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七年级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人生因奋斗而精彩,________。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每个青年都应该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xuèqìfānggāng的魂魄,精益求精的态度,依靠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的前程。不奋斗,无青春,梦想只能是美丽的hǎishìshènlóu。(1)下列选项中,“着”的读音与语段中“执着”的“着”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着迷 B.着手 C.着火 D.着数(2)根据拼音写汉字。①xuèqìfānggāng________②hǎishìshènlóu________(3)请根据语段内容补写句子。人生因奋斗而精彩,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B(2)①血气方刚②海市蜃楼(3)青春因拼搏而亮丽【小问1点津】本题考查字音。“执着”的“着”读音为zhuó;A.着迷:zháomí;B.着手:zhuóshǒu;C.着火:zháohuǒ;D.着数:zhāoshù;故选B。【小问2点津】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血气方刚:xuèqìfānggāng,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海市蜃楼:hǎishìshènlóu,原意是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墙。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也可用来形容心中想到但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小问3点津】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答案不唯一。示例:生命因艰难而绚丽;生活因坎坷而充实。2.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主题古诗文名句奔赴战场①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怀才不遇念天地之悠悠,②________。(《登幽州台歌》)洁身自好班级拟出一期以“莲文化”为主题的黑板报,你准备选取“③_______,④________”来歌颂君子洁身自好的传统美德。(周敦颐《爱莲说》)勇于攀登一次行走,一道风景;一段旅程,一种人生。《望岳》中,杜甫用“⑤_________,⑥_________”告诉我们只有不畏艰险地攀登,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奋进不息韩愈在《晚春》中说“⑦________,⑧_________”,告诉我们趁年轻要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参考答案】①万里赴戎机②独怆然而涕下③出淤泥而不染④濯清涟而不妖⑤会当凌绝顶⑥一览众山小⑦杨花榆荚无才思⑧惟解漫天作雪飞【点津】考查名句默写。注意:赴、戎、怆、淤、濯、涟、榆荚、惟。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皇帝自称有“孤”“朕”“寡人”等,“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B.《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作品,其中记载了丰富的科技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以及古代人民的智慧。C.“最苦与最乐”“土地的誓言”“游山西村”分别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抒情民歌,它和《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参考答案】D【点津】考查文学常识。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叙事民歌;故选D。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对我的观点不以为然,还是坚持已见。B.面对大庭广众,他一点也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仍然高声喧哗。C.叶圣陶先生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经常向他的学生请教。D.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参考答案】B【点津】考查成语运用。A.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使用正确;B.大庭广众: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不能与“面对”搭配,可改为“在大庭广众之下”,使用有误;C.不耻下问: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句中形容叶圣陶先生向他的学生请教,合乎语境,正确;D.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句中形容邓稼先很少被人熟知。使用正确;故选B。5.在“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学校汉服社团准备开展“穿传统汉服,知中华礼仪”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完成各项活动。【材料一】汉服采用平面构成方式,平面裁剪,形制宽大,使穿着者无压迫束缚感,体现了中国传统理念崇尚宽博大气、含蓄自然的审美思想。汉服袖子皆为圆袖,意为天道圆润;领子是“交领右衽”,即衣襟向右掩,意为地道方正。汉服没有扣子,多采用绳带系结。系带在固定衣身的同时,使服装整体统一而富有变化,各要素之间和谐统一,诠释了“中和”的意韵。【材料二】汉服与西式服饰的差别,在于汉服几乎所有部件和结构都有相应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都能从自然之中寻找灵感和规律,进而赋予文化的解释。汉服传达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比如汉服是平面结构,但穿在身上行走起来会呈现出不同的曲线,自然灵动,潇洒飘逸,与西方强调的审美截然不同。【材料三】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日常穿汉服出行。市汉服爱好者协会会长表示,除了在重要场合和传统节假日穿汉服以外,她平常也会穿一些简单的现代汉服,或是以白衬衫加马面裙等汉服与现代服装混搭的方式出行。【材料四】下面是关于“汉服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表(1)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汉服的特点。(2)请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为“汉服推广”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3)牡丹文化节期间,很多人身着汉服出现在公交、地铁、街道上。有人投以异样的目光,有人投以欣赏的眼光。你怎么看民众日常穿汉服出行?请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示例:平面剪裁,形制宽大;圆袖,交领右衽;绳带系结;体现传统文化内涵和审美趣味。(2)示例:加大汉服宣传推广的力度。结合现代生活实际进行创新设计。(3)示例一:我鼓励穿汉服。汉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体现了中华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思想和审美趣味。穿汉服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况且,现在的汉服设计经过了改良,更适应日常穿着。汉服出行也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美感。示例二:我不鼓励穿汉服。服装首先应具有实用性,汉服比日常现代服装穿起来繁琐,也不便于出行,只适合一些特定场合。有些人穿汉服只是出于猎奇心理,日常生活中很少穿着汉服。【小问1点津】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材料一】“汉服采用平面构成方式,平面裁剪,形制宽大”“汉服袖子皆为圆袖”“领子是‘交领右衽’”“汉服没有扣子,多采用绳带系结”、【材料二】“汉服与西式服饰的差别,在于汉服几乎所有部件和结构都有相应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汉服传达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可直接作答。小问2点津】考查意见建议。结合【材料三】“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日常穿汉服出行”可知,汉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由【材料四】数据可知,宣传力度不够占比超60%;不与时俱进,缺乏创新占比超42%。可据此提出建议,合理即可。示例:打造汉服文化类节目,介绍汉服的前世今生;举勒汉服表演、汉服秀等推广宣传活动;改良汉服,更适合日常生活着装。【小问3点津】考查观点看法。主观类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示例1:我鼓励穿汉服。汉服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穿汉服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大力宣传,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复兴的表现。因此我鼓励穿汉服。示例2:我不鼓励穿汉服。汉服穿着繁琐步骤繁多,汉服的特点决定其不适合我们的日常学习工作,当前部分人穿汉服只是为了博取吸引或满足好奇心理,汉服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具有实用价值,因此我不鼓励人们穿汉服。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擦拭烈士雕像的老人①我工作调转到A城,很喜欢这里有一条穿城而过的大江。每天黄昏,我都去江边广场走走。我觉得,匍匐在城市中的大江,就像一个硕大无比的肺叶,可以让我的呼吸变得更加清新。②每次来江边广场,我都会看到很多游人在瞻仰方辉烈士的雕像。“这些孩子,快去别的地方玩吧,让他们清静些。”一个极其苍老的声音,犹如秋风摇曳木门发出的咯吱声,突然飘落到我的耳朵里。③顺着声音望去,我看见一位发白如雪的老太太,拄着拐杖,正朝着几个在雕像附近追逐打闹的孩子喊话。老人身着深蓝色衣裤,干瘪瘦弱得就像一个单薄易碎的青花瓷。江风很大,老人满头白发被风吹着,散落成一朵白菊。④方辉烈士是小城的抗日民族英雄,江边广场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广场正中,坐北朝南伫立着方辉烈士巨大的花岗石雕像。年轻的方辉梳着齐耳短发,正用坚定而热切的眼神凝望着眼前这片繁华的土地。在烈士广场的东西两侧,伫立着二十多座烈士雕像。⑤我想上前跟那几个孩子说去别地玩,就在我犹犹豫豫间,一个小伙子大步流星地朝几个孩子走去。“小伙子别着急,可别吓着孩子。”老人不放心地叮嘱小伙子,她说话有些齁喽气喘。⑥“这位白发老人住在江边吗?她是干什么的?”我感到好奇,便问一个经常到江边遛弯的熟人。“不知道,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孩子们在广场上一刻都没停留,他们疯闹着、追逐着,一阵风似的跑了。老人在雕像面前伫立良久。⑦我把目光从广场移向江面,一艘货轮由远而近,像一个白色的大蒸汽熨斗,正把江面上金光闪闪的波纹连同刚才的一幕,都平整地熨到了越来越浓重的暮色里。⑧第二天黄昏,在江边烈士广场,我又遇到了那位白发老人。老人拿着一条湿毛巾,正一点点地擦拭雕像身上的浮尘。老人擦拭完,就会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她神情专注,在漫天落霞的辉映下,犹如一尊金色的雕像。⑨这青铜像上的抗联母女,我听人介绍过。当年,母亲带着幼小的女儿在小城生活过,后来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在一次战斗中,母女俩都牺牲了。我还知道那个孩子叫秦英子,牺牲时只有八岁。⑩我内心感动,走到老人身边轻轻地问:“老奶奶,您为何给这些烈士雕像擦灰尘?”老人转过头,淡漠地看了我一眼,一言没发。夏天撒着欢儿一路奔跑,转眼秋天就到了。我依然每天黄昏都去江边烈士广场上散步。几乎每次去都能看到那位白发老人在擦拭烈士雕像上的灰尘。慢慢地,我发现她成为江边广场上的一景。⑪北方的冬天来得早,刚进入十一月份,一场雪就接踵另一场雪,整座城市都进入严寒之中。这天,当我再次来到江边方辉烈士广场时,看到所有烈士雕像的脖子上,都系着一条鲜艳的红围巾。围巾是用红毛线织成的,针脚细密匀称。那些戴着红围巾的革命烈士,傲雪迎风。⑫是谁给烈士织的红围巾?我想起了那位老人。于是,我用目光搜寻广场四周,并没有看到老人那熟悉的身影,我心里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此后,我再也没有看到她。⑬春天来了,江边烈士广场上游人如织,可那位老人再也没有出现过。没有人知道老人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⑭这位老人的身份,小城流传着好几个版本,但哪个版本都不能让我完全信服。⑮老人给这座城市的留白,让许许多多的市民主动拿起毛巾,接替老人去擦拭烈士雕像上的浮尘。我也成了其中的志愿者。⑯我是前几天在《城市晚报》上看到的老人照片,才知道那位老人是已经“牺牲”了80多年的秦英子,肃然起敬之情油然而生。当年,她在一次惨烈的战斗中幸存了下来。⑰那天,她在家中安详辞世,享年91岁。(作者:乔桦)6.阅读全文,梳理故事情节并按照提示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故事情节(老人)不让孩子在烈士碑前玩用湿毛巾给烈士擦拭浮尘没有再出现在广场④心理活动(我)①②③肃然起敬7.做批注是读书常用的方法,请完成下列任务。(1)老人身着深蓝色衣裤,干瘪瘦弱得就像一个单薄易碎的青花瓷。(从修辞角度赏析)[旁批]______(2)老人拿着一条湿毛巾,正一点点地擦拭雕像身上的浮尘。(从描写角度赏析)[旁批]________8.文章结尾两个段落富有特色,请你对此作简要赏析。9.看完文章,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和平、幸福、尊重、弘扬、奉献、缅怀……,你能结合本文的内容,围绕其中的两个词语谈谈感受吗?(不少于50字。)【参考答案】6.①感到好奇;②内心感动;③怅然若失;④离世并被公开身份7.①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人比作青花瓷,生动形象地写出老人的年迈瘦弱。②动作描写,“拿着”“一点点地擦拭”表明老人擦拭雕像极为认真,细腻地表现老人对烈士雕像有着深厚感情。8.①结尾交代老人的身份——已经“牺牲”了的秦英子,解开了前文的悬念,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敬意;②结尾收束全文,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9.示例: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我们要缅怀先烈,致敬英雄,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6题点津】此题考查信息筛选与概括。文章第②段“这些孩子,快去别的地方玩吧,让他们清静些”对应了故事情节:不让孩子在烈士碑前玩;由第⑥段“‘这位白发老人住在江边吗?她是干什么的?’我感到好奇”可以提取出人物心理:感到好奇;文章第⑧段“老人拿着一条湿毛巾,正一点点地擦拭雕像身上的浮尘”对应了故事情节:用湿毛巾给烈士擦拭浮尘;由第⑩段“我内心感动,走到老人身边……”可以提取出人物心理:内心感动;文章第⑫段“我用目光搜寻广场四周,并没有看到老人那熟悉的身影”,第⑬段“可那位老人再也没有出现过”对应了故事情节:没有再出现在广场;由第⑫段“我心里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可以提取出人物心理:怅然若失;由第⑯段“我是前几天在《城市晚报》上看到的老人照片,才知道那位老人是已经‘牺牲’了80多年的秦英子,肃然起敬之情油然而生”,第⑰段“那天,她在家中安详辞世,享年91岁”可以概括出故事情节:老人去世了,被公开身份;对应了人物心理:肃然起敬。【7题点津】此题考查句子赏析。(1)文章第③段“老人身着深蓝色衣裤,干瘪瘦弱得就像一个单薄易碎的青花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人比作“单薄易碎的青花瓷”,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老人身体单薄,年迈瘦弱的样子。(2)文章第⑧段“老人拿着一条湿毛巾,正一点点地擦拭雕像身上的浮尘”,运用动作描写,“拿”“一点点地擦拭”细致地描绘出老人擦拭雕像时的小心、认真,联系第⑯段“我是前几天在《城市晚报》上看到的老人照片,才知道那位老人是已经‘牺牲’了80多年的秦英子”可知,老人是在给自己母亲的雕像擦拭,“一点点地擦拭”表现出老人对母亲的深厚情感。【8题点津】此题考查段落赏析。第⑯段“我是前几天在《城市晚报》上看到的老人照片,才知道那位老人是已经‘牺牲’了80多年的秦英子,肃然起敬之情油然而生”,照应了前文第⑨段“我还知道那个孩子叫秦英子,牺牲时只有八岁”,使文章结构严谨;交代了老人的身份,解开了前文第⑭段“这位老人的身份,小城流传着好几个版本,但哪个版本都不能让我完全信服”留下的悬念,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第⑰段“那天,她在家中安详辞世,享年91岁”交代老人去世,照应了前文第⑫段“我用目光搜寻广场四周,并没有看到老人那熟悉的身影”,第⑬段“可那位老人再也没有出现过”的内容,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给读者以更强烈的感染。【9题点津】此题考查阅读拓展。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所给材料,组织合理的语言回答即可。示例:我们今天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历史不会忘记他们,祖国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们。我们要缅怀先烈,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长大后为伟大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遇见春笋①“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它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一大早,附近的学堂就传出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随着孩子们的读书声,雨后一个个破土而出的春笋,便鲜活活地在我眼前晃动起来。②巧的是,昨天邻居刚给我拿来一袋还沾着泥巴的春笋,春笋是她回绍兴老家的山上挖的,每年这个时节都会拿来给邻居们分享。她说,小时候日子苦,春天青黄不接,没有什么可吃的,母亲就用这些春笋做美味,犒劳她们。从小在北方长大的我,起初并不觉得春笋多么美味,可是随着时间推移,我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一大自然的馈赠。③“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竹笋,亦名竹胎、竹芽。竹笋为竹鞭节上长的嫩茎和芽,不同竹种的竹笋,形状、色泽差异很大。江南一带,冬季在土中长成可采掘者称“冬笋”,笋壳呈土黄色,笋身敦实,略弯如牛角。春季破土而出者为“春笋”,其状圆锥形,笋壳赭色并有紫褐色斑点。④雨后春笋,是能看得见的生长。当它在春天破土的时候,我禁不住惊诧于它们强大的生命力。它们的蓬勃而出,是春天的一大景观,也是生命,是人生。我们所寄寓春笋的美好,便是我们内心所受的触动了,它比花花草草更能冲击心灵。⑤“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是它;“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也是它。然而,无论袋贬,丝毫都不会影响世人对竹笋的喜爱。“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便是人们对它喜爱程度的最真实的写照了。江南的乡间,几乎每家都会在房前、屋后,或近处的山岭上,开垦出一块空地,种下一些竹子。每年春天,春笋就蓬蓬勃勃地长出来。在春笋生长的季节里,刚从竹林里挖出来的春笋,沾着新鲜的雨露,带着泥土的芳香,饱满诱人。⑥春笋以其特有的清香和鲜味,自古就有“菜中珍品”的美誉。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写道:论蔬食之美,曰清,曰洁,曰芳馥,日松脆。集四美于一身者,就是竹笋,列为“蔬食中第一品也”。甚至认为“肥羊嫩豕,何足比肩”。⑦宋代诗人则常以笋为意象,不仅热衷以“食笋”为题进行诗歌创作,还赋予了竹笋甘于贫寒、坚守纯洁心灵的高尚品格。⑧近日,春雨绵绵,春风过处,我听得门前的竹林沙沙作响,寻声而去,竟然在这个城市的小竹林里,看到了破土而出的春笋。我禁不住再次感叹其旺盛的生命力,感恩这次遇见。(作者:葛鑫)10.文中从哪些方面描写竹笋?请结合第③—⑦段的内容简要概括。11.文章中多处引用古典诗文,请以第③段和第⑤段为例,简要分析引用古典诗文有什么作用?12.阅读了这篇文章后,小语将这篇文章中的“它们的蓬勃而出,是春天的一大景观,也是生命,是人生”分享在朋友圈中,有同学用【链接材料】中的内容进行了评论,小文认为评论内容不合适。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从主旨角度帮助小文阐述理由。【链接材料】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宗璞《紫藤萝瀑布》)【参考答案】10.竹笋的生长特点;世人对竹笋的喜爱;竹笋的清香和鲜味;诗人赋予竹笋的品格。11.第③段中引用古文,点明了竹笋的特点;第⑤段引用古诗文,点明了竹笋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作用:引用古典诗文不仅使文章语言古朴典雅,还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12.文中“它们的蓬勃而出,是春天的一大景观,也是生命,是人生”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蓬勃生命力的赞美和对人生充满的无限希望;而链接材料则表现出积极乐观面对人生挫折和磨难的态度,因此不能用链接材料作为本文的评论。【10题点津】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依据③段“竹笋为竹鞭节上长的嫩茎和芽,不同竹种的竹笋,形状、色泽差异很大”“春季破土而出者为“春笋”,其状圆锥形,笋壳赭色并有紫褐色斑点”,④段“它在春天破土的时候,我禁不住惊诧于它们强大的生命力。”可概括为:这是写竹笋的特点;依据⑤段“‘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便是人们对它喜爱程度的最真实的写照了。江南的乡间,几乎每家都会在房前、屋后,或近处的山岭上,开垦出一块空地,种下一些竹子。每年春天,春笋就蓬蓬勃勃地长出来。在春笋生长的季节里,刚从竹林里挖出来的春笋,沾着新鲜的雨露,带着泥土的芳香,饱满诱人”可概括为:世人对竹笋的喜爱;依据⑥段“春笋以其特有的清香和鲜味,自古就有‘菜中珍品’的美誉”可概括为:竹笋具有的清香和鲜味;依据⑦段“宋代诗人则常以笋为意象,不仅热衷以‘食笋’为题进行诗歌创作,还赋予了竹笋甘于贫寒、坚守纯洁心灵的高尚品格”可概括为:诗人赋予竹笋的品格。据此,总结概括即可。【11题点津】本题考查引用及其作用。依据③段“‘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可知,这是引用了古文名句,点明了竹笋在竹鞭节上长嫩茎和芽的特点;依据⑤段“‘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是它;‘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也是它。然而,无论袋贬,丝毫都不会影响世人对竹笋的喜爱”可知,这是引用古典诗文,点明了竹笋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作用:通过引用古典诗文,不仅使文章内容更具诗情画意,而且还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12题点津】本题考查选文主旨的理解。依据④段“雨后春笋,是能看得见的生长。当它在春天破土的时候,我禁不住惊诧于它们强大的生命力。它们的蓬勃而出,是春天的一大景观,也是生命,是人生”、⑧段“我禁不住再次感叹其旺盛的生命力,感恩这次遇见。”可知,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蓬勃生命力的赞美和对人生充满的无限希望。依据【链接材料】内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可知,其主要表现了作者面对人生挫折和磨难的态度应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没有表现出对生命的赞美之情。因此不能用链接材料作为本文的评论。三、名著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片段一:①“不错,阿龙纳斯先生,”船长回答我,“不过我想您来见我,一定有紧急重大的事情。”“对,很紧急,很重大的事,土人的许多独木舟把我们围起来了,几分钟内,我们一定就要受到好几百土人的攻击了。”“啊!”尼摩船长安静地说,“他们是乘他们的独木舟来的吗?”②……③我向中央铁梯走去。尼德·兰和康塞尔在那里,他们心中很奇怪,正看着船上的人员把嵌板打开,同时疯狂可怕的大声叫唤在外面震天价响。④嵌板的外面放下来了。怕人的二十副脸孔现出来了。但第一个土人,那个把手放在铁梯扶手上的,马上被一种神秘不可见的力量推到后面去,他发出怕人的叫喊,做出奇怪的跳跃逃跑。他的十个同伴陆续前来按扶栏,十个也得到相同的命运,受到打击,向后逃走。⑤康塞尔乐得发狂了。尼德·兰由于他急躁的天性所驱使,跑到楼梯上去。但是,一当他两手抓住扶手的时候,他也被击倒。⑥“有鬼!有鬼!”他喊,“我被雷打了!”⑦这句话给我说明了一切。那并不是扶手,那是一根铁索,通过了船上的电流,直达到平台。谁触到它,谁都受到一种厉害的震动,如果尼摩船长把他机器中的整个电流都放到这导体中去,这种震动就是致命的力量!人们真可以说,在来攻的敌人和他之间,他张挂了一副电网,谁都不通过它而不受到惩罚。⑧巴布亚人害怕得发狂,都向后退走。我们笑着,安慰不幸的尼德·兰,用手摩擦他,他像魔鬼附身一样,大声地咒骂。⑨但在这个时候,诺第留斯号受海水最后的波浪所掀动,就在船长指定的正好是两点四十分的时候,离开了它的珊瑚石床。它的机轮开始以隆重的缓慢姿态搅打海水。一会儿,速度渐渐增大,向大海面奔驰前去,它安全无恙地把托列斯海峡的危险水道抛在后面了。片段二:①鲨鱼回来,翻转脊背,就要把印度人切成两半了,这时候,我觉得蹲在我近边的尼摩船长突然站起来。然后,他手拿短刀,直向鲨鱼冲去,准备跟鲨鱼肉搏。鲨鱼正要咬这个不幸的采珠人的时候,看见了它的新来敌人,它立即又翻过肚腹,很快地向船长冲来。②我现在还看见尼摩船长当时的姿态:他弯下身子,带着一种特别的冷静,等待那巨大的鲨鱼。当鲨鱼向他冲来的时候,船长非常矫捷地跳在一边,躲开冲击,同时拿短刀刺入鱼腹中。③不过,事情并没有完,结果尚未分晓。怕人的战斗开始进行了。勇敢大胆的船长,抓住鲨鱼的一只鳍,跟这个怪物肉搏,短刀乱刺鲨鱼的肚腹,但没有能刺到致命的地方,就是说,没有能刺中鱼的心脏。鲨鱼死命挣扎,疯狂地搅动海水,搅起的漩涡都要把我打翻了。④我本想跑上去助船长一臂之力,但我像是被恐惧攫住了似的,钉在那儿,挪不动步。我直愣愣地看着这场人鲨大战。不一会儿,形势突变,鲨鱼张着它那好似巨剪似的血盆大口,向船长再次扑来,把他掀翻在地。船长生命危在旦夕。说时迟,那时快,尼德·兰手持捕鲸叉,如闪电般冲向鲨鱼,用锋利的捕鲸叉,一叉刺中鲨鱼要害。艇长得救了。13.请概括两个片段的内容,并说一说尼摩船长的性格特点。14.除了上述两次历险,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还经历了哪些险情?请概括出三次险情。15.《海底两万里》结尾处写道:“有一天学术进步,这海底是要变为可以自由通行的。”如果有可能实现海底旅行,你最想亲历书中哪一个章节里的情景?请选择一项,结合小说内容和你的阅读感受简要说明。A.《在海底平原上散步》B.《价值千万的珍珠》C.《沉没的大陆》16.著名学者钱理群说:“‘经典阅读’正是这样的导向:要用人类、民族文明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下一代,使他们成为一个健康、健全发展的人。”请从下列作品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整本小说的内容写一写你从中汲取的“最美好的精神食粮”。A.江姐《红岩》B.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参考答案】13.尼摩船长利用在楼梯和扶手上布下的电力网吓跑土著人(巴布亚人);沉着冷静、聪明机智。尼摩船长为了救印度采珠人而与鲨鱼搏斗,在快要落败之际被尼德•兰解救;果敢自信、善良仁慈。14.搁浅、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15.示例:我选A。这一章里,阿龙纳斯一行三人第一次穿上潜水服,走出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跟随尼摩船长欣赏海底美景。海水非常清澈,阳光照射下来,可以看见各种美丽的植虫动物和软体动物,脚踩海底草坪非常柔软。我在阅读时就对这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向往。我选B。这一章里,尼摩船长带阿龙纳斯三人来到印度洋的采珠场,数以百万计的珠母在这里繁殖,场面壮观。他们还见识了洞穴里一只孕育着价值千万的珍珠的珠母。最后尼摩船长在鲨鱼嘴下救起采珠人。并送他珍珠。尼摩船长无与伦比的胆略和对一个落难者无私的帮助让我钦佩和感动,我希望在这里游览时能再一次感受到阅读时的那种激动。我选C。这一章里,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在黑夜中来到了一个传说中沉没的古老城市的废墟,废墟上还有火山在喷发。一个古老的地名唤起了他们对历史的回忆,在此陷入沉思。我希望我也能像他们一样,在广袤的废墟上思考悠久的历史和短暂的人生,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16.①示例:我选A,江姐被捕后,被竹签子钉入手指,她高呼“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在渣滓洞集中营里,面对特务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江姐义正词严地痛斥敌人的罪行。她意志顽强,信念坚定,毫不畏惧、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崇高精神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②示例:我选B,水手因伤死去,尼摩船长流下眼泪,为他举行了庄严隆重的珊瑚王国葬礼,不让鲨鱼侵扰;看到贫苦的印度采珠人被鲨鱼袭击,他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和鲨鱼搏斗;救活采珠人后,慷慨地送给采珠人一袋珍珠维持生计。尼摩船长是一个有博爱之心的勇士,他的爱心教会我奉献自我,关爱他人。【13题点津】考查内容概括及人物形象分析。结合片段一第④段“嵌板的外面放下来了。怕人的二十副脸孔现出来了。但第一个土人,那个把手放在铁梯扶手上的,马上被一种神秘不可见的力量推到后面去,他发出怕人的叫喊,做出奇怪的跳跃逃跑”、⑦段“这句话给我说明了一切。那并不是扶手,那是一根铁索,通过了船上的电流,直达到平台。谁触到它,谁都受到一种厉害的震动,如果尼摩船长把他机器中的整个电流都放到这导体中去,这种震动就是致命的力量”等内容可知,选段讲述“鹦鹉螺号”通过托雷斯海峡时,潜艇因为触礁而搁浅,他们在旁边的小岛上逗留了两天,却遭到了土著人的围攻,他们赶紧逃进小艇,可是土著人依然紧追不舍,这时候,尼摩船长很机智得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把铁栏杆通了电,击退了土著人。由此可见尼摩船长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结合片段二第②段“我现在还看见尼摩船长当时的姿态:他弯下身子,带着一种特别的冷静,等待那巨大的鲨鱼。当鲨鱼向他冲来的时候,船长非常矫捷地跳在一边,躲开冲击,同时拿短刀刺入鱼腹中”、④段“船长生命危在旦夕。说时迟,那时快,尼德·兰手持捕鲸叉,如闪电般冲向鲨鱼,用锋利的捕鲸叉,一叉刺中鲨鱼要害。艇长得救了”等内容可知,相关内容为:尼摩船长一行人来到锡兰岛,阿龙纳斯接受尼摩船长的建议,步行到海底采珠场。忽然有条巨鲨向采珠人扑来。尼摩船长手拿短刀,挺身跟鲨鱼搏斗。在尼摩船长被鲨鱼的巨大躯体所压倒,危在旦夕时,尼德·兰迅速投出利叉,击中鲨鱼的心脏。船长救起那个穷苦的采珠人,又从自己口袋里取出一包珍珠送给他。由此可见尼摩船长自信勇敢、心地善良。【14题点津】考查名著内容识记。示例1:在北大西洋上,“鹦鹉螺”号遇到一艘英国驱逐舰,并遭到了炮轰,除了那三位俘虏外,各个义愤填膺,用“鹦鹉螺”号的冲角把驱逐舰击沉;示例2:在南极他们被困在厚厚的冰下,船上极度缺氧,船上所有人轮流用工具把底部十米后的冰盖砸开,逃出了冰下;示例3:在大西洋上,“鹦鹉螺”号被一只巨大的章鱼所困扰,他们拿着斧头和章鱼搏斗,在这过程中,一名船员不幸惨死。【15题点津】考查主观表达。示例1:选择A。在《漫步海底平原》这一节里,在大西洋海底,尼摩陪着教授参观沉没已久的大陆一大西洲。他们观赏了海底火山喷口吐出硫磺火浆的奇景,也察看了已成废墟的庞贝城,还看了各种美丽的植虫动物和软体动物,脚踩海底草坪非常柔软,并且第一次穿上了潜水衣。这样的海底世界令我神往,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穿上潜水衣去感受神秘的海底世界。示例2:选择B。在《价值千万的珍珠》这一节里,写到尼摩船长为救采珠人同巨大的鲨鱼进行搏斗,“他弯下身子,带着一种特别的冷静,等待那巨大的鲨鱼,当鲨鱼向他冲来的时候,船长非常矫捷地跳在一边,躲开冲击,同时拿短刀刺人鱼腹中”等这些描写让我看到了尼摩船长的冷静与勇敢,我希望在这里游览时能再一次感受到尼摩船长英勇无畏的精神。示例3:选择C。在《沉没的大陆》一节,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在海底漫步,黑夜中来到了一个传说中沉没的古老的城市“亚特兰蒂斯”,废墟上还有熔岩在喷发,阿龙纳斯被壮观的景色和人类文明的历史遗迹所震撼。我希望能去那里看看,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类文明的历史遗迹。这种在广袤的废墟上思考悠久的历史和短暂的人生,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16题点津】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及阅读感受。示例一:我选A。江姐沉稳、冷静、沉着、坚强,体现了她对革命事业的纯粹忠诚。在前往川北途中,她看见了被吊在城墙上的丈夫的人头,眼泪一下子就夺眶而出,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一声惨叫。但是一想起当时的情况,以及新的作战任务,她马上就把悲伤的情绪压了下去,更加勇敢地投身于新的战场。作者把江姐这个妻子的深情和她的党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深情和对党的忠诚深深地感染这我们。示例二:我选B。尼摩船长是个知识渊博的工程师,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他不是关在书斋之中和温室里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科学家,而是一个在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志士。他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做正义的斗争。当祖国沦为殖民地后,他带领少数志同道合的人潜入海底,用反抗的行动和不满的言论,支持和唤醒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凡尔纳借尼摩船长之口谴责了殖民主义者在印度次大陆的野蛮的扩张行为。表面看来尼摩船长似乎是个与世隔绝的心如死灰的隐士,然而从他内心深处迸发出的炽热的感情,表明他是一个时刻关注着世界政治风云的科学战士。尼摩船长所渴望的不是金钱和财富,而是人生的自由和幸福。尼摩船长地正义感和强烈地爱国主义情感是多么动人啊!四、古诗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乙]其①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②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③;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④,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⑤,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注释】①其:指柳宗元,字子厚。②遣:贬谪,放逐。③大人:父母。此指刘禹锡之母。④拜疏:上呈奏章。⑤重(chóng)得罪:再加一重罪。1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斯是陋室逝者如斯 B.谈笑有鸿儒鸿篇巨制C.往来无白丁目不识丁 D.可以调素琴素面朝夫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9.语段[甲]中两次用到类比手法,请选择其中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20.上面两个语段文体都是铭,一个是居室铭,一个是墓志铭,请结合内容分析两位作者的写作目的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17.C18.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19.示例一:用“山”“水”类比“陋室”,用“仙”“龙”类比自己,说明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引出“惟吾德馨”这一主旨,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伏笔。示例二: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先贤的居室比美。以古代先贤自比,表明自己也有与古代先贤相同的志趣与抱负,暗示“陋室不陋”。20.【甲】文通过写陋室环境的清幽宁静、室内生活情趣的高雅、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等,表明“陋室不陋”,借以抒发作者高洁做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乙】文通过写柳宗元在朋友困顿之际挺身而出,想要替友人受过一事,表达作者对其重情重义品德的赞美之情。【17题点津】考查文言词语理解。A.都为代词,这;B.都为形容词,大;C.名词,成年男子/名词,最简单的字;D.都是形容词,意为“原来的,不加装饰的”;故选C。【18题点津】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上:长到;入:映入。【19题点津】考查写作手法。根据文章内容可知,【甲】文用到的两次类比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z作者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用“山”“水”类比“陋室”,用“仙”“龙”类比自己,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从而突出了“惟吾德馨”的主旨,为后文具体写陋室不陋埋下伏笔。作者由“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引出“何陋之有”,即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20题点津】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甲】文根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知,作者通过写陋室环境清幽、交往人物志趣相投、日常生活充满情趣等,再通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类比,突出了“惟吾德馨”的主旨,抒发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乙】文从“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可以看出,柳宗元在朋友刘禹锡困顿之际挺身而出,想要替友人受过,表现了柳宗元重情重义的美好品德。从“呜呼!士穷乃见节义”可以看出,文段意在表明作者韩愈对已故好友柳宗元重情重义品德的赞美之情。【点睛】参考译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要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乙】他被召回京师又再次被遣出做刺史时,中山人刘梦得禹锡也在被遣之列,应当去播州。子厚流着泪说:“播州不是一般人能住的地方,况且梦得有老母在堂,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他没有办法把这事告诉他的老母;况且绝没有母子一同前往的道理。”向朝廷请求,并准备呈递奏章,情愿拿柳州换播州,表示即使因此再度获罪,死也无憾。正遇上有人把梦得的情况告知了皇上,梦得因此改任连州刺史。呜呼!士人到了穷境时,才看得出他的节操和义气!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概括峰和塔的高度,古代八尺为寻,“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B.第二句写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进一步渲染塔之高。C.第三句直抒胸臆,“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品德高尚的人。D.这首诗是登高抒怀之作,诗人登上飞来峰,触景生情,抒发豪情壮志。22.“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中“不畏”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写出后两句诗蕴含的深刻哲理。【参考答案】21.C22.①“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②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或者: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向,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21题点津】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C.有误,“浮云”在诗中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故选C【22题点津】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的哲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这首诗是诗人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由诗句可得出的哲理是: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五、作文(50分)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50分)23.按要求写作。我的心愿很小,小到在别人眼中不值一提:吃碗外婆做的红烧肉,看妈妈每天都洋溢着微笑,希望自己再长高几厘米,和小伙伴看场青春的电影……再小的心愿都是宝藏,都能给自己大大的能量,而每一个小心愿的实现,就是生活给我的最美馈赠。请以“我的小心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600字左右。(2)不得抄袭、套作。(3)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参考答案】例文:我的小心愿在“隆隆”的炮声中,崭新的2022年来到了。我看着窗外的烟花,默默地许下了一个心愿。前几天,我满怀着激动的心情,带着期待走进了常州外国语学校和正衡中学。刚一走进常外,我就看到了一片火树银花,一旁路过的学姐笑着对我说:“MerryChristmas!”来到体育馆,我观看了常外学生的精彩表演,来到了学生的教室。看着教室墙上的无数集体或个人奖状,我暗自许下了一个心愿:愿自己能来常外读书。回到家后,我对着爸爸妈妈说道:“我想上常外。”然后,我走进房间,认真学习起来。每天回到家后,我一改懒散的毛病,赶紧完成学校的作业,拿起英语词典就看了起来。先是把不会的单词全都圈出来,然后再一个一个拼读、默写。现在,我已经可以把从A到F的大部分单词都认出中文来了。认完单词后,我打开电脑,在网上找了几篇英语和语文阅读理解,开始做了起来。做完后,校对答案,看看与正确答案有什么差异。周末在家,我总会拿出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读读背背,或者找一篇没有学过的课文把中文录下来默写。我找了一些奥数题目打印下来,思考思考解题思路,开阔思维。我找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经典古诗,读读背背默默,普及中国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