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2F/38/wKhkGWWd12eAUlsCAAM_gE7WBbY032.jpg)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2F/38/wKhkGWWd12eAUlsCAAM_gE7WBbY0322.jpg)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2F/38/wKhkGWWd12eAUlsCAAM_gE7WBbY0323.jpg)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2F/38/wKhkGWWd12eAUlsCAAM_gE7WBbY0324.jpg)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2F/38/wKhkGWWd12eAUlsCAAM_gE7WBbY03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总课时1第1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开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突破重点难点的措施与方法加强方法的指导预设教学流程教学随笔一、引言1.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开始一门新的学科的学习,说说你对科学课的理解。2.在科学课里,将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奇妙的大自然,去探索未知的宇宙,去关心身边的事物……而且科学课上我们用的最多的方法是观察和实验……3.今天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开始吧,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今天就从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二、看照片上的大树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三、回忆中的大树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请你回忆一下,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什么?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四、观察真正的大树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方案。〔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平安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方案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板书设计:我看到了什么照片上的大树:树冠真正的大树前:果实树叶小动物树干其他植物…………观察:有目的地看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第二课校园的树木总课时1第1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局部。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过程与方法: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缺乏。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预设教学流程教学随笔一、观察树木的方法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比照法……〕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二、观察记录一棵树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局部,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局部染上颜色。〕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根底上进行,学生能开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板书设计:树的相同之处:树的不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树冠有大小都需要阳光、水树干有粗细都有树干、树皮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都有树叶、果实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第三课大树和小草总课时1第1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保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突破重难点的措施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媒件和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于维恩图是第一次出现,那么加强指导教学准备分组材料: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演示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预设教学流程教学随笔一、认识常见的小草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在上节课我们已经去校园里认识了一些小草?你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二、观察记录狗尾草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常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四、整理相同和不同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这是教学重点〕大树小草3.总结: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根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根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唯恩图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对概念内涵的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板书设计大树和小草大树小草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第四课观察水生植物总课时1第1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突破重点难点的措施提供应学生实物近距离观察预设教学流程教学随笔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上节课,我们观察了生活在校园生态池里的一些水生植物,你还记得是哪些植物吗?这些植物都有什么特征呢?〔出示投影片〕2.在水里还生活着许多水生植物,如荷花、浮萍、茭白等,〔出示投影片〕今天我们就以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为例,来仔细观察一下水生植物都有些什么特点。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1.观察记录:水槽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2.思考: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水葫芦水葫芦狗尾草作业设计作业类型作业内容完成作业所需时间预习作业捡一些不同形状的落叶和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书面作业作业本P5与观察笔记相结合,在课堂内完成板书设计水生植物水葫芦狗尾草水葫芦狗尾草水葫芦金鱼藻课后反思课题⒌植物的叶第1课时总课时1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根本功特征。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科学词汇:叶片、叶柄、叶脉〔二〕过程与方法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科学方法:统计、判断〔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开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核心价值观:培养研究树叶的兴趣。课时重点难点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突破重点难点的措施提供学生多种树叶实物,进行统计、排序、比较等活动,发现异同,寻找规律教学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一些落叶、一条枝条、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落叶教学过程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落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统计一下自己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你是怎么分的?二、观察比较树叶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2、讨论:你们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学生汇报时要注意让他们出示他们说到的的树叶〕3、比较: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学生观察各种叶〕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2、描述:〔教师分发给各组一条枝条〕观察一条枝条上的叶,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并用词语来表述树叶的生长阶段。〔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3、排序:根据叶子的生长变化特点,你能将你们组中同种树叶按叶子的生长过程排队吗?并指出他们各阶段的名称。4、总结: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四、拓展秋天不落叶的叶又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课后自己仔细观察一下它们的变化。备注作业设计作业类型作业内容完成作业所需时间预习作业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本。书面作业作业本P7与课堂观察记录相结合板书设计植物的叶叶片〔叶脉〕叶叶柄叶是有生命的教学反思课题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第1课时总课时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过程与方法: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培养热爱植物、保护植物的情感。课时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突破重点难点的措施通过准备多种能反映植物四季变化的图片帮助理解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教师准备: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及相关图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自然界真的很神奇,一年有四节,不同的季节带给我们不同的享受。植物在春天带给我哪些神奇的变化呢?到了秋天又能有什么神奇的变化呢?2.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揭示课题〕二、观察方法指导1.小组合作交流这些问题:〔1〕植物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呢?〔2〕我们应该怎样来观察植物的这些变化呢?怎样测量这四张大小不一的树叶?2.学生汇报:预设〔1〕树干变长变粗、叶子变色掉落、树木变高等。〔2〕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数一数每天有多少落叶,测一测树叶的宽度等。〔3〕还可以看看茶花的花苞长得怎么样?等三、校园内实地观察测量1.观察樟树的要求以及内容:〔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1〕测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与最小叶、中间叶的长度和宽度。〔2〕测量树干的粗细,连测三次,取平均数。〔为什么?〕〔3〕数一数落叶有多少?〔4〕完成前面的同学,可以再观察和测量自己喜欢的?2.学生在操场上观察测量,教师指导。四、交流观察内容1.汇报落叶的数量。落叶的数量说明了什么?〔说明树叶在老化死亡〕2.汇报叶的大小数据。树叶的大小变化,说明了什么?〔说明树叶在成长,在变化〕3.汇报树干的粗细。树干的粗细说明什么?〔树干的粗细一次记录很难看出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需要以后继续观察。植物的树干变化可能是十分缓慢的〕五、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1.观察一棵树的一年四季中的变化,说一说有些什么变化?2.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这进一步说明,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的在生长,在成长,在变化。〕六、课外延伸1.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课后作业〕:〔1〕书本上带给我了一些关于植物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知识,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植物在不同的季节中是否真的会发生变化,那你们有什么方法吗?我们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就这样一直观察你所选择的那棵树或草,观察它们在秋冬季的变化,一个月观察一次,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中,你能做到吗?〔2〕观察记录表的设计我的____________变化记录表树干树冠叶子其他粗细树皮落叶数颜色大小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我的发现小结:这样坚持下去,我就还可以科学的知道大树一年四季中的变化。备注作业设计作业类型作业内容完成作业所需时间预习作业书面作业作业本P8与课堂观察记录相结合板书设计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观察工程观察情况说明了什么落叶……老化死亡树叶……在成长树干……变化缓慢,但也在成长教学反思课题⒎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第1课时总课时1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2、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3、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4、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科学词汇:生存环境、生存需要、生命周期、共同特征〔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科学方法:比较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核心价值观:懂得生命的自然规律和可贵。课时重点难点重点:整理已有的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难点:概括和总结出植物的共同特征。突破重点难点的措施多开展一些讨论、比较活动教学准备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等各种图片教学过程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1、回忆: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陆生植物水生植物________________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请交流。请补充阅读P21的“植物需要阳光〞。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二、了解植物的一生思考: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看图: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看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对了,主要不同是寿命的长短不同。请看资料库:“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你们有什么体会?是呀,无论是百年老树,还是一年草本植物,它们都会死亡,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生命的特征。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思考: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点?我们是怎么知道的?整理: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植物的共同特点交流:我们认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都有相同的根本结构特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四、总结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的结构特征等。〔这样的归纳总结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开展根底上,学生能总结几条算几条,不要强求,也不能死记硬背!〕备注作业设计作业类型作业内容完成作业所需时间预习作业书面作业作业本P9与课堂观察记录相结合板书设计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水生植物陆生植物植物的相同特点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课堂教学评估科学试卷〔第一单元〕时间:40分钟总分值:50分班级:姓名: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我知道:〔每空1分,共12分〕像樟树这样的植物叫〔〕植物,它的茎叫〔〕。像狗尾巴草这样的植物叫〔〕植物,它的茎叫〔〕。陆地上生长的植物叫〔〕植物,水中生长的植物叫〔〕。叶是由〔〕和〔〕两局部结成。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过〔〕、〔〕、〔〕、〔〕等过程。二、辩一辩。〔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6分〕带着目的去观察大树,才能发现更多。〔〕大树和小草的茎都一样坚硬。〔〕车前草和水花生都是水生植物。〔〕浮萍不需要土壤也能生长。〔〕春天是树木落叶的季节。〔〕新鲜的树叶是黄色的。〔〕菊花一般在秋天才开花。〔〕有的树生长时间长,永远都不会枯死。〔〕三、对号入座。〔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7分〕1、一些大树看不到它的根,它应该〔〕根。A、有B、没有 2、蒲公英属于〔〕A、木本植物B、草本植物3、不属于陆生植物的是〔〕。A、玉米B水葫芦C、狗尾草4、植物的叶是〔〕。A、有生命的B、无生命的5、树叶变黄的季节是〔〕。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6、陆生植物的生长〔〕水份。A、需要B、不需要7、变硬的树叶一般是〔〕。A、绿色的B、枯黄的四、我的研究。〔每题5分,共15分〕1、植物需要哪些条件才能正常生长?2、植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把你观察的一棵大树的内容记录下来。课题⒈寻访小动物第1课时总课时1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动物具有多样性,2、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二〕过程与方法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开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2、形成保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课时重点难点重点:提出寻访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学生动脑筋,想出自己的观察、调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难点:防止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应充分关注动物的多样性。突破重点难点的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借助多媒体手段教学准备校园平面图,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 你认识哪些小动物?2、 学生举例说说自己所认识的小动物。3、 结合学生的答复,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二、回忆校园中曾观察到的小动物。〔PPT出示校园风景照片〕1、我们的校园里也生活着很多小动物,你在校园中曾看到过哪些小动物呢?2、〔PPT出示学校操场,花坛照片〕思考:树上有什么小动物?大树周围有什么小动物?草丛里有什么小动物?3、学生交流,教师提示答复的要求,在哪里看到过哪种动物?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记录的要求。板书学生答复的要点。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4、小结:看来我们的校园中的小动物还真不少,今天,让我们一起再去找一找,看一看。三、如何调查、观察小动物。1、为了使我们的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更有效,我们该做些什么准备?我们又该如何观察调查小动物?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并指导小组讨论活动。3、学生交流,同组、各组间补充纠正。4、 教师小结,明确观察调查的方法。①作一个简单的调查记录,注明发现地点,观察到的动物。②不知名的动物如何记录?可以画,可以描述它的身体特征。③如果动物较小,看不清楚,可以借助放大镜。④观察时动作要轻,可采用分步观察的方法,以免惊扰了小动物。四、观察中的考前须知及平安事项。1、我们已经考虑了如何去观察调查,那么在观察活动中你还能做到些什么?2、学生交流。3、教师小结归纳:①保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②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③注意平安,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4、思考:哪些场所隐藏着危险?哪些活动可能出平安事故?哪些小动物有可能造成对人的伤害?从平安考虑,我们的寻访活动需注意哪些事项,做哪些规定?5、学生讨论,交流。6、教师小结归纳:我们的寻访活动需要做到――什么也不带走,什么也不留下,什么也不改变。特别强调:珍惜生命,保护环境,注意自身平安。2、 借助校园平面图,分组划分区域,强调纪律、平安等。五、校园中寻访小动物。1、学生分组寻访。2、教师巡视并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保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及时记录。备注作业设计作业类型作业内容完成作业所需时间预习作业寻访蜗牛书面作业作业本P12与课堂观察记录相结合板书设计1、寻访小动物什么也不带走,什么也不带走,什么也不留下,什么也不改变。地点名称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第二课蜗牛〔一〕总课时2第1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蜗牛的特点表达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2、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响,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3、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过程与方法1、 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2、 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3、 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开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搅、不伤害小动物。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响等方面的观察活动。【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突破重点难点的措施课前让学生经历捉蜗牛养蜗牛的活动,课上提供可供观察的实物和工具,借助多媒体预设教学流程教学随笔课前活动:寻找蜗牛,带几只蜗牛来,并请学生关注找到蜗牛的环境特点。一、导入1、同学们在课前寻访了小动物,找到了蜗牛,你是在哪里找到蜗牛的?2、学生介绍交流:草丛中,花坛边……3、小结:通过这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了解了蜗牛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这就是适合它生存的生活环境。今天,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观察了解蜗牛。二、观察蜗牛的身体1、谈话:你是否观察过蜗牛?你对蜗牛有多少了解?请简单介绍一下。2、学生交流:印象中的蜗牛。3、蜗牛是我们所熟悉的小动物,为了更好地了解它,我们还需对它进行细致地观察。我们该如何观察蜗牛呢?4、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5、交流汇报,小组间质疑补充。6、教师概括〔借助PPT强调〕:①按一定顺序观察,由整体到局部,由头到尾;②观察要耐心,要安静;③看不清楚时,可借助放大镜;④如实记录发现,可写可画。7、学生观察蜗牛,记录发现,提出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8、汇报交流〔利用PPT课件,进行讲解〕:①蜗牛的身体可分为头、腹、尾,背上有一个壳;②头上有两对触角,一长一短,长触角顶端有眼睛;③腹部柔软,用于爬行,爬行时会分泌出黏液;④壳上有一圈圈的螺线,按螺线方向可分为左旋和右旋。〔借助蚊香,时钟等帮助学生理解〕⑤用小棒触碰蜗牛身体,它会收缩身体或触角,会有反响。9、交流:观察过程中的新问题。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响。1、蜗牛的运动很有特点,为了更清楚地看到蜗牛运动时的特点,你有什么方法吗?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3、交流方法。4、小结归纳:①使蜗牛在透明杯子或玻璃片上爬行,可以方便我们观察。②给予蜗牛适度的刺激,了解它对刺激的反响。5、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响,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6、汇报交流:蜗牛用身体的哪一局部爬行?蜗牛的身体是怎样前进的?①蜗牛的足叫腹足,是它的运动器官;②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很浅的印痕,是它分泌的黏液。思考:这些黏液有何作用?讲解:黏液可以润滑腹足,保护身体,帮助爬行。③蜗牛爬行时能看到体内有波浪状的物质在流动。7、了解蜗牛的爬行本领。①提问:蜗牛能在各种物体上爬吗?蜗牛能在哪些物体上爬呢?蜗牛在不同物体上的爬行是怎样的呢?②学生交流。③蜗牛不光能在平面上爬行,还能在各种物体外表上爬行,本领可高了。让我们来见识一下蜗牛的爬行本领。方法指导:将蜗牛分别放在树枝、棉线上,待放平稳后,再松手,不要离桌面太高,以免摔伤蜗牛。④学生将蜗牛放在树枝上,棉线上,观察了解蜗牛的爬行本领。四、饲养蜗牛1、谈话:通过今天的观察,我们更加了解了蜗牛的身体特征和运动特点。蜗牛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让我们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寻找吧!2、思考:如何饲养蜗牛?3、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考前须知。4、要求观察并记录蜗牛的生活情况,了解它的吃食、排泄等方面的特点,为下节课教学作好准备。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学生在观察蜗牛时,可能会因为心急而不够细致,需要引导。学生在记录观察发现时,尤其是画蜗牛时,可能会凭想象,而不是实事求是的,需要特别关注并引导。学生在汇报时可能会只关注自己的蜗牛而不倾听他人的发言,需要加以控制。当学生汇报交流时,可将纸杯罩住蜗牛,以免分散注意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作业设计作业类型作业内容完成作业所需时间预习作业饲养蜗牛书面作业作业本P13与课堂观察记录相结合板书设计:2、蜗牛〔一〕有序观察,整体——局部,头——尾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第二课蜗牛〔二〕总课时2第2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突破重点难点的措施课前让学生经历捉蜗牛养蜗牛的活动,课上提供可供观察的实物和工具,借助多媒体预设教学流程教学随笔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2、 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3、 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4、 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5、 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二、观察蜗牛吃食1、 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2、 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3、 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4、 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5、 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6、 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1、 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2、 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3、 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4、 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四、继续观察蜗牛1、 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2、 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3、 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4、 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第三课蚯蚓〔一〕总课时2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响,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响、对水的反响。科学词汇:蚯蚓,环带,肛门,应激性〔二〕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科学方法:观察,画图记录,维恩图比较〔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搅、不伤害小动物。核心价值观:了解蚯蚓特征,与蜗牛进行比较。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突破重点难点的措施课上提供可供观察的实物和工具,借助多媒体预设教学流程教学随笔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蚯蚓,捉到蚯蚓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使学生对蚯蚓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一、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1、你在哪里找到了蚯蚓?2、这些地方的环境有哪些共同的特点?3、概括蚯蚓的生活环境:潮湿的地下。4、我们有什么方法能更方便地找到蚯蚓?5、小结:利用蚯蚓的粪便。二、观察蚯蚓的身体1、每组提供装有蚯蚓的盒子。2、讨论如何观察蚯蚓,引导联系蜗牛的观察活动,思考观察的顺序,记录的方法。3、交流汇报。4、小结。5、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予指导,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环节、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6、观察完毕,整理材料,汇报交流。蚯蚓的身体是怎样的?身体柔软,身体分节,有环节和刚毛,一端有口,一端有肛门。7、教师补充介绍:①如何区分口、肛门;②环带的繁殖作用。三、观察蚯蚓的运动。1、提问:蚯蚓是怎样爬行的?与蜗牛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3、概括小结:蜗牛的运动整体上是爬行,腹足如波浪般前进,而蚯蚓的运动整体上是爬行,身体是伸缩前进。四、观察蜗牛的反响。1、观察蚯蚓时,如果碰到了它的身体,它会有什么反响吗?2、学生交流。3、体会:用笔尖轻轻触碰蚯蚓的身体,观察它的反响。4、小结,蚯蚓对外界刺激会有反响。5、蚯蚓会游泳吗?如果将蚯蚓放入水中,它又会有什么反响。6、试验:提示操作要求,不可长时间放在水中。观察蚯蚓的反响。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响,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7、整理材料,交流表述:将蚯蚓放入水中,蚯蚓会拼命向盘子的边沿爬行,试图脱离水中的环境。8、教师小结,解释原因:蚯蚓不能适应水生的环境。9、生活中的现象:为何夏天暴雨过后,蚯蚓往往爬出地面。五、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1、上两节课我们观察了解了蜗牛,今天我们观察了解了蚯蚓。这两种小动物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小组讨论,填写维恩图。2、学生分组讨论,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找到相同点写在中间重叠局部。学生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归纳补充:蜗牛的特点是生活在地面潮湿之处,有壳,身体柔软,有触角和眼睛,吃菜叶等食物,会排泄,对外界刺激有反响。蚯蚓的特点是生活在地下,身体有环节,柔软,吃落叶等食物,会排泄,对外界刺激有反响。它们的相同点是: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六、我们通过饲养蜗牛,发现了很多的秘密,如果我们也将这些蚯蚓饲养一段时间,一定也能发现许多关于蚯蚓的秘密。建议:课后继续饲养蚯蚓,观察了解它的生活习性。板书设计:4、蚯蚓蚯蚓蜗牛蚯蚓蜗牛伸缩爬行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第五课蚂蚁总课时1第1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2、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局部,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过程与方法1、 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2、 想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保护小动物,珍爱生命。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教学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平安性。突破重点难点的措施课上让学生经历实地观察蚂蚁的活动,课上提供可供观察的实物和工具,借助多媒体预设教学流程教学随笔一、课前布置找蚂蚁1、 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2、 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3、 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二、观察蚂蚁〔一〕室外观察蚂蚁1、 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2、 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3、 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考前须知。4、 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5、 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二〕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缺乏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1、 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2、 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3、 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4、 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三、交流发现1、 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2、 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3、 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备注:室内观察,注意送蚂蚁回家。〕作业设计作业类型作业内容完成作业所需时间预习作业继续观察蚂蚁的生活,观察金鱼的生活书面作业作业本P17与课堂观察记录相结合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第六课金鱼总课时1第1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根本特征。2、 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3、 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过程与方法1、 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测。2、 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测的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教学难点】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突破重点难点的措施课上让学生经历实地观察金鱼的活动,课上提供可供观察的实物和工具,借助多媒体预设教学流程教学随笔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1、 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2、 学生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3、 关注:“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4、 设计意图:为进一步观察与作铺垫。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1、 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2、 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3、 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4、 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在外形和运动方面的信息。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1、 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2、 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3、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红水的方法〕4、 学生观察并记录。5、 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6、 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7、 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养“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1、 回忆维恩图的用处。2、 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3、 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 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5、 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第七课动物的共同特点总课时1第1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响,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的除动物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扰。突破重点难点的措施回忆原来知识,开展讨论预设教学流程教学随笔一、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1、 学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成果。2、 小组讨论四种小动物的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在课本上。3、 汇报,教师把汇报结果记在屏幕上。蜗牛蚯蚓蚂蚁金鱼运动用腹足爬行身体伸缩爬行用脚爬行用鳍游泳反响缩进壳内身体收缩逃跑逃跑食物菜叶等绿色植物枯叶等小虫、甜食等小虫等繁殖产卵产卵产卵产卵4、 教师或学生举例某种动物,看是否具有上面的共同特点,如果某一种动物不具备上面四种动物的某个共同特点就删去,这样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5、 关注:学生交流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6、 设计意图:了解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二、感受生物的多样性1、 教师讲解到校园观察学校动物和植物的考前须知。2、 学生分组到校园静静的观察校园的植物和动物。3、 回教室汇报。4、 关注:是否能做到安静的观察、不打搅校园的动植物。5、 设计意图:学生体会生物的多样性。三、总结生物的共同点1、 全班集体用维恩图比较动物和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 在动物和植物相同的圈里写上“生物〞两个字,并告诉学生,动物和植物艘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3、 关注:学生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4、 设计意图:理解什么是生物。四、讨论人与其他动物、植物的共同特点1、 教师指着动物、植物的共同点问:“人有这些特点吗?〞2、 归纳小结:人和动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这是生物的特点,也是生命的根本特征。3、 关注:人是否是生物的理解。4、 设计意图:对生命的特征有一个根本的认识。作业设计作业类型作业内容完成作业所需时间预习作业书面作业作业本P20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小学三年级课堂教学评估科学试卷(二单元)时间:40分钟总分值:50分班级:姓名: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我知道:〔每空1分,共13分〕1.蜗牛的背上有一个〔〕,身体软软的,头上有〔〕对触角,用〔〕爬行。2.蚯蚓一般生活在〔〕、〔〕等土壤中,它与蜗牛一样喜欢〔〕、〔〕的环境。3.蚯蚓的身体是由〔〕、〔〕、〔〕三局部组成。4.金鱼的全身都长有〔〕,用〔〕划水,用〔〕呼吸。二、辩一辩。〔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8分〕1.在砖块下我们容易找到蝗虫。〔〕2.观察小动物时,我们要保护它们,不伤害它们。〔〕3.蜗牛的一对小眼睛长在它的一对触角上的。〔〕4.蜗牛喜欢吃蔬菜,不吃水果。〔〕5.看到哪里有蚯蚓的粪便,就容易找到它。〔〕6.蚂蚁的胸部长有四对足。〔〕7.蚯蚓可以在水中生活很长时间。〔〕8.金鱼是水中的动物,不要呼吸。〔〕三、对号入座。〔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4分〕1.观察完小动物后,我们可把它〔〕A、弄死B、养起来C、放回原生活的地方2、看小洞里是否有小动物,〔〕手指进去摸。A、可以B、不可以3、蜗牛头上长有〔〕触角。A、一对B、二对C、三对4、蚯蚓一般生活在〔〕。A、松软的土壤里B、较硬的土壤里5、蜗牛遇险后,会〔〕。A、逃跑B、把身子缩进壳里6、给金鱼喂食要〔〕。A、少一点B、不过量C、越多越好7、鲫鱼的鳃不断张合,是它在〔〕。A、喝水B、呼吸四、我的研究。〔每题5分,共15分〕1、在观察小动物的活动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2、蜗牛喜欢吃那些食物?〔举3种以上〕3、动物都有些什么共同特点?教学内容第1课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总课时1第1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过程与方法: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观察和识别不同的材料。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开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和识别身边不同的材料【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突破重点难点的措施通过观察和讨论分析认识身边的材料预设教学流程教学随笔〔一〕出示各种杯子,识别常见材料1.出示由不同材料做成的杯子,问它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板书:塑料、纸、金属、玻璃〕2.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材料。〔学生说教师板书、当学生说到物品而不是材料时教师指导〕〔二〕、调查身边的材料1.调查我们身上的材料:〔1〕在我们身上就有很多物品,它们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我们不妨来调查一下。大家可以把调查记录在课本46页的表格中。〔2〕在调查前请大家先来看几点提示:A.你可以找现在身上穿的、佩戴的、身上携带的物品。B.同一物品名称不要重复。C.碰到不认识的材料可以用⑴、⑵、⑶……来做一下记号。D.讨论时尽量保持轻声〔3〕汇报交流〔学生上台投影展示〕教师板书学生说到的材料。2.观察书包里的物品:〔1〕通过我们调查身上的物品,又发现了几种材料,而且我还发现同学们找材料的这种情趣非常高,接下来我们就来管擦一下书包里的物品,它们又是有什么材料做成的?同样大家也可以把调查记录在课本47页的表格中。〔2〕汇报交流3.调查教室里的材料:〔1〕先听清楚我的要求:我在教室里指一件物品,看看你能否说出它是有什么、什么、什么材料做成的,准备好了吗?门、窗、椅子、灯……大家可以把调查记录在作业本23页的表格中。〔三〕课堂小结1.通过刚刚的调查,你们发现了什么?2.师生共同小结: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种材料,物品可以有一种材料做的,也可以有几种材料做成的。〔四〕课外收集材料并尝试研究其特性。1.这些材料,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特点吗?比方说,我们的课桌为什么要用木头来做,而不是用金属、塑料或其他材料呢?2.课外请同学们去收集一些材料,并试着研究一下它们的特性。作业设计作业类型作业内容完成作业所需时间预习作业收集一些材料,并试着研究一下它们的特性。书面作业作业本P23与调查记录相结合板书设计:常见材料:玻璃金属纸塑料陶瓷布料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构成的。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第2课谁更硬一些总课时1第1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方硬度、柔韧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外表。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1.开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3.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突破重点难点的措施提供材料,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讨论分析比较材料的软硬预设教学流程教学随笔〔一〕课前游戏:比比谁的力气大1.先选择两生比赛拔河,按照力气大小排列;2.再一次选择两生,每生与上面的学生比赛,排列。3.小结:大家看,如果我们要知道四位同学中谁的力气大,需要这四名同学之间一一进行比较后才能排列起来。〔开始上课〕〔二〕比较硬度:1.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四种材料,它们分别是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投影出示〕,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老师也想进行一次比赛,比一比“哪种材料硬〞〔板书课题:哪种材料硬〕2
你们觉得这四种物品从硬到软怎样排列呢?〔学生猜测,板书猜测〕3.
这仅仅是大家的预测,老师把这四种物品放在桌上,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比比它们的硬度?〔附板书:拧、折……〕请你们小组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一下它们的硬度,然后将这四种物品从硬到软排列起来!〔活动结束〕: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怎样?4.
刚刚大家用自己的方法对这四种物品的硬度进行了比较,但是大家所使用的这些方法有的是不科学的。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科学的比较硬度的方法:刻划〔板书〕。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外表留下划痕。5.讨论你觉得在刻划这三种物品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用力大小相同〞、相互一一刻划〕师示范演示:大家看,从这组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介绍记载方法:如果刻画后划痕明显的就在表格中打“√〞,如果没有划痕或者划痕不明显的就打“×〞。6.学生实验,把结果填在书本的的表格中。〔划去相同材料刻划的那个空格〕7.汇报结果8.小结:通过一一对应的刻画后,我们发现这四件物品从硬到软排列是这样的。〔三〕认识金属:1.用来制作铁钉的铁是一种金属〔板书:金属〕,金属是比较坚硬的材料,你还看到过哪些金属做的物品?〔学生举例〕2.哇,大家认识的金属还真不少,老师也找了一些金属制成的物品,一起来看一下〔投影〕这么多的金属制品,你觉得为什么这些物品用金属来做而不用别的材料呢?金属有什么特性吗?〔1〕坚硬〔2〕能导电:〔看到电线〕真的吗?老师这里有一个电路检测器,如果金属能导电,我用金属把这两端连接起来,灯泡就亮了。来试试看好吗?〔演示〕看来,金属真的能导电。〔板书填充气泡图〕〔3〕能传热:〔看到锅〕难道金属的传热能力比其他材料好吗?我们来比比看好吗?老师这里有一根铜棒和木棒,同时放到热水里,你觉得谁传热快?怎么判断呢?〔过一会儿,用手摸上端〕好,我把材料分给每个组,〔倒热水,学生领取,实验,汇报〕。结果怎么样?不错,金属确实具有传热快的特性。〔板书:传热快〕〔4〕延展性:其实金属还有一个特性大家比较难发现,老师这里有一根金属棒,现在我用榔头敲打这跟金属。大家看,它怎么了?〔扁了,薄了〕。是啊,我们把金属可以拉成丝或打成薄片的特性叫做延展性。〔板书:延展性〕。〔5〕有光泽:可用砂纸磨后观察。3.小结:〔看气泡图〕原来金属具有这么多特性,利用这些特性,人们把金属加工成了各种物品。〔四〕饮料罐的故事老师这里还有一件金属制品,看,是什么?〔出示饮料罐〕它是用什么金属材料制成的知道嘛?〔铝〕你知道饮料罐的来龙去脉吗?学生阅读书本课外资料。用过的空罐可回收利用,空罐经过加热熔炼后能再制成铝材薄片,生产出新的铝罐。这要比开采铝土矿节省许多资源和能源。在整个铝罐生产过程中利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呢?〔延展性……〕〔五〕总结延伸:1.通过今天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2.总结:是啊,通过比较实验我们发现金属是比较坚硬的材料,我们还可以利用金属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特性将金属制成很多物品,金属物品使用后还可以回收再利用。3.延伸:回去后,大家再想想生活中除了金属可以回收利用,还有哪些材料也可以回收利用呢?作业设计作业类型作业内容完成作业所需时间预习作业1.课外调查各种金属制品。2.课外调查可回收的材料。书面作业作业本P25与调查记录相结合板书设计:哪种材料硬刻画铁钉塑料尺木条卡纸〔用力大小相同〕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第3课比较柔韧性总课时1第1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1.开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突破重点难点的措施提供材料,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讨论分析比较材料的柔韧预设教学流程教学随笔一、柔韧性的认识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样的塑料条和木条。演示折〔木条断,塑料条没有断;塑料变了,没有断,木条先是弯了,最后断了〕老师指出:我们把像刚刚这样塑料条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柔韧性。二、比较3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1.提供三种物体,找一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塑料、金属〕2.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柔韧性,并把比较的结果排一排序〔提示学生材料不要弄断〕3.学生汇报比较结果,当各组意见分歧时,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的材料由于宽度、厚度、用力大小不同,这样比较它们的柔韧性是不公平的。4.教师出示宽度、厚度相同的木条、塑料条、金属条,问:可以怎样研究它们的柔韧性?5.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教师引导,最后边小结边演示操作步骤:⑴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了多少。测量材料前端弯下的距离时,眼睛要平视。⑵分别测量木条、金属条、塑料条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的距离,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教师先演示,并细致指导操作步骤。6.学生操作完成并填写表格。伸出桌面长度木条金属条塑料条1厘米5厘米10厘米15厘米7.分析弯曲程度,比较柔韧。通过实物展台分析学生的数据。师:木头、金属、塑料谁的弯曲程度最大?谁的弯曲程度最小呢?弯曲程度与柔韧有关系吗?师:能给这三种材料从柔韧好到柔韧差的顺序排列吗?〔板书排列顺序〕总结:塑料的弯曲程度最大,塑料的柔韧更好。二、认识塑料1.塑料的优点师: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塑料制成的物品。〔矿泉水瓶子、电线外包皮、雨衣、雨鞋、塑料桶……等等〕师:这些物品为什么要用塑料做,而不用其它材料做呢?总结塑料的优点:不易生锈、轻、绝缘、耐腐蚀、柔韧、易燃烧重新塑形。〔板书〕补充优点:看老师演示断了的牙刷柄用火烤一烤然后重新接回,过片刻牙刷就牢固了。〔特点:易燃烧重新塑形〕2.塑料的循环使用〔1〕塑料循环使用方法老师演示的塑料可以看成是简易的塑料重新加工,可以吗?想了解塑料的强大的特异功能吗?请学生看书本第53页。塑料的循环使用。你看后有什么感想?〔2〕认识循环使用标志课件出示循环使用标志,并列出循环使用的商品,找找你带来到瓶子上是否找到了循环使用的标志?〔3〕学了塑料循环使用以及认识标志之后,你认为自己该做些什么?3.塑料的缺点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塑料应用非常广泛,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我们应该大力提倡使用塑料制品,对不对?〔老师说话语气不要太肯定也不要太否认〕〔生对教师的说法有争议,他们会感到很有成就感。引出塑料的缺点〕总结塑料的缺点:容易老化、易燃烧产生有毒气体、不易分解、污染环境作业设计作业类型作业内容完成作业所需时间预习作业寻找生活中可回收循环使用的材料书面作业作业本P27-28与调查记录相结合板书设计:比较柔韧从柔韧好到差排列:塑料、木头、金属优点:不易生锈、轻、绝缘、耐腐蚀、柔韧、易燃烧重新塑形缺点:容易老化、易燃烧产生有毒气体、不易分解、污染环境课后反思教学内容⒋它们吸水吗总课时1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二〕过程与方法: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开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增强充分利用材料、节约自然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突破重点难点的措施提供材料,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讨论分析比较材料的吸水性预设教学流程教学随笔导入:1、课件出示:用木头、白纸、金属、塑料做的物品。2、现在张老师有件事情想请同学们帮帮助。课间,张老师不小心把红墨水泼到了桌子上,请问,你将选择这四种材料中的哪种材料来擦干它呢?为什么?进一步追问:那其他材料就不吸水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材料的吸水性。〔板书课题:它们吸水吗〕二、谁更容易吸水〔一〕、猜测假设:
师:出示餐巾纸、塑料片、铁金属片、木片各一片,你们认为这四种材料,它们的吸水能力有什么不同呢?小组同学讨论,进行猜测。〔二〕、师生共同实验、验证假设:1、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呢?2、设计实验:出示红墨水、滴管,我们请来这两位朋友来帮助。师:滴管可以控制水滴出的流量,轻捏滴管的红色局部,水就会吸到滴管内。你们打算怎样去做这个实验?在观察和实验中要注意些什么?3、教师补充观察、实验要点:〔1〕实验的公平性: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2〕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局部的变化。〔3〕注意记录,可以用图画和文字相结合,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4〕实验完后,将滴管中的水排出,平放在桌上。〔三〕、教师演示实验。〔四〕、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五〕、学生汇报描述实验现象,思考交流。师:通过刚刚观察的实验现象,你们发现哪些材料容易吸水?哪些材料不容易吸水?〔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金属最弱。〕师:水到哪里去了?〔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外表比较粗糙,可能中间有空隙。〕(相机板书:不同的材料吸水性不一样。)三、纸的观察1、师:同学们认为吸水能力的强弱和空隙有关。纸的吸水性最强,有些同学猜测纸的中间可能有很多空隙,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更仔细地来观察纸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工具和材料。〔提供放大镜和餐巾纸。〕2、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同学们可以将纸撕开,看看纸里面有些什么?3、小组观察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纸的特点,均应给予肯定,并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纸的纤维和结构上去。师:刚刚大家观察纸,有什么发现?同学们刚刚所说的像线一样很细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纤维。四、介绍造纸术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但同学们知道纸是由哪个国家创造的吗?〔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创造之一。〕古代的人是用什么原料作为造纸的材料?师:为什么要用木头、鱼网、草、竹等材料来造纸,而不用铁片来造纸呢?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那么现在我们是用什么原料来造纸的呢?〔出示一包餐巾纸〕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纸是由什么原料制成的?实物投影包装袋上的说明:100%原木浆。这说明纸的原材料是植物。原来纸的纤维是来源于植物。师:我们生活中用完的纸,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回收利用,再生纸。〕五、我们来造一张纸1、出示老师制作的再生纸,还可以在上面写字。师:我们在课堂上造纸可以用什么原料呢?怎样把用过的纸做成再生纸呢?2、出示造纸方法。3、出示浸泡好的纸浆,学生动手造一张纸。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师:刚刚同学们造了一张相同的纸,在我们生活当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纸。学习了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呢?2、小小设计师:请你课后设计一张有特色的纸。作业设计作业类型作业内容完成作业所需时间预习作业设计一张有特色的纸书面作业作业本P29-30与调查记录相结合板书设计:4它们吸水吗纸最强纤维结构木头强塑料弱铁弱不同的材料吸水性不一样原料———纸浆———纸课后反思教学内容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总课时1第1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2、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科学词汇:材料、性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沉浮〔二〕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科学方法:实验检测、观察梳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开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3、增强充分利用材料、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核心价值观:认同物理性质可被观测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沉浮实验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难点:指导学生从木材在生活中的用途推断木材的特性。突破重点难点的措施提供材料,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预设教学流程教学随笔一、谈话导入:1、谈话:前几课我们探究了四种材料的一些性质。〔1〕哪四种材料?(金属、木头、纸、塑料)〔2〕探究了它们的哪些性质?〔硬度、柔韧度、吸水性〕2、揭题:这节课我们将把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它们的沉浮状况。〔板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二、沉浮实验1.出示金属、木头和塑料制品〔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并按材料分类。〔学生分组对材料分类,交流汇报〕2.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请把自己组的预测填写在实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学生预测、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议的物体。3.实验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4.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小组实验、记录沉浮状况〕5.全班汇报交流,形成阶段性认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不同材料的沉浮也不同。三、认识木头1、过渡语: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它还有很多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接下去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木头这种材料。2、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学生例举)3、〔出示木制物品多媒体〕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发现木头具有哪些特性?〔小组交流,共同填写气泡图〕4、小组汇报根底上,师生共同完善气泡图。〔木头特性:易加工、有纹理、不易导热、轻、承重力强……〕5、〔多媒体播放:介绍一棵树成材的过程,当前森林资源的状况〕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做。四、回忆总结1、关于材料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2、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一些材料。〔布置收集砖瓦、陶瓷有关资料〕作业设计作业类型作业内容完成作业所需时间预习作业1、查阅有关人工材料的知识。2、收集有关砖、陶瓷的资料。书面作业作业本P31与调查记录相结合板书设计: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沉浮和材料有关木头特性:易加工
、韧性好、不易传热、轻、承重力好、漂亮纹理……课后反思教学内容⒍砖和陶瓷总课时1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2、砖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3、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科学词汇:性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沉浮、人工材料〔二〕过程与方法: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科学方法:实验观察比较〔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开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网络摄像机技术规范
- 第3节 声的利用(备课讲义)-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讲义和课后训练(人教版)
- 《酶与催化反应》课件
- 《HPLC仪的保养》课件
- 《强制措施》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套管式超高温灭菌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二十四门储物柜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首乌洗发水香精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课件
- 插图动画素材课件
- 高教版2023年中职教科书《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册
- 光伏项目施工总进度计划表(含三级)
- 医保基金监管培训课件
-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完整版
- 基层法律服务所设立登记表
- 第四代建筑悬挑阳台脚手架施工
- 三相四线及三相三线错误接线向量图研究分析及更正
- 线务员之歌(电信线务员朗诵词)
- (完整版)fluent炉膛仿真教程文档
- 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指标及限值表
- 浅谈六解放思想指导下的以水墨为主的幼儿园美育实践活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