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防护用品配备规范_第1页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规范_第2页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规范_第3页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规范_第4页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规范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的术语和定义、分类、配备要求、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120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30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T159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GBZ/T189.8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224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5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23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T298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GB262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2890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GB/T12903个体防护装备术语GB/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T23466护听器的选择指南GB39800.1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1部分:总则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8〕3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又称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指劳动者在劳动中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而穿戴、配备以及涂抹、使用的各种物品的总称。[来源:GBZ/T224-2010,9.1]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hazards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来源:GBZ/T224-2010,2.6]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exposurelimits(OELs)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限值和最高容许限值。[来源:GBZ/T224-2010,5.1]声衰减soundattenuation在给定的测试信号下,所有受试者在戴与不戴听力防护用品时,两者听阈之差的平均分贝值。[来源:GBZ/T224-2010,2.6]呼吸防护用品respiratoryprotectiveequipment防御缺氧空气和尘毒等有害物质吸入呼吸道的防护用品。[来源:GB/T18664-2002,3.1.1]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air-purifyimgrespiratoryprotectiveequipment能把吸入的作业环境空气通过净化部件的吸附、吸收、催化或过滤等作用,除去其中有害物质后作为气源的呼吸防护用品。分自吸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送风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来源:GB/T18664-2002,3.1.2]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atmosphere-supplyingrespiratoryprotectiveequipment能使佩戴者呼吸器官与作业环境隔绝,靠本身携带的气源或者依靠导气管引人作业环境以外的洁净气源的呼吸防护用品。分供气式呼吸防护用品、携气式呼吸防护用品。[来源:GB/T18664-2002,3.1.6]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immediatelydangeroustolifeorhealthconcentration(IDLH浓度)有害环境中空气污染物浓度达到某种危险水平,如可致命,或可永久损害健康,或可使人立即丧失逃生能力。[来源:GB/T18664-2002,3.1.21]危害因数hazardfactor空气污染物浓度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浓度限值的比值,取整数。[来源:GB/T18664-2002,3.1.30]指定防护因数assignedprotectionfactor(APF)一种或一类适宜功能的呼吸防护用品,在适合使用者佩戴且正确使用的前提下,预期能将空气污染物浓度降低的倍数。[来源:GB/T18664-2002,3.1.29]供气式呼吸防护用品suppliedairrespiratoryprotectiveequipment佩戴者靠呼吸或借助机械力通过导气管引入清洁空气的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来源:GB/T18664-2002,3.1.7]携气式呼吸防护用品self-containedbreathingapparatus(SCBA)佩戴者携带空气瓶、氧气瓶或生氧器等作为气源的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来源:GB/T18664-2002,3.1.8]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escapetyperespiratoryprotectiveequipment只用于在紧急情况下从有害环境逃生的呼吸防护用品。[来源:GB/T18664-2002,3.1.13]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粉尘(52种)、化学因素(375种)、物理因素(15种)、放射性因素(8种)、生物因素(6种)、其他因素(3种)共六大类459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见附录A。个人防护用品分类个人防护用品根据防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为防尘用品、防毒用品、防高温用品、防寒用品、防噪声用品、防辐射用品等;根据防护的人体部位,分为头部防护、眼面防护、听力防护、呼吸防护、防护服装、手部防护、足部防护、其他防护等。个人防护用品的特点、分类、标记、性能及参考适用范围见附录B表B.1,个人防护用品的参考使用期限见附录B表B.2。配备要求一般原则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时,用人单位应根据职业病危害实际情况,按照GBZ1的要求采取综合控制措施。用人单位可按顺序优先采用消除替代、工程控制、管理控制等原则控制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降低危害的健康影响。当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仍不能实现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的有效控制时,应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通常在其他控制措施不能理想实现控制目标时使用,不得替代工程防护设施和其他技术、管理措施。用人单位为劳动者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应与工作场所的环境状况、作业状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相适应,与劳动者相适合,不应过度防护,且不应导致其他额外的风险。用人单位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配备个人防护用品时也应参照使用说明书的技术规定,符合其适用条件;对缺少相应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应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选配。个人防护用品应在保证有效防护的基础上,兼顾舒适性。同时配备多种防护用品时,应考虑使用的兼容性和功能替代性。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应当按照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则和相关管理制度,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程序用人单位应对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识别、分析,对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充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用适合的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流程可参照附录C。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应对工艺设备、原辅材料、中间品及产品、岗位设置及作业内容、劳动制度、生产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分析生产工艺过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劳动过程以及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方法类比法;经验法;工程分析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或暴露模拟法;检测检验法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人员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内容有害性分析,如理化性质、侵入途径、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等;危害接触分析,如确定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范围和地点、接触时间和频次,作业方式等。以下职业病危害因素需重点分析:推测接触水平大于职业接触限值10%的;接触水平难以推测的;可引起“三致”(致癌、致畸、致敏)的;经皮吸收的;具有腐蚀性等危害的因素。应对密闭空间、试生产、异常开车与停车、设备故障、检维修等特殊作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职业病危害评估应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害性分析和劳动者危害接触情况分析,依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或生物监测资料和职业卫生相关法规、标准、技术规范等对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评估方法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职业接触水平分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等。评估内容判断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评估实际接触的危害程度;确定需要防护的人群范围;确定需要防护的部位和防护水平。对“三致”类物质不仅应控制在职业接触限值以下,还应尽可能消除替代,无法消除时应采取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有效措施,使接触水平尽可能降到最低。选配要求用人单位应根据本单位防止职业病危害的需要,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强)和劳动者身体条件等,为劳动者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的选用可参照附录D执行。用人单位根据需要,可增发其他防护用品或适当缩短使用期限,未列入附录D的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参照此配备规范执行。粉尘接触粉尘、烟尘等颗粒物的劳动者,应当根据粉尘化学成分、危害程度、荷电性、分散度、接触浓度等,配备相应过滤元件和过滤效率的防颗粒物呼吸器。油性颗粒物应选择KP类过滤元件的防颗粒物呼吸器,非油性颗粒物可选择KN类或KP类过滤元件。应根据粉尘的荷电性和粒径大小选择不同滤料的防颗粒物呼吸器,一般粒径的颗粒物可选择机械滤料,粒径较小或带电荷的颗粒物可优先选择静电吸附性能较高的驻极体滤料。应根据粉尘浓度和危害程度,选择不同级别过滤效率的防颗粒物呼吸器,粉尘浓度越高、危害程度越大,过滤效率等级应越高。致癌性颗粒物应选择过滤效率不低于95.0%级别的防颗粒物呼吸器。防颗粒物呼吸器不适合挥发性颗粒物的防护,挥发性颗粒物应选择能够同时过滤颗粒物及其挥发气体的呼吸防护用品,液态颗粒物应选择有适合过滤元件的呼吸防护用品。化学有害因素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劳动者,应当根据化学有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特性、作用部位、侵入途径及接触浓度等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头部和眼面部防护存在熔融金属飞溅、刺激性或腐蚀性化学物质等可能对劳动者头部、眼面部产生危害的作业,应为劳动者配备头部、眼面部防护用品。呼吸防护用人单位应参照GB/T18664,识别有害环境的性质,判定危害程度,根据危害程度选择呼吸防护用品。以下情况应作为IDLH环境:有害环境性质未知;缺氧,或无法确定是否缺氧;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浓度未知,达到或超过IDLH浓度等。以下呼吸防护用品适用于IDLH环境:配全面罩的正压携气式呼吸防护用品;在配备适合的辅助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前提下,配全面罩或送气头罩的正压供气式呼吸防护用品。辅助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应适合IDLH环境:有害环境性质未知、是否缺氧未知及缺氧环境下,应选择携气式辅助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不允许使用过滤式;不缺氧、但化学有害因素浓度超过IDLH浓度的环境,可选择携气式或过滤式的辅助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选择过滤式时,应适合该化学有害因素种类及其浓度水平。不允许单独使用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进入有害环境,只允许从中离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浓度未超过IDLH浓度时,首先应根据职业接触限值确定其危害因数,再根据各类呼吸防护用品的APF,选择APF大于危害因数的呼吸防护用品。接触有毒气体或蒸气的劳动者选择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时,应根据有毒气体和蒸气种类选择适合的防毒过滤元件;同时接触颗粒物、有毒气体或蒸气,应选择有效过滤元件或过滤元件组合。对现有标准未包括的过滤元件种类,应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选择。接触的化学有害因素若对眼睛和眼面部皮肤有刺激或存在腐蚀性,配备呼吸防护用品时可选用全面罩。接触有害环境为爆炸性环境的劳动者选用SCBA时,应选择空气呼吸器,不允许使用氧气呼吸器。身体防护从事接触熔融金属飞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配备熔融金属飞溅防护服、防护手套和防护鞋。劳动者接触的化学有害因素可经皮肤吸收,或对皮肤有刺激、腐蚀性等损害作用时,应配备化学防护服、化学品防护手套、防化学品鞋等个人防护用品。应根据化学有害物质种类及作用特点选用相应防护性能的化学防护服,化学防护服按GB24539的规定执行。接触化学有害因素而无法使用防护服、防护手套时,可采用防护膏(膜)防护化学有害因素对皮肤的污染,皮肤有破损时不能使用防护膏(膜)。从事石油、石化等重油污且有静电防护要求作业的劳动者,应配备抗油易去污防静电防护服和隔油防静电手套、鞋等防护用品。物理因素噪声作业防护按GBZ/T189.8规定的方法测量,当劳动者额定8h工作日规格化的噪声等效连续A计权声压级(LEX,8h)或按额定每周工作40h规格化的等效连续A计权声压级(LEX,W)≥85dB(A)时,应按GB/T23466的规定配备护听器进行听力防护;LEX,8h或LEX,W在80~85dB(A)范围时,可根据劳动需求配备听力防护用品。脉冲噪声工作场所噪声声压级峰值和脉冲次数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应依据测量调查情况为劳动者配备合适的护听器,如耳塞、耳罩、防噪声头盔等。护听器应在提供有效听力保护的同时不影响生产作业及安全,避免过度保护。工作中需进行语言交流或接受外界声音信号时,宜选择各频率声衰减性能比较均衡的护听器。强噪声环境下,当单一护听器不能提供足够的声衰减时,宜同时佩戴耳塞和耳罩,以获得更高的声衰减值。高温作业防护用人单位应对高温作业的健康危害、环境热强度、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和接触高温作业时间等进行充分评估。采用湿球黑球温度(即WBGT指数)综合评价劳动者接触作业环境的热负荷,WBGT指数的测定按照GBZ/T189.7执行。用人单位应为从事高温作业(WBGT指数≥25℃)的劳动者配备防止热伤害的职业眼面部防护具、隔热服、防热伤害手套、隔热性能的鞋等防护用品。应根据高温作业环境的不同,参照GB38453、GB/T38306等标准选择相应隔热性能的防护用品。在平均气温≤5℃的环境中作业的劳动者应配备冷环境防护服、防寒手套、具有防寒性能的鞋等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接触振动的强度和部位配备防振手套、防振鞋等振动防护用品。接触非电离辐射可能对眼面部产生伤害时,应配备相应眼面部防护用品:接触紫外线、红外线应配备具有相应滤光功能的职业眼面部防护具;接触波长在180nm~1000μm范围的激光应配备激光防护镜;接触波长在250nm~3000nm范围的非激光强光源应配备强光源防护镜。用人单位应为接触微波的劳动者配备微波辐射防护服、防微波手套等防护用品。放射性因素工作场所中存在电离辐射危害的,经危害评价确认劳动者需佩戴防护用品时,用人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提供适用、足够和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围裙、防护手套、防护面罩及呼吸防护器等。防护电离辐射及放射性污染危害的个人防护用品应执行GB18871的要求。具有放射性的颗粒物应选择最高等级过滤效率的防颗粒物呼吸器,过滤效率至少满足GB2626规定的KN100级别。生物因素用人单位应对接触微生物的劳动者开展职业暴露感染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接触含致病性微生物的气溶胶时,应配备防颗粒物呼吸器,接触可能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微生物时应配备高防护等级的医用防护口罩,呼吸防护用品应经密合性测试具有良好防护性能。致病性微生物可能污染眼、面部皮肤粘膜时可选用护目镜、一次性全面型面罩或面屏等眼面部防护用具;躯干和手部、足部皮肤可选用微生物防护手套、防护服、防护鞋等。管理要求用人单位应对其使用的劳务派遣工、临时聘用人员、实习人员和允许进入作业地点的其他外来人员进行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及管理。用人单位应当安排用于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的专项经费,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应当按规定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个人防护用品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报废、培训等管理制度,按制度执行并建立档案资料。用人单位应加强个人防护用品验收管理,查验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确定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对国家规定需定期强检的个人防护用品,应按规定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定期检验。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维护等知识培训,确保其熟练掌握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并监督其正确佩戴。用人单位应建立工种和个人防护用品台帐,根据劳动者的作业内容、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危害程度,参照附录D,为劳动者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安全、有效。用人单位应根据作业场所的环境状况、防护用品的使用频率、损耗等因素,以及职业健康的需要,确定各类防护用品使用期限、报废或更换条件。可参照附录B表B.2,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期限时长。个人防护用品不符合标准要求或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判废并更换:经检验或检查被判定不合格;超过有效期;功能已经失效;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其他判废或更换条件。被判废或被更换的个人防护用品宜进行销毁或作相应处理,不得再次使用。用人单位应由使用者或专人按照产品要求和特性对个人防护用品进行维护与保管,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有毒有害护品,应集中管理、定期收回、统一处理。

(资料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A.1给出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种类分类举例粉尘无机粉尘矿物性粉尘石棉粉尘、滑石粉尘、煤尘等金属性粉尘锡及其化合物粉尘、铁及其化合物粉尘、锑及其化合物粉尘等。人工合成无机粉尘水泥粉尘、玻璃棉粉尘、金刚砂粉尘等有机粉尘动物性粉尘皮毛粉尘、桑蚕丝粉尘、骨质粉尘等。植物性粉尘麻尘、棉尘、木粉尘等人工合成有机粉尘聚丙烯粉尘、聚丙烯腈纤维粉尘、聚氯乙烯粉尘等混合性粉尘无机粉尘和(或)有机粉尘中多种类型混合存在的粉尘以上未提及的可导致职业病的其他粉尘化学因素金属及类金属铅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等挥发性有机物苯、甲醇、二硫化碳等刺激性气体二氧化硫、氨、氯气等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苯胺、联苯胺、硝基苯等农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脒等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丙烯腈,氯己烯、二异氰酸甲苯酯等以上未提及的可导致职业病的其他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噪声、高温、低气压、高气压、高原低氧、振动、激光、低温、微波、紫外线、红外线、工频电磁场、高频电磁场、超高频电磁场等以上未提及的可导致职业病的其他物理因素放射性因素密封放射源产生的电离辐射,非密封放射性物质,X射线装置、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产生的电离辐射,氡及其短寿命子体,铀及其化合物等以上未提及的可导致职业病的其他放射性因素生物因素艾滋病病毒(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布鲁氏菌、伯氏疏螺旋体、森林脑炎病毒、炭疽芽孢杆菌等以上未提及的的可导致职业病的其他生物因素其他因素金属烟、井下不良作业条件、刮研作业等

(资料性)

个人防护用品分类表B.1给出了个人防护用品的分类、标记、性能和参考适用范围。个人防护用品的分类、标记、性能及参考适用范围防护分类防护用品名称特点分类依据分类/分级分类标记/性能参考适用范围头部防护安全帽防护坠落物或小型飞溅物体等其他特定因素对使用者头部的伤害安全防护性能普通型P:基本防护性能存在坠物危险或对头部可能产生碰撞的一般作业场所特殊型T(Z):阻燃存在坠物危险或对头部可能产生碰撞及有明火、高温物体或具有易燃物质的场所T(A):防静电存在坠物危险或对头部可能产生碰撞及不允许有放电发生的场所,多用于精密仪器加工、石油化工、煤矿开采等行业T(J):电绝缘存在坠物危险或对头部可能产生碰撞及带电作业场所T(LD):侧向刚性存在坠物危险或对头部可能产生碰撞及挤压的作业场所T(-30℃):耐低温低温作业环境中存在坠物危险或对头部可能产生碰撞的场所T(+150℃):耐极高温存在极高温作业场所T(MM):耐熔融金属飞溅存在熔融金属飞溅作业场所眼面防护焊接眼护具防护焊接或其他相关作业产生的有害光辐射及其他特殊危害眼护具外形结构焊接工防护眼镜——存在电焊、气弧焊、气焊及气割等场所焊接工防护眼罩——焊接工防护面罩——滤光片材质无机焊接滤光片——有机焊接滤光片——激光防护镜衰减或吸收意外激光辐射能量防护等级L1~L10——适用存在意外激光辐射(波长在180nm~1000μm)危害的场所。不适用于直接观察激光光束、作为观察窗用于激光设备上的激光防护等用途强光源防护镜防护强光源(非激光)防护类型F类F-1~F-6:一般用途存在辐射波长介于250nm~3000nm之间强光(非激光)危害的场所。B类适用于波长介于380nm~550nm之间的蓝光危害场所B类B-1~B-6:防蓝光职业眼面部防护具防护不同程度的强烈冲击、光辐射、热、火焰、液滴、飞溅物等对眼面部的伤害风险结构和样式眼镜——适用于存在光辐射、机械切削加工、金属切割、碎石等危害的作业场所。不适用于短路电弧、焊接、激光等场所眼罩——面罩——表B.1个人防护用品的分类、标记、性能及参考适用范围(续)防护分类防护用品名称特点分类依据分类/分级分类标记/性能参考适用范围眼面防护职业眼面部防护具防护不同程度的强烈冲击、光辐射、热、火焰、液滴、飞溅物等对眼面部的伤害风险特殊防护功能紫外衰减滤光UC适用于存在光辐射、机械切削加工、金属切割、碎石等危害的作业场所。不适用于短路电弧、焊接、激光等场所红外衰减滤光IC防眩光滤光S/SI防护高速粒子冲击——防高重物体冲击——液滴防护——防雾功能——听力防护耳塞塞入外耳道内,或堵住外耳道入口,避免作业者的听力损伤使用次数随弃式耳塞——适用于存在噪声的作业场所。不适用于脉冲噪声的防护可重复使用耳塞——耳罩由压紧耳廓或围住耳廓四周并紧贴头部的罩杯等组成,防护听力损伤佩戴方式环箍式耳罩——适用于存在噪声的作业场所。不适用于脉冲噪声的防护挂安全帽式耳罩——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靠佩戴者呼吸克服部件气流阻力,用于防御颗粒物的伤害面罩结构随弃式面罩——适用于存在颗粒污染物的作业场所,KN类只适用于过滤非油性颗粒物,KP类适用于过滤油性和非油性颗粒物。不适用于防护挥发性颗粒物、有害气体和蒸气以及缺氧环境、水下作业、逃生和消防用可更换式半面罩——全面罩——过滤元件类型KN类KN90:过滤效率≥90.0%KN95:过滤效率≥95.0%KN100:过滤效率≥99.97%KP类KP90:过滤效率≥90.0%KP95:过滤效率≥95.0%KP100:过滤效率≥99.97%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靠佩戴者呼吸克服部件气流阻力,用于防御有毒有害气体或蒸气、颗粒物等对呼吸系统或眼面部的伤害面罩结构全面罩——适用于存在有毒气体、蒸气和(或)颗粒物的作业场所。不适用于缺氧环境、水下作业、逃生和消防热区用。半面罩——过滤件类型普通过滤件A型:防护沸点大于65℃的有机气体或蒸气B型:防护无机气体或蒸气E型:防护二氧化硫和其他酸性气体或蒸气K型:防护氨及氨的有机衍生物CO型:防护一氧化碳气体Hg型:防护汞蒸气H2S型:防护硫化氢气体AX型:防护沸点不大于65℃的有机气体或蒸气SX型:防护某些特殊化合物多功能过滤件防护普通过滤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综合过滤件具有防颗粒物功能过滤件防护时间1级防护时间短2级防护时间中等3级防护时间长表B.1个人防护用品的分类、标记、性能及参考适用范围(续)防护分类防护用品名称特点分类依据分类/分级分类标记/性能参考适用范围呼吸防护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PAPR)依靠电动风机提供气流克服部件阻力,用于防御有毒有害气体或蒸气、颗粒物等伤害面罩类别和压力模式正压式密合型半面罩PHF适用于存在有毒气体、蒸气和(或)颗粒物的作业场所。负压式PAPR使用的密合型面罩应只与防护颗粒物过滤元件配合使用,不应使用防毒过滤元件和综合防护过滤元件。不适用于燃烧、爆炸、缺氧环境及逃生等负压式密合型半面罩NHF正压式密合型全面罩PFF负压式密合型全面罩NFF正压式开放型面罩PLF正压式送气头罩PLH过滤元件类型P防颗粒物A防某些沸点大于65℃的有机蒸气B防某些无机气体E防某些酸性气体K防氨和某些氨有机衍生物NO防氮氧化物气体过滤元件类型Hg防汞蒸气CO防一氧化碳气体AX防某些沸点不大于65℃的有机蒸气SX防某些特殊化合物长管呼吸器使佩戴者呼吸器官与周围空气隔绝,通过长管输送清洁空气供呼吸,进风口须放置在有害作业环境外供气方式自吸式——适用于存在各类颗粒物和有毒有害气体环境的作业场所。不适用于消防和救援用连续送风式——高压送风式——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利用面罩与佩戴人员面部周边密合,使人员呼吸器官、眼睛和面部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离,自带压缩空气源供给人员呼吸,呼出气体直接排入大气使用场合工业空气呼吸器G适用于存在各类颗粒物和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不适用于潜水和逃生用消防和应急空气呼吸器X0.1MPa、20℃下的额定贮气量(Q)6600L≤Q<800L8800L≤Q<1200L121200L≤Q<1600L161600L≤Q<2000L202000L≤Q<2400L24Q≥2400L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逃生呼吸器自带压缩空气源供给人员呼吸,呼出的气体直接排入大气,用于逃生。面罩类型全面罩型FF适用于作业场所发生意外事故逃生用,适用浓度范围参照GB/T18664。不适用于潜水作业头罩型H额定防护时间(t)1010min≤t<15min1515min≤t<20min2020min≤t<30min30t≥30min表B.1个人防护用品的分类、标记、性能及参考适用范围(续)防护分类防护用品名称特点分类依据分类/分级分类标记/性能参考适用范围呼吸防护自给闭路式压缩氧气呼吸器利用面罩使呼吸器官与外界环境隔离,依靠携带的压缩氧气或氧氮混合气为气源,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补充氧气后再供人员呼吸,形成完整呼吸循环额定使用时间1一小时、正压式适用于存在各类颗粒物和有毒有害气体环境的作业场所。不适用于潜水和逃生用2二小时、正压式3三小时、正压式4四小时、正压式气体种类氧气呼吸器O2氧-氮混合气呼吸器O2N2自给闭路式氧气逃生呼吸器使呼吸器官与大气环境隔绝,采用化学生氧剂或压缩氧气为供气源,并将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形成完整呼吸循环,供佩戴者在缺氧或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下逃生用氧气来源生氧剂NaClO3C适用于作业场所发生意外事故逃生用。不适用于潜水作业压缩氧气D生氧剂KO2K额定防护时间(t)1010min≤t<15min1515min≤t<20min2020min≤t<30min30T≥30min防护服装阻燃服接触火焰及炽热物体后,在一定时间内能阻止本身被点燃、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面料阻燃性能A级阻燃时间≤2s;损毁长度≤50mm适用于有明火、散发火花或在有易燃物质并有轰燃风险的场所,如冶金、有色、石油、天然气、烟花爆竹、化工、煤矿、烟草等行业B级阻燃时间≤4s;损毁长度≤100mm焊接服用于防护焊接过程中的熔融金属飞溅及其热伤害防护水平A级高防护能力适用于焊接及相关作业场所,如造船、汽车、建材、机械等行业B级低防护能力熔融金属飞溅防护服防护工作过程中的熔融金属飞溅物对人体伤害的服装——————适用于存在熔融金属飞溅危害的场所,如金属冶金、铸造等,不适用于对熔融冰晶石的防护隔热服按规定款式和结构缝制,避免或减轻工作过程中接触热、对流热和热辐射对人体的伤害——————适用存在高温作业的场所,如金属热加工、工业炉窑、高温炉前等。不适用于消防用隔热服和熔融金属及焊接用防护服化学防护服用于防护化学物质对人体伤害的服装防护对象和整体防护性能1气密型适用于可能接触气态、液态、固态等化学物质的作业场所和应急救援工作中,如化工、石油、天然气、有色等行业,不适用于消防等场合使用1-ET气密型-ET3喷射液密型3-ET喷射液密型-ET4泼溅液密型5防固体颗粒物6防有限泼溅7织物类、防酸碱表B.1个人防护用品的分类、标记、性能及参考适用范围(续)防护分类防护用品名称特点分类依据分类/分级分类标记/性能参考适用范围防护服装抗油易去污防静电防护服具有抗油和易去污功能的防静电服——————适用于石油、石化等重油污且有静电防护需求的作业场所冷环境防护服用于避免低温环境对人体的伤害综合有效热阻Icle(m2•K/W)1级0.310≤Icle<0.390适用于低温环境作业或冬季室外作业2级0.390≤Icle<0.4703级0.470≤Icle<0.5404级Icle≥0.540微波辐射防护服在微波波段具有屏蔽作用的防护服,可衰减或消除作用于人体的电磁能量防护等级按屏蔽效能标称值划分A级50dB适用防护频率范围为300MHz~300GHz的微波辐射作业场所,如大功率雷达制造、维修、操作,各种发射台工作作业,包括卫星地面站、移动通信、集群专业网络通信、通信发射台站、广播电视发射台站等B级30dBC级10dB手部防护防寒手套用于避免低温环境对人员手部的伤害使用温度——使用温度>-30℃适用于最低至-50℃的气候环境或作业环境,如石油、天然气、矿山等低温环境作业或冬季室外作业——使用温度-50℃~-30℃化学品及微生物防护手套能够对各类化学品和除病毒以外的其他微生物形成有效屏障,从而避免化学品和微生物对手部或手臂的伤害抗渗透性能等级按透过时间(t)划分1t>10min适用于手部可能接触化学品或微生物(不包括病毒)的场所,如接触氯气、汞、有机磷农药,苯及其硝基化合物等作业,酸洗作业;染色、油漆、有关的卫生工程,设备维护,注油作业等2t>30min3t>60min4t>120min5t>240min6t>480min防热伤害手套防护火焰、接触热、对流热、辐射热、熔融金属飞溅或泼溅等热伤害热防护性能1级按阻燃、接触热、对流热、辐射热、熔融金属飞溅或泼溅测试等性能等级由低到高分1~4级适用于金属热加工、工业炉窑、高温炉前等高温作业场所,如冶金、有色、机械、建材、水泥等行业2级3级4级电离辐射及放射性污染物防护手套具有电离屏蔽作用,保护穿戴者手部免遭作业区域电离辐射及放射性污染物危害防护类别——防放射性污染物适用于存在电离辐射或放射性污染物危害的作业场所,如射线探伤、放射源运输、安装、计量、检测,不适用于医用辐射防护——防放射性污染物且防电离辐射,防护材料应有至少0.05mm的铅当量厚度焊工防护手套保护手腕免遭熔融金属滴、短时接触有限火焰、对流热、传导热和弧光的紫外线辐射以及机械性伤害特殊性能A类低灵活性,较高的其他性能适用于焊接及相关作业场所,如造船、汽车、机械、轻工等行业B类高灵活性,较低的其他性能表B.1个人防护用品的分类、标记、性能及参考适用范围(续)防护分类防护用品名称特点分类依据分类/分级分类标记/性能参考适用范围足部防护安全鞋保护穿着者免受意外事故引起的伤害,具有保护特征和保护工作区域安全的鞋防护性能足趾保护(冲击能量)SB/PB适用存在足部伤害的作业场所,如造船、煤矿、冶金、有色、建材等行业,不适用于消防、链锯切割、化学品、熔融金属等作业防刺穿P导电性能C防静电性能A电绝缘性能EH(10kV)隔热性能HI(150℃)防寒性能CI防化学品鞋保护穿着者足部免遭作业过程中化学品伤害的鞋靴防化学品水平降解级降解测试性能满足Ⅰ类或Ⅱ类要求适用于存在酸、碱及相关化学品的作业场所,如化工、石油、天然气等行业渗透级渗透测试性能满足Ⅱ类要求

表B.2给出了个人防护用品建议的最长更换期限。个人防护用品建议最长更换期限防护分类防护装备名称执行标准建议最长更换期限/月头部防护安全帽(塑料/玻璃钢)GB281130/48眼面防护焊接眼护具GB/T3609.1、GB/T3609.236激光防护镜GB3086336强光源防护镜GB/T38696.136职业眼面部防护具GB32166.136听力防护耳塞GB/T314223耳罩GB/T3142212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2626佩戴呼吸阻力明显增加时更换滤料或口罩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GB2890及时更换过滤件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GB30864及时更换过滤件长管呼吸器GB6220-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GB/T16556需年检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逃生呼吸器GB38451参考额定防护时间自给闭路式压缩氧气呼吸器GB23394参考额定使用时间自给闭路式氧气逃生呼吸器GB/T38228参考额定防护时间防护服装阻燃服GB8965.124焊接服GB8965.224熔融金属飞溅防护服GB8965.312隔热服GB3845324化学防护服GB2453912抗油易去污防静电防护服GB/T2889524冷环境防护服GB/T3830024微波辐射防护服GB/T2346324手部防护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GB/T17622定期检测防寒手套GB/T383043化学品及微生物防护手套GB288813防热伤害手套GB/T383063电离辐射及放射性污染物防护手套GB38452参考产品信息焊工防护手套AQ61033机械危害防护手套GB245413足部防护安全鞋GB2114812防化学品鞋GB2026512注1:最长更换期限的日期是从个人防护用品发放给劳动者(见发放领用记录)开始计算;注2:个人防护用品的最长更换期限可根据产品说明书、产品有效期限、实际使用时间、工作强度、磨损情况等适当缩短;注3:具有季节性的个人防护用品的最长更换周期可根据各地气候条件的不同适当调整。用人单位所在地区季节温差变化较大的,可按季节配置春秋、冬、夏的防护用品,同时最长更换期限也相应变化。

(资料性)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流程确定作业范围确定作业范围正常作业根据危害评估结果选择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否采取其他措施是否个人防护用品的保存、维护、检查、报废是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佩戴、使用、维护培训个人防护用品入库、建档、发放否确定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考虑匹配性、兼容性购置个人防护用品是否是否需要配备个人防护用品是是否对劳动者健康产生危害,确定危害程度采取替代、工程或管理措施并确认是否能有效控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或评估正常作业根据危害评估结果选择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否采取其他措施是否个人防护用品的保存、维护、检查、报废是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佩戴、使用、维护培训个人防护用品入库、建档、发放否确定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考虑匹配性、兼容性购置个人防护用品是否是否需要配备个人防护用品是是否对劳动者健康产生危害,确定危害程度采取替代、工程或管理措施并确认是否能有效控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或评估

(资料性)

个人防护用品的选配表D.1给出了个人防护用品的选配建议。个人防护用品的选配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个人防护用品种类参数要求粉尘矿物性粉尘石棉、沸石粉尘、矽尘(结晶型)防颗粒物呼吸器可更换式防颗粒物半面罩或全面罩,过滤效率至少满足KN95级别矽尘(其他型)防颗粒物呼吸器过滤效率至少满足KN95级别其他矿物性粉尘防颗粒物呼吸器过滤效率至少满足KN90级别金属性粉尘铸造粉尘及烟尘、电焊烟尘、二氧化钛粉尘防颗粒物呼吸器过滤效率至少满足KN95级别锡、铁、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