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吉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卷_第1页
2024年吉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卷_第2页
2024年吉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卷_第3页
2024年吉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卷_第4页
2024年吉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吉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卷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5题)1.注意除了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外,还有()

A.代替功能B.预见功能C.激励功能D.调节与监督功能

2.有的儿童情感深沉、持久,而有的儿童则表现为奔放、热情。这说明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不均衡性C.可变性D.个体差异性

3.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实施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4.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般为()。

A.教育现象及规律B.教育政策与法规C.教育理论与实践D.教育历史与现实

5.提出教育目标分类系统理论,并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的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B.皮亚杰C.布卢姆D.维果茨基

6.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长期以来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的哪一功能()

A.甄别与选拔B.促进学生发展C.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促进教学过程

7.由出乎意料、猝不及防的紧张情境引起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B.激情C.应激

8.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中,特别把美育提出来,将体、智、德、美四育并列的人是()

A.席勒B.蔡元培C.陶行知D.朱自清

9.能够同时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的注意品质称为()。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广度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10.现代社会体现了古代社会所没有的工程、机电、航空之类的专业学校,这说明制约学制建立的因素是()

A.社会意识形态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本国历史文化传统D.生产力发展水平

11.我国古代教育家提出的“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育原则,对于当今教育仍然适用,它并未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改变。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B.社会性C.个体差异性D.相对独立性

12.主要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并著有《教育诗》等论著的教育家是()

A.加里宁B.克鲁普斯卡娅C.凯洛夫D.马卡连柯

13.中小学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是()。

A.教学目标B.课程目标C.课程计划D.课程标准

14.学校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

A.团队活动B.教学活动C.校会班会D.课外活动

15.教育学中教育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狭义教育是指

A.家庭教育B.特殊教育C.职业教育D.学校教育

1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与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7.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哪一种情绪状态()

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

18.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家庭影响B.学校教育C.先天遗传D.社会环境

19.我国1922年颁布、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

20.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

A.学校的领导和办学体制B.学校的规章制度C.国家教育招生考试制度D.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21.在全部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教育目的B.教育制度C.教育机构D.教育功能

22.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是()

A.学生的认识规律B.以往的规律C.学科的逻辑系统D.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23.晓丹依据麻雀、鹦鹉、喜鹊等都有翅膀和羽毛的特点,总结出有翅膀、有羽毛的动物属于鸟类。她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知觉B.记忆C.思维D.想象

24.“思维着的知觉”指的是()。

A.观察B.判断C.推理D.表象

25.古希腊的雅典教育特别重视()。

A.军事体操教育B.雄辩和演说训练C.“骑士七技”训练D.人的多方面和谐发展

二、判断题(8题)26.技能就是习惯

A.正确B.错误

27.性格是指人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人格特性。

A.正确B.错误

28.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工作对象是不同的。

A.正确B.错误

29.能力的个别差异不包括能力类型的差异。

A.正确B.错误

30.教师只要把道德规范说透,使学生的道德认识提高,学生就能形成相应的品德。

A.正确B.错误

31.给学生请家教就是家庭教育。

A.正确B.错误

32.任何技能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

A.正确B.错误

3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

A.正确B.错误

三、填空题(2题)34.在视觉记忆中,外界信息经由感觉器官的登记后可以保持约300毫秒。这在记忆系统中被称为____

35.吃了糖之后再吃橘子感觉橘子更酸,这种现象是____

四、简答题(10题)36.简述学制的建立依据。

37.学校美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38.教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39.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40.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1.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哪些特征?如何适应?

4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43.简要说明社会促进、社会惰化及它们的特征。

44.简述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的原因。

45.意志的品质是什么?如何培养?

参考答案

1.D

2.D

3.A说理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这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方法。

4.A

5.C本题考查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6.A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长期以来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7.C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猝不及防的紧张情境引起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遇到突然出现的事件或意外发生危险时,为了应付这类瞬息万变的紧急情境,就得果断采取决定,迅速做出反应。应激正是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的内心体验。

8.B在我国首次把美育作为教育方针的一部分提出来的是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时值1912年。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德、智、体、美、综合技术教育五育并举。

9.C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注意在一定时阀内,只能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注意分配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任务上的注意品质。

10.D暂无解析

11.D教育要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可体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任何一种教育,尽管受当时的社会所制约,但同时又是从以往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教育有着渊源关系。

12.D

13.D

14.B教学是学校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占时间最多。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所以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

15.D快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

16.D暂无解析

17.B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着弥散性的情绪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说的就是这种情绪状态。

18.B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三种。其中,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9.C1922年,在当时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此后,国民党政府于1928年就学制做了些修改,但基本上继承了“壬戌学制”,并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初期。

20.D

21.A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全部教育工作自始至终是围绕教育目的这个核心展开的

22.A暂无解析

23.C

24.A观察是人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在观察过程中自始至终伴随着思维和言语的活动,所以观察又叫“思维着的知觉”。

25.D

26.B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而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不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所以技能不是习惯。

27.B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人格特性。(1)人格、性格、气质三个概念都是个性心理中的重要概念,要清楚它们各自的定义。(2)性格是人格的核心但与人格概念不同。

28.A心理咨询主要面对的是正常人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如青少年的生活适应、学习焦虑职业选择、人际关系、恋爱等意识层面的问题.心理治疗的主要对象则是有心理疾病的人,如神经症精神疾病、性心理障碍、行为障碍等心理障碍和身心疾病,它更多涉及潜意识层面的问题。

29.B能力的个别差异包括三个方面,即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30.B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来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那些经常而稳固的倾向和特征。品德包含的范围较广,而道德只是其中一部分,故不能以偏概全。

31.B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32.A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技能形成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所以说任何技能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

33.A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只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才能抓住根本。题干说法正确。

34.瞬时记忆

35.感觉对比/继时对比

36.(1)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2)依据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4)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经验。

37.(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感。(2)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

38.(1)传授与学习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4)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39.(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

40.(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3)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学生身体健康;(4)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5)指导本班班委会、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6)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7)评定学生操行。

41.(1)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应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3)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中既要注意稳定性,不随意改变教育内容和方法,又要考虑可变性,充分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力。(4)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42.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43.(1)社会促进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研究发现,一方面社会助长作用的确广泛存在,它不仅可以引起人们行为效率在量上的增加,而且可以在有些工作上提高行为的质量。但是,另一方面,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并不总是带来社会助长作用。随着工作难度的增加,社会助长作用会逐渐下降,乃至最终变为社会干扰。(2)社会惰化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