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模拟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广西崇左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模拟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广西崇左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模拟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广西崇左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模拟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广西崇左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模拟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秋季学期崇左高中高二期末模拟考试

生物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

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

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生物:必修③。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C.血浆中的水可来自组织液

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

2.如图所示为针刺引起的缩手反射活动中神经纤维上某一位点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膜电位(亳伏)

+60

+30

0

-30

-60

-90

时间(亳秒)

A.在反射活动的反射弧上兴奋进行双向传导、单向传递

B.图中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由膜外大量K+内流所致

C.图中ae段Na+和K+进行跨膜运输均不消耗能量

D.b点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大于e点

3.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生根粉对金银花插条生根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得到下表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

述错误的是

实验组别12345

生根粉溶液浓度/mg-L」0abcd

生根率/%53.3342.0354.4465.5660.78

A.为避免因为芽数不同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每组应有等量的插条数并保留相同数量的芽

B.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根粉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2、3、4、5组生根粉溶液浓度最大的可能是第2.组

D.不加生根粉组的金银花插条也生根,可能是金银花插条的内源植物激素起作用的结果

4.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

B.浣熊和蟾蛛之间仅存在捕食关系

C.蝗虫和老鼠在不同食物链中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若老鼠全部死亡消失,狼的数量会大幅减少

5.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蚂蚁偏爱小粒种子。在该生

态系统中,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科研人员在1974〜1977年间,在某一实验

区域内进行了啮齿动物的有无对蚂蚁数量影响的相关研究。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之间没有竞争关系

B.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均属于第二营养级

C.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对蚂蚁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利

D.啮齿动物可通过影响植物间的竞争关系对蚂蚁的数量产生影响

6.某科研小组调查了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对某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2

口高山离草0达乌里秦花

u'200目矮火绒草・小花草玉梅

1150

/^100

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个•625"一

A.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

B.调查结果表明高山嵩草种群属于衰退型

C.随着有效洞穴密度增加小花草玉梅种群密度有增大趋势

D.高原鼠兔种群数量迅速增长可能会改变该群落的演替速度

31.(10分)下图甲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中结构c的放大图,图丙为图甲神经纤维上产生兴奋

时的电位变化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中填字母,填文字)

(1)图甲中a表示反射弧中的。在e处实施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填“属

于'’或"不属于“)反射。

(2)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o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会引起细

胞膜上Ca2+社通道打开,并使Ca2+内流,从而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图中的神经递质会引发后一个神经元

(填“兴奋”或“抑制”)。图乙中兴奋传递涉及的信号转换为。

(3)图丙中c-e过程中细胞膜外的电位变化为o

32.(10分)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传入神经内分泌腺内分泌腺T细胞

骨骼肌水重吸细胞代谢加强增殖分化

战栗收增强

(1)信息分子A代表,“骨骼肌战栗”的原因是骨骼肌细胞产生了兴奋,此时骨骼肌

细胞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

(2)在水盐平衡的调节中,信息分子B是,合成信息分子B的部位是,使其分泌

量增加的适宜刺激是升高。

(3)体内信息分子C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信息分子D增多,则信息分子C最可能是

,由合成和分泌。

(4)信息分子E代表,在其刺激下,B细胞将增殖分化形成。

33.(10分)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有人以豌豆完整植株为对照进行了

以下实验:分组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实验结果见右图。回

答下列问题:

侧芽氏度(mm)

1.2-□8h

1.0-□24h

0.8-□32h

0.6.

().4.

02

0.

i组n组m组

(完整)(去顶)(去顶+1AA)

(1)分析I组、II组实验结果,说明了

(2)在芽和幼根等部位,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此现象称为

.其运输方式是。

(3)去顶32h时HI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II组,其原因是。

(4)综合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

34.(12分)图甲表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

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率①

②速

时间

(1)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该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除甲图中的因素外,还有。

(2)根据图甲给出的信息,该生物的种群密度将会(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该生物种群

在图甲所示时间内,数量增长模型为曲线,图乙中a〜c时间段内,种群数量增长模型为

___________曲线。

(3)若一段时间后,图甲中的①②发生重合,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值,对应在图乙

上的时间点为点。

(4)若该生物为某种经济鱼类,种群增长速率维持在图乙的点可提供最大的持续产量。若图

甲的①②分别代表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在相似生态系统中的增长率,这两个种群在各自生态系统的适应性

高低可描述为。

35.(12分)如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利用图中箭头的序号回答问题。

太阳光能

(I)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填序号)。

(2)图中为分解者,理由是。

(3)图中箭头(填序号)是不应存在的。

(4)⑫的能量最多时只有④的能量的几分之几?。

(5)B属于性动物,它的粪便中的能量会被利用,通过过程表示。

2020年秋季学期崇左高中高二期末模拟考试・理科综合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正常情况下,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通过血浆中缓冲物质的缓冲作用,pH会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D错误。

2.D在反射活动的反射弧上兴奋进行单向传导,单向传递,A错误;图中ac段的动作电位是Na*内流引起

的,B错误;ae段Na+外流需要消耗能量,K卡内流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3.B表中有促进生根的浓度,也有抑制生根的浓度,体现了生根粉作用的两重性,B错误。

4.C题图共有5条食物链,A错误;浣熊和蟾蛛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B错误;狼的食物来源有浣熊、

鹿和老鼠,若老鼠全部死亡消失,狼的数量不会大幅减少,D错误。

5.A由题意可知,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另外二者生活空间相同,说明二者存在竞

争关系,A错误。

6.B本研究中调查了高原鼠兔密度与几种植物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调查高山嵩草的年龄组成,所以无法判

断其是不是衰退型,B错误。

31.(除注明外,每空1分)

(1)感受器不属于

(2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分)兴奋(2分)电信号-化学信号一电

信号(2分)

(3)由负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