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山口南建筑用碎石料安山岩矿普查报告正文_第1页
新疆哈密市山口南建筑用碎石料安山岩矿普查报告正文_第2页
新疆哈密市山口南建筑用碎石料安山岩矿普查报告正文_第3页
新疆哈密市山口南建筑用碎石料安山岩矿普查报告正文_第4页
新疆哈密市山口南建筑用碎石料安山岩矿普查报告正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目录TOC\o"1-2"\h\z\u第1章概况 11.1工作目的和任务 11.2普查区位置、交通 11.3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21.4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31.5矿权设置 41.6工作情况及项目完成情况 5第2章区域地质 82.1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82.2侵入岩 102.3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102.4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112.5区域矿产 12第3章矿区地质 133.1地层 133.2构造 133.3岩浆岩 13第4章矿床地质 144.1矿床特征 144.2矿石质量特征 154.3矿体围岩及夹石 174.4矿床成因 17第5章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18第6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96.1水文地质 196.2工程地质 196.3环境地质 206.4矿山开采方式和建议 20第7章普查工作方法概述及质量评述 217.1普查工作方法概述 217.2地形和工程测量 217.3探矿工程质量评述 247.4地质填图工作及质量评述 247.5放射性测量 257.6采样、加工与化验 257.7本次普查质量评述 26第8章资源量估算 278.1资源量估算工业指标的确定 278.2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和依据 278.3资源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288.4资源量类别和块段划分原则 298.5资源量估算结果 30第9章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319.1市场供需分析 319.2市场前景分析 319.3投资效益分析 31第10章结论 3410.1普查区工作程度、工作成果 3410.2矿床远景评价 3410.3普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3410.4今后工作建议 35附图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新疆哈密市山口南建筑用碎石料安山岩矿交通位置图1︰22500002新疆哈密市山口南建筑用碎石料安山岩矿区域地质矿产图1︰2000003新疆哈密市山口南建筑用碎石料安山岩矿地形地质及矿区范围图1︰20004新疆哈密市山口南建筑用碎石料安山岩矿勘探线剖面图1:5005新疆哈密市山口南建筑用碎石料安山岩矿资源量估算平面图1:20006、新疆哈密市山口南建筑用碎石料安山岩矿各类范围叠合图1:5000附件1、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2、勘查委托合同;3、采矿权人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4、坐标转换成果复印件5、粗骨料试验报告复印件PAGE1第1章概况1.1工作目的和任务新疆哈密市山口南建筑用碎石料安山岩矿普查是哈密市国土资源局委托乌鲁木齐天地源矿山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开展的地质普查项目,拟出让给哈密丰田肥业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委托勘查合同书的规定,项目工作目的和任务是:工作目的:通过对哈密市山口南建筑用碎石料安山岩矿进行地质普查工作,提供相应的碎石矿资源量和下一步开发利用的地质依据,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的碎石生产提供一个碎石产地(本矿石主要为高速铁路碎石道渣、底渣)。工作任务:通过对哈密市山口南建筑用碎石料安山岩矿地质普查工作,查明矿体规模、形态、产状、物性变化情况、矿石组分特征及碎石矿资源量,提交《新疆哈密市山口南建筑用碎石料安山岩矿普查报告》。控制实物工作量:1、1:2000地形测量及地质草测0.10km2、1:500勘探线剖面测量480m3、各类样品9件。1.2普查区位置、交通勘查区位于哈密市东南150°方位直距93km处。地理坐标极值范围:东经94°05′45″~94°06′00″,北纬42°06′16″~42°06′42″。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94°05′52.5″,北纬42°06′29″(北京坐标系)。面积0.10勘查区距哈密市路距约100km,距兰新铁路山口火车站4km,路况较好1.3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勘查区位于东天山南部低山区,地势总趋势呈南高北低,为剥蚀低山地貌,海拔约870~900m,相对高差30m,切割深度勘查区属内陆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5.29℃,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30℃,年降水量16.6-77.1mm,年蒸发强度2813~4447mm,最大冻土深度1.5m勘查区内无常年性地表径流,生产、生活用水需从勘查区外拉运。勘查区无供电电网,需自备发电机。勘查区无常驻居民。西南距雅满苏铁矿30km,北距烟墩30km,农牧业均不发达。勘查工作和今后矿山开发所需的生产、生活物资均需从哈密市供应。1.4以往地质工作评述调查区的研究程度及地质调查历史见图1-2、表1-1。表1-1调查区地质调查历史简表调查时间成果名称作者姓名出版时间出版单位1960年大草滩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吴文奎、高振家未出版1959-1960年康古尔塔格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陈哲夫未出版1959-1960年三间房、干墩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第一区测大队一、二、三、四、五分队未出版1986年康古尔塔格幅1:20万化探扫面河北物探队1986-1988康古尔塔格幅1:20万区域地质修测丁涛泉1988年五四三厂1991-1993年大草滩幅1:20万化探扫面李绍强1993年五四三厂1991-1993年大草滩幅1:20万区调修测施明1993年五四三厂1993-1995年K46E11004、05、06、07、081:5万区调五幅联测李文铅1995年新疆地矿局遥感中心印刷1993-1995年K46-64-C、D、K-46-65A、B、C、D、K-46-66-C、D1:5万八幅联测姜立丰李凤鸣1995年新疆地矿局遥感中心印刷1.5矿权设置该区域由哈密丰田肥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5月拟申办采矿许可证,拟申办采矿证由4个拐点圈定,面积0.10km2,该区域目前无探矿权拐点北京54坐标西安80坐标北纬东经北纬东经142°06′42″94°05′51″42°06′42.520936″94°05′46.396085″242°06′18″94°06′00″42°06′18.520362″94°05′55.396786″342°06′16″94°05′57″42°06′16.520276″94°05′52.396734″442°06′38″94°05′45″42°06′38.520765″94°05′40.395981″6°分带直角坐标6°分带直角坐标xyxy14664705.5016590771.604664640.08030816590664.19812324663969.6016590987.904663902.20204816590880.50540134663905.0016590919.804663839.60362916590812.36730944664580.3016590635.304664514.88804816590527.9317833°分带直角坐标3°分带直角坐标xyxy14664705.5031590771.604664640.08030831590664.19812324663967.6031590987.904663902.20204831590880.50540134663905.0031590919.804663839.60362931590812.36730944664580.3031590635.304664514.88804831590527.931783拟申请开采标高:896--8701.6工作情况及项目完成情况1.6.1人员编制2010年6月9日,哈密市国土资源局表1-1项目主要技术人员组成表姓名性别年龄从事专业技术职称项目中担任职务备注许国礼男45地质工程师项目小组组长郭彦良男35地质工程师组员李江男38地质工程师组员曾瑞龙男27测量助理工程师组员此外,取样工作和辅助工作由哈密丰田肥业有限责任公司派人协助。其中,取样工1名,协助人员2名。1.6.2工作概况及任务完成情况本次普查野外工作时间为2010年6月10日—2010年6月25日,工作历时15天。项目组于2010年6月表1-2完成的主要工作量一览表项目规格单位完成工程量地质填图1:2000草测km20.15勘探剖面测量1:500m/条480/3地形测量1:2000km20.15刻槽取样件9岩矿鉴定件2化学全分析样件2物理力学性质样件51.6.3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1、通过以往地质资料和普查区1:2000地质草测填图,收集了1:200000新疆哈密市山口南建筑用碎石料安山岩矿区域地质矿产图、编制了1:2000地形地质图,编制了3条雅沟碎石矿1:500勘探线剖面图及资源量估算图。2、本次普查共投入费用12.16万元,并依据普查区1:2000地质填图、地形测量和物理力学性质,圈定碎石矿工业矿体,并绘制3条1:500勘探线剖面图和1张资源量估算水平投影图,求得碎石矿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79.75万m3。3、通过最终室内综合整理,提交《新疆哈密市山口南建筑用碎石料安山岩矿普查报告》。第2章区域地质2.1区域地质、构造特征2.1.1地层勘查区处于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Ⅳ),中南天山-北山地层区(Ⅳ1),中天山-马鬃地层分区(Ⅳ12),卡瓦布拉克地层小区(Ⅳ12-5),区域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石炭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石炭系下统雅满苏组第一亚组(C1ya):分布于区域东南部。呈近东西向带状延出区外,与上覆第二亚组(C1yb)呈整合接触。主要为灰、紫红色石英斑岩、石英角斑岩、基性喷出岩,夹安山玢岩、砂岩、灰岩。2、石炭系下统雅满苏组第二亚组(C1yb):分布于区域南部。呈近东西向带状展布,南与第一亚组(C1ya)呈整合接触,北与石炭系上统(C2)呈断层接触。主要为浅灰、灰绿色砂岩、泥质岩、硅质岩、灰岩、泥灰岩及硅质板岩、千枚岩、绢云母绿泥石片岩。3、石炭系上统(C2):分布于区域中部。呈近东西向带状大面积展布于区域中部,局部被第三系及第四系所覆盖,南与雅满苏组第一亚组(C1ya)呈断层接触,北部多与第三系桃树园组(N1t)呈不整合接触。主要为灰黑色硅质岩、灰白色云母石英片岩、角闪片岩及暗绿色细碧岩、辉绿玢岩、安山玢岩、霏细岩、霏细斑岩。4、第三系中新统桃树园组(N1t):分布于区域中部及北部。呈北西向条带状断续分布,与下伏石炭系上统(C2)呈不整合接触。主要为橙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砂岩、砾岩。5、第三系上新统葡萄沟组(N2p):分布于区域东北部及西北部。呈北西向带状分布,与桃树园组(N1t)呈不整合接触。主要为淡黄、淡红色砂岩、粉砂质泥岩。6、第四系下更新统砾岩组(Q1l)分布于区域中部。主要为灰色砾岩。7、第四系中更新统(Q2pl):小面积分布于区域西部。主要为洪积砾石、砂。8、第四系上更新统(Q3pl):分布于区域北部及西北部。主要为洪积砾石、砂。9、第四系全新-上更新统(Q3-4pl):广泛分布于区域中部、北部及南部。主要为洪积砾石、砂。10、第四系全新统(Q4pl)零星分布于山口火车站西部、东部、北部、烟墩东南部、及G312国道沿线。主要为洪积砾石、砂。2.2侵入岩区内侵入岩较发育,主要为华力西期侵入岩,现分述如下:1、华力西中期辉石闪长岩(σδ42b):分布于区域中部,呈岩株产出,出露面积较小,主要为褐灰色紫苏辉石闪长岩。2、华力西中期闪长岩(δ42b):分布于区域中部及西北部,呈岩株产出,出露面积较小,主要为绿色、暗绿色闪长岩、辉石闪长岩、绿色石英闪长岩。3、华力西中期花岗岩(γ42b):分布于区域西部、北部及南部,呈岩株产出,出露面积较大,主要为肉红色黑云母花岗岩、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2.3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区内布格重力场以近东西向、北西西向和北东东向走向的重力异常为主,次为南北向与部分近等轴状重力异常,场值为西高,向东渐低。从南北分带看,场值是中间高,两翼低。布格重力值全区为负值,最大值为-108×10-5m/s2,最小值为-244×10-5m/s在吐哈南缘,区域重力场呈巨形重力梯级带,梯度变化约80×10-5m/s2。中部的区域场为东西走向的椭圆状圈闭重力高,南部区域场较平稳向东逐渐降低。区域性磁异常总体以南北分带,东西走向为主体,西部为北西西向,东部转为北东东向延伸。区域内磁异常(分布)复杂多变,强、弱、正、负交替频繁,局部异常很发育。重磁异常实际上反映了区内不同构造单元的基底性质、岩浆侵入、火山活动及断裂构造等地质现象。大中型强磁性矿体多形成突出的磁异常,部分金属矿床也可形成局部重、磁异常圈闭。据区域重磁场的分布规律与特征,可划出若干重、磁场区、小区及异常带。局部重、磁异常数百处,它们的产出与已知矿床、区化异常具有较高的相关性。2.4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据统计结果,从区域地球化学元素的量分布趋势看,东天山地区Au、Cu元素的平均丰度值低于地壳克拉克值,但Au、Cu、Zn、Hg、As等24种元素的丰度值则高于东疆的平均值,表明其局部聚集作用突出。其中Au、Cu及主要伴生元素丰度相对较高,且变异系数大于1,元素分布的离散程度较大。区域性主要成矿元素金、铜等异常的分布规律与区域沉积建造、构造格架近于一致,大体呈现以下数条主要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群带。1、大南湖-大草滩Cu、Ni、Zn、(Co)异常带2、康古尔塔格-黄山Cu、Au、Ni异常带。3、秋格明塔什-苦水Au、Pb异常带。4、灰山梁-星星峡Fe、Cu、Au异常带。本区处于灰山梁-星星峡Fe、Cu、Au异常带中。2.5区域矿产本区主要矿产有铁、锰、铜、金等,且规模较大。主要有雅满苏铁矿、天湖铁矿、磁海铁矿、红柳沟锰矿、红柳沟矾磷矿、尾亚钒钛磁铁矿等。第3章矿区地质3.1地层矿区地层简单,主要出露石炭系上统(C2)及第四系全新统(Q4pl)。1.石炭系上统(C2):分布于勘查区大面积地带及其周围。南在勘查区之外。与下统雅满苏组(C1y)呈断层接触。主要为灰黑色硅质岩、灰白色云母石英片岩、角闪片岩及暗绿色细碧岩、辉绿玢岩、安山玢岩、霏细岩、霏细斑岩。2.第四系全新统(Q4pl)分布于勘查区东部。主要为洪积砂、砾石、碎石、亚砂土等。3.2构造矿区褶皱和断裂构造不发育,地层呈单斜产出,产状稳定,倾向南东,产状为130°∠40°。3.3岩浆岩矿区内无侵入岩出露。第4章矿床地质4.1矿床特征4.1.1矿体形态该矿区仅圈定1条碎石矿体,矿体的组成岩石为华力西中期淡紫色安山岩(α)。矿区内矿体为区域中部一北东向分布的喷出岩的边部,呈北东向展布,并延伸至矿区外,矿体裸露地表。通过勘探线剖面测量,矿体围岩均为玄武岩;矿体长750m(矿界内)左右,由1、2、3号勘探线控制(沿走向、倾向方向均进行控制,达到了控制矿体长度、宽度的目的),矿体最宽处位于1号勘探线,宽度为>84.1.2矿石自然类型及岩性特征矿石自然类型单一,为淡紫色安山岩。岩性特征:新鲜面为淡紫红色,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正长石(3-5%)、斜长石(28-42%)、石英(10-12%)、辉石(8-10%),角闪石(5-8%)副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褐帘石、锆石。正长石呈半自形一他形,粒径O.1mm,为条纹微斜长石;斜长石半自形板状,粒径0.1mm,具纳长石双晶、卡纳复合双晶,具环带构造,为An≈28--324.2矿石质量特征4.2.1矿物成份矿石矿物主要由斜长石、石英、正长石、角闪石、辉石等组成。4.2.2矿石结构、构造矿石主要为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4.2.3矿石的化学成分通过对区内矿体矿石做化学分析后表明(见表4-1),矿石化学成份基本一致。表4—1矿区矿体化学分析结果表[单位:ω()×10-2]项目样品编号SiO2Al2O3Fe2O3TiO2CaOMgOK2ONa2O灼失量总量H154.1116.508.602.058.534.251.842.601.5099.98H253.8416.189.622.018.264.082.022.581.4099.994.2.4矿石的放射性本次普查工作采用岩石γ编录方法,对矿体进行了矿石外照射贯穿辐射(含宇宙射线)γ照射量率的测定。具体方法采用FD-803A便携式射线检测仪,在矿体上测制勘探线剖面的同时测定,然后按地质矿产行业规范(DZ/T0207—2002)中,关于石材放射性评价标准单位γ照射量率(μR/h)进行数值转换(详见表4-2)。照射量率(μC/kg·h)0.45×10-41.33×10-31.34×10-43.98×10-31.25×10-43.72×10-31.17×10-43.46×10-31.70×10-45.04×10-30.72×10-42.14×10-31.61×10-44.77×10-30.37×10-42.14×10-30.37×10-41.09×10-31.34×10-43.98×10-31.34×10-43.98×10-30.72×10-42.14×10-30.90×10-42.67×10-31.34×10-43.98×10-31.43×10-44.25×10-30.72×10-42.14×10-30.72×10-42.14×10-30.90×10-42.67×10-31.08×10-43.19×10-30.45×10-41.35×10-31.17×10-43.46×10-31.17×10-43.46×10-30.45×10-41.33×10-30.90×10-42.67×10-31.08×10-43.19×10-30.54×10-41.61×10-31.34×10-43.98×10-31.43×10-44.25×10-31.52×10-44.51×10-30.81×10-42.40×10-30.90×10-42.67×10-30.99×10-42.93×10-31.34×10-43.98×10-30.72×10-42.14×10-31.17×10-43.46×10-31.25×10-43.72×10-31.17×10-43.46×10-31.08×10-43.19×10-30.45×10-41.33×10-30.81×10-42.40×10-31.25×10-43.72×10-31.17×10-43.46×10-30.63×10-41.88×10-31.17×10-43.46×10-30.45×10-41.33×10-31Gy=(0.008877×N-0.007763)×10-3(Sv/h)1Sv/h=0.2966×102μC/kg·h测试和换算结果表明,矿体γ照射量率最高为5.04×10-3μC/kg.h;最低为2.14×10-3μC/kg.h,平均值为3.79×10-3μC/kg.h。测试和换算结果表明,矿体γ照射量率低于JC518—93《天然石材产品放射防护类控制标准》5.1款关于天然石材γ照射量率低于5.2×10-3μC/kg.h(20μR/h)的规定,可用安全用于室内外装饰装修及高速铁路专用集料。4.2.5矿石的物理性能矿区安山岩的物理性能见下表(表4-3),由表可以看出该矿区安山岩具有良好的抗磨耗、抗冲击、抗压碎性能及抗大气腐蚀破坏和风化,同时有较好的透水性能,是较好的铁路道渣原料。矿石结构为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简单,强度大,坚硬。矿石风化剥蚀轻微,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表面形成较薄的风化壳,厚度一般0.05m4.3矿体围岩及夹石矿体顶、底板均为玄武岩,围岩与矿体之间界线,被第四系覆盖,矿体内无夹石。4.4矿床成因矿床为华力西中期中性喷出岩生成,矿床成因是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喷发岩矿床。第5章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矿区内安山岩纯度较高,一般安山岩含量均高于98%。因此,通常不需要对矿石单独进行选矿,矿石易于加工。开采后直接将矿石破碎,根据粒度将碎石分类,直接获得所需的产品。碎石分类后直接销售。第6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6.1水文地质6.1.1地表水矿区内无地表水,对矿区开采无影响。6.1.2地下水在矿区内未见地下水露头,开采区位于山坡上,标高较高,加之地形为南西高北东低,以及由西向东自然流向,因而不具备地下水汇聚的条件,地下水对开采无影响。6.2工程地质1、矿石物理性质矿区安山岩的物理性能见前表(表4-3),由前表可以看出该矿区安山岩具有良好的抗磨耗、抗冲击、抗压碎性能及抗大气腐蚀破坏和风化,同时有较好的透水性能,是较好的铁路道渣原料。矿石结构为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简单,强度大,坚硬。矿石风化剥蚀轻微,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表面形成较薄的风化壳,厚度一般0.05m2、节理特征节理裂隙不发育,经地质观测节理,局部发育二组节理:产状分别为312°∠60°;45°∠70°。第一组不甚发育,倾向45°,倾角70°,节理间距平均为3m,最大距离为6m;第二组较发育,倾向312°,倾角60°,节理间距平均2m,最大距离为4m。虽然矿石有一定硬度,但局部节理裂隙发育,易于开采。3、围岩围岩为玄武岩,硬度为6;且抗压、抗剪强度较大,成层状分布,整体较好,边坡开采时具有很强稳定性。6.3环境地质在矿体分布范围内,周围基本无植被覆盖,坡度平缓。矿体呈整层状分布,稳定性较好,不易造成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采矿活动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总之,矿区内水文及环境地质条件简单,开采技术条件较好,矿体容易开采。6.4矿山开采方式和建议综合前文中有关内容来看,本矿床开采的技术条件总体尚可,主要体现在交通条件好,外部环境较为有利,地形坡度总体较小、矿体倾角较大,矿区地下水不发育,矿体向深部埋藏较大,较适宜于露天台阶式开采方式开采。第7章普查工作方法概述及质量评述7.1普查工作方法概述本次普查工作主要是在充分收集研究以往地质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采取大比例尺地形测量与地质填图为主,并配合勘探线剖面测量与取样等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查明碎石矿矿体规模、形态、产状、物理性能变化情况、矿石组分特征,提供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地质依据。工作方法采用1:2000地质草测、1:2000地形测量、勘探线剖面及物性样品测试结果,圈定碎石矿体,探求碎石矿资源量。矿体规模大,在矿区范围内延伸750m;矿石质量较稳定,内部无夹层;最宽处>200m,宽度变化较大;矿体产状变化较小,无断层与摺曲分布。根据《建材-非金属矿产地质工作指南》,将本矿床规模确定为小型依据所确定的矿床规模,结合矿体的实际赋存特征,确定本次勘查工程间距为200m。通过1:2000地质草测、1:2000地形测量、1:500勘探线剖面测量与取样工程等手段对矿体进行控制,本次普查以此为基础,对仅有的1个矿体布置3条勘探线(1号、2号、3号勘探线),勘探线方位68°,勘探线间距为207.2地形和工程测量7.2.1地形测量矿区地形为实测地形图,测图比例尺为1:2000,等高距为1.0m,测区南北长0.75km,东西宽0.13km测图区坐标拐点北京54坐标西安80坐标北纬东经北纬东经142°06′42″94°05′51″42°06′42.520936″94°05′46.396085″242°06′18″94°06′00″42°06′18.520362″94°05′55.396786″342°06′16″94°05′57″42°06′16.520276″94°05′52.396734″442°06′38″94°05′45″42°06′38.520765″94°05′40.395981″6°分带直角坐标6°分带直角坐标xyxy14664705.5016590771.604664640.08030816590664.19812324663969.6016590987.904663902.20204816590880.50540134663905.0016590919.804663839.60362916590812.36730944664580.3016590635.304664514.88804816590527.9317833°分带直角坐标3°分带直角坐标xyxy14664705.5031590771.604664640.08030831590664.19812324663967.6031590987.904663902.20204831590880.50540134663905.0031590919.804663839.60362931590812.36730944664580.3031590635.304664514.88804831590527.931783图根控制采用中海达HD8200G静态GPS与国家Ⅱ等三角点进行联测,达到了E级控制的要求。两个Ⅱ等国家点(K01、K02)分别位于测区附近的山上。序号点名类型等级旧图号西安80X6西安80Y656高程1西南山三角点Ⅱ等K-46-69-C4659856.1716589880.90975.642南湖戈壁17三角点Ⅱ等K-46-81-A4647339.4116599231.261081.80GPS平面控制测量以国家控制点作为起算数据,由于两个三等国家点均在矿区内所以也可作为E级控制点,控制了整个测区范围。本次引用的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平面坐标及高程系统:Ⅱ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度分带,位于第31带,中央子午线为93°。测量采用中海达HD8200G静态GPS接收机进行观测,最弱点平面中误差为0.0021m。高程坐标控制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为0.5m,用GPS拟合高程,平均高程拟合中误差为1、矿区地形控制测量工作是依据2个GPS控制点进行,闭合点位误差为±0.013m,高程中误差为±0.06m。采用“平差易软件”进行严密平差,总位最大中误差为±0.007m,相对闭合点的最大高程中误差为2、1:2000地形图测量以E级图根级GPS点为起始控制点,采用全站仪采集数据,南方CASS数字化成图。等高距为1.0m,高程注记点取位至0.1m。分幅采用自由分幅,图幅编号采用项目名称3、测图时地物点本项工作的测量成果综合质检率为80%,达到规范的精度要求和质量标准。成图方法:利用南方测绘CASS5.1软件内外业一体化成图。7.2.2工程测量矿区实测勘探线剖面3条,比例尺为1:500,剖面长度480m,7.3探矿工程质量评述因矿体大部分裸露地表,与围岩界线清楚,为便于勘探线上岩石新鲜面采集样品,沿勘探线布置刻槽工程,刻槽的任务是为了取样,一般刻槽深度30厘米,可满足取样及量取产状7.4地质填图工作及质量评述工作范围:东经:94°05′45″-94°06′00″,北纬:42°06′16″-42°06′42″(X:4663905.00-4664705.500;Y:31590635.30-31590987.90)(北京坐标系),面积0.10km2地质填图采用追索法为主,穿越法为辅。底图采用1︰2000地形图为基础,建立坐标体系,填图网度一般为40×40m。共布置测线10条,基本均匀覆盖整个填图区。线间采用追索法进行地质点布设,布置地质点54个,在填图过程中,对所布置的地质观察点以总之,填图精度能满足草测要求。采用的方法、手段基本得当,剖面线和地质点基本控制了矿区的地层、矿体和构造,实测地质剖面精度达到草测要求,填图单位的确定基本合理。7.5放射性测量由项目组按相应规范要求用FD-803A便携式射线检测仪进行γ辐射吸收剂量率(nGy/h)的测定,与勘探线剖面测量同时进行、测定位置也与勘探线剖面位置相同,测点距离10m.室内按地质矿产行业规范(DZ/T0207—2002)中,关于石材放射性评价标准单位γ照射量率(μR/h)进行了数值转换。FD-803A便携式射线检测仪进行了检验,测量方法合理,故检测成果可靠。7.6采样、加工与化验7.6矿体物理性能样品采样均沿勘探线在新鲜基岩上刻槽取样,样槽断面规格为200×160×140mm。采样间距40m,矿区刻槽取样共计9件。取样前,首先由地质人员在现场按岩性不同划分样段编号,再由施工人员在新鲜基岩上按样槽规格刻取,所取样品及时装袋并记录,保证了样品的准确性和代表性。7.6.21、物理性能样样品加工、测试委托兰州铁成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哈密试验室承担,样品加工、测试质量符合要求。2、岩矿鉴定样为了解岩、矿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并为岩、矿石准确定名及正确划分矿石自然类型提供依据,在安山岩中取了2件岩矿鉴定样。鉴定由中国建材地质勘查中心新疆总队实验室承担。7.7本次普查质量评述本次普查工作通过采用1︰2000地质草测、1:2000地形测量、勘探线剖面实测及物理性能样品测试,初步查明了矿区和矿床地质特征,初步掌握了矿体的分布、规模、形态和物理性能。采用的手段与工作量、工作方法符合《建材-非金属矿产地质工作指南》的要求,圈定的资源量可为矿山建设提供准确的地质依据。第8章资源量估算8.1资源量估算工业指标的确定本次资源量计算采用《建材-非金属矿产地质工作指南》为依据,确定高速铁路专用集料矿产(碎石)主要指标如下:1、岩石中有毒、有害元素和放射性元素不能超过有关标准要求;2、剥采比应低于:0.2︰1(m3/m3);3、矿床开采最终边坡角不大于60°;4、矿床开采最小底盘宽度不小于60m5、矿床最小爆破安全距离300m6、矿床开采标高不低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8.2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和依据1、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和依据地形形态较为规整,且地形图为实测,矿体的规模、形态、空间位置、矿石质量及矿体顶底板基本被控制,故选用垂直断面法计算矿石资源量。2、资源量估算公式Q=S×LQ——块段资源量(万m3)S——断面平均面积(m2)L——断面间距(m)8.3资源量估算参数的确定8.3.1用Mapgis软件在断面图上直接读取矿体区面积,根据比例尺乘以0.25,即为块段断面面积(单位:m2)。8.3.2根据块段对应两断面面积的相对误差(%)的大小,选择相应的平均面积计算公式计算而得。对应两断面面积相对误差计算公式为:(S1-S2)/S1×100%式中:S1>S2平均面积计算公式的选用见下表。平均面积计算公式表应用条件平均面积计算公式辅助条件对应两断面面积相对误差(%)100S1/2块段楔形尖灭100S1/3块段锥形尖灭<40S1+S22>40S1+S2+√S1·S238.3.3断面为两勘探线的间距。1勘探线和3勘探线外推勘探线间距的1/2,即100m。8.3.4块段剥采比=块段剥离体积÷块段矿石体积块段剥离体积=块段平均剥离面积×块段长度块段平均剥离面积是用Mapgis软件在剖面图上直接读取剥离区面积,根据比例尺乘以0.25,即得块段剥离断面面积,再计算块段平均剥离面积,计算方法与块段平均面积计算方法相同。本矿开采是在矿体之内进行,不涉及围岩,无废石剥离量,因此剥采比为0:1。8.4资源量类别和块段划分原则8.4.1通过地质填图及勘探线剖面测量,对矿体的规模、形态、空间位置已初步控制,对矿石质量及变化规律已大致了解;由于仅有1个矿体,矿体出露长度不大,为小型矿体,勘探线剖面对矿体已经基本控制,矿石质量变化不大,本次圈定的资源量类别均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根据勘探线控制、矿体出露情况、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870m)及开采技术条件(开采最终边坡角为60°)确定资源量的计算深度。其中1号勘探线工程控制范围内自地表至870米标高(自地表沿倾向方向最大推深20m)探求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2号勘探线控制范围内自地表至875m标高(自地表沿倾向方向向下最大推深14m)探求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号勘探线工程控制范围内自地表至880m标高(自地表沿倾向方向向下最大推深8.4.2矿体以矿区界线为界,以3条勘探线作为划分块段的依据,共划分4个块段,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