关于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问题(专家建议,地方尝试)优化资源促进公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2009年11月6日)一、提高认识,把推进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性任务第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第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实施义务教育法的重要举措。第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第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形势下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五,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二、加强关键环节,确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第一,以内涵发展为导向,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重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第二,加大对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的支持力度,不断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保障特殊群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第三,推动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动硬件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加强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根据城镇化趋势合理调整和科学规划学校布局。第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长远保障。——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完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督导制度。三、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责任,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第一,牢固树立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第二,强化政府投入责任。第三,坚持政府和学校“两条腿走路”。第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路径需要厘清学前教育与幼儿早期开发的关系,国际社会和国外教育界讨论的变化概况,衡量入园状况的统计指标,义务教育向前延伸的概率。涉及我国学前教育的复杂问题:国家宏观政策思路与基层实践差异;政府部门与教育系统认识差异;城乡不同地区外部期望差异;不同收入人群需求差异(收费与质量,小学化倾向);政府责任作用与多元办学体制;小学资源用于学前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完善培养培训体系。我国普通高中招生连续出现负增长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普通高中招生数(万人)752.1821.5877.7871.2840.2837比上年增长(%)11.29.26.8-0.7-3.6-0.42006-2008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连续比上年下降,在校生增速明显放缓。一是高中阶段学龄人口刚刚度过一个高峰期;二是国家促进高中段普职招生均衡的相关政策发挥了作用,其中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健全,每年中职教育有1600万人受到国家财政资助,占中职学生的90%。我国高中阶段普职招生比例明显缩小

2002-2008年,普职招生比例从58.9:41.1缩小到50.84:49.16;在校生从58.6:41.4缩小到54.75:45.25。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20082008素质教育:逐步纳入国家政策范畴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世纪之交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进展,与近年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直接相关。

2004年《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

2004年教师节,胡锦涛主席在会见优秀教师代表重申素质教育。

2005年,教育部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素质教育大讨论。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和任务

1、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的重要环节之一。

2、进入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过程,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

3、打造更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教育的关键在高素质的教师。

4、需要同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联系起来部署。素质教育与教育质量:国际共识

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改革教育结构、体制和方法,从新的发展概念来重新认识教育的作用。中国素质教育Qualityorientededucation向国际推介,形成一定契合点。

2003年第32届UNESCO大会教育部长圆桌会议:“有质量的教育Qualityeducation“;2004年APEC在智利召开第三届教育部长会议。

2005年UNESCO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全民教育提高质量势在必行》。

2008年UNESCO世界教育大会:全纳教育——未来之路,广泛讨论了公共教育政策两大基点:公平与质量。东西方教学体系的课程交汇点(2004年APEC教育部长会议)“东方”“西方”强调核心知识强调个性化21世纪的有用的知识/技能东西方教师专业发展的交汇点(2004年APEC教育部长会议)教师备课注重的要点“东方”“西方”核心知识/分解教学/教授法偏重核心知识+兼顾问题解决,交流国际范围基础教育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2009年7月7日,中、美、澳、加、瑞典、新加坡、中国香港教育部高层官员聚会新加坡。会议认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对21世纪人才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在全球化时代,教育改革必须与时代同步,要为未来培养新一代公民。教育要从培养少量精英向全民高标准的教育方向转变。大多数工作需要有创造性,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基础教育,而是需要某种中学后的教育与培训。因此,要为全民提供多样化的高质量的教育方式。未来的学生要继续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还有具备跨文化的交流能力、创造性和信息沟通与应用能力。他们应能跨地域的工作,从不同来源分析和获取信息,多视角地处理和解决问题。。

麦卡锡公司代表、英国前首相布莱尔首席教育顾问麦克尔·巴伯爵士:(1)教育的质量不能超越教师的质量;(2)改进结果的唯一途径是改进教学;(3)高水平的质量要求每一个孩子都取得成功;(4)学校的领导水平是获取成功的关键因素。而成功的改革取决于调整好三大核心角色——公民、政府和专业人员的相互关系。

关于部分国家(地区)普通高中文理科目设置方式的初步比较

——部分国家(地区)普通高中科目设置方式与我国文理分科含义很不相同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式与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存在一定联系并非对应关系

——普通高中学生对选课和考试均有较大选择权并非分科被动应试初步结论:几乎没有国家(地区)的普通高中单纯以文理科为界进行划分,很少像我国这样为直接应对高校入学统考而分科教学。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前景思考高考制度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高等教育一般性竞争不会缓解,结构性竞争加剧,高等学校多样化发展,高中课程结构需要改革,人才选拔要求科学和公平。高考制度的改革前景: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探索考生多元评价,改革考试科目内容,试行本专(高职)科分考、研究性大学联考、多批次考试等,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弹性注册学习,健全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制度,改变分数唯一录取标准做法。国内竞争传递与缓解前景社会就业竞争学历竞争升学竞争考试竞争治标:课程改革/教师素质/考试评价制度治本: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社会用人制度理性化/去金字塔/网格/扁平化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中长期教育发展战略目标20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这段时期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六大目标(涉及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06年8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34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学习,就教育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2007年8月31日上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教育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关教育论述的基础上,重申优先发展教育,明确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性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

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注:本节阐述了教育定位、教育方针、教育结构、教学改革、教育公平、教师素质等重要举措共六个政策要点和前进方向,为制定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定下了基调。)教育“十一五”规划数量目标与”十五”增量对比

2000年2005年2005年比2000年2010年2010年比200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37.741.4+3.7个百分点55+13.6个百分点初中毛入学率(%)88.695+6.4个百分点98+3个百分点初中三年保留率(%)90.192.8+2.7个百分点95+2.2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42.852.7+9.9个百分点80+27.3个百分点在校生(万人)25184031+15134510+479其中:普通高中12012409+12082410持平中等职业教育12841600+3162100+5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2.521+8.5个百分点25+4个百分点在学总规模(万人)12302300+10703000+700其中:普通本专科5561562+10062000+438研究生3098+68130+32成人本专科354436+82600+164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88.5+0,59+0.5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910+111+1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2.582.81+0.23个百分点4(?)+1.19个百分点世界银行评估中国“十一五”规划中期教育

【主要成果】“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即义务教育和中等教育,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同时其他任务的实施也已经步入正轨。许多新的政策、法规以及计划已颁布实施。政府的政治承诺和社会对于教育强有力支持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全国免费义务教育的目标,以及扩大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的目标将会提前得以实现。尽管很难对提高教育系统的质量取得的进展进行评估,但很清楚的一点是许多措施已经开始实行。公共教育的提供也变得更加公平。一个公共财政体系已经建立以满足弱势群体的教育需求。城乡和区域差距在某种程度上被缩小。这些都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的里程碑。【主要挑战】

与规模扩大和体系发展相比,区域发展和质量改进是整个改革中的薄弱环节。各个领域的教育质量都需要加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仍然落后于城市;与发展目标和国际标准相比教育投入仍然不足;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政策研究不足导致了这些薄弱环节的产生。之前规划的一些重点研究如生均成本和办学基准,还有一些基础性工作包括建立数据库和更新教师资格标准等,都还没有开始进行。这类政策研究和基础性工作对于质量提高是十分重要的。其他一些基础工作,例如更新课程和教学方法,教师职业发展以及学校管理等则都需要长期的努力。对于所有这些措施和任务,都没有建立一个系统的监督和评估体系。因此,缺乏足够的数据来监测和评估许多计划和改革的进展情况。这会阻碍在五年计划执行的后期对政策进行调整。现有的教育统计系统也无法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和一些可供比较的指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龄人口状况StatusofSchoolAgedPopulationinChina(2004-2020年)万人in10000Primary

JuniorSec.

SeniorSec.

Tertiary我国教育进入后“普及”阶段拐点——有质量与均衡发展的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时间表——面向就业和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和体制创新——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步骤教育结构重组PyramidReconstruction高等教育Tertiary高中教育SeniorSec.初中教育JuniorSec.普通小学Primary2002年2007年2020年社会投入财政投入我国政府和社会各向教育投多少?国际上看,教育经费超过GDP6%才能支撑教育现代化。2007年我国财政教育投入占GDP3.22%,社会投入占1.5%,合计为4.72%。

2008年财政教育投入占GDP3.48%,提高0.26个百分点,但社会投入占1.35%,减少0.15个百分点,合计为4.83%。20世纪90年代世界平均水平2012?我国政府和社会的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年份199120002007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84.5%66.6%68.2%1.预算内教育经费62.9%54.2%63%2.教育税费7.4%3.企业办学校经费3.5%4.校办企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1.5%非财政性教育经费15.5%33.4%31.8%1.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2.2%0.7%2.社会捐、集资办学经费8.6%2.9%0.8%其中:农村0.7%3.学费、杂费4.4%15.5%17.5%4.其他收入(含事业收入)2.5%12.8%12.9%1996-2008年民办教育机构在学人数2008年全国高等教育2907万;中等教育1.02亿;小学1.03亿。民办教育所占同级教育比例分别为13.8%、9.4%、4.6%。万人区域间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平衡近年来,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呈现逐年提高的良好态势。但是在中央财政不断加大支持中西部力度的情况下,地方财政能力差距依然很大,2008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一指标继续呈现很大差异(请见下表)。

而且,2002-2008年间,全国分别有7、17、19、23、18、6、15个省级区划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比上年下降。2008年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普通高校全国平均(元)2757.533543.253208.843811.347577.71最大值(元)13016.1415473.6214964.9811127.124380.4最小值(元)1640.032310.831857.391778.833713.46最大值

最小值7.946.708.066.266.57

胡锦涛总书记: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近年来我国促进教育公平政策要点

——重视数量发展,扩展教育机会,起点机会公平问题

——调整结构比例,增强外部适应性,缩小发展差距,发展过程公平问题

——增加经费投入,支撑基本质量,资源有限与使用效率,配置规则公平问题

——深化体制改革,克服制度障碍,提高制度普惠性,公众选择公平问题促进教育公平的渐进过程国外教育公平的第一步:让尽可能多人受尽可能多的教育;第二步:让所有人受基本教育,让更多人受更多教育;第三步:让所有人受尽可能多的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政府担负着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责任。政府会拿出更多的钱支持教育事业。但是公民一生多样化的学习选择,不可能全由政府包揽,政府既不能推卸法定责任,又要避免承诺没有足够能力保障的教育公平。义务教育上学不难不贵有望实现

——义务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政府承担义务教育全部责任,优先保证就学机会公平。从农村地区优先做起,尽快做到不难不贵。城镇地区不难不贵,主要策略是区域内所有公办校达到办学条件基准,消除薄弱学校,定期校际轮换一定比例校长与骨干教师,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公办校不再择校,不分设重点和非重点校,不分设重点和非重点班。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如何切实保证?

——社会上的择校及其他特殊学习的需求,原则上由民办学校满足。但是,如何考虑选择性公共教育服务?历史形成的重点校如何办?非义务教育说不难不贵容易吗?

——政府重视保障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选择机会公平,坚持财政投入为主,继续完善成本分担和多渠道筹资机制。非义务教育是选择性很强的教育,呈现出多样化形态,如果学生和家长觉得不难不贵了,要么仅是低成本支撑的教育,要么是财政或其他方面有更多投入。不同阶段的非义务教育成本差异很大,采取分担方式是各国普遍的做法。我们要坚持并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成本分担和多渠道筹资的非义务教育投入体制。

非义务教育上学怎么办?

——今后政策的关键点:一是政府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二是完善成本核定标准,稳定合理的收费水平;三是坚持禁止乱收费;四是强化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