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PAGE2成都天府新区XX中心卫生院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1、针刺技术操作规范……2、敷贴技术操作规范……3、中药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范……4、艾灸技术操作规范……5、拔罐技术操作规范……6、推拿技术操作规范……7、刮痧技术操作规范……8、TDP治疗仪操作规范……9、温针灸技术操作规范……10、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范……11、牵引治疗操作规范……12、中频电疗技术操作规范…13、低周波治疗技术操作规范…14、蜡疗技术操作规范…15、平衡针技术操作规范…16、中药熨敷技术操作规范…17、小针刀疗法操作规范…18、超短波治疗操作规范…19、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规范…针刺技术操作规范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范【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
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
,棉球,镊
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图1-1指切进针法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
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图1-1)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
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
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
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
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图10-69)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法
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3.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4.
补泻手法
4.1
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多揉按针孔。多用于虚证。
4.2
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复捻转,出针后不按针孔。多用于实证。
4.3
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度中等,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适用于一般患者。
【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
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
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
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
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
7.
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滞针等情况。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
8.
起针: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9.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2.
妇女怀孕3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3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刺。
3.
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4.
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
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如刺胸、背、腋、胁、缺盆等部位的腧穴,若直刺过深,都有伤及肺脏的可能,使空气进入胸腔,导致创伤性气胸,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甚则呼吸困难,唇甲发绀、出汗、血压下降等症。因此,医者在进行针刺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令患者
选择适当的体位,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7.
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8.
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
三棱针技术操作规范【目的】
三棱针古称锋针,三棱针刺法具有开窍泄热,活血祛瘀,疏经通络,治疗顽固性痹证的作用,既适用于实证和热证,也可用于寒实证。常用于某些急症和慢性病,如昏厥、高热、中暑、中风闭证、急性咽喉肿痛,目赤红肿,顽癣、疖痈初起、扭挫伤、疳疾、痔疮、久痹、头痛、丹毒、指(趾)麻木等。【用物准备】
治疗盘、三棱针、0.5%碘伏、棉签、弯盘等。
【操作方法】
常用刺法有以下几种:
1.
腧穴点刺
先在腧穴部位上下推按,使血聚集穴部,常规消毒皮肤、针尖后,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0.3
cm,立即出针,轻轻按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2.
刺络
用三棱针缓慢地刺入已消毒的较细的浅静脉,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止血。
3.
散刺
又叫豹纹刺,按不同疾病有两种不同刺法:
3.1
顽癣、疖肿初起(未化脓),严密消毒后可在四周刺出血。3.2
扭伤、挫伤后局部瘀肿,在瘀肿局部消毒后如豹纹般散刺出血。左手按压施术部位的两侧,或夹起皮肤,使皮肤固定,右手持针,将经过严密消毒过的腧穴或反应点的表皮调破,使出血或流出粘液;也可再刺入0.5
cm左右深,将针身倾斜并使针尖轻轻提高,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局部消毒,覆盖敷料。
【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配合。
2.
患者取合理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施针部位,进行皮肤消毒。3.
右手拇、食两指持住针柄,中指扶住针尖部,露出针尖1-2分许,以控制针刺深浅度,针刺时左手捏住指(趾)部,或夹持、舒张皮肤,右手持三棱针针刺,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刺法。
4.
在施针过程中,应观察患者面色、神情,询问有无不适反应,预防晕针。
5.
操作完毕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三棱针刺激颇强,治疗时须注意患者体位舒适,并须与医生配合,还须注意预防晕针。
2.
由于三棱针针刺后针孔较大,必须严密消毒,防止感染。3.
点刺、散刺必须做到浅而快,切勿刺伤动脉、出血不宜过多,一般以数滴为宜。
4.
身体虚弱,气血两亏,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易止住的患者,不宜使用。
5.
每日或隔日针治1次,3-5次为一疗程。急症也可每日治两次。如治疗需出血较多者,每周治疗1-2次为宜。电针技术操作规范【目的】
电针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适用于治疗各种痛证、痹证、痿证、中风后遗症、外伤性瘫痪、脏器功能失调以及针刺麻醉等。【用物准备】
治疗盘、电针仪、无菌毫针、无菌干棉球、棉签、0.5%碘伏、弯盘、浴巾、屏风等。【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根据所选穴位取合适体位,嘱病人排尽小便。
3.
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是否有酸、痛感觉,以校准穴位。
4.
局部皮肤用0.5%碘伏消毒。5.
按毫针刺法进针。
6.
病人有酸、麻、胀、重等感觉后,调节电针仪的输出电位器至“零”,再将电针仪的两根输出导线分别连接在同侧肢体的两根毫针针柄上。
7.
开启电针仪的电源开关,选择适当波型(密波:其脉冲频率一般在50-100次/秒,能降低神经应激功能;疏波其脉冲频率常为2-5次/秒,刺激作用较强,能引起肌肉收缩,能提高肌肉、韧带张力;其它还有疏密波、断续波、锯齿波等)慢慢旋转电位器由小至大逐渐调节输出电流到所需量值(病人有麻刺感,局部肌肉有抽动,即是所需的强度)。
8.
通电过程中应观察病人的忍受程度,以及导线有否脱落,有无晕针、弯针、折针等情况。9.
通电时间视病情及病人体质而定,一般为5-20分钟。10.
电针完毕,将电位器拨回至“零”位,关闭电源,拆除输出导线,将针慢慢提至皮下,迅速拔出,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11.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适当体位,整理床单位。12.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1.
电针仪在使用前须检查性能是否良好。如电流输出时断时续,须注意导线接触是否良好,应检修后再用。干电池使用过一段时间,如电流输出微弱,就须换新电池。
2.
电针仪最大输出电压在40伏以上者,最大输出电流应控制在1毫安以内,避免发生触电事故。直流电或脉冲直流电有电解作用,容易引起断针和灼伤组织,不能作电针仪的输出电流。
3.
调节电流量时,应逐渐从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强,防止引起肌肉强烈收缩,患者不能忍受,或造成弯针、断针、晕针等意外。
4.
有心脏病者,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近延髓和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输出量宜小,切勿通电过大,以免发生意外。孕妇慎用。5.
经温灸过的毫针,针柄因烧黑氧化而不导电;有的毫针柄是用铝丝绕制而成,并经氧化处理镀成金黄色,氧化铝绝缘不导电。以上两种毫针应将电针仪输出线夹持在针体上。二、敷贴技术操作规范【目的】
敷贴法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治疗方法,古时又称贴敷。使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适用于外科的疖、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等病。内科的哮喘、肺痈、高血压等病也适用此法。
【用物准备】
治疗盘、盐水棉球、药物、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棉纸、胶布或绷带;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如麻油或饴糖、水、蜜、凡士林)等。
常用药物:青敷膏、金黄膏、伤科消炎膏等。
【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
需临时调制药物时,将药末倒入碗内,将调和剂调制成糊状。
4.
取下原敷料,以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
5.
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油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地平摊于棉纸上,厚薄适中。
6.
将摊好药物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被,加盖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
7.
若为肿疡,敷药面积应超过肿势范围,一是防止毒邪扩散,起箍毒作用;二是通过药物作用以束毒邪,提脓拔毒。
8.
敷药后,注意观察局部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9.
协助衣着,整理床单位。
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1.
皮肤过敏者禁用。
2.
敷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太薄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
3.
对初起有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以中间留空隙,围敷四周为宜,不宜完全涂布,以免阻止脓毒外泄。特殊部位如乳痈敷药时,可在敷料上剪孔或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以免乳汁溢出污染敷料。
4.
夏天以蜂蜜、饴糖作赋型剂时,宜现配现用或冷藏保存。三、中药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范【目的】
熏洗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或浸浴,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作用等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疮疡、筋骨疼痛、肛门疾病等。【用物准备】
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及治疗碗等)、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等。【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根据熏洗部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冬季注意保暖。
3.
眼部熏洗时,将煎好的药液趁热倒入治疗碗,眼部对准碗口进行熏蒸,并用纱布熏洗眼部,稍凉即换,每次15-30分钟。
4.
四肢熏洗时,将药物趁热倒入盆内,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或布单围盖后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泡于药液中泡洗。
5.
坐浴时,将药液趁热倒入盆内,上置带孔木盖,协助患者脱去内裤,坐在木盖上熏蒸。待药液不烫时,拿掉木盖,坐入盆中泡洗。药液偏凉时,应更换药液,每次熏洗15-20分钟。
6.
熏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7.
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8.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
1.
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
2.
熏洗药温不宜过热,一般为50℃-70℃,以防烫伤。
3.
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进行。
4.
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
5.
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四、艾灸技术操作规范【目的】
艾炷灸是将纯净的艾绒用手指搓捏成圆锥状,小者如麦粒大;中者如半截枣核大;大者高约1
cm,炷底直径约0.8
cm,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的一种疗法。此法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证、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等症。【用物准备】
治疗盘、艾炷、火柴、凡士林、棉签、镊子、弯盘、酌情备浴巾、屏风等。间接灸时,备姜片、蒜片或附子饼等。【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配合。
2.
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3.
根据情况实施相应的灸法。
3.1
直接灸(常用无瘢痕灸)先在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放置艾炷后点燃,艾炷燃剩至2/5左右,患者感到灼痛时,即用镊子取走余下的艾炷,放于弯盘中,更换新炷再灸,一般连续灸5-7壮。3.2
间接灸(常用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和隔附子饼灸)
施灸部位涂凡士林,根据病情,放上鲜姜片或蒜片或附子饼1片(事先将鲜姜或独头蒜切成约0.6
cm厚的薄片,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附子饼是附子研末以黄酒调和而成,厚约0.6-0.9cm,中心处用粗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或患者感到灼痛时,则更换新炷再灸,一般灸3-7壮。达到灸处皮肤红晕,不起泡为度。4.
艾炷燃烧时,应认真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等。
5.
施灸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元,安置舒适体位,酌情通风。6.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2.
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3.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4.
熄灭后的艾炷,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艾条灸技术操作规范
【目的】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条,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烤的一种疗法。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证、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等症。
【用物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2.
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3.
根据病情,实施相应的灸法。
3.1
温和灸: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3
cm左右处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3.2
雀啄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部位2-5cm之间,如同鸟雀啄食般,一下一上不停地移动,反复熏灸,每处5分钟左右。
3.3
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施灸部位3
cm左右,左右来回旋转移动,进行反复熏灸,一般可灸20-30分钟。
4.
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体位不适。
5.
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烧伤皮肤及烧坏衣物。6.
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7.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2.
施灸过程中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3.
熄灭后的艾条,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五、拔火罐技术操作规范【目的】
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用物准备】
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火柴、小口瓶、必要时备毛毯、屏风、垫枕。根据拔罐方法及局部情况备纸片、凡士林、棉签、0.5%碘伏、镊子、干棉球、三棱针或梅花针、纱布、胶布等。【操作方法】
1.
点火
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1.1
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95%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
1.2
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中段(不要过湿),点燃后迅速按扣在应拔的部位。
1.3
投火法:是用易燃烧纸片或95%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横拔。
2.
拔罐
根据病情需要,可分为下列几种拔罐方法。
2.1
坐罐法:又名定罐法,将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直至皮肤呈现瘀血现象为止,一般留置10分钟左右,此法适用于镇痛治疗。2.2
闪罐法: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肌肤麻木、疼痛等症。
2.3
走罐法:又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及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取下。此法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
2.4
刺血拔罐法:在患部常规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后,再行拔罐,留置5-10分钟,起罐后消毒局部皮肤。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3.
起罐
右手扶住罐体,左手以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操作程序】
1.
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3.
根据部位不同,选用合适火罐,并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
4.
根据拔罐部位及所备用物,选用不同的点火方法。
5.
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拔罐方法。
6.
起罐后,如局部有水泡或拔出脓血,应清洁局部皮肤,作常规消毒,外涂所需药物,必要时覆盖消毒敷料。
7.
操作完毕,协助病人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8.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病人;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2.
拔罐时应采取适当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3.
拔罐过程中随时观察检查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4.
防止烫伤和灼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如拔罐局部出现较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外涂龙胆紫,保持干燥,必要时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
5.
凡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清洁消毒,擦干后备用。六、推拿技术操作规范【目的】
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术者运用各种手法于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健脾和胃、导滯消积、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等作用;更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适用于发热畏寒、头痛身痛、咳喘并作、脘痛纳呆、腹胀泄泻、痹证、痿证、中风后遗症、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腰伤腿痛、关节不利、痈肿疮疖,以及骨折后遗症等。【用物准备】治疗巾或大浴巾。【操作程序】
1.
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取适宜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
3.
在治疗部位上铺治疗巾,腰、腹部进行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
4.
按确定的手法进行操作,操作时压力、频率、摆动幅度均匀,动作灵活。常用操作方法有:4.1
推法: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接摩擦。用指称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法。操作时指、掌、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缓慢而均匀,以能使肌肤深层透热而不擦伤皮肤为度。此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能提高肌肉的兴奋性,促使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作用。
4.2
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有透热感。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祛瘀消积的功能。
4.3
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120~160次。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4.4
摩法: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此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弯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此法刺激轻柔,常用于胸腹、胁肋部位。具有理气和中、消食导滯、调节肠胃蠕动等作用。4.5
擦法(平推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操作时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指掌要贴在患者体表治疗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做前后或上下往返移动。动作要均匀连续,推动幅度要大,呼吸自然,不可屏气,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此法用于胸腹、肩背、腰臀及四肢。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4.6
搓法:用双手掌面夹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做快速搓揉,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手法由轻到重,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位,一般作为推拿结束时手法。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作用。
4.7
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指指腹紧贴皮肤,做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操作时用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本法适用于头面及颈项部。具有开窍镇静、醒脑明目等作用。
4.8
振法: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体表,前臂和手部肌肉静止性强力地用力,产生振颤动作,操作时力量要集中在指端或手掌上,振动的频率较高,着力较重。此法多用单手操作,也可双手同时进行。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具有祛瘀消积、和气理气作用。
4.9
按法:用拇指端、指腹、单掌或双掌(双掌重叠)按压体表,并稍留片刻。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适用于腰背及腹部。具有放松肌肉、活血止痛的作用。
4.10
捏法: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患处皮肤、肌肉、肌腱捏起,相对用力挤压。操作时要连续向前提捏推行,均匀而有节律。此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肩背及四肢。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作用。
4.11
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即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操作时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和缓而有连贯性。临床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于颈项、肩部及四肢等部位。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作用。4.12
弹法:用一手指指腹紧压住另一手指指甲,受压手指端用力弹出,连续弹击治疗部位。操作时弹击力要均匀,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此法可用于全身各部,尤以头面、颈项部最为常用。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散寒的作用。
4.13
掐法:用拇指指甲重刺穴位。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操作时要逐渐用力,达渗透为止,不要掐破皮肤。掐后轻揉皮肤,以缓解不适。此法多用于急救和止痛,常掐合谷、人中、足三里等穴。具有疏通血脉、宣通经络的作用。
5.
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对手法治疗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6.
操作手法轻重快慢适宜,用力需均匀,禁用暴力。每次推拿时间,一般15-30分钟。
7.
操作完毕后,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
1.
操作者在治疗前须修剪指甲,以免伤及病人皮肤。
2.孕妇的腰骶部与腹部、妇女经期均忌用。
3.
年老体衰、久病体虚、或极度疲劳、剧烈运动后、过饥过饱、醉酒均不宜或慎用推拿。
4.
严重心脏病、各种出血性疾病、结核病、肿瘤、脓毒血症、骨折早期(包括颈椎骨折损伤)、截瘫初期、烫伤、皮肤破损部位及溃疡性皮炎的局部禁推拿。七、刮痧技术操作规范【目的】
刮痧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的一种疗法。此法可疏通腠理,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达到治疗的目的。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民间广泛流传于治疗发痧(中暑)、绞肠痧、吊绞痧等证。【用物准备】
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或药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刮痧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3.
根据病情,确定刮痧部位。常用部位有头颈部、背部、胸部及四肢。
4.
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
5.
手持刮具,蘸水或药液,在选定的部位,从上至下刮擦皮肤,要向单一方向,不要来回刮。用力要均匀,禁用暴力。
6.
如刮背部,应在脊椎两侧沿肋间隙呈弧线由内向外刮,每次刮8-10条,每条长6-15
cm。
7.
刮动数次后,当刮具干涩时,需及时蘸湿再刮,直至皮下呈现红色或紫红色为度,一般每一部位刮20次左右。8.
刮治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及时调节手法力度。
9.
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
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
1.
病人体形过于消瘦、有皮肤病变、出血倾向者均不宜用刮痧疗法。
2.
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
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饮食要清淡,忌生冷油腻之品。八、TDP治疗仪操作规范
【目的】使红外线光束投照环境人体治疗部位之皮肤,起到解痉镇痛,软化粘连、瘢痕挛缩,促进组织再生,消炎等作用。【操作要领】1、头距适宜并及时调节;2、灯头不悬垂于人体上。一.
评估和观察要点
1.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及腹部伤口,会阴伤口皮肤情况。
2.
治疗前明确治疗部位,检查局部皮肤情况,注意有无疤痕或知觉异常情况,局部有膏药或敷料等应去除。
3.
治疗中要经常询问患者感觉和观察局部反应,随时调整灯距,防止烫伤,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二.
适应症
适用于痹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心绞痛)、寒湿性腰痛、胃脘痛(虚寒证、寒凝症)、颈椎病、痛经、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前列腺炎、中风后遗症、疥疮肿痛、结块肿块、伤口愈合、骨质增生、伤口轻度感染促进感染消散等治疗。三.
操作流程:
携用物至床旁→查对→解释操作的目的,方法→连接红外线治疗仪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检查红外线治疗仪性能及导线连接是否正常→患者取舒适体位,裸露照射部位→检查红外线照射部位对温热感是否正常将灯移至照射部位的上方或侧方,距离一般如下:功率500W以上,灯距应在50~60cm以上;功率250~300W,灯距在30~40cm;功率200W以下,灯距在20cm左右→交待注意事项(应用局部时,红外线通电后3~5分钟,应询问患者的温热感是否适宜,红外线每次照射15~30分钟,每日1~2次)→手消~记录红外线治疗时间。停红外线治疗仪时先向患者解释说明,取得合作→关闭电源→整理导联线,清洁、红外线治疗仪,防尘保护→手消→清洁消毒腹部伤口皮肤,更换敷料→协助患者穿衣→整理床单元及用物,红外线治疗仪。
四.
注意事项
(1)
使用前或长期放置使用应检查导线有无破损现象,如导线有破损现象,必须更换后才能使用。(2)
治疗器使用的电源插座,必须是有可靠接地线的三孔电源插座。
(3)
使用时严禁触摸照射头网罩内的治疗板和其它几件,以免被烫伤或引起触电事故。
(4)
请勿让儿童和神志不清这操作使用或接近加热头。
(5)
首次或较长时间,照射头可能出现冒白气(烟)的现象,这是照射头保温材料吸潮所至,待预热一段时间后会自行消失。
(6)
治疗器出现损伤或故障时,请勿自行带电修理,可与本公司或当地销售部门及指定维修部门联系维修。
(7)
红外线治疗时患者不能移动体位,一防止烫伤。
(8)
红外线照射过程中如有感觉过热、心慌、头晕等反应时,需立即告知工作人员。
(9)
红外线照射部位接近眼或光线射及到眼时,应用纱布遮盖双眼。
(10)
患部有温热感觉障碍或照射新鲜的瘢痕部位、植皮部位时,应用小剂量,并密切观察局部反应,以免发生灼伤。
(11)
血循障碍部位,较明显的毛细血管或血管扩张部位一般不用红外线照射。九、温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目的】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使用的一种方法,可增强针刺的疗效。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艾灸的病证,如痹证、痿证等。
【用物准备】
治疗盘、艾绒或艾卷、火柴、0.5%碘伏、无菌干棉球、棉签、镊子、无菌毫针、弯盘等。
【操作程序】
1.
准备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合作。
2.
取合理体位,暴露针刺部位,注意保暖。
3.
选好腧穴,消毒皮肤。选取毫针,正确持针,实施针刺。
4.
针刺得气后留针,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或用长约2
cm的艾卷一段,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使热力沿针身传至穴位。
5.
当艾绒燃尽后换炷再灸,可连灸2-5壮。
6.
施灸时观察有无出现针刺意外,及时清除脱落的艾灰。
7.
施灸完毕,除去艾灰,起出毫针,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并核对毫针数,以防遗漏。
8.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
9.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针旁可放置弯盘,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2.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十、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范【目的】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在穴位内进行药物注射的一种疗法。它是将针刺及药物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肩背痛、关节疼痛等,高血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等。
【用物准备】
治疗盘、药物、无菌注射器、砂轮、0.5%碘伏、镊子、棉签等。
【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2.
取合理体位,协助松解衣着,暴露局部皮肤,注意保暖。
3.
确定注射穴位,测试患者局部感觉反应,常规消毒局部皮肤。
4.
术者手持注射器(排尽空气),另一手绷紧皮肤,针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皮下,然后用针刺手法将针身刺入一定深度,并上下提插,得气后若回抽无血,即将药液缓慢注入。如所用药量较多,可于推入部分药液后,将针头稍微提起再注入余药。
5.
药液注完后快速拔针,用无菌棉签轻按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6.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
7.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
1.
严格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规范,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2.
按处方选穴进行操作,要熟练掌握穴位的部位,注入的深度。每穴注射的药量,一般为1-2
ml,胸背部可注射0.5-1
ml,腰臀部通常注射2-5
ml。
3.
药液不可注入血管内,注射时如回抽有血,必须避开血管后再注射。患者有触电感时针体往外退出少许后再进行注射。
4.
操作前应检查注射器有无漏气,针头是否有钩等情况。
5.
患者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慎用;局部皮肤有感染、瘢痕或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者禁用。十一、牵引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目的】使牵引力落在颈椎体后缘。【操作方法】(1)牵引体位:坐位或仰卧位。(2)颈椎的角度:通常在中立位到30°(3)应用模式:持续牵引。(4)牵引力量:初始牵引力从2.5-4.5kg开始,可根据病情逐渐增加,但一般不超过体重的七分之一为宜(5)治疗时间:大多数为8-15分钟。(6)频度和疗程:日一次,十天一疗程【治疗操作】(1)治疗前①明确牵引首次重量。②根据处方选择患者舒适、放松体位,如坐位、仰卧位等。③根据处方确30定患者颈部屈曲角度。(2)治疗中①设定控制参数:包括力量、时间、牵引方式②治疗调整:每次牵引相应调整牵引体位、角度、力量。(3)治疗后①牵引绳完全放松、所有参数回零后关机;卸下牵引带。②询问患者牵引效果及可能的不适.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患者须知(1)牵引前应取下耳机、助听器、眼镜等影响治疗的物品。(2)牵引中应尽可能使颈部及全身放松。(3)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2、工作人员须知(1)熟悉牵引装置的性能。(2)治疗时对患者状况作密切观察,预防不良反应。(3)对肌肉疼痛导致痉挛者,宜采用小剂量持续牵引,避免采用间歇牵引方式。腰椎牵引疗法操作规范【适应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尤为造成脊神经损害者;腰椎退行性疾患;腰椎小关节功能障碍、腰椎肌肉疼痛导致的痉挛或紧张等。【禁忌症】下胸腰段脊髓受压、马尾神经综合征、腰椎感染、恶性肿瘤、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拉扭伤、腹疝、裂孔疝、动脉瘤、严重痔疮、严重骨质疏松、急性消化性溃疡或胃食道返流、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未控制的高血压病)、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心肺功能障碍、孕妇。【操作方法】(2)腰椎角度:通常以髋/膝的位置改变腰椎角度来调节。(3)应用模式:根据需要选择持续牵引或间歇牵引。(4)牵引力量:患者可以接受的范围。常用的牵引力量范围为20-60kg。(5)治疗时间:大多为10-30min。(6)频度和疗程:频度为日一次或一周3-5次,10天一疗程。(7)辅助理疗:牵引治疗前可用红外线或超短波等放松局部肌肉。【治疗操作】(1)治疗前①根据处方,确定选择患者牵引体位②固定牵引带,骨盆牵引带的上缘应恰好处于髂前上嵴,反向牵引带固定于胸廓(或双侧腋下),分别将牵引带系于牵引弓和牵引床头。(2)治疗中①设定参数:包括力量、时间、间歇时间、角度。②治疗调整:根据牵引力的大小相应调整时间,牵引力大则时间要短。(3)治疗后①牵引绳完全放松、控制参数回零后关机。②患者状况再估价。③记录本次牵引的参数,作为下一次治疗的依据。【注意事项】1、患者须知(1)尽量使自己放松。(2)症状加重或有不良反应时及时告诉治疗师。2、工作人员须知(1)为减少摩擦力可选择滑动的分离式牵引床,骨盆置于滑动部分;治疗前后,锁定分离床,治疗时再开启。(2)可采用脚凳、枕头等调整患者腰椎角度。十二、中频电脑治疗仪操作规范【目的】应用频率为1-100KHz的电流作用于人体病变软组织,起到镇痛、改善血液循环、锻炼骨骼肌等作用。【操作流程】1、开启电源,输出旋钮应在零位,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施治部位,冬季应注意保暖;2、选好电极、衬垫,确定放置方法,先将衬垫用水浸湿,金属板极不可直接接触患者皮肤;3、缓慢增加电流,至患者最大耐受量为止;4、治疗中根据患者适应程度,可逐渐增减电流强度,至患者耐受量;5、治疗完毕,缓慢将电流降至零,关闭电源,取下电极板,整理好设备,摆放整齐,擦拭干净,备用。【注意事项】1、治疗前应检查机器、电极、衬垫、导线是否完好,是否能正常运转;2、电极板应均匀接触皮肤;3、两电极间无电阻时不可相碰,以防短路;4、对烧伤疤痕,电极板可放置在瘢痕两侧;5、如治疗部位有皮肤破损,应避开或处理后进行治疗;6、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有的感觉,如有灼痛等不适情况,要及时告知工作人员,立即将电流减小或停止治疗。十三、低周波治疗仪操作规范1将仪器接通电源,按下开关,开机,检查机器是否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检查输出旋钮与温度旋钮是否归零。2将三个温热电极中的大电极接正极,两个小电极接负极。用温水(40℃左右)浸透电极的布面,以不滴水为度,逐个将正、负电极的布面对合,按下电极水分测定钮,绿灯为水分充足,红灯为湿度不够,并用消毒好的布垫包裹好。3根据病人病情选择治疗的部位,摆放好电极,选择好处方。4根据治疗需要和病人情况,调整温度旋钮于温度43℃、38℃或30℃的档位上(如选择43℃档,治疗时间不能超过5min)。4根据病人情况调节电流输出,使之达到治疗所需的适宜强度(可按病人的感觉与耐受度调节电流),再根据患者感觉,左右移动“平衡调节”钮,至两个负极强度一致。5治疗完毕,将治疗输出旋钮与温度旋钮旋回至零位,取下电极,关闭电源。(禁止在病人身上开关电源)。低周波电极的放置根据处方的摆放将正极放在治疗部位中央或对应的脊柱上,两个负极置于正极两侧,分别用固定带予以固定。如:肩颈部:正极置于大椎位置,两个负极置于双侧颈后部或双侧肩部(根据病人疼痛部位而定),处方选择“自动4”。腰部:正极置于腰椎位置,两个负极置于双侧痛点,处方选择“自动4”。肢体:正极置于两个负极中间,两个负极置于痛点,处方选择“自动5”。膀胱:正极置于腰骶部,两个负极置于下腹部双侧腹股沟内侧缘,处方选择“自动5”。十四、蜡疗技术操作规范
蜡疗是以加热溶解后的石蜡作为蓄热的介体,对损伤的肢体进行物理治疗的一种方法。当肢体局部受到了石蜡的热效应后,局部组织血管扩张,使血流加快,血氧浓度升高,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多,产生新陈代谢加快等一系列生理变化。从而促进肿胀消退,组织修复,缓解关节痉挛,减轻肢体疼痛,增加组织弹性,软化瘢痕的良好作用。同时,石蜡在冷却的过程中,体积缩小,对组织有压迫作用,可以促进水肿的消退。石蜡中还含有油脂,对皮肤有润滑作用,使之富有弹性,具有美化皮肤的作用。
1
石蜡的治疗作用
①温热作用:由于石蜡具有热容量大,导热系数低,保热时间长等特点,蜡疗时蜡疗区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明显,热透入可达皮下0.2~1.0
cm,局部汗腺分泌增加,致使局部大量出汗。由于蜡疗具有较强而持久的热透入作用,故有利于血肿的吸收,加速水肿消退,并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新陈代谢,故其也具有消炎作用。②机械压迫作用:由于石蜡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及黏稠性,能与皮肤紧密接触。在冷却过程中,其体积缩小,对皮肤及皮下组织可产生柔和的机械压迫作用,既可防止组织内淋巴液和血液渗出,又能促进渗出物的吸收。2
蜡疗的操作步骤
A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戴口罩B患者准备:勿空腹,将患部用温水洗干净C评估:环境安静安全,保暖,必要时给予屏风遮挡。患者患部皮肤完整无破损,无蜡疗禁忌证。①用蜡疗机将医用蜡加热完全融化,形成厚度约2~3
cm,冷却至初步凝结成块时(表面温度45~50
℃),用小铲刀将蜡块取出,敷于患部,外包塑料布与棉垫保温30~60
min,每日1次,20~30次为一疗程。②手蜡:熔化后的蜡液冷却到55~60
℃时,将手浸入蜡液中,立即迅速提出,蜡液在浸入部分的皮肤表面冷却凝成一薄层蜡膜。再如此反复浸入数次,直到蜡膜厚达0.5~1.0
cm成为手套或袜套样,然后再持续浸入蜡液10
min左右。然后取下蜡膜,每日1次,20~30次为一疗程,可更长。
3
蜡疗注意事项
切不可直接加热溶蜡,以免引起石蜡变质或燃烧。注意防止水进入蜡液,以免因水导热性强而引起烫伤。蜡饼使用后要擦去蜡饼表面的汗水、毛发等杂质,以免混入蜡液内。蜡疗时要保持治疗部位静止不动,防止蜡块、蜡膜破裂而致热蜡液接触皮肤,引起烫伤。
4适应证
蜡疗有着强大的优势,一是疗效可靠、迅速、显著;二是安全系数大;三是简便易行。正是因为石蜡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及黏稠性,与皮肤密切接触并使热作用深入而持久,所以蜡疗有广泛的适应证,如损伤及劳损、腱鞘炎、骨膜炎、关节障碍、关节纤维性强直、瘢痕挛缩、循环障碍、外伤或术后浸润粘连、关节炎、风湿病、肩周炎、网球肘、肌性斜颈、坐骨神经痛、慢性盆腔炎、脑血管障碍时的指端感觉异常及疼痛等。
5禁忌证
高热病人、急性化脓性炎症、结核、妊娠、肿瘤、出血倾向、感觉障碍者禁用。十五、平衡针技术操作规范【简介】“平衡针灸”学是在传统针灸学基础上,以中医阴阳整体学说为基石,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在体表的特定靶点,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的调节机制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平衡的目的,从速缓解症状。【主治病种】1.运动系统:腰腿痛、扭伤、挫伤、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落枕、坐骨神经痛、末梢神经炎、背痛;2.神经系统:眩晕、头痛、面瘫、面肌痉挛、脑血栓形成、脑溢血、脑血管痉挛、失眠、癔症、癫痫、肋间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鸣,;3.心血管系统:心绞痛、高血压、冠心病;4.消化系统:膈肌痉挛、胃下垂、胃痉挛、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胆囊炎、肝炎、前列腺炎、便秘;5.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急性荨麻疹、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牛皮癣、神经性皮炎。6.其他:糖尿病、感冒、慢性支气管炎、痤疮、脂溢性皮炎、面部疥肿、色素沉着、月经失调、牙痛、假性近视、白内障、痔疮、急性乳腺炎、疲劳综合征、原发性痛经、子宫脱垂。【操作流程】1、针具选择:根据不同病情、针刺部位及手法,选择不同规格的针具。2、体位:一般不受限制,为防止晕针最好采用坐位或者卧位。3、针刺手法:快进快出,三秒钟之内完成针刺过程,一般不留针,以刺激相关神经束为主。直刺法,垂直进针方法,针刺时针体与皮肤呈90度直角。针刺定位要求高,一次扎到要求的深度,针刺透皮感觉轻微。适用于局限性、定位性和深部疾病治疗。斜刺法,进行时,针体与皮肤呈15-45度角。较直刺广泛,灵活度大,刺激穴位较多,有利于埋针固定针体,加强刺激量。4、在外治法针刺单中对已进行的针刺治疗打勾、签名,并记录当时时间,一般不留针。5、在针刺单中列出针灸穴位,便于起针时核对针数。【禁忌症】婴儿颅骨囟门未闭,或针刺点部位患局部病灶不宜针刺。【器物准备】75%酒精溶液用于针具、皮肤针刺部位和操作者手指的常规消毒,针具规格:直径0.32毫米,长20-40毫米毫针。【风险防范】当针刺伤血管时,病人会有烧灼痛样感觉。起针时,要用干棉球轻压揉按针眼。【注意事项】极个别患者畏针,或体质虚弱,如针刺手法过强,也有晕针现象。对于晕针患者,一般予卧位,休息一下即会好转。十六、中药熨敷技术操作规范1.定义中药熨敷疗法是将药物或其他物体炒热热熨或冷敷患处,借助药性及温度等物理作用,使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也是藏药特色疗法,可分为冷敷法和热熨法两种方法,本法通过药性和温度作用,使腠理开阖、气血通调,散热(或散寒)止痛,法风除湿,达到治疗效果。2.操作步骤与要求2.1环境要求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2.2操作方法冷敷法星水(星夜取的水)喷激或灌于牛羊胃中冷敷患处,治疗扩散伤热、波动热、热性刺痛等疾病。星水浇淋,治瘟热、波动热热邪播散和陈旧热等。目被利器创伤发肿,以星水灌入羊胃中冷敷。肉类中毒引起喉闭发热,以白草乌研末,雪水调和,装入羊胃中冷敷,并挤出药汁滴入喉部。痢疾,用白草乌、山矾叶研末,调以星水或雪水,灌入羊胃中冷敷腹部,血胆疾病、热性腹绞痛、木布急腹痛(胃溃疡)等,用水底冷石子敷患处。热性刺痛、血胆症,用水底冷石和旧犁铁冷敷。热性刺痛,用生长于雪山岩石边的紫堇研末,黄牛酪汁调拌,冷敷于患处。鼻衄不止,用星水和水潭底的黑泥浆,在前额发际与脑后枕骨,处冷敷。血热引起的齿痛,因风齿龈红肿,用水潭底黑泥浆冷敷。痛风引起的足灼痛,用木藤寥与水调和进行冷敷,或用湿牛屎冷敷。热熨法此法用于寒性疾病,但有时对热性疾病也有疗效。用炒热的盐巴,布包裹热熨,治消化不良、宿食不化。急腹痛等。外伤炎肿与瘀血凝结者,用水中石子烤热后热敷,消肿止痛。肝血瘀结,急痛者,用垣衣烘热与炒青稞交替热熨。肾冷疼痛和尿清不利者,用于酒糟烘热,布包裹热熨。产后小腹、肾腰及骶骨等疼痛者,用东向的旱獭洞口土,酒喷后烘热敷于患处。木布病寒热相搏引起的急腹痛,用扁叶珊瑚盘、亚大黄叶、山矾叶加水浸泡煮热后,布包裹热敷,还可治各种中毒症、陈血、外伤出血落于胃中的疾病。不消化引起的寒性痞瘤,用鸽粪烘热,布包裹热熨。胃、肾、腰部的寒性疾病,用砖块或陶片置火中烧热熨敷。虫病引起的急腹痛,用独活根叶、烘热后熨敷。肛门蛲虫,用黑蒿烘热外敷。因寒脱肛,用有油脂的布团烘热后热敷肛门。隆病引起的刺痛,用油毡片烘热敷于患处,然后取水中石子烘热置于油毡上热敷。腰肾受寒疼痛,用猞猁皮或狼皮裹包患处。胃、小肠寒冷,以两手互相摩擦发热后温熨。黄水降于关节者,以酒浸石子,加温后热敷。或用干酒糟、墙上垣衣烘热外敷。寒性尿闭,用油渣饼及鸽子粪烘热熨敷前后身的膀胱穴。虚热与风刺痛者,用陈骨砸碎后,喷酒烘热,布包裹热熨风穴。四肢黄水充斥者,以羊粪喷酒烘热后敷之。3.适应症凡培根病、剑突痞瘤、胃铁垢症、胃火衰败、湿痹、肌肉萎缩、风刺痛。不消化症、急腹痛、黄水病、血冷凝,热性疼痛等,均可用本法治疗。4.注意事项在熨敷时若局部出现红、痒、皮疹等现象应立即停用。如果痛经症状较重或经上述治疗无改善时应到医院治疗。十七、小针刀疗法操作规范小针刀疗法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镵(音“缠”)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并为世人所重视。概述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有害的组织,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小针刀疗法的优点是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病人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后无需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疗法原理小针刀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吸收现代西医及自然科学成果,再加以创造而成的医学新学科.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疗程短、无毒副作用、适应范围广等优点,是一种深受广大患者欢迎的治疗方法。小针刀疗法是朱汉章教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借鉴西医外科手术原理,以小针刀为主要治疗手段而创立的一门医学新学科.2004年12月教育部组织的鉴定会结论为:小针刀医学在理疗、技术、器械等方面具有原创性,特别在临床治疗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著名骨科专家尚天裕教授评价为:“针刀医学是熔中西医学于一炉的新学科,既有中医的长处、又有西医的优点。”在理论方面,小针刀医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科学,借鉴外科手术原理并加以创新,形成了闭合性手术的理论、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学的新理论、骨质增生新的病因学理论等,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提高了疗效,由于小针刀医学在病因学基础研究方面有所突破,所以在内、妇、儿、皮等科也得到广泛应用。具体内容准备针具小针刀多为自行制作,其形状和长短略有不同,一般为10-15厘米左右,直径为0.4-1.2毫米不等。分手持柄、针身、针刀三部分。针刀宽度一般与针体直径相等,刃口锋利。也有的是用外科小号刀片改制,有的是用牙科探针改制而成。小针刀在应用前必须高压灭菌、或经酒精浸泡消毒。操作方法(1)、体位的选择以医生操作时方便、患者被治疗时自我感觉体位舒适为原则。如在颈部治疗,多采用坐位;头部可根据病位选择仰头位或低头位;(2)、在选好体位及选好治疗点后,作局部无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脱碘。医生戴无菌手套,最后确认进针部位,并做以标记。对于身体大关节部位或操作较复杂的部位可敷无菌洞巾,以防止操作过程中的污染。为减轻局部操作时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断神经痛觉传导。常用的注射药物有:a、1%奴佛卡因2-5毫升/每个进针点。b、2%利多卡因5毫升左右/每个进针点。c、2%利多卡因5毫升,确炎松A1毫升,混匀后分别注入2-3个治疗点。(3)、常用的剥离方式有:a、顺肌纤维、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铲剥--即针刀尖端紧贴着欲剥的组织做进退推进动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横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b、做横向或扇形的针刀尖端的摆动动作,使纵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c、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针刀尖端划摆动作,使无一定规律的粘连组织纤维断离松解。剥离动作视病情有无粘连而采纳,注意各种剥离动作,切不可幅度过大,以免划伤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等。(4)、每次每穴切割剥离2-5次即可出针,一般治疗1-5次即可治愈,两次相隔时间可视情况5-7天不等。(5)、小针刀的应用指征:a、病人自觉某处有疼痛症状。b、医生在病变部位可触到敏感性压痛。c、触诊可摸到皮下有条索状或片状或球状硬物,结节。d、用指弹拨病变处有响声。临床应用1、颈椎病:取穴:痛点为主穴。阳明经头痛配合谷、内庭穴;少阳经头痛配足临泣、风池穴;太阳经头痛配昆仑、后溪穴。方法:用直刺法。轻轻纵剥1-2次即可,可配合局部推拿以增强疗效。2、腰椎间盘脱出症:取穴:椎间隙压痛点(椎间关节处),小腿麻木区中点或承山穴。方法:腰部在痛点中心进针刀,针刀尖到达椎间小关节韧带周围组织时进行疏通剥离3-4次,出针刀;小腿部位用直刺纵向剥离法即可。3.慢性腰肌劳损:取穴:腰部压痛点(肾俞)。方法:同前。可配合拔火罐以加强刺激。4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取穴:压痛明显处。方法:以小针刀刀口线和人体纵轴线平行刺入,当刀口接触骨面时,用横行剥离法,感觉肌肉和骨面之间有松动感时即可出针。一般1次即愈,不愈者隔5天后再行第二次。5肱骨外上踝炎(网球肘):取穴:找出压痛最明显处。方法:使小针刀刀口线和伸腕肌走向平行刺入肱骨外上髁皮下,先用纵行疏通剥离法,向后再用切开剥离法,感觉锐边已刮平,再用横行刮剥法,再疏通一下伸腕肌,伸指总肌,旋后肌肌腱,出针刀,进行包扎。再曲屈肘关节2-4次,一般1、2次可愈,每次间隔5天。6、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弹响指):取穴:局部痛点。方法:用纵向铲剥法。7、足跟痛(足跟骨刺):取穴:骨刺尖部(压痛最明显处)。方法: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将足放稳,找出最明显的压痛点,常规消毒后,针刀口线和纵轴垂直,针体和足跟呈60°角,深度直达骨刺尖部,作横行切开剥离和铲削剥离,3-4次即可出针刀,如1次未愈,隔5-7天后可做第二次。注意事项1、手法操作准确:由于小针刀疗法是在非直视下进行操作治疗,如果对人体解剖特别是局部解剖不熟悉,手法不当,容易造成损伤,因此医生必须做到熟悉欲刺激穴位深部的解剖知识,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提高疗效。2、选穴一定要准确:即选择阿是穴作为治疗点的一定要找准痛点的中心进针,进针时保持垂直(非痛点取穴可以灵活选择进针方式),如偏斜进针易在深部错离病变部位,易损伤非病变组织。3、注意无茵操作:特别是做深部治疗,重要关节如膝、髋、肘、颈等部位的关节深处切割时尤当注意。必要时可在局部盖无菌洞巾,或在无菌手术室内进行。对于身体的其它部位只要注意无菌操作便可。4、小针刀进针要速而捷:这样可以减轻进针带来的疼痛。在深部进行铲剥、横剥、纵剥等法剥离操作时,手法宜轻,不然会加重疼痛,甚或损伤周围的组织。在关节处做纵向切剥时,注意不要损伤或切断韧带、肌腱等。5、术后处理要妥当:术后对某些创伤不太重的治疗点可以做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术后出血粘连。6、注意手术好后随访:对于部分病例短期疗效很好,1-2个月后或更长一些时间,疼痛复发,又恢复原来疾病状态,尤其是负荷较大的部位如膝关节、肩肘关节、腰部等。应注意下述因素:病人的习惯性生活、走路姿势、工作姿势等造成复发;手术解除了局部粘连,但术后创面因缺乏局部运动而造成粘连;局部再次遭受风、寒、湿邪的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铝灰运输及环保处理一体化合同3篇
- 职业学院工会章程
- 2024标准房屋买卖中介服务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全新产品发布会广告合作合同下载
- 2024设备购买安装调试合同
- 初中语文课堂中要渗透意识形态
- 2025年度人工智能技术研发采购合同范本2篇
- 2024洗车工辞职报告及洗车店客户数据保护与隐私政策合同3篇
- 2024高效追偿及担保义务合同范例下载一
- 2024年度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外包合作协议范本3篇
- 2025年浙江省金华市统计局招聘2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及全套导学案
- 2024年国家级森林公园资源承包经营合同范本3篇
- 对口升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复习资料总汇(含答案)
- 基于STEAM教育的小学德育创新实践研究
- 2024年03月山东烟台银行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广州初中英语九年级期末试卷
- 迪士尼乐园总体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