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布氏杆菌病
(Brucellosis)
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和动物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特征是侵害生殖系统,使怀孕母畜流产,公畜发生睾丸炎,人则发生波浪热、关节炎、睾丸炎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给畜牧业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布氏杆菌,有6个种20个生物型,即:马耳他布氏杆菌(羊布氏杆菌)3个型(1887英国地中海马耳他岛羊流产)流产布氏杆菌(牛布氏杆菌)9个型(1897丹麦流产牛胎儿)猪布氏杆菌5个型(1914美国早产仔猪内脏)绵羊布氏杆菌1个型(1953新西兰附睾炎绵羊)林鼠布氏杆菌1个型(1956美国西部沙漠野鼠)狗布氏杆菌1个型(1966美国猎犬)各个种之间,在形态及染色和特性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病原
1.形态结构
呈杆状或球杆状,大小为0.6-1.5um×0.5-0.7um,无鞭毛、不形成芽胞,大多数情况下不形成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病料涂片呈密集的菌丛。
2.培养特性
可以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但以肝汤培养基加马铃薯培养基上生长最旺盛。初次分离时生长缓慢,需8-15d。
3.染色特性
布氏杆菌吸收染料过程非常慢,较其他细菌难于着色。常用沙黄—孔雀绿染色(即柯氏染色法),染色后布氏杆菌呈红色,而其他菌染成绿色。
4.体内分布
母体主要存在于子宫、产道、乳汁、肝、脾、淋巴结、血液。流产胎儿存在于胃、淋巴结、脾、肝。
5.抵抗力
对外界环境抵抗力比较强,土壤中生存20-120d,水中生存72-100d,衣服、皮毛上生存150d。对温热的抵抗力较弱,巴氏灭菌法10-15min,煮沸后立即死亡。常用浓度消毒药能很快将其杀死。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敏感,对青霉素不敏感。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自然病例主要见于羊、牛、猪,它们对同种布氏杆菌最为敏感。人对羊、牛、猪三种布氏杆菌均可感染,以羊型最重、猪型次之、牛型最轻。实验动物以小鼠、豚鼠、鸽和幼猫最易感,家兔次之。
2.传染源
病畜和带菌动物。
3.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其次经生殖道、皮肤和粘膜感染,也可经吸血昆虫传播。4.流行特点
(1)新老疫区的流行情况在新疫区,流产占怀孕母畜的50%以上,并且多数只发生一次流产,但也有连续几胎流产者;在老疫区以子宫炎、乳房炎、关节炎、局部脓肿、胎衣停滞、久配不孕等多见。
(2)不同性别的易感性母畜比公畜易感,幼畜不易感,但随年龄增加易感性增高,性成熟后极易感。
(3)诱发因素能使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因素都可以促进该病的发生。临床症状
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两周,长者可达半年。
1.牛、羊、猪症状基本相似,多数为隐性感染。(1)流产或有流产史
流产时间以怀孕后期多见,牛多在怀孕后5-7个月,羊多在怀孕后3-4个月,猪多在怀孕后30-50d或80-110d。流产预兆流产前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起卧不安,阴唇和乳房肿胀,阴道潮红、水肿,流出灰黄或灰红褐色粘液或粘脓性分泌物,不久发生流产。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或产出弱胎,于出生后1-2d死亡。生殖道炎症多数母牛流产后伴发胎衣停滞或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红褐色污秽不洁带恶臭的分泌物,严重者子宫蓄脓、长期不愈,造成不孕,羊、猪流产很少发生胎衣停滞现象,但易发生子宫内膜炎。母牛流产,产出发育不完全的胎儿,全身肿胀,有出血斑母猪子宫内死胎死胎母牛流产,产出发育比较完全的死胎流产的母牛从阴道排出污灰白色或棕红色有恶臭的分泌液
(2)公畜发生睾丸炎睾丸肿大,阴囊增厚、硬化,性机能降低,甚至不能配种。
(3)乳房炎
轻者产乳量减少,重者肿痛、化脓,严重者乳房硬化,失去泌乳能力。
(4)关节炎常发生于个别关节(特别是膝关节和腕关节),关节肿胀疼痛,呈现跛行,严重者导致关节硬化和骨、关节变形。公猪睾丸肿大睾丸萎缩布氏杆菌病日本乙型脑炎关节肿胀
2.单蹄兽(马属动物)布病少见,一般无临床症状,呈隐性感染,血液检查呈阳性。有时表现局部感染,如关节炎或局部化脓,形成瘘管(见于头部、颈部、耆甲部)。
3.家禽主要表现腹泻和虚脱,有时只见产蛋量下降,间或有麻痹症状。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在胎盘和胎儿。
1.胎儿胃内有大量灰色、白色粘液性絮状物;胸腔积液;淋巴结、脾脏和肝脏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有的有坏死灶;皮下呈出血性浆液性浸润。
2.胎衣呈淡黄色胶样浸润,表面附有糠麸样絮状物和脓汁,有的增厚而杂有出血点。
3.母体子宫粘膜增厚,似皮革样。
4.乳房乳房有硬块、化脓、干酪样坏死。
5.公畜的睾丸或副睾肿大有坏死灶,若是慢性,则可能与周围组织粘连。
6.关节关节肿大,关节囊壁增厚,关节腔有渗出物。胎衣水肿增厚,呈胶样浸润,子叶上出血胎儿脾脏有不同程度肿胀肺脏上有暗红色淤血水肿病牛所生犊牛呈败血症变化肺有出血灶,肝肿大,有小坏死灶,心包积水公牛睾丸切面上有炎性坏死灶牛胎儿肝脏中炎性坏死灶化脓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充血肝坏死灶诊断
1.现场诊断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均无明显特征,且多呈隐性感染,因此,只能作为初步诊断的参考。
2.实验室诊断确诊必须进行细菌学检查(病料涂片镜检、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查(血清凝集反应)和变态反应。
(1)细菌学检查
用病畜血液、尿、关节液、乳清、内脏、胎盘、流产胎儿及阴道分泌物等进行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发现布氏杆菌即可确诊。(2)免疫学试验
血清凝集试验是诊断牛羊布病的标准方法。对无病乳牛群可用环状试验作为一种监视性试验。而猪的诊断以凝集试验使用为宜。变态反应只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3.鉴别诊断应与能够引起流产的疾病,如弯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衣原体病、弓形体病及毛滴虫病等相鉴别,鉴别的关键是病原体的检出及特异抗体的检查。防治1.在清净地区控制本病传入,最好办法是自繁自养;必须引进种畜或补充畜群时,要隔离观察2个月,同时用凝集反应等方法做2次检疫,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无病畜群,应定期检疫(至少1次/年),发现后,立即淘汰。
2.受威胁地区要与疫区划分水源和草原;加强杀虫、灭鼠、消毒;搞好预防注射。
3.疫区以防止传播、逐步肃清、就地扑灭为原则。
(1)定期检疫和分群隔离每年定期检疫,发现病畜,隔离饲养,严禁与假定健康动物群接触。(2)加强消毒畜群每次检出阳性或发现病畜后,必须消毒污染的环境、用具和妥善处理流产胎儿、胎盘、羊水及阴道分泌物。(3)预防接种对于布氏杆菌病常在地区的家畜,每年要定期预防注射,按说明使用,注射过菌苗的家畜,不再进行检疫。
(4)病畜处理如果病畜头数不多,且价值不大者,以淘汰屠宰为宜。若病畜数量很多,又有特殊价值,可在隔离条件下适当治疗,同时要加强消毒。(5)幼畜培育通过检疫、人工饲养逐步培育健康畜群。
公共卫生
人的布氏杆菌病是职业病。
1.轻度感染者表现乏力、头痛,关节、肌肉酸痛,或者失去知觉。
2.重度感染者
(1)发热呈波浪热(38-40℃),多在午后体温升高,夜间体温下降,高热时神志清楚,很少昏迷,体温下降后症状就加重。
(2)出汗尤其在夜间体温下降后可湿透被褥,严重时导致虚脱。(3)关节、肌肉酸痛常是游走性的,剧烈时如锥刺感。(4)神经痛以坐骨神经较历害。(5)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化脓。
(6)后期男性表现睾丸炎、副睾炎;女性表现乳房炎、卵巢炎、子宫内膜炎,不孕,流产;严重时由于关节硬化,失去劳动力,俗称“懒汉病”。
预防畜群要远离居民点,加强水和粪便管理;对从事畜牧、兽医、加工的人员,每年体检;每年注射一次疫苗。
参考文献1.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主编动物传染病学2.王季忤主编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思考题1.如何防制家畜布鲁氏菌病?
2.人类如何防止布鲁氏菌病的自身感染?
返回目录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TransimssibleSpongiformencephalopathies,TSE)概况概述由感染性蛋白质(朊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它包括痒病、水貂传染性脑病、牛海绵状脑病和人的克一雅氏病、库鲁病、格斯特曼一斯特拉斯勒综合征、鹿消耗性疾病等。共同特征是潜伏期很长(几个月至几十年);表现共济和平衡失调,震颤,肌肉挛缩;主要病损在脑灰质,神经原空泡化和退行性变化,神经胶质细胞增生,不引起任何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一)痒病
(Scrapie)又名奔跑病、震颤病,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特征为潜伏期特长,剧痒,肌肉震颤,衰弱,进行性运动失调,最后瘫痪死亡。病原体朊病毒与已知的动植物病毒、类病毒都不一样,不产生抗体,不产生干扰素,不含核酸也不含宿主蛋白,可以通过平均孔径为50nm的滤器,但在电镜下看不到病毒颗粒。朊病毒往往与细胞膜的碎片结合在一起,先在淋巴系统繁殖,以后转移中枢神经系统。朊病毒可以复制。朊病毒的蛋白质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抵抗力很强,脑组织在10%-20%福尔马林中几个月仍有感染性,80℃30分钟不能灭活,100℃1小时才可灭活,对乙醚、丙酮、氯仿、酚等敏感。
流行病学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病羊是本病的传染源,绵羊可能是本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本病主要是经口感染,也可经创伤感染。患病公羊、母羊新生的后代最常发病,因此有人认为本病是由一个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疾病。易感宿主:绵羊较多见,山羊有时也发生。以30-50个月龄羊发病率最高,2岁以下和6岁以上羊发病较少。人一般呈散发。
症状及病变
羊痒病:羊潜伏期为1-5年或更长,因此,l岁半以下的羊极少出现临床症状。病初病羊易惊,前肢摇摆不稳呈驴跑状,后肢分开高举呈雄鸡步。头颈或腹胁部发生频细震颤。用手抓搔腰胁部常可引发咬唇反射。多数病例出现瘙痒,被毛脱落,皮肤红肿出血。病羊体温和食欲均正常,但日渐消瘦。运动失调,容易跌倒,后肢更为明显。病羊最后麻痹倒地,几乎全部死亡。病理剖检,死羊肉眼病变不明显,病理组织学检查,主要病变是中枢神经系统大量神经原发生空泡化,灰质呈海绵状,受侵害的神经原胞浆内含有许多空泡,细胞核偏在,形成所谓的泡沫细胞。同时星形神经胶质细胞肥大增生。人克一雅氏病:又称海绵状脑病。即进行性早老性痴呆病。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中枢神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可以确诊。将病羊脑组织乳剂给绵羊或山羊脑内接种,一般100%发病,但需观察数月以上。鸡胚接种和细胞培养均未成功。诊断防疫措施
严格禁止从有本病的地区或国家引进种羊,这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发现病羊时,应坚决扑杀,接触过本病的羊群应予封锁,不准调动,隔离观察1-5年。(二)牛海绵状脑病
(Bovinespongiformencephalopathy;BSE)牛海绵状脑病的主要特征是行为反常,运动失调,轻瘫,体重减轻,脑灰质海绵状水肿和神经原空泡形成。—般认为本病与痒病是同一种类的传染性脑病。
流行病学
多发生于3-11岁的牛,尤以3-5岁的牛最多。经口传染,可能是由于摄入被痒病病原因子污染的饲料而感染,而与感染痒病绵羊的直接接触无关,散发或呈地方流行性。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4-6年。表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牛触觉和对声音过分敏感。常由于恐惧、狂躁而表现出攻击性,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经常乱踢乱蹬,以至摔倒。少数病牛可见头部和肩部肌肉颤抖和抽搐。后期出现强直性痉挛,泌乳减少。耳对称性活动困难,常一只伸向前,另一只保持正常或向后。病牛食欲正常,粪便坚硬,体温偏高,心搏缓慢,呼吸频率增加。最后极度消瘦而死亡。病牛血液生化指标末见显著异常。病程一般14天至6个月。
病理变化
肉眼变化不明显。组织学检查见脑干灰质两侧呈对称性海绵状变性,神经细胞中含有数量不等的空泡,在有空泡和无空泡神经原之间存在蜡样质一脂褐质色素颗粒。无任何炎症反应。
诊断本病既无炎症反应,又不产生免疫应答,所以不能进行血清学诊断,只能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定。
防疫措施
防疫措施参照痒病进行。目前应禁止从英国进口牛及其精液和胚胎,禁止从英国进口牛肉及其肉粉、骨粉,并加强口岸检疫。发现病牛—律屠宰销毁,严禁食用。在疫区禁止在牛饲料中添加反刍动物蛋白。(三)水貂传染性脑病
(Transmissibleminkencephalopathy;TME)
水貂传染性脑病是一种亚急性的脑海绵样变性的疾病,无炎症变化,病死率几乎100%。病原因子的特性与痒病朊病毒相似。
症状和病变
表现食欲不振,日渐消瘦和衰弱,皮毛变粗,由后肢开始发生运动障碍,尾向上弯于背上。继而嗜眠,最后丧失定位能力。经4-6周衰竭死亡。诊断和防疫措施参照痒病。(四)库鲁病
(Kuru)
库鲁病又称震颤病。是人的一种以小脑变性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原因子在感染脑组织中能长期存在。本病的传播是由于吃人脑恶习引起的。也可经皮肤创口和结膜感染。
症状和病变
人感染后潜伏期短的4年,长的20年。主要症状是运动失调,震颤,步态不稳,说话含糊不清,发音和吞咽困难,没有像海绵状脑病那样痴呆。在不知不觉中发病后,3-9个月内死亡。神经系统病变与痒病相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原空泡化,胶质细胞增多,脑灰质呈海绵状,以小脑、桥脑和纹状体最明显。
诊断
根据症状和典型病变可以确诊,必要时取脑组织乳剂接种灵长类动物。
防疫措施禁止吃人脑,加强医护、保健、卫生措施,可控制本病发生。
返回目录传染性喉气管炎
(InfectionLarvnsotorheitis,ILT)
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鸡的一种传播迅速、急性、接触性的上呼吸道的传染病。其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及咳出带血的粘液;喉头、气管粘膜充血、出血、水肿、糜烂,气管腔内含有柱状或管状干酪样渗出物。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属疱疹病毒科。
1.形态结构直径195-250nm,具有囊膜。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毒力有强、弱之分。
2.体内分布主要存在于病鸡气管、组织及渗出物中,肝、脾、血液中少见。病原
3.培养特性可在9-11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增殖。可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呼吸道上皮细胞、肺肾细胞中增殖,并可产生多核巨细胞。
4.抵抗力较弱,对温热敏感,55℃10-15min死亡。对一般消毒药也敏感。传染性喉气管炎绒毛尿囊膜变化
1.易感动物各种日龄鸡均易感,临床上最多见发病的是12日龄以上、12月龄以下的鸡,尤其是成年鸡;野鸡、鹌鹑、幼火鸡也偶然感染。其它动物有抵抗力。
2.传染源病鸡和康复带毒鸡及强毒免疫鸡,部分鸡带毒时间可达2年之久。流行病学3.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与眼结膜感染。4.
流行特点
在易感鸡群中传播迅速,呈流行性或地方流行性,感染率高达90%-100%,但死亡率为5%-70%。部分康复鸡长期持续排毒,鸡群一旦发病就难以根除。鸡舍拥挤、通风不良、管理差、VA缺乏、寄生虫感染均可促进发病。潜伏期,自然感染时为6-12d,人工气管内接种为2-4d。(l)喉气管型(急性流行型)
由毒力较强毒株引起,多见于中鸡尤其是成年鸡。发病急,传染迅速。其特征是:
1.呼吸困难、湿性锣音、怪声、伸颈、犬坐式、鸡冠青紫,精神萎靡。
2.由于喉头出血、肿胀、糜烂、表面有伪膜,非常吃力摇头,咳出带血黏液,到处是血痰。症状痉挛性咳嗽,常咳出一些带有血的分泌物。眼、鼻孔周围有分泌物,眼睑水肿。食欲降低、精神沉郁、消瘦、鸡冠发紫。多数重病鸡在病的后期因为气管堵塞而窒息死亡。病程约5-6d,死亡率达25%-70%。耐过鸡可获坚强的特异免疫力。呼吸困难,张口伸颈,眼流泪鸡笼上有咳出的血痰(2)眼结膜型(又称轻微型)
由弱毒株引起的,流行经过缓和,局限性流行,症状轻,多发生于4-6周龄的小鸡。主要表现结膜炎症状,有时伴发眶下窦肿胀和长期流鼻液,营养不良,产蛋减少。发病率低(不超过5%),死亡率更低,大部分鸡可以耐过。
病理变化
1.喉气管型口腔粘膜发绀,口腔内含或多或少的血性粘液或白色泡沫样蛋白性渗出物。喉头内外侧粘膜水肿、暗红、点状出血。气管粘膜严重出血或糜烂,管腔内有红色或黄白色管状或柱状渗出凝固物(易剥离)。眼结膜点状出血。肺脏常有出血,导致其脏面斑块状红染。喉头黏膜出血,气管内有血栓喉头出血、咳出带血黏液、气管出血喉头被干酪样渗出物堵塞喉头和气管黏膜肥厚、充血、出血,有黄色干酪物喉头和气管粘膜出血,气管内有凝血块和坏死假膜传染性喉气管炎喉气管中干酪样物质
2.眼结膜型
多数病例只见鼻腔,尤其是喉头、气管有大量的粘液性渗出物,粘膜充血甚至出血。极个别病例病变类型似于喉气管型的病变。诊断
1.现场诊断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确诊。
2.实验室检查
(1)检查核内包涵体取发病2-3d鸡的气管上皮细胞涂片,用姬姆萨染色,可检出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2)动物接种经气管、鼻腔接种易感鸡和免疫鸡,观察是否发病。
(3)病毒分离与鉴定接种鸡胚,观察病变,收集组织,进行中和试验。(4)血清学试验包括荧光抗体试验、琼扩试验、中和试验等。
3.鉴别诊断应与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慢性呼吸道病等区别。痘斑检查痘斑检查病毒在鸡胚中复制使绒毛尿囊膜上形成许多灰白色大小不等的痘斑防制
目前缺乏较好的治疗方法,只能对症治疗,以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
1.防止病原传入
坚持严格的隔离、消毒等防疫措施。
2.搞好免疫接种
只在疫区进行。疫苗有弱毒苗(滴鼻、点眼)和强毒苗(泄殖腔粘膜涂擦)。免疫接种鸡与未接种鸡应隔离饲养。
3.对症治疗
采用抗菌、抗病毒药或中药,以缓解呼吸困难,防止窒息。参考文献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主编动物传染病学
返回目录传染性支气管炎
(InfectiousBronchitis,IB)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病型有:
呼吸道型IB
其特征是咳嗽,打喷嚏,呼吸出现气管罗音。
肾型IB
其特征是肾脏肿大苍白,排出的稀便中带有大量白色尿酸盐。
腺胃型IB
其特征是水样下痢,消瘦,衰竭,腺胃乳头水肿、胃壁增厚、切面多汁。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1.形态结构具有多型性,但以球形为主,直径80-120nm,具有囊膜,囊膜表面有纤突,纤突呈松散、均匀的放射状排列。
2.体内分布主要存在于呼吸道渗出物中,肝、脾、肾、法氏囊中也能发现病毒。病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形态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形态
3.培养特性可在9-11日龄的鸡胚中生长繁殖,也可在15-18日龄的鸡胚的肾肝、肺细胞培养基上生长。
4.血凝特性
从鸡胚尿囊液中分离出来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无血凝特性,如果尿囊液经过1%的胰蛋白酶或卵磷脂酶处理后,就具有血凝特性。
5.其他侏儒胚、干扰NDV复制、与副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有协同作用。
6.抵抗力
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室温下可存活24小时,冻干可存活24年之久。抗pH值的范围比较广,pH2或pH12条件下室温1h仍可存活。对各种消毒剂都较敏感。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仅发生于鸡,各种年龄鸡均易感。其他家禽不感染
2.传染源病鸡与康复带毒鸡,康复鸡排毒时间可达45d。
3.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消化道传播。
4.流行特点
(1)传播迅速,几乎在同一时间内,凡是有接触史的易感鸡都发病。(2)无季节性,但多见于冬、春季。(3)严重程度与环境因素,如寒冷、过热、拥挤、通风不良等有很大关系。(4)常继发感染支原体病、大肠杆菌病、传染性鼻炎等。
(5)流行过程短,一般为15-20d。
潜伏期短,自然感染为2-4d,人工感染为18-36h。
1.一般症状
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消瘦、羽毛松乱、翅膀下垂。
2.呼吸道症状
呼吸困难、张嘴呼吸、头颈向前伸,有时咳嗽、打喷嚏、气管罗音,鼻孔和眼睛流出一些分泌物,眼睑肿胀。主要发生于4周龄以下的鸡,5周龄以上的发生呼吸型,其呼吸道症状轻微。
症状精神沉郁,张口呼吸病雏呼吸困难,张口喘气,咳嗽,
气管罗音,闭目蹲卧呼吸困难
3.生殖道症状
产蛋鸡群除呼吸道症状外,主要表现产蛋量下降,蛋异常(软壳蛋、畸形蛋、薄壳蛋、矮小蛋、蛋壳粗糙、褐壳蛋褪色变为灰色或白色),蛋质下降(蛋白稀薄、蛋白和蛋黄分离、蛋白粘着于壳膜表面等),有的鸡经3-4周后可逐步恢复。后备鸡患病后,可能引起输卵管发育不全,甚至完全失去产蛋能力。病鸡产蛋显著减少,蛋壳腿色,变薄、变脆,畸形蛋、破蛋增多,蛋清稀薄。产白壳蛋、沙壳蛋、畸形蛋、小蛋。中间为正常对照产白壳蛋、沙壳蛋、畸形蛋、小蛋传染性支气管炎畸形蛋鸡蛋的蛋清稀薄如水
4.肾型症状
可能表现呼吸道症状,但主要表现肾炎和肠炎,急性下痢,排乳白色粪便(尿酸盐沉积),有时伴有绿色粪便,主要侵害20-35日龄的鸡。
5.腺胃型症状
水样下痢、排出一些黄绿色的粪便,消瘦、体重减轻、衰竭死亡。死亡率约为25%。多发生于20-90日龄的鸡。
肾型传支羽毛逆立,精神萎靡,排米汤样白色粪便腺胃型传支鸡缩头,两翅下垂,生长缓慢腺胃型传支肉种鸡缩头,两翅下垂,生长缓慢腺胃型传支
病鸡主羽断裂腺胃型传支
病鸡排白色稀粪腺胃传支萎靡消瘦病理变化
1.呼吸系统病变
(1)喉头、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并且有分泌物或干酪样物质;支气管、气管下部被干酪样物质堵塞。
(2)肺脏表现充血、出血和水肿。(3)气囊肥厚、浑浊或有干酪样渗出物。气管及支气管内有水样或粘稠透明的黄白色渗出物气管出血
2.生殖系统病变
(1)腹腔内有液状或凝固卵黄物质。(2)卵泡充血、出血、变形、坏死。(3)输卵管内有卵黄性物质或化脓。(4)失去产蛋能力的鸡,输卵管发育不全,输卵管变短,管腔狭小或闭塞。
传染性支气管炎输卵管肿胀传染性支气管炎输卵管萎缩输卵管萎缩,变细、变短
3.肾型病变
(1)肾脏肿大,有出血点或变苍白。
(2)肾小管或输尿管中有白色尿酸盐沉积。
(3)严重的病例心包膜、心外膜、肝被膜、气囊等有轻度或重度尿酸盐沉积,有时输尿管中有结石。肾脏肿胀,有尿酸盐沉着肾脏肿胀,有尿酸盐沉着传染性支气管炎肾肿大、色苍白肾型传支肾脏肿大、褪色,尿管变粗,内有白色尿酸盐,呈花斑肾肾型传支肾脏肿大,泄殖腔出血,内有一包白色尿酸盐
4.腺胃型病变
(1)病鸡极度消瘦。
(2)腺胃显著肿大,变成球体;胃壁增厚,粘膜有出血和溃疡;腺胃乳头平整、融合,轮廓不清楚,挤腺胃乳头时,可挤出分泌物。(3)肌胃萎缩,肌肉弛软。(4)肠道内充满稀薄液体,盲肠扁桃体、十二指肠、空肠粘膜肿胀、充血、出血。消瘦、胸腺萎缩胸腺萎缩、贫血腺胃肿大腺胃型传支
腺胃显著肿大,外观呈橡皮套状腺胃型传支
腺胃显著肿大,腺胃与肌胃交界处膨大腺胃穿孔腺胃穿孔黏膜肌层坏死腺胃型传支早期腺胃充血、出血,乳头水肿腺胃型传支
腺胃充血、出血,乳头消失凹陷,形成出血溃疡灶,腺胃内有脓性分泌物腺胃肿大(黏膜肌层坏死)腺胃乳头凹陷出血腺胃乳头凹陷出血法氏囊萎缩
1.现场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做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
(1)病毒的分离鉴定
采取病料,接种鸡胚,取尿囊液进行鉴定。
(2)血清学实验
琼扩、荧光抗体染色技术、中和实验。诊
断病毒在鸡胚内复制使鸡胚发育受阻,
导致胚体矮小侏儒胚侏儒胚
3.鉴别诊断
应与以下疾病区别:(1)新城疫
新城疫表现神经症状,产蛋下降更显著;肠道上有溃疡、肿胀。(2)减蛋综合征
一般只是产蛋量下降,无其它明显症状。(3)传染性喉气管炎
发生于成年鸡,传播慢,病变主要在喉头和气管。(4)传染性鼻炎
流鼻涕,脸部肿胀;鼻腔、鼻窦中有粘液。(5)传染性法氏囊
法氏囊有病变。(6)马立克氏病
在腺胃、肝、脾等处都有肿瘤;而腺胃型传支只在腺胃肿大,其它脏器无肿瘤。(1)注意种鸡和种蛋的来源,防止把传染性支气管炎带入鸡场。(2)采取严格的饲养管理措施,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消毒,减少各种应激。防
制
(3)免疫接种,在受威胁的地区或鸡场要及早免疫接种。呼吸型:有H120、H52弱毒疫苗;肾型:有弱毒苗、油苗;腺胃型:主要用油苗。(4)发病后的措施:可用高免卵黄液对全部鸡只进行紧急接种(现较少使用);也可用药物治疗及预防,如抗病毒、抗菌、肾肿解毒的药物或中药(止咳平喘)。参考文献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主编动物传染病学返回目录
大肠杆菌病
(Colibacillosis)
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动物,特别是幼龄动物疾病的总称。临床上表现为腹泻、败血症或毒血症。随着大型集约化养畜(禽)业的发展,本病对畜牧业所造成的损失已日益明显。大肠杆菌病特点易感动物多,分布范围广。血清型多,但在某地或某种动物引起发病的只有少数几个特定血清型。临床表现类型多。大肠杆菌易产生耐药性。防治比较困难。病原
大肠杆菌属于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
1.形态结构为革兰氏染色阴性、中等大小的杆菌,单个或成对排列,不形成芽胞,大多数有鞭毛,有的有荚膜。
2.培养特性兼性厌氧,对碳水化合物发酵能力强。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形成圆形、光滑、突起、半透明中等大小的菌落。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部分发生β溶血。革兰氏阴性、不形成芽胞的小杆菌大肠杆菌,示纤毛(Pili)和鞭毛(Flagella)PF在绵羊鲜血琼脂培养基生长良好
3.存在、作用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人和动物肠道的常在菌,一般存在于大肠中,但当其进入小肠后,就说明动物已经发病。大部分是有益菌,其本身是蛋白质,可被机体消化、吸收;可以合成维生素K、B等;可分解蛋白质、糖等供机体使用。只有少数大肠杆菌具有致病性。
4.抗原结构
病原性大肠杆菌与动物肠道内正常寄居的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等方面无差异,但抗原结构不同。大肠杆菌有菌体抗原(O)、表面(或荚膜)抗原(K)和鞭毛抗原(H)三种,根据抗原成分不同,可分为许多血清型。
5.分类①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在较温暖季节,引起幼儿流行性腹泻,食物中毒。②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产生ST或LT,可引起动物、婴儿、成人腹泻。③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主要引起食物中毒。④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多见于猪和绵羊的水肿病。
6.毒力因子与发病机理(1)定植因子(菌毛、黏附素、F抗原)ETEC(产毒素大肠杆菌)进入小肠后,必须首先克服自然清除机制,粘附于小肠粘膜才能发挥致病作用。粘附能力与粘附素有关。粘附素固着于肠粘膜表面细胞的特异性受体上,从而使E.coli定居于粘膜。大肠杆菌以其纤毛附着在微绒毛上
常见粘附素有以下几种
K88(F4)由质粒编码,能粘着于小肠各段上皮细胞(致仔猪黄、白痢)。
K99(F5)见于牛、羊、猪源性ETEC,粘着仅限于年幼动物的小肠后段上皮细胞。
987P(F8)见于某些牛、猪源性ETEC,粘着限于年幼动物的小肠后段上皮细胞。
F41见于具有O9、O101抗原的牛、猪源性ETEC,有的菌株还具有K99抗原。
F18和其他(2)肠毒素(外毒素)的作用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能产生两种肠毒素:热稳定毒素(Heat
stable
toxin,ST)能耐热100℃15min(肠黏膜细胞吸收作用能力降低,作用迅速短暂)。热敏感毒素(Heat
labile
toxin,SL)不耐热,60℃15min即破坏(肠腺分泌增加,作用缓慢持久)。毒素的总效应引起水、Na+、Cl-、HCO3-等离子分泌亢进,导致分泌性腹泻。(3)水肿素(细胞毒素,志贺样毒素)的作用:将水肿病猪肠内容物的无菌滤液作仔猪静脉注射,经8-72h发生水肿病。已获得水肿素纯品,它是一种Heat-Labile
的神经毒素。存在于病猪小肠,可致血管损伤,引起眼睑水肿,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经甲醛灭活后用明矾沉淀,可用于免疫接种。(4)内毒素的作用将水肿病菌株内毒素给仔猪注射,可引起内毒素血症,如体温升高,血压下降,呕吐,血管内凝血等。(5)侵袭性与大肠杆菌毒素直接侵入并破坏肠黏膜细胞,引起败血症。
5.抵抗力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力中等,在水中可存活几周至几个月。50℃30min、60℃15min即死亡。一般常用消毒剂均能将其杀死。流行病学
1.易感宿主
猪、牛、羊、马、兔、禽等多种动物对本病均易感,以其幼龄动物的易感性较高。
2.传染源患病的畜禽和带菌者。通过粪便排出病菌,散布于外界,污染水源,饲料,以及母畜的乳头皮肤和周围环境,传播本病。
3.传播途径
幼畜主要通过污染的乳头,饮水饲料或舐食粪便等经消化道感染;犊牛也可经子宫内或脐带感染。鸡可经呼吸道感染或病菌经入孵种蛋裂隙使胚胎发生感染。
4.流行特征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犊牛和羔羊多发于冬春舍饲时期。气候突变、阴湿寒冷、饲料和饲养条件的改变易于诱发本病。大型集约化养殖场畜禽密度过大、通风换气不良、饲养用具及环境消毒不彻底,是加速本病流行不可忽视的因素。(一)猪大肠杆菌病
可分为以下3种:
1.仔猪黄痢
又叫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出生1周内仔猪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以腹泻(排黄色或黄白色液状粪便)、消瘦、迅速死亡为特征。(1)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多发于1周龄以内的哺乳仔猪,最早发生于生后8-12h,以1-3日龄多见。以第1胎母猪所产的仔猪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也高,可100%。
2)传染源
带菌的母猪。
3)传播途径
主要是经消化道感染,少数经产道感染。
4)流行特点(缺乏母源抗体)窝发,速死;发病率高,致死率高。(2)症状
出生时体况正常,突然有1-2头表现全身性衰弱,迅速死亡,然后相继发病。
最急性者
不见下痢、突然死亡。
急性者
以黄色或黄白色稀粪为特征,带有粘液;腹泻剧烈时,粪便大多水样,内含有凝乳片,顺肛门流下,其周围不留粪痕迹,易被忽视,一小时可排多次;下痢严重时,小母猪阴户尖端可出现红色,后肢被稀粪玷污。食欲稍减,迅速消瘦、脱水,衰竭死亡,但一般不发热。经过治疗后没有死亡的常发展为僵猪。黄痢—黄色粪便黄色粪便粘污后肢肛门、后肢被稀粪玷污阴门水肿(3)病理变化严重脱水,皮下常有水肿。胃内有凝乳块。肠管松弛、膨胀,有多量黄色液体内容物和气体,肠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多汁。肝、肾有凝固性小坏死灶。肾脏有点状出血(但要与猪瘟相区别,猪瘟的肾脏有弥漫性出血,出血点均匀)。黄痢胃内凝乳不全
全段小肠肠腔中充满水样粪便,肠黏膜充血。肠管充气、充血(4)诊断
根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做出诊断。确诊需做实验室检查:如细菌学检查、血清型鉴定、肠毒素检查、动物实验等。
将濒死或死亡不久的仔猪小肠前、中、后段内容物(有时可用新鲜粪便)接种于麦康凯平板培养,挑取红色菌落做生化、溶血等试验。如从小肠前段分离到有大量单纯E.coli,可作为仔猪黄痢的一个特征,进一步通过血清型鉴定,确定其病原性。应与仔猪红痢、传染性胃肠炎区别。(5)防治
1)搞好猪舍的清洁卫生,防止仔猪接触到母猪的粪便。
2)免疫接种减少仔猪黄痢最有效方法。菌苗有灭活、弱毒及基因工程疫苗及主要0抗原和K88和多价菌毛抗原的疫苗。自场疫苗(用当地流行菌型)给妊娠母猪(产前3-4周)经口免疫(多价、不用抗生素)效果较好;灭活苗在产前1个月和半个月两次皮下或肌肉免疫母猪,也有较好效果。
3)口服微生态制剂仔猪出生后口服NY-10冻干品。NY-10(O33)为非病原性大肠杆菌和一株猪源的嗜酸性乳酸杆菌混合冻干,用它喂刚出生的小猪,肠道中能繁殖处被大量NY-10菌占领,与乳酸杆菌共同组成一个正常肠道菌群,竞争性抑制排斥病原性E.coli繁殖。10d后NY-10菌从肠道中完全消失。
4)抗菌药物或抗血清治疗母猪临产和产后3-5d投喂抗生素,仔猪可口服抗血清或使用抗生素,2次/d,连用4-5d。2.仔猪白痢
又叫迟发性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10-30日龄仔猪发生的肠道传染病。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糊状粪便为特征,致死率低。
(1)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10-30日龄尤其是10-20日龄仔猪。
2)传染源带菌的母猪或病猪。
3)传播途径消化道。
4)流行特点(正常优势菌群尚未建立)与各种应激有关:冷热不定,气候不好,阴雨潮湿;饲料品质不良、配合不当、突然更换饲料;母猪乳汁过浓、过稀或乳头不干净等都可促进本病发生。无季节性,但冬、夏发病较多。有时窝发,有时同窝内发病有先后;发病率高致死率低。(2)症状
1)拉白痢突然发生腹泻,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状、糊状粪便,具腥臭、性粘腻,腹泻次数不等。
2)一般症状腰背拱起,行动缓慢,被毛粗糙无光,皮肤也失去光泽,体表不洁,食欲减少,发育迟滞。
3)体温一般不高,若继发感染时体温升高。病程长短不一,短的2-3d,长的1周左右,能自行康复,死亡很少。发病率高,死亡率低。(3)病理变化
病猪死后体表不干净,苍白、消瘦。结肠内有浆状、糊状乳白色、灰白色粪便。小肠内容物无明显变化,可能有气泡,肠粘膜卡他性炎症,肠道变薄。胃中乳汁凝固不全,含有气泡。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有出血点。胃积有大量乳酪,小肠壁充血,肠腔气肿结肠内有浆状、糊状乳白色、灰白色内容物
(4)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发病年龄不难进行诊断。(5)防治
1)预防消除病原性大肠杆菌和各种应激因素,增强猪消化道的生理机能。
2)治疗用母猪或公猪血清给病猪进行静脉注射,或用抗菌药物治疗。3.仔猪水肿病由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毒素引起断奶后仔猪的一种过敏性疾病。其特征是: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共济失调,惊厥,麻痹;胃壁和结肠系膜水肿。(1)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断奶后的仔猪。
2)传染源带菌母猪或感染的仔猪。
3)传播途径消化道。
4)流行特点(与应激因素有关)
无季节性,但以4-5、9-10月份较多;特别是气候剧变、阴雨潮湿的季节。呈地方性流行,常局限于某些猪场或某几窝猪,不会广泛传播。同一窝内最初患病的为生长最快、膘情最好的仔猪。(2)症状
1)一般症状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完全停食,但体温正常。
2)神经症状全身肌肉振颤,抽搐,作游泳状态。站立不稳,行走时四肢无力,共济失调,摇摆无目的,盲目前进,作圆圈运动,触摸皮肤时异常敏感,发出嘶哑尖叫。
3)体表某些部位水肿如脸部、眼睑、结膜、齿龈等部位出现水肿。但也有些病猪无水肿。病程多为1-2d,也有长达7d以上的,病死率可达90%。水肿病,神经症状(转圈)水肿病,神经症状,呈划水状皮下水肿,面部及眼睑肿胀。耳倒向后方(头痛)。颈部肿胀。眼睑水肿(3)病理变化
胃壁、结肠系膜、体表某些部位皮下水肿。胃底和小肠粘膜有弥漫性出血。全身淋巴结水肿、出血。心包、胸腔、腹腔有较多积液,呈黄色或红色,暴露空气后凝成胶冻状。有时见、喉头、肺及大脑水肿。有的病例无明显水肿,而呈明显出血性肠炎。胃粘膜水肿胃粘膜水肿、出血胃壁水肿结肠系膜水肿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出血性肠炎(结肠袢水肿)小肠系膜水肿肠系膜明显水肿,肠浆膜充血、出血心房冠状沟水肿眼睑肿胀,前额皮下水肿小肠卡他,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4)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诊断。但要与临床上出现水肿的疾病,如猪瘟、猪丹毒、贫血、胃溃疡等进行区别。(5)防治
1)做好母猪饲养管理,培育健康仔猪。
2)搞好仔猪饲养管理,提早补料,断奶后分群饲养,断奶后要逐渐改变饲料和饲养方式。
3)断奶后可给一些抗过敏药物或抗菌药物。
4)治疗效果不明显。可用抗菌药物;内服泻剂,以排出毒素,防止继续吸收;对症治疗,如镇静等;减少精料,多喂一些青绿饲料。(二)禽大肠杆菌病由大肠埃希氏菌的致病性血清型或菌株引起各类家禽的疾病的总称。常见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鸡有50余种,其中最重要的是O78:K80、O2:K1、O1:K1,其次是O55、O35等。母鹅有O141:K85、O7:K1等。雏鸭有O73、O141、O7、Ol等。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各种年龄的禽都可发病,尤其是幼雏和中雏。
2.传染源病禽和带菌禽。
3.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感染。也可经种蛋裂隙侵入感染。
4.影响因素饲养密度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等都可引发此病。大肠杆菌病常作为其他疾病的继发症或并发症所出现。临床类型
1.急性败血型危害最大。不表现症状突然死亡,或部分病禽表现为离群呆立或挤成堆,羽毛松乱,食欲减少或废绝,排出黄白色稀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2.亚急性浆膜炎主要病变有以下几种:
(1)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包膜浑浊、增厚,严重时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与心肌粘连。(2)纤维素性肝周炎与气囊炎肝脏不同程度的肿大,表面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性渗出物,严重时整个肝脏被一层纤维素性薄膜包裹,气囊有纤维蛋白。(3)纤维素性腹膜炎腹腔内有数量不等的腹水,并混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或腹腔及腹腔内脏器官表面附有多量黄白色的渗出物,致使各器官组织粘连。此外,肠粘膜可能形成一些绿豆大小类圆型暗红色浅层溃疡灶;肝表面亦可能形成一些小的白色坏死灶。精神沉郁,缩头闭眼,羽毛逆立缩头,羽毛逆立,排黄绿白色粪便大肠杆菌性肝周炎、心包炎肝脏肿大,外有纤维素白色包膜肝脏肿大、淤血,外有纤维素黄白色包膜,腹部有黄色纤维素膜肝褐色,表面有黄色纤维素膜及肝黄色坏死灶肝脏坏死点大肠杆菌性腹膜炎大肠杆菌慢性腹膜炎腹腔有黄褐色纤维素渗出,肠粘连,有破裂的卵黄,恶臭大肠杆菌性肺炎—肺水肿,呈淡绿色胸气囊炎,气囊内充盈白色干酪样渗出物腹气囊混浊增厚,有纤维素渗出物腹气囊炎,气囊内充盈黄色干酪样渗出物
4.卵黄性腹膜炎又叫蛋子瘟。是蛋禽和种禽的一种重要疾病。精神沉郁,厌食,厌动,蹲伏。下痢,粪便粘稠,深褐色,恶臭;腹部膨大、下垂。剖检:腹腔中积聚多量黄褐色、粘稠、恶臭(粪臭)的黄油样或絮状渗出物及变质卵黄液,呈广泛性腹膜炎,使肠道和脏器互相粘连。卵黄性腹膜炎
5.输卵管炎多见于产蛋期母禽。产畸形蛋,严重时产蛋减少或停产。输卵管粘膜充血、出血、或管腔内有多量分泌物或形成纤维素性柱状和不规则状团块等。输卵管炎,输卵管中积有干酪样物输卵管内渗出物的断面输卵管炎症,形成囊肿
6.生殖器官病
母禽卵泡膜充血,卵泡变色(呈红褐色或黑褐色)、变形(呈不同形状)、变质(变硬或变稀),有的卵泡破裂;输卵管粘膜有出血斑和黄色絮状物或块状干酪样物。公禽睾丸充血,交媾器充血、肿胀。卵巢中形态不一、高低不平的卵泡卵泡包膜松弛,卵黄液化
7.肠炎
腹泻(肛门周围羽毛潮湿、粘连、污秽)、脱水、消瘦或软脚。肠粘膜充血和类圆形的斑点状出血;肠内容物稀薄含有粘液或血性。
8.关节炎或足垫肿主要发生于幼雏和中雏。病禽关节肿胀、跛行,消瘦,关节腔蓄积混浊的渗出物。9.肉芽肿型在心、肝、肠(浆膜、粘膜)等部位形成隆起的灰白色或深入组织实质的肉芽肿,呈小结节到大块组织坏死(肉芽肿不同与肿瘤:肿瘤切面一致,肉芽肿的切面有不同的坏死)。但脾脏不出现这种病变。多呈慢性经过,常为散发性。肝肉芽肿结节肠系膜上形成肉芽肿肠浆膜上肉芽肿结节,肠粘连10.死胚和孵化率低下表现死胚增多或孵化率降低。死胚由于内部物质被大肠杆菌剧烈发酵产气,使部分胚蛋自行爆裂,流出黄褐混浊胚液;胚体表面晦暗、充血、出血,并附着黄褐的粘液;卵黄囊变为黄绿色。
11.蛋黄囊炎或脐炎发生于1-2周龄的雏禽。患雏表现衰弱,绒毛潮湿粘结,下痢,腹部膨大、下垂,脐部湿润、潮红,脐孔闭合不全。卵黄吸收不良,卵黄液呈黄绿色、恶臭或干酪样。脐炎,腹围大,左卵黄囊黄绿色,右卵黄囊出血,为脓血性内容物脐炎—腹部膨大,卵黄呈黄褐色,易破裂12.眼球炎眼睛呈灰白色,角膜浑浊,眼前房积液,眼眶内形成白色牙膏状的干酪物,常导致失明。
13.脑炎
病初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产蛋停止;下痢,粪便褐色或绿色并夹杂大量白色尿酸盐和透明胶样粘液。中期中枢神经紊乱,如呆立、嗜睡、偏头扭颈、共济失调等。后期持续昏睡,最后衰竭死亡。病程达14-21d。特征病变头部(主要是额骨部)皮下出血及轻度水肿;脑硬膜出血、变性、硬化、穿孔,脑软膜与大脑实质出血,甚至脑实质严重凹陷。病雏鸭脑壳严重出血病雏鸭脑壳有不同程度出血病雏鸭脑组织出血、充血
各种病型的大肠杆菌感染常有1种以上同时发生的情况,并常有与其他疾病相互继发或并发的情况。诊
断
1.现场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
(1)病原的分离把病料接种到培养基(如营养琼脂、麦康凯琼脂)上,在麦康凯琼脂上,大肠杆菌菌落呈红色;沙门氏杆菌菌落呈无色。
(2)涂片镜检呈革兰氏阴性菌。
(3)生化反应用分离菌株进行生化鉴定。
(4)血清型鉴定用特异性血清因子鉴定大肠杆菌。
(5)致病性试验培养出的细菌接种到小鸡或小白鼠看是否能致死。防制
1.预防搞好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其措施有:(1)查明水源是否被大肠杆菌污染。如被污染,要彻底更换或加一些消毒。(2)注意育雏期间保温和饲养密度。(3)禽舍和用具经常进行清洗和消毒。(4)种禽场要及时收集种蛋,一天收4次。若是脏蛋,要洗净或剔除。种蛋收集后,要进行福尔马林熏蒸消毒。(5)研制自场菌苗来免疫种禽或雏禽。
2.治疗
(1)抗菌药物治疗大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磺胺类、呋喃类药物敏感,但易产生抗药性。治疗时首先分离出病原体,再进行药敏试验选药治疗。
(2)微生态制剂治疗近年来,使用促菌生、调痢生等治疗下痢,有良好功效。
作业:
1.猪水肿病的病变特点有哪些?如何防治?
2.禽大肠杆菌病有哪些类型?急性败血症和卵黄性腹膜炎的病变特点有哪些?返回目录
痘病
(Variola,pox)概况天花ASmallpoxVictim猴痘土拨鼠
痘病是由痘病毒引起各种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即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结痂。
各种动物痘病中以绵羊痘、猪痘、鸡痘和鸽痘较常见。山羊痘、牛痘和马痘很少见。
病原
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与兽医有关的主要包括6个属:正痘病毒属副痘病毒属山羊痘病毒属禽痘病毒属野兔痘病毒属猪痘病毒属各属病毒的形态、结构、化学成分、抗原基本相似。
1.形态特征呈砖形或卵圆形,大小为170-250nmx300-325nm,有囊膜。
2.培养特性可在各种易感动物的皮肤及上皮细胞和睾丸中进行培养,在鸡胚的绒毛尿囊膜和鸡胚细胞、鸡肾细胞、猪和兔肾细胞、兔睾丸细胞中生长,病毒在细胞浆内繁殖,形成嗜酸性或嗜碱性包涵体,大小约5-30nm。
3.体内分布主要存在于痘疹、水泡液、血液中。
4.抵抗力痘病毒对热、直射阳光、碱和大多数常用消毒药均较敏感,如58℃5min即可杀死病毒。但对干燥、寒冷抵抗力较强,在干燥的痂皮中能存活42-56d,冷冻后可存活3个月以上。(一)绵羊痘
绵羊痘是由绵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是各种动物痘病中最典型、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痘病,它有典型的病理过程,即丘疹—水疱—脓疱—结痂。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自然情况下,只发生于绵羊,尤其是细毛羊,不能传给山羊和其他动物。
2.传染源病羊或带毒羊。
3.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也可经损伤的皮肤和粘膜感染。
4.流行特点
主要在冬末、春初流行。羔羊比成年羊易感,死亡率也高。气候严寒、雨雪、霜冻、枯草和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都可促使发病和加重病情。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6-8d。
1.典型病例
(1)一般症状体温升高到41-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呼吸和脉搏增速。
(2)眼鼻炎症眼、鼻有浆液性、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3)特异痘疹约经1-4d,在无毛或少毛部位,如眼周围、唇、鼻、乳房、外生殖器、尾下面和腿内侧多处发生特异性痘疹:初期为红斑,1-2d后形成丘疹(突出皮肤表面、苍白坚实结节),再经2-3d变成水疱(内为淡黄色透明液体,中央凹陷),再过2-3d变成脓疱,如无继发感染则在几天内干燥成棕色痂块,痂块脱落遗留一个红斑,后颜色逐渐变淡。全过程为21-28d。
2.非典型病例不呈现上述典型症状或经过,表现以下几种形式:(1)仅出现体温升高和粘膜卡他性炎症,不出现或仅出现少量痘疹。(2)石痘,有的痘疹只发展到丘疹期而告终止,又叫钝锉型痘。
(3)融合性痘,痘疹融合于一起,易引起全身感染,因败血症而死亡。(4)有的病例见痘疱内出血,呈黑色,叫血痘,还有的病例痘疱发生化脓和坏疽,形成相当深的溃疡,发出恶臭,叫臭痘,常为恶性经过,病死率达20%-50%。(5)肺炎和肠炎。
在鼻孔和唇周围痘疹
皮肤上的红色丘疹皮肤上的脐状脓疱和溃疡病理变化
(1)皮肤和有关粘膜上发生痘疹。(2)有出血性、卡他性的肺炎和胃肠炎,肺上有干酪样坏死病变。(3)肝脏脂肪变性。(4)全身淋巴结肿大。皱胃肌层上有圆形病变
食道黏膜上的病变
肺表面上的病变诊
断
典型病例可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流行情况作出诊断。
非典型病例可结合羊群的不同个体发病情况作出综合诊断。防制
1.加强饲养管理,抓好秋膘,特别是冬、春季节适当补饲,并注意防寒过冬。
2.在绵羊痘常发地区,每年定期预防接种。3.发病的措施及早诊断,发现病羊及时隔离或封锁。加强消毒,对羊舍、用具消毒,粪便堆积发酵。对未发病的羊只或邻近受威胁的羊群用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进行紧急接种。病死羊处理尸体应深埋,如需剥皮利用,注意消毒防疫措施,防止扩散病毒。治疗可用各种软膏(如氧化锌、磺胺类、硼酸或抗生素等软膏)涂抹患部,促使愈合和防止继发感染。
(二)禽痘
(Avianpox)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家禽以皮肤或粘膜发生特异性痘疹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禽痘病毒包括鸡痘病毒、鸽痘病毒、鹌鹑痘病毒、火鸡痘病毒、金丝雀痘病毒、麻雀痘病毒等。在自然情况下,每种痘病毒只感染本类家禽(鸟)。各种类型的痘病毒互相之间一般无明显的交互免疫作用,但是鸽痘病毒含有抵抗鸡痘感染的免疫成分。可在9-l1日龄的鸡胚尿囊膜上复制,并在尿囊膜上形成痘疹。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在自然情况下,每种痘病毒只感染本类家禽(鸟)。其中以鸡痘与鸽痘最多见。鸡痘病毒对各种日龄的鸡均有致病性,但自然感染最多见的是幼鸡,其次是中鸡。鸽痘病毒对各种日龄的鸽均有致病性,但发病最多见的是乳鸽,其次是青年鸽。
2.传染源病禽和带毒禽。
3.传播途径经损伤的皮肤和粘膜感染,也可通过吸血昆虫感染。
4.流行特点
(1)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春、秋两季,蚊子活动季节较易发生。(2)不同年龄、性别、品种均感染。(3)饲养管理不良可使病情加重。(4)若继发感染可引起大批死亡。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4-8d。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皮肤型
患禽头、冠、脸、腿部、翅下等羽毛稀少处的皮肤形成痘疹:即斑疹—丘疹—结痂—疤痕,一般无水疱和脓疱过程,有时痘疹融合形成痘疣;产蛋鸡产蛋下降。鸡痘进一步发展形成隆起痘疱,痘疱顶部开始坏死。皮肤型鸡痘鸡痘初期鸡冠和肉髯上有许多灰白色糠麸样物。背部鸡痘皮肤型鸡痘后期痘疮溃烂结痂皮肤型鸡痘
鸡冠上痘疹,逐渐增大到豌豆大皮肤型鸡痘
眼睑有痘、肿胀,有粘性分泌物。鸡冠、肉髯、喙角溃疡,有痘斑皮肤型鸡痘眼睑、喙角等无毛部位溃疡,有痘斑皮肤型鸡痘腿部、趾部溃疡,有痘斑皮肤型鸡痘禽痘感染后在眼睑和鼻孔周围有痘斑皮肤型鸡痘冠部鸡痘头部鸡痘皮肤型鸡痘鸽眼嘴部的痘疮皮肤型鸽痘鸽趾部的痘疮
(1)鼻炎
流鼻液,初为浆液性,后为脓性。(2)结膜炎眼睑肿胀、流泪、带有泡沫,结膜充满脓性或纤维素性渗出物,上下眼睑粘连,严重时引起角膜炎而失明。(3)粘膜痘疹
在口腔、咽喉等处粘膜形成痘疹,初期呈淡黄色、圆形突起,之后形成白喉样伪膜,不易脱落,若强行剥离后,则留下红色的、边缘不整齐的、凹陷性溃疡。这些伪膜可能由口腔一直蔓延至喉头外侧甚至于内侧,封闭喉裂使患禽窒息死亡。2.粘膜型
3.混合型
即皮肤和粘膜同时表现。
4.败血型
较少见。一般是继发于严重的混合型禽痘,患禽由于皮肤粘膜感染严重,进一步发展至全身感染,表现严重的精神萎顿,废食,下痢并迅速死亡。部分患禽亦可能转变为慢性腹泻、消瘦、生长发有停滞,最后死亡。
病理变化
皮肤和粘膜上有痘疹。胃、肠道有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肝、脾、肾肿大,心肌变性。切片检查上皮细胞中有胞浆包涵体。黏膜型鸡痘黏膜型,口腔黏膜充血、出血,有假膜禽痘咽喉部黏膜肿胀,有充血禽痘气管黏膜充血,有假膜黏膜型鸡痘喉头、气管黏膜处出现黄白色的痘状结节,痘斑不易剥离黏膜型鸡痘
气管黏膜处出现黄白色的痘状结节粘膜型鸡痘鸽喉头和食道粘膜上的痘斑,有些呈梅花状粘膜型鸽痘禽痘在病变部位上皮细胞内胞浆内包涵体诊断
1.临床诊断对皮肤型、混合型易作出诊断,对单纯粘膜型要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VA缺乏病等区别。
2.实验室诊断
(1)病毒分离采用病料接种鸡胚。
(2)血清学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沉淀试验,血凝试验,血清中和试验等方法进行诊断。
禽痘
禽痘病毒接种鸡胚后在尿囊膜上有痘斑
(3)动物试验可人工感染于健康易感鸡。方法是:取病料(一般用痘疹或其内容物或口腔中的假膜)作成1:5-10的悬浮液,擦于划破的冠、肉髯或皮肤上以及拔去羽毛的毛囊内,如有痘病毒存在,被接种鸡在5-7d内出现典型的皮肤痘疹症状。防制
1.平时预防坚持自繁自养,引进禽时隔离观察。搞好环境卫生,特别是灭蚊工作。做好预防接种,按照免疫程序刺种疫苗,刺种5-6d后,观察刺种部位有无反应,若无,应重新刺重。2.发病后的措施
隔离病禽,轻者治疗,重者扑杀。死鸡应深埋或焚烧。对未发病禽紧急接种。搞好消毒工作。
治疗方法对症疗法(外科疗法)皮肤痘一般不作治疗,必要时可用清洁镊子小心剥离,伤口涂碘酊、红汞和紫药水。白喉型痘时,假膜用镊子剥掉,1%高锰酸钾洗后,用碘甘油、氯霉素、鱼肝油涂擦。病鸡眼部如果发生肿胀,眼球尚未损坏,可将眼部蓄积的干酪样物质挤出,再用2%硼酸溶液或1%高锰酸钾液冲洗干净,再滴入消炎眼膏(液)。痘痂或干酪样物质应烧掉,以防散毒。
全身治疗
发病期可口服抗病毒、抗菌药物。(三)猪痘
猪痘是由两种形态学非常相似的猪痘病毒或痘苗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皮肤和粘膜上出现痘疹。猪痘病毒仅能使猪发病,即所谓的猪痘。病毒仅能在猪源细胞如猪肾、猪睾丸、猪胎肺和胎脑组织细胞内繁殖,具有细胞致病作用,并在细胞内形成空泡和包涵体。不能凝集鸡的红细胞。痘苗病毒能使多种动物感染(包括猪),能在发育鸡胚的绒毛尿囊膜上生长,形成痘斑。此外还可在牛、绵羊、人等胚胎细胞上增殖,具有细胞致病作用,并在被感染的细胞浆内形成包涵体。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主要是猪,猪痘病毒常发生于1-2月龄仔猪,成年猪少发;痘苗病毒可引起各种年龄猪发病。
2.传染源病猪或病愈带毒猪。
3.传播途径主要经损伤的皮肤和粘膜感染,其次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临床症状
潜伏期4-7d。
1.一般症状体温升高,41-42℃,精神、食欲不振。
2.眼鼻炎症眼结膜、鼻粘膜潮红、肿胀,有分泌物。
3.痘疹在腹部、四肢内侧、背部、体侧等处形成痘疹,即斑疹—丘疹—脓疱—结痂—疤痕,一般不经过水疱。病程一般为10-15d,且多取良性经过。
猪痘腹部痘疹猪痘PA丘疹PU脓庖N乳头状突起典型痘疹脱落后的斑痕
体表痘疹
皮肤上的猪痘破溃后结痂病灶母猪乳房上的痘疹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可以作出诊断。至于哪一种病毒引起的,需做病毒分离、鉴定。猪痘
真皮细胞质气球样病变B;胞浆内包涵体I和中央核变清晰N猪痘病毒(电镜)防制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灭猪虱,防止病原传入。(2)发病后的措施将病猪隔离饲养,加强消毒。可用康复猪的血清或全血治疗。局部用0.1%-0.5%高锰酸钾或1%-2%硼酸溶液清洗,然后涂上碘酊或紫药水、碘甘油、消炎软膏等。有继发感染时,可用磺胺或抗生素治疗。(3)无特效疫苗,发病后可获得坚强免疫力。返回目录
附红细胞体病
(Eperythrozoonosis)
1928年,英国Schilling等人首次从啮齿类动物中检查出附红细胞体;1986报道了首例附红细胞体病。我国晋希民于1981年首先报道兔附红细胞体病,随后相继在绵羊、牛、猪、马、兔、犬等多种动物和人类的血液中也发现有附红细胞体的存在。我国继江苏省首先发现本病后,浙江、上海等21个省市相继发生本病,有的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在世界上首先报道了大批人群中存在附红细胞体感染者。概况概念也称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赤兽体病或红皮病(猪),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宿主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内的一种以红细胞压积降低、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白细胞增多、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人兽共患病。
病原学
分类:为立克次体目、无形体属、血虫体属也称附红细胞体属。迄今已发现和命名的附红细胞体有14种。形态:多形态。为环形,球形,卵圆形,也有呈顿号形和杆状的。常在红细胞表面寄生或游离于血浆中。大小为0.3-1.3X0.5-2.6um。苯胺易着染,革兰氏染色阴性。电镜下呈多形态,无细胞壁,由膜包裹,无核或其它细胞器。
抵抗力:对于干燥和化学药品比较敏感,对低温抵抗力强。
增殖与运动性:由二等分裂增殖,伸展,收缩,转体等运动形式。附着在红细胞表面附着在红细胞表面
流行病学宿主范围:鼠类、绵羊、牛、猪、狗、猫、鹿、驼鹿、鸟类、人。在我国发现的有马、驴、骡、猪、牛、羊、奶山羊、兔、鸡、鼠、犬、人和骆驼等。感染率极高,牛为95%,猪为90%,犬为98%,发病率为30-50%,病死率在10-90%,仔猪、幼犬的病死率可达90%;人阳性率最高达86.31%,传播途径:垂直传播可达96%,可通过输血途径传播。当受到应激因素而导致抵抗力下降时(如长途运输、饥饿、调群、去势、切脾等)则呈现急性经过而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发病机理
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血浆及骨髓中,可引起高热、贫血、黄疸,从而导致宿主机体代谢紊乱、酸碱失衡、低血糖等病理反应。且经常继发或并发其它疾病使病情加重,甚至于短期内死亡。临床症状高热、贫血、黄疸;出汗、易疲劳、嗜睡;腹泻、繁殖力下降等;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降低。附红细胞体病现已被列为繁殖障碍性疫病。猪生产(1)发情推迟、胚胎早期死亡和妊娠后期流产而导致繁殖障碍;(2)初生仔猪贫血、轻度黄疸、衰弱;(3)“延迟上市综合症”;(4)架子猪遭受应激而发生典型贫血、黄疸。
眼结膜苍白病理变化血液稀薄、血凝时间延长、皮下苍白、各粘膜和浆膜黄染有出血点、腹腔积液、肺水肿、心包积液、心冠脂肪黄染,骨髓液和脑脊液增加。肝脾和不同部位淋巴结肿大。心冠脂肪黄染,心肌煮熟样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及血液涂片镜检发现病原即可诊断。国外报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PCR。国内尚未有这方面的报道。
治疗土霉素、贝尼尔、九一四、黄色素,中药青蒿素、蒿甲咪、大蒜素及咪唑苯脲等有效。
体外培养Srnith等1990年首次在体外培养猪附红细胞体,采用感染红细胞与正常红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培养的方法。N.Nonaka等于1996年报道对不同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筛选,但两者都没有进行传代培养。在我国,还未见有关于附红细胞体体外培养的报道。
采用RPMI-1640、M-199、D-MEM为基础培养液,加入40%犊牛血清,对牛附红细胞体进行了体外培养。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三种培养基中以RPMI-1640为基础培养液培养时,可使红细胞稳定地保持较高的感染率(90-95%)而且连续传代培养时间最长,达22天。附红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竹林资源利用及砍伐承包协议示例版B版
- 2024瓷砖产品设计与著作权保护合同
- 2025年度消防泵房施工安全防护及应急处置合同协议书3篇
- 2024春季农机出租协议范本助力农业生产一
- 企业孵化器合作协议
- 2024年石材加工与新材料研发及市场拓展合同3篇
- 知名企业建筑工程防水工程施工技术标准规范图示手册
- 2024砂石料场承包合同范本:矿山资源开发与承包管理合作协议9篇
- 2025年度机械设备出口销售合同9篇
- 2024版精炼石油产品销售协议样本
- 电网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清单
- 读书分享-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 开工复工第一课
-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基层诊所医疗机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地址信息
- 组织知识清单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电子版
- 教程adams压缩包群文件msc event files
- 肺功能检查指南
- 海商法术语中英对照
- 自动酸洗生产线设计方案
- 【家庭自制】 南北香肠配方及28种制作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