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同步练习1.“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上述材料是20世纪50年代两个国家签署条约的部分内容,这两个国家是A.美国、苏联B.中国、美国C.中国、苏联D.美国、英国2.1953年以后,我国政府依据民族特征和民族意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民族识别工作,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各地对各民族的历史来源和实际情况进行了科学的考察和鉴别.据此可推知,当时的民族识别工作A.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B.推动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C.完善了基层民主政权建设 D.促进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确立3.“一五”计划(1953—1957年)时期,中共中央作出把国防科技工业重点配置在“三北”地区的决策。“三五”计划(1966—1970年)时期,中央的经济布局向西部推进,主要是备战和建设战略后方。“六五”计划(1981—1985年)时期,中央决策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上述战略调整主要基于(

)A.工业布局适应地理差异性 B.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过渡C.工作重心转移的重大决策 D.中共中央对国际形势的研判4.新中国主要是“新”在①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②拥有独立、完整的国家主权③开始朝着社会主义道路迈进④确立了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下图所示为1953年杨先让创作的一幅年画。它反映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 B.政治协商会议顺利召开C.民众政治权利得到尊重 D.基层自治组织权力扩大6.1956年波匈事件发生后,在中国政府的建议下,苏联政府发表宣言,宣布今后遵守互相尊重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原则。11月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支持,强调社会主义国家的相互关系更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主要适用于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B.推动了新中国史上第一次建交高潮的到来C.避免了中苏关系可能走上歧路的严重危险D.已经显示出其灵活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7.下表是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所占比例,表中材料反映了项目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国民收入92.9%7.1%工业总产值100%商品零售额95.8%4.2%A.新民主主义经济占主体 B.私有制经济已不存在C.三大改造存在不彻底性 D.公有制经济基本建立8.1957年3月周恩来发表关于民族问题的谈话:“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周恩来谈话旨在A.强调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指出各民族间存在民族差异和地区差异C.阐明历史地理因素影响政治制度的选择D.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及其风俗习惯9.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曾谈道:“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毛泽东讲话的主要目的是A.惩治干部贪污腐败 B.推行政治体制改革C.从严治吏以巩固新生政权 D.严刑峻法以提高治国水平10.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中国外交成就取得的基石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共赢共享的理念 C.对外友好开放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11.美国政府面对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获得全国胜利,虽然决定从中国内战中脱身,却仍然保持与国民党反动派的联系,并且不承认中国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对新中国执行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包围、经济上封锁的敌对政策。这从侧面反映出(

)A.新中国的“另起炉灶”外交方针取得的成效不大B.美国外交逐渐淡化意识形态色彩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具有历史必然性D.帝国主义在华的部分特权被保留12.1953年《选举法》规定,农村与城市的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为8:1;1979年《选举法》经历了其后六次修改,在城乡选举人大代表人口比例方面,逐渐从8:1、4:1转变为城乡“同票同权”。这说明我国A.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得到逐步提高 B.建立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政权C.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选举制 D.随社会发展城乡差别逐渐缩小消失13.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到20世纪60年代的“两个拳头出击”,再到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直到80年代的“全方位”,中国的外交战略大体上十年一变。但在变化中始终坚持不变的是(

)A.广泛结盟军事外交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专注欧美大国外交 D.对抗美苏反霸外交14.如表说明(

)新中国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统计的国营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占比情况(部分项目)经济项目全国工业固定资产全国大型工业产值全国生产资料生产发电量原煤产量生铁产量钢产量水泥产量棉纱产量国营经济占比80.7%41.3%48%58%68%92%97%68%53%A.全力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加快推进社会主义三大改造C.大规模开展没收官僚资本工作 D.促进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发展15.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B.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友好合作C.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 D.中国国际威望的进一步提高16.1947—1952年全国土改,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土地的权利”;1953年开始农业合作化,1953—1956全国完成农业集体化。这些措施的贯彻A.推动了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B.有利于国家工业化顺利开展C.扭转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局面D.体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17.20世纪50年代各类反映农业、工业生产的民谣层出不穷,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蚂蚁啃骨头,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这些民谣反映了当时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C.左倾冒进思想开始滋生 D.五年计划实施成就突出18.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A.农业B.轻工业C.重工业D.商业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方的自由主义绝大贡献正在这一点,只有民主的政治方才能够保障人民的基本自由,所以自由主义的政治意义是强调的拥护民主。近代代议制度是英国人的贡献,成文而可以修改的宪法是英美人的创制,无记名投票是澳洲人的发明,这就是政治的自由主义应该包含的意义。现代的自由主义,还含有“和平改革”的意思。在近代民主国家里,容忍反对党,保障少数人的权利,是和平的政治社会改革的基础,已成了当然的政治作风。反对党的对立,严格的批评监督,使人民可以有选择的机会,使国家可以用法定的和平方式来转移政权,是现代民主国家做到和平革新的大路。——摘编自胡适《自由主义》材料二五四宪法在“序言”部分写道:“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五四宪法总结建国5年来的实践经验,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1954年宪法的里程碑作用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法治制度,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长治久安,坚持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完善,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马克思指出:“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的个人恣意横行。”新中国后来的宪法及其宪法修正案是对1954年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在国体、政体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及外交等各项基本制度方面是一脉相承。——整理自杨晓青《五四宪法是党探索民主法治建设规律的里程碑》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4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并分析其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20.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与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今四川、贵州、云南一带,除“百越”外,还居住着几十个少数民族。在秦代,他们统称为“西南夷”。这些民族自古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前,秦惠文王九年(前316年)秦国就将西南地区的巴、蜀两个小国消灭,并在这里设郡。……总的说,(这些民族)均处于较中原为迟的社会阶段。秦统一中国后,加强对“西南夷”的统治,因而也加强了西南地区同中原的联系。——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材料二

从我国民族战争来看,它一方面给我国各族人民带来灾难,有的甚至是相当严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又是民族之间的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材料三

我国的民族制度有别于苏联等国而独具中国特色。……我国56个民族,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2%。我国形成为一个统一的、领土不可分离的、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是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历史过程。各民族在开拓祖国的领土,发展经济,创造文化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了彼此之间的关系。……苏联的历史与国情和我国则截然不同。俄罗斯公国始建于公元9世纪,16至18世纪俄国沙皇发动了一系列旨在扩张领土的战争,……被其扩张地区的各民族相继被并入其统治之下。迄至革命前夜,俄罗斯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3%,100多个少数民族人口约占金国总人口的50%强。……俄国布尔什维克为了团结被压迫民族的劳动人民,在民族地区建立苏维埃政权。使各民,族在自愿的基础上达到斯的联合,就必须承认民族有分离的权利,在民族共和国的基础上实行联邦制。——摘编自郑家骝《我国民族制度的特色和成因》(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秦为加强对“西南夷”的统治和联系所采取的措施,并简述其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提炼作者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简述长城在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中的作用。(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写出“有别于苏联而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制度的名称,并概括造成中苏两国民族制度差异的原因。②概括我国民族制度的特色,并简述该制度实施的重大意义。参考答案:1.C2.A3.D4.D5.C6.D7.D8.C9.C10.D11.C12.C13.B14.C15.B16.B17.B18.C19.(1)特点:设立具有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实行代议制民主;民主政治体现出权力制衡原则;实行政党政治,进行投票民主选举;法律至上。积极影响:维护了政局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背景:社会主义工业化掀起高潮,社会主义改造正在加快进行,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意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规定了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所有,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0.(1)措施:设郡;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任答两点即可)意义:该地区正式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或答扩大统一帝国的规模亦可);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推动西南地区的发展。(2)观点:战争是民族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或答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