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汉朝之儒——贾谊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仅33岁。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有很大影响。作品: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倡导人——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作品:《欧阳文忠集》《新五代史》《新唐书》。【经典觅珠】
1.功莫美于去恶而为善,罪莫大于去善而为恶。 ——贾谊
2.夫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 ——贾谊
3.时难得而易失也。 ——贾谊
4.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 ——贾谊
5.夫民者,万世之本也。 ——贾谊
6.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贾谊
7.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吏以民为本。 ——贾谊
8.兴利除害,尊主安民。 ——贾谊
9.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贾谊二、背景回眸远见卓识,借古讽今秦国借商鞅变法使国力强盛并最终统一了全国,但是持久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实行的专制统治,最终导致了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爆发,秦国很快灭亡。贾谊生活的西汉初年,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对社会经济的巨大破坏依然存在。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治政困难。针对这种现实,贾谊借“过秦”以“规议”,极力主张施行仁政,给百姓以喘息的机会,以求发展经济,安定社会。
《新五代史》是我国的“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记载五代(907—960),即唐宋之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的历史。后人为了把这部书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开来,就称为《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合传,除了写敬新磨善于讽谏外,着重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祸国乱政的史实。传中说:“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于此用事,遂至于亡。”正是由于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坏。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从马直(五代后唐时皇帝亲军)指挥使郭从谦(原是伶人,艺名郭门高)乘机率所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射死。按照《新五代史》的体例,多数传文的前面有一段序文,用来评论史事。《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拓展链接】言秦之过,供汉鉴戒
《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过秦”即言秦之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课文是上篇,文中概括叙述了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了秦始皇的暴政,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也没有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下篇主要指责秦王子婴的过失。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王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过秦论》鲜明地表现了贾谊的政治立场。【初读任务】阅读《过秦论》说说文章结构层次是什么。【明确】《过秦论》内容结构:崛起(1)创业——雄心勃勃发展(2)日盛——所向披靡极盛(3)统一——势如破竹灭亡(4~5)灭亡——一败涂地基础梳理•夯基提能一、通假释义1.赢粮而景从 ()2.非及乡时之士也 ()二、一词多义1.因(1)蒙故业,因遗策 ()(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3)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4)因利乘便 ()“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乡”同“向”,先动词,沿袭介词,凭借介词,趁机介词,趁着﹒2.制(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2)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3)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论贵粟疏》) ()(4)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张衡传》) ()(5)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6)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齐桓晋文之事》)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制服统领、统率制作、缝制形制、构造压制、控制规定规模3.亡(1)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2)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3)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4)吞二周而亡诸侯 ()副词,无,没有名词,败逃的军队动词,丢失动词,灭亡,灭掉4.盛(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请其矢,盛以锦囊 ()(3)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兴盛读chénɡ,装振作、豪迈强盛5.告(1)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6.归(1)而皆背晋以归梁 ()(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告诉祭告归附到三、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做状语(1)席卷、包举、囊括 ()(2)赢粮而景从 ()(3)天下云集响应 ()(4)负而前驱 ()(5)仓皇东出 ()(6)一夫夜呼 ()(7)乱者四应
()﹒﹒﹒﹒﹒﹒﹒﹒﹒﹒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像影子一样像云彩一样、像回声一样向前向东在夜里在四面2.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 ()3.动词的使动用法(1)外连衡而斗诸侯 ()(2)却匈奴七百余里 ()(3)序八州而朝同列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败逃的军队使……争斗使退却使……朝见使……兴盛;使……灭亡﹒﹒﹒﹒﹒﹒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会盟而谋弱秦 ()(2)以愚黔首 ()(3)数十伶人困之
()使……削弱使……愚蠢使……陷入困境﹒﹒﹒四、古今异义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___________;今义:河的西面。2.山东豪俊遂并起古义:_________;今义:指山东省。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_______;今义:干某事。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_________;今义:人情事理,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等工作。﹒﹒﹒﹒﹒﹒﹒﹒战国时魏地崤山以东官职名人的作为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1)定语后置铸以为金人十二()金城千里()(2)宾语前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十二”做定语,后置“千里”做定语,后置“仁义”做宾语,前置2.被动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3.省略句(1)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2)委命()下吏(3)聚之()咸阳(4)铸以()为金人十二(5)临不测之渊,以()为固(6)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为”即“被”,表被动之于于之之于于4.判断句(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2)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4)梁,吾仇也()(5)燕王吾所立()(6)此三者,吾遗恨也()(7)自然之理也()……者……也……也……也无标志……者……也六、文化常识1.纵横:“外连衡而斗诸侯”中“连衡”也作“连横”,是秦国采取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当时一些诸侯国也曾采取另一种策略来对付秦国,叫“合纵”。提出前一种策略的代表人物是张仪,提出后一种策略的代表人物是苏秦。2.战国四公子: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四人均以“善养士”闻名,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又称“战国四君子”。3.天下的别称:宇内、四海、六合、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4.①山东:指崤山以东。②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③河:特指黄河。如“河南”指黄河以南,“河北”指黄河以北。5.少牢:羊、猪各一头。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6.太庙:是指帝王的宗庙。7.《书》:《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由伏生传下来,是儒家经典之一。过秦论【文本研读】一、阅读课文1~3段,完成下列各题。秦孝公据崤函之固①,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②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③而斗诸侯(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文本导学•素养形成﹒﹒﹒﹒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④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⑤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⑥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⑦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⑧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⑨,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⑩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⑪⑫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段文字概述秦国世世代代有野心而且实力愈来愈强大,由于靠实力,秦国统一天下并不很难。B.“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秦无亡矢遗镞之费”极写秦之野心和实力,极写得天下并不难。C.作者边叙边议,极写秦与各国的差距,从而为后文“蓄势”。D.第三段从正面写,把秦始皇的实力和野心描绘得淋漓尽致,愈写愈足,愈写愈神气。【明确】选C。文章前部分以议为主。2.九国诸侯的强大都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这些内容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首先写出了诸侯们买通天下之士,采用了合纵策略缔结了盟约;其次写出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各有所长;最后写九国之师军队强大,而结果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这样就反衬出秦国的强大。【字句夯实】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①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连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爱:_______⑤致:____________险要的地理位置,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像席子一样,名词作状语。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的策略,也作“连横”。吝惜。招致,招引。⑥亡:_____________⑦因:_______⑧延:_______⑨烈:_______⑩却:_________⑪黔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⑫谁何:____________________败逃的军队。趁着。延续。功业。使退却。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秦朝百姓用黑色头巾包头,故称“黔首”。盘诘查问。何,呵问。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时候,有商鞅辅佐他,对内制定法律制度,致力于农耕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战具;对外采用连衡的策略使诸侯各国自相争斗。收征天下的兵器,聚集到都城咸阳,销毁兵器,熔铸成十二尊铜人,来削弱天下百姓(的反抗力量)。
二、阅读课文4、5段,完成下列各题。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①。然陈涉瓮牖绳枢②之子,氓隶③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④粮而景⑤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2)。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適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⑥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3.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代及后世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C.选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D.最后一段用对比手法把几个方面综合到一起,然后得出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明确】选B。作者写作该文是劝说汉文帝的,因此劝说“后世”的说法不妥。4.陈涉出身如何?才能如何?兵力如何?武器如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出身: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迁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兵力:率疲弊之卒,数百之众。武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意思。①殊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瓮(wènɡ):_________。牖(yǒu):_____。绳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隶:_________。④赢:_____。⑤景:_________。⑥万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风俗,指边远的地方陶制器皿窗户用草绳系住门扇。枢,门扇开关的枢轴低贱的人担负同“影”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置身于戍边队伍中,从农民中兴起,率领疲惫不堪的士卒,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回过头来攻打秦国况且秦朝的天下并没有缩小变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函谷关的险固,仍和从前一样课堂探究•素养培优【思维锤炼】过秦论1.结合《过秦论》文本概述秦的兴亡过程及灭亡的原因。【点拨】秦的兴亡过程:秦孝公时期:崛起。“五王”(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时期:强大。始皇时期:统一。二世时期:灭亡。灭亡的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文章为何从秦孝公写起?文章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孝公以前的国君(如秦穆公)写起?从本段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点?【点拨】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而秦的攻夺天下正是从秦孝公开始的。关于这点,第一段课文已经明白论述。首句中“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告诉我们,孝公在摄政之初仍是“固守”秦地,对“周室”亦只是暗中“窥伺”。后来由于“商君佐之”,才开始有了“席卷天下”的行动,虽然在此之前,他已有了“地利”和“人和”(“君臣固守”)的条件。3.文章如何写陈涉起义及其影响的?【点拨】本文从五个方面写陈涉起义及其影响:(1)出身地位: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2)个人素质: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3)起义军成分及数量:疲弊之卒,数百之众。(4)武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5)起义的影响: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4.秦孝公在“攻”天下时,是否施行了“仁义”?【点拨】贾谊所谓“仁义”,仍然是孔孟所说的“先王之道”,而不是法家的“内立法度”及纵横家们的“斗诸侯”。对后者,贾谊在《过秦论(中)》中称为“酷刑法”“高诈力”,可见在贾谊看来,这并不是“仁义”。贾谊认为“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由此可知,孝公的“攻”,不是建立在贾谊的“仁义”的基础上。五代史伶官传序5.找出《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点拨】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6.阅读课文填写唐庄宗李存勖大事年表。从表格中可以得知什么信息?作者由此得出什么结论?总结出怎样的教训?【点拨】时间岁数事件908年23先王赐矢912年27系燕父子以组923年38函梁君臣之首926年41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信息:得天下——15年——盛失天下——3年——衰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教训: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7.阅读二、三段,从论证角度考虑,作者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点拨】(1)例证法。本文属于史论。写史论使用例证法,可以以论带史,以史论证。运用这种方法,关键在于准确选择典型事件。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以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为论据,第二段在具体选材上,却以“晋王三矢”这一不能确定为史实的传说为事例,并加以详述,体现了选材的匠心。
(2)正反对比论证。对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先极力赞扬成功前的发奋,成功时意气的胸怀雄壮,极力渲染其强胜,在成功定天下之后,再以迅疾的笔调写其衰败之速,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发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皆自于人欤”的结论格外让人信服。【综合素养实践】1.两篇文章在行文上都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试简要分析。参考示例:《过秦论》旨在言秦之过,但作者却欲擒故纵,文章开篇就以磅礴的气势、豪放的语言,从秦孝公的地理优势、政治雄心、商鞅变法和西河大捷,写到秦惠文王秦武王与秦昭襄王的功业,再写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后的处心积虑。这层层铺垫就是先扬后抑,为下文的主题“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埋下伏笔。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在行文上也采用这种写法。文章一落笔用反诘句式提出了鲜明的论点:“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接着写晋王三矢,燕灭梁亡,庄宗功成,一夫发难,庄宗仓皇东出不知所归。通过先扬后抑造成强烈反差,使文章在对比中主题更加鲜明深刻。2.如何理解两篇文章层层递进的对比论证方式?参考示例:《过秦论》开篇交代了秦孝公的功业后,接着主要写秦惠文王、秦武王与秦昭襄王的功业,而写其功业,是通过秦国与九国“攻”与“守”的力量的对比展开的。以九国的地广人众来衬托秦国的兵强马壮,从而为下文陈涉与六国之师对比和揭示主题埋下伏笔。接下来通过“攻”与“守”的对比写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业和巩固天下的措施,为下文“仁义不施”又埋下了伏笔。“金城千里”的秦朝,却被“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迁徙之徒”所灭,揭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主题。
《五代史伶官传序》开篇亮出中心论点后。写晋王三矢点明晋与各国之间的矛盾。庄宗受矢后“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终获成功。从前后力量的对比中证明庄宗的成功是人的因素。但成功后的庄宗开始宠幸伶人,最终导致“士卒离散”“泣下沾襟”“身死国灭”。通过前后力量的层递对比,有力地证明了国家盛衰,在于人事,推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拓展阅读•文化传承【主题阅读】仁政得民心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起源于封建社会的儒家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相比,似乎有些陈旧。但作为治国之道,民本思想在任何时候都有其现实意义。《过秦论》中贾谊历数了秦统一天下的过程,分析了秦亡的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是秦的教训,也应是世代为官执政之人的铭言。谁施仁政,谁得民心,谁得天下;反之,谁失民心,谁失天下。因此,领导者的价值在于为人民谋福利,即为人民服务。民本的思想在当代社会仍然需要政府官员积极践行,应该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为人民做好每一件小事,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和平稳定。【品·国学】
1.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孔子)释:作为领导者,是民众的表率。表率正还有什么不正的呢?2.尊贤使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汉·王符)释:尊重贤良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相信忠诚的人,听得进别人的不同意见,这样才能保持安定!3.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明·陈继儒)释:个人不把钱财看得太重就可以凝聚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就能使人们信服,宽宏大量就可以得到人,能以身作则就可以率领人。4.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宋·王安石)释:自古以来,领导、驱使民众在于有信用和诚恳,要把所说的话看得比百金分量还重。5.为上能自爱,群属必畏钳。(清·康熙)释:作为上级的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他的所有部属就必然服从他的管理,执行他的指令。6.位在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人之上者,必处天下人之下。(清·唐甄)释:所处的职位在十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十人之下;职位在百人之上,必须把自己放在百人之下;职位在天下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天下人之下。我来积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撷·素材】
热地——为民族团结奋斗不止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热地“民族团结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热地,男,藏族,中共党员,1938年8月生,西藏比如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他长期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重要领导职务,先后配合6位自治区党委书记(第一书记)工作,积极维护班子团结和主要领导同志威信,参与西藏自治区稳定与发展各项重大决策的研究和实施,就西藏稳定与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提出观点和意见。他几十年来为西藏发展、和谐稳定、民生改善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了巨大努力,赢得了西藏各族人民的爱戴和尊重。【延伸阅读】大风悲歌湘水悠悠,一叶扁舟,承载着一个忧郁的青年男子。船舷划开的水波,勾起了他对屈原的怀想,两行清泪溅起了湘水朵朵涟漪。这是西汉的天空,无论如何,汉朝的天空下,容不得一个才华出众的青年在长安城里栖身。这青年就是贾谊。贾谊是汉代难得的青年才俊,他博学多识,才华横溢,二十出头便入长安,被文帝召为博士。贾谊才思敏捷,聪慧过人,每次文帝将诏书交由博士们商议,未及大家发言,贾谊的滔滔宏论就让大家无言以对。西汉初,朝中大臣大多是靠打仗封赐官职,个个行伍出身,文化水平低下。文帝是在众大臣铲除诸吕集团阴谋后拥立为代王的。文帝虽然对那些大臣们主张的“无为而治”不满意,但思谋着自己今天地位的来源也就只好听之任之了。就在这个时候,贾谊出现了。犹如鸡群中的一只丹顶鹤,大江中的一叶孤帆,贾谊也实在耀目得与众不同,因此,贾谊深得文帝称许,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让那些老博士们脸面无光。起初,大家还能容忍,渐渐地,有人就开始排挤他了,尤其是周勃、灌婴等老重臣对贾谊极为不满。周勃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是周亚夫的父亲,他甚至贬低贾谊,说是洛阳人年纪轻轻,读了一点书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还想专权!本来汉文帝欲擢升贾谊为公卿大夫,也只好改做长沙王的太傅了。长沙地界蛮荒地湿,盗匪横行。说是去任太傅,其实和被贬官没有二致。所以,在去任途中,船过湘水,自然联想到了屈原遭贬被放逐湘水,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的情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秋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2 盘古开天地教案 新人教版
- 2024乙方为甲方提供品牌战略咨询的合同
- 2024基于区块链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合同
- 2024年企业股权转让合同
- 2024年工程价款结算与付款合同
- 2024奶粉行业工会与企业管理层沟通机制合同
- 2024年农产品销售合同模板 create online
- 2024年商务咨询合同:咨询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咨询服务与费用约定
- 2024年地铁沿线餐饮商铺租赁协议
- 2024乙丙双方关于高端餐饮连锁品牌加盟的独家授权合同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 中国古代数学史学习教案
- 新版中国食物成分表
- 嵌入式操作系统FreeRTOS的原理与现
- 小学生怎样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 《关于早恋教育》主题班会上课版1
- 讲Z3040型摇臂钻床的电气控制
- 中职幼儿保育职业规划书
- 教科版(新)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试卷(含答案)
- 第14课 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 机械设计基础-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