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流程中的审稿_第1页
出版流程中的审稿_第2页
出版流程中的审稿_第3页
出版流程中的审稿_第4页
出版流程中的审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出版知识在线出版流程中的审稿-PAGE2-出版流程中的审稿编辑出版过程中审稿工作的地位与任务1、作为编辑工作重要环节的审稿整个编辑出版过程中,审稿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审稿之前,编辑要进行信息采集、选题策划、论证选题和组稿的工作;在审稿以后要进行编辑加工、发排、校对以及出版以后的一系列宣传、营销工作。在整个编辑出版流程中,审稿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不可取代和轻视。2、审稿工作的任务决定稿件的取舍编辑对作者已经完成的选题写作进行全方面的检验。通过审稿检查书稿是否基本达到了选题策划的标准和稿件写作的要求。优化稿件的质量如果书稿基本符合最初选题策划的要求,但在某些方面还需要加以补充和修改,审稿编辑应当提出全面的修改意见,以帮助作者提高书稿质量。扩充作者队伍随着策划、组稿、审稿量的增多,编辑的作者队伍会不断扩大,优秀的作者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的。二、审稿制度1、三审制度三审制是按照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长期以来执行的一项制度。在出版社的工作中,每部稿件都必须面对这项制度。三审制的基本特点:(1)循序渐进。从初审、复审到终审这样一个流程,就是审稿从初级、中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责任编辑进行初审,编辑室主任进行复审,社长或总编辑(副社长或副总编辑)进行终审。每一审级的承担者在技术职称和职务上都是有规定要求的。(2)相互补充。因为每一审级的着重点不同,所以每个审级对其他审级会有补充的作用。(3)相互制约。从初级到高级,下一级对上一级上级负责,下一级的审稿意见是上一级审稿的依据;上一级对下一级则有评判、补充和制约作用。对于三审制度的执行,现在需要首先强调的是一定不能编审合一。如果因为任务重,时间紧就将审稿和编辑加工合二为一,结果一定会带来很大的缺点,甚至会产生错误。因为两者的目的与作用是不同的。其次要注意的是不能合并审次,同一责任这不能承担两个审次的审稿。三个审级的职责(1)初审职责。初审者往往是后来担任书稿责任编辑的编辑,初审者很重要的任务是要通读全稿。对稿件的政治倾向、思想倾向、稿件的价值、稿件的内容、写作方法、体例、结构、形式等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还要对如果出版可能产生的两个效益预估;如果需要修改,则要提出修改意见。(2)复审职责。复审要在初审的基础之上,审核和判断初审编辑的审核意见是否全面、客观。复审者也应该通读全稿(但实际中,各个出版社有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从时间上可能不能保证完全通读全稿)。复审者要对初审意见有明确的态度,这样既可以补充初审的不足,又为上一审级的审稿提供基础。(3)终审职责。终审者必须把握整个稿件的最重要问题。对稿件的政治倾向、思想倾向予以审视;要更多考虑稿件在出版社的选题结构中处于什么地位,是否符合出版社专业分工的要求,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宗旨和社会道德规范,以及品牌营造、经济能力等问题。终审者是站在更高的位置考虑问题。2、外审制度出版社对于稿件没有审稿的权限或能力,就需要外审。第一类外审是按照出版管理部门要求,把稿件送到有关部门审核。第二类则是由于出版社没有专业人员可以对稿件进行审稿,需要聘请出版社以外的专家来审稿。我们这里讲的外审指的是后一类。外审者的条件:(1)外审者必须在书稿所及的专业领域有比较高的学术水平。(2)外审者对自己所从事学科的学术新发展、新动态的了解比较详细;对国外和国内的研究现状比较熟悉。(3)外审者对于学科领域著作出版情况和它们的大致内容要有基本了解;对于同类出版物了解得越多,越有利于稿件的外审。(4)外审者在文字造诣上要有一定的基础和功力;专门学科著作的文字表达要求往往是很严格的。(5)外审者一定不能有门户之见,对于稿件的审核意见必须是客观、公正、中肯的;如果带有宗派、门户倾向的话,就会影响客观评价。聘请外审者需要注意的问题:(1)外审专家审稿不能替代三审制中任何一个审级,一定要按照出版社的操作规程严格操作。(2)外审者的审稿意见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最终决定。三、审稿的标准审稿编辑在面对稿件进行审稿时与在进行选题策划时是有区别的。选题策划时往往从理想出发,考虑得非常全面,面面俱到,要求尽善尽美。但是审稿要求我们面对现实。因为作者完成的书稿和选题策划常常会有距离。审稿的现实就是要从大端看稿件是否基本达到要求,然后再考虑修改、补充的问题。审稿的标准:政治性标准。政治性指的是稿件中所表明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倾向。包括涉及阶级、政党、国家、外交、民族、宗教等关系的现实政治问题。在专题报批的选题中,这些方面的选题都是列在其中的。政治性标准是最重要的标准,稿件出现了政治观点、政治立场、政治倾向的问题,审稿只能是“一票否决”。某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友好国家的领导人的传记,作者使用的材料是该国流亡国外的反对派所使用的材料,“外交无小事”,这就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另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关于清末政治的书,讲到辛亥革命、清末立宪,也出现评论偏差的政治倾向问题。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抗战题材的书籍大热,其中就有一股小小的“热潮”——为汉奸人物立传,出现了为汉奸涂脂抹粉有违史实的问题。所以,出版社审查这样的书稿一定要慎重,政治性标准永远只能是第一位的。思想性标准。思想性指的是书稿中反映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有时和我们所讲的第一条标准密切相关。有些图书思想性方面有问题,但不一定和政治性标准相关。譬如做宗教类的图书,可能只是有唯心主义的倾向,只要是在规定的出版社经过批准出,那就是合法的。但如果出版“法轮功”的书,那就不仅仅是唯心主义的问题而是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的问题了。有一家出版社曾出版了一本的《××宝贝》,70年代出生的作家的观点和其他年代出生的人当然会不同,她也可以自由表达,但如果内容和思想倾向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道德规范,当然也就产生问题了,我们的出版物的宣传倾向就要打问号了。思想性标准细则包括:应该宣传唯物辨证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2)宣传社会主义道德,反对资产阶级思想,反对封建主义遗毒。(3)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能提倡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民族虚无主义。(4)坚持积极、健康的思想格调,反对低级庸俗。现在有些人提倡“用身体写作”,用低下的格调和庸俗的趣味写稿。出版社审稿就有把关的任务,不能因为市场上这类书热门,我们就可以放松。对于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图书,特别要注意不能出现可能诱发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和违法乱纪行为的内容。3、科学性标准。科学性指的是稿件中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审稿中需要把握稿件的观点是否正确,材料是否准确,逻辑是否严密。科学性要求尊重历史,尊重事实,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要求准确表述各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认真分析所选择的材料,合理安排篇章结构。科学性标准根据各种稿件性质不同而各有侧重。自然科学著作要求专业术语准确;社会科学专著除材料真实、新颖外,从材料上抽象出来的观点要言之成理;文艺作品描述的内容不能背离现实生活的真实性。现代科学日新月异,很多新事物出现,容易造成伪科学活动的可能,在审稿中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4、独创性标准。独创性是指稿件是否开创了新的领域或是在已有领域中拾遗补缺,或是在内容、形式、写作角度、编撰体例方面有所创新。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都没问题的前提下,独创性标准是稿件取舍最重要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关于“作品”是这样规定的:在文学艺术科学领域的智力创作成果,必须具有独创性,并可以复制。这就要求做到人无我有或者人有我优。现在的出版物很多是在低水平上大量重复(甚至连书名都重复),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独创性的标准细则包括:(1)有没有与众不同的新见解、新材料。(2)有没有超越前人的新发现、新贡献。(3)内容和材料可能不是新的,但是是否采用了独特的新形式把人类的认识成果再现出来。有的出版社出版世界名著除了全译本之外,还有节本、缩写本,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八十年代有的出版社把世界名著用连环画的形式出版,销售量很大,社会反响很好。这都是形式上的创新。现在的问题是独创性的标准大大降低。科研单位和高校的学术不正之风很严重,学术不正之风的“成果”是要通过论文和专著形式来表现的。独创性高端解决的是创新问题,低端解决的就是重复性和剽窃问题。不把好这个关,出版社审稿还有什么意义呢?5、知识性标准。知识性是指稿件所包含的知识的容量和价值。出版物是精神文化产品,每种不同的出版物都以不同的形式给读者以不同的知识。知识性是衡量各类读物质量的最基本要求。容量讲的是多少,价值讲的是高低。提供的知识是否准确,是衡量各类读物的基本要求。书的价值不在于它的厚薄、装帧,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它的知识含量。6、稳定性标准。稳定性指的是稿件所包含内容的长时效。时效越长,稿件的内容能在比较长时间内发挥效用,作用就越大。不同的图书有不同的时效要求,考虑到图书和其他媒体的不同特点,考虑到图书出版的文化积累的作用,图书的稳定性是必须保证的。工具书的时效性要求最高,如《不列颠百科全书》、《辞海》等,隔一段时间修订一次,但基本架构和内容是稳定的。8、可读性标准。可读性指的是符合读者阅读要求的表达水平。具体表现在:1、作品要适合阅读。受众群体不同,口味也不同,要考虑不同读者的需求。2、对读者要有吸引力,文字表达要很流畅;某些图书(如剧本、小说)要有感染力;以使读者受到吸引产生共鸣和感染为目的。3、语言要符合规范;前几年滥改成语的问题,近两年的网络语言出现在图书中的问题都是不规范的表现。四、审稿的方法1、审稿的准备工作对有关信息的准备。信息采集的过程贯穿整个出版流程。信息是动态的、不断更新的,书稿的审稿又要求具有针对性;根据特定读者的要求,我们要有前瞻性的了解。(2)对有关知识的准备编辑分工再细,也不可能细到每个领域都有专业编辑;编辑再博学,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知识。所以对稿件涉及领域的知识要有所准备。(3)对已有出版物的了解对同类题材读物的出版状况要心中有数,包括出版了多少书,写了哪些内容,对哪些问题如何看法,写法如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