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育目的_第1页
第三章教育目的_第2页
第三章教育目的_第3页
第三章教育目的_第4页
第三章教育目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第二节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1/9/20241.第三章教育目的[学习目标]

1、清楚表述教育目的含义及其质的规定性;2、理解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3、掌握教育目的的基本价值取向;4、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变化;5、设计21世纪我国的教育目的;1/9/20242.一、教育目的涵义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设想或规定。1.规定:人的身心素质;培养的人应符合什么社会需要2.表达: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第一节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1/9/20243.一、教育目的涵义3.特点:对教育活动质的规定性;社会性和时代性4.“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第一节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1/9/20244.教育方针“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效劳,为人民效劳,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和谐开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记住呀!1/9/20245.二、教育目的的根本类型〔一〕价值性教育目的与操作性教育目的〔二〕终极性教育目的与开展性教育目的〔三〕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与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四〕内在教育目的与外在教育目的〔五〕按照教育价值取向的不同分成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1/9/20246.三、教育目的的功能〔一〕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二〕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三〕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1/9/20247.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一、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依据〔一〕社会依据〔二〕人的依据二、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价值取向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1/9/20248.〔一〕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1、代表人物:卢梭、马斯洛2、根本观点:认为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满足个体自身开展的需要,教育活动必须从个人的需要和本性出发才能实现其价值。教育目的在于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开展。1/9/20249.〔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1、代表人物:涂尔干2、根本观点:教育的价值在于满足国家和社会开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其所需的成员。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1/9/202410.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一〕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二〕人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1、以可持续开展的理念为指导2、适应与超越3、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4、民族性与世界性1、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2、人的理性和非理性3、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1/9/202411.一、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根底三、我国全面开展教育的根本构成四、教育目的实现的理性把握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1/9/202412.毛泽东论教育目的〔1957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开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202413.198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假设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开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1/9/202414.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规定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开展。〞这是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

1/9/202415.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202416.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的我国的教育目的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开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根底。1/9/202417.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开展纲要?提出的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效劳,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开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202418.1995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效劳,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202419.2000年3月1日,?人民日报?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在我们的国家里,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效劳,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1/9/202420.教育方针“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效劳,为人民效劳,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和谐开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记住呀!1/9/202421.有关我国的教育目的: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效劳,为人民效劳,规定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规定了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3、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规定了我国的教育目的。4、关于“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开展是教育目的的重要内容。1/9/202422.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根底1、人的全面开展的历史必然性2、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开展与片面开展人的全面开展: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统一的开展。片面开展:是说一个人只能使自己能力或潜力的某一方面获得开展,而抑制了其他方面的开展,主要是智力与体力相别离。3、实现全面开展的唯一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202423.亚里士多德维多利诺卢梭、狄德罗和爱尔维修莫尔、康帕内拉、傅立叶、欧文马克思恩格斯理想实践走向身体、德行、智慧的和谐开展智、德、体、美诸育普遍实施"健全的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人的全面开展设想对人的全面开展进行了科学论证1/9/202424.三、教育目实现的理性把握:〔一〕要以素质开展为核心〔二〕要确立和表达全面开展教育观1/9/202425.“素质教育〞界定的三界异趣1、政策性取向:“应试教育〞的对立物2、学术性取向:浅薄、外表教育的对立物3、实践性取向:〔1〕名义的趋附和实际的退避现象〔2〕醉心于创造各种“素质教育〞的模式〔3〕“点缀型素质教育〞1/9/202426.应试教育的弊端:1.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2.不利于教育面向全体学生。3.不利于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素质的提高。4.不利于教育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202427.素质教育的内涵所谓素质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其内涵应包括以下几点:教育内容的根底性:教育空间的开放性:教育目标的全面性:教育机制的主体内化性与开展性:教育价值的多元性:1/9/202428.1.阅读下面两个中学生的来信,分析我国根底教育落实教育目的的现状,并谈谈你的看法。学用结合1/9/202429.第一封信我是一位初中毕业刚跨人高中学习的学生,写信主要是反映中国教育现状……我们对读书没有丝毫兴趣可言,罪魁祸首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也就是应试教育吧。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考完了就排名次(除了第一名外,其他人的自尊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月考、段考、期中考、联赛、竞赛、摸底、模拟、期末考、统考、会考、测验,其实,考试只从极小的侧面反映教学质量,只考查了记忆力。我们处在高分造成的高压环境中。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民族开展极为不利。我参加过地区招生考试,考试时的作弊行为实在是触目惊心,更有老师协助作弊。因为学习最终是通过一场考试,因此,许多同学平时学习不认真,到考试时就作弊,考完了万事大吉。所以,考试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行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刻不容缓。我们在初三学习期间,每天睡眠缺乏7小时,每星期假日只有半天,从来不敢奢望双休日,不知上高三后还要压缩到何种程度,除了参加中考的课程外,其他的体育、美术全免了。多病、近视持高不下,稚气未脱的脸上,戴一层酒瓶厚的镜片,一副未老先衰的样子……同学们很少知道国家大事,而临近考试时我们一定要背时事政治,因为它为我们中考争得10分。要知道,差一分要1000元至5000元不等呀!知识的缺乏是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时间,即使有时间,也极少有人将新闻联播看完……1/9/202430.第二封信一份离奇的高考达标合同我校有8个高三毕业班,其中除了一个班(该班的老师是我校团委书记)没有签订这个合同,其他7个班的300余名学生会考后都必须跟老师签订“高考达标合同〞。合同内容包括,每个学生都要交高考奖励基金86元,用于高考达标后的奖励,规定到达本科的学生奖励188元,到达专科的奖励90元,到达中专的奖励50元,只低于省里划定的最低录取线10分以内的,奖励40元。〔选自胡立和:(素质与能力培养教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22、26页〕。1/9/202431.

2.当今社会我们的教育欠缺什么?我们的教育呼唤什么?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请你结合下文谈谈你对我国教育目的的看法。学用结合1/9/202432.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目的教育可以理解成传宗接代的另一种方式。不过它所传接的,不是人的肉体,而是人的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切成果。换句话说,它的目的在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切成果的继承和发扬。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有代表性的标志,是由科学和艺术共同构成的知识。其中当然包括哲学和宗教。对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扬,就是对人类所有知识的继承和发扬,它的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最重要的目标定在哪里——是继承还是发扬呢,以及通过什么途径到达目标。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似乎都应该继承。可是随着人类的开展,人类的文明也必将开展。这种情况所导致的结果,一方面,可以使人类的文明不断丰富,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卸不去的负,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使人步履艰难,从而限制乃至阻碍文明的开展。要前进必须有所舍弃,要进步得快必须轻装前进。这时的教育,寻找以至找到一条超出一般常规的捷径,也许就显得尤为重要了。1/9/202433.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目的〔续1〕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传授知识。可是我们的小学、中学甚至大学,更多的时候,却把这个最根本目的当做惟一的甚至最高的目的了。教师成了教育的绝对主体,成了一个巨大而威严的桶。他的工作就是把桶里的液体输送给围绕在他四周的各个水杯。人类教育的接受者,这时却成了十分被动的士兵和十分可怜的婴儿。真正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有所奉献的教育,决不应该使受教育者仅仅成为土兵和婴儿,否那么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将永无前途。除去传授知识以外,教育的最根本目的至少还必须包括传授获得知识的方法,特别是传授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新知识的涌现,比雨后春笋来得更为迅猛,这个时代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价值,就是要用最快捷的速度和最高效率去追求并获得新知识——最有实际用途的新知识。这时的施教者,把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作为其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因为这比传授知识本身重要得多。走路最需要的是腿,而不是路。只有路而没有腿是永远走不出来的,更不要说到达什么目标了。一旦有了腿,没有的路也终将会被人走出来,并且人终将会到达目标。知识是路,而不是腿,只有获得知识的方法才是腿——人类前进的最重要的腿、最健康的腿和最有力量的腿。1/9/202434.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目的〔续2〕

教育的更高目的在于传授思想,在于传授思想方法和传授获得思想的方法,在于启迪人的心智和神思。它要求施教者自身首先必须是一个智者和思想者。从纯职业的角度说,教师不是一个一般常人所能从事的职业,更不是一个庸人所能从事的职业。真正教育的使命,决不是像蜜蜂或蚂蚁那样仅靠不惜劳苦地辛勤工作就能实现的。教师不该仅是燃烧的蜡烛,应该甚至必须是光辉四射的太阳。教育的过程不仅要使愚者得到启蒙、获得思想,还要使其自觉地成为一个智者和独立的思想者,从而成为自己生命的真正主宰。教师不该仅仅是一个桶——再大的桶也是有极限的,教师应该成为海洋、成为智慧和思想的源泉。他所喷涌、流淌的应该是更为鲜活、更为丰富、更为独特、个性鲜明并永不枯竭的智慧之源和思想之源。那是一浪更高一浪的涌浪,是一代更强一代的超越。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开展,如果开展的目的不能实现,那么一切所谓继承实际上都是没有什么意义可言的。1/9/202435.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目的〔续3〕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唤醒人的真正人性,是塑造一种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通过教育,要使人能够洞悉人生、彻悟人生,要使混浊的人生变得清澈,使沉睡的生命得到觉醒。通过教育,要使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生命的创新者和世界的创新者,而不是人以外的任何生物,更不是他人的什么工具。这时的施教者,必须是一个自身的人格完善者和自身生命的觉醒者、创造者。说到根本,教育所关注的,是人的灵魂和人类文明的进程;那么施教者呢?应该也必须是人类的精魂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精魂。

晓白,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目的,学习时报,2000年10月16日。1/9/202436.研究指南教育目的作为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自然是科学教育学的研究要点。目前对教育目的的研究已由结构、功能的分析转向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探讨。我国自1978年以来对教育目的的研究开展十分迅速,人们就教育目的的概念及其表述,历史类型及其演变,结构、功能、制约因素、理论根底以及实现机制等问题作了程度不同的探索,也提出了很多见解。近几年那么研究“温度〞有所下降,但在中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时代特征、理想性与现实性等方面尚可见到宏论发表。在成功参加WTO和全球一体化即将到来的背景下,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又重新引起重视,“建设者〞、“接班人〞与“一代新人〞的界定正成为关注的焦点。研究动态1/9/202437.研究指南(1)教育目的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2)如果成认教育目的是客观的,那么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要求决定的,还是由儿童身心开展的规律决定的?(3)如果成认教育目的是由社会所决定,那么决定教育目的的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或是生产方式?(4)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在教育目的的标准下制定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教育目标在某些提法上的差异,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5)集体研讨一下“建设者〞、“接班人〞与“一代新人〞的异同。(6)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人才结构将发生明显的变化。人世之后,人才规格将发生哪些变化?学校教育从目的到内容怎样与社会开展吻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