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件_第1页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件_第2页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件_第3页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件_第4页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地质地貌§2-1城市地质地质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地质条件与城市建设影响城市建设的主要地质因素

城市地质灾害

一、地质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1、地质环境:是指地球表面以下的坚硬地壳层。地质环境引起的变化是多方面的,既有地表结构的变化,又有岩石和其他矿物等物质成分的变化。地表结构的变化可以产生直观效果.而物质成分的变化则往往不易被察觉。一、地质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2.人类及其他生物与地质环境关系的主要表现:地质环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栖息场所和活动空间

地质环境向人类提供矿产和能量

人类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愈来愈大

二地质条件与城市建设

城市地质稳定性地质安全性、地质找水二地质条件与城市建设1、城市地质稳定性(1)高度稳定地段,任何外力都不能破坏的地段(2)不稳定地段(3)高度不稳定地段或者十分危险地段

2、城市地质安全性

二地质条件与城市建设3、城市地质基础城市建设应选择地质条件好,岩层承压力强,抗剪抗压力强的4、城市地下水供水条件

三、影响城市建设的主要地质因素

工程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

地壳升降活动

三、影响城市建设的主要地质因素1、工程地质条件――城市开发建设中必须考虑的各种岩层或土层的工程地质性质、软弱土层的埋藏深度和厚度、地下水位埋深和建筑工程适宜程度等

地质基础涉及到承载力的问题,会影响到地基施工条件及建筑物的安全。城市建设要求上覆土壤及下部的堆积和岩层(地基)能够支承建筑物。

选择最佳的建筑地质基础是城市开发的先决条件。组成物质承载力(t/m2)组成物质承载力(t/m2)碎石(中密)40-70细砂(很湿)(中密)13-16角砾(中密)30-50大孔土15-25黏土(固态)25-50沿海地区淤泥4-10粗砂、中砂(中密)24-34泥炭1-5细砂(稍湿)(中密)16-22

建筑层数123-4>4最小地基承压力(kg/cm2)0.5-0.70.7-1.21.2-1.5>2.0建筑物所要求的地基承压力三、影响城市建设的主要地质因素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埋深、矿化度、硬度、水温及动力等条件会影响城市建设的施工和建筑物的安全。探明地下水资源对城市选址、确定工业建设项目以及城市规模等均有重要意义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会改变城市地下水文地质条件,造成地面下沉

建筑物所要求的地下水埋深建筑物类型低层三层以上有地下室道路最高地下水埋深m0.8-1.01.0-1.52.5-3.01.02、水文地质条件三、影响城市建设的主要地质因素3、地质构造

查明断裂构造的各种特性,对制定正确的城市发展规划,防治和减少城市地貌灾害显然是十分重要的。

4、地壳升降活动――地壳物质沿着地球半径方向进行的上升或下降运动,是一种缓慢的构造运动引起海进海退;引起水陆变迁,沧海桑田;引起海岸侵蚀,洪涝灾害,风暴潮等l

近代局部地貌形态形成,与近万年来地壳的大面积升降有关。l

城市防洪涝,防风暴潮设施需要相应加强。四、

城市地质灾害四、

城市地质灾害

城市地质灾害(geologicaldisaster):是地壳动力地质作用及岩石圈表层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和影响下,是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及财富遭受损失的现象。※

包括:地震灾害、崩滑流灾害、地面变形灾害、开挖工程灾害、水土流失灾害、风沙尘暴灾害、海平面上升灾害1996年10月,“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城市化与灾害”,中国把上海,临汾,宝鸡三座城市作为减灾试验区四、

城市地质灾害(一)

地震1、几个概念地震――是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是地壳自然快速颤动,应力突然释放引起地壳运动。震源震中震级裂度

震级的计算是取距震中100KM处由标准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的最大振幅的对数值四、

城市地质灾害(一)地震2、地震对城市的危害

a.地震灾害:是地壳任何一部分迅速运动的一种形式,是地球内部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是人们的感觉和通过仪器能够觉察到的地面运动。b.地震是城市面临的第一大天灾

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大面积房屋倒塌,工程设备破坏,人畜伤亡,交通阻断;而且时常伴随者山崩地陷,诱发火山、海啸、泥滑流及城市火灾等一系列此生灾害。1976年唐山地震后的厂房板块碰撞点都是地震的多发区四、

城市地质灾害(一)地震3、我国城市地震隐患

l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之一,地震活动分布区域广、位于地震区域上的重要城市多。l

城市系统原有的抗震设防水准低,存在很大隐患。

四、

城市地质灾害(一)地震4、城市防震:从控制地震;地震预报;抗震防灾三方面开展工作l

避免在强震区建设城市。l

按照用地的设计烈度及地质、地形情况,安排相宜的城市设施。l

对易于产生次生灾害的城市设施,要先期安置合适地位。l

抗震时的安全需要安排各种疏散避难的通道和场所。l

保护好城市重点工程设施。地震将大地撕裂时,不要靠近此处建筑物外墙和窗户最易倒塌地震时不要靠四、

城市地质灾害(二)崩滑流灾害l

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是城市灾害比较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属于外动力地质灾害或外动力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圈灾害。l

对人类具有多种危害:导致人员伤亡,破坏城市、矿山、企业、学校、公路、航道、水库等各种工程设施,破坏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l

我国中西部地区大部分城市处于崩滑流灾害2003年7月20日,日本九州地区暴雨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14人死亡四、

城市地质灾害(三)地面变形灾害1、地面变形灾害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地面裂缝。广泛分布于城镇、矿区、铁路沿线。2、地面沉降活动始于20世纪20年代(个别沿海城市)50年代以后明显发展,70年代急剧发展目前中国发生沉降活动的城市达70多个,明显成灾的30多个。最大沉降量达2.6米。

沈阳—营口;天津——沧州——德州——滨州——东营——潍坊;徐州——商丘——开封——郑州——上海;上海——无锡——常州——镇江;太原——侯马——运城——西安;宜兰——台北——台中——云林——嘉义——屏东西安国展中心北门口地面塌陷导致地砖裂缝裂缝从门前穿过让居民感到不安四、

城市地质灾害(三)地面变形灾害3.中国城市地面塌陷的原因:1)

开采地下矿产资源引起塌陷2)表面岩溶活动引起塌陷

四、

城市地质灾害(四)开挖工程灾害l

工矿企业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城市,如抚顺、大庆、鞍山、焦作、包头、攀枝花、徐州、平顶山等l

城市周围矿产资源开发和隧道等工程建设中经常发生突水、突泥、冲击地压、冒顶、煤瓦斯突出、煤层自燃、井巷热害、矿震等灾害。由此造成人员伤亡,设备和工程破坏、资源冻结。2003年7月1日,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浦东南路至南浦大桥)区间隧道浦西联络通道发生渗水,随后出现大量流沙涌入,引起地面大幅沉降

四、

城市地质灾害五)

水土流失灾害l水土流失灾害:是土壤在外力(风、水等)的作用下,被剥蚀搬运和沉积,由于它的作用发生缓慢,平时觉察不到,等到看出来时往往已经造成巨大损失“静悄悄的危机”和“爬行性的灾难”

影响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种类和植被覆盖会影响水土流失的发生

最主要的因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壤、破坏植被。四、

城市地质灾害(六)

沙尘暴灾l

风沙尘暴是威胁城市安全的灾害性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四、

城市地质灾害(六)

海平面上升灾害l

全球气候变暖。过去10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15~0.45℃,海平面上升10~20厘米。l

海平面上升给沿海城市带来一系列灾害

a)

影响城市供水。海水入侵,阻碍排水

b)

阻碍城市防洪。

c)滨海城市旅游业受危害,沙滩损失§2-2城市地貌环境

城市地貌:城市所在地区的各种地貌实体,是叠加在其他地貌单元的一种局地性的地貌环境。

主要内容

一、地貌环境与城市建设二、城市地貌的类型和特点

三、城市自然地貌要素四、绘制城市地貌图一、地貌环境与城市建设(一)、城市化引起的地貌过程的变化1流水作用过程的变化:

人工铺设的地面取代及破坏了天然植被和土体表面,改变城市的水文过程城市流水侵蚀和沉积地貌作用发生变异2重力作用过程的变化:

人工切坡坡顶增载坡地建筑等破坏了力的平衡,降低了抗剪抗压强度3喀斯特地貌过程的变化一、地貌环境与城市建设(二)、地貌环境对城市开发建设的影响城市地貌环境--以城市居民为中心的各种地貌要素,是城市所在地区的各种地貌实体

一、地貌环境与城市建设(二)地貌环境对城市开发建设的影响1地貌部位与城市分布

城市分布的主要地貌部位l

河流汇合处:l

河谷阶地

l

平原或盆地底部:l海滨

岛屿对外通航方便

海拔高度/m城市数百分比%0-5011435.350-2006720.6200-4005115.6400-10005015.51000-20003310.32000以上92.7合计324100中国不同海拔高度城市分布统计中国城市阶梯分布统计地貌阶梯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城市合计第一阶梯--1--45第二阶梯732481115第三阶梯192499175317一、地貌环境与城市建设(二)、地貌环境对城市开发建设的影响2地貌形态结构与城市布局

影响城市区位条件、布局、地域结构

影响城市形状的形成和发展

影响城市空间分区、布局、结构

影响城市发展规划和景观风格影响城市土地资源种类、分布

一、地貌环境与城市建设(二)、地貌环境对城市开发建设的影响3城市坡度与城市开发建设4地面组成物质与城市开发建设一、地貌环境与城市建设(三)、地貌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1影响城市水文水资源2影响城市土地类型3影响城市垃圾场的选址新建成的兴丰垃圾场将担负广州生活垃圾的填埋重任。据介绍,兴丰垃圾场位于白云区太和镇,占地91.7平方米,按照日接收垃圾量2000吨计算,预计能使用22年。

存在问题:通行垃圾车的为乡镇公路,路宽仅7米、2车道,沿途路窄弯多,除密集居民外,尚有大、中、小学和幼儿园近10所。每天上千车次大吨位垃圾车频繁穿梭运行,路面难以承受,一些破旧不规范的垃圾车沿途又多有滴漏、撒落,特别是在拐弯时更为严重。路两旁没有铺设排水沟,所以尽管每天有洒水车洗路,但污水积在公路两边,无法排走,致沿路发出阵阵恶臭。每天有近6000吨垃圾运往兴丰填埋场,提出了整治措施:在广汕路新辟一条垃圾车专行通道,分流70%左右的垃圾车。不经过村庄。广汕路是4车道的国道,有现成的规范的排水沟,分流70%左右的垃圾车,对车道容载负荷不造成压力,对环境不造成大的污染。要采取措施改进垃圾车车况,限制不合格车进行垃圾营运,以尽量减少沿途污染此外,即使新修一条垃圾运输专线,也还有30%流量要从现行线运输,除每天清洗路面外,还要在公路两旁增设排水沟,使污水及时排出选址:增城金坑水库排出的污水带有臭味,经广州市水质监测中心和增城市环境监测站检测,发现其溶解氧、氨氮、砷、亚硝酸盐氮含量严重超标。代表们说,金坑水库原是质量优质饮用水源,其受严重污染经初步调查,认为是离水库900米处白云区兴丰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污染结果。从发生的情况来看,兴丰垃圾填埋场以前通过的论证有严重的估计不足。他们建议有关部门尽早采取措施,重新论证兴丰垃圾填埋场的可行性。二、城市地貌的类型和特点

(一)自然成因地貌自然成因地貌是指那些几乎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地貌体,属于覆盖全球的构造地貌、为宏观的大中型地貌体。是经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二、城市地貌的类型和特点

(一)自然成因地貌分类:按形态分:低山、丘陵、台地、阶地、盆地、冲击平原、冲积扇、河漫滩、沙洲、礁石、坳沟等。按构造分:水平和近水平构造、褶皱、构造、背斜构造、单斜构造等。按组成物质分为:砂岩、页岩、碎屑岩、碳酸盐岩、砾岩,泥岩、花岗岩等二、城市地貌的类型和特点

(二)人工成因地貌

人工成因地貌:人工堆积和剥蚀的地貌实体。分类:按成因与形态结合1.

以人力为主建造的房屋,高<12m组成物质以砖木或砖混凝土为主。2.

以人力为主建造的公路、桥、涵、土填石砌,以土,石为主。3.

人工建造的平整场地,(广场等),组成物质:泥土,沙石、混凝土。4.

人工挖掘的负地貌,四壁用土石条石垒砌(水库,游泳池等)5.

半机械建造的中层房屋,高12-25m,砖石,混凝土为主二、城市地貌的类型和特点

(二)人工成因地貌6.

半机械建造的公路等7.

半机械建造的桥梁,条石为主。8.

大型机械建造的高层房屋,25m以上,或中层的重型厂房,钢铁、混凝土为主9.

大型机械建造的大型桥梁10.铁路、火车站、隧道等。混凝土,钢铁为主二、城市地貌的类型和特点

(二)混合成因地貌

混合成因地貌:人工地貌叠加在自然地貌上是城市地貌组成的主要特征

常见沿江筑堤建坝,建排水沟渠,建造水库和引水工程等

三、城市自然地貌要素※

自然地貌既影响城市的选址和布局,又影响建设和施工。※主要要素有: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现代地貌过程

三、城市自然地貌要素(一)地表形态

影响:城市选址、内部构造布局、交通线网、给排水系统、建设投资预算等。l

一般用地面起伏度、地面切割密度、地面坡度、坡向等要素来描述。1.

地面起伏度:以海拔或相对高差来度量。

重要指标。2.

地面坡度:以倾斜角(°)或斜率(%)来度量。地面切割度:以每平方公里内沟谷长度(km/km2)来度量。

三、城市自然地貌要素(二)

城市地貌营力过程和效应l

现代城市地貌营力,是自然营力与人类作用的产物。人类作用是直接的城市地貌过程:修造,扩建,拆迁,填埋,夷平,切坡等自然营力是间接的城市地貌过程:风化,重力,风沙,海岸,冰缘地貌过程等l

人类造貌过程,又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地貌效应1.

地面侵蚀:流水作用产生2.

河湖淤积3.

融冻作用4.

酸雨,高温――风化作用三、城市自然地貌要素l地面组成物质是指城市基面的各种岩石及其风化壳。

它们以表土、基岩或埋藏地貌等的形式存在,岩性差异甚大,从而对城市建设和交通都有影响,其中与城市地貌灾害,尤其与滑坡,崩塌有直接关系。(三)地面组成物质四

绘制城市地貌图l

城市地貌图

可分为基础图和应用图两个系列。

基础图:是以能表现地貌环境主要特征或与城市利用关系密切的地貌要素为制图对象,从不同侧面表现城市地貌环境。

目的:为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的图件。地面坡度图地面起伏度图地面切割图地面海拔高度图地面组成物质图崩塌滑坡分布图

应用图:是以某种特定的用途为制图专题,通过对相关地貌现象的综合刻划和定位表示,从不同层次反映城市地貌环境的质量特点。城市地貌环境致灾等级图地貌环境质量等级图城市地貌类型图**

生态学基础

§2-1生态学基础一、生态学与生态1.生态学(Ecology):

A. 传统定义: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侧重于植物、动物)1)生命系统:自然界具有一定结构和调节功能的生命单元。2)环境系统:是自然界的光、热、空气、水分以及各种有机物和无机元素相互作用所共同构成的空间B.现代生态学: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机理2.生态学与环境学的异同

a.相同:研究范围---生物圈研究问题--基本相同

b.不同点:二、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功能

1.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自养者:绿色植物为主)分解者:细菌转变者:细菌非生物成分阳光

营养分非必要组成部分:各级消费者生物成分必要组成部分:关系图营养分阳光生产者还原者各级消费者3.生态系统的功能A.物质循环:1)媒介:通过食物链(网)完成2)循环:主要循环物质有:水(H、O)、碳(C)、氮(N)、磷(P)3) 污染物的富集和迁移B.能量流动:

1)媒介:同物质循环

2)能量流动特点: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低,只有1·2%为单向流动;流动中能量逐渐减少,每经过一级均有能量以热量形势散失;各级能量流动遵循1/10定律,即各级能量利用率低只有当生态系统生产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相平衡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才保持动态平衡

人10kcal

二级消费者100kcal

一级消费者1000kcal

绿色生产者10000kcal能量金字塔

3)1/10定律:能量在各能量级之间流动时,各级所吸收的能量为前一级传递的总能量的10%(平均值)C.信息交流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4.生态平衡A.定义:指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相互制约,在一定的条件下,保持自然的、暂时的、相对的平衡关系。B.特点:1)为一暂时的、相对的动态平衡:由生态系统内部的自动调节能力所致。

2)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组成越多,物质与能量的途径越多,调节能力越强,平衡易保持。反之,调节能力越弱,平衡就不易保持。

3)生态系统的变化与发展,是在不平衡平衡不平衡中的物质与能量流动中进行的。C.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1)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的改变生物种类发生变化3)信息系统的破坏三、生态环境问题1)生态安全2)森林锐减与水土流失3)土地退化与荒漠化4)地下水位下降与地面沉降5)湿地退化6)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概念: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

生态破坏将使人们丧失大量适于生存的空间,并由此产生大量生态灾民而冲击周边的社会稳定。生态安全的意义反映了人类对由环境问题引起的安全问题以及安全问题所涉及的环境问题的深切关注,分别拓展了环境观和安全观的内涵。生态安全是免于因环境恶化而造成的对人类生存的威胁,生态安全是免于因环境争端或冲突而形成的对人类群际关系上的威胁。

生态安全的意义生态安全对于社会稳定与国际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整个人类及其后代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生态安全观的形成对国家的防务活动、外交事务以及环境保护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生态安全问题的解决大大加强了国际间广泛的合作。确保生态安全的措施第一,必须探索建立一套有效的国际环境合作机制及国际环境危机自理机制,这是国际生态安全领域的当务之急。第二,建立卓有成效的环境保护机构。第三,开展生态安全的理论研究,树立正确的生态安全观。第四,研究生态安全的具体政策问题,制定正确的生态安全政策和规划,将生态安全工作法定化、制度化。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对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生物监测:

是指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反应,即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案例介绍:我国环境监测的标准分析方法以鹭鸟为指示生物监测湿地环境污染微生物细菌总数:《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500—502页总大肠菌群:《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502—505页水生生物浮游植物:《环境监测技术规范》6页浮游动物:《环境监测技术规范})8页着生生物:《水和废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469-471页底栖动物:《水和废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471-475页该项目是用群栖的鹭科水鸟——小白鹭作为指示生物,来评估中国和巴基斯坦境内湿地污染水平及其影响这项欧盟与发展中国家科技合作项目是由江西省科学院、意大利帕维亚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巴基斯坦农业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其内容包括:分别从受工业污染的湿地、农业污染的湿地以及相对未受污染的湿地上,采用非侵害方式采集雏鸟羽毛、鸟卵和捕食物样品进行化学分析,以确定污染物和污染程度,通过观测小白鹭的生态行为学变化,确立种群和生态系统受污染的程度。通过指示生物来监测环境质量能清晰准确地揭示出污染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是传统环境监测的一项突破。这一研究成果对指导控制污染的湿地保护政策的制定,为强化污染控制力度等提供重要依据。据了解,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着手制定具体措施,将这一研究成果用于沿海和内陆的湿地管理生物评价:是指用生物学方法按一定标准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评定和预测。通常采用的方法:指示生物法生物指数法种类多样性指数法等2.对污染环境的生物净化

大气污染物的生物净化

水体污染的生物净化

大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三峡工程南水北调

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是利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及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结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生态工程的目标就是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物质的生产潜力,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马世俊生态工程案例

农业生态工程污水处理生态工程

生态工业与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与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指仿照自然界生态过程物质循环的方式来规划工业生产系统的一种工业模式在生态工业系统中各生产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互相关联,一个生产过程的废物可以作为另一过程的原料加以利用。生态工业追求的是系统内各生产过程从原料、中间产物、废物到产品的物质循环,达到资源、能源、投资的最优利用。

生态工业园区介绍我国: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蔗糖厂制糖厂酒精厂热电联产系统造纸厂环境综合处理原料废糖蜜蔗渣蔗髓电力电力电力电力电力废气废水丹麦:Kalunborg生态工业园区

英国:生态工业园区

美国:Chattanooga工业生态园

Choctaw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区介绍丹麦:Kalunborg生态工业园区

该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制板厂4个厂为核心企业,把一家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另一家企业的投入或原料,通过企业间的工业共生和代谢生态群落关系,建立“纸浆—造纸”、“肥料—水泥”和“炼钢—肥料—水泥”等工业联合体。Kalunborg的工业共生仍在不断进化,其成功提示着人为创造这种副产品交换网络的可能性。英国:生态工业园LondonderryEco-IndustrialPark,UKKnowsleyPark,UKCreweBusinessPark,UKTraffordPark,UK美国:改造型的Chattanooga生态工业园区。田纳西州小城Chattanooga曾经是一个以污染严重闻名全美的制造业中心。在该园区,以杜邦公司的尼龙线头回收为核心推行企业零排放改革,不仅减少了污染,而且还带动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在老工业区发展了新的产业空间。其突出特征是通过重新利用老工业企业的工业废弃物,以减少污染和增进效益。而今,旧钢铁铸造车间已变成一个用太阳能处理废水的生态车间,而旁边是利用循环废水的肥皂厂,紧临的是急需肥皂厂副产物做原料的另一家工厂,这样有可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生态工业网络。这种革新方式对老工业区改造很有借鉴意义,并且更能适应老工业企业密集的城市美国:全新型的Choctaw生态工业园区

基于俄克拉何马州大量的废轮胎资源,采用高温分解技术可将这些废轮胎资源化而得到炭黑、塑化剂和废热等产品,进一步可衍生出不同的产品链。这些产品链与辅助的废水处理系统一起构成一张工业生态网。其特点是基于园区所在地丰富的特定资源,采用废物资源化技术构建出核心工业生态链,进而扩展成工业生态网。

Choctaw生态工业园区

城市气候

§3-1城市化对气候影响的机制一.城市气候的基本特征1、城市气候---城市内部形成的不同于城市周围地区的特殊小气候。一.城市气候的基本特征2、城市气候所涉及的范围:水平方向:城区及城市影响所达郊区垂直方向:城市覆盖层

城市边界层

城市羽尾层(市尾烟气层)

乡村边界层

3、城市气候的基本特征1)辐射和气温

城市直接辐射和总辐射比郊区少

城市气温比郊区高,形成城市热岛2)风和湍流

城市的风速比郊区小,风向不稳定城市空气多湍流运动,有城市环流和城市风3、城市气候的基本特征3)蒸散和湿度

蒸散量和空气湿度比郊区小

蒸散:地面蒸发植物蒸腾4)云和雾城市云量比郊区多,尤其是低云城市的雾比郊区多,有的是光化学烟雾

5)降水二、城市化对气候影响的机制1、城市下垫面性质变化及其影响1)下垫面性质的变化

2)影响:下垫面的热力学特性影响温度

比热、热容量、导热率、吸热、反射、蓄热能力

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比郊区小导热率、热容量比郊区大,蓄热能力强;下垫面的水份循环特性影响湿度

蒸发、蒸腾、凝结、透水、贮水贮藏水分能力差,蒸发(蒸腾)比郊区小;下垫面粗糙度大,风速小,不利于热量扩散。下垫面的动力学特性影响气流

二、城市化对气候影响的机制2、大气成分改变及其影响1)主要是:CO2,NOx,CO,颗粒物,二次污染物2)影响:l

影响城市空气透明度,减弱能见度l

改变太阳入射辐射,散射辐射和地面的长波辐射。特别是CO2,CH4,O3等温室气体,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温辐射,地面不易冷却,城市气温比郊区高。l

为云、雾,降水提供了凝结核。二、城市化对气候影响的机制3、城市人为热释放及其影响

1)人为热: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以及生物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热量。2)影响:

l

改变了城市区域的能量平衡,形成城市热岛l

产生局地气候变化二、城市化对气候影响的机制4、广州人为因素对城市气温的关联度

l

影响广州市气温地各因素情况:建筑面积>人口规模>工业发展>交通运输轻工业>重工业货运>客运l

从所影响的温度指标看:受认为因素影响的年均最低气温>年均最高气温>年均气温§3-2城市热岛效应一、城市热岛及表示方法1、城市热岛(heatislandeffet)效应:城市气温高于四周郊区气温的现象。

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出农村、效区、城市的剖面,画出温度变化曲线图曲线图的变化基本上是:由农村至城市边缘的近郊,气温陡然升高,形成“陡岸”,到了城市,温度梯度比较平缓,形成“高原”,到城市中心.人口和建筑密度增加,温度更高,形成“山峰”。一、城市热岛及表示方法2、城市热岛强度:(△Tu-r):城市气温与郊区同期(瞬时、日均、月均、年均等)气温差值的大小(或等温线间距)温度对比:

①同一时段城市与郊区气温的对比;(测点:代表性,典型性)②城市发展过程中测站本身气温的前后对比;(以滤去气候变化的影响)二、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点1.空间分布l

水平方向①

城市高温中心出现在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工商业最集中地区②

城市高温区内等温线稀疏,气温水平梯度小③

城市边缘气温水平梯度大,等温线密集l

垂直方向:热岛强度随高度的变化因城市不同而有所差别地面附近热岛强度最大,向上逐渐减弱,甚至出现负值二、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点2.时间分布l

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主要是一种夜间现象城乡冷却率的差异:21时为一天中最强,日出后减弱,午后13时最弱l

明显的季节变化:因区域气候条件和城市人为因素而异我国季风气候区,秋冬季大,春夏季弱

二、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点3、其他布规则变化l

城市化程度越高,热岛强度越强;l

热岛分布还因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下垫面性质不同而异;l

区域气候条件也有影响;l

城市热岛还与下垫面形状有关;l

因天气气象条件和人为因素不同出现非周期性变化。三、城市热岛形成的条件主要是1、城市下垫面的性质特殊,2、城市下垫面建筑材料的热容量、导热率比郊区农村自然界的下垫面要大得3、城市户的建筑物、道路、广场不透水。4、城市中有较多的人为热进人大气层,特别是在冬季,高纬度地区燃烧大量化石燃料采暖.5、城市建筑密集,通风不良,不利于热量的扩散四、城市热岛的生态环境效应

1、中纬度地区城市热岛生态环境效应:l

冬季:节省取暖的能量消耗,削减大气污染;减少城市积雪,延长无霜期,利于植物生长。(有利)l

夏季:加强城市高温的酷热程度,严重时引起中暑和心血管疾病;空调降温消耗能量,污染环境。2、削减夏季城市热岛效应是防御城市夏季高温灾害、减少经济损失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3-3城市大气水分效应

一、城市空气湿度1、城市干岛:城区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都比郊区小。2、城市湿岛:夜间(静风或小风)城区水汽含量比郊区大的“城市湿岛”现象。郊区由于凝露量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少3、城市的云和雾l

雾:水汽在凝结核上形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水平能见度小于1km时。“湿雾”,“浊雾”。对生态环境影响:①影响能见度;②加剧污染浓度。l

云:城市化使云量增多。尤:低云量二、城市降水的变化及其影响1、城市化影响降水的机制

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上空气层的层结不稳定,有利于热力对流,在水汽充足时,易形成对流云和对流性降水;

摩擦阻挡(城市阻障)效应:城市参差不齐的建筑物对气流有机械阻障,触发湍流,使移动的降水系统移动减慢,导致城市降水强度增强,降水时间延长。城市凝结核效应:城市空气中凝结核多,可促使生成水气凝结和雨滴,从而增加降水

二、城市降水的变化及其影响2、城市降水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l

降水是城市生态环境重要自然因子之一l

城市降水量增加的直接后果:

雨洪径流增大②

地面侵蚀,受纳水体污染加剧,河道淤积③

冰雹,雷暴等对人民生命财产危害,下雨能见度低,使交通事故率增加l优点:使枯季径流增大,缓解枯季供水紧张状况二、城市降水的变化及其影响3、酸雨

l

降水的pH值小于5.6时,称为酸雨。l

危害:

使土壤贫瘠,伤害植物生长,减弱作物的光合作用和抗病虫害能力,影响生产;②

地下水酸化,微量元素超标;③

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鱼虾死亡,破坏生态平衡;④

腐蚀建筑材料和文物古迹。§3-4城市风的特征一、城市对风的影响

1、城市摩擦作用使风速减小l

城区的平均风速比郊区小。l

临界风速当盛行风风速小于临界风速时,城区风速>郊区风速当盛行风风速大于临界风速时,城区风速<郊区风速

2、街道风:城市建筑物由于受热不均而产生局部热力环流

3、峡谷效应和城市急流:4、城市热岛环流二、城市低空风的垂直变化

对数率公式指数率公式三、风与城市规划

1、风的作用2、盛行风与城市规划:

1)季风区:排污的工厂布置在城市最小风频方向的下风向,居住地布置在其上风方,建厂在南北走向的谷地。2)主导风向区:工厂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居住区置于上风方。

三、风与城市规划2、盛行风与城市规划3)无主导风向:着重考虑风速。l

工厂置于最大平均风速风向的下风方,或置于污染系数或污染风频最小的方位l

污染系数:Fi=fi/ui

fi---为i方位的风向频率ui---为i方位的平均风速l

污染风频:Ri=fi·ū/ui

ū—该地的总平均风速

作为污染源的工厂应置于污染风频最低的方位4)准静止风型区:工厂置于卫生防护距离之外。三、风与城市规划3、局地环流与城市规划

l

城市所在区域的局地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等。l

城市热岛环流l

街道风三、风与城市规划4、城市工业区布置与居住区的关系城市工业区布置与居住区的关系通常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1)生活居住区内布置工业。(2)生活居住区边缘地段布置工业,或以工业街坊的方式布置在居住区内(3)工业区(4)工业点§3-5城市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一、城市暴雨灾害1、暴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2、城市暴雨致灾原因

l

东部季风气候,使降水集中于夏季l

“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加剧暴雨l下垫面的不透水性,形成径流;排水设施不足,积水浸街。

§3-5城市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一、城市暴雨灾害3、我国城市暴雨洪涝灾害的类型

海滨城市:地面沉降,海水倒灌,形成内涝、台风、暴潮、海啸

湖滨城市:汛期湖水位高涨,城市排水困难、暴雨形成的地面径流倒流淹没城市低洼区

沿河城市:内涝、江河决堤将遭受洪水围困

山区城市:崩滑流

热带风暴袭击海南三亚市,港口的鱼船被吹得东倒西歪厄尔尼诺袭击秘鲁,洪涝成灾厄尔尼诺是热带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原是指赤道海面的一种异常增温,现在其定义为在全球范围内,海气相互作用下造成的气候异常二、大风灾害1、大风的灾害2、热带风暴大风3、冷空气大风4、雷雨大风和龙卷风2002年世界气象日主题

--“降低极端天气和气候灾害的危害”

ReducingVulnerabilitytoWeatherandClimateExtremes

飓风吹袭古巴

雾锁旧金山,金门桥被迫封行台风袭击香港,碗粗树枝被吹断倒地2003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我们未来的气候”2003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我们未来的气候”

强风袭击英法两国,孟加拉国发生洪涝,一男童把小牛犊扛在肩上美国新墨西哥州强风把卡车吹翻

城市水文及水资源§4-1城市化地区的水文效应※

城市化的最主要特征:

人口集中和建筑密度增大,道路铺装,不透水面积增大,整治河道,兴建排水管网等改变了当地的雨洪径流形成条件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量增大,废、污水增多,从而对水的流动,循环等产生了影响城市化地区的水文效应一、城市水系的一般情况

1、地面水系人工化:河道裁弯取直,修建水库开辟人工河道,天然的河流被闸、坝、堤设防控制2、地下建成排水系统

二、城市化的水文效应

1、城市水循环过程变化●

天然地域地表:有良好透水性

降水:50%下渗地下;40%填洼和蒸发;10%地表径流

城市化:不透水下垫面增加,贮存水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大

降水:32%下渗;25%蒸发;13%屋顶径流;30%地表径流二、城市化的水文效应2、河流水文性质的变化

地表径流增加:径流系数增大,增大了对河道和排水沟渠的压力径流系数:某段时间内径流深与降水量之比,表示降水量用于形成径流的有效雨量二、城市化的水文效应2、河流水文性质的变化

城市化对天然流道整治,截弯取直等,增加了河道汇流的水文效应。

现状:城市化地区洪峰流量约为城市化前的3倍;洪峰历时缩短三分之一。二、城市化的水文效应3、径流污染物荷载量增加4、地下水位下降,水量平衡失衡,生态环境恶化§4-2城市化地区的雨洪径流特征

一、城市化对地面径流的影响1、城市地面的产流过程

截留、填洼,下渗是影响产流的主要因素地面不透水面积增大,植被少,蒸发少,地表径流快汇集雨水快,产流量大,洪峰高一、城市化对地面径流的影响

水量平衡:任一时段内,区域水量收入量与支出项代数和为零,

天然流域水量平衡式:P-E-R±△W=0

P-流域降水量E蒸发量R径流量△W流域贮水量的变化

城市的年径流量可能是天然流域的2-2.5倍

一、城市化对地面径流的影响水量平衡:如果包括城市供水系统抽取的深层地下水和从外流域引水:城市地区年径流量:R=R0+R’+△P·C±△E-R’’-L

R–城市地区年径流量R0-区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R’-外流域引进的水量或深层地下水R’’-输送到流域以外或直接排入到大海的下水道排水量

△P-城市地区降雨量的增量(mm)c-年径流息系数L-供排水系统的损失水量一、城市化对地面径流的影响2、城市雨洪径流计算

计算方法有其特殊性:①着重于地表径流,壤中流不予考虑②把地下水径流当作损失来处理

城市降雨的径流过程,依水流方式可分为地表径流和下水道传输两种过程

计算方法:水动力学方法,水文学方法

雨水设计流量:Q=q·ψ·Fψ-径流系数设计暴雨强度:

暴雨强度: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径流高峰出现的滞后时间:

一、城市化对地面径流的影响3、城市水文模型

路面、停车场模型

屋顶排水模型4、城市防洪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动能设计规范》中的防洪标准

二、城市地面雨洪排水系统

(一)建排水系统的原因和目的

分洪、调蓄、排水(二)排水系统的组成

1、地表径流子系统

庭院场地、街道、边沟、小下水道、

2、传输子系统3、受纳水体子系统二、城市地面雨洪排水系统(三)

排水系统的类型

1.合流制: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排除的系统截留式合流制:缺点:仍有部分混合污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放,

成为水体的污染源而使水体受污染。

国内外改造老城市的合流制体系时通常采用

二、城市地面雨洪排水系统(三)

排水系统的类型2.分流制:

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

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按排除雨水的不同,分流制系统又分为完全和不完全两种体系

三、城市径流水质污染及防治

1、污染来源: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点源排放雨洪径流淋洗和冲刷大气和地面各种污染物2、防治

点源控制: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面源: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控制污染来源及时清扫街道,贮运垃圾植树种草修建沉淀池、及时清除下水道中沉积的污染物

§4-3城市水资源系统及管理一、城市水环境的特点1、淡水资源的有限性受降雨的影响受过境径流水量的制约一、城市水环境的特点

2、城市城市水环境的系统性:组成城市水环境的各个方面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结合成了有机的整体。

特别是城市地面水和地下水、江河和湖泊等之间在水量上互补余缺而且表现在水体的环境质量上相互影响。城市水环境除了自成系统外,还同城市土地环境相互结合,成为城市自然环境系统

3、城市水环境系统自净能力(selfpurificationcapacity)的有限性特点二、城市水资源问题

1、城市用水量激增,水资源短缺2、城市水质污染严重3、城市用水不合理三、城市水资源系统1、组成和结构

l

组成:供水系统,用水系统,处理系统,容纳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

l

供水水源:地表水源;地下水源;污水的回用也是一种水资源。

l

管理控制系统。三、城市水资源系统2、城市水资源系统的特征

l

门类多,用户情况复杂,包括工业用水,生活用水,郊区农业用水,环境,美化绿化等其他用水。l

城市供水要求连续性,不能间断,没有季节性,供水保证率>90%。四、城市水资源供求平衡预测和模型1、城市水资源供求平衡:是指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段内,对某一发展水平年和某一保证率的各部门供水量和需水量平衡关系的计算。四、城市水资源供求平衡预测和模型2、影响城市供需水平衡的主要因素l

城市所处位置和地理环境,供水条件不同;l

城市的社会经济活动,如城市性质、规模、人口、政策、管理、科技水平。l

城市的产业结构、规模和特点,对用水的要求也不同。l

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土地利用政策、人口政策、环保法规等,特别式水资源保护政策,水资源开发利用政策,节约用水政策等,都影响水资源的供求。四、城市水资源供求平衡预测和模型3、城市供需水平衡预测和模型l

城市需水量: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城郊农业用水、环境与绿化等用水;l

城市供水: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跨流域调水工程、海水淡化、咸水利用工程等。l

先预测需水,再在需水的情况下进行供水预测四、城市水资源供求平衡预测和模型3、城市供需水平衡预测和模型七个方面的模型估算:

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划模型;

城市总的需水量及供水需水平衡预测模型;

供水总量模型;

工业需水量预测模型

家庭需水量预测模型;

城市活动需水量预测模型;

郊区农业需水量预测模型。W-(W1+W2+W3+W4+W5+····+Wn)=△W五、城市水资源利用和管理1、综合利用,统筹兼顾2、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3、节约用水4、健全和完善城市水资源管理机制

水污染及其防治**§5-1水资源一、天然水资源1.地球上水的总量——14亿KM3地球上水的分配比(%)**二、水循环1.水的自然循环:特点:①由降雨量自然循环的大致尺度

②水的性质基本不变2.水的社会循环特点:①工业与生活污水的产生与排放是主要的污染源

②水的性质不断变化**三、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1.我国水资源的概况:1)水资源的储量:

**2)水资源的主要问题●我国水资源人均和亩均水量少;●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水量年内及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流含沙量大;●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各地很不均衡**四、水危机产生的原因1.自然条件的影响:●淡水在地球上分布不均●气候变化的影响

**2.城市与工业区集中发展●世界人口趋向于集中在地球较小部分的城镇和城市:

41.6%人口集中于占0.3的土地面积的城镇●城市及其周围大量建设工业区,集中用水量很大,超过当地水资源的供水能力3.水体的污染●水体的概念:系指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冰川和海洋等“储水体”的总称。

水体不仅包括水,而且也包括水中的悬浮物。**●水体污染:

①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田中的本地含量和水水体的环境容量;

②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

③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

④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水体的自净作用①水体的自净作用:简单的解释为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②环境容量:自然环境包括水环境对污染物质都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五.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辟第二水源●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农业用水,实行科学灌溉;2.回收利用城市污水,开辟第二水源中水的使用**3.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建造水库●跨流域调水●地下蓄水●海水淡化●拖移冰山●恢复河、湖水水质●合理利用地下水4.加强水资源管理5.增加下水道建设,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5—2水污染的防治与控制

一、水质、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A.

水质的概念:

是指水与其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B、水质指标:衡量水质的好坏,分为物理性(2小类)、化学性(3小类)、生物性三大类。**1.悬浮物

1)主要指:沙砾、悬浮固体、漂浮物

2)危害:●减少阳光对水面的穿透能力,从而衰减了水面下的光合作用;●悬浮物的大量存在,堵塞鱼类的腮,导致死亡;●可以吸附其他的污染物,进行协同的迁移。**2.生化需氧量(BOD)1)定义: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游离氧的数量。(mg/1)2)是一种间接表示水被有机污染物污染程度的指标。3)测定条件:●20, 02充足,不搅动

●完全氧化一般为20天,常用5天为测定的标准时间。

BOD5=70%BOD20**3.化学需氧量(COD)1)定义: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将有机物氧化为H20和C02,此时所测出的耗氧量。2)特点:测定时间短,不受水质限制。主要作为工业废水的污染指标。3)COD〉BOD,COD与BOD的差值可表示不为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4.pH值:反映水的酸碱强弱的指标5.细菌污染指标:一般指大肠杆菌群数6.有毒物质指标:

1)定义:指达到一定浓度后,对人体健康、水生生物的生长造成危害的物质。

2)品种繁多,检测内容视具体情况而定**C、主要的水质标准1.地面水水质标准:(GB3838-88)地面水水域分为5类●Ⅰ类: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Ⅲ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场●Ⅳ类: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分为两类标准。

●Ⅰ类:对人体健康有长远影响的污染物,共9种

●Ⅱ类:长远影响小于Ⅰ类污染物,共有20种,依照排放水域分为3级标准进行控制。3.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共考核35项。

*制定标准的原则

●卫生安全可靠

●化学成分对人无害

●使用时不致造成其他不良影响。4.其他专项用水水质标准**二、水体污染与主要的水体污染源(一)水体污染

1.定义:

水体因接受过多的杂质而导致其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和水质恶化,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2.水污染的危害危害人体健康降低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制约工业发展的危害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与破坏造成经济损失**(二)主要的水体污染源

1.点源:指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有季节性和随机性。A.工业污水:量大、面广、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在水中不易净化,处理困难。

*主要特性:

SS含量高:3000mg/1(max)pH=2-13

需氧量高:COD:400-10000mg/1BOD:200-5000mg/1

有机物一般难于溶解。对微生物起毒害作用温度较高,排入自然水体会引起热污染

易燃:常含有低燃点的挥发性液体,如汽油、苯等

多种多样有害成分:硫化物、汞、镉、砷等

**B.生活污水:主要是日常洗涤用水,固体物质含量小于1%,而且多为无害物质

*主要特性:

SS含量:200-500mg/1

BOD:210-600mg/1

含磷、氮、硫高,含大量合成洗涤剂,并含有多种微生物(细菌、病原菌等)

2.面源:农村灌溉用水和污水(造成农药污染、富营养化等)**三、主要的水体污染物1.耗氧有机物(需氧污染物)

1)定义:指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有机化合物,可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终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CO2和H2O。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正常水体含氧量为>4mg/l),故称为耗氧有机物。2)来源:生活污水、牲畜污水以及食品、造纸、制革、石化等工业废水3)BOD>10mg/l(正常为<3mg/l)

**4)危害: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DO)

水质变化表现为:水体能见度下降水体发黑、发臭有气体从水中冒出水体表面有浮渣**

2.植物营养物:是引起湖泊、河流的富营养化的主要物质

1)定义:是指促使水中植物生长,从而加速水体富营养化的各种物质,主要指氮、磷。

2)来源:

●农田施肥,农业废弃物(植物杆、牲畜粪便等)●城市生活污水●某些工业废水(制革、造纸、肉类加工、炼油)3)危害:造成水体的营养化(水体衰老的表现,多发生在湖泊、水库、海湾内的流速相对缓慢的地方)。**3.重金属:

1)特点:●毒性作用大,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水体中不能为微生物降解,只能产生各种形态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分散和富积—在水中进行迁移。

2)危害:●氰化物:剧毒,主要来源于电镀废水、化工厂的含氰废水等●砷:为积累性中毒物质,主要来源于化工、有色冶金。**4.农药:有机毒物的污染,在自然环境中及常规生物处理中不易被降解。5.石油6.酚类化合物7.酸碱及一般无机盐类8.放射性物质9.病原微生物和致癌物质**五、主要的防治技术

1.物理法(一级处理)

A.沉淀法

B.过滤法

C.离心分离法

D.浮选(气浮)法

E.蒸发结晶

G.反渗透法**2.化学法(多为深度处理工艺中采用)A.混凝法:处理含油废水、染色废水、煤气站废水B.中和法C.氧化还原法:含酚、氰、硫废水的处理D.电解法:含铬废水E.取法:有机废水F.吹脱法:含CO2、H2S、HCN废水G.吸附法:有毒废水深度处理H.电渗析法:应用离子交换膜含粉、氰废水**3.生物法(二级处理,主要去除BOD)A.活性污泥法:BOD去除率:90%B.生物膜:BOD去除率:80-90%C.生物塘:BOD去除率:75-90%D.污水灌溉:BOD去除率:80-90%4.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1)水环境功能分区是进行水污染综合防治的依据*原则:●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原则●优先保护原则:针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时限性原则●高功能保护原则●专业用水保护原则●经济技术最优原则●部门协作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六、水污染综合防治

*方法:●定性判断法;●结合水规划进行功能区划分法;●重点功能区定量计算法

*按功能区控制污染,保护水资源

**2)制定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几项基本原则: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利于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以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为核心,着眼于全过程控制。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行清洁生产,把污染消除在经济再生产过程中。●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坚持综合整治的原则。

**3)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主要污染源逐步由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过度●从实际出发确定总量控制目标●选好发证对象●控制污水总量●强化发证后的环境监督管理●重视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水平**4)乡镇企业的水污染防治对策●按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使污染行业比例降至15%以下;全部取缔坑式焦炉;全部淘汰开放式炼磺炉;限制水泥立窑的形式和规模;淘汰小造纸厂等●乡镇企业要合理布局,与农业生态系统组成两性循环的复合生态系统●对小电镀、小化工、小印染等严加控制**城市绿地及其生态环境效应§6-1城市植物城市植被(urbanvegetation):城市里覆盖着的生活植物,包括城市的公园、校园、广场、球场,医院、街道、农田以及空闲地等场所拥有地森林、灌丛、绿篱、花坛、树木、作物等所有植物的总和。人类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破坏或据弃了许多原有的自然植被和土生植物.另一方面又引进了许多外来植物和建造了许多新的植被类群§6-1城市植物城市植被属于以人工为主的特殊植被类群

我国许多城市植被覆盖率不到20%,城市建设部制定的覆盖率指标使:到2000年不应少于30%,到2010年不应少于35%。§6-1城市植物城市绿色植物组成:①

城郊农田

;提供必要的副食品和其他资源

园林绿地:消纳、吸收、净化城市废弃物,供给新鲜空气,促进城市生态平衡。§6-1城市植物一、城市植被的特征1、植被生境的特化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城市环境,也该变了城市植被的生境地质-铺装了地面;地貌-改变了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气候―污染的大气,水文等一、城市植被的特征2、植被区系成分的特化原生植被较少;人类引进的或伴人植物比例明显增加。在城市绿化的过程中,注意对物种的选择,最大程度地保留和选择反映地方特色地树种是城市生态学工作者关心地问题,亦是城市生态建设的标志之一。

一、城市植被的特征3、植被格局的园林化4、结构的单一化广州

人工栽培的单优种群,结构简单,以单层乔木为主,少数可见乔、灌两层,极少数为乔、灌、草三层。植被生态环境功能衰退,严重影响了生物物种栖息与繁衍

5、演替偏途化植被的演替都是在人为干预下的,按人的绿化政策发展的偏途途径二、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1、城市气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小气候环境

:年平均气温高于郊区,日差小于郊区,温度和风速小于郊区,总的说利于植物生长,但气温日差小,不利于植物体内养分积累,果实不如郊区城市楼房向阳侧,日照充足,为植物生长创造了条件,北侧则不同城市中由于建筑密度、地面铺装和绿化程度不同,形成不同类型小气候:高层建筑几栋楼房间形成风洞,且平均相对湿度比市区及郊区高,利于植物在干旱期保持水份二、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2、城市土壤各种建设活动和居民生活、生产活动改变了城市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利用植物生长地面施工的影响:施工中,砖瓦、石块、灰渣等侵入土壤,使土壤变松,增加了通气性,但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地下施工的影响3、植物病虫害§6-2城市园林绿地一、城市绿地的功能提供娱乐、游览、文化、休息、科普、疗养等场防御风沙、洪涝、改善气候,调节气温、增加湿度,平衡碳-氧,减弱温湿效应、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二、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公共绿地居住地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绿地生产绿地三、城市绿化植物1、绿化植物选择的一般原则根据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符合植物地理分布的规律性,尽可能选择哪些适应性强,抗性强,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树种;作为城市的主干树种;选择树形美观,符合绿化功能要求,栽培管理容易,不妨碍环境卫生,又有经济价值的树种;注意速生树与慢长树相结合,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搭配

三、城市绿化植物2、城市绿化植物的配置

根据绿化的功能和各种绿地的需要以及绿化树木的生态习性与作用,制定植物树种的比例和配制方式。四、城市园林绿地规划1、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的主要任务:

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和具体条件,制定城市各类绿地的用地指标,并选定各项主要绿地的用的范围,合理安排整个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作为指导城市各项绿地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四、城市园林绿地规划2、规划的原则和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考虑因素:

城市性质、规模、自然条件、城市环境污染状况,城市工业用地、居住区规划、道路系统等各方面因素四、城市园林绿地规划2、规划的原则和依据

城市绿地定额指标:

是反映城市绿化水平和城市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城市绿化覆盖率,建筑绿化用的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来衡量。

四、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2、规划的原则和依据※

绿地定额指标的确定: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因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气候条件城市其他自然条件

城市用地布局情况

城市历史使大气中碳氧保持平衡要满足游览休息需要四、城市园林绿地规划3、绿地系统的规划布置均匀分布,联成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点、线、面相结合,以面为主,点线穿插,以小为主,中小结合因地制宜,与河湖山川自然环境相结合布局形式:块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稧状、带状、指状§6-3城市绿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城市植被保护和净化环境的生态效益是显著的,也是城市植被的主要功能之一。包括:降温增湿、调节环境条件、吸收有毒气体、滞留烟尘净化空气、降低环境噪音和杀菌等一、城市绿化的降温增湿效应

1、城市绿化调节小气候效应:使局地气温降低1-3℃,最大可降7.6℃;增加相对湿度3-12%,最大可增加33%。

l

遮阳荫蔽作用l

绿地的蒸腾作用2、城市绿化树木降温增湿效能测算2、城市绿化树木降温增湿效能测算二、城市绿化的碳氧平衡效应

二氧化碳上升趋势显而易见。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释放氧气。

植被的面积不同,植被组成和结构不同,碳氧平衡效益功能差异较大。三、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减少粉尘污染

l

降低风速,使大颗粒灰尘下降;

l

树叶表面多绒毛,且能分泌粘性油脂,吸附大量飘尘据研究表明,吸滞粉尘能力强的城市绿化树种在中国北部地区有:刺槐、沙枣、国槐、家榆、核桃、侧柏、圆柏、梧桐等,在中部地区有:家榆、朴树、梧桐、泡桐、女贞、荷花玉兰、臭椿、龙拍、圆柏、橄树、刺槐、桑树、夹竹桃、丝棉木、

南部地区有树、桑树、黄槐、小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