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表格式教案1-6_第1页
历史表格式教案1-6_第2页
历史表格式教案1-6_第3页
历史表格式教案1-6_第4页
历史表格式教案1-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上册任课教师:王永上课时间:PAGEPAGE14课题第1课鸦片战争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1、了解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2、记住虎门销烟的时间及意义3、记住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4、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5、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二、能力与方法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比较战前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和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情况,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比较战前的中国与世界,了解迅速发展中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怎样把侵略矛头指向正在走向腐朽没落的中国。使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从而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教学重点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学习分析与综合一、导入情景一美丽娇艳的罂粟花鲜花是美丽的,但有一种花却是与罪恶联系在一起,这种花在金三角地区满山遍野,同学们知道它的名字吗?一百多年前,中英两国之间爆发的鸦片战争与它有着怎样的关系?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重大的影响呢?情景二视频材料反映19世纪的中英对比的情况思考:你从中得到中国和英国的哪些历史信息?听教师讲述结合视频材料思考问题并回答二、探究1.为打开中国的市场,英国先后采取了哪些方式?教师出示中英贸易对比的柱状图,得出结论;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不利的局面。教师指导学生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为了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英国采取了第二种方式——走私鸦片。当罪恶的鸦片贸易受到中国抵制,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略战争。战争是英国侵略者打开中国大门的第三种方式。根据课本上及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方式一根据课本上及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方式二根据课本上及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方式三2.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教师出示《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图示》;教师出示鸦片输入的危害的视频……教师出示《林则徐》的奏折,林则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学生根据看到的材料归纳鸦片输入的危害。各抒己见: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官员,面对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重局势,你将采取什么措施?3.建国后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座浮雕是虎门销烟,这是为什么?教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视频材料,学生感受虎门销烟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师:国际上把虎门销烟结束的第二天作为国际禁毒日。看一看:国际禁毒日(6月26日)各国的禁毒活动说一说:面对毒品,我们广大青少年应该怎么做?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起“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4.有人说“鸦片战争”因林则徐禁烟而起,你同意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大门,而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借口)。5.《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重大影响是什么?结合条约内容来细致分析6.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重大变化?教师出示材料:(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对比这段材料,你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的出什么结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出示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影响的比较表学生进行讨论,教师提示学生结合《南京条约》内容和影响,从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化比较说明。三、练习巩固1.中国在鸦片战争中遭到失败的主要原因是()。①经济落后②清王朝政治腐败③武器装备低劣④清政府始终实行不抵抗政策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阅读课文中节选的林则徐上道光帝的奏折,回答:(1)林则徐在奏折中就鸦片问题提出了什么主张?(2)根据材料归纳林则徐为自己的主张提出的理由。(3)道光帝为什么会接受林则徐的主张?回顾知识进行做题思考并回答可先在纸上写出材料题答题要点教后记课题第二次鸦片战争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1、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2、知道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3、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4、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5、列举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6、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教学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教学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一、导入鸦片战争后,当清政府惊魂未定时,要推翻清政府统治的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场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于1851年发生,使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真是祸不单行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不,几个恶禽猛兽又扑来蹂躏中国。认真听进入课堂情景二、学习新课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概况1.学生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爆发时间等基础知识勾画在教科书上;2.引导思考英、法为什么发动此次侵华战争?又为什么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3.列举战争期间发生的大事和签订的不平等条约;4.思考战争结果如何?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自学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并联系历史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二、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1.火烧圆明园⑵展示圆明园重要景点《谐奇趣》《大水法》《远瀛观》等图片,。⑶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剪辑,揭露侵略者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配以解说,激起学生的仇恨和惋惜。⑷课件展示法国大作家雨果关于谴责英法联军暴行的一段话。布置讨论(1)、“清政府为什么不阻止英法联军抢劫火烧圆明园?(2)、圆明园被烧对中国有什么影响?”。⑴由学生介绍有关圆明园的建筑特点、布局构成、珍贵文物等,教师做补充;让学生认识到圆明园是东方博物馆和艺术馆,圆明园本身就是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由学生列举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并分组讨论2.沙俄趁火打劫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教师用课件展示《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简表》和《沙俄侵占中国领土形势图》,师生共同学习由学生按提示归纳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的知识要点,并思考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学生答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结合课本讨论分析三、战争引发的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学生看书分析认识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背景、英雄事迹、历史意义三、课堂练习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外国侵略者要维护其在华利益。B、太平天国运动危及侵略者的在华利益。C、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D、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时间和侵略者是A、1856年英法B、1858年俄美C、1860年英法D、1860年英法俄美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不包括A、《天津条约》B、《中俄瑷珲条约》C、《北京条约》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4、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影响是什么,为什么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回顾知识进行做题思考并回答可先在纸上写出材料题答题要点教后记课题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第3课时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1、了解英、俄两国利用阿古柏入侵新疆分裂中国领土的阴谋2、记住率军收复新疆的清朝大臣的名字3、知道邓世昌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4、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和《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5、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6、理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评价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功绩,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2、通过讲述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联系当前台湾人民的反台独斗争,培养学生迁移知识、联系现实、学以致用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爱国将领邓世昌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的牺牲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2、通过学习左宗棠收复新疆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反对分裂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荣传统。教学重点黄海海战中的邓世昌,《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教学难点怎样认识三国干涉还辽的实质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导学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谈话法、图示法等多法结合一、导入“同学们,随着19世纪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边疆狼烟四起,危机四伏,不屈的中国人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抗运动,左宗棠、邓世昌等的名字还久久在中国大地上回响,黄遵宪的《台湾行》更是描绘了台湾人民誓死保卫台湾的勇气和行动,今天,就让我们再次回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去体味民族的血泪与兴衰,去回顾惨痛的教训和经验。”认真听进入课堂情景二、学习新课一、左宗棠收复新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4—15页,回答下列问题:(多媒体展示)1、有人说阿古柏“一仆二主”,请问他的“二主”是哪两个?2、英国和俄国为什么要承认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其实质和目的是什么?3、对于西北边疆出现的危机,清朝政府内部有哪些不同意见?你赞成哪一种主张?4、如果你是左宗棠,你将如何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5、左宗棠打败阿古柏后,为什么却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犁问题?说明了什么问题?6、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是在什么时候?有什么意义?7、我们该如何评价左宗棠?自主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找出答案,对于学生无法得得出答案的问题师生进行共同探究,时间不要太长,2分钟左右二、黄海海战中的邓世昌1、记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课件展示《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依图指出日本借口朝鲜问题而侵略我国的方向和重要战场,2、讲述黄海海战中邓世昌为国捐躯的故事。播放《甲午风云》中黄海海战片段,3、我们应该从邓世昌身上学到哪些精神?注意:个别学生认为邓世昌本来可以不牺牲最后却选择了牺牲,太不值得,不知道变通,失去了卷土重来的机会,这种观点要注意引导,要让学生认识到邓世昌所处的时代和接受的忠君爱国的教育与我们现代有一定的区别4、黄海海战的结果如何?自主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找出答案,对于学生无法得得出答案的问题师生进行共同探究,学生讲述邓世昌为国捐躯的故事。(含时、地、人、时、评五要素:结合历史背景来分析看书理解三、《马关条约》内容和危害1、《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地点、中日的代表人物2、分析《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的影响3、分析: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所签定的最不平等的卖国条约?4、简述台湾人民的反割台运动,驳斥当今台独分子的谬论自主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找出答案,对于学生无法得得出答案的问题师生进行共同探究,师生时间不要太长,2分钟左右四、引导学生绘制表格,对比《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出,认识《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中国所签定的最不平等的卖国条约。绘制表格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五、组织学生讨论:中国是人口大国,有4亿人口,有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只有29万军队,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为什么最终清政府还是失败了,被迫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对于我们当前的建设有什么重大的启示?主观原因(内因)客观原因(外因)政治上:清政府腐败无能(根本原因)②经济上:落后③军事上:清军装备落后,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①政治上:日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②经济上: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道路③军事上:装备先进,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学生从正反两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归纳综合三、达标训练1、“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歌赞颂的是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A、林则徐B、关天培C、左宗棠D、邓世昌2、“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请问割占我国台湾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描绘的是在黄海海战中率领全舰官兵撞向吉野号英勇就义的民族英雄()A、关天培B、谭嗣同C、邓世昌D、李秀成4、比较分析: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5、故事会:搜集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故事,在班里交流。6、思考:如果下一次中日战争再次爆发,你认为中国能取胜的因素有哪一些?回顾知识进行做题思考并回答可先在纸上写出材料题答题要点教后记课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4课时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1、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大致情况2、讲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故事3、记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和组成八国联军的八个国家4、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5、知道八国联军抢掠北京的暴行6、记住《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掌握条约的主要内容。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揭露八国联军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使学生永远牢记国耻、国难,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2、通过学习义和团战士和清军部分爱国官兵团结战斗、共同杀敌的史实,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伟大的力量和不屈的民族精神,加深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教学重点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教学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严重危害的认识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并用一、导入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视频短片,教师设问八国联军包括哪八个国家?它们为什么要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看视频短片思考老师的问题二、学习新课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义和团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最早兴起在什么地方?其斗争矛头是什么?2.后来义和团又提出了什么口号?其斗争矛头有什么变化?说明了说明问题?3.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说明了说明问题?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看书解决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思考二、八国联军侵华1.八国联军是由哪些国家的军队组成的?它们侵华的直接目的是什么?2.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的义和团战士和部分清军爱国官兵进行了哪些英勇抵抗?3、中国近代史上,哪支外国列强的军队也曾打进北京,并对皇家园林圆明园实行了野蛮的抢掠焚毁?4、八国联军进北京后,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犯下了滔天罪行。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彩色字内容,了解八国联军在北京城欠下中国人民的一笔笔血债。5、学生看完小字内容后,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下面的一组照片,并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照片,揭露八国联军的罪行6、同学们,下面我们再通过一段影片来进一步了解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7、播放影片《中华国耻大事记》(二)(教师引导讨论)同学们,我们如何才能洗刷掉这段耻辱的历史呢?看书,思考问题重点了解廊坊阻击战、老龙头火车站围歼战等激战场面以及张德成、聂士成等英勇抗敌的英雄事迹,请兴趣浓厚的同学生动讲述,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快速阅读课本彩色字内容,了解八国联军在北京城欠下中国人民的一笔笔血债。看课本下面的一组照片,并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照片,揭露八国联军的罪行前后位讨论三、《辛丑条约》1.明确条约签订的时间及签订双方2.对比掌握条约主要内容3.引导分析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危害。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看书解决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思考三、练习巩固请同学们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按割地、赔款、开口、给权四方面进行归类整理,并设计成一个表格,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差异不同结合课本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不同教后记课题洋务运动第课时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1、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目的2、记住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姓名和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3、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4、掌握洋务运动中兴办的主要企业,说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及其目的,培养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关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2、通过组织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论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敏捷答辩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洋务运动,使学生了解世界走向中国、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的近代化进程,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意识。2、通过学习洋务运动中近代企业的创办、新式海军的建立、新式学堂的设立、留学教育的开始,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3、通过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的辩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科学价值观念和人类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吸取洋务运动留下的历史经验教训。教学重点洋务运动兴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教学方法讲述法、引导启发式教学和情景教学等方法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了太平天国运动严重摧毁了清朝的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中的枪炮也震醒了清政府的部分统治者们:要生存,怎么办?于是一场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开始了。多媒体显示:洋务运动认真听进入课堂情景二、学习新课1、洋务运动的产生①播放电视电影片段:《甲午海战》,引入本学习栏目。②多媒体出示: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当时,清政府分为哪两派?洋务派是哪些人?洋务派的目的是什么?看视频短片思考老师的问题结合课本回答问题2、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多媒体出示图片:江南制造总局炮厂汉阳铁厂开平矿务局同学们看到的都是洋务派兴办的工厂企业。请同学们再看“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完成练习。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①

自主学习,在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做好记号。②

完成下面几个小题:洋务运动的时间是填表时期内容口号企业名称创办人前期军事工业自强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李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后期民用工业求富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开平矿务局李鸿章3、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的军用和民用企业外,还有其它的举措吗?4、课堂辩论:老师指定或学生选派学生代表,分为正反方。正方观点:洋务运动成功了。反方观点:洋务运动失败了。说明辩论的相关事宜。看多媒体出示的图片自主学习,在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做好记号。完成下面表格中的问题:结合课本思考认为它成功可以,失败了也行,还可以是既成功了又失败了。言之成理即可4、延伸探究多媒体展示视频:李鸿章谈自己的成就。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老师巡回指点,解答学生疑问。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三、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2、李鸿章是我国近代史中的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他的看法。回顾知识做题教后记课题戊戌变法第6课时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1、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2、记住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公车上书”的时间、内容和戊戌变法的时间3、知道维新派创办的主要刊物、建立的政治团体和戊戌六君子4、理解戊戌变法的内容、历史意义。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的思想和维新变法活动的分析,使学生学会以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维新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的挫折意识,使学生学会总结失败的教训,努力开创成功之路。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教学难点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图表法、谈话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谭嗣同像,请一位同学介绍图片人物)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指出:谭嗣同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为挽救民族危亡、为维新变法运动而喋血北京菜市口的“戊戌六君子”之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