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广东省潮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广东省潮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广东省潮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广东省潮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潮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级教学质量检测卷历史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尚书》中记载牧野之战“血流漂杵”。孟子认为“仁人无敌于天下”,率先质疑其真实性,并由此认为“尽信《书》不如无《书》”,开启了后世对“血流漂杵”记载与解释的种种争议。这说明()A.如实直书是古代史学的精神 B.历史认知受自身价值观念影响C.牧野之战的真实性有待商榷 D.《尚书》提供的史料并不充足【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尚书》和孟子对记载牧野之战“血流漂杵”存在不同,反映出不同历史记载和历史认知受自身价值观念影响,任何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都是受一定历史价值观影响的。孟子质疑《尚书》记载的真实性,并由此认为“尽信《书》不如无《书》”,体现了孟子具有一定的历史批判精神和反思精神,B项正确;材料中不能体现“如实直书是古代史学的精神”,排除A项;材料中孟子怀疑的不是牧野之战的真实性,而是“血流漂杵”这一历史记载的真实性,排除C项;通过材料无法判断《尚书》提供的史料是否充足,排除D项。故选B项。2.中国古代锁孔设计特别讲究,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钥匙孔的锁:如用“一”字锁者为普通百姓,用“士”字锁者为文人士大夫,再复杂些的“上、古、山”字锁为商人常用,最复杂的是皇室和高官所使用的“古、正、尚、王”字锁。这说明A.礼乐制度已经深入百姓日常生活 B.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制度森严C.商品设计着眼于不同阶层的需求 D.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的“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钥匙孔的锁”和“皇室和高官”等信息可知,这是强调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的反映,故选B;A错在了百姓日常生活,题干中的等级不仅仅体现在百姓生活中,还涉及到了皇室和高官,故排除A;CD不符合题目主旨,故排除。3.在中国古代,货币的流通量能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十六国和北魏前期,史书多记载“遂不用钱”“钱不同钱”“钱终不行”“钱货无所周流”等。但北魏太和以后不到百年时间,北朝官方铸币共9次,与同时期南朝差不多。这一变化反映了()A.货币促进经济重心南移 B.北方商品经济恢复发展C.市场管理逐步的规范化 D.北魏实现了对北方统一【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货币的流通情况可以折射出一定时期一定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结合材料可知,十六国和北魏以前商品交换很少用货币,北魏以后铸币多,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北魏时期北方商品经济得到恢复,B项正确;北魏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尚未转移,不符史实,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市场管理的规范,货币流通的情况只能折射商品经济恢复情况,排除C项;材料没有明确交代当时北魏统一北方,排除D项。故选B项。4.唐朝史学家刘知几著《史通》,指出:“夫论成败者,固当以人事为主,必推命而言,则其理悖矣。”不应“以先王之道持今世之人”。这反映出()A.主张变革的历史观 B.当时儒家天命观盛行C.作者反对古非今 D.作者以成败论英雄【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夫论成败者,固当以人事为主,必推命而言,则其理悖矣。”可知,刘知几对宿命论观点进行了批判,认为历史是变化和发展的,评价人物和事件应当从当时的客观形势出发,他主张不应“以先王之道持今世之人”,说明刘知几主张变革的历史观,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当时儒家天命观盛行,排除B项;他主张不应“以先王之道持今世之人”体现了反对是古非今,但只是材料表达的一部分内容,不全面,排除C项;材料观点反对以成败论英雄,排除D项。故选A项。5.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A.基本沿袭了唐朝的政治制度 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C.保障了各民族政权长治久安 D.植根于各个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下都有多个民族,“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都是为了迎合各个民族发展的不同而采取的具有特色的管理措施,植根于各个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D项正确;“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并不是唐朝实行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也没有保障了各民族政权长治久安,排除AC项;“四等人制”造成了各民族之间的不平等,激化了民族矛盾,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排除B项。故选D项。6.张居正曾说:“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恐亦难以底绩而有成也。”针对此现象,明代()A.对地方官每年进行巡行考察 B.对官员按照上计考核结果赏罚C.对任职期满的官员进行考满 D.对外省文官按照考课制度大计【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若询事而不考其终,上无踪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亦恐难以底绩而有成”体现了考核官员的重要性,对任职期满的官员进行考满,是明代考核官员制度中的考满,C项正确;对地方官每年进行巡行考察为隋朝对地方州县官员的考核,排除A项;对官员按照上计考核结果赏罚为秦朝考核官员的上计制,排除B项;对外省文官按照考课制度大计为清朝考核官员的考课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7.下表是晚清政府颁布的部分工商实业方面的法规表,这些法规()年代法律法规1904年《商人通例》《公司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商标注册暂拟章程》1906年《破产律》1907年《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幸程》A.标志着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B.促成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C.推动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 D.是“中体西用”的实践结果【答案】C【解析】晚清政府颁布的部分工商实业方面的法规表中,涉及到了公司开设与破产、商标注册、商人等方面的法律规定,这是规范工商业发展的制度化规范,对于推动工商业发展有积极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转型,C项正确;在此之前,重农抑商政策就已经破产了,排除A项;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出现在1912-1919年,这些规定不能直接促成其出现,排除B项;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排除D项。故选C项。8.1941年,陕甘宁边区制定《边区公务员考核奖惩暂行条例》,规定边区公务员考核实行赋分制,工作50分,学习25分,操行25分。考核等级按分数多少定为七等,一等升级……六等降级,七等解职。这些规定()A.推动了干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反映了品行是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 D.扩大了边区政权阶级基础【答案】A【解析】材料中陕甘宁边区制定《边区公务员考核奖惩暂行条例》,实行赋分制,加强干部管理与考核,这有利于推动干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提升行政效能,优化政治风气,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陕甘宁边区的干部管理,没有涉及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B项;材料中工作效能占50分,是考核的主要依据,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干部考核制度的制定,没有体现边区政权吸纳或扩大新阶级加入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9.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目录二十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二十三三十重庆谈判三十二全面内战爆发以后四十筹建新中国A.瓦窑堡会议召开 B.上井冈山C.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D.长征【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开始于1945年8月底,因此该人物是毛泽东,结合时间顺序可知,空白处应是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C项正确;瓦窑堡会议时间是1935年,排除A项;上井冈山是1927年,排除B项;红军长征是1934年~1936年,排除D项。故选C项。10.1951年12月,毛泽东提出:“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要“用一切办法挤出钱来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这是因为()A.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B.国家工业化建设的要求C.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D.建国初面临的国际形势【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用一切办法挤出钱来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由于美国等对中国实行遏制和孤立政策,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要确保国家安全需要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前后,在全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千千万万的农民获得了土地,当时农业以个体生产为主,与材料中“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不符,排除A项;工业化包括建设重工业和轻工业,但与材料中“用一切办法挤出钱来建设”“国防工业”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决策,没有涉及人们群众的建设热情,排除C项。故选D项。11.安提丰是雅典第一个提供收费性质法庭辩护业务的人,他为一些不善言辞者写法庭辩护词,还进行法庭辩论文本的代写以及法庭修辞术的模拟教学,他的《四联辞》成为雅典法庭演说的范本。这一现象A.有利于雅典法制建设 B.促进案件审判更加公正C.折射出民主制的弊端 D.提高了民众的参政热情【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提供收费性质法庭辩护业务”“写法庭辩护词”“进行法庭辩论文本的代写”“法庭修辞术的模拟教学”等可知,安提丰的行为有利于雅典法制的建设,A项正确;法庭辩护的专业不代表案件审判的公正,排除B项;折射出民主制的弊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众对陪审程序的态度及反应,排除D项。故选A项。12.据统计,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颁布了多达300余部的禁奢法令,这股禁奢立法的势头延续到了18世纪,对意大利近代消费社会的形成以及现代国家政府决策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大规模禁奢立法的主要原因是()A.人文思想引发统治者恐慌 B.适应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C.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责所在 D.引导人们正常的消费习惯【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整个文艺复兴时期到18世纪,欧洲处于扩张时代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大规模禁奢立法有利于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资金,适应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故B项正确;大规模禁奢立法的主要原因是适应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而非“人文思想引发统治者恐慌”,故A项错误,排除A项;大规模禁奢立法的主要原因是适应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不是为了体现政府社会管理职责,排除C项;大规模禁奢立法的主要原因是适应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不是为了“引导人们正常的消费习惯”,排除D项。故选B项。13.1804年《法国民法典》规定“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据此推断,该法典A.为工商业自由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 B.使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C.成为近代欧美国家立法的主要来源 D.体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答案】A【解析】“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强调对契约的重视,而保护私有财产、重视契约关系都有助于工商业的自由发展,A正确;1875年法国确立共和政体,排除B;近代欧美国家立法来源是罗马法,排除C;D片面解读材料,排除。14.下表为1700—1900年间某洲的经济指数的变化表。该洲是(1800年的指数=100)1700年1800年1860年1900年人口67100143200制造业20100292814出口401006001670A.北美洲 B.亚洲 C.拉丁美洲 D.欧洲【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该洲在1700—1900年间,人口、制造业和出口都在快速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欧洲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的结果,D项正确;北美洲的独立是在18世纪70年代,在这之前,其人口基数较小,排除A项;亚洲和拉丁美洲在19世纪逐渐成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经济发展受限,排除B、C项。故选D项。15.如图是一位学者笔记的部分内容。由此推知,其思考的问题是●人类一半左右的发明来自中国,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极大影响了人类文明进程;农业经济发达●中古时期的阿拉伯被称为“科学的养父”,科技成就巨大,传播到欧洲,为欧洲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商业发达●欧洲的科学革命肇始于意大利,资本主义最早在意大利萌芽●工业革命却在英国这个欧亚大陆最西北边缘的岛国发生A.古代亚洲科技对欧洲的影响 B.工业革命发生地的偶然与必然C.资本主义在欧洲产生的原因 D.世界文化中心转移的主要轨迹【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古代中国、阿拉伯、意大利科技和经济发达,这三地都是欧亚文明尤其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区,但这些地区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英国地处欧亚大陆的边缘,工业革命却从英国开始,那么就会让人思考它具备了哪些其他地区不具备的条件和机遇,说明工业革命发生地具有一定的偶然与必然,B项正确;根据“欧洲的科学革命肇始于意大利”,排除A项;C项只符合“资本主义最早在意大利萌芽”,不符合古代中国、阿拉伯、英国的信息,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无直接关系,排除。故选B项。16.1969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代之以“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并要求商业部修订管制清单。这主要表明A.美国淡化了意识形态上的分歧 B.美国国际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C.美国国力因不当政策有所下降 D.西欧走向联合挑战了美国地位【答案】C【解析】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因为美苏冷战以及局部地区不断的热战等各种政策导致美国国力的下降,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于1969年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才“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C项正确;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并没有淡化,美国只是调整了一些做法,排除A项;美国国力虽有下降,但国际地位并没有变化,排除B项;美国国力下降的原因不只是因为欧洲的联合,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2分)17.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先秦时期,燃料获取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的难题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不少篇章提及采伐薪柴的方法、数量、时间以及薪柴的市场价格。唐宋以降,北方燃料问题愈发突出。宋代发生了木柴、木炭的危机,即传统燃料危机。——摘编自赵九洲《宋代传统燃料危机问题新论》材料二下表为关于宋代燃料危机的不同观点现象分析观点现象1:《宋史》等记载,北宋开封有16个年份出现大雪严寒天气,因雪灾导致人畜大量死亡的就有8个年份。现象2:唐宋以来民众砍伐桑枣,政府屡禁不止。现象3:汉代生铁含硫量一般在万分之三左右,宋代生铁含硫量却普遍较高。宋代华北定窑与磁州窑名满天下,但宋以后都急剧没落。大雪严寒天气导致人畜大量死亡现象频发,民众砍伐桑枣等经济林木屡禁不止等现象都说明宋代燃料危机现象突出。因为燃料危机,宋代大量用煤炼铁,导致了钢铁品质的严重下降,黄维等人对出土的宋代铁钱进行测定,发现有的含硫量竟高达1.94%;使用煤炭烧制瓷器,釉中的诸多物质都可能与二氧化硫反应,影响成品瓷器的外观与质地,使得工艺水平大打折扣。观点一:宋代发生了严重的燃料危机16次大雪严寒天气有8次以上未见致人冻死的相关记载,说明引发开封燃料安全事件只是雨雪、战争等造成的“供给难足”而已。桑枣等林木不仅热值高,市场上更易售卖且售价更高。砍伐桑枣主要与燃料特性及经济利益驱动有关。黄维在同一篇论文中也指出陕西、山西等北方地区“用煤炼铁和用木炭炼铁都是同时存在的”,用煤炭冶铁“一直都不是普遍的”。观点二:宋代并不存在全局性的燃料危机——摘编自柴国生《“燃料荒”还是“燃料危机”:再论宋代燃料安全问题》等(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宋代“传统燃料危机”产生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你认同哪种观点,试说明理由。据此谈谈你对历史研究中史料问题的认识。【答案】(1)原因:农耕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增加;宋代城市化的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对燃料的需求增加;北方长期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燃料需求量大;北方战乱与农业开发,对自然资源造成一定破坏。(2)认同材料一的观点;理由:有出土文物材料为依据,一手史料可信度高;冶铁、制瓷等行业均受到燃料短缺的影响,说明燃料危机是宋代比较普遍的现象;开封作为当时重要的城市,具有一定代表性。认同材料二的观点;理由:燃料短缺问题主要发生在开封等城市,不能代表全国的情况;北方战乱导致大量人口南迁,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手工业衰落的原因应综合分析;观点一对学者的研究进行了片面剪裁。(每点2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认识: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史料类型是多样的;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历史史料才能更科学合理的得出结论;历史研究要遵循一分材料一分结论的实证精神;要客观、准确的利用史料,不能主观剪裁史料。【解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农耕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增加;宋代城市化的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对燃料的需求增加;北方长期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燃料需求量大;北方战乱与农业开发,对自然资源造成一定破坏等方面简析宋代“传统燃料危机”产生的原因。(2)认同观点一。根据材料可知,观点一是:宋代发生了严重的燃料危机。认同这一观点的理由是:有出土文物材料为依据,一手史料可信度高;冶铁、制瓷等行业均受到燃料短缺的影响,说明燃料危机是宋代比较普遍的现象;开封作为当时重要的城市,具有一定代表性。认同观点二。根据材料可知,观点二是:宋代并不存在全局性的燃料危机。认同这一观点的理由是:燃料短缺问题主要发生在开封等城市,不能代表全国的情况;北方战乱导致大量人口南迁,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手工业衰落的原因应综合分析;观点一对学者的研究进行了片面剪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料是历史研究基础;史料类型是多样的;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历史史料才能更科学合理的得出结论;历史研究要遵循一分材料一分结论的实证精神;要客观、准确的利用史料,不能主观剪裁史料等方面谈对历史研究中史料问题的认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棉花,撬动世界的植物。2021年3月,新疆棉花事件掀起了新一轮棉花战争,再次引发热议。材料一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棉纺织物是古代印度4一5千年前的三件棉织品残片。公元前6世纪,印度棉纺织品开始被销往至欧洲,在罗马帝国棉纺织品成为贵族垂涎的物品。11—13世纪,意大利威尼斯支配着地中海世界的棉花贸易。根据文献与出土资料,在公元前2世纪开始,棉花通过3条不同的途径传入中国。元代,棉花在江南广泛种植,松江成为全国棉织品中心,16世纪开始行销到欧洲,1819年达到330多万匹。大航海时代之后,美洲陆地棉因欧洲殖民者的到来,在世界各地得到栽培和种植。——摘编自曹瑞臣《棉花的全球传播》材料二1784年,英国商人塞缪尔在曼切斯特建造了一个使用水力纺织机的棉纺厂,雇佣了一批当地的孤儿做工人,原料用的是美洲加勒比的棉花,产品一部分销往欧洲,一部分运往非洲满足那里的奴隶贸易,还有一部分送往美洲,供给自己家族那里蓄养的黑奴。——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1)根据材料一,概述棉花的传播与贸易情况。(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所述的历史现象。【答案】(1)棉花的传播与贸易情况:公元前6世纪,印度棉纺织品作为奢侈品开始被销往至欧洲;公元前2世纪开始,印度棉花通过不同的途径传入中国;11-13世纪,意大利威尼斯支配着地中海世界的棉花贸易;16世纪开始,中国的棉花、棉布行销到欧洲;大航海时代之后,美洲陆地棉在世界各地得到栽培和种植。(2)历史现象及理解:(任答四点,要求要点全面,要点不全)①工业革命中的技术革新:1784年,英国商人塞缪尔在曼切斯特建造了一个使用水力纺织机的棉纺厂,说明工厂配备了最新发明的水利纺织机。工业革命使用机器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②工业革命中使用童工:雇佣了一批当地的孤儿做工人,工厂使用童工,说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残酷的剥削基础上的。③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原料用的是美洲加勒比的棉花,产品一部分销往欧洲,一部分运往非洲满足那里的奴隶贸易,还有一部分送往美洲,说明全球性世界市场的存在,世界联系加强。④殖民扩张与掠夺:原料用的是美洲加勒比的棉花,美洲加勒比等地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现了殖民者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建立在殖民扩张与掠夺基础上的,拉大了东西方的差距。⑤奴隶贸易:一部分运往非洲满足那里的奴隶贸易,还有一部分送往美洲,供给自己家族那里蓄养的黑奴,反映了奴隶贸易的存在,罪恶的奴隶贸易是非洲丧失了大量精壮的劳动力,造成了非洲的贫困落后。殖民者的罪行罄竹难书。【解析】【小问1详解】棉花传播与贸易情况:根据“公元前6世纪,印度棉纺织品开始被销往至欧洲,在罗马帝国棉纺织品成为贵族垂涎的物品。”得出公元前6世纪,印度棉纺织品作为奢侈品开始被销往至欧洲;根据“在公元前2世纪开始,棉花通过3条不同的途径传入中国”得出公元前2世纪开始,印度棉花通过不同的途径传入中国;根据“11—13世纪,意大利威尼斯支配着地中海世界的棉花贸易。”得出11-13世纪,意大利威尼斯支配着地中海世界的棉花贸易;根据“16世纪开始行销到欧洲,1819年达到330多万匹。”得出16世纪开始,中国的棉花、棉布行销到欧洲;大航海时代之后,美洲陆地棉在世界各地得到栽培和种植。【小问2详解】历史现象及理解:根据“英国商人塞缪尔在曼切斯特建造了一个使用水力纺织机的棉纺厂”可得出并结合所学,可从工业革命开展的过程、影响等角度进行概括。如工业革命中的技术革新:1784年,英国商人塞缪尔在曼切斯特建造了一个使用水力纺织机的棉纺厂,说明工厂配备了最新发明的水利纺织机。工业革命使用机器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根据“雇佣了一批当地的孤儿做工人”可得出工业革命中使用童工:雇佣了一批当地的孤儿做工人,工厂使用童工,说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残酷的剥削基础上的。根据“产品一部分销往欧洲,一部分运往非洲满足那里的奴隶贸易,还有一部分送往美洲,供给自己家族那里蓄养的黑奴。”可得出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原料用的是美洲加勒比的棉花,产品一部分销往欧洲,一部分运往非洲满足那里的奴隶贸易,还有一部分送往美洲,说明全球性世界市场的存在,世界联系加强。根据“产品一部分销往欧洲,一部分运往非洲满足那里的奴隶贸易,还有一部分送往美洲,供给自己家族那里蓄养的黑奴。”得出奴隶贸易:一部分运往非洲满足那里的奴隶贸易,还有一部分送往美洲,供给自己家族那里蓄养的黑奴,反映了奴隶贸易的存在,罪恶的奴隶贸易是非洲丧失了大量精壮的劳动力,造成了非洲的贫困落后。殖民者的罪行罄竹难书。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扫盲教育始于清末。为应对列强入侵与民主革命浪潮,清政府1908年公布简易识字学塾计划,1909年颁布《简易识字学塾章程》,遂由京师逐渐推行各省,招收年长失学和贫家子弟无力就学者,学习国文、国民道德、算术、习字、体操五门课程,免收学费,书籍用具由学校提供。我国第二次由政府规定的扫盲教育是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的《民众学校办法大纲》,设有识字、三民主义、常识、珠算或笔算、乐歌。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颁布《修正民众学校规程》,赋予民众学校新使命,同时在《国民教育实施纲领》中将教育与实业、生活切实相连,并颁布《国民学校和中心学校办理社会教育要点》,进一步推动扫盲教育。此外,民间扫盲教育也有所发展,如陶行知的乡村工学团。另外,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扫盲教育。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文盲占总人口的80%以上。为使广大工农群众摆脱愚昧、当家作主,扫盲成为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拉开新中国扫盲事业的序幕。过渡时期,国家大力开展工农识字运动,普遍推广“速成识字法”,并不断在农村、机关干部、工厂、矿山、企业职工中加强扫盲教育。约十年的扫盲教育,使我国青壮年文盲降低了37%,依靠群众、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举办各种形式的、以识字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技术扫盲教育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扫盲教育由以扫盲为主,到初步建立起由扫盲、初等、中等到大专的工农教育体系。——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立德等著《新中国扫盲教育史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近代扫盲教育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中国深入开展扫盲教育的历史意义。【答案】(1)近代扫盲教育注重识字;主要面向社会普通民众;政府主导,其他力量补充;组织形式、学习科目、主导思想不断近代化;与国内形势、实践生活紧密结合。(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2)有利于人民摆脱愚昧、当家作主;有利于人民政权巩固;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走向现代化;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为世界提供了宝贵扫盲教育经验。(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清政府1908年公布简易识字学塾计划”“第二次由政府规定的扫盲教育是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得出近代扫盲教育注重识字;根据材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