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3"\h\u9468第三章物态变化 132632第1节温度 128027第2节熔化和凝固 313501第3节汽化和液化 519973第4节升华和凝华 73129第三章测评(A) 928137(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91186第三章测评(B) 146919(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14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1.对温度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冰比0℃的水温度低B.0℃的水比0℃的冰温度低C.0℃的冰与0℃的水温度相等D.0℃的水和0℃的冰形态不同,无法比较温度的高低2.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3.关于如图所示的温度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的示数为10℃B.它的最小分度值为1℃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4.给体温计消毒,下列哪种方法是可行的()A.放入沸水中煮 B.放入温水中泡C.用酒精棉花擦洗 D.在酒精灯上烧5.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7℃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5℃,则他读出的结果应该是()A.36.5℃ B.39.7℃C.76.2℃ D.无法读数6.如图所示,先把两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
7.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
8.有三支温度计,其中甲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50℃,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05℃,由此可知,温度计是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计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温度计是体温计。
9.一天早上,嘉斌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了几下,正准备测自己的体温,此时正好有同学急促地喊他:“要迟到了,快点上学去!”嘉斌立即把体温计放在朝向北方的窗台上,背上书包就上学去了。晚上回家发现体温计原封不动地放在那儿,他拿起体温计看了示数,如图所示,此示数为℃,他以此判断今天的最高气温应(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个示数,其理由是
。
★10.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物质水银酒精甲苯萘熔点/℃-39-117-9580.5沸点/℃35778111218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作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作测温物质;若要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作测温物质。
★11.“为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在把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后应何时读取数据?”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甲认为应立即读数;乙认为应该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丙认为插入时间越久读数越准确。请你对此发表评论。探究创新★12.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标准大气压下,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1.C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温度概念。用手触摸0℃的冰和0℃的水,会感到冰更凉些,但是,冰和水同为0℃,表示二者温度相同。2.D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7℃,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大约在0℃左右,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非常接近23℃,故选D。3.A本题的分析思路如下:观察图片判断
温度计种类→根据温度计种类
判定使用特点↓↓实验室用温度计→根据零刻线位置可知
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此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再根据温度计的种类判断各选项的正误。由液柱的位置可知该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故A项读数错误,应该是-10℃,所以选A。4.C用沸水煮的方法对器具进行消毒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采用的,但对体温计来说,我们不能忽略温度这个因素,因为沸水的温度已超过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体温计会因此而胀破,A错误;温水虽不能使体温计胀破,但达不到消毒的目的,B错误;在酒精灯上烧会损坏体温计,D错误。5.B因为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个做得非常细的缩口,由于没有甩过就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而他的实际体温比39.7℃低,则体温计示数仍为39.7℃。6.解析:两手的感觉不相同,故只凭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答案:不相同只凭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7.解析:由题图中可以看出,2时的温度为-2℃,8时的温度为-1℃,14时的温度为5℃,20时的温度为4℃。故该地的日平均气温为℃=1.5℃。答案:1.58.解析:因为寒暑表是测量家庭居室室内温度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天室内最低温度不低于-20℃,夏天最高温度不高于50℃,因此家庭用的寒暑表的刻度值在-20~50℃之间,所以乙温度计为寒暑表;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有时要测较高温度,有时要测较低温度,这就要求它的测量范围较大,所以丙温度计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而人体温度变化范围是35~42℃,所以甲温度计是体温计。答案:乙丙甲9.解析:从图上可以读出体温计的示数为36℃+0.5℃=36.5℃。由于体温计比实验室用温度计多了一个缩口,所以体温计内的液体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所以体温计的示数在不甩的情况下是不会下降的,但是遇到更高的温度会上升,也就是说体温计显示的是它所接触到的最高温度。答案:36.5等于体温计升高后,水银柱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10.解析:萘的熔点是80.5℃,所选测温物质的沸点必须高于80.5℃,故可选择水银或甲苯作测温物质;甲苯的熔点为-95℃,所选择的测温物质的熔点应低于-95℃,故应选择酒精作测温物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所选测温物质的沸点应大于100℃,故不能选择酒精作测温物质。答案:水银或甲苯酒精酒精11.答案:乙的观点正确。把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后,液柱正在上升,若立即读数,所得结果并不是该热水的温度,插入热水后若过了很久再读数,热水的温度会下降,测量结果不准确,只有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才比较准确。12.解析:本题考查气体温度计的原理。瓶中气体热胀冷缩,温度升高时液柱向左移动,温度降低时液柱向右移动;由于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把此装置放入其中时,液柱处的刻度应标0℃。答案:(1)热胀冷缩的规律(2)左(3)0第2节熔化和凝固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A.冰变成水B.把糖块放在热水里,一会消失了C.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D.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2.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A.沥青 B.冰 C.玻璃 D.石蜡3.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B.晶体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C.各种晶体的熔点都相同,且都大于凝固点D.非晶体在凝固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4.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下面的图象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5.海波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第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6.冻雨是一种过冷却水滴,它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时,就可能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这里所说的冻结是一种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冻结过程中要热量。
探究创新★7.小明同学利用相同质量的海波和松香进行了固体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小明测出了多组数据,并绘制出了海波和松香的温度—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海波的温度—时间变化图松香的温度—时间变化图(1)由图象可知,在海波和松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它的熔点约是℃。
(2)在第6min时海波处于(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1.B糖块放在水里,消失,是糖被水溶解了,变成了糖水。而A、C、D所述现象都属于物质的熔化。2.B沥青、玻璃、石蜡是非晶体,冰是晶体。3.B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A错误;熔化时要吸收热量,晶体熔化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B正确;在晶体中,物质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同种晶体的熔点都等于它的凝固点,C错误;凝固需要放热,而不是吸热,D错误。4.B本题考查晶体熔化特点及图象的识别。刚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先吸热温度升高,放入可乐杯中吸热温度达到熔点熔化,由于冰是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熔点0℃不变,直至完全熔化为水后吸热温度升高。5.B该图象为海波的熔化图象,由题图可知,海波的熔点是48℃,选项A错误;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熔化吸热,选项B正确;海波在CD段是液态,选项C错误;第6min时海波刚刚开始熔化,选项D错误。6.解析:冻结是由液态变成固态,为凝固现象,此过程放出热量。答案:凝固放出7.解析:分析本题可以按照以下思路:分析图象→判断物质→得出规律(1)由图象可以看出,海波的温度—时间变化图中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而松香没有,所以海波是晶体且熔化温度约为48℃。(2)在第6min时海波处于吸热熔化过程,温度不变,是固液共存状态。答案:(1)海波48(47~49均正确)(2)固液共存第3节汽化和液化1.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如图甲),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如图乙),再把它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如图丙),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 ()A.熔化B.凝固C.汽化D.液化2.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A.用扫帚将地面上的水扫开B.将盘子中的水倒入瓶中C.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3.夏天,贝贝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感觉冷,而上岸后却感觉冷。这是因为()A.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B.人刚上岸,还没有习惯岸上的环境C.空气温度比水的温度低D.人体热量一部分传到空气中,所以人感到冷★4.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滴B.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5.春暖花开的时候,很多地方都在进行绿化,园林工人的辛勤努力使城市更加漂亮了。小明发现一些树木部分树冠被剪掉了,这样做的目的是
。
6.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作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它在加压下(填物态变化名称),又在皮肤上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瘀血。
探究创新★7.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提出问题:观察下图,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a.液体表面积大小;b.液体高低;c.液体的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a)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Ⅲ.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
相同。
Ⅳ.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4)分析与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大小(选填“有关”或“无关”)。
(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法。
##1.C塑料袋放入热水中,里面的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酒精汽化。2.AA项中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可以加快蒸发。B、D两项中都减小了水的表面积,都能减慢蒸发。C项中直接挤掉水分,不属于蒸发。3.A在水中,夏天水的温度和空气温度、人体温度相差不大,而且皮肤表面被水覆盖,可以防止蒸发。但上了岸,空气不断流动,体温随着皮肤表面水分的蒸发会降低,所以才会感觉到冷。故本题选A。4.C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用眼睛看不到;生活中所见的“白气”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悬浮于空中形成的;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温度低,冰棍周围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就液化成小水滴,所以冰棍周围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壶外的温度比壶内温度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5.解析:春季,风多,天气干燥,新栽的树木,剪去部分树冠可以减少树木的水分蒸发,易于成活。答案:减少树木的水分蒸发6.解析:氯乙烷是气态有机物,加压则液化;液态氯乙烷喷出后迅速汽化,则会吸收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瘀血。答案:液化汽化吸收7.解析:本题考查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由图中所给信息可以提出如下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积大小,跟液体温度高低,跟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要想探究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就要控制液体的温度和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相同,再使表面积大小不同;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大小有关;在进行本实验探究过程中,由于影响因素较多,所以要采取控制变量法。答案:(2)温度表面附近空气流动(3)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快慢(4)有关(5)控制变量第4节升华和凝华1.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 B.熔化 C.液化 D.汽化2.把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在加工过程中,蔬菜中的水先凝固,然后()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3.下列四幅图中,由凝华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4.用“蒸馏法”淡化海水的过程是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此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有()A.汽化凝固 B.汽化液化C.液化凝华 D.升华凝华5.某次实验中,周乾同学不小心将一些碘和黑沙混在一起,下列四位同学参考碘的性质,帮她想办法将黑沙中的碘除掉,说法合理的是()碘的性质名称熔点/℃沸点/℃颜色碘114184.3紫色A.通过颜色不同,用观察法找出黑沙B.都装入烧杯中然后放入沸水中使碘熔化C.用酒精灯微微加热使碘升华D.用猛火加热使碘沸腾发生汽化现象6.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连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B.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C.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D.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7.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8.研究碘的物态变化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碘热量后,直接升华成碘蒸气;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成固态的碘(填物态变化名称)。
探究创新★9.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地反映“碘的升华”现象,并说明理由。实验1实验2在试管内装入碘的固体颗粒,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装了固态碘的试管,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在试管内放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续表实验1实验2碘的熔点:114℃碘的沸点:184.3℃水的沸点:100℃酒精灯火焰:500℃左右(1)你认为实验方案更好些,理由
。
(2)实验中用到酒精灯或热水,说明碘(填物态变化)(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A结了冰的衣服放在0℃以下的环境中直接变干的过程中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中间没有经历液态,所以此过程为升华,故选A。2.D本题考查了对物态变化的判断。蔬菜中的水凝固后在低温真空环境中会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选D。3.D冰雪融化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选项A不符合题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冰挂”是不同形状的小冰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附着在树枝上,然后凝固形成的小冰块,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小冰粒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选项D符合题意。4.B5.C碘的颜色是紫色,和黑沙的颜色很相似,很难分辨,混在一起很难取出,故选项A不合理;都装入烧杯然后放入沸水中,温度不能达到碘的熔点,所以不能熔化,故选项B不合理;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能够使碘发生升华现象,故选项C合理;用猛火加热,碘的温度在到达沸点之前就会发生升华和汽化现象了,没有必要加热至沸腾,故选项D不合理。6.C本题考查了对物态变化的认识和热量要求的理解。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结果,这一过程要放热;小冰晶是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这一过程要放热,故选C。7.B选项A中,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选项A错误;湿裤子晾干是水分的蒸发过程,蒸发吸热,选项B正确;冬天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形成的,凝华放热,选项C错误;钢水浇铸得到钢件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选项D错误。8.解析:给碘加热,碘吸收热量后由固体直接变成了气态,碘蒸气遇冷后又会放出热量,发生凝华变成固态的碘。答案:吸收凝华9.解析:(1)在实验1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试管内将出现液态的碘,碘蒸气也可能是碘熔化后,再汽化形成的,不能有力说明碘升华;而在实验2中,沸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不能使碘熔化,出现的碘蒸气不会是汽化形成的,只能是升华形成的。(2)实验中用到酒精灯或热水说明了碘在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答案:(1)2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不能说明“碘的升华”;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温度,不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2)升华吸收第三章测评(A)(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在物理课上,小明同学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被小刚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2.如图所示,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液化C.蒸发D.升华3.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小明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如图所示,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熔化,后液化 B.先汽化,后液化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凝固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B.冬天池塘覆上薄冰——液化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5.小明上学时忘了带雨伞,放学后下起了大雨,小明冒雨跑回家,奶奶批评了他,如图所示,奶奶的话包含的主要物理道理是()A.雨中有很多会引起感冒的病菌B.衣服被淋湿了,起不了保温作用C.身上的雨水大量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会导致体温过度降低D.以上说法都不对6.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如图所示。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汽化B.汽化、液化C.汽化、升华 D.升华、液化7.“热管”采用液体散热,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高端科技产品上作为散热器。“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如图所示。管内装有液体,它的A端受热,热管里的液体变成气态,然后从热管中较热的一端向较冷的一端转移,热管中较冷的一端B通过散热风扇把热量从热管中散发,气态变成液态并回流到热管中较热的A端,热管内的液体起到了搬运热量的作用。那么热管内液体在这两端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是()A.A端流体汽化、吸热,B端流体液化、放热B.A端流体汽化、放热,B端流体液化、吸热C.A端流体液化、吸热,B端流体汽化、放热D.A端流体液化、放热,B端流体汽化、吸热8.如图所示,装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试管,试管中装入少量的水,当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中的水也沸腾B.试管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C.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但不沸腾D.以上说法都不对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9.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若这支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可能为表中所列的物质,则温度计中的测温液体肯定不是,原因是
。
物质凝固点/℃沸点/℃酒精-11.778甲苯-9511010.烧开水时壶嘴上方冒“白气”,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沸腾时温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该物质(选填“是”或“不是”)晶体,该过程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min。
12.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这是(填物态变化)现象,这个现象发生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3.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即把水滴入果树下的土里,这是利用(选填“增加”或“减少”)水在地面上的表面积来减小水的蒸发。
14.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选填“高”或“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当时的大气压(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不同。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14分)15.夏天,扇扇子为什么会感到凉快?16.回潮天现象是由于受到南方暖性潮湿气团控制所致,回潮天能使瓷砖、玻璃“冒汗”,晾晒的衣物总也干不透,整日天潮地湿。请你用所学的热学知识解释在回潮天里为什么瓷砖、玻璃会“冒汗”。四、实验探究题(9分)17.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煤油的沸点是150℃,完成本实验所用的温度计液泡中的液体可能是(选填“酒精”或“煤油”)。
(2)下表是某组同学的实验记录,他们测得水的沸点是℃。
时间t时/min0246810温度t温/℃909396999999(3)请根据上表的数据在下图的坐标中描点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D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热水会向烧杯传热,使水的温度降低;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会使测量结果偏小;读数时,视线应该和刻度线相平;温度计读数时,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离开液体读数,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2.B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类型的判断,解题的关键是弄清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前后所处的状态。开始时物质是气态,遇冷放热变成小水珠,即液态,故“飞机拉烟”属于液化。3.B污水在阳光下先蒸发(汽化)变成水蒸气上升,遇到塑料外罩后液化变成水,滴到漏水托盘里,然后通过收集杯收集起来。4.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是升华现象;冬天池塘覆上薄冰是凝固现象;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是汽化现象;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是凝华现象。5.C小明冒雨跑回家,身上的雨水大量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会导致体温过度降低,从而引起感冒。6.B本题考查对物态变化的判断。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首先确定发生物态变化前物质是什么状态,变化后物质是什么状态;然后再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来判断物态变化的名称。由题目给的装置图看出,海水淡化流程是先对海水加热,使其汽化成为水蒸气,然后水蒸气再重新液化成水,把淡水和盐水分开,海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7.A“热管”A端被加热,热管里的液体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热管”B端气体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8.C大烧杯中的水吸收火的热量,能达到沸点,达到沸点后,水继续吸收热量,所以烧杯中的水能沸腾且保持沸点不变,开始时试管中的水低于烧杯中的水的温度,能在烧杯中吸收热量,当试管中的水温度达到沸点后,与烧杯中水的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9.解析:题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在零摄氏度以上延伸,故其示数为29℃(29.0℃);通过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并比较表中的数据可知,酒精的沸点为78℃,小于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因此,其中的液体肯定不是酒精。答案:29℃(29.0℃)酒精酒精的沸点为78℃,小于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10.解析:烧开水时壶嘴上方冒“白气”,是壶内水蒸气遇到外面冷的空气后液化形成的;水沸腾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沸点不变。答案:液化不变11.解析:该物质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这说明它是晶体;它从第6min开始熔化,到第12min结束,熔化过程共经历了6min时间。答案:是612.解析:“水缸穿裙子”是水缸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缸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水缸外表面,液化需要放出热量。答案:液化放出13.解析:采用滴灌的方式,水直接进入地下,减少了液体的表面积,减少了水的蒸发。答案:减少14.解析:(1)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测出的水温将偏高;(2)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看温度计的液面在什么位置,从而读出温度计的示数为92℃;(3)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可看出水的沸点为98℃,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当时的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由于C组水较多,所以升温较慢。答案:(1)高(2)92(3)98小于质量15.解析:扇扇子加快了汗液上方空气的流动,使汗液蒸发加快,蒸发时要吸热,这样就使从身体的吸热加快,从而人就感到凉快。答案:扇扇子时气流加快,使汗液蒸发加快,从而加快了蒸发时从身体吸热,所以感到凉快。16.解析: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回潮天”现象是水蒸气遇冷液化造成的。答案:初春时节,玻璃、瓷砖等物品温度较低,南方暖湿气流富含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瓷砖上,所以玻璃、瓷砖就出现“冒汗”现象。17.解析:(1)要测的温度高于78℃,所以温度计的液泡液体可能是煤油。(2)水达到99℃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9℃。(3)根据已知图象可采用两步:一描点,二连线可得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答案:(1)煤油(2)99(3)如图所示第三章测评(B)(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使用空调时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目的,你认为对室内温度的设定要求是()A.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B.夏季不高于26℃,冬季不高于20℃C.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低于20℃D.夏季不高于26℃,冬季不低于20℃2.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物质的初温是40℃D.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3.《自然》杂志刊登过一项电解氢氧化铁的“绿色炼铁”技术,电解之前要加热固态氢氧化铁,使其变为液态,这一物态变化是()A.汽化 B.凝固 C.熔化 D.液化4.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C.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D.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5.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先凝固,后升华 B.先液化,后汽化C.先凝固,后蒸发 D.先凝华,后升华6.在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久了的电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D.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水蒸发吸热的缘故8.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7分)9.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为防止沸水溅出伤人,通常在容器上加盖,这样会使水的沸点;实验时不小心被①沸水烫伤②水蒸气烫伤,(选填“①”或“②”)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
。
10.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碘的熔化。针对上述不足,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蒸气产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要热量。是什么因素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你的猜想:。
11.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经过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选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选填“内侧”“外侧”或“两侧”)。
三、实验探究题(第12题16分,第13题17分,共33分)1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如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填字母)。
A.水蒸气B.小水珠(4)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min。
13.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
。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
时间/min012345678温度/℃8890929497989898(4)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A夏季使用空调来降温,设定温度越高越省电,所以设定温度一般不低于26℃;冬季是用空调来升温,设定温度越低越省电,所以设定温度一般不高于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停车场排水系统施工合同规范文本3篇
- 固化剂采购合同6篇
- 编程软件课程设计
- 抗肿瘤新药行业专题
- 脱甲烷塔课程设计
- 2024幼儿园招生工作计划(31篇)
- 算法课的课程设计
- 线上课程设计基本要素
- 算数运算测试java课程设计
- 药剂课程设计报告
- 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PPT-
- 学生资助手册
- (完整版)聚乙烯课件
- 中国雷暴日多发区特征及雷电发展变化
- 20232023山东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题及答案政治
- 独一味(正式稿2)
- 山西太原晋阳湖总体规划城市设计景观方案文本
- 干部业绩相关信息采集表
- 八年级上综合性学习 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练习卷(含答案)
- 中西文化概论(第三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食品批发销售记录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