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1、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统计的初步学问、1课时
教学要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教学活动,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熟悉象形统计表,会把数据填入表中,能依据表中得数据答复一些简洁的问题。培育学生有序的观看,有条理的思索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
学生已具备的认知水平:
已学习过分类与比拟,120各数的熟悉,2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序的.观看,有条理的思索,留意启发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统计初步学问教学目的:
通过好玩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教学活动,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熟悉象形统计表,会把数据填入表中,能依据表中得数据答复一些简洁的问题。培育学生有序的观看,有条理的思索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熟悉象形统计表,会把数据填入表中,能依据表中得数据答复一些简洁的问题。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培育学生有序的观看,有条理的思索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学导法,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预备:
学具,长正方体,圆柱、球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森林中要举办拔萝卜竞赛,小白兔小黑兔小灰兔进展拔萝卜竞赛,想请同学们当裁判
二、引导
学习先数一数它们各拔了多少个萝卜,再将数据填入表里。观看表格中的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有序的填写统计表,出示水果图,观看有几类水果,分小组合作,给水果分类,再数一数水果的数量。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困
三、稳固练习
数一数他们各套中多少个圈?填在表里,提问题。填写统计表:分类可按外形分类,可按颜色分类。数一数各有几个?填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发散:生活中哪些地方
用到统计,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小结:学生对如何分类数数很熟,担不会提数学性质的问题。经教师提示后会提出数学问题了。
教学板书:
小白兔6个小灰兔5个一共(15)个小白兔拔的最多,小黑兔拔的最少,小白小黑兔4个兔比小黑兔多拔了(2)个
教学反思:
通过好玩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教学活动,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熟悉象形统计表,会把数据填入表中,能依据表中得数据答复一些简洁的问题。培育学生有序的观看,有条理的思索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
2、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使学生加深对千克的熟悉,培育学生的操作力量、应用力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对物品重量的估量。
教学过程:
1.出示:苹果、橘子、西红柿、黄瓜各1个,先让学生估量一下,每个各重多少克?
2.想一想:假如称一千克的苹果,也许是几个?橘子呢?西红柿呢?黄瓜呢?
3.进展称一称的练习。
4.学生将实际动手后获得的.答案写在书上。
1.分小组先分别称一称每个人的体重。
2.比一比,谁最重,谁最轻。
3.假如一个小朋友比23千克重一些,另一个小朋友比24千克轻一些,请大家估量一下,这个小朋友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可以怎么说?
6至10岁儿童体重的千克数一般是“实足年龄×2+7(或8)”。请你算一算自己的体重,再与你称出的实际体重比一比。
对最近所学的学问有没有什么不清晰的,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今日这节课我们一起称了水果和蔬菜,还称了自己的体重,你有什么收获?
利用休息日,到菜场去走一走,估量一下各种蔬菜大约分别是几千克重?
3、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把握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特征,把握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引导学生观赏生活中的图案,并敏捷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变幻的方法设计图案。
2、通过观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受主动探究平面图形的特征和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适时渗透转化、对应等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进展学生初步空间观念。
3、培育学生利用所学学问对四周事物进展观看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建立新、旧图形之间的联系,渗透转化、对应思想。
教学难点:
利用图形特征解决一些敏捷的实际问题。
表达新课标思想: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学问联系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课时:
1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的熟悉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把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特性,以及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会正确作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把握平行四边形高的作法。
教学过程:
1、观看下面的图形,你可以把他分成几类,为什么?
2、汇报:怎么分?按什么标准分?
3、熟悉多边形,四边形。了解讨论平面图形从边、角入手。
4、四边形的特征。
5、熟悉四边形中已学过的图形,揭题:平行四边形的熟悉。
二、动手操作,自主讨论平行四边形
1、拿出平行四边形的四种不同图形,认真观看:边、角有哪些特征?(四条边,四个角)
2、依据你的观看大胆猜一猜边、角还可能有那些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3、验证:分组分测四个图形的边角,看看是否真的像你所想的一样。
4、汇报:(对角的确相等,而且发觉邻角和是180,四角和是360)
4、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表达新课标思想:
采纳多种方式组织学生进展测量的实际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沟通中,完成测量任务。培育学生把所学的数学学问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育学生解决详细问题的力量。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通过组织学生测量长度,培育学生的初步实践力量,稳固所学的米、厘米以及有关线段的熟悉的学问。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一些在生活中常遇到的.有关长度方面的学问。
2.力量目标:进一步稳固、加深对米、厘米的熟悉。在活动中培育学生估测力量,引导学生采纳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情感目标:增加学生的合作与沟通的意识,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学问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育学生应用所学学问去解决详细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
课前进展有关方面状况的了解,细心做好课上得组织工作,组织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里进展有意义的活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填好统计表后,能够提出正确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过了米和厘米的熟悉了,也熟悉了线段,今日就要考验考验你们,看你们对于学过的学问是不是把握了。
二、预备活动。
(一)自愿结合成组。(每组自己确定要测量的内容)
(二)小组之间相互检查预备的测量工具是否预备齐。
(三)教师发给每组一张统计表,小组一起把统计表的表头填写完整。
三、实践活动。
(一)小组之间相互商议,进展分工。
(二)到各自要测量的目的地进展测量。
5、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单元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经受编制2~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运用口诀的优越性。
2.能够发觉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育有条件地思索问题的习惯,逐步进展数感。
3.会比拟娴熟地用2~5的乘法口诀进展乘法口算和解决简洁问题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经受编制2~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
会比拟娴熟地用2~5的乘法口诀进展乘法口算和解决简洁问题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规划课时数:6课时。
数松果1
做家务1
课间活动1
需要几个轮子1
小熊请客1
回家路上1
数松果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经受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展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简洁的实际问题。
养成教育训练点:
养成有条理地思索问题的习惯,体验运用口诀的简便。
教学重点:
把握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初步把握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有两只小松鼠特殊喜爱吃松果,这不,一大早它们就去松树林采松果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吧!
它们采的松果真多,地上有,篮子里也有,它们想知道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就数出5个堆成一堆,这样5个5个地一边整理一边数。
二、经受数松果的过程,引出几个5和乘法算式。
1.出示第一行松果,说出个数,一行5个;
出示其次行松果,说出个数,二行10个;
出示第九行松果,说出个数,九行45个。
2.依据行数,说出几个5。
一行1个5
二行2个5
三行3个5
九行9个5
3.依据几个5,说出乘法算式。
1个515=551=5
2个525=1052=10
3个535=1553=15
9个595=4559=45
三、依据乘法算式编制5的乘法口诀。
15=5口诀一五得五
25=10口诀二五一十
35=15口诀三五十五
45=20口诀四五二十
55=25口诀五五二十五
6、北京版一年级上册《熟悉10以内的数》数学教学反思
一、教学时我能依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急躁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舞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忱,鼓舞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熟悉,从而到达教学的目的。
二、数学学问源于生活而最终效劳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识的生活世界动身,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三、在分类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应用自己已有的生活阅历试着分一分,和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结果很多孩子们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们除了按年龄,按性别,有的还按衣着分、按发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说明白这样的教材设计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孩子们的生活阅历动身,让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亲切的数学问题,使他们乐于接收。
反思四:熟悉1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名师孙瑛教师和唐艳芳教师前来指导,心中倍感压力。经过第一次授课后,孙教师和唐教师都给出了不少建议,我对课件和教案做出更改,在后面的三次授课中,一次次进步,每次都有不通过的收获。在此,特殊感谢这两位教师的指导和同年级教师的.支持。
100以内数的熟悉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熟悉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数数和数的组成。大局部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阅历,但是这种数数大都属于唱数的水平,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晰。从学生的熟悉根底动身,开头让学生猜一猜一堆杂乱的小棒有多少根,再让学生实际数一数,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数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拐弯数的下一个数是几十以及几个十是几十。然后让学生自己说说是怎样数出100根小棒的,明确100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在数物品的过程中对计数单位一、十和百有一个感性的熟悉。在熟悉数的时候,我们借助了一个好帮手10,确定10根10根数的方法,告知他们每十根扎成一捆,最终10捆再扎成一大捆,形象地再现了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比拟顺畅地理解了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
本节课内容及目的是让学生经受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会正确的一个一个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熟悉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100,这节课主要帮忙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并对数的组成有一个初步的熟悉。
总之,对自己的教学,我要加强反思,努力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是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取得进步。
7、北京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熟悉》的教学反思
由于同年级教师十一过后要讲公开课用我们班学生试讲,我将此局部内容进展前置教学。
乘法的初步熟悉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头,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状况下,教材一开头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熟悉,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学问奠定非常重要的根底。教材非常重视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学生实际操作,首先通过学生比拟熟识而又非常宠爱的游乐园引起学生的兴趣,为熟悉乘法作预备。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摆各种各样的图案,由同数连加算式引出乘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得出二个学问点:一是初步熟悉一样加数及一样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根底。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本课。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一样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许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熟悉到:信任学生,但凡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但凡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但凡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
本节课是初次熟悉乘法,所以我们这节课的设计就要从加法入手。先出示情境图,依据发觉的信息来提问题,分别从开小火车的有多少人,做碰碰车的有多少人及跳绳的有多少人,这些问题入手,大局部孩子都能列出加法算式来,教师板书,继而同学们来观看这几个加法算式有无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觉这些算式都有一样的加数。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主要注意对孩子们语言表达上的培育和行为习惯上的养成。另外,在总结乘法算式的过程中,利用我们之前的发觉使学生们意识到: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算式,也可以用乘法计算。换句话说,只有有着一样加数的算式才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在学习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的过程中,使学生们熟悉到如:4+4+4+4+4这5个4相加既可以写成54也可以写成45,由于之前教师在暑假作业上有一项要求整理背诵99乘法口诀表,有的学生学问单纯的去记忆,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以至于我让转换其他的加法算式为乘法算式的过程中消失了滥用乘法口诀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首先向同学们解释了何为乘法口诀:为了便利人们记忆9以内的乘法整理编排出来的一个便于记忆的口诀,他并不能代替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很简单会分不清加数和个数,比方3+3写成乘法算式,有个别同学会写成33,针对这一状况,我会重新让学生去回忆并理解几个几相加就是几乘几。
这一节课是熟悉乘法的起始课,使学生学习并运用乘法口诀的根底,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在平常计算过程中常常见到几个几相加,却并未真正的运用过。所以,这一节课就是培育学生熟悉到加法与乘法关系的一个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学生们的把握总体不错。
8、北京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统计表》的教学反思
1、从单学科教学向综合教学整合。
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不但因两者有不行分割的渊源,互为依存;而且这种整合也是数学应用思想的连续和进展。借助于word这一办公软件载体,统计表的功能和制作,电脑技术的链接、转换功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观看、比拟、思索中加深学生对学问的理解和把握,并且丰富了原有的学问构造,增加了对学问深层面联系的感知。这种优化整合,使学科资源充分被调用,培育了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拓宽了看问题的角度。
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间整合,不仅是内容的整合,更多地表达在教学手段的整合。信息技术是群众化的通用工具,我们应当把此作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力量展现的手段。对学生来说,只停留在单一的信息技术学科中学习制作表,或许只是一个要把握和测试的内容,只有与数学学习的内容相结合,其真正的成效才显露出来。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觉,制作统计表的技能,的确是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它可使学生从一般繁琐的制图和计算中解放出来,使学生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对统计思想和方法这些更有用更现实问题的学习和探究中去,使教学侧重点更明确
2、从凭教材教学向生活数学靠近。
教材给我们供应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处理,具有典型性和抱负化的题目模式;而生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纷繁简单的现象,两者截然不同。现在进展的教学改革,正是要求我们从呆板的教科书中走出来,投入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在自己所熟识的亲切的生活气氛中进展学问的猎取,才更真实,更能学以致用,我需要我要学。而作为教学主要参加者的教师在理解教材、驾驭教材的同时也要制造性地利用教材,让教材资源更贴近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建立生活化的资源平台,使数学学习从课本学问拓展至课外,从单一走向多元,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增加社会活动力量。
3、从纯课堂学习向课外探究延长。
注意实践活动是数学课程进展的一个趋势。信息技术整合下的数学教学,必定从课堂向课外延长,校内校外有机结合。从课堂走向课外,学生将面临更多的时机和挑战,学习活动的时空也以开放的形式而存在。教学不单是用几个40分钟和一张试卷就可以完毕的。在上述内容的教学中,学生要选择适宜的题材,合理的数据,极需要有捕获生活现象中的`潜在数学特征的力量,实践活动给予学生成长提高的时机。在此根底上,学生面对这些统计结果,自然会得到一些值得反思的东西,由每月的平均零花钱想到珍惜家长的劳动成果,由学生的体育达标率想到女生应当加强体育熬炼数学学习的价值随处可见,而学生受到的启发也将终身受用。
4、从重全面提高向自我实现进展。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的五种需要,最高层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虽然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和目标不同,但都有剧烈的自我表现意识和自身价值实现的愿望。从搜集统计学问,到熟悉各种统计表的作用,再到解决问题,自由创作,评价优劣等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学生参加,在相互学习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面上得到了不同的收获,在切磋中学会了用各种方法来学习,翻开了学习的视野,既有全体学生的全面提高,又不乏共性才智的闪光。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加上信息技术所创设的宽阔舞台,使学生各施其能。比方,对于计算机,有的学生擅长上网搜集,有的学生擅长制作,有的学生热衷于分析统计表等等,其所表现程度有肯定的开放性,很难有标准的答案,倒是随处可见闪光点。各个学习环节上各有所长又得到相互弥补。
9、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这一单元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法的应用。内容不仅多并且较抽象,学生理解较难。
分数乘法的意义在整数乘法的根底上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长。特殊是对一个数乘分数的理解上是这一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重要了。
数量关系的理解,要紧紧依托于图像的直观性,这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图形与数量的结合。变抽象为直观,用直观的图示帮忙学生理解抽象的.文字表述,再逐步使学生脱离直观上升到抽象语句的规律性理解和把握。例如在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图示的方式方法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反之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直接用乘法来列式即可。同时引导学生直观的感知到了积小于被乘数的道理。下一步教学计算时更是要借助图示来帮忙理解等于几的道理。用图形表征让学生充分观看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这一比拟简单的计算过程。引导归纳得到一个规律性的结论:分子相乘做积的分子,分母相乘做积的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才比拟简便。
分数乘法的应用,则要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来帮忙学生建立数量与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和明确分数乘法的应用就是对分数乘法意义的拓展和深化。
数学的理解是离不开图形的帮助的。图形和数量是数学学习的一对相互依附的对象。要学好数学就要教师帮忙学生建立用肯定的符号、图形来翻译抽象的数学内涵,变深邃为简约,更有利于学生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为进一步的学习数学学问积存数学活动的阅历吧。
在教学《分数乘法》时,我重点让学生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坚持每天进展口算训练。对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能联系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进展教学,注意加强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明确把谁看作单位1,但也忽视了单位化聚的方法复习以及一些重点评讲。以后应从以下几点来加强日常教学
1、在教学中多进展题组训练,突破难点,让学生充分感知提炼方法。
2、教学中要留意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弄清以谁为标准,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3、帮忙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4、加强单位化聚方法的复习,如?时=()分吨=()千克。
10、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熟悉角》的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学问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看、操作、猜想、沟通、反思等活动中渐渐体会数学学问的产生、形成与进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气,同时把握必要的根底学问与根本技能。数学体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加,亲身经受,获得对数学事实和阅历的理性熟悉和情感体验。它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加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在体验和制造中学会数学。
一、联系实际
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教育学意义上的体验既是一种活动过程,也是活动的结果。小学数学中的很多概念、法则、算理都能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生活背景,所以教学中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阅历、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供应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感性的实物入手,抽象出角的图形,提醒出角的特征,再让学生在身边的事物中查找角,做出角,最终自主探究比拟角的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熟悉。学生在课堂上想说做合一,真正到达了口手脑协调进展的学习境地。学生既学到了角的有关学问,又亲身体验了学问的来源,同时,教学中还应引导组织学生自觉运用数学学问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学问与生活实际的亲密联系。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二、实践操作
让学生体验学问生成过程通过实践操作,开放学生全脑,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加,让学生体验学问的动态生成,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拟抽象,学生承受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忙学生更好地熟悉角,整节课我将观看、操作、演示、试验、合作探究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在引导学生体验的根底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通过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学生活泼开心地亲自参加、亲自体验到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制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受学问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看中分析、在动手中思索。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加到探究新知的过程。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胜利和喜悦。自信念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加了。
三、回归生活
让学生体验学问应用过程要使学生在活动中和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进展数学。要通过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培育学生初步的规律思维力量,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在数学应用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数学回归生活,并获得学有所用的积极情感体验。
在《角的熟悉》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