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写作素材:零食“公摊面积”越来越大_第1页
2024届高考写作素材:零食“公摊面积”越来越大_第2页
2024届高考写作素材:零食“公摊面积”越来越大_第3页
2024届高考写作素材:零食“公摊面积”越来越大_第4页
2024届高考写作素材:零食“公摊面积”越来越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素材】零食“公摊面积”越来越大+时评+写作方向新闻背景:近日,零食“公摊面积”冲上热搜,有关零食包装的话题再度引发热议。购买零食的时候,一片分装海苔里,垫有大包干燥剂;看似三等份的饼干,打开盒子发现中间凹进去一块;箱装牛奶仅有5小盒,剩余两倍空间用纸板填充……种种包装方式只为了让商品显得更“有料”。零食“公摊面积”过大,引来众多网友吐槽,称感觉受到了欺骗和糊弄。【写作方向】中国经济网编后语:零食“公摊面积”过大,本质上属于过度包装,这不仅有误导甚至欺骗消费者之嫌,也与如今倡导的绿色生活方式背道而驰。对此,职能部门应当在全过程监管上精准发力,及时纠偏。商家也要意识到,零食“公摊面积”越大,越唤不来“回头客”。只有在提高产品的性价比上多下功夫,才是正道。【时评1】零食“公摊面积”越大,越唤不来“回头客”2023年12月27日15:45

来源:中国经济网

零食“公摊面积”为何越来越大消费者买了一大袋零食,打开却发现食物太少、空间太大,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对于消费者来讲,替没用的空间买单,实在太不划算,白白花了冤枉钱,心里当然不舒服,会有“被奸商坑了”的感觉。零食“公摊面积”之所以越来越大,主要源于商家在市场竞争、成本压力下的趋利选择。零食总体价格不高,顾客对单纯的提价较为敏感。为了降低成本、抬高利润空间,不少商家往往通过过度包装来引导购买。零食过度包装不符合新国标这些非必要的零食包装,不仅会在视觉上错误引导顾客,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还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增加废弃物,污染环境。而且,商家竞相比拼过度包装,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虚荣心。长此以往,卖产品异化为卖包装,难免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新国标在食品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有一项不符合规定,即可判定为“过度包装”。零食厂商应以新国标作为包装设计标准,对超标包装做减量、减材等处理,减少内部剩余空间,提高产品的性价比。真材实料才能留住消费者为零食包装瘦身,势在必行。市场监管部门应依据相关法规、国家标准,加大监管力度,传递严管信号;行业组织可评选相关标杆企业,形成示范效应;普通消费者也可“用脚投票”。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企业自身。企业要想清楚,过度包装让商品看似超值,却给顾客上当的感觉,这种操作究竟值不值得。部分厂商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这与食品行业的发展方向显然是背道而驰的。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根本上还是要提高产品的品质,而不能只是在包装上“耍心机”。唯有真材实料才能真正留住消费者,从而实现商家和消费者的“双向奔赴”。(以上综合红网、广州日报、钱江晚报、燕赵晚报)V视角:@猫薄荷与咖啡豆:感觉真的好浪费。@凉凉画意:过度包装也会造成更多环境污染。@yf08911:这不妥妥的智商税吗?@那年的游荡:满满的都是套路。@齐达内XYZ:假、大、空……@用户冬瓜糊涂:其实就是一种变相提价的方式。@ocean欧神2580:零食这个“公摊面积”是跟保健品学的吧?@悠悠鱼儿张淑红:零食包装该瘦身了。【时评2】“装”得“有料”怎行?真材实料才是经营之道2023年12月26日08:47

来源:红网

唐欢购买零食的时候,看似三等份的饼干,打开盒子发现中间凹进去一块;一片分装海苔里垫有大包干燥剂;箱装牛奶仅有5小盒,剩余两倍空间用纸板填充;种种方式只为了让商品显得更“有料”,而这也被网友吐槽是“公摊面积”。(12月23日中国新闻周刊)零食过度包装的现象被网友戏称为零食“公摊面积”,对于零食“公摊面积”越来越大的现象,网友纷纷表示,“感觉我买的是包装”“这不算虚假宣传吗”“贵都贵在包装上了”……由此可以看出网友对这种行为并不买单。但不只是零食,日常生活中很多食品都有着类似状况。虽然食品需要包装,但是过度包装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真材实料才是商家经营之道。首先,食品类厂商之所以在包装上“下功夫”,无非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自身所得利润。但是依靠“增加公摊面积”过度包装来降低成本,无异于饮鸩止渴,根本就是在远离消费者。这也被网友评为“缺乏诚意的营销套路”,如此作为也是在降低自身的美誉度,属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其次,过度包装所带来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正如有网友吐槽“买的零食一般都给垃圾箱吃了”,一方面,过度包装不仅浪费资源,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毕竟大多零食包装材料都是由塑料构成的,过度包装会产生大量回收难、降解难的包装材料。另一方面,过度包装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挑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当消费者因看似分量满满且十分精美的包装购买产品,却发现实际容量和预期相差过大时,商家的过度包装便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其实,关于食品包装并非没有标准。2023年9月,《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GB23350—2021)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对限制食品和化妆品过度包装提出明确要求,对包装层数、空隙率和成本等也都做出了严格规定。但是一些厂商却忽视相关法律法规,为了利益“铤而走险”,导致食品过度包装现象屡禁不止。对于这个问题,还需要完善法律法规,明文要求对违反相关要求的厂商作出处罚,方能起到令行禁止的效果,更好维护消费者权益。总之,部分厂商为了多赚点钱只看得见眼前的利益,却忽略了长久的发展,选择“装”得“有料”,这与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显然是背道而驰的,终究走不长远。而要想真正从市场竞争中取胜,还是要提高自身产品的实力,而不只是在包装上“下功夫”“耍心机”。唯有做到真材实料,才能够真正吸引消费者,从而实现商家和消费者的“双向奔赴”。【时评3】零食包装不能过度“膨胀”2023年12月27日08:10

来源:广州日报

夏凡近日,零食“公摊面积”冲上热搜,有关零食包装的话题再度引起热议。零食也有“公摊面积”?很明显,这是一种戏谑的说法,指的是零食包装中除了零食以外的其他空间。比如,看似三等份的饼干,打开盒子发现中间凹进去一块;箱装牛奶里仅有5小盒,其余空间用纸板填充……零食“公摊面积”过大,引来一众吐槽。零食“公摊面积”大,说白了,就是过度包装。这一现象看似稀松平常,实则为害不浅。首先,误导消费。绝大多数商品都要靠产品形象(也就是卖相)开拓市场。卖相好,自然销量高。零食过度包装,让商品显得更“有料”,让顾客觉得很“值得”,进而产生购买欲。此举,无疑涉嫌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权益。其次,浪费资源。没多少东西,却用“超大号”包装,如此“大而无当”相当不环保。往小了说,浮夸浪费;从大处看,增加环境污染,完全背离绿色低碳理念。在这两“害”之外,还有一个问题让人担忧——恶性循环。不同品牌的相似商品,竞争激烈。一旦有人开始在包装上做文章,这场“游戏”就停不下来,势必竞相“追逐”,甚至愈演愈烈。怎么办?为其瘦身,势在必行。市场监管部门应依据相关法规、国家标准,加大监管力度,传递严管信号;行业组织可评选相关标杆企业,形成示范效应;普通消费者,也可“用脚投票”。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企业自身。要想清楚,过度包装让商品看似超值,却给顾客上当的感觉,这种操作究竟值不值得?【时评4】买零食算“公摊”这不是营销正道2023年12月27日08:06

来源:钱江晚报

陈江公摊面积,这个原本用于描述房地产中公用区域的概念,现在被网友用来形容零食包装中的无用部分。近日,零食“公摊面积越来越大”再度引发关注。据报道,一些商家为了让商品显得更加“有料”,可谓煞费苦心:看似三等分的饼干,打开盒子发现中间凹进去一块;一片分装的海苔里垫有大包干燥剂;一箱装的牛奶仅有5小盒,剩余两倍空间用纸板填充……这种包装被大量网友吐槽,称感觉受到了欺骗和糊弄。零食,是许多人生活中的小确幸。打开看似包装得十分饱满的零食,却发现里面的内容少得可怜,该有的地方凹进去,不该有的地方又凸出来,这种“无法使用的部分”显然太多了。吃个零食还得为“公摊面积”买单,消费者当然不乐意。零食“公摊面积”之所以越来越大,主要是源于商家在市场竞争、成本压力之下的趋利选择。尤其是零食消费总体价格不高,顾客对单纯的提价较为敏感。为了降低成本,抬高利润空间,商家往往通过包装引导购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商品附加值。此外,部分消费者追求华丽包装的心理,也促使包装严重夸大商品实际分量的现象加剧。这些非必要的零食包装,不仅会在视觉上错误引导顾客,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还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增加废弃物污染环境。有权威数据显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约有30%至40%是包装废弃物,其中大部分就来自过度包装。而且,商家竞相比拼过度包装,迎合消费者的面子心态和攀比心理。长此以往,卖产品异化为卖包装,难免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实际上,为遏制过度包装,国家近年来动作频频。尤其是今年9月份,相关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新规对包装层数、包装成本、空隙率等均做了明确规定,明确食品包装不应超过三层,非接触食品的包装成本不超过产品销售额的20%。而零食的“公摊面积”越大,意味着包装空隙率越高,进而会被判定为过度包装,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精美的包装固然可以吸引消费者,但卖产品跑偏为卖包装,则是本末倒置。买个零食都要算“公摊面积”,如此过度包装实在没有必要。企业应该放弃那些围绕包装做文章的小心机,在打造产品的性价比上下足功夫,才是正道。【时评5】零食“公摊面积”岂能大而无当2023年12月27日08:08

来源:燕赵晚报

江德斌前不久,零食“公摊面积”冲上热搜,零食包装问题再度引发热议。购买零食的时候,看似三等份的饼干,打开盒子发现中间凹进去一块;一片分装海苔里垫有大包干燥剂;箱装牛奶仅有5小盒,剩余两倍空间用纸板填充;种种方式只为了让商品显得更“有料”。网友吐槽称,“这样的包装会误导消费选择,感觉受到了明显的欺骗和糊弄。”(12月25日《中国新闻周刊)消费者买了一大袋零食,打开却发现零食太少、空间太大,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也被网友戏称为零食的“公摊面积”过大。显然,食品厂商如此操作,就是为了多赚钱,在同样的包装体积下,剩余空间越大,厂商的成本就越低,利润也就更高些。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讲,替没用的空间埋单,太不划算了,白白花了冤枉钱,心里特不舒服,有被“奸商坑了”的感觉。零食的“公摊面积”过大,本质上属于“过度包装”,依靠华而不实的包装诱惑消费者。按照“新国标”,食品包装不应超过三层;非接触食品的包装成本不超过产品销售的20%;以一件净含量大于50ML/g的食品为例,其空隙率不得超过30%。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以及混装要求有一项不符合规定,即判定为“过度包装”。而厂商故意在包装上玩弄伎俩,利用包装空隙比率大的障眼法,凸显零食更“有料”,藉此卖出更高的溢价。零食“过度包装”不仅浪费资源,增加废弃物、污染环境,还涉嫌虚假宣传、缺斤少两,利用包装误导消费者,侵害消费者权益。而且,此类外表花里胡哨的零食,主要就是依靠包装吸引消费者,“大而无当”的体积,容易令消费者产生歧义,在挑选同类商品时,往往会被此类包装误导,以为其份量更多,结果做出了错误选择,可实际上多花了钱,却没买到真的实惠。可见,“过度包装”还会造成不公平竞争,让老实经营者受伤,加剧行业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由于厂商利用“过度包装”即可轻松赚钱,占领市场份额,就会将重心转移到包装上,而忽视品质管理,进而引起更多厂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