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_第1页
天津市河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_第2页
天津市河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_第3页
天津市河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_第4页
天津市河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期末考试试卷PAGEPAGE1天津市河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面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答案〗。)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神舟十三号所在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A.河外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2.最可能强烈干扰航天员与地面通信的是()A.太阳活动B.太阳辐射C.热力环流D.海水运动〖答案〗1.D2.A〖解析〗【1题详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从地球上出发的,因此其所在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地月系,D正确;神舟飞船不在河外星系中,A错误;银河系、太阳系的级别都比地月系要高,BC错误。故选D。【2题详析】根据所学,太阳活动强烈时,特别是耀斑爆发时,释放出来的太阳射电和高能粒子,会引起地球大气电离层的强烈的电磁扰动,干扰电子设备,从而影响航天员与地面的通信,A正确。太阳辐射、热力环流、海水运动不会干扰到航天员与地面的通信,排除BCD。故选A。【『点石成金』】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2021年10月16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开展了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等多项科学技术实(试)验,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关键技术。利用任务间隙,航天员还进行了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以及一系列别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即将进入建造阶段。五大连池风景区总面积1060km2,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4.五大连池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5.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B.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答案〗3.B4.C5.D〖解析〗【3题详析】一般认为岩浆发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由圈层结构判断,①为地壳,A错;②为地幔,B对;③为外核,C错;④为内核,D错。故选B。【4题详析】图中有大气属于大气圈,水体属于水圈,生物属于生物圈,山体岩石属于岩石圈,故为4个圈层,ABD错,C对。故选C。【5题详析】火山灰物质被火山喷出后悬浮在大气中,先进入大气圈,BC错;由于降水或其他原因沉降后,进入水圈或者被生物圈吸入、滞留,最后经物质循环再回到岩石圈,A错D对。故选D。【『点石成金』】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下图为地质年代简图,图中数字表示距今年代(单位:亿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下列关于图中恐龙标注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置错误,应该出现在①——古生代B.位置正确,是出现在②——中生代C.位置错误,应该出现在③——古生代D.位置错误,应该出现在④——中生代7.被子植物在地球上茂盛生长的地质年代是()A.①时期B.⑤时期C.③时期D.②时期〖答案〗6.D7.B〖解析〗【6题详析】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恐龙应出现在中生代,中生代距今2.52亿年至6600万年,对应序号④,所以图中恐龙标注位置错误,D正确;图中①②表示前寒武纪时期,③表示古生代,⑤表示新生代。故选D。【7题详析】被子植物在地球上茂盛生长的地质年代是新生代,新生代是距今6600万年至今的地质年代,对应序号⑤,故选B。【『点石成金』】本题组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图示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同时,对地球各个地质年代的划分以及各地质年代的特点等相关知识,需要加强记忆。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和地貌景观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展示的河流地貌中甲、乙分别是()①河口三角洲②冲积平原③冲积扇④峡谷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9.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A.人类活动深刻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B.加剧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C.促使全球水资源的总量不断增加D.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答案〗8.C9.D〖解析〗【8题详析】由图可知,甲位于河流出山口,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山口沉积形成冲积扇,乙位于河流入海口,泥沙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①③正确,故选C。【9题详析】人类活动目前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A错误;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交换,缩小高低纬之间的热量收支不平衡,B错误;水循环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的动态平衡,不增加水资源总量,C错误;水循环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D正确;故选D。【『点石成金』】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有:1、水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所谓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是可再生资源)。2、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3、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4、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下图示意黄河上游某河段的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三个平坦面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图示河流三个平坦面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T1、T3、T2B.T3、T2、T1C.T1、T2、T3D.T2、T3、T111.如果河流平坦面是由河漫滩演变而来的,形成河流T1、T2、T3阶梯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下降河流下切B.地壳抬升河流下切C.地壳下降风力沉积D.地壳抬升冰川沉积〖答案〗10.B11.B〖解析〗【10题详析】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称为阶地。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越向高处年代越老,故图示河流三个平坦面形成的先后顺序是T3、T2、T1,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题详析】如果河流阶地是由河漫滩演变而来的,则河流阶地形成过程,地壳做上升运动,流水侵蚀下切,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石成金』】本题以黄河上游某河段的断面示意图为切入点,设置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下图示意某地常见的地貌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形成图中天窗的主要作用是()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C.板块张裂D.流水侵蚀13.该地地表可能发育的地貌有()①洼地②峰林③石柱④石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4.该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①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②地表水源丰富,生产生活供水充足③地貌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④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2.D13.A14.C〖解析〗【12题详析】观察图中信息,此处有钟乳石,钟乳石为典型的喀斯特景观。而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作用形成的,D正确。此天窗的形成过程:图中岩石有裂隙,地表水沿岩层裂隙不断向下溶蚀、侵蚀形成落水洞,地下溶洞不断扩大,顶部不断坍塌,最终形此景观中的天窗。ABC错误。故选D。【13题详析】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地表喀斯特景观主要有:石芽、溶沟、石林、溶丘、峰丛、峰林、孤峰、溶蚀洼地、溶蚀平原等,因此选项A正确。地下喀斯特景观主要有:溶洞、地下暗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石笋、石柱属于地下喀斯特景观。③、④错误,所以B、C、D错误。故选A。【14题详析】该地貌地区处于石灰岩地区,地形起伏大,土层薄且土壤贫瘠,不适合发展种植业,①错;石灰岩分布区岩石裂隙发育,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易下渗,因此地表水缺乏,②错,所以选项A、B、D错误;地貌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③正确;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④正确。C正确。故选C。【『点石成金』】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受流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如石芽、石沟、石林、峰林、落水洞、漏斗、喀斯特洼地、溶洞、地下河等。在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区,地面往往奇峰林立,地表水系比较缺乏,但地下水系却比较发达。近些年来,生活在伍位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臭氧层位于()A.对流层顶部B.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交界处C.平流层中D.高层大气中16.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C.地面辐射D.大气辐射17.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C.各国共同行动,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D.严格控制发达国家CO2的排放量〖答案〗15.C16.A17.C〖解析〗【15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臭氧位于平流层,主要分布在15~50千米高空的大气层中,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16题详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A正确,B错误;近地面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地面辐射增温,C错误;臭氧位于平流层中不吸收大气辐射,D错误,所以选A。【17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臭氧层的破坏主要是至冷系统排放的氟氯烃化合物,C正确;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严格控制发达国家CO2的排放量这两项主要是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AD错误;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跟保护臭氧层没有关系,B错误。所以选C。【『点石成金』】臭氧位于平流层,主要分布在15~50千米高空的大气层中,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北京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图中的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经一处石林景观,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的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图中的景观,是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图示“非木之林”地貌的类型,连线正确的是()A.甲——海水侵蚀地貌B.乙——风沙堆积地貌C.丙——冰川堆积地貌D.丁——流水溶蚀地貌19.甲地的形成过程是()①沉积岩形成②岩石风化③地壳抬升④风力侵蚀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③②④D.①④③②〖答案〗18.D19.C〖解析〗【18题详析】考查地貌类型的判断,读图可知甲是位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甲地貌为风蚀蘑菇,是由于风力作用形成的,A错误;读图可知乙地为“雅丹”,其呈垄、槽相间分布。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该区域的风沙活动是比较强烈的,乙地为风力侵蚀地貌,B错误;读图可知丙是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的,读图可知丙地为冰川侵蚀地貌,C错误;读图可知丁地是位于云贵高原地带的,读图可知其为石林地貌即喀斯特地貌,该地貌为流水溶蚀地貌,D正确。故选D。【19题详析】结合上题分析,甲地貌为风蚀蘑菇,结合材料组成该地貌的岩石具有水平文理的特点,说明其岩石为沉积岩,其形成过程是地表先形成的沉积岩,经地壳上升后在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最后的风蚀蘑菇,C正确,排除ABD。故选C。【『点石成金』】石林也被称为喀斯特地貌,是由众多高大的石灰岩溶柱构成的。其形成主要是因为石灰岩受到力的挤压作用后,在垂直方向上产生了两组以上的裂隙,在平面上将岩石分割成了网格状。以后水和生物等沿着这些裂隙往下溶蚀,随着裂隙的加深加宽,一个个石柱逐渐分离出来,再经构造抬升,将石柱出露于地表,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石林。茶树是富锰植物,茶叶中积累了大量的锰,且茶中近30%的锰能通过Mn2+的形态溶入茶水中,因此,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来源。根据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0.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茶叶的锰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成分中的()A.①B.②C.③D.④21.森林中的枯枝落叶绝大部分变成了土壤中的()A.①B.②C.③D.④22.最适合茶树栽种的土壤是()A.黄土B.红壤C.水稻土D.黑土〖答案〗20.A21.B22.B〖解析〗【20题详析】读图,根据土壤结构所占百分比,①占45﹪,是矿物质,②占5﹪,是有机质,③、④各占20-30﹪,是水分和空气。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茶叶的锰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成分中的矿物质①,A对。B、C、D错。故选A。【21题详析】结合上题分析,森林中的枯枝落叶形成腐殖质层,绝大部分变成了土壤中的有机质②,B对。A、C、D错。【22题详析】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最适合茶树栽种的土壤是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环境下发育成的土壤,B对。黄土、黑土是碱性土壤,不适宜,A、D错。水稻土是耕作土壤,不是酸性土壤,C错。故选B。【『点石成金』】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1、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的性质。2、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3、气候,气候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岩石矿物风化强度、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重要作用。4、地貌可以通过控制成土母质、气候及生物因素,对土壤的发育和特性产生强烈的间接影响。植物对其生长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读“某地区典型植物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图示植物的特征是()A.根系发达B.枝叶繁茂C.树杈众多D.植株高大24.该地区典型植被类型最可能为()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温带荒漠〖答案〗23.A24.D〖解析〗【23题详析】读图该地植被地上部分植物矮小,叶子稀疏,地下部分根系发达,BCD错误,A正确。故选A。【24题详析】根据上题该地植物根系发达,为了吸取地下深处的水分和营养物质,说明该地气候干旱,典型植被为温带荒漠,D正确;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植株高大,气候湿润,ABC错误,该题选D。【『点石成金』】气候对应典型植被: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枫树、悬铃木和银杏等树种观赏性强,玄武湖、钟山风景区等多个景区的景观道路秋冬季节实行“落叶不扫”(图)。银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最早出现于石炭纪,被科学家称为“古生物活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落叶不扫”的主要意义有()①减少劳动投入②增加土壤肥力③提升观赏价值④促进生物循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6.银杏树种被称为“古生物活化石”,最重要的原因是()A.寿命极长,生长速度缓慢B.生长繁殖适应地理环境的演变C.分布广泛,曾经遍布全球D.银杏植株的形态特征变化极小〖答案〗25.C26.B〖解析〗【25题详析】“落叶不扫”的主要意义有减少劳动投入、增加土壤肥力、促进生物循环,①②④正确;“落叶不扫”影响观赏价值,③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6题详析】银杏树种被称为“古生物活化石”,是说其出现于石炭纪,是世界最古老的树种之一,而不是说个体寿命极长,A错误;石炭纪属于古生代,演化到今天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地理环境变化极大,只有生长繁殖适应地理环境的演变,才能躲过多次环境变迁没有灭绝,为适应环境变迁,其形态特征应该发生了极大变化,B正确,D错误;“古生物活化石”强调的是存在时间长,不是分布广泛,C错误。故选B。【『点石成金』】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热量、水分、光照、土壤肥力、地形等。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据此完成下列两题。27.我国华北山地地区,泥石流多发的月份是()A.11月~次年1月B.3~4月C.5~6月D.7~8月28.山区沟谷发生泥石流时,正确的避灾方法是()A.迎着泥石流朝高处跑B.朝与沟谷垂直的两侧高处跑C.检查贵重财物后向安全地带撤离D.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答案〗27.D28.B〖解析〗【27题详析】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华北地区降雨多集中在7、8月,且暴雨强度大,因此西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7、8两个月,D正确,排除ABC。故选D。【28题详析】当发生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朝与沟谷垂直的两侧高处跑,就不会把游客掩埋,B正确;泥石流速度快,破坏力强,不能迎着泥石流朝高处跑,也不能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AD错误;跟生命相比,贵重财物并不重要,C错误;故选B。【『点石成金』】本题考查泥石流的形成及危害,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2021年7月17日以来,河南省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截至7月21日6时,郑州市平均降水量452.6毫米(郑州市年平均降水量641毫米),受灾严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郑州市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有()①地势平坦,排水不畅②降水集中,强度大③海水倒灌,河流排水慢④路面硬化多,下渗慢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30.为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下列做法合理的有()①灾前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②灾中及时向地势低平的地方转移③灾中尽快购买应急生活物资,以备不时之需④灾后不吃洪水泡过的食物,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29.A30.D〖解析〗【29题详析】河南中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排水不畅,①正确;河南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强度大,②正确;郑州距海较远,只有在河口地区,才会受海水倒灌的影响,③错误;随着郑州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路面硬化多,下渗慢,排水不畅,④正确。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30题详析】灾前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灾害发生时,可以及时安全撤离,①正确;地势低平地区容易遭受洪涝灾害,灾中及时向地势高的地方转移,②错误;洪灾时应该尽快撤离到安全区域,不适合购买应急生活物资,③错误;灾后不吃洪水泡过的食物,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应该安全饮食和安全用电,保障生命安全,④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石成金』】水灾分为“洪”和“涝”两种。“洪”是指江河、湖泊在较短时间内发生的水流量急剧增加、水位明显上升的水流现象。“涝”是指水过多或过于集中而淹没土地、农田、村庄和城镇的积水。经常洪涝不分,易发生洪涝灾害。二、综合题:(40分)31.读“太阳系八颗行星排列顺序示意图”和“太阳大气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甲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A___________,G___________,H___________。(2)写出甲图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的代表字母:___________。属于巨行星的是___________。(均填字母)(3)甲图中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___(填两个代表字母)轨道之间。(4)乙图中A为___________层,其主要活是___________,变化周期约为___________。(5)图中B层的主要活动有___________。〖答案〗(1)水星天王星海王星(2)B、DE、F(3)D、E(4)光球黑子11年(5)耀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系八颗行星的分布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等相关知识点。【详析】(1)由图可知,以太阳为中心,A→H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和H海王星。(2)由图可知,以太阳为中心,A→H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和H海王星。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为B金星、D火星;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为类地行星;E木星、F土星为巨行星;G天王星和H海王星为远日行星。(3)甲图中的小行星带位于D火星和E木星轨道之间。(4)乙图为太阳大气结构图,太阳外部大气按照从里向外的顺序,依次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A为光球层,光球层的主要活动为黑子,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5)B层为色球层,主要活动有耀斑。32.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表示____辐射,③表示____辐射,④表示____辐射。(2)如今,低碳生活逐渐在我国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生活,可以使()(选择填空)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减弱(3)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____(填图中数字),大气温度升高,同时____(填图中数字)增强,____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4)暑假去西藏旅游,需准备防晒霜、厚衣服等物品。这是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____作用弱,气温____。〖答案〗(1)太阳地面大气逆(2)D(3)③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4)削弱保温低〖解析〗本题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应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综合素养能力。【小问1详析】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大气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小问2详析】倡导低碳生活,大气中的CO2量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减弱。【小问3详析】温室大棚内,地面辐射的热量不易散失,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大气温度升高,大气对地面的逆辐射作用加强;补偿地面散失的热量,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小问4详析】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被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热量多;夜晚,同样因为空气稀薄,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的较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弱,地面温度低。33.读图,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环节所组成的水循环是____循环(类型),其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____(填序号)。(2)火山、地震成灾的主要危害有()(双项选择题)。A.破坏建筑,造成人员财产损失B.山洪暴发,危及人员财产安全C.改变地表,阻断交通D.狂风暴雨,造成城市内涝(3)与③环节形成密切相关的大气成分有()(双项选择题)。A.水汽B.氧气C.二氧化碳D.杂质为响应“建设节水型社会”号召,北京市某学校进行了“海绵校园”。建设“海绵校园”可以采取下图所示各种措施。(4)请你为自己的学校选择其中一项措施,并从水循环角度说明它的作用。〖答案〗(1)海陆间④(2)AC(3)AD(4)甲:为地表径流留出通道引入绿地,利于下渗并进行存蓄

或乙:利用洼地存蓄雨水,滞留地表径流

或丙:透水孔砖利于雨水和地表水下渗,同时铺种草坪可以增加蒸腾。〖解析〗本大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水循环环节及其类型、火山和地震灾害、降水的形成条件、水循环的意义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析】读图可知,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是地表径流,四个环节所组成的水循环联系了海洋和陆地,是海陆间水循环,其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对应④。【小问2详析】火山、地震成灾的直接危害有破坏建筑,造成人员财产损失,A正确;山洪暴发,危及人员财产安全,多是暴雨造成,B错误;地震和火山使地表发生改变,阻断交通,C正确;狂风暴雨,造成城市内涝,是气象灾害,D与题意不符。故选AC。【小问3详析】③环节为降水,形成降水需要一定量的水汽,以及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使水汽附着从而形成雨滴,AD正确;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降水的形成影响不大,BC错误。故选AD。【小问4详析】甲:在人行道变留出缺口,为地表径流留出通道引入绿地,在雨天能够使雨水被引入绿地,有利于雨水的下渗的同时也便于进行存蓄;或乙:开挖出低洼地能够存蓄雨水,滞留地表径流,避免了地表径流大量汇集使校园出现过多积水,同时使下渗的时间延长,增加了下渗;或丙:透水孔砖具有多孔的结构,利于雨水和地表水下渗,同时在砖块的孔隙内铺种草坪可以增加蒸腾,增加空气湿度。34.读“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及甲地地貌景观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黑土主要分布在()。(双项选择题)A.沿海地区B.黑龙江省和吉林省C.北部山区D.平原地区(2)黑土肥力高,得益于这里独特的____(湿冷、干热)气候,枯草、落叶等有机残体分解速度____(快、慢),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腐殖质含量____(高、低)。近年来,黑土层侵蚀加剧,土层变薄,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3)请为保护东北地区黑土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BD(2)湿冷慢高(3)保持水土;实行保护性耕作制度;采取措施保持土壤肥力和养分。〖解析〗本大题以东北地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土壤形成的因素、土壤保护、区域发展差异等相关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