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17讲两次工业革命_第1页
第六单元第17讲两次工业革命_第2页
第六单元第17讲两次工业革命_第3页
第六单元第17讲两次工业革命_第4页
第六单元第17讲两次工业革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能提升课Ⅱ知能提升课Ⅰ目录ONTENTSC高考研究课4课时作业第17讲两次工业革命第六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拓展·历史认知]

主干整合夯基固本一、圈地运动1.含义: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的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的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2.影响: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发展走向的重大转折点。(1)在经济上,圈地运动对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和自由劳动力。(2)在社会层面上,圈地运动促进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成为推动17世纪英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的重要因素。(3)总之,圈地运动在客观上推动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英国社会的发展。二、第一次工业革命1.背景(1)政治前提:18世纪时,英国

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2)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制度资本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市场广阔的海外市场提供动力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

进一步发展生产技术(3)直接动力:市场的需求急剧扩大,推动生产技术革命。2.过程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

”新阶段1785年,

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的

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不久,法国和美国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珍妮机瓦特大机器3.影响(1)经济上: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生产组织

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工厂(2)社会上:城乡结构工业城市形成,

进程明显加快阶级关系形成

两大对立阶级社会变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

的统治城市化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3)思想文化上: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业革命后产生三大思潮: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三大潮流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4)消极影响:①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造成阶级矛盾尖锐。②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③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④生产不足被生产的相对过剩取代,工业革命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成为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破坏力越来越大,成为新的经济问题。⑤工业革命制造的强大生产力也造就了强大的军工企业,再加上世界市场的形成,战争的破坏力更加巨大,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使人类更加珍爱和平。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条件市场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交通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表现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

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

和世界贸易中心影响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世界面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世界工厂[聚焦·主题线索]

主题突破提升素养主题(一)

工业革命的爆发及特点一、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1.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2)技术来源: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3)开始部门:首先发生在轻纺部门。(4)范围:首先发生在英国,后缓慢扩展到其他国家。3.工场制度、工厂制度类别工场制度工厂制度出现的时期16世纪中叶工业革命时期生产手段以手工劳动为基础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规模相对于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规模较大相对于工场手工业,规模较大,工人集中影响成为城市手工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过渡到资本主义大生产的最初形式促进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二、依托史料实证,强化“论从史出”[史料一]

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宣称“我们只是把蒸汽机看作是人类发明的最高贵的机器”……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好啊!英雄来了!”——《世界:一部历史》[思考]

指出史料中人们对工业化的态度,并根据史料一分析理由。[教你读史]史料表明工业革命深刻改变了人类生活,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当时的社会公众对工业革命持肯定态度。[提示]

态度:肯定。理由:蒸汽船便利了交通;蒸汽机提供了动力;桥梁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凸显了人的力量。[史料二]

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收入状况工种数典型工种列举最高9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居中16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最低6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思考]根据史料表格概括英国利兹市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并简要分析原因。[教你读史]

史料为表格信息,从机械工种的数量变化和工人的分化两方面分析原因。[提示]

变动:在传统职业基础上出现大量机械工种,并享有最高工资待遇,即工人出现新的分化。原因:工业革命开展,“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主题(二)

工业革命的影响一、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1.工业革命的影响2.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1)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而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2)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3)促使城市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4)促使社会思想转型:工业化和法国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导致了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1848年的欧洲普遍革命中发挥了作用。(5)促使社会形态转型:工业革命后,经济形态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形态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二、追溯家国情怀,把握“现实未来”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启示(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努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迈进。(2)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引领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上阔步前行。(3)充分利用本国市场。当今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市场,要适当提高工资水平,提高消费水平,以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增长。(4)合理调整人口政策,适应社会发展需要。(5)我们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保障智力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依托史料实证,强化“论从史出”[史料一]

政治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专制统治,而工业革命则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辅相成下,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变革。——《对工业化的重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思考]

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变革是多方面的。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变革性影响。[教你读史]

史料中“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说明工业革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提示]

经济: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操作,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诞生;工人运动兴起;推动1832年议会改革,代议制不断完善。思想:自由主义思潮兴起。国际地位:成为“世界工厂”。[史料二]

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1835年托克维尔评论曼彻斯特[思考]

如何理解史料二中“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应该怎样正确应对文明转型?[教你读史]

史料中“污秽”“肮脏”“野蛮”等说明了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提示]

理解:工业文明在取代农业文明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加紧剥削工人阶级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和破坏。应对: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发展;建立新的资源配置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预测·命题方向]

模拟专练高效达标1.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的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这表明(

)A.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B.专利保护推动了工业革命C.政府领导工业革命的开展D.工业革命完善了专利制度解析:材料强调专利数量的增加,而非强调发明数量的增加,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高峰时期发明获得专利数量的增加,体现出专利保护推动了工业革命高峰的到来,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领导,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发明获得专利数量的增加,未涉及专利制度自身的完善,故D项错误。答案:B2.下面是1700~1800年英国国内工业品消费占整个工业品消费比重变化情况统计图(单位:%),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海外市场不断扩大B.资本积累引起消费水平下降C.工业产值略有滑坡D.经济危机导致产品严重滞销解析:根据统计图1700~1800年英国国内工业品消费占整个工业品消费比重在下降,1700~1800年是英国工业革命期间,海外生产不断扩大,大量商品被输往海外,故A项正确。答案:A3.1796年,一位美国医生发布了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大纱厂所雇用的童工很容易遭受烈性热病的传染,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材料表明(

)A.圈地运动使得城市中人口剧增B.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未顾及儿童D.工业化进程带来新的社会问题解析:材料中“1796年”“曼彻斯特”“大纱厂”表明是工业革命,而材料中“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表明是新生的社会问题,故D项正确。答案:D4.据19世纪英国卫生改革家查德威克的报告:城镇卫生工作的缺点会使人们养成最卑劣的堕落习惯,导致多数人道德败坏,因为他们在偏街僻巷堆积的有害脏物中寻找他们赖以为生的东西。该报告揭示了(

)A.城市建设与社会救济的关系B.工业革命与社会习俗的关系C.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D.城市环境与文明风尚的关系解析:材料并未涉及社会救济,故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反映社会习俗的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当时道德败坏的场景,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城镇卫生工作的缺点会使人们养成最卑劣的堕落习惯,导致多数人道德败坏”得出是城市的环境导致了人们的道德的变化,故D项正确。答案:D[拓展·历史认知]

主干整合夯基固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前提和条件政治前提

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理论基础自然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资本主义2.成就(1)电的广泛使用: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

成功。②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③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

。(3)化学工业发展,令人瞩目。(4)科学技术推动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发电机飞机3.影响(1)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工业部门:诞生

、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3)生产结构: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4)生产组织: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

。(5)世界体系: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电力工业垄断组织4.特点(1)科研成果同技术、生产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巨大发展。(2)工业革命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新发明超出一国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3)在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4)开始于重工业和能源工业,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各个领域几乎同时展开技术革命。(5)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电讯业等。(6)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二、全面认识垄断组织1.概念: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出现原因(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不仅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使资本与生产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2)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为少数大资本家垄断市场、提高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创造了条件。(3)大企业为了避免因竞争带来的损失和破坏,互相妥协,通过联合保证相互的既得利益,并防止新的竞争对手跻身其中。(4)当少数大企业联合起来,通过订立各种协议来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的时候,垄断就形成了。3.评价(1)建立高级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将原有的企业之间的外部关系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关系,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既约束了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限制了其他企业同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2)垄断资本家参与政治生活,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导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争霸,不可避免地引发战争。三、世界市场的发展1.原因(1)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2)交通通讯:新型交通工具和

出现,加强了各地联系。通讯手段2.表现(1)政治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地区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2)经济上:世界贸易额增长三倍左右;非工业国家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明显。3.影响(1)建立起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2)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的

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亚非拉民族资本主义[聚焦·主题线索]

主题突破提升素养主题(一)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一、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1.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动力蒸汽电力发明者工匠科学家和工程师科技含量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科学理论指导,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发展进程首发英国,逐步扩展到其他国家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起始部门轻工业重工业经济结构和生产组织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进入大企业时代,垄断组织出现经济格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经济霸权欧美其他工业国家崛起,冲击英国的经济霸权经济思想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殖民扩张掠夺原料,输出商品资本输出,瓜分世界2.多元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整体史观:新型交通、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2)文明史观: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的转折点。(3)近代化史观:促进了政治上的法制化和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4)社会史观: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的贫困问题、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等。(5)生态史观: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二、依托史料实证,强化“论从史出”[史料一]

在欧美近(现)代化的初期,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给予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很大的推动力,从而引发了科技革命。此后,科学技术开始以巨大的生产力转化功能回馈工业进步和经济发展,并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思考]

史料阐述了欧美近(现)代化历程的哪一主要特点?[教你读史]

史料中“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说明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推动科技革命,科技革命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并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变化。[提示]

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推动科技革命,科技革命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并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史料二]

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1870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等[思考]

根据史料,归纳1870年至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教你读史]

读史料时注意德国工业生产的增长变化以及其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例,并将这些数字与英国对比,综合时代背景分析原因。[提示]

特点:经济飞速发展,增速超过英、法等老牌国家;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超过英国,但其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低于英国。原因:德国的统一促进了其经济发展;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领先;德国殖民地少,所占世界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主题(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一、立足时空观念,谨防“颠倒错乱”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示意图二、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1.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1)世界市场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建立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既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整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体系)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保护国)。2.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1)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①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②工厂生产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料;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为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提供了条件。(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③国际分工日益明显;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三、把握唯物史观,力求“辩证看待”辩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2)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四、依托史料实证,强化“论从史出”[史料一]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全球通史》[思考]

史料反映世界市场形成的基本途径。根据史料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有哪些。[教你读史]

世界市场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它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拓展而形成;建立在西方列强野蛮扩张与殖民掠夺基础之上。根据史料一,从商品交换、殖民掠夺、交通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归纳。[提示]

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有国际贸易、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史料二]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思考]

史料反映了世界商品贸易的交流与发展。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特点,并分析促成此特点形成的历史条件。[教你读史]“特点”根据史料可知主要以欧洲为中心进行商品和资本的输出,“原因”主要是欧洲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优势。[提示]

特点:以欧洲为中心;欧洲掠夺海外原材料的同时,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条件:欧洲主要国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最终确立;殖民扩张及两次工业革命给欧洲带来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交通运输日益便利。[预测·命题方向]

模拟专练高效达标1.1866年,西门子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的基础上制做出第一架大功率直流发电机,首次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1879年,他又发明了电动机,将电能再转变为机械能。这表明(

)A.科学与技术之间进一步紧密结合B.德国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列C.工厂的动力转变为以机械能为主D.统一后的德国重视科技与发明解析:根据材料“1866年,西门子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的基础上制做出第一架大功率直流发电机,首次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1879年,他又发明了电动机,将电能再转变为机械能”得出科学与技术之间进一步紧密结合,故A项正确。答案:A2.某学者在论文中提到:“1873年美国人帕尔文制成第一台履带式的以蒸汽为动力的拖拉机,1892年内燃拖拉机在美国首先研究成功……1930年上升到93台,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据此,材料反映了(

)A.工业革命引发农业领域的变革继续深化B.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农业生产方式变革C.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产量的提高D.工业发展推动了钢铁制造业的发展解析:内燃拖拉机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错误;根据“1892年内燃拖拉机在美国首先研究成功……1930年上升到93台,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可知内燃机的使用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带来农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故B项正确。答案:B3.英国在19世纪的最后25年中,民众生活费用下降了三分之一,而在这同一时期内,平均工资却大约增长了5%。西欧其他国家在这些年间也取得了类似的进步。由此推知在这一期间,西欧(

)A.工人收入增幅与经济发展同步B.各国经济发展差距不断缩小C.人们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数据,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了生活水平上升,但没有涉及各国经济发展差距,故B项错误;人们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与材料中“民众生活费用下降了三分之一,而在这同一时期内,平均工资却大约增长了5%”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表明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但未涉及贫富差距,故D项错误。答案:C4.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到来,欧美国家在亚非拉国家建立商站、租借地、移民区、殖民地,通过控制和掠夺他们的资源,构成了新兴工业世界全球经济体的中心区。材料反映出垄断资本主义(

)A.不能推动农业文明地区的近代化B.改变了世界经济近代化的方向C.阻碍了工农业文明地区的交流 D.助推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解析:垄断组织对亚非拉国家的控制掠夺,进一步使亚非拉国家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故D项正确。答案:D考纲卷别工业革命考情分析全国卷Ⅰ2018·工业革命首发英国的学术观点;2017·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贫富差距;2015·三次科技革命与生产力本讲内容虽少,但在高考中复现率较高。命题从能力立意上切入角度往往出其不意,如从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来考查工业革命带来的贫富分化问题,从世界大国经济发展的角度考查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从铁路多种轨距的问题来解释制约工业革命发展的因素,全面体现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全国卷Ⅱ2016·工业革命与环境污染;2015·第二次工业革命;2014·第一次工业革命全国卷Ⅲ2018·曼彻斯特城市的发展;2016·工业革命与铁路建设全国卷2012·工业革命与信号灯[研析·高考命题]

真题研模决胜高考(2018·高考全国卷Ⅰ)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知识定位]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原因的学术观点的争论。[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考查“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两个方面,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方法指导史料实证本题题干给出几种关于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几种观点,需要结合历史史实对这几种观点进行论证唯物史观这几种观点分别从经济、政治、自然条件方面说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体现了对这一研究的多元化而且也越来越趋向全面[尝试解答]

________[解析]这些观点分别从经济、政治、自然条件方面进行说明,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故A项错误;从传统上强调经济条件到后来注重政治制度和自然条件的作用,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越来越多元化,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故B项正确;研究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自然要把重心放在英国方面,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是次要因素,故C项错误;后期学者的研究只是研究视角的不同,不能以此否定传统观点,故D项错误。[答案]

B(2016·高考全国卷Ⅱ)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知识定位]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个方面,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方法指导时空观念由“1816年”“1831~1841年”,看出此时正处于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历史解释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口死亡率大幅上升,反映了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尝试解答]

________[解析]由题干中的“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等可知A项符合题意。B项化学工业主要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得到发展,不符合题干时间信息,故排除;C项与题意无关;D项工业革命时期医疗水平得到提升,故排除。[答案]

A[演练·命题视角]

找准考向领悟题点(一)已考视角1.命题点:美国工业革命——美国铁路建设轨距变化(2016·高考全国卷Ⅲ)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解析:19世纪60年代美国各地铁轨有很大差异反映出美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故A项正确;各地铁路轨距不统一,说明铁路部门不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故B项错误;C项没有材料依托,D项不符合史实。答案:A2.命题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工业化的发展(2015·高考全国卷Ⅱ)由下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解析:从上表可以看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仍占据垄断地位,与上表不符,故A项错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下降,反映出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和上涨,即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化有所发展,故B项正确;从上表无法得出各国工业发展程度,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但与上表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3.命题点:英国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2014·高考全国卷Ⅱ)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解析:19世纪初,英国已开始工业革命,妇女和女孩们从繁重的手工纺车的辛苦劳动中解放出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使手织机也多半被闲置,材料只说明纺车被弃置,不能得出妇女被解放的结论,故A项正确,B项不正确;材料也未体现C项;D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答案:A(二)待考视角4.命题点:政府在工业革命中的角色对18世纪后半期英国的工业化,“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