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上科学第一、二单元选择题测试姓名:[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A.微生物不能帮助我们生产食物B.发霉的苹果,只要切掉发霉部分还能食用C.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人们发现细菌和病毒是一些疾病的元凶(正确答案)答案解析:A.微生物不能帮助我们生产食物,说法错误,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如酵母。B.发霉的苹果,只要切掉发霉部分还能食用,说法错误,发霉的苹果切掉后通常不能再吃,即使切掉发霉的部分,也可能存在部分霉菌,可能会对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C.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人们发现细菌和病毒是一些疾病的元凶,说法正确。2.下列关于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A.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要离物体一定距离观察(正确答案)B.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观察物体时透明罩要紧贴物体观察C.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调焦环是调节物体的放大倍数答案解析:A、根据对显微镜的认识,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要离物体一定距离才能观察,故A正确;B、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若透明罩紧贴物体,光线不能进入,一片黑暗,无法观察,故B错误;C、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调焦环是调节清晰度,不能调节物体的放大倍数,故C错误;3.微小世界单元让我们了解了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人类逐渐认识了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微小世界,发现了诸多奥秘。以下发现有误的是()。[单选题]*A.观察微生物时,我们可以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控制微生物的运动速度B.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自然界中既有单细胞生物,也有多细胞生物C.使用光学显微镜时,标本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中看到的方向一致(正确答案)D.水中的变形虫能在全身各处伸出伪足,其主要功能是运动和摄食答案解析:A.观察微生物时,我们可以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控制微生物的运动速度,正确;B.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自然界中既有单细胞生物,也有多细胞生物,正确;C.使用光学显微镜时,标本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中看到的方向一致,错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所以使用显微镜时,标本移动方向与从目镜中看到的方向相反。D.水中的变形虫能在全身各处伸出伪足,其主要功能是运动和摄食,正确。4.我们在观察草履虫时获取了以下信息,能支持草履虫会繁殖的证据是()。[单选题]*A.在草履虫培养液中滴入少量肉汁,发现草履虫立即集中在该液体中B.用手电筒照射草履虫培养液的一侧,一段时间后发现草履虫集中在有光的地方C.在显微镜下草履虫运动速度极快,经常要移动玻片才能完全观察到它的运动D.在草履虫培养液中滴入少量酸奶,几天后发现草履虫数量增加(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能生长、具有应激性、能生殖和发育、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草履虫也属于生物,能够繁殖,我们可以通过在草履虫培养液中滴入少量酸奶,几天后发现草履虫数量增加来印证这个观点。5.在实验室里我们也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物体,以下属于正确使用显微镜步骤的是(B)。a.上片b.镜筒向下c.对光d.镜筒向上[单选题]*A.a→b→c→dB.c→a→b→d(正确答案)C.c→a→d→bD.d→c→b→a答案解析: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根据对显微镜的认识,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应该是使用显微镜的步骤:1、将显微镜向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将显微镜向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3、将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4、调节焦距一定要在低倍镜下调,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但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在这个过程中眼睛要从侧面看物镜,然后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并慢慢反向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当看到物像为止,5、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6.当小科用制作好的简易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发现很模糊,他应该()。[单选题]*A.抬高简易显微镜B.旋转凸透镜,改变凸透镜的倾角C.将凸透镜换成平面镜D.调整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根据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步骤,准备两个放大镜、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如果制作好的简易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发现很模糊,他应该调整凸透镜之间的距离。7.如图1,张慧跟小组同学先用放大镜①看课本上的字,得到放大、清晰的图像,再在放大镜①下增加放大镜②,相互保持平行,进行调试,看课本上的字。用下面哪种调试方法能看到字的图像放得更大、更清晰?()[单选题]*A.将放大镜②与放大镜①的位置交换B.固定放大镜②,上下移动放大镜①C.固定放大镜①位置不变,上下移动放大镜②(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明显提高放大倍数。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使用方法:1、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在图像清晰的前提下,看看能放多大。2、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看看能不能使课本上文字的图像放得更大。因此,固定放大镜①位置不变,上下移动放大镜②,我们能够看到字的图像放得更大、更清晰。8.在观察蚂蚁运动时,需要放大镜,但一时找不到,用以下哪个物品替代最好()。[单选题]*A.近视眼镜B.一滴水C.老花镜(正确答案)D.凸面镜答案解析:放大镜镜片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凡是具有这些特点的物体都能有放大作用。近视眼镜是凹面镜,中间薄、边缘厚,凸面镜不透明,它们都不能起到放大作用。一滴水、老花镜都符合放大镜的镜片特点,具有放大作用,但是相比较而言,用老花镜观察蚂蚁更方便。9.下列关于洋葱表皮细胞,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A.细胞内的小黑点是细胞核B.洋葱表皮展平后,滴碘酒,再盖上盖玻片(正确答案)C.盖盖玻片时需尽可能排出气泡D.在玻片标本左边滴碘酒,需在右侧吸碘酒来染色答案解析:A、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长方形似的结构就是洋葱的表皮细胞,中间的一个小黑点是细胞核。故A正确;B、制作洋葱表皮细胞标本的6步为“滴撕展盖染吸”,洋葱表皮展平后,先盖上盖玻片,再滴碘酒染色,故B错误;C、盖玻片时需尽可能排出气泡,以免影响观察,故C正确;D、在玻片标本左边滴碘酒,需在右侧吸碘酒来染色,这样碘酒才能浸染标本,故D正确。10.下列关于微生物,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A.制作面包要加入酵母菌,有利于疏松多孔B.利用微生物可以处理污水和厨余垃圾C.木耳、蘑菇等是可以食用的微生物D.霉菌使食物霉变,把食物放于高温潮湿处可防霉(正确答案)答案解析:A、制作面包要加入酵母菌,酵母菌能够分解面粉中的淀粉,形成二氧化碳,有利于疏松多孔,故A正确;B、微生物是生物界中的分解者,利用微生物可以处理污水和厨余垃圾,高效且环保,故B正确;C、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木耳、蘑菇等属于真菌,是可以食用的微生物,故C正确;D、霉菌使食物霉变,霉菌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容易生长、繁殖,把食物放于高温潮湿处会加快食物发霉,故D错误。11.平平知道制作洋葱表皮细胞标本的6步为“滴撕展盖染吸”,他按步骤操作完成。完成6步后他观察到洋葱细胞有重合,且一个“小方格内有多个小黑点”,可能的原因是()。[单选题]*A.没有用碘酒染色B.撕表皮的时候撕的太厚(正确答案)C.盖盖玻片时没有倾斜D.没有对好光答案解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标本的6步为“滴撕展盖染吸“,完成6步后观察到洋葱细胞有重合,且一个“小方格内有多个小黑点”,可能的原因是撕表皮的时候撕的太厚,有细胞重叠导致的。12.小明想自己培养微生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单选题]*A.可以利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B.草履虫是一种结构简单的昆虫(正确答案)C.池塘里的一滴水中含有许多微生物D.草履虫会用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答案解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草履虫会用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我们可以利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池塘里的一滴水中含有许多微生物;草履虫是一种结构简单的动物,但不属于昆虫,ACD观点正确;B观点错误。13.下列对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单选题]*A.微生物能够分解动植物的残体和尸体,是环境的清洁师,所以微生物越多对人类帮助越大B.微生物是指微小的生物,所以蘑菇、木耳不属于微生物C.酿酒过程中需要微生物进行发酵(正确答案)D.新冠肺炎、流感等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所以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答案解析:A.微生物能够分解动植物的残体和尸体,是环境的清洁师,微生物越多对人类帮助越大,错误;微生物对人类有着众多的影响。微生物千姿百态,有弊也有利,并不是越多越好。B.微生物是指微小的生物,所以蘑菇、木耳不属于微生物,错误;蘑菇、木耳属于微生物。C.酿酒过程中需要微生物进行发酵,正确;D.新冠肺炎、流感等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所以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错误;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好处也有危害,比如酿酒、酿醋等。14.科学家制成人造卫星上的百叶窗式控温系统是受谁的启发()[单选题]*A.苍蝇复眼B.蝴蝶翅膀(正确答案)C.昆虫触角D.自己想的答案解析:蝴蝶翅膀上的鳞片会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从而调节体温。科学家受蝴蝶的启发,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了对温度敏感的百叶窗样式,所以B符合题意。15.甲、乙、丙三位同学在教室里交流各自的观点,你赞同()的观点。[单选题]*A.甲同学说:“蝇的复眼只能看到周围180°范围内的物体。”B.乙同学说:“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是因为它们都长着形状相同的触角。”C.丙同学说:“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细胞。”(正确答案)答案解析:选项A蝇的复眼包含4000个可独立成像的单眼,能看清几乎360°范围内的物体。甲同学的说法不正确。选项B昆虫的‘嗅觉’很灵敏,但是不同昆虫触角的形状不相同。乙同学说法不正确。选项C“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细胞’。”丙同学的说法正确。16.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单选题]*A.简·施旺麦丹最早利用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的人B.所有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C.蘑菇和木耳都属于微生物(正确答案)D.使用显微镜时,标本移动方向与从目镜中看到的方向相同答案解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光学显微镜的镜头有两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多组凸透镜组成的,物镜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实像落在目镜成虚像的范围内,所以目镜成实像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A、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A错误;B、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错误;C、绝大多数的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我们吃的蘑菇、木耳体积较大,是真菌,也是微生物。C正确;D、使用显微镜时,标本移动方向与从目镜中看到的方向相反。D错误。17.下列关于草履虫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A.应该用矿泉水培养草履虫B.草履虫的形状像只鞋子,由多个细胞组成C.为了便于观察,应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正确答案)D.喝了含有草履虫的水,对人体没有伤害答案解析:A、矿泉水中缺少营养物质,不应该用矿泉水培养草履虫,故A错误;B、草履虫的形状像只鞋子,由一个细胞组成,属于单细胞生物,故B错误;C、为了便于观察,应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限制草履虫活动范围,故C正确;D、含有草履虫的水不清洁,对人体有伤害,故D错误。18.下列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单选题]*A.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把洋葱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B.观察前,应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这时眼睛应该注视物镜(正确答案)C.如果在视野中没有被观察对象,可以移动玻片,移动方向和从目镜中看到的方向是一致的D.观察时,应用右眼观察,闭上左眼答案解析:A、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不能把洋葱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故A错误;B、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前,应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这时眼睛应该注视物镜,然后慢慢向上调节物镜,防止把玻片压坏,故B选项正确;C、显微镜所呈的物象是倒立的,与物体左右相反的,如果在视野中没有被观察对象,可以移动玻片,移动方向和从目镜中看到的方向是相反的,故C错误;D、观察时,应用左眼观察,不能闭上右眼,用右眼画图记录,故D错误;19.在营养物质分散均匀的草履虫培养液中,小科从底层汲取培养液放在显微镜下没有观察到草履虫,从表层汲取培养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很多草履虫,重复几次实验结果都相同,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单选题]*A.草履虫培养液底层的营养物质多B.草履虫培养液表层的营养物质多C.草履虫培养液表层氧气多(正确答案)D.草履虫培养液底层氧气多答案解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草履虫生活在有机质较丰富的池塘、缓流的小沟、小河以及居民区附近的水沟中、稻田里。分析问题可知,在营养物质分散均匀的草履虫培养液中,培养液表层很多草履虫,表明草履虫培养液表层氧气多。20.面团发酵时间过长,为了让面团发酵得更快,和面用的温水换成沸水,3个小时后,面团却没有明显变化。查阅资料发现,发面时温度对面团中二氧化碳产生量有影响,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单选题]*A.分析此图能大致判断发面的最适温度(正确答案)B.45℃时发面效果会明显好于30℃C.60℃的环境中酵母菌不能存活答案解析:在一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酵母菌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糖类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促使面团的体积膨胀,使制作出来的面食变得松软可口。发面时温度对面团中二氧化碳产生量有影响,分析图表可知,分析此图能大致判断发面的最适温度,在35℃时发面效果会明显的好,所以A符合题意。21.在实验室内进行微观世界的观察,我们需要用到显微镜。现在小华同学使用目镜标有“5×”,物镜上标有“40×”的显微镜进行细胞的观察,那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A.使用显微镜观察后,细胞本身变大了B.此时细胞图像被放大了200倍(正确答案)C.如果把目镜换成“10×”,观察到的图像放大倍数将变小。答案解析:A选项使用显微镜观察后,细胞本身变大了是错误的,变大的是细胞的图像,细胞本身没有变化。B选项目镜是“5×”,物镜是40×”,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200倍,此时细胞图像被放大200倍是正确的。C选项如果把目镜换成“10×”,观察到的图像放大倍数应该是变大才对。故选B。22.由于四季变化正午时物体的影子长度有所不同,下列选项中影子由长变短的是()。[单选题]*A.春→夏→秋B.夏→秋→冬C.冬→春→夏(正确答案)答案解析: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不但与物体高度有关,更与太阳高度有关,太阳高度越大,物体影子越短。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一年中从春季到冬季,同一地点同一物体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先变短,后变长。日影长度夏天最短,其原因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日影长度冬天最长,其原因是冬天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长度春天、秋天中等,其原因是春天、秋天正午太阳高度中等。故C选项正确。23.为了了解树影与季节的关系,利利像科学家一样,分别在春、夏、秋、冬的某一天正午观察门前大树影子的长度,那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A.夏季最长B.冬季最长(正确答案)C.春、秋季最长答案解析: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影子的长短受太阳高度的影响,一般来说太阳高度高,影子短。太阳高度低,影子长。一年四季太阳高度不同,所以同一地点杆子的影子长度也是不同的。夏季太阳最高,影子最短。冬季太阳最低,影子最长。春季和秋季太阳高度适中,影子长度适中,所以B符合题意。24.同一地点,不同季节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不同是因为()。[单选题]*A.不同季节正午时分的气温不同B.不同季节天气状况不同C.不同季节正午时分的太阳照射角度不同(正确答案)D.不同季节每天的日照时间不同答案解析:四季变化是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造成的,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是夏季,太阳高度大,日影长度短。从夏季到秋季,日影长度逐渐变长,到冬至日最长,然后由长变短,到夏至日最短。所以导致同一地点,不同季节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不同的原因是不同季节正午时分的太阳照射角度不同;同一地点,不同季节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不同与气温、天气状况、每天的日照时间不同无关,故C正确。25.如果我们用自制的简易圭表来观察日影的四季变化,在校园中每天_________测量其影子的长度,当圭表上的影子达到最长时,这时徐州是处于_______季。()[单选题]*A.上午夏B.上午冬C.正午冬(正确答案)D.正午夏答案解析: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季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最短;而在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最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小泰用自制的简易圭表来观察日影的四季变化,在校园中每天正午测量其影子的长度,当圭表上的影子达到最长时,这时徐州是处于冬季。26.下图是豆豆记录的2023年不同季节(6月22日、9月22日、12月22日)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在今年9月23日开幕,这一天此物体影子与下列图示最接近的是()。[单选题]*
A.(正确答案)
B.
C.答案解析:太阳的高度决定了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2022年不同季节(6月22日、9月22日、12月22日)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相比较,6月22日是夏至前后,太阳高度最高,则物体影子最短;12月22日是冬至前后,太阳高度最低,物体影子最长;9月22日是秋分前后,太阳高度适中,影长介于夏至日和冬至日之间。杭州亚运会将在今年9月23日开幕,这一天此物体影子与下列图示最接近的是选项A,不是最长,也不是最短。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A.世界各地的新年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B.地心说和日心说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正确答案)C.日心说比地心说先进,所以它的观点都是正确的答案解析:A.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所以世界各地的新年钟声都是不是同时敲响的,选项观点错误;B.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和哥白尼提出“日心说”,都承认地球是一个球体,“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并且是不动的,周围的一切天体都绕着地球转,“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运动的,行星及周围天体都绕着太阳转,这两种学说都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选项观点正确;C.日心说比地心说先进,但是并不是它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如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选项观点错误。28.下列关于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描述正确的是()。[单选题]*A.地心说和日心说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过程的两种学说,两者没有任何相同点B.我们知道地球是围绕太阳转动,说明日心说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C.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地球运动的认识更加完善(正确答案)答案解析:A.地心说和日心说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过程的两种学说,两者没有任何相同点,错误;地心说和日心说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过程的两种学说,两者都认为地球是球体;B.我们知道地球是围绕太阳转动,说明日心说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错误;日心说在现在看来是错误的;C.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地球运动的认识更加完善,正确。29.在人类在天文的探索中,托勒密与哥白尼两位科学家都认为天体()[单选题]*A.都围绕着太阳运动B.都围绕着地球运动C.都在做圆周运动(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理论。他认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太阳以及其他行星甚至整个宇宙,都是围绕地球转动。日心说认为太阳处于宇宙的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是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来的,哥白尼认为地球是球体,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不动,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其他的天体绕着太阳运动。在人类在天文的探索中,托勒密与哥白尼两位科学家都认为天体都在做圆周运动。30.下列不属于昼夜交替对生物影响的是()。[单选题]*A.白天,郁金香随着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则收拢花瓣B.猫头鹰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C.秋冬季节,大量黑脸琵鹭在深圳湾聚集(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昼夜交替影响生物节律,比如白天,郁金香随者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则收拢花瓣,猫头鹰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等。秋冬季节,大量黑脸琵鹭在深圳湾聚集,是季节变化对生物的影响。31.对于四季变化、地球公转,下面解释不正确的是()[单选题]*A.北半球从夏至到冬至,同一地点正午的影长变化逐渐变长B.地球公转的轨道不断发生变化,且地轴倾斜指向北极星(正确答案)C.人们利用圭表来测量正午影子的长短,圭表通常固定放置在某一位置D.四季变化对生物活动造成影响,如北极狐季节性换毛、刺猬冬眠等答案解析:A.北半球从夏至到冬至,同一地点正午的影长变化逐渐变长,正确;B.地球公转的轨道不断发生变化,且地轴倾斜指向北极星,错误;地球公转的轨道保持稳定,并没有不断发生变化;C.人们利用圭表来测量正午影子的长短,圭表通常固定放置在某一位置,正确;D.四季变化对生物活动造成影响,如北极狐季节性换毛、刺猬冬眠等,正确。32.我们知道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种方式,以下观点不正确的是()。[单选题]*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B.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C.地球公转过程中离太阳近时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正确答案)D.如果地轴不倾斜,地球上依然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答案解析: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正确;B.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确;C.地球公转过程中离太阳近时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错误;地球公转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每年冬季,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每年夏季,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D.如果地轴不倾斜,地球上依然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正确。33.关于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A.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主要是光照强弱对生物的影响B.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主要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冬眠和换毛都是动物对四季变化的适应D.昙花和郁金香都是在白天开放的(正确答案)答案解析:A、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主要是光照强弱对生物的影响,例如有的动物昼出夜伏,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在白天,该说法是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主要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该说法是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冬眠和换毛都是动物对四季变化的适应,该说法是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昙花是夜晚开放,郁金香是在白天开放的,该说法是错误的,故D符合题意。34.下列现象属于昼夜交替对生物影响的是()。[单选题]*A.早上郁金香盛开,晚上花朵闭合(正确答案)B.冬季到来时,银杏树的叶子落光C.帝王蝶每年都会进行一次冬季大迁徙答案解析: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植物产生影响,所以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不同的,有的白天开花,有的夜间开花,比如早上郁金香盛开,晚上花朵闭合。冬季到来时,银杏树的叶子落光、帝王蝶每年都会进行一次冬季大迁徙属于季节变化对生物的影响。35.一年四季中,同一时刻太阳的高度不同影响日影的长短变化,引起不同地区太阳的高度变化的原因是()。[单选题]*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正确答案)C.地球是球形答案解析: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季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最短;而在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最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所以正午的日影长度变化规律是从夏到冬,逐渐变长;从冬到夏,逐渐变短。36.乌鲁木齐的小明将刚拍的日出照片发到了朋友圈,北京的小刚评论:“我这里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单选题]*A.地球的自转(正确答案)B.地球的公转C.月球的公转答案解析: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经度数越大,日出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小,日出时间越早,越是东边时区,越先迎来黎明。乌鲁木齐和北京两个城市中北京在东边,所以同一天北京先迎来黎明。37.学校的旗杆在阳光下中午时刻的影子如图所示,其长度随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是()。[单选题]*A.先减小再增大(正确答案)B.不变C.先增大后减小答案解析:同一地方正午影子长度呈有规律的变化,夏至到秋分到冬至逐渐变长,冬至到春分再回到夏至影长又逐渐变短。因此旗杆的影子在正午时变化规律是春夏秋冬影子先减小再增大。38.阿星家的小猫最近换毛了,不但颜色变深了,而且变厚了,这是因为()。[单选题]*A.小猫的饮食发生了变化B.小猫生病C.小猫为了适应季节变化做出的改变(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阿星家的小猫最近换毛了,不但颜色变深了,而且变厚了,这是因为小猫为了适应季节变化做出的改变。39.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当我们观察到()就可以判断地球模型上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单选题]*A.地球模型一半被照亮,一半没有被照亮B.地球模型上被照亮的区域始终不变C.地球模型的不同位置出现不同时的明暗变化(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所以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当我们观察到地球模型的不同位置出现不同时的明暗变化就可以判断地球模型上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40.地球的模型有很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A.地球内部结构为地核、地幔、地壳B.从海陆分布模型可以看出海洋面积比陆地大C.科学家根据已知数据或假设做出模型后不需要修正(正确答案)D.地球自转模型的筷子需要倾斜答案解析:A、地球内部具有圈层结构,从里到外依次为地核、地幔、地壳,该说法是正确的,故A不符合题意;B、地球表面分布着海洋和陆地,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从海陆分布模型可以看出海洋面积比陆地大,该说法是正确的,故B不符合题意;C、根据工程制作过程的基本步骤要求,任何产品制作完成后,都需要测试、改进和完善的过程,科学家根据已知数据或假设做出模型后也需要修正,该说法是错误的,故C符合题意;D、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围绕着太阳公转运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成66.5°夹角,因此,地球自转模型的筷子需要倾斜,更符合地球的运动状态,该说法是正确的,故D不符合题意;41.关于古代圭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A.圭表一般放在固定的地方B.圭表被用来确定一天中的不同时辰(正确答案)C.古人用圭表确定二十四节气D.圭表由圭和表两个部分组成答案解析: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圭表一般放在固定的地方;由圭和表两部分组成;古人用圭表确定二十四节气。日晷是测定时间的工具,可以用来确定一天中的不同时辰。故B错误。42.下列叙述属于昼夜交替对动物产生的影响的是()。[单选题]*A.刺猬冬眠B.猫头鹰夜间活动(正确答案)C.兔子受惊逃跑D.鸟类迁徙答案解析:A.刺猬冬眠属于季节变化对动物行为造成的影响,与昼夜变化无关;A不符合题意;B.猫头鹰是夜行动物,晚上捕食,白天休息,是昼夜变化的影响;B符合题意;C.兔子受到惊吓会飞走,跟昼夜没有关系。C不符合题意;D.鸟类迁徙属于季节变化对动物行为造成的影响,与昼夜变化无关;D不符合题意。43.小明了解到一些蜗牛当温度低于15℃,高于33℃时休眠,低于5℃或高于40℃,则可能被冻死或热死,所以蜗牛需要()。[单选题]*A.冬眠B.夏眠C.冬眠和夏眠(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大多数生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例如,一些动物会因气候变化而向其他地区迁徙,或者进入冬眠、夏眠等。小明了解到一些蜗牛当温度低于15℃,高于33℃时休眠,低于5℃或高于40℃,则可能被冻死或热死,所以蜗牛需要冬眠和夏眠。44.地球转动时,地轴()。[单选题]*A.始终指向南北方向B.始终倾斜,且倾斜方向不变(正确答案)C.始终倾斜,且倾斜方向会改变D.始终指向东西方向答案解析:地球始终不停地绕着一根假想的轴转动,这根假想的轴叫地轴。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也就是北极星不动的原因。故B正确。45.正午时刻,同一地点影长的四季变化规律正确的是()。①同一地点,夏至——秋分正午太阳影子逐渐变长。②同一地点,冬至——春分正午太阳影子逐渐变长。③同一地点,秋分——冬至正午太阳影子逐渐变短。④同一地点,春分、秋分正午日影适中。[单选题]*A.①②B.②③C.①④(正确答案)D.②④答案解析: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都是不同的。从夏至到冬至,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影子逐渐变长;从冬至到夏至,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影子逐渐变短。春分、秋分正午日影适中。46.研究四季成因时,向志让同学伸开手掌保持不动,他自己用发热的灯泡向同学手掌移动,当同学感觉到热时,他又把灯泡向远处移动。反复几次。向志和同学的实验能说明的观点是()。[单选题]*A.太阳与地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园艺师团队合作与管理能力试题及答案
- 企业财务分析实务应用试题及答案
- 篷布抗风性能优化考核试卷
- 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职业生涯规划试题及答案
- 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的历史与未来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机械式停车设备司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农旅规划方案范本
- 2024年项目管理认证实践试题及答案
- 受污染耕地治理施工方案
- 2023年中国电子集团总部16个岗位公开招聘16名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月考分析与总结 课件高二下学期家长会
- DL∕T 1245-2013 水轮机调节系统并网运行技术导则
-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和专题复习【提纲】
- JJG(交通) 178-2022 拉脱式涂层黏结力测试仪检定规程
- 矿山托管经营合同范本
- GB/T 13305-2024不锈钢中α-相含量测定法
- 2024年高中英语衡水体书法练字字帖
- 工程项目质量风险源识别及管控措施
- 应用文之通知-2024年高考英语写作常考文体讲练提分 (原卷版)
- 诗词研究与创作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南昌大学
- 伤寒论全398条全文-顺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