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博雅情趣”课程构建与实施_第1页
基于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博雅情趣”课程构建与实施_第2页
基于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博雅情趣”课程构建与实施_第3页
基于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博雅情趣”课程构建与实施_第4页
基于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博雅情趣”课程构建与实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博雅情趣”课程构建与实施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是新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大使命。晋中师专附校构建了“博雅情趣”四大版块110余个课程模块,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了共同的基础,打好了幸福的底色。一、问题的提出(一)时代新人培养需要全面培养体系保障。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但现实中,“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需要基层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构建全面培养体系,落实五育并举要求,真正把国家关于学生发展的目标要求落实到办学治校的方方面面,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二)一流名校建设需要内涵发展引领。我校成立于2012年,是为服务高校园区而配套新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紧邻高校聚集的“大学城”,地理位置优越,文化氛围浓厚。一流的教学设备、一流的教师团队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创建“一流名校”的办学定位,需要我们走“内涵发展”之路。我们认为,一所学校的内涵取决于课程的质量。如果把学校看作是一个“生命体”,那么,课程就好比“传递主要生命物质的血液循环系统”,课程质量决定着学校品质,课程生态彰显着学校内涵。(三)办学理念落地需要多元课程支撑。一切课程的合理开发,都需要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而办学理念的有效落地,也需要与之适应的课程做支撑。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课程,有什么样的课程,就会有什么样的校园生态。建校之初,学校对所有教师、学生、家长进行意见征集和需求分析,最终确立了“为学生的一生储备幸福”的办学理念,从幸福文化构建、幸福课程实施、幸福课堂研磨、幸福教师历练、幸福学生成长五大板块对幸福教育进行了大胆实践和探索,积极推行“五环五学”课堂模式,稳步实施“五位一体”校本教研,大胆创设“博雅情趣”生本课程,确定了学生培养的价值取向:真实、善良、健康、快乐。“让师生绽放最美的自己”的办学愿景成为大家的价值认同。我们认为,义务阶段的教育应当面向全体,以人的终生幸福为目的,在教育中创造、生成丰富的幸福资源,培养出能够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人。教育应当为每一个学生打下这样的基础:有理解幸福的思维,有创造幸福的能力,有体验幸福的境界、有奉献幸福的人格,成为和谐社会里的“幸福人”。因此,健康的心理品质、广泛的兴趣爱好、广博的文化知识、深厚的人文积淀、良好的习惯养成,就成为学生追求终身幸福的基本要素。基于此,学校需要构建起完善的多元课程体系,并以此为载体,稳步践行“幸福教育”理念。(四)当前问题破解需要系统思维推进。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功利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地方唯分数、唯升学盛行,导致出现“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的现象,音体美以及地理、生物等非考试科目开不全开不足,校本课程开发力度不大、开设效果不佳。由此,带来了厌学危机、情感危机、责任危机、理想危机等一系列学生人文价值问题,出现了学生紧张焦虑、人际关系紧张、情绪状态不佳一系列成长中的“烦恼”。因此,应该坚持基于学生、为了学生、成就学生的以生为本的理念,通过丰富课程来解决存在的问题。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市经验和实践成果,对照学校发展实际和目标定位,探索构建“博雅情趣”的幸福课程体系。“博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科拓展课程;“雅课程”:学校自主研发的国学诵读课程;“情课程”:学校自主开发的德育序列化课程;“趣课程”:学校自主研发的兴趣类课程。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在学校,有什么样的课程,就会有什么样的师生生活;有什么样的师生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生命成长。学校构建的“博雅情趣”的幸福课程体系,为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让全体学生在广泛的参与中收获“幸福”。(一)在实施前,突出整体谋划,强化全力保障,具体落实“四个到位”1.组织领导到位。一是成立了推进领导组。学校成立“博雅情趣”幸福课程建设办公室,由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牵头主抓,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校委会成员分工落实。同时,下设了课程开发、实施、检查、评估小组,形成各司其责、分工负责、联动尽责的落实体系。二是成立了专家指导组。聘请省内外专家、学者、辅导教师成立专家指导团队,实现全程指导和参与,确保幸福课程体系稳步推进。2.规划引领到位。在推进中,我们实施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整体设计阶段,从2012年9月到2013年8月,主要是准确把握党的国家育人方针,明晰学校办学目标和理念,整体构建“博雅情趣”幸福课程,并开展专家论证、实践研究、反思完善;第二阶段为循序递进阶段,从2013年9月到2016年8月,主要是按照四大板块课程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不断优化实施策略,研发配套的课程文本,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第三个阶段为总结推广阶段,从2016年9月到2019年6月,主要是优化管理模式、资源配置和激励机制,全方位推进、多渠道拓展,并建立20多个实践学校。3.制度保障到位。博雅情趣幸福课程的实施离不开一套完整的制度。为此,学校先后建立《学科课程纲要编写与教学研究制度》《课程审核制度》《课程计划实施督查通报制度》《课程开发实施制度》《课程实施经验交流和展示汇报制度》《课程选修制度》等近20项制度,形成了有章可循、遵章执行的制度体系。同时,我们重点强化制度执行、突出收集反馈、落实奖惩兑现,保障课程计划的真正执行。4.资源配置到位。在人员配备上,通过学习、培训、反思,储备师资。仅近两年,围绕“博雅情趣”幸福课程,外派教师学习达120余人次。同时,利用校处大学城的优势,与山西传媒学院、晋中学院、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聘请相关专业教师和实习学生为课程指导教师。在经费投入上,调适学校支出结构,确保课程研发、管理和实施的必备经费,确保课程建设的场地、设施、设备、网络资源及物资需求,每年用于博雅情趣课程建设的经费达到20余万元,占学校公用经费近10%。(二)在实施过程中,突出系统推进,强化全面发力,真正做到“四位一体”1.“博课程”:指向学生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广博的学科视野。“博”即广博而精深,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体现面上求效度,高质量开齐开足。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保证课时、保证师资、保证规范、保证质量。这些基础性课程可以保证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目标的基础性要求,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强调基础学力的提升,使学生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力求优学博学。第二方面,体现在点上求深度:挖掘学科拓展性校本课程。以激发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深度思维能力为目标,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基本策略,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一是扎实推进“读写绘”一体化课程。“读写绘”课程是对语文课程的拓展延伸,是专门为低中年级儿童开设的将阅读和情感表达整合为一体的课程。旨在提升孩子听说读写能力,让孩子在读绘本、赏故事、悟温情、写作品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具体推进策略:年级组统筹,齐力做课程;一周一主题,一班多体会;一行一阅读,一书一课程;一课一核心,一文一桥梁。二是创新“随笔化写作”课程。随笔化写作课程是一种以随笔为主要写作方式的生命化写作教学体系,是在总结我校日记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开展的一项新的教学实践研究。随笔化写作旨在顺应人的言语生命生长规律,以激发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丰富和发展言语生命、培养健全的言语人格为目标,力求贴近新课标,贴近学生实际。我们确定四种基本课型:情境随笔课——读悟评改课——生活随笔课——展评转化课。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循序渐进的成长历程。四种课型中,“情境随笔”是基础的基础,是“打根基”的重要环节。运用“情境随笔”激发兴趣,激活思维,让学生乐于表达也易于表达,从而克服学生对于习作的“畏难”心理。当“情境随笔”做到一定程度,教师即可通过“读悟评改课”的有效推进,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鼓励和启发学生开始大量的“生活随笔”写作阶段。这是一个大量积累作文素材的过程,也是真正擦亮学生的双眼去发现生活、唤醒生活的过程,是学生进行“广积粮”的过程。这一阶段,首先强调“量”的积累,其次,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和学生“共写共分享”。当生活之门真正被打开,学生写作就有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在此基础上,通过“生活作文展评课”的巧妙引导,实现由“随笔”向“考场作文”的有效转化。三是研发数学拓展性课程《数学思维》和《魔法乐园》。课程涵盖小学一至六年级,共12册教材。数学思维这部分主要是对教材的补充、拓展和延伸,可以满足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不同要求。魔法乐园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以数学游戏和综合实践活动为主,重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打开一扇通往数学研究的大门。2.“雅课程”:指向学生深厚的人文积淀和儒雅的君子之风。“雅”即言行雅正,气质儒雅。“雅课程”即指国学诵读序列课程。我们将构建关联“国学根基”的课程作为“雅课程”中最重要的内容,目的就是要以兴趣为导向,培养诵读兴趣,养成诵读习惯;以积累为基点,提升语文素养,夯实人文基础;以“品、悟”为方法,体验审美境界,拓展灵性空间;以生活为原点,丰富生活体验,点燃生命激情;以生命为底色,滋润精神生命,养育心灵睿智。——落实课程配套,保障“日有所诵”。课程研发小组自主编写了一套国学诵读系列读本。该读本“九年一贯”整体规划,每年级一册,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学校坚持每日20分钟晨诵,确保学生“日有所诵”。——落实模式构建,保障“诵有所获”。聚焦每日晨诵,我们通过反复研磨,形成国学诵读的“四读”模式,即:悦读——激活诵读动力;熟读——做足涵泳工夫;悟读——唤醒主体智慧;化读——积淀文化底蕴。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之中有所积淀,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落实活动开展,保障“知行合一”。结合诵读课程,开展《论语》日修活动。利用校园电子屏、微信等平台,每日推送“论语一则”,并配以视频讲解,并要求全体教师利用每节课课前三分钟组织学生集中背诵当日推送内容,形成了全员学《论语》的浓厚氛围。此外,学校还坚持每周组织1次“班级诵读展示”,每月进行1次“诵读观摩研讨”,每学期举办1次“诵读成果展示”,每年召开1次“诵读成果表彰”。通过具体活动的推进,促进学生知行合一,争做儒雅少年。3.“情课程”:指向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人格。“情”即家国情怀,个人情操。“情课程”即指德育序列化课程,包括自主管理课程、习惯养成课程、公民素养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七大板块。——践行好自立、自尊、自信、自强、自控、自省管理,夯实学生生命的强度。这一课程主要以“六自”管理为内容,分为学生自我管理、班级自主管理、学校自主管理三大模块,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分层推进,循序渐进。——培养好八大习惯、公民素养、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学生生命的厚度。将“八大习惯”细化为“每月一事”活动课程。将公民素养分解在具体情境体验之中,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感受责任担当、合作共享、宽容谦让、勇于创新等公民必备素养,从而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将“六大美德”、“24个积极心理品质”纳入心理课程。通过“每周一节团体心理辅导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唤醒自我,从而培养学生24个积极心理品质,增强心理教育的实效性。——开展好各类传统节日教育,拓宽学生生命的宽度。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伦理道德、哲学思想、审美意识、价值观念等,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学校深挖传统节日内涵,建设和弘扬好节日文化,创新节日活动形式,发挥传统节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效。我们充分利用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体验课程,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更培养了学生的一颗“中国心”。——组织好各种大型主题活动,增强学生的生命亮度。我们还精心打造特色主题文化课程:“五四”青年节,用青春的名义立下誓言;“六一”儿童节,用赤诚的童心向党倾诉;“七一”建党节,用红歌颂党恩;“十一”国庆节,与国旗共合影;建队节,党史教育润物无声,每年元旦,主题征文凝聚人心……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师生坚定了理想信念、厚植了爱党、爱国的情怀。——孕育好爱与感恩之心,感悟学生生命的温度。这一主题课程主要通过一年一度的“开学礼”“成长礼”“毕业礼”来完成。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讲述身边人、身边事,从而铭记生命中的爱与感恩。——设计好磨难与挫折教育,打造学生生命的韧度。这一课程主要是针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设计的,包括一年一度的远足活动、军训活动等。通过这样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落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学生生命的高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落地生根?除了营造氛围、课堂渗透之外,我们研发了践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活动课程——“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班级誓词”等主题实践活动课程。4.“趣课程”:指向学生健康的兴趣和高尚的审美。“趣”即广泛的兴趣,高尚的志趣。“趣课程”即指由学校自主研发的兴趣类课程,主要包括体育类、艺术类、书法类、语言类、传统文化类、科学探究类、社会实践类、劳动技术类等8大类课程。——规定项目常态化。学校统筹安排,明确规定项目。如体育类,规定项目有足球、篮球、柔力球、跳绳、武术、自编操、啦啦操、田径、队列、形体等。书法类有硬笔和软笔。艺术类有素描、中国画、水彩、扎染、葫芦丝、二胡、陶笛、合唱、舞蹈(古典舞、民族舞、现当代舞、芭蕾舞)、器乐(民乐、民鼓、管弦乐)等。——社团活动课程化。课程研发小组围绕学校社团活动,研制出配套的课程标准和规定教程,包括《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国画》《创意美术》《感知绘画》《葫芦丝》《童声合唱》《形体》等,为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实践体验全员化。学校规定,每天下午1小时社团活动时间:周一硬笔、周二绘画(小学为水彩画、初中为速写、素描和水粉画)、周三软笔、周四器乐(一至五年级为葫芦丝;六年级为二胡;七年级葫芦丝、八年级为陶笛)、周五合唱和校级社团。每天一小时的活动,让学生感觉学得轻松、玩得愉快。社团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彰显了学生的个性特长。通过全方位、立体式推进,人人都能参与课程体验,人人都有展示特长的机会,兴趣课程实现了实践体验全员化。——教师资源社会化。我校地处大学城,周边有大学院校14所,这些院校艺术体育人才济济。我校与晋中学院、晋中师范专科学校、山西传媒学院等携手,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一方面,高校派出专业师资参与我校美育活动的指导和训练,另一方面,我校也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平台。特别是我校“每天一小时的体艺社团活动”,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晋中学院每天都要有50名专业老师来校进行指导,这一合作已经坚持了5年。(三)在学期末,突出评价跟进,强化诊断完善,更加关注“两个评价”1.更加关注运作过程。从课程政策和课程方案的解析、学校课程愿景的建立、课程管理目标的分解、课程运行过程到课程管理效果的评价,每项管理方案的落实情况,人员的匹配、合作情况,机构运行的顺畅性和效率,随机发生的问题及其调节结果,课程管理每个步骤的连续性,课程管理方案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等等,每个环节和步骤都需要观察、记录、讨论和调整,以求时刻与课程目标保持一致,最终以优化的方式全面实现课程管理目标。2.更加关注发展性评价。加强评价的过程性、综合性和个性化。建立标准体系,对各学科各种课型的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质量、选修课开设情况等,包括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建立了一整套课程评价体系,并且根据国家新课程精神,对各科考试从内容到形式,都制定了新标准,逐步形成了学校、家长、学生三级教学综合评价系统,新的评价方式对课程改革的深入起到了全面助推的作用,并有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3、成果的主要内容“博雅情趣”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历时7年,从顶层设计到校本序列开发,从常态实施到系统评价,边研究、边实践检验、边推广,成效显著。1.实现了“一个贯通”“四个结合”。“一个贯通”即素质教育、民族教育、现代教育思想与实践的贯通。“四个结合”即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的结合、统一性与个性化的结合、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结合。2.构建了“1+X”的学科课程体系。比如:语文学科在统编教材的基础上,拓展了国学诵读、“读写绘”、随笔化写作等课程,构建起“课内外读写一体化”的生态语文格局。学校特色课程文化充分彰显。3.形成了配套的校本课程资源。包括“九年一贯”整体规划的国学读本;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拓展课程;社团兴趣类课程等。4.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用并重”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机制,唤醒了教师的课程意识,提升了课程开发能力。近3年,有14人次先后被评为省特级教师、教学名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43人次在国家级赛课中获奖。5.推出了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校长郭长安主编的教育专著《做幸福的教育》由北师大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被列入教育部领航校长丛书序列。国家级课题《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探索》获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校德育课程案例《德育课程滋养心灵》入选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