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1.中国的民族关系:秦汉时期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隋唐时期,各民族在大一统条件下大交融、大发展;宋辽夏金时期,政权并立,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并未中断;元明清三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开启了自觉发展新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民族大团结局面日益巩固。2.中国的对外关系:早在先秦时期,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就有广泛的交往交流;秦汉以来,随着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扩大;隋唐时期,对外关系空前发展,中国与阿拉伯地区、东南亚地区、日本、朝鲜等均有往来;宋元时期,海路渐趋发达;明清时期,中国对外政策逐渐由开放走向了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倡导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3.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宗教改革以及民族意识的觉醒,近代欧洲民族国家逐步形成。在国家利益冲突之中,国际法和外交制度逐步建立。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但战后国际法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建立了世界上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与联合国。中原郡县羁縻(边疆)朝贡(藩属国)化外(远交,不征)天子居中国,受天命,治天下——董仲舒《春秋繁露》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资治通鉴》何以中国:多元一体的天下观;中华世界秩序:华夷观念下的朝贡体系民族国家世界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民族关系是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形成的关系。在今天中国国土领域之内,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建立的政权与中原王朝之间的关系,均视为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关系。包括政治、经济贸易、军事科学技术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古代专门指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往,包括与近邻——东亚的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中亚、西亚、欧洲、非洲各国之间的交往,到16世纪逐渐扩展到与美洲的交往。阎立本《步辇图》【概念阐释】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各民族之间既有和睦相处,也有矛盾冲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知识结构公元前221年220年581年907年960年1368年1840年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秦朝设典客等;汉朝设大鸿胪等;秦汉修长城,北击匈奴;汉朝屯戍等礼部和鸿胪寺;隋朝与琉球交流、册封冼夫人;唐朝和亲、羁縻州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时战时和;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事务明朝修长城筑九边;清朝设置理藩院、改土归流、设驻藏大臣、册封宗教首领、联姻等丝绸之路、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隋朝: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常骏出航到赤土国。唐朝:造纸术外传阿拉伯地区、海路交通活跃、日本派遣唐使泉州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元朝马可波罗来华明朝郑和下西洋、海禁。清朝签订《尼布楚条约》、马戛尔尼使团来华、闭关锁国、“朝贡”外交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时空观念:课程标准命题点考题取样核心素养解读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以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2023.浙江T3;2022北京T16;2022.1浙江T7;2022海南T4;2021湖南T61.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秦汉至明清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以及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2.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探究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和意义。3.从史料实证角度探究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成因,认识现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2021.6浙江T6;2021天津T15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2021北京T10当代中国的外交2023山东T9;2023浙江T8;2022广东T10;2021广东T10;2020全国卷ⅠT41;2020海南T11命题分析预测1.分析:本讲内容考查频率较高,以选择题为主,兼有非选择题,难度中等,多考查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成就。2.预测:汉唐至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的巨大成就仍为基本考查点。古代中国的朝贡体制与天朝上国观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同时期外交的变化及其原因可能为考查热点及难点。氐匈奴乌桓羌西南夷南越东越1.少数民族的分布秦朝周围生活着众多民族:东北:夫余、乌桓,北方:匈奴,西北:羌、氐,南方:夷、越等。夫余2.对民族地区的管理:(一)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设官管理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典客:秦置,为九卿之一。掌管邦交和边陲部族事务。典属国: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的事务,汉朝并入大鸿胪。概念解析军事防御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公元前215年派蒙恬率军北逐匈奴;修筑长城)行政管辖南抚夷、越,在今天的两广地区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中央:地方:2.对民族地区的管理:3.意义:维护了北部边疆的稳定,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融。(一)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2.汉朝:政治中央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地方北面和亲汉初,朝廷对北方的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军事打击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取胜后刻铭燕然山。北匈奴数败之后,西迁远方。西北行政管辖①两汉在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合称“河西四郡”,成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②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东北西汉设护乌桓校尉。经济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在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结合史料,指出汉朝在边疆的屯戍政策的影响?西汉的屯田,是巩固新拓疆土的重要措施之一。屯田卒本身,也是边塞防御的手段之一,同时屯田区又为徙民、设县做好了基础准备。……西方的屯田卒,不仅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在有战事时参加战争。他们在西域且耕且战,对确立汉朝在西域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刘永强《两汉西域经济研究》①有利于抵御匈奴的侵扰;②降低了军费开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③有利于边疆的开发;④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民南迁十六国时内迁各族不断交融北魏再度统一黄河流域实行汉化改革三国、东晋、南朝南方不断得到开发思考:根据图片和P63的【历史纵横】促进民族融合的途径有哪些?民族迁徙民族交流汉化政策共同开发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隋唐时期:主要机构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礼部鸿胪寺: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负责宾客接待礼仪◎含光门,使节进入长安必经之地,鸿胪寺与鸿胪客馆位于门东侧(2)册封:加强了对岭南地区各族治理,如册封百越首领冼夫人为谯国夫人;隋朝结束了统一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1)战争: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3)设机构: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但往往以边疆民族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4)联系:加强与流求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因俗而治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礼部鸿胪寺唐南安南都护府北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西北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东北安东都护府唐设置了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等边疆管理机构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加封南诏诸王,遣子弟入唐学习与边疆地区的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保持着密切联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唐蕃多次会盟玄宗册封靺鞨族首领大祚荣“渤海郡王”玄宗册封回纥族首领骨力裴罗“怀仁可汗”边疆﹑内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交融局面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概念解析】羁縻府州制度
材料: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异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
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后来宋代在西南地区设置羁縻州、县,明代在边境部分地区设置羁縻卫所。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以夷制夷,因俗而治加强对边疆的管理,有利于边疆的稳定,民族融合、经济文化交流。“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特点:作用:特点:以和为主,政策开明,因俗而治,手段多样,措施灵活。影响:①有利于民族交融;
②有利于边疆的稳定,促进边疆开发,加强边疆与内地的联系;
③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④推动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思考: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特点、影响?材料二: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丰盛的嫁妆,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记载,释迎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又有很多烹技食物,各类饮料,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治404种病的医方100种,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带了芜菁种子等入藏。——摘自《中国通史》◎唐太宗方式:设立机构;册封首领;武力征服;和亲;会盟通好。宋朝(1)政权并立: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2)交流交融: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南北面官仿宋建制庆历和议澶渊之盟榷场贸易榷场它是指中国辽宋夏金各政权在边境设置的互市市场作用:1.有利于边境和平与稳定;2.促进少数民族政权地区开发与经济发展;3.丰富各族人民物质生活,提高生活水平;4.加强各民族政权间经济文化联系,促进民族交融。【概念阐释】榷场“行汉法”(用儒学治国);四等人制(或民族分化)(1)民族政策:第一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指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第三等汉人指北方的汉族,包括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元朝(2)机构设置:在东北、云南设行省,征发赋役西藏设宣政院,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西藏正式归入中央版图)澎湖巡检司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军政事务中央:设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培养少数民族翻译人才)管理民族事务④①②③北方:修长城、设“九边”开马市东北:设都司、卫、所对女真等族进行管理西南:设土司(各族酋长世袭任职,进贡,征调军兵,因俗而治)西藏: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进行贡赐、茶马贸易明朝——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发展“茶马互市金牌信符”明政府茶马贸易官方凭证【探究】据材料分析明代茶马互市政策发挥了什么作用?材料2:通过所谓的“茶马贸易”中原获得了紧缺的马匹,西北少数民族茶叶依赖中原地区的供给,中央王朝因茶叶而掌握了“华夏边缘”地区的命脉。——杜君立《历史的慰藉》互补互利中央集权加强茶马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互动茶马互市开放马市军事:长城可以延缓敌人进攻的速度,但不能完全把对方抵御于长城之外。经济:长城内外的交流是必须进行的,双方有必要互通有无,“九边”地区开放马市,与北方游牧民族进行互市贸易。不过生意上的往来要受长城关隘是否打开的影响。思考点:明朝军事防御的长城,为什么未能完全隔断长城内外的交流?长城内外的交流并没有完全被隔断,各民族同的经济文化交流仍然在发展,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明朝经略边疆的举措(1)对蒙古(鞑靼、瓦剌):①为防御蒙古人南下,重新修筑长城。②瓦剌和鞑靼深入内地,包围北京,曾经俘虏明英宗(土木之变)。③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册封,直到明末双方基本维持和平局面。◎明朝形势图(1433年)(2)对藏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3)对东北: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链接纲要上】西北: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西南:沿袭土司制度,后来逐渐进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西藏: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等中央: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蒙古: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清朝清经略边疆(1)治理台湾①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②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链接纲要上】(2)反击沙俄
①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②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其同意谈判。③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链接纲要上】(3)管辖西北
①1757年,清朝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
②平定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叛乱。③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④1762年,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4)共治西藏
①册封宗教领袖:清政府以“达赖喇嘛”册封五世达赖。康熙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尊号赐予五世班禅。②1727年,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③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中央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④设立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
⑤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强化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名词解释】改土归流①背景:它始于元朝,在明朝完善,最终在清朝时期被废止,中原王朝在西南少民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又叫土官,指由当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的宣蔚使、知府、知州等职务。须经过中央批准,并承担缴纳赋税、出兵助战等义务,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割据性,不利于地方稳定。②经过: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③意义:改土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交融。【合作探究】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1)民族迁徙:如汉朝向北方大量移民;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2)民族战争:如秦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宋朝与辽、西夏、金之间的战争(3)友好交往(互市贸易):如唐朝与回纥之间互派使节,明朝在边境与蒙古、女真开展贸易(4)政治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5)和亲联姻:如西汉与匈奴和亲,清朝前期的满蒙联姻(6)会盟和议:如唐朝与吐蕃的“长庆会盟”,北宋与辽的“澶渊之盟”(7)进行册封:如唐朝册封南诏王,明朝敕封西藏僧俗领袖,清朝册封达赖班禅(8)设置机构:如秦朝设立南海三郡;西汉设西域都护【知识拓展】中国古代历史上三次民族融合高潮
第一次: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争霸,华夏族在战争中与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交融,形成华夏认同观念。第二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五胡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进民族交融;
南方—衣冠南渡,江南开发;民族大交融趋势出现。第三次:辽、宋、夏、金、元时期: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与和,加快了周边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特别是元的统一,使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并且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先秦汉代1.先秦至汉代◎汉倭奴国王金印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甘英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文明有广泛的交往交流。汉朝对外已打通了陆海两个通道:①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97年,甘英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②海路:从合浦郡徐闻县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③对日本: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光武帝赐金印一枚。2.隋唐:政治统一,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活跃;与西域商路畅通。隋朝唐朝
陆路:裴矩驻张掖掌,掌管通商事务;海陆: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赤土国(今马来半岛南部),国王遣子来华。陆路:与大食国的接触,造纸术等技术传到阿拉伯地区;海陆:日本派遣唐使近20次(井真成墓志),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3.宋朝【历史解释】结合地图并结合教材,分析宋代丝绸之路的特点,说明其原因。特点(1)陆路交通阻隔,海路渐趋发达;(2)泉州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原因:(1)少数民族政权隔断了陆路联系;(2)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手工业发达。(3)政府重视并鼓励对外贸易;(4)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专门管理海上贸易;(5)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应用;材料:泉州港甚至比辛迦兰(广州)还大,他所在的江水又广又宽,滔滔奔流入海,整个江面上充满了一艘艘令人惊奇的货船,有的来自阿拉伯,有的来自大印度;有的来自锡兰,有的来自小爪哇,还有的来自北方很远的地方……——[意]雅各《光明之城》4.元朝:◎元朝交通路线图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经常有百艘以上的海船在此停泊,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元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司,严密控制对外贸易。联合国考查证明这里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2)13世纪马可·波罗来华,《马
可·波罗行纪》(1)通往欧洲的海陆道路通畅;特点表现5.明清时期◎广州十三行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但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也屡禁不绝;对外关系开始缓慢转型。①中俄关系: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这是清朝政府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签订的平等条约,表明清政府对外关系正在转型。这种转型是缓慢的)②中英关系: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要求,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阅读材料,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是什么?材料四: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以儒家价值为基础以中国为中心,具有等级色彩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由官方垄断、控制结构稳定,持续时间长;崇尚睦邻友好。【思考】概括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形式、趋势、路线、内容)1.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
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2.由开放走向封闭
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3.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
汉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宋元时期(海路为主)4.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汉朝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小结: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时间民族关系边疆管理机构措施专门管理机构其他措施秦朝典客、典属国北:逐匈奴、修长城南:南(征)抚夷越无北:置九原郡;南:置南海、桂林、象郡汉朝大鸿胪北:匈奴,和亲-战争;东北:灭卫氏朝鲜,设汉四郡西—西域都护府;东北—设护乌桓校尉1、西部—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管理;2、边疆:屯戍政策魏晋民族交融(原因:少数民族内迁、孝文帝改革、南方经济的开发)隋朝礼部鸿胪寺1、北:突厥、吐谷浑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顺隋朝。2、南:册封冼夫人;加强对岭南各族统治无1、在边疆推行郡县制,任用少数民族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2、加强与流求联系唐朝礼部鸿胪寺1、西北:东突厥归附,称唐太宗为“天可汗”2、西南:文成、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3、南:加封南诏王,南诏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护府:西北:安西、北庭;北方:安北、单于;东北:安东;南方:安南设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等,加强管理;通过册封、和亲等形式密切与吐蕃、回纥、突厥、南诏、渤海等政权的关系宋朝先后与辽(契丹)、西夏(党项)、金(女真)长期并立。在局部政权割据、争战状态下,各民族间交融没有中断过。元朝宣政院行汉法;四等人制宣政院1、设宣政院管理西藏2、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玙和琉球3、东北、云南设行省征发赋役明朝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1、北:修长城、置“九边”2、辽东、宣府、大同: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贸易:3、西藏:封西藏僧俗领袖,任用藏族上层人管理西藏;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1、奴儿干都司(黑龙江流域)2、羁縻性质都司(西藏)1、东北、西北:设都司、卫、所2、西南:设土司;清朝理藩院北方: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族控制。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安置土尔扈特部;西部:设西宁办事大臣(青海);驻藏大臣;册封五世达赖\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理藩院1、西南:“改土归流”。2、东南:治理台湾,设府归福建3、东北:反击沙俄,签《尼布楚条约》朝代表现先秦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海陆丝绸之路、甘英出使大秦;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陆路:与西域商路畅通,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造纸术外传阿拉伯地区海路交流活跃:常骏出航到赤土国;日本派遣唐使。陆路交通阻隔,海路渐趋发达;泉州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通畅;马可·波罗来华,著《马可·波罗行纪》。以中原为核心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交往交流郑和下西洋;海禁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尼布楚条约》、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但清政府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与外部世界交往扩大对外关系空前发展海陆都很通畅清朝对外关系开始缓慢转型海路发达【小结】中国古代的对外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业解除劳动合同样本
- 农业技术聘用合同证明
- 仓储管理租赁代理合同
- 建筑行业专家聘用合同
- 小区玻璃施工合同范例
- 音响技术员劳动合同三篇
- 配电柜制造设备承揽合同三篇
- 音乐录制与发行合同三篇
- 退伙合同协议书范本甲乙丙
- 集体宿舍租赁合同一般写几字
- 单轴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设计
-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护理(PPT课件)
- 会阴阻滞麻醉完整版PPT课件
- 《家庭礼仪》PPT课件
- 应聘人员面试登记表(应聘者填写)
- T∕CAAA 005-2018 青贮饲料 全株玉米
- s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钢构)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指南
- 拨叉831006设计说明书
- 程序语言课程设计任意两个高次多项式的加法和乘法运算
- 石油钻井八大系统ppt课件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复习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