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相关复习资料_第1页
外国文学史相关复习资料_第2页
外国文学史相关复习资料_第3页
外国文学史相关复习资料_第4页
外国文学史相关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国文学史相关复习资料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运动是14-17世纪初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口号下,欧洲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它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抨击教会的唯心主义经院哲学;以现实主义精神强烈、生活气息浓郁的古代文学反对神秘的、奇迹色彩浓厚的封建文学;用古代形象生动、体态优美的雕刻、绘画否认形象呆板、缺乏生气的宗教艺术;用维护私有财产的罗马法来论证积累财富的合理性。其目的在于摧毁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新思想、新文化。2、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心,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表达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人文主义的特点:①人文主义集中焦点在人的身上。②认为其他一切价值的根源和人权的根源就是尊重。③十分重视思想。3、人文主义文学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主流,它集中表达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愿望,具有鲜明的特征:①在思想倾向上,反对神权神性,宣扬人权人性;否认禁欲主义,赞美现世生活;批判蒙昧主义,颂扬文化知识;反对封建割据,主张建立中央王权的统一国家。②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强调真实地描写现实世界,作品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历史感;注意从矛盾冲突和开展中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人物;打破用拉丁文写作的陈规,代之以活生生的语言。③在文学体裁方面,以歌颂真挚爱情的抒情诗取代讴歌精神恋爱的宗教赞美诗;以适合反映人间生活的小说排斥宣扬天国幸福的圣徒传和梦幻故事;以表现各国社会矛盾的民族戏剧冲击神秘剧和宗教剧。4、七星诗社七星诗社是16世纪后半叶出现在法国的具有贵族倾向的诗人团体,由龙沙等7人组成。由杜倍雷执笔的论文《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是该社的宣言,也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流派宣言。龙沙被称为法国第一位近代诗人。七星诗人肯定生活、热爱自由、反对禁欲主义,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学,强调向希腊语和拉丁语假借词语,对法国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作出了奉献。但他们一味模仿古人,轻视民间文学和人民语言,并强调作家必须“出身高贵〞,带有明显的贵族偏见。5、流浪汉小说流浪汉小说产生于16世纪中叶的西班牙。《托尔梅斯河上的拉撒路》〔中译本又名《小癞子》〕是第一部也是最优秀的一部流浪汉小说。此后出现了大量的流浪汉小说。这些小说以第一人称写成,主人公的身份多是仆役,而且不断更换主人,长于行骗偷盗,他们偶尔也有走运发财的时候,但最后总是跌落下来。作品通过主人公的流浪生涯,揭露了西班牙社会的腐朽、黑暗、弱肉强食,充满了幽默辛辣的挖苦,但也有结构松散的缺点。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对后来法、德等国的同类作品有重要影响。6、英国诗歌之父“英国诗歌之父〞指的是乔叟〔1343-1400〕,他是早期英国人文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无论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都为英国文学的开展作出了卓越的奉献。他的代表作是《坎特伯雷故事集》。作品以31位香客从伦敦前往坎特伯雷朝圣为线索,真实地反映了英国的社会风貌。集子中的24个故事包括传奇、道德教育、戏剧或滑稽故事、动物寓言等,表现了作者娴熟地运用各种文学样式进行创作的卓越才能。乔叟将中世纪英语的伦敦方言提炼成英国文学语言,作品幽默生动,犀利深刻。乔叟的创作对后来的英国文学有很大影响。7、大学才子16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一批受过大学教育,富有才华,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并锐意创新的剧作家,他们被称为“大学才子〞。他们并非是一个统一的文学社团,但都对英国戏剧的开展作出了奉献,为莎士比亚的创作铺平了道路。主要代表作家有:黎里、基德、罗伯特?格林和马洛等。其中以马洛的成就最高。他的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将浮士德塑造成打破宗教教条,追求现世享受,强调知识和科学,改造社会和征服自然的巨人。8、福斯塔夫式的背景①在莎士比亚第一时期的《亨利四世》中作者塑造了个最成功的喜剧形象:福斯塔夫,他是个封建没落骑士的典型。②作品通过人物生活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描写,为主人公活动提供了一幅广阔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9、莎士比亚化“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那么。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像莎士比亚那样,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应该有鲜明个性,同时具有典型意义;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刻划和浪漫主义的气氛要巧妙结合;语言要丰富,且富有表现力;作家的倾向要在情节和人物的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出来。10、薄伽丘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其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11、《十日谈》思想内容:批评教会的腐败堕落,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作家的一个共同特点。但比起先驱者但丁,薄伽丘的思想更进了一步,他的批判也更加锋利。薄伽丘在许多故事里把抨击的锋芒指向天主教会和宗教神学,毫不留情地揭开教会神圣的面纱,把僧侣们奢侈逸乐、敲诈聚敛、买卖圣职、镇压异端等种种黑暗勾当,统统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值得注意的是,在《十日谈》的头两个故事里,薄伽丘就以犀利无比的笔锋,辛辣地嘲讽了教会的腐败堕落。一个作恶多端,丧尽天良的公证人,临终忏悔时一通胡吹,死后竟被教会封为圣徒。一个犹太教徒,在教廷驻地罗马暗中察访,耳闻目睹,了解到从教皇、主教直到教士,个个都是酒囊饭袋,寡廉鲜耻,贪恋女色,还买卖人口,罗马已成为“容纳一切罪恶的大洪炉〞,“基督教充满罪恶、黑暗〞。这两那么故事为整个作品定下了基调。文学价值:薄伽丘以丰富的生活知识和出色的艺术概况力,通过表达故事,概括生活现象,描摹自然,叙写细节,刻画心理,塑造了国王、贵族、骑士、僧侣、商人、学者、艺术家、农民、手工业者等不同阶层,展示出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抒发了文艺复兴初期的人文主义和自由思想。《十日谈》的行文以朴素的口语为特色,表达简洁明快、生动紧凑,没有繁文虚饰,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的独特形式,对欧洲文艺复兴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语言特色:它以文学古典名著为典范,又吸收了民间口语的特点,语言精练、流畅、又俏皮、生动,描写事件和人物微妙尽致,灵动多姿。12、塞万提斯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是欧洲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评论家们称他的代表作小说《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13、《堂吉诃德》《堂吉诃德》,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一个新的开展阶段。堂吉诃德的特点:可爱、可敬、可笑、可悲。其最显著特征是脱离现实理想:他不同于封建骑士,他的目的是主持正义,除暴安良,他的理想中包含着人文主义思想,他是一个脱离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其另一个特点是行动盲目,办事不讲实际,他想用错误的方法来实现社会正义,想要恢复过时的骑士制度。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身上既有滑稽可笑的特点,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既荒唐绝伦,又崇高伟大;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性。他是一个可笑又可悲、可爱又可敬的,具有两重性性格的人物形象。①宣扬人文主义:他行侠仗义,追求自由平等,维护正义,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反对封建社会的专横、暴力、压迫,追求消灭不平等、不正义。他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那么、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他坚信正义、对爱情忠贞,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化身。他对于被压迫者和弱小者寄予无限的同情,反对人压迫人、人奴役人。这些都表达了堂吉诃德既是人文主义的思想家,又是个哲学家。②宣扬骑士道精神:决定了堂吉诃德的悲剧性。他是个荒唐不经的梦想家,他想用骑士来推翻封建社会,是一种倒退的想法,是不可行的。他脱离了实际、现实,是个疯疯癫癫的骑士。他神智不清,是个疯狂而可笑的疯子。桑丘·潘沙的人物形象:桑丘是塞万提斯刻意安排的,与堂吉诃德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的角色。桑丘的性格与堂吉诃德相辅相成:堂吉诃德耽于梦想,他处处求实;堂吉诃德急公好义,他胆小怕事。在作品中,他的形象是不断开展的,最初显得愚蠢,后来逐渐愚中带黠〔xiá〕。在下卷中,其性格有了进一步的开展:在他被公爵夫人捉弄而做了“总督〞时,断案公平合理且机智,为官清廉正直,尽管只有短短几天,却做出了政绩。但他不断地被人捉弄,最后悲惨地弃官。作者通过这一人物表达了对民主精神的追求。堂吉诃德与桑丘的形象比拟:堂吉诃德和桑丘是一组既互相关联又相互衬托的人物,前者表达了人对理想的追求,后者表达了人对实际生活的关注。①二人的身份比照:堂吉诃德出身贵族,是主;桑丘出身贫寒,是仆。②二人的身形比照:堂吉诃德瘦高;桑丘短粗。③二人的“行头〞比照:堂吉诃德一身不合时宜的古代骑士装,骑一匹瘦马;桑丘衣著随俗,骑一头圆滚滚的毛驴。④二人的思想比照:堂吉诃德是人文主义理想精神的化身;桑丘是现实精神的典范。⑤二人的性格比照:堂吉诃德高尚至疯狂;桑丘鄙俗到唯利是图。14、莎士比亚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有《哈姆莱特》。莎士比亚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历史剧、喜剧时期。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和《鲁克丽丝受辱记》。历史剧(9部),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政治理想。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主张民族统一,拥护贤明君主,谴责封建暴君。其中,前四部是《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三世》;后四部是《理查二世》、《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喜剧(10部),其根本主题是歌颂爱情和友谊。这包括:《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其中,《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最富于社会挖苦意义的一部,塑造了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吝啬鬼〞形象(夏洛克)。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的一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第二时期(全盛时期):悲剧时期。其根本主题表现野心、贪欲的邪恶性。四大悲剧:《哈姆莱特》主要人物:哈姆莱特、霍拉旭、雷欧提斯。《奥塞罗》主要人物:奥塞罗(具有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品质)、苔丝德梦娜、伊阿古、凯西奥。《李尔王》:对权势、财富贪欲的抨击。《麦克白》:(心理描写)野心家形象。《雅典的泰门》:是莎士比亚最后一部悲剧,对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的作用作了深刻的揭露。第三时期(晚期):传奇剧时期。其最重要的思想特征:宽恕、和解。这一时期有,《暴风雨》(诗的遗嘱)等传奇剧四部;《亨利八世》历史剧一部。这一时期詹姆士统治的反动矛盾的锋利。作者从现实中找不到矛盾的出路,便转向梦想世界,梦想通过超自然的力量,用仁爱、宽恕的精神来调和矛盾,实现理想。15、《哈姆莱特》哈姆莱特的形象特征:〔一〕、阶级特征: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①对人类报有美化的看法,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哈姆莱特认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②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爱,反动封建等级制度。要求士兵对自己敬爱。和霍拉旭以朋友相称。③强调智慧和理性。安排“戏中戏〞来证实自己的想法。〔二〕、性格特征:犹豫和延宕。①犹豫:犹豫并不是他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破灭时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在犹豫的同时,哈姆莱特变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②延宕:主观上,这有着更深刻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要重整乾坤。在重整乾坤的伟大目标前,哈姆莱特想要行动,但又不知如何行动,这就造成了他行动的拖延。另外,客观上,延宕的另一个原因是恶势力过于强大,而时代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群众、反动群众因此只能孤军奋战,最后终于被恶势力吞没。哈姆莱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总之,哈姆莱特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文学中一个比拟完整的理想人物的形象。作品既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矛盾,又歌颂了人文主义的理想人物。哈姆莱特的悲剧根源:一方面,反动势力强大。哈姆莱特是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少数先进人物的代表,他与克为首的宫廷集团的斗争,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先进人物〔少数〕为实现美好理想与社会恶势力〔强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社会罪恶与封建势力交织〕所进行的斗争。另一方面,哈姆莱特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想本身具有的局限性。①人文主义所追求的个性解放、个性自由。哈姆莱特面临理想与现实矛盾时的精神痛苦的内容较复杂,一方面为现实中的罪恶与理想不能实现而痛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个人所遭到的不公平的待遇、个人在精神上的打击而痛心;②思想局限更表现在脱离群众、孤军奋战。最后,哈姆莱特身上还存在善于思考不善于行动的性格弱点及不少旧思想的负担。《哈姆莱特》的艺术特色:①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哈姆莱特》虽是一个宫廷复仇故事,但所涉及的生活内容却远远突破了宫内的限制。②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其间的起伏变化不是外加的,而是哈姆莱特与克劳炙斯的性格冲突所决定的。在曲折复杂的戏剧冲突中人物有充分的时机来表现自己的性格。打破了古代戏剧的框框,在一个剧本中把悲剧因素和喜剧结合在一起,加强了情节的生动性,使“崇高和卑贱、恐怖和滑稽、豪迈和诙谐离奇乖僻地混合在一起〞。③人物的个性化。为了塑造好人物的性格,莎士比亚一是把人物放在内外两重的矛盾冲突之中,一方面是主人公与客观环境的冲突,另一方面是主人公的内容冲突。二是善于在比照中突出主人公的性格。三是充分发挥独白的作用,通过独白,有力地提示了哈姆莱特的内心活动和他思想性格开展的过程。④语言丰富多彩。一是语言的高度形象化,特别善于运用比喻和隐喻。二是语言的个性化,人物的语言符合其身份地位及其所处的情境。如哈姆莱特的语言有时富于哲理,有时那么是充满市井俚语,因场合、心境不同而不同。17世纪文学1、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盛行于法国,后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学思潮,因主张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得名。古典主义在政治上拥护王权,强调克制个人感情,服从国家整体利益;思想上崇尚理性,以唯理主义为哲学根底;创作上强调模仿古人,大量从古代文学中选取题材;艺术形式上对各种体裁有严格界定,如禁止混淆悲剧体裁和喜剧体裁,剧本创作须遵守“三一律〞等。古典主义的主要成就是悲剧和喜剧。代表作家有高乃依和拉辛等。2、“三一律〞“三一律〞是法国古典主义作家为戏剧创作制定的一条规那么,即时间、地点、情节的整一律。“三一律〞规定一出戏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三一律〞的积极作用在于使戏剧结构严谨、情节集中,冲突能迅速展开,到达高潮;但同时它又容易束缚剧作家的手脚,导致人物形象公式化、概念化,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3、巴洛克文学“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语,原指一种形状不规那么的珍珠,后来被用来形容一种建筑风格和文学风格,它与“严整、匀称、和谐〞相对立。巴洛克文学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西班牙,在17世纪的法国到达顶峰,同时流行于西欧,因风格与巴洛克式艺术相像而得此名。它是一种贵族形式主义文学,主张文学为少数有文化修养的人创作。这类作品追求形式,内容空虚,语言雕琢浮夸。意大利的马利诺、西班牙的贡哥拉主义、法国的伏瓦蒂尔等,都是巴洛克文学的代表。4、莫里哀莫里哀,法国喜剧作家,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喜剧家。他的喜剧成就超过了古典主义悲剧,成为法国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其代表作有《伪君子》。5、《伪君子》《伪君子》,又译《达尔杜弗》或《骗子》,代表了莫里哀一生创作的最高成就。其主要人物有:达尔杜弗、欧米尔太太、达米斯、玛丽亚娜、桃丽娜。达尔杜弗的形象及其社会意义:〔一〕、伪善的没落贵族,职业宗教骗子。①表里不一:外表上虔诚教士“把世界看成粪土一般〞,实际上是贪图享乐的酒肉之徒。如:

“一顿饭吃两只竹鸡、半只羊腿、一离开饭桌就睡觉〞;看到桃丽娜袒胸露背是竟扭过脸去,掏出手帕,要她把胸脯遮起来。然而,他一边容许做奥尔贡的女婿,一边又向奥尔贡的妻子求婚;当奥尔贡送他一点钱时,他总是说“太多了〞;当奥尔贡把全部家产赠给时,他却没说半个“多〞字。②进一步揭露达尔杜弗伪装虔诚的罪恶用心在于贪财好色。如:一看见欧米耳太太就垂涎欲滴,“要拔去上帝这样一个障碍〞。当他的罪行面临败露时,他伪装深受委屈而不予计较,致使奥尔贡盛怒之下将儿子赶出家门,并立下字据,把全部家产赠给达尔杜弗。至此,伪君子的罪恶用心已昭然假设揭。③再进一步揭露了达尔杜弗伪善的危害使人家破人亡。如:把奥尔贡一家赶出大门,还到宫廷揭发奥尔贡私藏政治犯的秘密文件,想置人于死地。并声称:“现在王爷的利益是我的头等重要责任。〞伪善的社会孕育了这类伪善的人。〔二〕、社会意义:表达了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倾向。达尔杜弗成了“伪善者〞的同义语,是个不朽的艺术典型。《伪君子》的艺术成就:①遵循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原那么。情节单纯集中:都是表现达尔杜弗的虚伪与欺骗。时间:24小时之内。地点:奥尔贡家里,而且只有一个布景,就是奥尔贡的客厅。②全剧结构严整紧凑。主要人物到第三幕才出场,通过开幕人物的议论,暗示了他的作为、欺骗、影响和权威。达尔杜弗第一次被达米斯揭露未被赶出反败为荣,第二次桃丽娜采用桌下计,又未能走他。一波三折,最后在大家抱头痛哭时出人意料的被抓走。这表达了古典主义戏剧歌颂王权。③喜剧还有机综合了多种戏剧因素。民间闹剧:打耳光、隔墙偷听、桌下计。风俗喜剧:奥尔贡的专横,达米斯的对抗和被赶出家门。悲剧:几乎家败人亡。这些使作品即有滑稽戏谑的的情趣又扣人心弦。④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达尔杜弗:语言矫揉造作,长篇大论的玩弄教义,符合他伪善的性格。桃丽娜:犀利、明快、生动的语言显示她爽朗的性格和来自民间的智慧。18世纪文学1、启蒙主义文学18世纪在欧洲出现的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主义文学是这一运动的组成局部。启蒙主义文学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强烈的战斗性和批判性;它把所谓“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正面主人公加以歌颂,反映资产阶级和平民的思想感情;启蒙作家常常借用古典主义的文学形式,给它注入了新的思想内容,也创造了不少新的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严肃喜剧〕、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打破了古典主义的一些清规戒律,拓展了文学表现的领域。启蒙文学的缺点是:有时无视文学的审美功能,把人物形象变成作者的代言人。代表作家有:菲尔丁、伏尔泰、卢梭等。2、正剧(严肃的喜剧)①18世纪由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立。②戏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其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言通俗易懂。主要作品有狄德罗《私生子》、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3、哲理小说哲理小说是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这种小说往往通过带有明显寓意的形象表现作者对于哲学、政治、社会等问题的见解,而不重视对现实生活本身的描绘和人物性格的刻画,形式有书信体、对话体、叙事体等。哲理小说追求的是通过形象巧妙地表现哲理,是最能表达启蒙思想的文学样式之一。但是在有些作品中,人物缺乏个性和真实感,成了作家思想的传声筒。如,孟德斯鸠《波斯人的信札》、伏尔泰《老实人》、卢梭《爱弥尔》。

4、狂飚突进运动“狂飚突进〞运动是1770年至1785年发生于德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开展,主要人物有赫尔德、歌德、席勒等。运动的名称来源于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与突进》。“狂飚突进〞运动宣扬天才、力量,歌颂自由,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抗。作品言辞剧烈,热情洋溢,表达出强烈的叛逆精神。赫尔德是这一运动的理论家和领导者,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是这一运动的重要作品。5、感伤主义文学18世纪后期产生于英国并影响到欧洲其他国家,它由斯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得名。感伤主义文学同情不幸者的遭遇,醉心人物感伤心理的描写,置感情于“理性〞之上,喜用的体裁是哀歌、旅行记和书信体小说。感伤主义文学对后来的意识流小说有较大的影响。6、哥特式小说

哥特式小说,是西方通俗文学中惊险神秘小说的一种,一般被认为随着贺瑞斯?华尔波尔的《奥特朗图堡》而产生。哥特式小说的故事场景主要是贵族式的庄园,荒凉的古堡,或幽深的修道院,而其故事情节多是主人公〔多为男性〕为个人欲望而谋财害命。哥特式小说因故事气氛神秘、恐怖,情节怪诞,而被称为“黑色小说〞。哥特式小说的根本模式:迷恋于恐惧,戮力于处理残酷的激情与超自然的恐怖主题。哥特式小说的特点:①畸形或变态的主人公。②封闭或半封闭的场景。③死亡的血腥恐怖。④描写的细致入微。7、歌德歌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推向了顶峰,使其占据了欧洲第一流的位置,也为整个欧洲文学的开展作出了奉献。其代表作有《浮士德》。8、《浮士德》《浮士德》是一部关于梦想者和开展者的诗剧故事。其取材于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以诗剧形式写成,以浮士德博士的思想开展为线索写他探索人生要义的一生。其根本情节:一幕序曲(剧情的正式开端)、两个赌赛、终身追求、五幕悲剧。其中,五幕悲剧:①知识的追求和知识的悲剧:否认了脱离实际的追求。②感官的追求和爱情的悲剧:否认了仅仅迷恋情欲的爱情(玛家蕾特)。③权势的追求和从政的悲剧:否认了与王朝相妥协的道路(海伦)。④美的追求和寻美的悲剧:否认了以古典美来改造世界的理想(瓦格纳、欧福良)。⑤事业的追求和事业的悲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浮士德》的思想内容:①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摆脱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②诗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③诗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世界和人类就是在这不断追求、不断幻灭的大循环中矛盾运动、开展进步的。④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和灾难无法防止,但主人公以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根底。浮士德的形象:歌德创作的诗剧《浮士德》中,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①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著探索者的形象。作者让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这些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②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表达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梅菲斯特的形象: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是恶的代表,是否认的精灵。但另一方面,他又揭露和批评了恶。梅菲斯特作为《浮士德》里的反面主角,玩世不恭,诱人堕落,却又不失冷静、深沉、恢谐和机智,是个典型的虚无主义者的形象。其他形象象征:①欧福里翁,象征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杰出代表拜伦,是个极端自由者。②瓦格纳,是一个书斋知识分子的形象,对知识的狂热追求象征着传统的知识分子精神。③平民之女格雷琴,既象征渴求安宁的生活,又象征德国市民安于现状、目光短浅的一面。《浮士德》的意义: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浮士德》的艺术特色:①诗剧以梦想为主,将写实和梦想结合(天上地下、现实古代、人类魔鬼)。使《浮士德》成为即是资产阶级理想的激越颂歌,同时又是当是德国现实生活的深刻概括。②在人物塑造上:辩证的方法。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梅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开展,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用矛盾比照的手法刻画人物群像。天帝与魔鬼是理性于情欲的比照;浮士德与梅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比照;浮士德与玛加蕾特是知识者与自然的比照。比拟的手法使各自的性格特征更为鲜明。③形式多样化。诗剧开头用自由韵体,写玛加蕾特用民歌体;写海伦局部那么用古希腊悲剧的诗体。叙事、抒情、议论糅为一体,诗剧大量运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如人造人、海伦、魔女之厨都是象征,批评教会那么常用暗喻。9、席勒席勒,德国18世纪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其剧本始终贯穿反暴政、争自由的主题。其代表作有《阴谋与爱情》。10、《阴谋与爱情》主要内容:《阴谋与爱情》是德国十八世纪杰出戏剧家席勒的著名剧作。故事讲述平民琴师的女儿露伊丝和宰相的儿子深深相爱,然而,这段爱情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和勾心斗角的宫廷阴谋下,最终以二人死去的悲剧告终。这部戏剧结构紧凑,情节生动,冲突剧烈,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以及宫廷内部争权夺利的种种阴谋与恶行,反映了十八世纪德国社会宫廷贵族阶级和小市民阶级的锋利冲突。艺术特色:《阴谋与爱情》被恩格斯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阴谋〞指的是宰相的阴谋;“爱情〞指的是宰相的儿子,与宫廷乐师的女儿的爱情。《阴谋与爱情》是德国市民悲剧的代表作,批判了封建贵族的堕落和寡廉鲜耻,反映了德国市民的软弱性;在艺术上,能从情节展开中显示矛盾双方的性格,语言充满浪漫的激情,富于个性化。①抨击了贵族专制制度,有政治倾向。②剧本勇敢地把德国的黑暗现实搬上了历史舞台。③作者公开站在平民那边,维护平民的尊严,谴责达官贵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1、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兴起于德国,并在19世纪初期盛行于欧美各国的一种文学思潮。浪漫主义作家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他们的作品想象丰富,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对丑恶的社会现实的厌恶使他们往往寄情山水,讴歌自然;浪漫主义作家批判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作品追求离奇的情节和强烈的艺术效果,主人公常常活动于奇异的自然环境或富有异国情调的遥远的部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其次是戏剧和小说。代表作家有:拜伦、雨果、普希金、惠特曼等。浪漫主义文学的根本特征:①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②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③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拟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④注重艺术效果:异国情调、比照、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2、美丑对照原那么在《克伦威尔序言》中,雨果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那么〞。“美丑对照〞是雨果著名的美学主张,也是他不少作品的鲜明特色。雨果认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作者在《巴黎圣母院》中就是通过这种原那么来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的。作品中的两个王朝、两个国王、两个法庭、两种法律构成了鲜明的对照,一个洋溢着平民的善良、友爱,另一个充满着残暴、昏庸、伪善。作品中的人物对照是多层次的,有人物间的善恶对照,如爱斯梅拉达与克洛德;有人物自身的光明与黑暗的对照,如,克洛德;有人物外表与心灵的美丑对照。3、湖畔派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早期代表是诗人华兹华斯。他与柯尔律治和骚塞曾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居住,并在思想观点和创作理论上有不少相同之处,因此被称为“湖畔派〞。这些诗人对法国大革命抱着矛盾的态度,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表示厌恶,竭力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秘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1798年,华兹华斯在他与柯尔律治共同出版的诗集《抒情歌谣集》再版时所写的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4、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是指拜伦在“东方叙事诗〞等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孤立傲世、富有叛逆精神的主人公形象。他们是海盗、异教徒、造反者、无家可归者等,都具有出众的才华、坚强的意志、反叛的热情,敢于蔑视传统秩序和专制暴政,但是他们的对抗总是和孤独、忧郁结合在一起,乃至傲世独立,离群索居,并以悲剧而告终。最典型的形象是《海盗》中的康拉德。5、东方叙事诗①1813—1816年拜伦完成了一组以东方故事为题材的故事,包括《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之围》、《巴里西纳》6部,称为《东方叙事诗》。它们题材新颖,充满浪漫情调。②叙事诗中的主人公无不具有愤世嫉俗的思想、叱咤风云的勇气和各种狂热而又浪漫的冒险经历,他们大多被称作“拜伦式英雄〞。6、华兹华斯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湖畔派〞诗人中创作成就最大的一位。其代表作有《抒情歌谣集》。华兹华斯诗歌的“六大优点〞:语言极度纯粹;思想感情明智而强烈;每个诗行、诗节都既有独到之处又有力量;完全忠实于自然界中的形象;沉思中包含同情、深刻而精致的思想里带有伤感;想象力丰富。华兹华斯的诗风:不尚奇幻,以其宁静的沉思和富于想象力的风格将诗写得真挚自然,亲切质朴,既注重自然的可感性而着意捕捉细节,又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开掘感情宝藏,以取得新鲜感和奇特的效果。7、《抒情歌谣集》诗集里最著名的诗有:《坎伯兰的老乞丐》、《我们共七个》、《艾丽丝?菲尔》、《写于早春的诗句》和《丁登寺》等。《抒情歌谣集?序》称为英国浪漫主义划时代的宣言。诗论涉及这样几个问题:①诗歌的题材问题:从宫廷转向民间,从城市转向山乡湖畔。②诗歌的语言问题:农村的下层民众的语言。③诗的本质问题: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④诗人的特殊才能:诗人比一般人更具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8、拜伦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有《唐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拜伦的挖苦才能:拜伦的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而令人叫绝的挖苦特色是其一个重要方面。他把挖苦、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更是他独特才能的突出表现。早年当他的处女作《懒散的时间》受到《爱丁堡评论》的挖苦嘲弄时,他就写出了长篇挖苦诗《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对整个英国文坛报以全盘攻击,展现了诗人的胆魄和作为一个挖苦诗人的才华。挖苦体裁更适宜于拜伦天才的发挥。他的政治挖苦诗《审判的风景》中淋漓尽致的表现,使此诗被评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为成熟和完整的政治挖苦诗之一。在诗中,他对骚塞令人作呕的歌颂乔治三世的同名诗篇进行了无情嘲笑和辛辣挖苦,锋芒直指英国国王和一切反动力量。而《唐璜》更是一部未完成的长篇挖苦叙事诗,诗人以一种嘲讽和批判姿态,对广泛涉及的社会现状、政治制度、道德风气、生活习惯以及英国社会施以最深刻的评论。拜伦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辛辣的挖苦,它密布在作品各个角落的锋芒,指向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广阔的社会人生,成为一部“挖苦百科全书〞,而从不失去尖刻和精辟特性的也从一般的嘲讽上升到政治挖苦的高度。9、《唐璜》《唐璜》的思想内容:①通过主人公的冒险足迹——海盗称霸的希腊岛屿、土耳其禁闱、俄罗斯宫廷及英国上流社会——揭示出:那个时代的特征就是封建专制的暴虐和社会道德的虚伪。②以英国社会为标本,挖苦它的各个方面。帝国屠杀恫吓世界,政府压迫盘剥国民;权贵跋扈,政治家撒谎;绅士老爷高视阔步,街头神女风尘飘荡;无行文人变节,唯心主义横行。③对不合理的婚姻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上流社会夫妇之间互相欺骗的现象进行揭露。④充满对正义事物的爱、对失去自由的人和对被压迫者的同情。主人公唐璜的人物形象:①《唐璜》的主人公在拜伦所有的主人公形象中独一无二,他热情、玩世不恭,但不绝望、不忧郁。②他不为道德教条束缚的自然天性,在曲折恋爱冒险中起着挖苦虚伪道德的重要作用。③他随波逐流、听天由命,没有对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消极)。《唐璜》的艺术成就:①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辛辣的挖苦,锋芒指向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广阔的社会人生,成为一部“挖苦百科全书〞。②浓郁的浪漫色彩:表现于它的传奇性以及那妙笔营造的传奇性气氛——离奇的故事、异域的情调、还有层出不穷的戏剧性场面。③插话:兼叙兼议为主,即在第三人称的表达中插入第一人称的谈话。④语言是明白而晓畅的,他总是化繁缛为简约,变抽象为具体,广采口语词汇,形成白而不俗、谑而不陋、幽默中见隽永、轻松里显力度的风格。⑤格律上,诗人创造性地借鉴了意大利滑稽史诗所用的“8行三韵体〞。10、《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主要内容:作品主要是通过哈洛尔德和诗人自己的浪漫抒情,表现了对拿破仑的侵略、英国干预民族独立运动等各种暴政的愤怒;对莱茵河、阿尔卑斯山等,以及意大利建筑和雕刻美的喜爱和欣赏;对卢梭、伏尔泰等先进知识分子的尊敬;对对抗压迫争取独立与自由的各国人民的赞美和煽动;对周围环境的厌恶和失望。作品首次塑造了一个孤独、忧郁、悲观的所谓“拜伦式英雄〞——哈洛尔德,而且作品有着“抒情史诗〞之称。《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艺术特色:长诗将游记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是拜伦的创新。诗篇以哈罗德游历欧洲各地的抒情日记写成,而在这游历主人公的表层情节结构之下,抒情主人公深沉感慨和惆怅的内心世界把长诗的各局部内在地联成整体。全诗共四章。第一、二章的主要兴趣是景色和冒险。从第三章开始,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超过并在最后遮住了有利主人公的形象,激越的情思代替了外在情节的进展,所见所闻的评论抒情成了主要内容。而且,前两章那种单纯的青春伤感式的忧伤,以开展成意义更为深广的“世界悲哀〞;对自由的理解,也从政治性质的层面上升到新的水平;把它作为贯穿到思想和行动的人类的根本素质或条件。第三章中,诗人以无比深沉心情,与大自然作精神交流。第四章,诗人的信心和希望变得最为明朗有力。这些预示浪漫主义伤感情调的消退和诗歌求实的现代精神增长。哈洛尔德的形象特征:哈洛尔德表达了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概括了拿破仑战争时期及“神圣同盟〞初期西方许多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特征。哈洛尔德是贵族青年,他是一个餍足享乐生活而厌世的漂泊者形象。他既无年轻人满怀信心的欢快,也无追求寻欢作乐和名誉地位的兴趣。他憎恨冷酷的文明,对周围现实感到失望,傲慢的性格又使他远离庸俗虚伪的人群而备感孤独,于是他怀着深深的忧伤和冷漠去国外远行,寻求解脱。这种姿态反映了拜伦性格和生活的某些特点,是“拜伦式英雄〞的典型。在长诗中,哈洛尔德只是一个对社会同情的观察者,代表了拜伦思想上的消极方面。“我〞的形象特征:诗中另一个贯穿始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积极入世,热情洋溢,是位目光犀利的观察家、思想深邃的批评家,也是热爱生活、追求自由、敢于揭露又善于斗争的民主战士。11、雨果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雨果小说的艺术特色:①雨果是运用对照手法的大师。②雨果善于塑造下层人物的形象。③雨果力图以史诗的气魄和规模去再现社会和历史。④情节的传奇性。⑤雨果注重心理描写。⑥雨果善于将无生命或非人的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令人惊叹。12、《悲惨世界》《悲惨世界》的主要内容:由于存在社会压迫,所以,在文明鼎盛时期造成了地狱般的生活;人生来本该幸福,却不可防止地遭受灾祸。作品正是通过让?瓦尔让、芳汀、珂赛特的遭遇,淋漓尽致地再现了这个人间地狱。《悲惨世界》表达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①对贫苦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的控诉。②以满腔热情歌颂了共和党人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他的人道主义理想。③谴责了资产阶级的法律。现存法律是低级法律,使罪犯重复犯罪,而人道主义才是高级法律,使罪犯弃恶从善、终止犯罪。④塑造了人道主义最高理想“让?瓦尔让〞。⑤人道主义的局限性:借人道主义感化统治阶级的矛盾,这是不可能的、是腐蚀剂。《悲惨世界》的艺术成就:①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现实主义:冉阿让被迫的经历、芳汀的悲惨遭遇、滑铁卢战役等。浪漫主义:冉阿让超人的体力和惊人的自我牺牲精神。②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在情节的安排上。③政论性。④语言高昂、剧烈、热情、表达有史诗的风格。《唐璜》的浪漫主义特色:①活泼的、口语化的意大利八行诗体的运用;②辛辣的政治挖苦;③大规模地议论插话;④题材和风格的无穷变换;⑤格律和诗歌语言方面的创新。13、《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的主题思想:它以离奇和比照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通过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奇丑人伽西莫多和副教主克洛德三个主要人物的悲剧,暴露了封建王权和教会势力对善良无辜者的残害,揭示了在禁欲主义的压抑下人性的扭曲和堕落的过程,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说明了雨果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精神和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巴黎圣母院》的主要人物:爱丝梅哈达是善良和美的化身。克洛德副主教是教会势力的代表。钟楼怪人加西莫多是外貌丑、内心美的下层人物。《巴黎圣母院》的浪漫主义特色和“美丑对照原那么〞的表现:《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其浪漫主义特色主要表现为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环境描写色彩鲜明,人物形象极富夸张,时代背景色彩浓烈,心理刻画细腻传神。作者多方面运用了美丑对照方法,既有外貌美丑对照,也有内心善恶的对照。此外,下层和上层两个社会,两个王朝和两个国王,两个法庭和两种审判,都有美丑对照的意义。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出现,后在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欧美具有极大影响的一种文学思潮。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突出特点就是真实和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深刻地揭露现实矛盾和批判社会罪恶;同情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反映他们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痛苦;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注意细节的真实。但不少作家以抽象的人道主义为出发点来批判黑暗现实,难以找到准确变革社会的道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各种文学体裁均有佳作,其中尤以长篇小说为最。优秀作家众多,如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易卜生等。2、多余人“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这些形象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接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渴望有所作为,他们的出现是社会意识觉醒的一种表达。但是这一类形象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和勇气,因此在社会上无所适从,结局是悲剧性的。而这类人的根本特征,在奥涅金身上就已确定下来了。“多余人〞的形象代表有: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屠格涅夫《贵族之家》中的拉甫烈茨基,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赫尔岑《谁的罪过》中的别尔托夫。“多余人〞的意义:俄国的贵族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承当历史任务和革命重任的只有资产阶级。3、小人物①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生活底层的小人物的典型形象。②他们一般都出自于社会阶层下级小官员和小职员,他们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大人物〞统治下被侮辱的牺牲者。作者通过对他们悲惨命运的描写,从而批判当时沙皇专制下的丑恶和黑暗的社会现实。③普希金的短篇小说《译站长》,开了描写“小人物〞的先河,是俄国文学中第一部写“小人物〞的小说。4、新人“新人〞指的是19世纪中叶在俄国文学中出现的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这些形象尽管个性相异,但大多出身平民,具有坚决的意志、明确的理想,以及实干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屠格涅夫在小说《前夜》中最早塑造出了“新人〞英沙洛夫的形象,但车尔尼雪夫斯基小说《怎么办》中的“新人〞罗普霍夫等形象那么更为典型。“新人〞的意义: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的斗争,为争取社会解放的俄国人民树立了典范,通过“新人〞的行动,为俄国第二阶级的社会解放运动指明了方向。5、忏悔贵族“忏悔贵族〞的共性在于孜孜不倦地探索生活意义,愤愤不平地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道德和社会的残酷无情,苦苦思考农村破产农民贫困的原因,寻找贵族出路,寻求接近人民的图景,具有道德感情的纯洁性。这些人物无不打上俄国社会开展印记,同时也包含了作家本人思想探索过程。托尔斯泰《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就是一个典型的“忏悔贵族〞。6、托尔斯泰式主人公托尔斯泰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在思想上一脉相承的独特的主人公形象。这些形象有各自的个性,但也有某些相似之处,如不倦地探索人生的意义,不满贵族阶级的腐朽道德和社会黑暗,寻找与人民接近的途径等。这些形象表达了作家在不同的生活阶段中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也表现了俄国局部贵族知识分子力图从平民化中寻找出路的时代趋向。这一类形象主要有:伊尔倩耶夫、奥列宁、安德烈、彼埃尔和聂赫留道夫等。7、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晚年提出的拯救俄国和人类的政治和道德主张。它的根本内容是“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和“全人类的爱〞,其核心是“不以暴力抗恶〞。托尔斯泰的上述主张在青年时代已有萌芽,世界观激变后正式形成。“托尔斯泰主义〞是作家精神探索的结果,有其合理的局部。但是,其根本面是空想的,与时代脱节的,它是俄国宗法制农民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

8、斯丹达尔斯丹达尔,又译,司汤达,原名享利·贝尔,法国作家,他的小说最出色的是心理活动的描写。其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①米兰时期:《意大利绘画史》最先提出了有关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主张。②巴黎时期〔顶峰时期〕:《拉辛与莎士比亚》: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部理论著作。其代表作有《红与黑》。9、《红与黑》《红与黑》〔1830〕,是根据真人真事经过艺术加工而写成的。《红与黑》,原名是《于连》副标题“1830年纪事〞。书名象征:复辟时期两大对立阵营,两种不同思想的斗争,突出了小说的政治意义。“红〞与“黑〞的含义:①在政治上,“红〞指拿破仑时期士兵的红军装,代表资产阶级的力量;“黑〞指教职人员的黑教袍,代表封建社会反动力量。②在情节上,“红〞又指雷纳尔夫人在教堂忏悔时,阳光照进教堂,把教堂染成一片鲜红;“黑〞又指马蒂尔德小姐穿的黑色衣服。《红与黑》的思想内容:①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以于连的遭遇为线索,以维立尔市,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木尔侯爵府为活动舞台,形象地展示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错杂的阶级矛盾。②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黑暗和罪恶。③辛辣地嘲讽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了强烈的政治倾向。于连的形象分析: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①他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对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对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②他的性格是矛盾的。受压后就对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在德·雷纳尔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显示出对抗的精神。在贝莱的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他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不信教却是神学院最虔诚的教徒。于是,一个具有对抗意识的青年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在德?科尔东家: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他忠心为侯爵效劳、和侯爵女儿玛蒂尔德谈恋爱。③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入狱后,他开始反省,认识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法庭演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抗议,也是他对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④人物形象的局限性。他的行动是个人盲目的,他的对抗具有极大的动摇性,一旦个人的追求满足后就妥协投降。《红与黑》的艺术成就:斯丹达尔的《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①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来反映时代特征。小说通过了三个典型环境〔维立叶尔、贝莱神学院、巴黎〕中个人奋斗的悲剧过程,揭露了复辟时期大革命的深刻影响,资产阶级的压迫、平民的对抗、贵族和社会的腐败统治等时代特征。②特别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心理。于连收到玛蒂尔德小姐约他半夜来的信时的心理活动:他即快乐又疑心,即犹豫又自责心理活动互相冲突。揭示了他内心的冲突和感情的瞬间变化,突出了他的性格。③情节紧凑、结构严谨。以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经〞,以他和德·雷纳尔夫人、玛特儿小姐恋爱生活为“纬〞。经纬交织、条理明晰。三个典型环境的转换衔接自然顺畅,人物、情节和环境都显得严整清晰,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10、巴尔扎克巴尔扎克

,原名:奥诺雷·巴尔萨,是19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他的《人间喜剧》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代表作有《高老头》。11、《高老头》《高老头》的主题思想:①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资产阶级爆发户对封建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如,子爵夫人辞别巴黎。②小说描写资产阶级凭借金钱和财富的力量打败封建贵族。揭露了金钱的罪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③小说揭露了与资产阶级野心家极端利己投机取巧完全不同的老实的个人奋斗之路。拉斯蒂涅的形象:拉斯蒂涅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小说描写了他由一个没落贵族子弟腐化成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过程。拉斯蒂涅的典型意义:小说通过拉斯底涅的演变,反映了贵族阶级的衰亡和资产阶级的兴起,揭露了金钱的罪恶。拉斯蒂涅的性格开展的三个阶段:①他到巴黎上大学,想通过勤奋努力,刻苦攻读争取一番功名。但是经不起上流社会的诱惑。三年的巴黎生活使他看清了社会的本质:法律和道德对有钱人无效,财产才是金科玉律。于是他决定走另一条道路:不顾一切地往上爬。②经过人生两个导师的教唆,拉斯蒂涅开始了明显的蜕变。鲍赛昂子爵夫人亲培养他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传授他以牙还牙对付社会和个人的手段。最后,鲍赛昂子爵夫人的隐退使他进一步认识到金钱的重要作用。伏脱冷的邪恶说教在他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使他进一步相信伏脱冷利己主义社会本质的剖析。③高老头的苦难和死亡,最后完成了他的社会教育。当他埋葬了高老头后,埋掉了最后一点人性。这曾清白的青年,已堕落成向财富和权势进攻的资产阶级野心家。高老头父爱悲剧的社会意义: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高老头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宗教观念的商业资产者的典型。①高老头对女儿的爱是真诚的,但只懂得用金钱培养女儿对父亲的爱,用金钱维系父女之间的感情使她们成为自私自利的拜金主义者,使自己成为拜金主义的牺牲品。②他的悲剧是一个通晓资产阶级生意经却不通晓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资产者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封建宗法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新旧交替时期社会现象的反映。他的父爱反衬出女儿的无情无义,他的人性反衬出社会的残忍。有力地控诉了金钱败坏道德,腐蚀社会的罪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化。特别是家庭关系金钱化的可悲景象。《高老头》的艺术特色:①结构精致,情节富有戏剧性。小说围绕拉斯底涅向上爬安排情节,有主有次、多情节、多故事。拉斯底涅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其它人主要围绕他的性格形成而展开的。伏脱冷完成了教育的使命后被捕;鲍赛昂夫人完成任务后隐退;高老头的悲剧促进了他性格的最后形成。②从现实的精致观察进行精确生动的典型环境的描写。对典型环境的描写为人物性格开展提供依据。如伏盖公寓的颓废、寒酸与上流社会灯红酒绿形成强烈的比照,刺激出拉斯底涅向上爬的野心,形成了典型环境相适应的典型性格。③广泛地运用了比照的原那么。如高老头对女儿的溺爱与泰伊番将女儿赶出家门;高老头的痴情与女儿的绝情,从中引出抑恶扬善的教训。上流社会和伏盖公寓下层社会比照,刺激了拉斯底涅的野心,揭露了贵族外表兴盛和资产阶级爆发户的粗俗。④语言多姿多彩、比喻深刻。人物语言充分个性化:如伏脱冷语言锋利、充满强烈味、赤裸裸一针见血;高老头的语言中充满对女儿的痴情。比喻:高老头没钱是遭到女儿们的遗弃“就像柠檬榨干了〞,她们“把剩下的皮扔在街上〞。⑤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高老头的父爱持久不变;同为野心家拉斯底涅涉事不深,伏脱冷老谋深算。12、狄更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的杰出小说家,在英国古典作家中,其成就仅次于莎士比亚。其代表作有《双城记》。狄更斯创作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匹克威克外传》、《奥立佛?退斯特》、《尼古拉斯?尼克尔贝》、《老古玩店》、《巴纳比?拉奇》5部长篇小说。第二时期:《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马丁?朱述尔维特》、《董贝父子》等6部长篇小说。第三时期:《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艾德温?德鲁德的秘密》4部长篇小说。狄更斯小说的思想内容:①是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②是对伦理道德的提倡与弘扬。③是对人性的广泛而深入的探索。狄更斯的艺术成就:①表现在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上:侧重描写人物的道德层次。②在创作方法上,狄更斯是个现实主义者:感受型现实主义的总的特点是侧重表现作家感受到的生活。③小说的典型结构是多元整一:小说虽然由几个叙事单元组成,但又通过人物、线索、情节等的联系、渗透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④幽默是又一个重要特点:作者善于运用矛盾,显示事物的不协调、不相称,突出事物的荒唐、滑稽、可笑之处。⑤在内心描写方面:善于通过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表情、行动、语言,以及作者的表达等等,把人物的内心世界暗示出来。13、《双城记》《双城记》是狄更斯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到达成熟时期的杰作。《双城记》的写作目的:作者想借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向英国统治者敲起警钟,具有明显的借古喻今的现实意义。《双城记》的主题思想:①对贵族阶级做彻底的否认。小说通过梅尼特医生给朝廷的揭发信落到侯爵兄弟手中,以及被捕人狱18年之久的情节描写。无情地揭露了腐败了的统治阶级专制政体、法律制度。②描写了法国人民在封建暴政下的悲惨生活。③生动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攻打巴斯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画面,反映了法国大革命轰轰烈烈的斗争场面,准确而又形象地展示了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必然性。④小说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双城记》的艺术特色:〔一〕、结构复杂严谨,由三个对立而又相交织的线索组成。梅尼特医生的故事;贵族后代代尔那的故事;革命者得伐石太太的故事。表达了情节的丰富性和结构完整性的统一。〔二〕、浪漫色彩和现实手法有机结合。①浪漫色彩: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紧张生动又富有戏剧性。②写实手法:对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及场面的描写。〔三〕、大笔勾勒和精雕细刻有机结合。①大笔勾勒:巴黎人民起义。②精雕细刻:人物肖像、心理及表达事件。从《双城记》看狄更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双城记》中狄更斯以自己的人道主义准那么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大革命胜利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①同情法国人民的悲惨生活。如,正直的知识分子梅尼特医生给朝廷的揭发信落到侯爵兄弟手中,以至被投入监狱18年之久。他的行为不为生活所容,最后家破人亡。②同情法国大革命,描写了法国大革命的场面展示了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必然性。小说生动的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工攻打巴士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画面。表现了人民的愤怒、仇恨、革命情绪,描绘了封建贵族和广阔人民的锋利矛盾,封建压迫剥削所造成的贫穷和饥饿是革命的根源。③谴责了暴力领袖得伐石太太。她凶狠、可怕、冷酷无情、杀人的疯狂及无止境的复仇,不惜秧及无辜。梅尼特医生和代尔那都是人道主义的化身,和他们相比得伐石太太是不人道的,因此,苦大仇深的得伐石太太被描绘成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作者企图用阶级调和解决阶级矛盾和复杂的社会现象,他希望统治阶级能理智地进行一次改革,富人与穷人之间用爱代替恨。而作者对革命和革命者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认为人民的革命是正义的,但又认为过火。得伐石太太的结局,说明了作者的观点。④塑造了人道主义最高典型。代尔那自动放弃贵族特权,为营救管家而被捕入狱。卡尔登被作者描写为一个从来不关心任何人的人、一个酒鬼,后来被感化,最后心甘情愿地代替别人上断头台。⑤作者人道主义的局限性。如,作者把贵族的残暴和革命者的错误作比照,以此突出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认识也使他不能准确认识法国大革命及其过程中的是非功过。14、普希金普希金,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其代表作有《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的艺术特色:①最显著的是它的抒情性。作品中始终贯穿着诗人自己的形象,贯穿着“作者的声音〞。作品中出现大量的“抒情插笔〞,有时是作者对人物的贬褒,有时是对事件和场面的评论,有时是对往事的追忆。②在再现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典型性格的塑造上、环境和场景的描写上都到达了当时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水平。③在人物性格塑造上,采用了比照的手法,奥涅金和连斯基、达吉雅娜和奥丽嘉之间在对照中,各自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和突出。④语言上是很有特色,普希金把诗的精练、含蓄和散文的流畅、朴素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典范的俄罗斯文学语言,它既是诗的,又是散文的。⑤在诗的格律和韵律方面,创造了“奥涅金诗节〞。15、《叶甫盖尼?奥涅金》主要内容:奥涅金因来到伯父的庄园。在乡下,与连斯基结为朋友,认识了邻村地主的两个女儿——大女儿达吉雅娜和小女儿奥丽嘉。达吉雅娜爱上了奥涅金,给奥涅金写了一封充满感情的信,遭到奥涅金的拒绝。连斯基爱上了奥丽嘉。一次舞会上,奥涅金不断地找奥丽嘉跳舞,激怒了连斯基,于是他提出与奥涅金决斗。奥涅金在决斗中打死了连斯基,良心受到谴责,便离开庄园四处飘流。几年以后,在莫斯科的一个晚会上重又见到达吉雅娜时,达吉雅娜已成了将军夫人。奥涅金也写了一封充满感情的信给她。达吉雅娜答复他说,她爱他,但出于道德的尊严而不能属于他。这以后奥涅金又离开上流社会四处飘游。奥涅金的形象:奥涅金是俄国贵族革命时期开始觉醒又找不到出路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①他受到西欧民主思想的启蒙,具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品格和气质都高于周围的贵族子弟。②他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现实社会看不到出路和希望,所以苦闷、彷徨、忧郁、痛苦对生活极端的冷漠。③他希望改变现状,但又不可能与社会决裂,所以他不会与社会对抗,对生活态度是消极的逃避。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典型。达吉雅娜形象:达吉雅娜是《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极富艺术魅力的人物。她具有奥涅金的叛逆气质,又有奥涅金所没有的东西。她真诚、朴实,而又纯粹、高贵。在达吉雅娜的形象和她的悲剧中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她是普希金最喜爱的人物,作者称她为“我可爱的理想〞。16、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三大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的创作特征:①主题思想严肃深沉。用自传体手法表现作者对道德、宗教、社会、人生归宿问题的探索。②对现实主义的开展作出了巨大奉献。创作最显著的特点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列宁〕。③对现实主义的另一个重大奉献,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④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⑤善于运用比照、挖苦、隐喻手法。17、《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中关心的是家庭题材。安娜的形象:安娜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妇形象,一个被虚伪道德所束缚和扼杀的悲剧人物。①安娜的感情强烈而真挚,有深刻丰富的内心世界。当她还是少女时,就由姑母作主,嫁给比她大20岁的省长卡列宁。卡列宁枯燥泛味,感情贫乏,牢狱般的生活窒息了她生命中隐伏的爱情。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唤起了她长期受压抑的处于沉睡状态的爱的激情。她对爱情自由的执著追求,表达了贵族妇女个性解放的要求,具有反封建性质。②她对伏伦斯基的爱是认真、执著到疯狂的地步。当渥伦斯基明显表现出对安娜的冷淡时:失去了一切的安娜绝望地想找回渥伦斯基最初的激情,找回那种不顾一切的爱,而伏伦斯基对安娜的“反常〞越来越反感,安娜的感情受到极为沉重的打击,这使她对渥伦斯基的爱,更加的炽热真诚。她的独特的个性是把爱当作生命,她想以死唤回爱的生,这是她的性格所决定的。安娜的悲剧原因:①内在因素:她的悲剧是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发生冲突的必然结果。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内在因素是她独特的个性。②外在原因:是虚伪的上流社会和冷酷的官僚世界。安娜之所以不能容于上流社会,不是她爱上丈夫以外的男子,而是由于她竟然敢公开这种爱情。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上流社会的一种挑战,上流社会不能容忍安娜公开丈夫决裂和不“体面〞的行为。为了惩罚她,卡列宁为了折磨她,拒绝离婚,并且剥夺了她心爱的儿子。在失去一切之后安娜生活中惟一的抚慰便是伏伦斯基的爱情了。而爱情的破裂,使安娜失去了生存的精神依据,上流社会通过伏伦斯基的手杀死了她。《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成就:①人物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和辩证的过程,运用了心灵辩证法。如,安娜和渥伦斯基相遇后,当卡列宁再次去车站接她时,安娜觉得他很丑陋;当安娜分娩是内心希望两个情敌能和好,以此来减轻自己内心的痛苦。②肖像描写富有独创性。如,安娜第一次在舞会上出现时,作者通过对她的穿着、佩带的首饰、外貌等的描写来揭示她的内心被压抑的情感。③结构完整,拱形衔接天衣无缝两条线索互相照应,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两条线索:安娜的家庭悲剧、列文的农事改革。18、《复活》《复活》全面的批判了贵族,站在宗法制的农民立场。《复活》的思想内容:站在农民的立场全面的批判封建社会。①批判法庭、法律。②批判土地私有制。在无情嘲笑反动统治阶级的同时,托尔斯泰以直挚的同情,描绘了一贫如洗的农民,揭示了俄国农民落到赤贫境地的原因:“这就是被地主夺去了唯一赖以生活的土地〞。在这里,托尔斯泰毫不模糊地否认了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③批判教会〔教会的虚伪〕。“忏悔贵族〞聂赫留朵夫的形象:聂赫留朵夫是一个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①聂赫留朵夫青年时期单纯善良,追求真挚的爱情。但是贵族家庭使他堕落为自私自利者。他诱奸了玛丝洛娃,随后又抛弃她。②当他在法庭上再看到玛丝洛娃时,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堕落和不幸的罪魁祸首。在为玛丝洛娃伸冤上诉过程中,他广泛接触了社会合阶层,进一步认识了社会的弊病。认识到人民的苦难是地主阶级和社会造成的。他的思想开始升华,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③上诉失败后,他在《福音书》中找到消灭恶势力的方法,那就是在上帝面前永远成认自己有罪,要宽恕一切人,照上帝的意志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玛丝洛娃的形象:玛丝洛娃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形象。她是托尔斯泰作品中第一次出现的下层妇女的形象,她的悲惨遭遇是有广泛的代表性的。作品深刻揭示了造成这一悲剧的社会根源,是由腐败的社会制度造成的。而玛丝洛娃这一形象充分表达了托尔斯泰对人民的了解和同情,是他世界观的鲜明反映。为什么说《复活》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①小说揭露了法律制度的虚伪和反人民的本质,批判了整个官僚机构,勾画了国家机构中各级官吏的丑恶嘴脸。同时小说又大力宣传“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宽恕和爱等一整套托尔斯泰主义的思想。②小说还无情的揭露了官方教会的虚伪,暴露了神父的市侩嘴脸和宗教仪式的荒唐无稽,表现了长期受教会欺骗和敲诈的农民对它的深刻仇恨。另一方面又照抄《福音书》的“爱仇敌,帮助仇敌,为仇敌效劳〞的教义。③小说还从经济制度上探究了人民痛苦不幸的根源,否认了土地私有制,提出了要解决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必须把土地归还农民的看法。同时又宣扬了改进主义(空想)。《复活》的艺术成就:①“单线〞开展。②比照手法的使用。③逼真的心理描写。④重视细节描写。⑤具有宣言风格。19、《战争与和平》历史题材,中心思想是“人民的思想〞。写作的初衷是歌颂贵族,写十二月党人。作者主要想写贵族是国家的栋梁,是贵族战胜了拿破仑。而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作者思想得到进一步提高,最后既歌颂了贵族,也赞扬了农民,展示了战争的全民性。20、马克?吐温马克·吐温,原名萨缪尔·朗赫恩·克利门斯,是美国杰出的小说家,是美国文学史上头一个用纯粹的美国口语进行写作的作家,福克纳称他为“美国文学之父〞。马克·吐温是笔名,本是领航员术语,意即水深两噚,可以通船。其代表作有《哈克贝利?芬历险记》。21、《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思想内容:①小说以南北战争之后的密西西比河沿岸为背景,通过白人孩子哈克和黑奴吉姆沿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追求自由故事,表达了反蓄奴制的思想和对民主、自由的真诚向往。②逃跑是这部小说中另一个主题。在蓄奴制猖獗的时代,自由并不是和文明社会联系在一起,而是和逃离文明社会联系在一起的。哈克也吉姆的追求自由的比拟:①哈克:追求普通的自由。摆脱抑制天性的文明教化的束缚,摆脱以父亲为代表的野蛮迫害。②吉姆:反对种族的歧视、压迫。摆脱文明社会的残酷压迫和奴役。艺术特色:①小说的一大特色:浪漫主义抒情与现实主义描绘相结合在一起,把人物心理的真实描写与幽默幽默的夸张融为一体。②运用第一人称表达手法,是小说成功的一个显著标志。③成功地运用了地道的美国英语来描写真正的美国生活,还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即符合一个顽童的性格,也符合他的认识水平。22、易卜生易卜生是挪威文学和“社会问题剧〞的创造者,欧洲现代戏剧的创始人,有“现代戏剧之父〞之称。其四大社会问题剧有:《社会支柱》、《群鬼》、《人民公敌》、《玩偶之家》。其代表作有《玩偶之家》。23、《玩偶之家》主要内容: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伦理观念的虚伪,提出了妇女解放的问题。剧本通过对一个普通的资产阶级家庭夫妻关系的剖析,揭露了婚姻和家庭生活中内在的虚伪,提出了妇女的地位和妇女解放的问题。娜拉的形象:娜拉,是资本主义生活中具有叛逆精神的女性形象。①剧中的主人公娜拉本是个善良、天真、纯洁而多情的少妇。戏剧里不是表现娜拉的贤妻良母形象,而是着力表现娜拉的精神觉醒,即精神反叛。②娜拉的精神觉醒有个过程:第一阶段:丈夫生病,她为救丈夫,伪造父亲签字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柯洛克斯泰以娜拉“冒名借债〞之事要挟娜拉的丈夫海尔茂不要辞退他。这使娜拉的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平静的心中起了波澜。第二阶段:由烦乱到梦想。她准备自己承当责任,牺牲自己,来保全丈夫的名誉。同时她天真地认为,到时候丈夫会来“挑起那副担子〞。娜拉的梦想,表现出她的单纯和对丈夫的深情。第三阶段:当海尔茂看到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时,对她破口大骂。娜拉的梦想完全破灭了。她完全醒悟过来,往日的欢乐都是假的,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她看穿了丈夫的伪善和自己的处境,她的心又平静了,毅然出走。③娜拉对资本主义法律、宗教、道德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如,娜拉说:“法律我要想想是不是正确,难道法律不允许女儿爱父亲,妻子救丈夫。〞④反对社会的典型,但局限于个人解放。《玩偶之家》的艺术特色:①提出了迫切的重大社会问题,严格地遵守现实主义的创作原那么,反映生活。易卜生,坚决拒绝使用当时舞台上流行的制造戏剧冲突的方法。从生活本身出发,把普通的日常生活搬上舞台,人物是观众所熟悉的,矛盾也是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迫切问题,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②使用“追溯法〞,戏剧矛盾集中突出。将复杂的矛盾集中为精炼的情节,把剧情的开场安排在矛盾开展的高潮时刻。③“讨论〞的手法〔易卜生首创〕:把“讨论〞带进了戏剧。剧情的开展过程,就是讨论展开的过程。如,娜拉与丈夫的讨论等。诸多问题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促进人们的思考,增加了作品的思想深度。④娜拉出色的心理描写。这种描写决不是单靠人物的独白或旁白取得,而是利用细节和主人公的动作,如,信箱和跳舞表现了娜拉内心活动。娜拉从幸福平静转为忧虑、烦乱、从梦想到幻灭,最后完成觉醒的转变,就是一个心理变化的过程,增加了这一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1、自然主义19世纪6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自然主义的哲学根底是孔德的实证主义,泰纳首先把它应用到文学上。自然主义文学的理论创始人左拉在《实验小说》和《自然主义小说家》等著作中提出一整套创作原那么:强调文学创作的科学性,否认典型化原那么;主张超越政治和道德,以遗传学和生理学原理去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现象;要求作家对社会进行冷静客观的、照相实录式的描写。严格按照这种原那么创作的作品往往缺乏提炼、思想、想象和情感。比拟典型的表达自然主义风格的作品是龚古尔兄弟合写的《翟米尼?拉赛德》等小说。左拉虽提倡自然主义,但在实际创作中仍接近现实主义。2、自然主义文学主张〔根本特征〕①真实性。19世纪后期流行的,产生于批判现实主义之中的一个文学思潮和流派。再现自然,就是真实地而不是典型化地描写日常生活。②强调客观性。作家不是道德家,不要作任何价值评判,而是解剖家。③突出的科学性。要求描写到达一种科学性的精确,认为创作就是一种实验的过程,认为人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规律。法国的莫泊桑等人集体发表的《梅塘之夜》是自然主义文学的宣言书。④现实主义占主要。3、自然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①力图巨细无遗地描绘现实,排斥虚幻的现象,从而给人一种实录生活和照相式的印象。②擅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