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021-2022学年高一期末考试专项复习_第1页
第5讲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021-2022学年高一期末考试专项复习_第2页
第5讲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021-2022学年高一期末考试专项复习_第3页
第5讲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021-2022学年高一期末考试专项复习_第4页
第5讲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021-2022学年高一期末考试专项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讲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历史素养

唯物史观: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和

历史人物,培养唯物史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分析太平天

国运动的革命性和局限性;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作用;分析《马关条

约》的内容和影响。正确认识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

认识列强侵的探索和努力,并认识到他们的阶级局限性。

华对中国社时空观念:通过对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的学习,能够从时空观念

会的影响,概角度把握19世纪中期世界和中国的形势。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等方

述晚清时期法认识到19世纪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了解我国西北、西南、东南等方

中国人民反位出现的边疆危机,培养时空观念。

抗外来侵略史料实证:能够利用不同的类型的史料,对两次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

的斗争事迹,的危害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能够利用不

理解其性质同的类型的史料,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洋务运动和列强掀起

和意义;认识瓜分狂潮,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社会各阶级历史解释:学生能够通过搜集、选择、运用相关史料对一些特殊名词做

为挽救危局出正确的解释;如门户开放政策、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

所作的努力判权等做出解释。学生能够通过搜集、选择、运用相关史料对洋务运动

及存在的局的作用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进行历史解释。

限性。家国情怀:全面掌握列强对近代中国的侵略史实,体会中华民族危机的

不断加深,从民族振兴的角度感悟家国情怀。认识林则徐等民族英雄勇

于抵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家国情怀。

・时空坐标

开眦为华赧制蝴化能半赧地便

•阶段特征

1840—1901年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也是中国在屈辱中

走向近代化的时期,主要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西方发动了五次大的侵略战争,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民族危机日渐严重的情况下,农民阶级发起太平天

政治

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戊戌变法,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

化迈进

随着西方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要形式的经济侵略的加剧,中国开始被卷

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

经济

解体;洋务运动中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

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天朝上国”思想受到冲击;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

思想文

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外面的世界,向西方学习成为救亡图存的主流;洋务

派的“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基础知识

中国近代史

从17世纪开始,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却依然在封建主

义的道路上缓慢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历史步入近代。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有四条基本线索:

屈辱史: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历史(列强侵华史)

抗争史: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

的历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历史(社会各阶层探索近代化道路)

发展史: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

展)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非全部的独立自主权,

即主权不能完全自主。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受到外国

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是历史的沉沦)

・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即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

义。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

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是历史的进

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是从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开始的。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1、步入近代: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开始逐步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步入近代时期。

2、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中

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坠

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救亡图存:(面临三千年未见的危局,国人起而挽救)。

(1)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起义,试图推翻清朝,建立“地上天国”;义和团

运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2)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洋务新政,试图解决国弱民贫问题。

(3)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区区至透运动。(这些都未能挽

救国家落后挨打的局面)

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主要形式是战争,伴之而来的是商品输出和资本输

出。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

考点十六两次鸦片战争

当欧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代,清政府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先看鸦片战

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1、全新的世界格局(先进的工业文明在发展):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在英美法等国确立;②英国生产力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需求强烈,并

掌握资本主义世界霸权;③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英美法俄)都把矛头指向

中国。

2、对外界浑然不觉的中国:(农业文明逐步落伍,还在做着“天朝上国”之梦)

政治:仍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顽固: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

生产方式;科技:科技非常落后:军事:以至兵器为主,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

很差;社会: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而在当时的中英正常贸易中:中国出超(又叫贸易顺差,

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为一年)商品出口额高于进口额),英国入超(又叫贸

易逆茎,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为一年)商品进口额高于出口额),英国处于

贸易逆差地位。为改变这种状况(贸易逆差),英国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

战争终于爆发。

二、两次鸦片战争

面对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道光皇帝派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

1、林则徐虎门销烟:(注意了解: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鸦片走私,白银外流,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1838年,道光帝派林则徐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

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

伟大胜利,向世界表明清政府禁烟的决心,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

J±ZZ.+

,匕、O

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刚刚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华发动战

争。

2、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

(1)原因:(注意归纳)①根本原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理里意图打开中国

市场,将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的商品倾销市场;②主要原因:道政府的衰落;

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③直接原因(导火线):中国的禁烟

运动(虎门销烟)触犯了英国的利益。

(2)概况:1840年,英军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结

果清政府战败,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第一个不

平等条约:割让香港岛、赔款21/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

战争结束。

(3)影响: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

的签订,长期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注意以下三点)

①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当其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②中国被迫卷入

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中国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残民地半封建

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进入民主革命时期,是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教材没提)

•英美法三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衰败的封建主义无法抗衡新兴的资本主义。

・启不:落后就要挨j71。

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一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

大)

(1)原因:①根本原因: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②直接原因:

修约遭到拒绝;③重要原因:未达到婴生贸易合法化的目的。

(2)概况: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茨堡以调停人面目出现;1858

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一签订《天津条约》;1859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

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大沽炮台;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烧圆明园

后,进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建国抢占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o

(3)影响: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

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法

获得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权益;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实现鸦

片贸易合法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

[概念阐释]

三、开眼看世界:

①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

②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

思想。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

科全书”。

⑶徐继畲(yu):撰成《瀛寰志略》。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局限:①没有脱离阶级和时代的限制,对西方的学习是肤浅的,局限在器物(技

术)层面;②根本目的是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③没有付诸实践。

考点十七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十九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西方殖民国家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各

阶层掀起了不同形式的抗争。

一、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搞清楚天国的两个文件,明确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

的作用与局限性)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主要是览经矛盾在尽逊矛盾推动下激化的结果,所以说太平

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血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锐。主要斗争

矛头是反抗道政府。(历史的肩负起了双重的革命任务)

在这样的时势下,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

1、运动经过:(几个主要事件)

①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

太平天国,洪秀全称天王。

②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天京,定都于此。正式建立了政权。

(此前的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了政权)

③军事全盛:太平军发动北伐和西征,军事上达到鼎盛。

④天京变乱: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江,杨秀清、韦昌辉被杀,军

芭才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

⑤后期防御:洪仁开、陈玉成、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太平军先后取得浦口、

三河大捷,但在安庆战役中败于篁典整统帅的湘军。

⑥最终失败: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进攻下,天京等地

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湘军攻陷天京)

2、革命纲领:(注意他们的主张和对他们的评价)

文件内容评价异同点结果

提出了“有田同耕,有进步性: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共同点:①都具

饭同食,有衣同穿,有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具有反封有反封建的革

钱同使”的主张,否定建的革命性,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命性②都为了在当

《天朝田亩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建斗争的高峰巩固农民政权时的

制度》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③都未能实施。历史

会财富平均的思想。展规律,具有空想性,无法真正调不同点:①二者条件

(主张绝对平分土地动农民的积极性,加上处于战争环的经济主张相下,i

和产品)境,无法真正实施反②群众基础两个

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进步性:是中国最早的、最完整的不同(前者群众文件

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资本主义改革方案,顺应了社会发基础广泛,后者都未

《资政新命应当向何处去得问展潮流,具有时代进步性和反封建没有群众基础)能实

篇》题。(主张向西方学习,的革命性施

发展资本主义)局限性: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

和要求,缺乏群众基础

3、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评价、地位):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是巨大的,留给人

们的教训也是深刻的。

(1)历史功绩:(评价、地位)①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性质);

②沉重打击了道王朝的统治,引起了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③湘淮系汉族官僚

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

(2)失败教训(局限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3)失败原因:①内因:(主观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科学

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失

败是必然的(根本原因));②外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中国的近代化却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面对内

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发生分化,一些有远见卓识的人物开始了早期的探索。

二、洋务运动:(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主要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和正确评价

洋务运动))

1、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内忧:太平

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夕卜患:两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

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当权人物,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维护道朝统治,在19

世纪60到90年代,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新政,称之

为洋务运动,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祈为代表;在地方

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

术,“师夷长技”。提出了“自强”:“求富”口号。(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面对统治危机,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但他们

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为其最后的命运

埋下伏笔。)

2、主要洋务活动:①“求强”旗号下,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官办企业);②“求

富”旗号下,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官督商办);③兴办新式教育:创办新式学

堂(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京师同文馆

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④筹划海防,创办三支海军(北洋、

南洋、福建)。

洋务运动轰轰烈烈进行了30年,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呢?

3、结果: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

告洋务运动破产;

•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不触动封建制度,立新而不除旧,没有彻底变革曳

建制度。

4、评价:(影响)

积极:引进了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提高了国防特别是海

防实力;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一种尝试,是中国军

代化的开端。

局限:只引进西方技术而不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不可能达到“自强”求富”的

目的(失败原因)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而此时的法国、俄国、日本都相继确

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造成了边强危机。尤其是甲午中日战

争,宣告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西北边疆危机(19世纪60、70年代):①危机表现:叁国支持阿古柏在新

疆叛乱;堡国侵占伊犁地区。②度过危机:左宗棠率军平定叛乱,收复新疆;

1884年,新疆正式建堂,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

2、西南边疆危机:①危机表现:达国入侵越南,挑起中法战争。(1883-1885);

②危机概况:1884年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福建水师全军慢没);

1884年到笆曳多次击败进攻台湾的法军;1885年冯子材率军大败法军,取得镇

南关大捷;③结果:法国内阁因此倒台,1885年清政府与法国签订《整史条款》

承认法国占领越南.打开了中国更生的门户。

・1885年,台湾建省,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

3、甲午中日战争:(1894T895)

(1)背景:①根本原因: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壮大了国力。②直接原因:因朝鲜

发生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日本也趁机出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2)经过(重要战役):①半岛战役(爆发标志):1894年8月,甲午中日战

争爆发。②平壤战役:1894年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③黄海战役:北洋舰队

(邓世昌、林永生)重创日本舰队,北洋舰队也在作战中遭到重大损失。战后,

李鸿章发出“避战自保”命令,北洋海军失去了制海权。④威海卫战役:1895

年2月,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

(这也标志着开展了30多年的洋务运动失败)

(3)结果:清军战败,签订《马关条约》(结合相关内容,谈谈《马关条约》

的危害)(学说话)

内容危害(影响)

割地(割三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到破

地)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坏,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岛给日本

赔款(赔两赔款2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亿)

开埠(开四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杭州为商埠

特权(允设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转

厂)设厂制造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马关条约》的影响: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

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在反侵略的同时还要反封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

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学说话)

《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的侵华野心,《马关条约》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

的狂潮。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1、开端:(“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的条款损害了9

里里在中国东北的利益,为了防止日本独霸东北,《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

三国为各自在华利益,联合干涉日本,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日本趁机向清政

府勒索3000万两“赎辽费”

2、瓜分中国的狂潮:

①掌控中国经济命脉:(为支付战争赔款,清政府向欧洲列强大借款,出卖国家

权益,列强借此进一步控制中国内政外交)

②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堡国:强租旅大(将转以北作为势力范围);

叁国:强租威海卫、香港新界(将—流域作为势力范围);逸国:强租胶州湾

(将山东作为势力范围);法国:强租广州湾(将云南和两广作为势力范围)

③掠夺路矿利权:(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门户开放”:(补充)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的政策,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

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擅琶贸易机会。

实质上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考点十八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甲午战败,日本从《马关条约》中获取了大量利权,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

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社会内部展开了不同的方式来挽救民族危亡。

一、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1、戊戌维新运动——上层的改良

①兴起(序幕:公车上书):康、梁二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联合

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史称公车上书。(公车:汉朝时,政府都是

用公车接送参加考试的举子,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这次

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皇帝,却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

救亡的政治运动。

公车上书失败了,维新人士并没有就此罢休,他们积极地宣传变法甩想,推动了

维新运动的发展。

②发展(著书立说):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通过“托

古改制”,从根本上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成为变法维新的理论基础;上

里编译的《天演论》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主张。

维新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为百日维新奠定了思想基

础O再看百日维新。

③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

始的标志),宣布实行变法。1898年是农历的戊戌年,历史上就把这次变法叫做

“戊戌变法”;又因为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又称为是“百日维新”o

・变法内容涉及多个方面,但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

④失败(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

搜捕维新人士,杀害了“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

康广仁(1898年9月28B)被捕遇害)标志着变法失败了。

•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废除除变法诏令。但他们保留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

身)一项。

(3)失败的原因:(注意归纳)

客观上:守旧势力强大;

主观上:维新派力量弱小,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寄希望于没

有实权的皇帝。

根本原因:半殖半封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旧

势力过于强大,双方力量悬殊)

(4)影响、评价(意义):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围想的传播,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具有爱国和

进步作用。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教训: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它的失败证明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

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个大背景下,作为鸦片战争以来社会矛盾总爆发的义和团运

动爆发了。

2、义和团运动---下层的革命(主要搞清楚义和团运动的口号)

(1)爆发原因:

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深:《马关条约》签订以后,西方列强掀起&分中国的狂

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直接原因:洋教猖獗:山东洋教势力猖獗,反洋教的斗争日益高涨。

(2)经过:(了解经过)1899年,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河南一带,后来,

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进入京津地区,最终在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扶清灭洋”的口号:一方面反映出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矛盾的尖锐性:另一

方面“经造”,不能认识清政府的阶级本质,显示出其愚昧性;"V,仇视一

切西方文明,盲目排外,显示出其落后性。

・清政府的态度:由“剿”转“抚”,最后到“灭”。①山东巡抚毓贤、袁世

凯等,对义和团采取先抚后剿的举措;(义和团前期,山东巡抚毓贤支持义和团,

后来毓贤被免职,袁世凯就任山东巡抚,袁世凯大力反对义和团,大肆逮捕、屠杀义

和团)②慈禧太后采用先“还”企图加以控制利用后再型区的方法。

(3)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4)评价:进步性: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

牲精神,迫使列强改变瓜分中国的侵略计划。(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

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局限性:盲目挑处,没有先进阶级领导;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义和团运动引起了帝国主义的恐慌,组成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三、民族危机的加深一一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1、原因:①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后8中国的狂潮;(列强向

帝国主义过渡,要求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②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各国以“保护使馆”的名义镇压义和团)

2、过程(注意了解)①爆发:1900年6月,英、美等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

联合发动侵华战争。②八国联军在廊坊、天津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英

勇打击。③7、8月,八国联军相继占领天津、北京,瓦德西将司令部设在紫禁

城内。④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下令清军镇压义和团,并与侵略者“议

和”。⑤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

治根基。

3、结果:1901年9月,清政府与11国侵略者签订《辛丑条约》。(近代以来最

严重的卖国条约)

(1)《辛丑条约》内容及危害

条约内容主要危害

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

人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

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

向各国赔款白银垃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

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

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略中[

住,各国可派兵驻守的大本营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国可在北京至山海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

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主权完整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2)《辛丑条约》影响:(注意总结)①极大地初建了中国人民的负担;(2)

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③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壬晏;④中国完全陷

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辛丑条约》的特点:(注意了解)①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没有割地,

不开新商埠,巨额赔款人均一两白银,带有惩罚性)。②既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

治,又加以严格控制;(条约丝毫未涉及处置慈禧太后。相反,确立清政府继续

充当列强侵华的代理人。其目的就是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以华

治华”)

•总结:我们说签生丝昱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到《马关条约》使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即标志着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的形成是一个过程,这一点

要记清楚!

・考点剖析

典例解读。1

(2020浙江7月选考,9)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

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

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一一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

的这种认知反映了()

A.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努力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D.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仍懵

懂无知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签署治外法权的条款,是清政府的权宜之计,他们错误地认为

应该让“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自己管理自己,这既显示了

清政府的宽宏大量,又减轻了管辖洋人的任务,可见当时的统治者对包括司法主

权在内的近代国家主权的认识十分浅薄,所以D正确。材料未涉及朝贡体制,A错

误;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在鸦片战争后被逐步打破,而非清政府主动抛弃,B错误;

材料表明清政府仍未摆脱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C错误。

分上步考点链接: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中国近代史是以民族危机与民族觉醒为主线交织的历史,鸦

片战争在带来了中国的殖民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政治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经济结构发生

经济上

了变动

思想上“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社会

西方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生活上

总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特别提醒】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半殖民地是指主权部分丧失,包括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半封建是指形式

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

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不断发展。(2)不能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解为政

治上半殖民地,经济上半封建。两者都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要素。

黑,发典例解读°?

下面是《海国图志》的部分目录,这反映了()

卷一筹海篇一议守上

筹海篇二议守下

卷二筹海篇三议战

筹海篇四议款

卷三海国沿革图叙

东南洋各国沿革图

大西洋欧罗巴各国沿革图

①部分知识分子对当时世界的认识②民众都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必要性③皇

帝对学习西方先进武器的决心④魏源对如何应对西方侵略的思考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根据目录中“议守、议战、海国沿革”,可知晚清时期部分知识分子学

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故①正确;《海国图志》中的内容主要反映外国史地、社

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内容,未能反映出民众意识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故②

错误;依所学可知,《海国图志》一书未能得到统治者的重视,故③错误;魏源

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以此应对西方侵略,故④正

确,故选B项。

考点链接:新思潮萌发的原因、核心及特点

(1)原因

①清朝封建统治日益腐朽,思想界死气沉沉。

②民族危机出现,封建统治危机加重,有识之士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

用”。

③鸦片战争中,英国表现的先进性。

④爱国知识分子清醒,注目世界,探索新知。

⑵核心:主张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3)特点:一方面有鲜明的时代变化的印记;另一方面又保留着浓重的封建纲常

《资政新篇》中,洪仁升提出多条建议,如“兴车马之利”“兴舟楫之利”“准

富者请人雇工”,在外交、法制、社会习俗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这

些建议()

A.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体现了落后性和空想性

C.符合当时世界近代化的潮流D.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在外交、法制、社会习俗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可知,《资政新篇》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近代化时

代发展潮流,故选c项;《资政新篇》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

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并非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排除A项;《天

朝田亩制度》体现了落后性和空想性,排除B项;《天朝田亩制度》调动了农民

革命积极性,排除D项。

2%考点链接:正确评价《资政新篇》

(1)进步性:《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继续反封建反侵略的纲领,它有强烈的革

命性。它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它

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

⑵局限性:它没有反映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既非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也缺

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因此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

国的现实斗争没有起任何积极作用,而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所

以它根本没有实行。

【知识拓展】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项目《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产生

太平天国走向全盛时期太平天国走向衰落时期

背景

试图在维护自然经济的基础上废除

经济主张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工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在生产力水平

主张商业,用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

落后的情况下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续表

项目《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突出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

群众未能反映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无

地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

基础法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革命积极性

作用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未能付诸实施,对太平天国运动无直

勃发展接影响

出签典例解读。4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开办的第一家民用企业,在经营中将账目造册刊印,任

凭有股权之人随时到局查阅,还在每年结账后于《申报》等媒体上公布账略。这

种经营思想的出现()

A.受到西方经营模式的影响B.适应民族资本发展的需要

C.缓解洋务企业的资金压力D.推动近代报刊媒体的发展

【答案】A

【解析】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思想带有近代化企业管理的特征,明显受到西方

经营模式的影响,故选A项;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企业,并不属于民族资本主

义,排除B项;企业经营思想和缓解资金压力无关,更不是为了推动近代报刊媒

体发展,排除C、D两项。

3制5

二名考点链接: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洋务运动促

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运动兴办的民用企业,对外国经济

经济上

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使中国经济向近代化迈出了关键性

的第一步

外交上总理衙门的设立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

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了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

教育上

学生,加快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洋务运动有力冲击了“天朝上国”“夷夏之辨”等思想观念,推动了国

思想上

人思想的早期近代化

【知识拓展】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

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

的。

(2)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3)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

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4)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

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地位。

秋二&•典例解读05

下表是1895—1898年11月西方列强在华修筑铁路的情况(单位:千米)。这一现

象反映了西方列强()

英国沙俄德国比利时法国美国

28001530720650420300

A.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深化B.联合对华进行经济投资

C.已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D.使中国沦为殖民地国家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数据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列强纷纷抢夺在中国修筑铁路的

权利,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逐渐转向了资本输出,反映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

的深化,A正确;材料数据主要体现了1895-1898年11月西方列强在华修筑铁路

的情况,无法体现列强联合对华进行投资,B错误;单纯通过西方列强在华修筑铁

路无法说明西方列强己经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C错误;中国始终没有沦为殖

民地国家,D错误。

注土”考点链接:从不同层面看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大大加深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通过对

中国经济的掠夺和控制,进而操纵中国的政治,使中国社会迅速倒向半殖民地化

境地。

(2)客观上刺激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

提供了更大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也促使清政府对民族企业的政策做出了调

整。

(3)唤起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社会各阶层都在试

图以自己的方式拯救民族危亡,“实业救国”、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

亥革命等相继兴起。

典例解读°6

(2021•山东高考•6)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

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

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

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

也就是说上谕变法缺乏足够的社会基础,也就是没能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故选

D项;由“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

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说明自上而下的方式并不是其缺陷,排除A项;

题干中“是从基础上开始”、“一个倒置的金字塔”说明评价者认为这场变法是

从基础开始的,而实际上却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而不是强调变法措施问题,排

除B项;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是导致变法缺陷的原因,而不是变法的缺陷,排除

C项。

/NA考点链接:戊戌维新运动的特点

比较广泛,下至经济基础,上至上层建筑(政治、军事、思想文

从涉及

化),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

领域看

(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从推行仅局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

范围看革的巨大力量

从推行

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

者看

从性质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上看

从目的

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上看

英国人赫德承认义和团运动是“一个纯粹爱国的志愿运动,其目的是使中国强盛

起来,以实现中国人的计划”。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

A.排斥外来文明B.具有民族救亡色彩

C.行为过于激进D.得到英国政府支持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英国人赫德承认义和团运动是‘一个纯粹爱国的……其

目的是使中国强盛起来’”得出具有民族救亡色彩,故选B项;根据所学可知,

“排斥外来文明”是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跟题干表达的含义不符,排除A项;

“行为过于激进”与题干赫德强调的义和团运动的意义不符,排除C项;根据所

学可知,义和团运动遭到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镇压,其中就包括英国政府,

“得到英国政府支持”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且考点链接:全面认识义和团运动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

2.历史特点:

⑴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⑵局限:没有集中统一的领导;盲目排外;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3.历史功绩:

(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打破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灭亡中国的狂妄

计划。

(2)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拓展延伸】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认识

(1)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2)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性、笼统的排外性质。

(3)扶清灭洋:具有爱国性质,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

会的主要矛盾。

史料1840-1900年列强侵华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

割让香港岛;赔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

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赔款白

内款2100万银元;馆界”,严禁中国人民参加

银2亿两;开放苏州、杭州、沙

容开放五处通商口反帝活动,拆除天津大沽及

市、重庆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

岸;协定关税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

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炮台

据史料概括指出列强侵华呈现的发展趋势。

【答案】规模上,侵华规模不断扩大,列强由单独侵华到联合侵华;方式上,从发动

战争、经济侵略,扩大到政治军事控制;范围上,从东南沿海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

入内地;经济上,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论之1考点链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标志表现

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