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练习_第1页
诗歌赏析练习_第2页
诗歌赏析练习_第3页
诗歌赏析练习_第4页
诗歌赏析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琅琊溪①[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

、山花随流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本诗或词。技巧点拨解答概括画面和意境题的步骤1、找出诗歌中的意象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3、点明意象营造的氛围特点4、指出意境特点,说明诗歌表达的情感技巧点拨答题套路: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②通过()等意象(景物描写),构造了一幅()的画面,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5分)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了对江东留恋之情。此题是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

提问方式:请赏析诗歌中某一个字或词的妙处。这首诗中的“诗眼”或“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分析,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进行描述。第三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技巧点拨炼字炼词类题目的答题着手点1、关注色彩词。诗歌中色彩词的选用往往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有关。暖色(红、橙、黄)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常是欢愉快乐的;而冷色(白、绿、蓝)给人以凄凉的感觉,表达的感情大多是凄苦悲哀的,2、抓住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在诗歌中的表现力特别强,因而常常在塑造形象、抒发情感时起着关键的作用。3、不能忽视虚词。诗歌中的虚词往往不“虚”,主要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风”“依旧”是“仍然”之意。作者言外之意是说,和桃花一样美丽的女子,今天不见了,但是桃花多情,仍然在春风中开得那样灿烂。看见了这美丽的桃花,就像看见了那美丽的女子。作者对美丽的女子的思而不见的惆怅之情,跃然纸上。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6分)答案一: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几回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答案二: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寻得大雁传信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别舍弟宗一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③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④树烟。注:①宗一:柳宗元的从弟,元和十一年春,自柳州赴江陵。②桂岭: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③洞庭:在柳州至江陵途中。④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1、

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2分)

①长期被贬到“蛮荒”之地,受尽磨难

②忠而见斥,内心悲愤

③与堂弟离别

2、赏析颈联。(4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前一句“云似墨”以墨喻阴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置身的柳州瘴气弥漫、处境险恶的特点;后一句“水如天”,以天空形容春尽之际洞庭湖的广阔无边,含蓄地表达了兄弟相见之难。

常见设问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达技巧?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4、赏析某联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明手法)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阐运用)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析效果)3、请简析尾联抒发的感情及其表达特色。(4分)感情:抒发了与从弟弟的依依惜别之情。表达特色:以虚写实,想象在梦中和宗一于江陵相会的情景,衬托离别的痛苦。融情于景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长安夜雨薛逢①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1、

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3分)

①生活的艰辛;(1分)②命途的不顺;(1分)

③生命的衰老。(1分)

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4分)

(1)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2分)(2)借景抒情(描写),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2分)3、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分)

(1)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2分)(2)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1分)这些景物凄冷萧条,突出了作者当时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也是作者社会生活环境的象征;(2分)既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怨恨与不满。(1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1、

赏析颔联(3分)

借景抒情,借布满台阶的青苔和在院子里停留不走的白鸟渲染了空寂的氛围,烘托作者的孤寂情怀。

请结合全诗赏析“青苔满阶砌”中“满”字的妙处。“满”字写出了台阶上青苔之密。(第一步)台阶上长满青苔,行人罕至,寺庙空寂人稀,使人倍感孤单冷落。(第二步)“满”字渲染了禅智寺环境的空寂凄清,并和扬州的繁华热闹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暗含诗人的身世之感和凄凉情怀)。(第三步)

“满”字写出了台阶上青苔之密。(第一步)台阶上长满青苔,行人罕至,寺庙空寂人稀,使人倍感孤单冷落。(第二步)“满”字渲染了禅智寺环境的空寂凄清,并和扬州的繁华热闹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暗含诗人的身世之感和凄凉情怀)。(第三步)

参考答案

2、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衬托(或“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对比”)。以乐景衬哀情,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暗含诗人的身世之感和凄凉情怀)。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1、

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3分)

景象: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1分)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1分)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2分)

借代;(1分)代指达官贵人。(1分)(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在头上)

3、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5分)“中原乱,簪缨散”,作者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的往事,抒发了亡国之痛;(2分)“几时收?”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1分)“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抒发了对战事的关切之情。(或“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过扬州前线,洒到沦陷的故乡,抒发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2分)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注:白居易时任杭州刺史,这首诗是当时招朋友夜饮的即兴之作。1、

颈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比喻。晴天本无雨,夏夜本无霜。将风吹古木声比作雨声,将月照平沙比作白霜,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风光的清与宁静。意境高妙、借助联想和想象,

2、有人说,全诗“望”字统领全篇,你认为对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对。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登上望海楼向东远望,天海一片苍茫,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由上而下由远而近;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附: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

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阮郎归曾觌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水忙。萍散漫,絮飘飏,轻盈体态狂。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

1、这首咏物词吟咏的是什么事物?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3分)

燕子(1分)。从“呢喃”(1分)“衔将归画梁”(1分)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多写或错写一个词句倒扣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