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教授访谈录_第1页
贾康教授访谈录_第2页
贾康教授访谈录_第3页
贾康教授访谈录_第4页
贾康教授访谈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贾康教授访谈录

贾康是财政部科学与技术部所长,但我们不能从金融专家的角度来分析他的理论研究。以深厚的经济理论功底,结合中国改革的实践来研究财政经济问题,一直是贾康教授对工作和研究的基本要求。早在1984年,贾康的学术论文《论广义、狭义价值规律》便发表于经济学界当时最具权威性的刊物《经济研究》杂志,并以重点文章的规格刊出,但他并不满足于只作理论经济学的研究。1984年春,他读研究生期间在江苏进行了近两个月的调查研究,曾顶着高烧深入基层,先后去了几十个工商企业和乡镇企业,走访了所到各个城市的财政部门和有关综合部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调查报告和相关一系列文章陆续在刊物上发表。江苏调查后向组织上和有关方面汇报介绍的常州市综合财政工作情况,后来在财政系统中称为“常州经验”。1984年秋季,他参加了第一次全国中青年经济学者讨论会,即“莫干山会议”,得到了与当时出类拔萃的年轻学者们进行广泛交流的机会,可能这也激励他树立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在随后研究生毕业、留所工作的日子里,他还在财政学界老前辈的支持下,作为主要组织者之一,以财科所的中青年同志为牵头人,在广泛征文后,于1985年底在长春召开了首次全国中青年财政理论讨论会,正式成立全国中青年财政理论研究会。1988年夏天,他顺利地申请到了每年只在全球资助两人、入选率极低的美国亨氏基金项目,去匹兹堡大学进修,其间,除财政经济方面的学习调研之外,他还尽可能参加各种学术交流、社会考察,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商业繁荣与学术思辩同存,文明跃升与道德沦丧并举,他感到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有了新的理解与注释。在美国,他完成了《美国财政体系的特点及其对我国财政改革的启发》研究报告中英文本。1989年秋贾康如期回国。1994年担任财科所副所长,1995年破格晋升为正研究员,2001年5月出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成立以来最年轻的所长。被多家地方政府、高校聘为顾问或兼职教授,并参加国家经济政策制订的研究工作。2005年夏季,曾先后两次应邀参加温总理主持的经济形势和“十一五”规划思路专家座谈会,建言献策。他还多次主持国家级、部委级课题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在宏观经济政策、国民收入分配、财政基础理论、财政体制改革与税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等方面,都颇有建树。这些成果受到了国务院有关方面和财政部领导的重视与肯定,也获得了学术领域的高度评价。多年来,贾康的主要观点见诸于各种媒体,如著作《财政本质与财政调控》、《转轨中的财政制度变革》、《财政与发展》、《转轨时代的执着探索———贾康财经文萃》等,以及大量的论文、文章、访谈,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作为我国中青年经济学家的杰出代表,他先后被选入《中国当代经济科学学者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英文版)》、《中青年经济学人》和《中国当代高级科研人才系列辞典》等。在他的内心深处,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之所在,应该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先忧后乐”,奋发有为,生命不息,求索不止。这种精神,我们在他的文章和报告中随处可见。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现代化而努力,为国家的长治久安献计献策,为人民群众谋求幸福,为弱势群体分忧解难,这些都在他的研究生涯之中时时系于心头,处处落于笔端。一、对于财政理论的创新研究在财政理论研究领域,贾康十余年间形成了一系列很有份量的研究成果。在撰写博士论文过程中,他把关于财政基础理论和调控问题多年的思考与研究中的心得系统化、条理化,最后形成1998年7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财政本质与财政调控》一书。这一专著,是他于财政学领域“厚积薄发”的代表作。主要有三大特点:第一,该书兼收并蓄中外思想先驱和前辈学者关于财政基础理论的积极研究成果,透过复杂纷纭的历史材料和现实情况,将财政基础理论的分析于深层次上进一步展开,在系统梳理“国家分配论”、“共同需要论”、“剩余产品分配论”、“再生产前提论”、“公共融资论”等流派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社会集中分配论”,成为我国财政理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的重要发展与创新之作。第二,该书对于财政学说体系的构建,提出了一个新的角度和路径,即沿着“从抽象到具体”的特定逻辑,从中外历史回顾,对财政本质的基础理论进行探讨,再进而讨论财政调控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并结合实证分析,设计、探讨对策。这是新时期构建财政学科新体系的积极和卓有成效的探索。第三,该书提出一系列独到的见解,主要包括:将财政范畴区分为广义与狭义;将财政职能划分为共性与个性;把财政平衡原理阐发为“量出制入”和“量入为出”两个层次;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我国国情,提出我国财政被赋予的四方面特定使命和七方面的作用;对于我国财政收支近二十年间连年失衡的现实作出系统的理论分析,突破“年度收支平衡”原则,转向弹性控制和反周期原则;并对财政体制“分税分级”改革基本思路,财政、货币政策配合,国有资产管理,财政调控体系构建等重大问题,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中肯的政策建议。此外,贾康于20世纪80年代就较早提出了实行国有资产分红的主张,其后又颇具独创性地提出了国有资产分类管理与分层管理的思路,即从总体上把国有资产分为自然资源型资产、公益型资产和经营型资产,按各部分的不同特点采取适当管理形式;经营型资产的管理中要划分政府、中间机构和企业三个层次,以企业实行税利分流、资产分红为基点,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和深化。他这方面的论文曾获全国国有资产管理征文二等奖和财政部科研所科研成果一等奖。关于预算外资金管理问题,贾康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便基于宏观经济管理和体制模式转换的综合性研究,提出了改革过程中预算外资金管理“在性质上分解,在视野上扩展,在调控上分类并多种手段配套”的大思路。十多年来,这一思路经受住了时间与实践的考验,日益变为管理工作的现实。1995年,贾康又撰写了数篇研究报告,分析预算外资金的发展趋势及其归宿,提出应通过配套措施,不失时机地促进预算外资金的归并以及管理的健全。由他作为课题组负责人完成的研究报告《预算外资金的情况、问题和对策建议》受到财政部领导充分肯定,上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他主持的“中国政府收入来源分析及完善对策研究”课题,明确提出“三而二、二而一”的基本对策思路;对于各方面关注的“费改税”,他明确提出了“分流归位的税费改革”基本思路。有关的论文还发表于《经济研究》、《改革》、《财政研究》等杂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财政政策研究领域,贾康近年来也形成了一系列很有份量的研究成果。20世纪90年代前期他关于《我国财政收支平衡政策的再认识》的专题研究成果,根据扎实的实证分析和深入的理论考察,较透彻地论述了新时期财政收支政策方针的定向与定位,鲜明地提出应由固守年度收支平衡原则,转为旨在实现长期、动态中综合平衡的年度弹性控制、加强收支总量上“反周期操作”的原则。该成果受到学术界高度重视,主要论文在1993年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并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反映基本观点的简略文章在全国“振兴财政”征文中获奖。对经济周期波动与反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在1995年由贾康担任总纂执笔人完成的课题研究报告中,提出了系统而有新意的见解,指出经济周期波动在经济发展中必然出现,问题的关键在于避免周期中的超常波动并缓和常规波动,国家应当自觉掌握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该报告严谨地讨论了经济周期的基本概念,对我国建国以来40余年中的经济周期作了实证考察,进而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经济周期的形成机理,作了综合性的分析,并提出了反周期宏观经济政策的具有一定超前性的基本思路。1998年之后,我国反周期的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付诸实施,这些成果更显现出不凡的价值。二、创新性的成果长期的理论学习以及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使贾康能够凭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独到的眼力,“跳出”财政看财政,对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改革的总体配套得出颇有份量的见解。而且,作为一个国内一流研究机构的行政领导,他能够把研究工作和组织工作并重,平衡各种关系,将科研所的研究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由于研究成果很多,涉猎面比较广,很难用一篇文章将其加以归纳和总结,但有必要在此试举其中要点。20世纪80年代,当时还处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的贾康就提出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是我国财政改革的方向。他坚持围绕这一思路作了系统的研究,就财政改革的必要性、必然性、理论依据,我国的现状、特点,借鉴国外经验,过渡性方案与整体配套设计等方面,撰写了多篇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受到领导、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重视。他执笔的关于财政改革的三篇论文,分别获全国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讨论会论文奖、全国财政科研优秀论文一等奖和财政部科研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4年出台财政改革重大措施前后,他所发表的文章、调查报告及在中央电视台《经济专家论坛》所作的关于分税制的谈话,也引起社会上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近年,他又在建立健全省以下分税制体制、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税制改革等方面形成了新的研究成果。他1998年底主笔撰写(与阎坤博士合作)的《转轨中的财政制度变革》一书,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列入“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丛书出版后,受到广泛好评。这一主题的新近研究成果是《改革》2005年12期发表的《分税制改革的思路及政策安排》。针对经济转轨阶段我国宏观经济需求管理的控制机制问题,贾康较早地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指出其间货币政策在我国的特殊局限性,并相应提出了转换宏观调控机制的思路。早在1988年,其论文《抽紧银根与压缩规模———论我国需求控制的着力点及转换条件》在《经济研究》发表后,就受到理论界的重视,并引起了国外人士的关注。1994年夏发表于《财贸经济》的论文《关于我国宏观经济不稳定的制度性原因》,进一步系统分析了我国宏观经济“大起大落”与传统体制症结的内在联系,指出为转入良性循环的新轨道,必须实质性地改造条块分割控制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体系。此文发表后很快就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如《新华文摘》予以转载),并在全国财政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基于对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和传统体制弊病的剖析,以及对经济改革目标、任务、过程的深入认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贾康一直坚持强调整体配套改革的思路和观点,曾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等多家报刊介绍。90年代,他进一步将这种思路和观点系统化,1993年在《财政研究》、《财贸经济》等刊物发表《市场取向的改革与改革的配套》、《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必须实行配套改革》等论文,系统论述了必须强调实行整体配套改革的原因,并论述了横向、纵向配套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近中期配套改革中的要点。他的上述思路,与“价格改革关键论”、“企业改革关键论”等强调单项突破的主张不同,颇有独到之处。这方面其最新的代表性观点可见《中国财政改革:政府层级、事权、支出与税收安排的思路》(《改革》2005年第2期),《贾康:公共财政引导中国社会经济转轨》(《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1月6日),以及《贾康:倡导分税制和公共财政的人》(《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第12期)。贾康提倡要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之下建立公共财政框架,这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财政转型的基本导向,财政作为一项公共理财职能,应统筹、协调科学发展生产力、区域平衡发展及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并通过金财、金税工程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改进政府管理体制,从多方面以多种形式支持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三、从政府体制和省以下财政体制的基本上解决县级财政困难的难题关于农村税费改革、基层财政困难与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路等,贾康在本世纪初又有重大研究成果问世。县乡财政解困与财政体制创新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发生在中国的县乡财政困难,是社会结构转型中制度转型有效支持不足所积累的矛盾在基层政府理财上的反映,与政府体制、省以下财政体制现存问题和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制度建设滞后有密切关系。县乡财政困难的财政体制性诱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财权”划分模式与“事权”(职责)划分模式不对称。其主要表现是财力逐层向上集中,事权却层层下移,从而造成了县乡两级基层政府所需财力与可用财力之间的矛盾趋于尖锐。其次,政府层级过多,大大降低了“分税制”收入划分的可行性,体现为现行28个税种在我国五级政府之间的划分不具备可操作性,结果省以下财政体制五花八门的现状,加剧了权力地位低下的县乡政府财政收支矛盾,表明五级政府架构与分税分级财政的逐渐到位之间,存在不相容性质。最后,财政支出标准决策权高度集中与规则紊乱并存。中央级次的统一支出控制标准,却往往具体化为各部门随机和相互攀比地确定支出标准。上级的集中控制加上“上级”内部的政出多门,加大了不同财政承受力的基层政府的收支矛盾和困难。正是这种不合理的关系才导致了国民经济“放乱收死”的不良循环和政府运行的效率低下。基于此,贾康等提出标本兼治、治本为上的思路,从财政体制创新入手解决县乡财政困难问题。调整政府体制和省以下财政体制的基本构想是:(1)减少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可在保留中央、省、市县三级政府的基础上,把地市级和乡镇级政府转变为没有独立财政地位的上级政府派出机构。(2)在简化层次前提下,按“一级政权,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一级税基,一级预算,一级产权,一级举债权”的思路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同时健全自上而下的转移支付,完善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其中一级产权事关在配套改革中形成资产有效保值增值的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一级举债权是指在借鉴市场经济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赋予地方政府和地方财政有一定约束的举债权)。(3)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积极推进农村区域和基层政府辖区内生产要素流动的制度创新。其中的要点包括建立与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制度、资金融通制度,与市场配置资源机制相适应的农业和农村区域税制,人口流动制度,以及与统一市场、工业化、城镇化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能够提出这种力求治本的改革大思路,在当时的条件下难能可贵,立刻引起了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重视。以后几年间,这个思路与相关改革事项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起,很快财政层级扁平化的改革试验(“乡财县管”与“省管县”),开始在各地积极尝试。四、内容方面,进行系统分关于公共财政理论,贾康近年来得出了独具特色的探讨成果,他认为,财政作为一个理财系统,是以社会权力中心为主体的、“以政控财、以财行政”的分配关系,而实施公共财政是当今时代我国政府和财政职能调整的基本思路和导向。他认为,从我国现实出发,在传统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这种导向首先是强调了必须顺应改革,把体现政府职能和理财系统自身职能的深刻调整,提高到财政型态转变的高度来概括和认识。公共财政应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所需要的财政,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把握其基本特征而通过制度、管理、技术三大层面的创新去向这些特征逐步靠近。贾康提出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第一个基本特征是强调财政的公共性,要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作为财政分配主要的目标和工作的重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社会的共同利益和不断进步,在政府职能上强调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这与历史发展趋势相吻合,和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现代化阶段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纲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兼顾、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总体任务,是紧密结合的。这一基本特征的要点是正确处理公共性与阶级性的关系问题。在理直气壮地强调财政服务于社会和谐、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还未消失净尽的、全球竞争背景下的阶级属性问题。第二个基本特征是应该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作为满足公共需要,“以财行政”的基本方式。这个特征的实质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应该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机制,但是市场有其缺陷,有其失灵的领域,政府必须在这些领域,主要是在公共产品和服务不能由市场有效提供的领域,担负起应尽的责任。政府与市场的“分工合作”有利于生产力的解放,以及社会总福利的最大化与社会效益总水平的提高。第三个基本特征是公共财政需要以公民权利平等、政治权力制衡前提下的规范的公共选择作为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公共财政和我们原来没有进入到这个状态的财政,以及原来状态下的整个政府理财及相关的决策机制之间的本质的不同,就是我们要实行政府理财和公共事务管理的宪政化、法治化、民主化。第四个基本特征是公共财政在管理运行上必然是以现代意义的具有公开性、透明度、完整性、事前确定、严格执行、追求绩效和可问责的预算作为基本管理制度的。现代意义的预算是落实公共财政所有理念、原则、目标和功能的现实载体与操作形式。这一特征归结起来,实质内容是以周密的理财制度防止公权扭曲和追求公众利益最大化。根据以上特征,在初建和发展公共财政框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六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按照公共财政发展的要求在政府和财政的基本职能中收缩生产建设职能。总体上国有经济要实现战略性重组,抓大放小,收缩其总体覆盖面,强调质量。从长期目标看,地方政府和财政应该逐步退出一般竞争性的投资领域。而中央政府要有限地介入竞争性领域,即一些长周期、跨地区、特大型的对于生产力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项目,比如宝钢、京九、三峡等。如果中央政府有限参与,地方政府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以后,财政体制问题中的事权纠葛,在最重要、最棘手的“投资权”上就可以基本理清。第二是要合理掌握财政分配顺序。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下合理掌握财政分配顺序,一是应保证国家机器在效能前提下的正常运转(在转轨过程中结合精简机构等基本问题逐步解决效能问题)。二是应保证满足公共需要,即要保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到位了,社会的投资条件、生存环境的水准就能提高,就会反过来促使整个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然后,才是政策倾斜方面的事项。第三是要形成规范的公共选择机制。财力分配和政策安排如何把握轻重缓急,作出合理决策,不能由少数政府官员决定,必须越来越多地依靠法治化的程序、规范的公共选择机制来形成决策方案。第四是政府部门、财政部门、税收部门等要形成理财系统为公众服务的意识和规范。在财政管理改革中,观点转变与制度创新需要互动,还要积极依托现已启动的“金财工程”,靠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配合预算管理改革推进,还应凭藉这个系统在相关各部门形成公共财政的制度约束、监督体系。第五是理财方式必须转变,努力发展“四两拨千金”的新方式。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经验,以参股、贴息、信用担保、BOT、TOT等形式,调动社会资金贯彻产业政策,并对实行政策倾斜的项目,实施严格的专家集体决策和内外部多重审计,把政策倾斜中通过“设租寻租”以徇私的可能性压到最低限度。第六是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理财方面势必要形成一个协调配套的预算管理体系。即必须以系统工程的形式形成一个将公共收支、社会保障与社会成员的收入再分配、国有资产管理、区域协调和经济杠杆的调节运用等在复式预算中合理安排、相互协调配合的运作体系。贾康教授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真正意义的公共财政,其初始动态出现于原始社会,而阶级国家的出现使财政的阶级性出现并上升为主导,成为对公共财政的第一次否定,而中世纪末叶资产阶级革命以“社会契约论”为思想武器和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旗帜的社会变革,使财政的公共性在权力制衡、宪政民主框架下,在形式上和份量上开始复归,而由于无产阶级革命而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后,必将引来国家消亡过程而使财政的公共性走向更为实质、更为全面的复归,最终完成“否定之否定”。此外,贾康在其他一些领域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如经济基本理论方面的广义狭义价值规律,经济运行理论方面“紧运行”中的财政体制和财政作用等,现实课题方面的搞活国有企业的对策思路,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中的债务转换问题,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及财税对策,消费膨胀及其控制对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收入分配政策,财政信用与财政投融资,国外政府间转移支付比较研究,港澳台财经,积极财政政策的分析评价及短期与中长期政策的协调配合,国债规模与结构,财政贴息手段的运用,财税支持科技创新和中小企业发展,国库管理等,也取得了许多出色的研究成果。五、需要完成的任务十分艰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需要完成的任务十分艰巨。贾康从财政的角度提出了他的看法:财政不可能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包打天下,但应当积极地有所作为。(一)创设民主化、宪政化的农村社会生活财政工作对民主法治建设的促进作用一般而言是间接的,但实际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比如公共财政建设,不仅要求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且要求政府构建规范的公共选择机制,这个机制实际上就是要形成一套法治化、民主化的理财制度。公共财政要求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预算资金要有完整性和透明度,财政要给公众一个可见的全景图。参与政府预算决策过程的,不光是政府有关的综合部门,还要有专家群体和公众,通过听证会和舆论监督等方式来发挥作用,通过法治建设逐步把规则与程序完善起来,稳定下来。这就是所谓民主化、宪政化的导向。从理财角度构建公共财政框架和引出财政民主化、法治化、宪政化,会进一步拉动现代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法治化、宪政化,这是公共财政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贡献。从政府理财的角度作为切入点推进这样一个进程是最平稳的,社会各个方面也是可接受的,实际的效果比较好。(二)通过改革制度解决企业群体的不平等,实现企业融合,逐步实现进入人才流动的局面贾康认为,财政对于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公平正义的维护与提升可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建立体现公平正义的制度。以税制改革为例,过去企业是由政府投资建立,中国五级政府每级都有自己的企业。各级政府分别从其所有的企业里面拿收入,不同的企业有亲疏之分,直接控制的是“亲儿子”,其他都是“干儿子”,政府面前各个企业无法公平竞争。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后,从原来的按行政隶属关系组织财政收入,进入了一个新的体制,即企业不分大小,不论行政级别,依法纳税,该交国税的进国库,该交地方税的进地方库,税后的部分可以按产权规范自主决策进行分配。这样所有企业都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就政府来说,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不分亲疏,原来对部分企业过多干预、过多关照的财政体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这里的重要变革就是制度,这个制度变革以后会拉动企业的进一步改革,以及在公平竞争中的发展。随着财政组织收入方面的改革,企业的行政级别也可以淡化,企业管理人员的行政阶梯也应该取消,最后走到企业的厂长经理由企业家市场来调节其供求,从而实现企业和企业家都在市场中公平参与竞争的局面。再比如通过调整个人所得税,开征不动产税、遗产税等,都会通过经济手段强化收入再分配调节,提升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二是通过财政支出、转移支付制度发挥固强补弱、控制差距、雪中送炭的作用。具体来说,对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相对薄弱和市场失灵的领域或地区,比如三农、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领域和一些欠发达地区,财政要给予特别的倾斜。对诸如贫困家庭、下岗职工、丧失劳动能力者等弱势群体,财政要给予必要的救助。这是体现财政雪中送炭功能的重要方面。三是对于公权部门,必须坚决推行真正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从理财的方面彻底切断公权扭曲的经济利益动因,消除以公权谋私利的制度土壤,并加强财政监督,以维护社会主义。(三)利用传统文化的机制创新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财政促进和谐社会所要求的诚信友爱,可以从支持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和建设社会道德体系这两个方面发挥作用。在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方面,财税部门可以从个人、企业的纳税记录入手,促进建立个人和企业的信用制度。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用经济手段来促进诚信,而且这些手段往往比宣传号召更能实质性地推进诚信建设,因为它已变成实际利益的约束而不是简单的道德说教。如果一个人的诚信记录里面有污点,就会影响他将来的发展,包括求职、就业,企业则会影响其自身的市场形象、市场份额。在信用制度建设上,财政部门要舍得“花钱买机制”,通过机制创新使社会的诚信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在建设社会道德体系方面,应从财力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挖掘和社会各界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所做的努力给予支持,以此来重新点燃人们的友爱、友善、友情之心。为弘扬传统文化提供支持,应当成为包括财政部门在内的政府部门的责任。同时,鉴于财税部门工作所具有的广泛社会影响和公共性,其应该成为诚信友爱理念的宣传员。比如现在税收部门越来越注重诚信理念的宣传工作,提出了“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的口号,聘请形象代表,以求“润物无声”地使诚信理念和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