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王雪涛-古诗文专题剖析_第1页
四中王雪涛-古诗文专题剖析_第2页
四中王雪涛-古诗文专题剖析_第3页
四中王雪涛-古诗文专题剖析_第4页
四中王雪涛-古诗文专题剖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文专题

一、正确背默古诗词8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三、古诗赏析4分

第一页第二页,共74页。板块一

古诗词正确背默8分重点:1-6册古诗文名句的积累和运用目标:正确默写第二页第三页,共74页。文言文篇目10岳阳楼记11醉翁亭记12出师表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4鱼我所欲也9小石潭记15曹刿论战16邹忌讽齐王纳谏1《论语》十则2桃花源记3陋室铭4爱莲说5三峡6记承天寺夜游7马说8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第三页第四页,共74页。1观沧海2次北固山下3钱塘湖春行4天净沙·秋思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夜雨寄北7泊秦淮8浣溪沙9望岳10春望11使至塞上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3赤壁14过零丁洋15水调歌头16山坡羊·潼关怀古17饮酒(其五)18行路难(其一)古诗词篇目第四页第五页,共74页。1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1己亥杂诗2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4无题25相见欢26登飞来峰27渔家傲秋思28江城子密州出猎2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0观刈麦31关雎32蒹葭33雁门太守行34游山西村第五页第六页,共74页。要求:

理解、背会、写对!第六页第七页,共74页。

真题展示1.(2016河南,4)古诗文默写。(共8分)(1)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峰回路转,

,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

。”(4)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陶渊明的“

”。(《饮酒》),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自然是风雅;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杯酒,一轮月,这种潇洒浪漫是风雅;刘禹锡的“

”(《陋室铭》),一架琴,一卷经,这种恬静淡泊也是风雅。第七页第八页,共74页。

真题展示1.(2016河南,4)古诗文默写。(共8分)(1)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饮酒》),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自然是风雅;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杯酒,一轮月,这种潇洒浪漫是风雅;刘禹锡的“(可以)调素琴质

,

阅金经”(《陋室铭》),一架琴,一卷经,这种恬静淡泊也是风雅。第八页第九页,共74页。一、考点分析

古诗文默写的考查重点在于识记古诗文中的主旨句、哲理句、写景句、情感句、千古名句等,难点在于理解型及主题型默写。因此,复习时不仅要牢固掌握诗句的本身义,还要善于把握其延伸义,真正做到系统深入地复习。二、题型分类及方法指导

古诗文默写的常考题型有三种,即直接型默写、理解型默写和主题型默写。方法突破第九页第十页,共74页。

1.直接型默写

此类题一般为补写式,即要求根据上句(下句)写下句(上句),或者根据两头写中间(根据中间写两头)等。例如:(1)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这就要求考生平时要准确熟记考纲规定的古诗文篇目(文段)。默写时要认真细心,注意字形和句式,务必做到不添字、漏字,不写错字、别字。

第十页第十一页,共74页。

2.理解型默写

此类题不仅考查对古诗文重点句的识记,更重要的是从内容、含义、情感、哲理、写作方法等多个角度考查对重点句的理解。例如:(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需关注古诗文中的重点句,在熟练默写的基础上多角度地把握其具体特征,如巧用修辞、蕴含哲理、情景交融、警策励志、伤时忧国等。解答此类题,要在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默写要求及范围的前提下,在记忆库中全面回顾和搜索所涉及到的古诗文内容,从中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语句进行填空。

第十一页第十二页,共74页。3.主题型默写

此类题可以看作是理解型默写的延伸。它既考查对古诗文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又考查对相关知识的梳理分析与归纳概括能力。例如:(4)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饮酒》),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自然是风雅;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杯酒,一轮月,这种潇洒浪漫是风雅;刘禹锡的“(可以)调素琴质

,

阅金经”(《陋室铭》),一架琴,一卷经,这种恬静淡泊也是风雅。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从内容、含义、情感、哲理、写作方法等方面深入理解古诗文外,还要善于归纳总结,即将相关的古诗文语句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归类整理。如按照季节、哲理、亲情、友情、离愁、伤时等进行分类记忆。默写时要审清题意,把握主题,抓住提示语,调动记忆库,写出符合题干要求的语句。第十二页第十三页,共74页。背诵下列诗词

《观沧海》

《望岳》

《天净沙秋思》《春望》

《游山西村》

《使至塞上》

《无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钱塘湖春行》

《雁门太守行》《泊秦淮》

《相见欢》

《渔家傲》

《浣溪沙晏殊》

《关雎》《蒹葭》

《登飞来峰》

《破阵子》

《山坡羊》

第十三页第十四页,共74页。背诵下列古文(默写重点篇目)

《论语》

《鱼我所欲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桃花源记》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记承天寺夜游》

《送东阳马生序》

第十四页第十五页,共74页。牛刀小试(名师原创)古诗文默写。(共8分)(1)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现作者关心民生疾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谈笑有鸿儒(2)山岛竦峙(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答案第十五页第十六页,共74页。

(4)回归自然,人们渴望拥有陶渊明“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饮酒(其五)》)的恬淡;感受韩愈笔下“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与白居易笔下“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的早春风光。采菊东篱下飞鸟相与还草色遥看近却无

乱花渐欲迷人眼答案第十六页第十七页,共74页。古诗文专题

(板块二)文言文阅读

第十七页第十八页,共74页。

多年来,文言文阅读是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考查篇目均在《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16篇文言文范围之内,且以“课内+课外”对比阅读的形式出现,对比点或内容、或作者、或主旨、或写法。总分值在10~11分之间,一般设置4个小题。在题型设置上,常以表述性简答题为主,有时也会设有选择题和填空题。

主要考查内容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能正确断句并准确翻译文言文语句,理解文本内容并把握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拓展的能力等。第十八页第十九页,共74页。文言文篇目(阅读重点篇目)10岳阳楼记

11醉翁亭记12出师表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4鱼我所欲也9小石潭记15曹刿论战16邹忌讽齐王纳谏1《论语》十则2桃花源记3陋室铭4爱莲说5三峡6记承天寺夜游7马说8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第十九页第二十页,共74页。考点一理解实词含义,掌握虚词用法第二十页第二十一页,共74页。【方法指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一是准确识记重点课文的课下注释,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实词;二是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即“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词义;三是重点注意文言实词的四种情况,即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四是对重点文言文要根据以上四种情况做好知识梳理,同时做到对比记忆。第二十一页第二十二页,共74页。常用的文言虚词有二十多个,其考点一般集中在“之”“其”“而”“于”“以”等几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上,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文言虚词往往具有多种意义和用法,难于掌握,所以对教材中出现的常用的文言虚词一定要在意义和用法上弄清弄懂,且能举一反三。第二十二页第二十三页,共74页。考点二翻译句子【题型示例】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翻译下列句子。第二十三页第二十四页,共74页。【方法指津】翻译句子时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1.把句中关键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尽量做到字字落实;然后连词成句,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2.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翻译出来的句子要符合现代人的说话习惯。第二十四页第二十五页,共74页。考点三紧扣文本内容,捕捉有效信息【题型示例】1.请结合文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2.下面说法与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考点解读第二十五页第二十六页,共74页。【方法指津】解答关于此考点的问题,答题步骤如下:第一步:读题干,划区域。认真阅读题干,明确答题要求,然后在原文(文段)中找出或圈定与题干要求相对应的所有段落、语句。第二步:细读文本,分析归类。要弄清楚文章(文段)写了“何人何事”,为筛选信息打好基础。第三步:按照要求,甄别判断。对有效信息进行归类、提取和概括。第二十六页第二十七页,共74页。考点四分析写作特点【题型示例】1.本文(×段)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文段分析。2.本文主要运用了……的写作手法,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第二十七页第二十八页,共74页。【方法指津】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点主要从文言文主要运用的写作手法上入手。写作手法主要包括:对比手法、侧面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事)说理等。答题时要紧紧结合写作手法的概念、作用和文章内容分析其运用的好处和意义。第二十八页第二十九页,共74页。考点五概主旨谈感悟【题型示例】1.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第二十九页第三十页,共74页。【方法指津】

1.辨文体,明背景。一般情况下,文体不同写作的倾向性也不同,叙事性文体,主要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品行;议论性文体,主要把握文章阐发的观点和道理;抒情性文体,主要看流露的情感和阐发的感慨。有时还应联系写作背景来揣摩写作意图,把握文章主旨。

2.理思路,分层次。即结合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层次结构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主旨。第三十页第三十一页,共74页。

3.摘拼析,巧表达。“摘”就是摘录法,即直接摘录文章(文段)中相关的词句作答;“拼”就是拼接法,即将分散在文章(文段)各处的词句有机地拼接起来;“析”就是分析法,即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分析、提取归纳等。需要注意的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时,要考虑到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从文章实际出发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切忌用现代人的观念去评价。第三十一页第三十二页,共74页。例如《爱莲说》【考点】课文、文学常识、解词、翻译、文意理解都要会,复习时分类加以总结第三十二页第三十三页,共74页。课文再现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①。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濯③清涟④而不妖⑤,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⑥,香远益清,亭亭净植⑦,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⑧焉。予谓菊,花之隐逸⑨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⑩!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⑪乎众矣。①蕃(fán):(草木)茂盛。这里指繁多。②染:沾染(污秽)。③濯:洗。④清涟:这里指清水。⑤妖:美丽而不端庄。⑥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⑦植:立。⑧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⑨隐逸:指隐居的人。⑩噫(yī):叹词,这里表示叹息。⑪宜:应当。教材中重要注释第三十三页第三十四页,共74页。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学界公认的理学鼻祖,被称为“周子”。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文学常识考点梳理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第三十四页第三十五页,共74页。重点字词句梳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可爱者甚蕃/世人甚爱牡丹C.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一词多义】B

【解析】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分别为:A.结构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非常。/非常。C.清澈的。/清香。故选B。

答案第三十五页第三十六页,共74页。重点字词句梳理【古今异义】句子古义今义亭亭净植立栽种;树立陶后鲜有闻少新鲜

【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

蔓、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长枝节。2.香远益清远: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第三十六页第三十七页,共74页。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在(池塘的)清水里洗过,而(却)不显得妖媚。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重点语句翻译】第三十七页第三十八页,共74页。

1.试就课文中“出淤泥而不染”一句谈谈你的理解。(YW版课后题)【课后题展示】课文理解

这句话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答案第三十八页第三十九页,共74页。

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具体地说,“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与之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君子应是具备这些美好品质的人。

2.《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RJ版课后题)/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重庆中考)

答案第三十九页第四十页,共74页。

答案

运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了莲的高尚情操。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品格,同时又是花中的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写“菊”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因此写“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中考题链接】相同点: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1.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2.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的处世态度有何异同?第四十页第四十一页,共74页。3.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

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更少。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厌恶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示例: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守);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

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的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文章主旨。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5.《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第四十一页第四十二页,共74页。古诗文专题

(板块三)古诗词鉴赏4分

第四十二页第四十三页,共74页。

近年来,古诗词鉴赏是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考查均在《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范围之内,设题均为两道,赋分共4分。古诗词的选择一般以非四句为主,题型大多以简答题形式出现。

涉及的考点主要有:分析字词的妙处,理解古诗词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名句的理解与赏析,辨析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品味诗歌的语言,描绘画面,等等。诗歌的赏析角度或者赏析点一般比较小,且有明确的指向性。

第四十三页第四十四页,共74页。根据河南省中考稳中求进的特点,2017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还应为重要的考查内容,还继续会从主题思想、感情色彩、表现手法或重要词句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命题。值得一提的是,河南中考较为注重对写景抒情、爱国言志类作品的考查;此外,对篇幅短小的绝句和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2016年首次考查,备考时应引起重视。第四十四页第四十五页,共74页。1观沧海2次北固山下3钱塘湖春行4天净沙·秋思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夜雨寄北7泊秦淮8浣溪沙9望岳10

春望11使至塞上1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3赤壁14过零丁洋15水调歌头16山坡羊·潼关怀古17饮酒(其五)18行路难(其一)古诗词篇目(画线为非重点篇目)第四十五页第四十六页,共74页。1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1己亥杂诗2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4无题25相见欢26登飞来峰27渔家傲秋思28江城子密州出猎2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0观刈麦31关雎32蒹葭33雁门太守行34游山西村第四十六页第四十七页,共74页。考点一分析字词妙处【题型示例】1.诗句中“×”字用得妙,请加以赏析。2.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诗句中的“×”字。考点解读第四十七页第四十八页,共74页。【方法指津】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有无运用描写手法或修辞方法并说明其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方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写出了……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第四十八页第四十九页,共74页。考点二赏析重点诗句【题型示例】1.从……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尾联。2.“……”是广为流传的名句,你认为它写得好吗?为什么?3.“……”一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第四十九页第五十页,共74页。练习: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诗人是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够重用自己,让自己担当重任,报效边疆。诗句运用典故,这样表达,避免直白,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报效国家的愿望。第五十页第五十一页,共74页。答题模式:手法(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写出了……(字面含义)+表达了……(深层含义、作者情感或包含哲理)+有……的表达效果。第五十一页第五十二页,共74页。考点三理解诗歌内容【题型示例】1.这首诗歌写了什么内容?2.诗词中“××”指什么?第五十二页第五十三页,共74页。【方法指津】正确理解诗词的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1、熟悉与作品有关的背景资料,能联系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2、概括诗词的大意,能描绘出诗词所描述的意境;3、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能说出自己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的体验。第五十三页第五十四页,共74页。考点四把握作者情感【题型示例】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一句抒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五十四页第五十五页,共74页。“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曹操《观沧海》中的名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从思想感情或写法方面谈一谈。

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象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以及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抒发情感)。思想感情:第五十五页第五十六页,共74页。

这两句诗运用了奇特的想象,也是借景抒情的写法,即借大海的吞吐日月、包蕴万象的气魄,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博大胸襟和豪迈气魄。写法:第五十六页第五十七页,共74页。【方法指津】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应注意以下五点:1.了解写作背景,如乱世中往往表达忧国忧民、思念家乡的情感。2.注意审题,透过题目把握诗歌的有关内容、线索、情感等。3.抓诗眼、抓主旨句,通过抓直抒胸臆的句子来把握作者的情感。第五十七页第五十八页,共74页。4.把握诗歌意象,如“柳”有留恋、惜别之意。5.注意情景关系,或者情景交融,或者以乐景写哀情。答题思路:通读全诗,从作者、题目、内容入手,推知大意,理解全诗,把握情感。答题模式:这首诗描写(记叙)了……,表达了诗人……情感。第五十八页第五十九页,共74页。考点五分析写作手法【题型示例】1.诗词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句作简要赏析。第五十九页第六十页,共74页。【方法指津】表现手法是中考古诗词鉴赏中常考的内容之一,一般包括: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抑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面结合、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中考中常见的考查题型大多为简答题。答题步骤:首先要读懂题目,明确要求,是着眼全诗还是具体的诗句来探究写作手法;然后根据写作手法的概念和内容判断属于哪些(或哪种)写作手法(对于已经明确的除外);接着按照分析写作手法作用的格式结合语境作答。第六十页第六十一页,共74页。

以下列举几种主要的写作手法的答题格式:1.对比手法:把……与……进行对比,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2.侧面衬托:用……来衬托……,突出了……的特点、性格、思想、情感等。3.以小见大:突出表现中心,富有震撼力。4.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从……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答题模式:表现手法+描写内容概括+作者感情。第六十一页第六十二页,共74页。考点六体会形象意象【题型示例】1.诗歌列举了哪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为了表达内心情感,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意象?3.请对本诗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第六十二页第六十三页,共74页。【方法指津】诗词中的形象倾注了作者的思想,包孕着作者的情感,因此,形象应是熔铸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分析诗词中的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其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答题步骤:①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②概括形象特点;③揭示作者情感。答题时应注意三个要点:①是什么形象;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③形象的意义是什么。第六十三页第六十四页,共74页。考点七描绘景物画面【题型示例】1.请展开想象,描述诗歌所展现的画面。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诗句)所展现的画面。3.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意境?第六十四页第六十五页,共74页。【方法指津】解答有关此考点的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正确理解诗词大意,找全景物,添加修饰语,写明句意。2.联系上下文以及关键词,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需要添加适当的细节描写。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此外,还得考虑字数限制,不得超过字限。第六十五页第六十六页,共74页。诗歌复习举例:《登飞来峰》

王安石第六十六页第六十七页,共74页。

登飞来峰

王安石考点梳理原文再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目录上一页下一页末页第六十七页第六十八页,共74页。精读导析

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谥号“文”,世称王文公,后人称他为临川先生。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先生文集》《临川集拾遗》等。

写作背景: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夏,王安石任浙江鄞(Yín)县知县期满,去官返乡途中登灵隐山东南的飞来峰,即兴吟成此作,这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的所见所感,含蓄而又深刻地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目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