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_第1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_第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_第3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_第4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6-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奇妙的化学一.化学研究对象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知识解读】1、组成:指物质含有哪些元素。如,由电解水试验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2、结构:指物质一个分子中有几个原子及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如图所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决定决定3.同种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相同,组成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物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决定决定4、变化性质变化性质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知识解读】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区别宏观没有生成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本身没有变化,一般只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即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外观特征一般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不但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且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注意: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时,要抓住关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较复杂的变化,可以根据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性质对比来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中考中,常考的事例都是生活中和初种化学教材中大家熟悉的例子。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性质与变化的关系:性质决定变化。性质表示一种变化发生的可能性,变化表示这种变化正在或已经发生。例如,碗易打碎,描述的是性质,碗仍然完好无损;而碗打碎了,描述是变化,则碗已经成为了碎瓷片。同时要注意,一些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形状、状态、密度、气味、味道等不需要发生任何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首先,判断描述的是变化还是性质,如果描述的是性质,再假设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则描述的是化学性质;如果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或不能发生变化,则描述的是物理性质。三.绿色化学(热点)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原料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最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常见的污染:污染物原因治理办法白色污染废旧塑料乱抛弃废旧塑料制品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制品,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含N、P、K等营养物质滥用化肥、含P洗衣粉的使用、生活污水合理使用化肥,用无P洗衣粉代替含P洗衣粉,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臭氧层空洞氟利昂含F冰箱使用用无氟冰箱替代含氟冰箱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燃料燃烧节能减排,开发利用如氢气、太阳能等酸雨SO2、NO2煤碳燃烧、硫酸工厂废气、汽车尾气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工厂废气、汽车尾气处理后排放第二节化学之旅一、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的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环节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三个方面: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知识解读】1、实验现象是通过人体感觉器官直接观察感觉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实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推理而得到的。2、在描述时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不能混淆,常见的是现象中有结论,尤其是在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3、“白烟”是由固体小颗粒组成的,“白雾”是由小液滴组成的。在现象描述时不能将二者混淆。三、探究蜡烛的燃烧:1、观察蜡烛燃烧:①点燃蜡烛,蜡烛先熔化,再气化,最后燃烧;②蜡烛燃烧时,有黄色的火焰,冒出少量的黑烟,释放出大量的热量;③蜡烛熄灭时,冒出有刺激性气味的白烟;④蜡烛熄灭后,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2、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①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一会儿,迅速将烧杯倒置,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或,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探究蜡烛先气化后燃烧探究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探究蜡烛先气化后燃烧探究蜡烛熄灭时的白烟用坩埚钳夹持一根短尖嘴玻璃管,将其末端插入燃着的蜡烛烛芯附近。一段时间后,用火柴在尖嘴处点燃。可观察到由烛芯导出的气体能够燃烧,说明蜡烛直接燃烧的是气态石蜡。蜡烛燃烧时,要先气化,再燃烧。4、证明石蜡熄灭时冒出的白烟是石蜡蒸汽遇冷凝固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白烟能够燃烧。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化学常用实验仪器(重点)记住下列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形状和主要用途,了解它们的使用范围操作方法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试管体。使用注意事项:①夹持试管时,试管夹(或铁架台的铁夹),从试管底部套入,夹在距试管口1/3—1/4处(中上部)。②向试管中加药品时,如果没有指明药品用量时,固体颗粒颗粒状药品取1--2粒,粉末状药品用量以盖住试管底部为宜,液体药品取1-2ml。对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药品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③对试管加热前,要搽干外壁的水珠,先预热,再集中加热。④对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向上,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试管口不能对准自己或他人,以免液体飞溅伤人。⑤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产生的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破裂)。⑥试管可以直接加热。2、烧杯用途:常用作盛装液体,用作反应容器、配制溶液、加热液体药品等。使用注意事项:①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②配制溶液时,要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不能碰到烧杯底或烧杯内壁。③倾倒液体时,要从烧杯尖嘴处倒出。3、酒精灯用途: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使用注意事项:①酒精灯内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得少于其容积的1/4②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灯芯接不能触玻璃仪器。③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也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④酒精灯要用等冒盖灭,不能用口吹灭。⑤用完酒精灯要盖上灯冒,防止灯芯酒精挥发。⑥可用于受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其中试管(玻璃)、蒸发皿(陶瓷),燃烧匙(铁或铜)可直接受热,烧杯须垫上石棉网间接受热。⑦万一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4.量筒用途:用于测量液体体积使用注意事项:①为了保证量筒测量的准确性,量筒除了测量液体的体积之外,不可用作其它任何用途。②量筒测量的液体体积必须小于量筒的量程。且量筒的量程要尽量接近于所测液体的体积。③读数时,量筒要放在水平台面上,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④“俯大仰小”(虎大羊小),即:俯视读数时:测得值〉实际值;仰视读数时:测得值〈实际值5、托盘天平和砝码用途:一般用于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能精确到0.1g。(量程为100g的天平,砝码:50g1个、20g2个、10g1个、5g1个;游码示数最大为5g,分度值为0.1g)使用注意事项:①使用托盘天平前应先调零,调节天平横梁平衡。②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③取用砝码要用镊子夹取,不能直接用手拿。④正确称量为“左物右码”,即,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读数时:左物右码,则:m药=m砝码+m游;错误操作错为右物左码,则:m药品=m砝码-m游码⑤称量药品质量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称某药品的质量:先将药品放在天平的左盘,然后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平衡。(砝码由大到小依次添加)如果天平横梁不平衡,则通过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衡梁恢复平衡;二是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向右盘放砝码,调节好游衡。6、胶头滴管用途:用于移取和滴加少量液体。使用注意事项:①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朝下保持竖直,不能平放或倒放,防止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被腐蚀。②滴管不能伸入到受滴容器内部,应该在试管口正上方1-2cm处(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而污染药品)。③胶头滴管中剩余的药品不能挤回原瓶,要挤入废液缸或指定容器内。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④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不能互相交换。滴瓶上的滴管中用剩药品要挤回原瓶,不能挤入废液缸。7、集气瓶(瓶口是磨毛的)玻璃部件直接连接时,接触部位一般都要做磨砂处理)用途①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的气体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的反应。使用注意事项:储存气体时,储存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时,集气瓶要正立;储存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时,集气瓶要倒立。8、广口瓶(内壁是磨毛的)用途: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使用注意事项: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立在桌面上9、细口瓶用途用于盛放液体试剂使用注意事项:①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如硝酸银溶液。②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③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立在桌面上10、漏斗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11、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12、分液漏斗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13、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夹有试管时,手不能接触试管夹短柄。14、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多种仪器,常用于加热、过滤等操作。15.燃烧匙装固体药品做燃烧实验,可以直接加热。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重点、热点)1、药剂的取用:“三不准”①不准用手接触药品②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要用扇闻法闻药品的味道。注意:已经取出或用剩后的药品不要再倒回原试剂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交回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的容器内)。A: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具体操作: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具体操作: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B:液体药品的取用取用较少量时可用胶头滴管,取用较多量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注意:把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试剂污染或腐蚀标签),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让药液沿试管内壁缓慢流下。)2、物质的加热A、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B、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坩埚注意点:①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②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芯,以免容器破裂。③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3、溶液的配制A:物质的溶解加速固体物质溶解的方法有搅拌、振荡、加热、将固体研细B:浓硫酸的稀释由于浓硫酸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酸入水)C: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①固体物质的配制过程: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②液体物质的配制过程:计算、量取、溶解用到的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4、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指①盛待过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注意:(1)向漏斗中添加液体,不能直接倾倒,要用玻璃棒引流。(2)不能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过滤速度,否则会弄破滤纸。(3)过滤中常见问题分析:过滤速度太慢:①过滤前没有先进行明矾沉降,液体里不溶物太多,堵塞了滤纸。②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滤液浑浊:①操作不慎导致滤纸破损。②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烧杯没有清洗干净5、蒸发与结晶A、蒸发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注意点:①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②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用蒸发皿的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③使用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用后放在石棉网上。B、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的物质。结晶结晶蒸发结晶降温结晶①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②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的,则用降温结晶。6、仪器的装配: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7、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后用手掌紧捂器壁(现象:管口有气泡冒出,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8、玻璃仪器的洗涤如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如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9、常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A:使用酒精灯时,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B:酸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湿抹布搽尽,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碳酸氢钠溶液。液。10、气体的制取、收集A.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a.反应物是固体且需要加热注意事项:①添加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酒精灯内酒精,不得少于酒精灯容积的1/3,多于酒精灯容积的2/3,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③铁架台铁夹由试管底部套入,夹在距试管口1/3-1/4处。④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⑤加热前要擦干试管外壁的水珠,且要先预热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⑥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⑦如果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要在试管口放一团蓬松的棉花,防止粉尘随氧气进入导管,导致水槽里的水因溶有高锰酸钾而变红。b.反应物至少有一种是液体,且不需要加热注意事项: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该装置的一些替代装置:B.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①排水法适用于难或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导管稍稍伸进瓶内,(CO-有毒、N2-密度法)②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CO2、HCl都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③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注意:①用排空气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瓶底。②有毒、有害气体以及密度与空气接近的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C、多用途装置①用作排水法收集气体:集气瓶先装满水,气体由短管(c)导入,水由长管(b)排出。②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气体由长管(b)导入,空气由短管(c)排出。③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气体由短管(c)导入,空气由长管(b)排出。④用作洗气装置11、气体的检验和验满:O2的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鉴别O2:将带火星的木条申入到集气瓶内。CO2的验满: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鉴别CO2: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用澄清石灰水中。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单元运动的水分子一、微粒观点1、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2、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3、微粒之间有间隙4、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知识解读】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指分子、原子、离子。它们的体积质量都很小,肉眼看不见。灰尘满天,就不能说微粒在不断运动,原因是灰尘肉眼看得见,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微粒。2、微粒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剧烈;3、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与压强有关: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越大:如热胀冷缩;压强越大分子间的间隔越小,如:空气加压压缩,体积减小。4、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导致了水的状态改变。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减小,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二、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由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知识解读】1、从微观角度把握概念:纯净物里只有一种分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构成的2、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判断:①自然界中的物质、食品饮料、溶液、合金都是混合物;纯净物一般都是按化学名称命名,即根据名称可知道其组成。②纯净的空气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③自然界中的水是混合物,只有说“水”“纯净水”“蒸馏水”时才是纯净物。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水的净化方法有: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吸附(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蒸发结晶(从溶液中获得可溶性固体)、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蒸馏水是纯净物)、消毒杀菌(工业自来水用液氯)。【知识解读】1、沉降包括静置沉降和明矾沉降。的异味和色素菌3.吸附、沉降、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使浑浊的水变清澈,但是不能除去溶于水的杂质,所以过滤后的水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的水;要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可用蒸馏法。4.蒸馏与蒸发的区别:蒸馏和蒸发都是分离提纯混合物的常见方法。蒸发是加热煮沸将水蒸干,目的是得到可溶性固体(即溶质);蒸馏是加热煮沸并把水蒸汽冷凝,目的是得到蒸馏水。5.饮用水:纯净水--长期饮用降低免疫力;矿泉水--矿物质适中,才是健康水;自来水--含天然水中有益矿物质,是健康水。但是,自来水要煮沸才能饮用。四、有关实验1、证明过滤后的水不是纯净的水,里面还溶有可溶性杂质。操作:用胶头滴管取1滴过滤后的水,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至水分消失。现象:玻璃片上有固体残留物出现。2、初步证明蒸馏水是纯净水:操作:用胶头滴管取1滴蒸馏水,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至水分消失。现象:玻璃片上没有固体残留物出现。五、硬水和软水:硬水:只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不含或只含有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知识解读】1、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服,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净衣服;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的还可以引起锅炉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2、硬水与软水的鉴别:取样,分别滴入肥皂水。泡沫少且有白色垢状物出现的是硬水;泡沫丰富且没有白色垢状物出现的是软水。3、硬水软化:加热煮沸,蒸馏、离子交换法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一、水的分解—电解水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3、气体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负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罩在火焰上方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4、实验结论: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知识解读】1、反应的微观过程:由电解水微观过程可知: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②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即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③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④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即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能再分。(⑤分子与原子的共同点: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⑥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3、现象要点:“正氧负氢”(争养父亲);“氢二氧一”(亲二养一)—V氢气:V氧气=2:1。描述体积比时要注意比例顺序。4、在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主要原因是:a.由于氢气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b.在电解水过程中会有副反应发生,消耗了氧气,使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低。5、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氢气的化学能。二、水的合成—氢气燃烧1、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2H2O2、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知识解读】1、纯净的氢气能在空气中安静燃烧,但是氢气易燃,与空气混合容易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之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点燃,如果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如果只有“噗”的很轻微的响声,则氢气纯净,可以点燃。2、氢气是二十一世纪最理想的能源:①氢气燃烧释放的热量多;②燃烧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③可以用水为原料制取氢气,原料易得且可以循环利用。三、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合一)即:A+B+C=DD第三节原子的构成一、原子的构成【知识解读】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物质种类)的最小微粒。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联系: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3、化学变化只是研究分子与原子之间的相互转化。其余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二、关于原子的结构1、带电情况(1)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2)原子里含有带电微粒,但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它们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恰好完全中和。(3)在原子中,为了保证原子不显电性,于是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公式与中字数无关)2、原子结构(1)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有中子:一种氢原子,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如图的氢原子:(2)核外电子运动情况: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为:2,8,8;由内到外依秩填充,第一层电子填充满后才填充第二层。(3)原子结构示意图(4)稳定结构①当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时(只有一个电子层时,电子数为2个),即全充满,原子很难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称为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都是属于8电子的稳定结构(He最外层电子数为2)②原子都有通过电子的得失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势:大多数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个,易得到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③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没有达到稳定结构的原子,如果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3、原子中质量关系①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②一个质子的质量≈一个中子的质量三、离子(重点)1、定义: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阳离子带正电离子阳离子带正电阴离子带负电3.离子的形成如图4.离子符号的书写及意义(1)离子带电判断:+失电子—得电子电量=得失电子数目+失电子—得电子电量=得失电子数目电性②根据化合价:离子所带的电量和电性与相应的元素化合价一致。即:Mg的化合价为+2价,则一个镁离子就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2)离子符号的书写:①在元素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量和电性。注意:电量在前,电性符号在后。②离子所带电量为1时,1要省略不写。阳离子:Na+、Mg2+、Al3+、NH4+;阴离子:Cl-、SO42-等。(3)原子与离子之间通过得失电子而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质子、中子不发生得失。四、相对原子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以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碳12)的质量的1/12(约1、66x10-27kg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Ar,单位:无、或为1)2、表达式≈质子数+中子数五、元素周期表简介(热点)1、元素周期律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并发明了元素周期表。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由1-8递增);每一个纵行叫一个族(最外层电子数目相等,电子层数递增)3、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在元素周期表中,一种元素占一格,其内容如图所示:第四节元素一、元素1、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2、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及其含义元素符号书写时应注意: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元素的意义:①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H—表示氢元素,Fe—表示铁元素②微观意义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Fe—表示一个铁原子③如果该元素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则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由该元素组成的单质:Fe—表示单质铁,但是H就不能表示氢气,因为氢气不是由原子构成而是由分子构成的。【知识解读】1、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的。同种元素的原子有多种,它们的质子数都相同,不同的是中子数。如碳元素原子有两种C-12和C-14,它们质子数都是6,但是C-12有6个中子而C-14有8个中子。2、元素即包括该元素呈电中性的原子,也包括由该元素原子所形成的离子。注意:大骨汤可补钙、铁锅做饭可补铁。这里“钙”、“铁”是指元素。3、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例如:分子和原子团,NH3与钠原子Na它们都是10个质子。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只能组成物质;分子、原子是微观概念,既有种类也有个数,说构成。××(物质)是由组成。(填“元素”)。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由构成。(填“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元素分类:元素元素金属元素元素名称有“钅”旁组成的单质是金属单质(汞-Hg除外)元素名称有“石”旁组成的单质是气态非金属单质非金属元素元素名称有“气”头组成的单质是固态非金属单质元素名称有“氵”旁组成的单质是液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元素元素名称有“气”头组成的单质是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个,易失电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四个,易得电子)(原子达到了稳定结构难以发生电子得失)元素的存在:地壳中的元素:O、Si、Al、Fe、Ca;海水中:O、H、Cl、Na、Mg;人体中:O、C、H、N;空气中:N、O;7.元素与人体健康: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症或佝偻病;缺碘,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缺锌,智力发育不良;单质单质化合物二、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知识解读】1、单质、化合物都是纯净物,定义中不能少“纯净物”。例如:“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这种说法就是错误的,这种物质既可以是单质,也可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单质的混合物。x”。3、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三、物质初步分类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纯净物物质1、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方法:①常见的混合物:自然界中的物质、食品饮料、溶液、合金、纯净的空气都是混合物;②纯净物一般都是按化学名称命名。注意:冰水混合物,金刚石等是纯净物2、化合物与单质的区别方法:①根据化学式判断②根据物质名称判断:单质一般都按元素名称命名:氢气、铁等;化合物一般为“x化x”、“几x化几x”或“x酸x”。

第三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被分散的物质分散形式静置外观均一性稳定性悬浊液不溶性固体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水中下沉浑浊不均一不稳定乳浊液不溶性液体(油)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水中上浮分层浑浊不均一不稳定溶液可溶性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的不分层澄清透明均一稳定二、溶液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1、溶液的外观:澄清透明。(溶质是以肉眼看你不见的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的,所以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是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2、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3、溶质、溶剂的判断:①固体、气体溶解于液体: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②液体溶解于液体:少的是溶质,多的是溶剂;如果有水,无论多少,水是溶剂。4、溶液的命名:“xx”(溶质)的“xx”(溶剂)溶液;如果溶剂是水,可以不说溶剂水。氯化钠溶于水所得溶液的全称为“氯化钠的水溶液”,又可以叫做“氯化钠溶液”。注意一些常见溶液的俗称:氯化钠溶液——食盐水;氢氧化钙溶液——石灰水;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三、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溶解放热,所得溶液温度升高的物质有: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氧化钙、浓硫酸溶解吸热,所得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有:硝酸铵晶体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四、溶液的性质①常见的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原因是它们溶于水要发生电离,产生能自由移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如氯化钠溶解发生电离的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硫酸溶解发生电离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②少量溶质溶于水中,形成得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③常见的有色溶液蓝色溶液(含Cu2+):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2+):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黄色溶液(含Fe3+):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五.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注意:⑴饱和溶液只是针对某一种溶质来说的,对于其他溶质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如饱和食盐水,对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而该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蔗糖。(2)描述饱和溶液时,必须指明温度。如“100g,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而不能说“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判断:①根据食盐溶液中是否有未溶解固体来判断,如果有未溶解的食盐固体存在,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②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质,如果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溶质,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③略微改变温度,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固体溶质一般降温,氢氧化钙溶液升温)3、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溶质、溶剂的种类,温度。①一般情况下,固体溶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变化不大。②一般情况下,油不能溶于水,但是油与油之间能够互相溶解;一种物质只要能够溶解,不能溶于水,就一定能溶于油。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加入溶质、蒸发溶剂、降温(氢氧化钙溶液升温)饱和溶液加入溶质、蒸发溶剂、降温(氢氧化钙溶液升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减少溶质、加入溶剂、升温(氢氧化钙溶液降温)六、乳化乳化:不溶性油在乳化剂的作用下,以小油滴的形式,相对稳定、均一的分散到水中的过程。乳化剂:起乳化作用的物质。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生活中的洗涤剂是常见的乳化剂。乳液:在乳化作用下得到的分散体系。①乳液的性质:乳液不是溶液,因为乳液是以小油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外观一般是浑浊的。乳液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均一性。乳液属于混合物。②乳化原理亲水基团亲水基团憎水基团乳化剂分子小油滴乳化剂分子整体具有亲水性乳液与溶液的简单判断方法:就是判断是否使用了乳化剂(洗涤剂)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一、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的方法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100%=1、溶质是指实际存在于溶液中的物质。如CaO+H2O=Ca(OH)2,则生石灰氧化钙溶于水后,溶质就不是氧化钙而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2、溶质的质量是指实际溶解于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如50g氯化钠在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得13g氯化钠晶体。则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就应该是50g-13g=37g。二、溶液的配制:1、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1)计算:固体计算出质量,单位一般为g;液体要计算出体积,单位一般为ml。需要用到的公式除了溶质质量分数公式外,还要用到密度公式:(2)称量时,固体用天平称出质量,液体要用量筒量出体积。(3)配制溶液时,为了加快溶解速度,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4)装瓶存放时,要在试剂瓶上贴上标签。标签内容至少应该有:溶液名称,溶质名称,溶质质量分数。2、配制溶液所需器材:(1)溶质为固体时: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试剂瓶)(2)溶质为液体时,只是不需要天平。3、常见溶液配制(1)用纯净物配制溶液:如:用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50g10%的氯化钠溶液。(2)溶液稀释(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方法一:加入溶剂加入溶剂后,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的关系:溶质质量=原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原溶液中溶剂质量+加入的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原溶液质量+加入的溶剂质量例:要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20%的氯化钠溶液多少g?需要加水多少ml?解:设需要20%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题意得:解得X=50g需要加入的水的质量为:100g-50g=50g需要加入的水的体积为:答:需要需要20%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50g,需要加入的水的体积为50ml。方法二:减少溶质(降温结晶)降温结晶并过滤后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的关系(不考虑结晶水合物):溶质质量=原溶液中溶质质量-析出的晶体质量溶剂质量=原溶液中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原溶液质量-析出的晶体质量即:降温结晶后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同时减少,减少的质量等于析出的晶体质量。例:20℃时,将100g2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到10℃,并在10℃将析出的晶体过滤干燥,得干燥的硝少?溶液浓缩方法一:蒸发溶剂蒸发溶剂后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的关系:溶质质量=原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原溶液中溶剂质量-蒸发的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原溶液质量-蒸发的溶剂质量量。方法二:加入溶质加入溶质后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的关系:溶质质量=原溶液中溶质质量+加入的溶质的质量溶剂质量=原溶液中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原溶液质量+加入的溶质质量加入溶质后,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溶液质量都同时增加,增加的质量等于加入的溶质质量。例要将100g10%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为原来的两倍,则需要蒸发水多少g或者需要加入氯化钠多少g溶液混合两溶质、溶剂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溶液混合,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都等于混合前的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之和。即: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的成分一、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氮气(N2):78% 氧气(O2):21% 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知识解读】(1)空气中主要是氮气和氧气,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2)要注意“体积分数”或“占空气总体积的”字眼。一般情况下,气体和液体的量都用体积来表示,而不用质量来表示。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测定1、基本思路:用一种物质与空气样品中的氧气反应,消耗完空气样品中的氧气,则反应后样品减少的体积就等于样品中空气的体积。药品的选择:能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且没有气体生成。常用铜丝(铜粉)、红磷、白磷来除去气体中的氧气。2、通过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原理:4P+5 O2点燃2P2O5实验装置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到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总容积的1/5。实验结论:a、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b、该实验证明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c、该实验证明,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不易溶于水。该实验应注意:a.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气密性不好装置漏气,所测结果会偏小;b.红磷要过量,否则不能将集气瓶内的氧气耗尽,结果偏小;c.点燃红磷后,塞瓶塞动作不要太慢,否则红磷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将瓶内部分空气排出,致使结果偏大;d.要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否则结果偏小;e.最好实验前,导管里先注满水。该实验的一些变形实验:2、用加热铜丝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原理:2Cu+O2加热2CuO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红色的铜丝变为黑色;冷却到室温后,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减少到原来的4/5。实验结论:①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②该实验证明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③该实验证明,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与铜丝反应。该实验要注意:①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铜丝必须过量,且卷成螺旋状,以保证于试管中空气里的氧气与铜丝充分接触,并能把空气中的氧气全部耗尽。③该实验所用的硬质玻璃管不可太细太短,防止加热时橡皮管被烤焦。④要反复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以保证于试管中空气里的氧气与铜丝充分接触。⑤铜丝必须被加热到红热状态,即保证把温度加热到反应所需要的温度。⑥加热时间要足够,保证铜丝与氧气充分反应。⑦反应结束后,要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读取反应后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如果不同的实验者之间所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相差太大的原因:①装置漏气,结果偏大。②铜丝用量不足,结果偏小。加热温度达不到反应温度,结果偏小。③反应不充分,结果偏小。④反应结束后,没有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就开始读数,结果偏小。用该实验代替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优点:不会导致环境污染。3、用加热铜粉的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原理:2Cu+O2加热2CuO实验装置如图: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红色的铜丝变为黑色;冷却到室温后,冷却到室温后装置内空气体积减少到原来的4/5。实验结论:①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②该实验证明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③该实验证明,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与铜粉反应。该实验要注意: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装置漏气,结果可能偏大。测硬质玻璃管的容积时,硬质玻璃管装满水后,还要塞上橡皮塞,把多余的水排出,才能把水倒入量筒中。否则,结果偏小。铜粉必须过量。否则结果偏小。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必须大于装置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否则结果偏小。加热前,必须把气球内的空气排尽。否则结果偏小。加热时,要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使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与铜粉充分接触反应。否则,结果偏小。反应结束后,要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否则结果偏小。读数前,要将气球内的空气全部吸入装置中。否则,结果偏大。三、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热点)1、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首次用自制的天平定量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发现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2、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就是液态氧气。流程: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用于钢铁的冶炼和焊接。4、氮气: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通常情况下不能和其它物质反应。用途:①工业上生产硝酸和化肥;②食品包装时,常充入氮气作防腐剂;③液氮常作制冷剂。5、稀有气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又叫作“惰性气体”。用途:①由于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填充在灯泡中,用于制造霓虹灯等多种用途电光源;②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四、空气质量日报(热点)1、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2、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污染物的主要来源(1)矿物燃料(煤和汽油、柴油等)的燃烧(2)化工厂的废气(3)水泥厂的粉尘(4)燃放烟花爆竹(5)焚烧枯枝野草树叶等4.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1)工厂做到废气回收与处理(2)发展民用煤气生产(3)严禁燃放烟花爆竹(4)禁止焚烧树叶、野草(5)提高汽油、柴油质量5、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但是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空气污染物,是指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气体和粉尘,而二氧化碳无毒,所以不是空气污染物。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一、化合价(重点、难点)化合价:表示一种元素的原子能够跟其它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比例。【知识解读】1、所有原子都有达到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为8,只有一个电子层时,电子数为2。)的趋势。当两个原子相互化合时,通过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的方法,结合在一起达到稳定结构。如图所示:一般,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少于4,易失电子;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多于4,易得电子。所以易失电子的金属原子与易得电子的非金属原子化合时,常常通过得失电子结合成化合物;易得电子的非金属原子之间相遇时,由于获得电子能力差距不大,一个原子不能从另一个原子里彻底获得电子,所以就只有采用共用电子对的方式结合成化合物。2、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得失电子数目或共用电子对数目有关。注意:①单质的化合价规定为零。②同一元素,可能具有多种化合价。3、化合价的书写: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的正上方,且符号在前数值在后,与离子符号书写相反。例如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表示为: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表示为:4、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即得失电子数相等。计算化合价时,要用元素化合价乘以该元素原子个数。例1:计算硫酸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1)x2+(+6)+(-2)x4=0;例2:计算KMnO4中Mn的化合价。这是根据已熟记的化合价计算未知或具有可变化合价的元素的化合价。方法是先设需要计算的元素的化合价为x,然后再化学式上标出已知和未知化合价,最后根据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列出方程解答。解:设KMnO4中Mn的化合价为x:(+1)+x+(-2)x4=0解得x=+7答:KMnO4中Mn的化合价为+7价二、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学式(重点、难点)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化学式的书写1、知识准备:①熟记1-20号元素符号序号12345678910名称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符号HHeLiBeBCNOFNe1序号11121314151617181920名称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符号NaMgAlSiPSClArKCa②熟记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铵、钾、氢、钠、银+1价铵、钾、氢、钠、银+1价(NH4+、K+、H+、Na+、Ag+)铜、锌、钙、镁、钡+2价(Cu2+、Zn2+、Ca2+、Mg2+、Ba2+)铝三、铁二三(Al:3+、Fe:+2价、+3价)硝酸根、氢氧根、氯-1价(NO3-、OH-、Cl-)硫酸根、碳酸根、氧-2价(SO42-、CO32-、O2-)注意:+2价的铁离子读作:亚铁离子,+3价的铁离子读作:铁离子。2、化学式书写的原则:①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②正价在前,负价在后,或先读后写。③原子个数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个数为1时省略不写。如二氧化碳化学式写成C1O2就是错误,应写成CO2;原子团个数多于1时,要用括号把原子团符号括起来,再在括号的右下角写上个数,如,氢氧化钙化学式写成CaOH2就是错误,应写成Ca(OH)23、化学式的书写规律分子构成的单质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构成的单质原子构成的单质①气态非金属单质一般是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化学式可表示为X2:氧气—O2、氢气—H2、氮气—N2、氯气—Cl2②其它单质一般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金属单质:铁—Fe;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单质碳—C、硫磺—S、红磷—P、晶体硅—Si;稀有气体:氦气—He、氖气—Ne。③命名:单质的名称一般根据元素名称命名。(2)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构成化合物的微粒主要是分子和离子)①不含有金属元素(或铵根原子团)的化合物,即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由分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要表示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种类与个数。气态非金属单质(双原子分子):氧气—O2、氢气—H2、氮气—N2、氯气—Cl2;常见的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二氧化碳—CO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一个碳原子构成的,五氧化二磷—P2O5,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是由两个磷原子五个氧原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其微观图,如图所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写法:a、根据分子结构写化学式:数出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个数,记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值得注意的是元素符号排列顺序:正价在前,负价在后。例如:表示氧原子,表示氮原子,则下图中有两个黑色圆球、四个灰色圆球,表示一个分子中有两个氮原子、四个氧原子,且氧元素为负价排后,所以其化学式为N2O4b、根据物质名称书写化学式:书写顺序与读的顺序相反,例如,二氧化硫,由其名称就知道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有一个硫原子两个氧原子,写化学式时书写顺序与读的顺序相反,即硫1氧2:SO2注意: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又叫分子式,分子式中的原子个数不能约分:N2O4就不能约分成NO2,前者是四氧化二氮,后者是二氧化氮,表示两种不同硫酸的物质。②含有金属元素(或铵根原子团)的化合物一般是由离子构成,化学式表示该物质中原子的种类和各原子个数的最简整数比。由离子构成的物质都是属于化合物,其微观图如图所示: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一般都是根据化学名称进行书写。书写步骤如下:a、根据物质名称,确定该物质是由哪些微粒构成,即里面含有哪些元素和原子团。以硫酸铁为例:根据名称知道是由铁离子和硫酸根原子团构成的。b、写出元素符号和原子团符号并标出化合价。c、排序:正价在前负价在后。d、在符号的右下角标出数字,保证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方法:对角线数值相等,但是要注意,数字必须是最简整数比。注意:化学式书写常见的错误就是,不考虑化合价,化学式中化合价代数和不为零。五.化学式的意义:宏观(所有物质):①表示一种物质,H2O--表示水;②表示物质的组成,H2O--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微观: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①表示物质的1个分子,H2O表示1个水分子;②表示物质1个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H2O--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2和1个氧原子构成。b.由离子构成的物质:表示该物质中,个元素原子的个数比,CaCl2—表示氯化钙中,钙原子与氯原子的个数比为1:2六、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1、写在微粒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个数:①表示2个水分子2、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②表示1个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3、写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化合价:③表示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4、离子符号中,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表示该元素或原子团所带的电荷数。④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七、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重点,必考)相对分子质量(式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知识解读】根据化学式可以获得的信息:(以H2O、CaCO3为例)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一、氧气的制取1、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就是液态氧气。2、实验室制法(1)选择制取氧气所需药品的思路①含氧元素②反应条件、操作简单易行③环保——生成物无污染(2)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原理:注意:①其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属于反应条件,写在双横线上放。②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的物质。(“一变两不变”)③对催化剂的认识:药品:过氧化氢(H2O2)溶液和二氧化锰(MnO2)装置:步骤: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药品二氧化锰;制加入过氧化氢制取;收用集气瓶收集气体;拆拆卸装置、注意事项①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②长颈漏斗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③用排水法收集时,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再收集;④收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原理:药品: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颗粒装置:步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其实验步骤可以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注意事项: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潮湿,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然后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②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③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撤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到试管,导致试管炸裂)、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说明瓶内的氧气已满。④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集满气的集气瓶要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⑤试管口处应放一小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4)氧气的检验与验满检验方法: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木条复燃则为氧气。验满方法:将带火星木条放置于集气瓶口,如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收集满。三、氧气的性质(重点)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解于水;有三态变化:液氧淡蓝色,固态氧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工业上,氧气储存于蓝色钢瓶中。2、化学性质:(1)单质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氧化物。大多数单质都能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物质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处于红热状态,释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充足:C+O2点燃CO2氧气不足:2C+O2点燃2CO在纯净的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硫磺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的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点燃SO2在纯净的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有黄白色火焰,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冒出浓厚的白烟。4P+5O2点燃2P2O5氢气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2H2+O2点燃2H2O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净的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有黑色固体物质生成3Fe+2O2点燃Fe3O4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冒出白烟,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白有色固体物质生成。2Mg+O2点燃2MgO铜片在空气中加热灼烧,红色的铜表面覆盖一层黑色物质2Cu+O2加热2CuO铝片在空气中,铝能与氧气迅速反应,在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4Al+3O22Al2O3注意:①能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在纯净的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得剧烈,铁等一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也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原因是分子之间欲发生化学反应,其首要条件是分子之间接触碰撞。当它们在空气中燃烧时,由于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是氮气分子,氧气分子的含量相对较少,它们与氧气分子碰撞的机会就较少,而在纯氧中,氧分子多,大大增加了碰撞机会。②铁丝燃烧时,集气瓶底先要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生成物温度过高溅落到瓶底炸裂集气瓶;铁丝要弯为螺旋状防止热量散失,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一些化合物能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燃烧。充分燃烧后,化合物中的C元素转化为CO2、H元素转化为H2O、S元素转化为SO2。①一氧化碳燃烧:2CO+O2点燃2CO2(火焰淡蓝色)②甲烷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火焰淡蓝色)③乙炔燃烧:2C2H2+5O2点燃4CO2+2H2O(火焰为黄色,有黑烟)点燃④乙醇(俗称酒精)燃烧:C2H5OH+2O2点燃2CO2+3H2O(火焰淡蓝色)点燃⑤石蜡(主要含C、H,属于混合物)燃烧: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有明亮的环白色火焰,释放出大量的热: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石蜡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气瓶内壁有水珠出现,向集气瓶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四、氧化物与氧化反应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一般命名为:“氧化x”或“几氧化几x”。注意:水(H2O)属于氧化物,过氧化氢(H2O2)是含氧量最高的氧化物。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可分为:剧烈氧化反应燃烧、爆炸;缓慢氧化金属锈蚀、食物腐烂变质、呼吸作用等。燃烧缓慢氧化的区别与联系:都有氧参加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燃烧即放热也发光,缓慢氧化只放热不发光。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一、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知识解读】1、化学变化的实质(1)从宏观角度来看: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种类发生了改变,但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2)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分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各种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2、化学反应前后各种量的关系3、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参加”两字,是指实际参与了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包括反应后剩余的和反应前已有的物质的质量。“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既包括反应物,也包括生成物。(2)“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中的“各物质”不仅包括反应物或生成物中的固体、液体、也包括气体。4、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以下几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2)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并不包括诸如体积等方面的守恒。实际上,化学反应前后“体积并不一定守恒”。(3)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质量”指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或者是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运用时不能遗漏反应物或生成物,尤其是不能遗漏气态物质。(4)在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试验时,如果有气体参与反应,或反应有气体生成时,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5)在化学变化中,提供的反应物不一定都恰好完全反应。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一、化学方程式(重点、难点)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知识解读】1、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原则:(1)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2、化学方程式中包含的内容:(1)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及反应条件。反应物在左、生成物在右,之间用“”相连,读作“生成”;反应条件写在“”上方,如果是常温常压下,不加以任何条件就能发生的反应,不注明反应条件;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时,之间用“+”相连,读作“和”。(2)化学计量数:反映了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保证“”两边的原子种类、数目都相同。(3)某些生成物的状态:“↑”: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有气体生成时,则标注在生成的气体物质化学式后面;“↓”: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反应物中没有难溶物,而有沉淀析出,则标注在生成的难溶物的化学式后面。3、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1)写:必须根据反应事实,弄清楚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并正确的书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化学式时,要考虑化合价,保证化合价代数和为零。(2)配:即配平化学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数字,使“”左右两边的原子种类、数目都相同。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初中对配平复杂的化学方程式不作要求,会用上述两种方法配平即可)(3)注:注明反应条件。(4)标:用“↑”、“↓”标出某些生成物的状态。4、要求:(1)熟记常见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重点记住“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2)把握规律:①单质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燃烧,生成氧化物(见第三章“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即反应物是单质与氧气,反应条件一般是“点燃”(Al、Cu除外),生成物是该单质对应的氧化物;②可燃性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充分燃烧后,化合物中的C元素转化为CO2、H元素转化为H2O、S元素转化为SO2(见第三章“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③置换反应的特点就像“第三者插足”:活泼的单质将不活泼的单质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主要发生在金属之间。④复分解反应:互相交换成分。(3)不熟悉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①根据提供的化学反应事实书写化学方程式:如,镁带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炭黑和氧化镁:根据这句话,就能判断出反应物是:Mg、CO2;生成物是:C、MgO;反应条件是:点燃。则化学方程式为:2Mg+CO2点燃C+2MgO②根据反应物书写:首先就要判断反应类型,根据该类型反应的规律,判断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如,写出乙烷(C2H6)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物是:C2H6、O2;生成物是:CO2、H2O;反应条件是:点燃。则化学方程式为:2C2H6+7O2点燃4CO2+6H2O)③写出化学方程式中未知物的化学式: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左右两边的原子种类、数目都相同,缺少的原子就存在于未知物中。如,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R==3N2+4H2O+2CO2;其中R的化学式是。为避免出错,可用如下表格法:CHNO“”左边2820“”右边28682R0048R0024R的化学式N2O4④根据微观图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首先,根据图判断出图中各物质的分子个数,化学计量数就等于画出的分子个数(省去了配平);其次,弄清分子的结构,写出化学式,元素符号排列顺序按图示不变。如下图所示第一种物质:表示了两个分子,一个分子中有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2个氧原子,即为2NaClO2(次氯酸钠)。例,制取ClO2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2+Cl22NaCl+2ClO2)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及有关计算:1、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①表示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例:2H2+O2点燃2H2O表示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反应条件是点燃读法: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时生成水②表示各物质之间的分子个数比(化学计量数之比)例:2H2+O2点燃2H2O表示参加反应的分子数:H2:O2:H2O=2:1:2读法:每两分子的氢气和一分子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两分子的水。③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化学计量数×相对分子质量)例:2H2+O2点燃2H2O表示参加反应的质量比:H2:O2:H2O=2×(1×2):16×2:2×(1×2+16)=4:32:36=1:8:9读法: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2H2+O2H2+O2点燃2H2O分子个数比:2:1:2物质质量比:4:32:36质量计算:2g16g18g1g8g9g即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成正比,则只要知道化学反应中任一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就可以根据质量比,计算出其它物质的参与化学反应的质量。2、一般解题步骤:例:实验室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25g,当大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残留固体为21g,求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①审清题意,设未知量②正确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③求出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并把相关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质量比的下边④列出比例式⑤求出未知量⑥简明地写出答案可概括为:解、设、写方程式、质量比、已知、未知、比例式、解、答3、注意事项:①化学方程式必须书写正确②同一题目中不同未知量不能用同一字母表示③各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必须计算准确④各相关量必须写在对应物质化学式的下面⑤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的相关量必须是纯净物的(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质量)4、常用换算计算式:①气体密度(g/L)②物质纯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即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知识解读】(1)探究燃烧的条件①操作: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现象:小木条能燃烧而石头不能燃烧;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物质具有可燃性。②操作: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蘸有酒精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现象:蘸有酒精的小棉花团容易点燃,而蘸有水的小棉花团难以点燃;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二可燃物温度要达到其着火点。③操作: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玻璃杯罩住、现象:在空气中的蜡烛能持续燃烧,而用玻璃杯罩住的蜡烛很快就熄灭了;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三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2)燃烧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燃烧的现象。2.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知识解读】(1)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反应剧烈。(2)燃烧的反应类型: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3)燃烧的反应物:常见的燃烧都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反应,但是,不是所有的燃烧都一定有氧气参加。例如,镁就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点燃C+2MgO;钠能在氯气中燃烧:2Na+Cl2点燃2NaCl(4)燃烧的反应条件:点燃(5)燃烧的分类及燃烧的产物注意①“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又叫“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②要掌握含C、H、O等元素的燃料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例,写出乙炔(C2H2)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a、根据“常见的燃烧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