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1页
云南省宣威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2页
云南省宣威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3页
云南省宣威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4页
云南省宣威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宣威六中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1.据记载,夏朝大禹曾实行“任土作贡”制度,即开展土地经界勘丈,设置专门负责绘制人文地理图、丈量划分田地的官员,按照九州的水土肥沃贫瘠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将土地划分为九个等级,以此登记造册收取贡赋品。据此可知,“任土作贡”(

)A.实际上是井田制的萌芽 B.根源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C.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D.旨在提升单位面积亩产量2.据下图可知,周朝(

)A.疆域面积日益扩大 B.政治构建受到社会转型影响C.贵族统治趋于瓦解 D.诸侯国内实行嫡长子继承制3.《汉官仪》记载,东汉时期,百官在每年年尾会获得一笔“腊赐”(类似“年终奖”),其中大将军、三公能得到钱20万(一说3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几乎相当于他们一年的官俸。这一做法易导致(

)A.世家大族势力膨胀 B.高官贵胄贪腐成风C.社会等级秩序崩溃 D.阶级矛盾走向激化4.南朝刘宋时期,统治者认为前朝土地法令太过严苛,于是规定凡是已经开垦的山泽“听不追夺”,以官品高卑各占山1~3顷,百姓与九品官员同样,均占1顷。该法令(

)A.刺激了小农经济的恢复 B.局部限制了土地兼并现象C.促成了土地的平均分配 D.保护了豪强地主的利益5.唐代的使职,是职官本制以外的差遣官,即离开原来的职守去任某事,独立于三省六部制职官系统之外。如表为唐代各阶段使职统计表.此表可以佐证唐代(

)时期任用使职年数产生个使职所需平均年数使职数占总数的百分率高祖至高宗(618—683)154.410%武则天至玄宗(684—755)640.8245%肃宗至德宗(756—804)281.7519%顺宗至宜宗(805—859)124.5889%懿宗至哀帝(860-907)202.414%A.官僚体制的成熟演进 B.君相矛盾的尖锐发展C.政治控制能力的变化 D.中央地方的权力配置6.下表是宋朝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溢出”的有关记载。这些现象(

)文献记载《夷坚支癸》卷5《神游西湖》江南东路“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为翟氏田仆,每以暇时,受他人厢佣,负担远适”。《夷坚支景》卷5《郑回答》“郑四客,台州仙居人,为林通判家佃户。后稍有储羡,或出人贩贸纱帛海物"。嘉靖《惟杨志》卷8《户口志》扬州坊郭户绍熙年间(1190—1194)有4226户,到宝右四年达7975户,年增长率为13.4%o,远超同期全国人口年增长率。A.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特点 B.推动小农经济走向瓦解C.动摇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导致我国人口分布不均7.中国宋代描写孩童形象的绘画,注重表现某一类人物的共性特点,不同时期的孩童性别、衣着、年龄不同,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天真、烂漫、喜悦的感觉是相同的。在西方,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中,3个小孩无论是长相还是给人的感觉都是大不相同的,画家注重对人物个性的描写。由此可见,导致中西绘画上述区别的主要原因在于(

)A.绘画的颜料与技巧 B.写意写实的绘画理念C.商品经济发达程度 D.主流意识形态的差异8.顾炎武严厉批判魏末正始(240—248年)名士,认为他们“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导致“国亡于上,教沦于下,羌、戎互僭,君臣屡易,非林下诸贤之咎而谁咎哉”。这说明顾炎武意在(

)A.否定魏晋玄学崇尚空谈 B.捍卫传统儒家三纲五常C.重实践以恢复明朝统治 D.借鉴历史解决现实问题9.据明万历《嘉兴府志》记载,当地四时土俗:小满时节,家家关门闭户,叫做“蚕关门”。直到采茧时,才开禁,亲戚之间才可以互相走动,叫做“蚕开门”。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有盂兰会、水陆道场、翻经会,乡人以为此类活动“利于蚕花”,趋之若鹜。据此可知当地(

)A.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B.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D.风俗民情迷信色彩浓厚10.明代中叶以后,产生了一批具有纯粹求知态度的科技学者,如徐霞客蔑视科举功名,“以生命游”“直抉鸿蒙来未凿之窍”;宋应星专门从事技术科学的研究和自然哲学的探讨,宣称“既犯泄漏天心之戒,又罹背违儒说之讥,亦不遑恤也”。这反映了(

)A.科技呈现出独立发展之势 B.宋明理学开始走向了衰落C.自然科学理论得到了创新 D.启蒙思想激发了科学精神11.清初,闽浙总督兴永朝推行粮户归宗改革。据(合户始末)记载,其主要内容为“册内各去里甲名色,听均甲.立户自便"。所谓“各去里甲名色",指的是废除了里长户和甲首户的区分;所谓“均甲”,是均匀里甲的赋役负担;所谓“立户”,即是准许设置花户,直接向政府交纳赋税。这一改革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废除了里甲制度 B.刺激了人口增长C.促进了商业发展 D.保障了赋役征收12.“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若再进一步的改革政治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甲午以后,康有为觉得时机到了。李鸿章所不敢提倡的政治改革,康有为要提倡。这就是所谓变法运动。”变法运动的发生最充分地体现了(

)A.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变法运动都具有必然性13.

第一条资政院“以取决公论,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新定法典及以后修订”第十五条前条所列第一至第四各款议案,应由军机大臣或各部行政大臣先期拟定第十六条所议法案的颁布须请旨拟夺A.军机处仍处于权力中心 B.司法独立已是大势所趋C.传统政治影响依然较大 D.政治体制改革已达共识14.据冯桂芬《显志堂稿》记载:盖通商五口,出入各货略相抵,独鸦片价皆以现银出洋,计每年漏银二、三千万两。据此可知(

)A.鸦片走私改变了中英正常贸易的状况 B.英国实现了发动战争的目的C.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欧洲“价格革命” D.加剧了中国银贵钱贱的局面15.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在联合政府领导下)我们对于资本主义应采取调节的政策,成立商品合作社扶助小手工业者,废除苛捐杂税培植小商业者,发展国防工业与资本主义展开竞争,大胆地让资本主义去发展而不是压制资本主义。”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中国社会性质尚未改变C.中共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至城市 D.解放战争需要物质基础16.在英国19世纪的小说中,工厂的烟囱是财富的象征,是受人们欢迎的事物。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人们意识到农村的环境是他们想要的,于是搬到乡下居住,并在那里萌生了新的荒野观。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

)A.工业革命已基本完成 B.政府加强对污染的治理C.民众把健康放在首位 D.民众对工业革命的反思17.18世纪中期,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文中提出了人类不平等起源于私有制的理论,伏尔泰却称其理论是“鼓励盗窃、抢劫的穷光蛋哲学”。二者分歧的实质是(

)A.是否反封建 B.私有制的存废C.社会改造方案的差异 D.阶级属性的对立18.1972年,苏联重启西伯利亚地区的贝阿铁路建设项目以开发油田和铜矿资源,在全国征召志愿者(海报如图),并承诺参与铁路修建的志愿者将)优化分配制度改善人民生活 B.运用市场规律促进经济发展C.引进西方技术开发远东地区 D.调动社会资源优先发展工业光荣属于贝阿铁路建设者!19.欧洲历史上某次运动始于17世纪末的英国,结束于法国大革命,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将这一时期评价为“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该运动(

)A.得到多国政府立法支持 B.有空前的公共性C.使理性化思维开始形成 D.缺乏经济学成果20.下表是不同时期的欧洲思想家关于资本主义的看法,据此说法错误的是(

)傅里叶资本主义是一种反社会的工业主义制度欧文私有制是万恶之源马克思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列宁不经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去寻找另一条直接的道路无疑是幻想A.欧洲思想家对资本主义认识是逐步深化的B.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很早就已被关注C.列宁提出了正确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D.马克思使资本主义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21.下图为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尚书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B.分权造成了冗官现象C.决策权与执行权出现分离D.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22.1898年夏,吴汝纶为严复的译著《天演论》作序,称誉该书“与晚周诸子相上下”,但又担心难以引起“以时文、公牍、说部为学”的一般士子的关注。据此可推知当时(

)A.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B.新旧知识分子阵营分明C.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尚未彰显D.科举制度改革势在必行23.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使之可以更多地根据其主观判断来审理案件。此后,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据此可知,美国(

)A.国会地位在这一时期高于最高法院B.三权分立体制进行了一次内部调整C.最高法院可利用自由裁量权压制政府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24.周公率师东征,使周王朝对东方广大地区的控制成为了现实。他的儿子伯禽由于父亲的功勋,被封于山东曲阜,建立鲁国。“其分器之多,土地之广,人民之众……实非他国可比。”这说明分封制(

)A.受封者以王族成员为主B.有益于加强对地方统治C.任人唯亲阻碍阶层流动D.激化了封国之间的矛盾25.《史记》记载:“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院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也,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材料表明汉朝A.推行郡国并行制度B.开疆拓土扩大统治范围C.着力强化中央集权D.郡界划分违背山川分界26.长期以来,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到唐代,他们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三省掌握了以前的宰相职权。这一变化(

)A.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矛盾B.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C.标志着内外朝制度形成D.调整了皇权与相权的关系27.关于宋太宗将唐代的“道”改为“路”,司马光认为,“分天下为十余路,各置转运使,以察州县百吏之臧否,复汉部刺史之职,使朝廷之令必行于转运使”。而对于各路官员的权力划分,宋哲宗时则明文规定:“凡本路钱谷财用事悉委转运司,刑狱、常平、兵甲、贼盗事,悉委提点刑狱管勾(管理)。”这一变化可以佐证,当时(

)A.财政与军事分离B.行政区向监察区转化C.民政与司法分离D.地方机构权限的扩大28.明朝前期,内阁“不过文学侍从”“其重亦止于票拟”。到万历年间,内阁阁臣“虽无宰相之名,实有赞襄之责”“举天下国家之务,无巨无细,有一不问阁臣者乎”。这表明明朝内阁(

)A.实现了朝廷内部权力再分配B.逐渐掌握了决策权C.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D.直接秉承皇帝旨意29.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对于雅典民主的评价都不高。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意味着混乱冲动,柏拉图甚至认为暴君政治比民主好。他们提出上述观点的原因是(

)A.雅典民主存在着局限性B.雅典城邦公民道德丧失C.直接民主不利于城邦发展D.雅典民主阻碍了哲学发展30.A.系统完备的罗马法体系形成B.法律注意保护公民的权益C.法律事务受到神权严格控制D.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扩大31.英国《权力法案》部分内容如下: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是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之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为(

)A.国王的实际统治权受到约束B.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C.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得以确立D.贵任内阁被赋予相当大的权力32.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可以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总统享有行政权,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还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国会有权调整国际及州际贸易;最高法院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这些规定意在(

)A.建立起强有力的国家政权B.提高各州政府的行政效率C.确立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D.结束各州之间的贸易摩擦33.下面为法国宪政之路进程示意图。据此可知,法国式宪政道路的基本特征是(

)A.宪法行二百年而基本体制不变B.无成文宪法却有稳定的宪政制度.C.启蒙思想影响下宪政坚决彻底D.在各种政治力量角度逐中曲折前进34.有史学家评论说:“(郡县制)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这说明了郡县制的实行(

)A.彻底废除了传统宗法制B.直接加强了皇帝的集权统治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从根本上确立了新型的国家35.有学者指出:“在宋神宗的强力支持下,王安石以经济为中心的变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当改革向纵深发展时,这场缺乏政治支持的经济改革开始举步维艰,趋向失败,而且前期的改革成果也难以维持。”该学者意在强调(

)A.统筹规划决定王安石变法的成败B.王安石变法仅限于经济领域C.统治者的支持是变法成功的关键D.变法必须先从政治领域启动36.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是没有选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1940年,在政权的人员分配方面,毛泽东指出“给中间派以三分之一的位置”。这一变化旨(

)A.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B.创建人民革命政权C.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7.北魏汉化改革后,六镇鲜卑职业军人以前仕宦的特权被取消,社会阶级从贵族急速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低下。汉化政策加剧了未汉化的鲜卑军人与已汉化的宫廷子弟之间的矛盾,积聚的不满在25年后引爆,是为六镇之乱,导致北魏的分裂和灭亡。这说明(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B.改革要与自身的实际相适应C.孝文帝改革阻碍社会进步D.改革者须有不畏权贵的精神38.1901年,清政府一道上谕指出:“近数十年积习相仍,因循粉饰,以致成此大衅……康逆之谈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法令不更,痼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由此可推知(

)A.“大衅”是指戊戌政变B.戊戌变法未触及法律C.清政府反对变法革新D.上谕推动“新政”开展39.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

)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D.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西体用观40.汉初,朝廷让功臣和他们的子弟们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由此可知,汉初(

)A.选官重视品德才能B.将儒学作为主导思想C.注重任用专业吏员D.皇权与士族相互依赖41.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

)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B.限制监察御史权力C.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42.20世纪初,英国建立文官分类管理制度,采用品位分类的办法。品即官阶,代表等级、地位和报酬;位即职位,代表权力、职资和任务。官阶不随职位变动而改变。这反映了(

)A.贵族传统的延续B.官员地位的降低C.党派干预的加强D.政府职能的扩大43.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

)A.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44.有学者统计,在公元1050年左右,宋代有科举出身背景的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0.035%,而至1150年左右,这一比例上升至约0.1%。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A.社会教育的发展极为缓慢B.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提高C.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的功能D.科举制扩大了政权统治基础45.1425年,明仁宗诏令:“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的主要原因是(

)A.崇文抑武政策过时B.科举制度走向没落C.北方儒学全面复兴D.南北经济差距较大“<46.A.社会经济结构变动B.工人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C.内阁地位发生变化D.民众科学素养普遍得以提高47.郑若玲对清代7791份科举试卷进行分析,发现进士、举人、贡生中,上三代均无功名的比例分别是13.27%、13.41%、9.45%,平均为12.69%,也就是说,清代科举开放给平民上升的道路宽度接近13%。这说明科举(

)A.使选拔程序更加公平公正B.促使平民政治治理成为可能C.利于加强社会阶层的流动D.提高了社会群体的文化素质48.下图为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颁发的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及相关信息。据此可知,当时刘仲谦,年38岁,男性,河南省开封县公民,应甲种公职候选人考试,经检核及格。依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第十条之规定,合行发给及格证书。——中华民国叁拾陆年叁月日A.高等教育相对落后B.女性参政尚未实现8C.文官选拔比较规范D.地方自冷校为发达8第II卷(非选择题)4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城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苟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摘编自《荀子》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9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6分)5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汉初郡国并行,诸侯王国地位在中央政府管辖的郡之上。随着诸侯王势力膨胀,地方割据势力与朝廷之间的矛盾日益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