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规划设计_第1页
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规划设计_第2页
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规划设计_第3页
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规划设计_第4页
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规划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规划设计说明书1规划背景1.1规划背景1.1.1区域概况荆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其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扩散区域,处在武汉城市圈与宜昌都市区的联结轴线上,是武汉城市圈和宜昌都市区的重要联结点,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荆州市在湖北省城镇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荆州市与湖南省的岳阳市和常德市相接壤,是长江流域经济体系中的中部核心城市。1.1.2古城概况荆州古城垣秦汉时形成土城墙,南宋时始筑砖城,元时遭毁;明初依旧基修复,沿城墙始掘护城河;现存明代城垣为清顺治三年重建,具有土城、砖城、水城“三合一”的特色。城垣因地势而筑,顺河湖迂回,势如游龙。城内面积4.5平方公里,城垣周长11.28公里,高约9米,城墙厚约10米,被誉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1.1.3项目背景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串联着古城历史街区、文保单位、古城风貌重要节点及绿化水系等,保护和利用好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对保护荆州古城、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和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综合利用古城资源,打造荆州旅游强势品牌,贯彻“旅游富市”发展战略。在《荆州古城保护与利用概念规划》框架内,制定《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规划》。1.1.4规划范围荆州古城墙内以内环路为界,纳三国公园、三义街、洗马池、盆景园、玄妙观、原三监狱空闲地、西湖公园等入范围线;荆州古城墙外,北抵太湖港西路与太湖港北路,南至健康街、四机厂通道、外堤路与学苑路,西到云梦路与西门街,东靠荆州大道与南湖路,并将太晖观与得胜街片区纳入范围线。总面积约457.75公顷,其中:荆州古城城墙高9m,周长11.28km。砖城墙面积54807㎡(含瓮城面积8500㎡、关羽祠面积1594㎡、城墙面积4413㎡),土城墙面积142418㎡。护城河面积574522㎡,护城河内岸周长11044m,护城河外岸周长13314m。1.2案例分析1.2.1南京明城墙风光带规划南京古城墙建于1366--1386年,全长约33.676公里,现存约21.35公里。高度为12米以上,厚7.62米至12.19米。城以花岗石为基,巨砖为墙,每砖侧石均有造砖者的府县官衙和年月日,规格一致,筑成时用石灰桐油、糯米汁混合夹浆,十分坚固。城墙分外城、内城两道,外城长达60公里,今已不复存在,但外城的18个城门名称仍沿用至今。城墙上有碉堡2000座,城门24个。保存比较好的有城南中华门、西北挹江门、城东北玄武门、城东的中山门等。南京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规划理念:明城墙风光带规划的全部构思基于保护、利用和保证体系三个方面。从人类文化遗产的高度审视明城墙的价值,实行全方位保护,将城墙与其依附的山水风景资源全面保护,并将城墙风光带与周围建设用地实行有效“剥离”。充分利用以城墙为主体的风景资源,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开发利用,发展旅游。规划主要内容:(1)明城墙风光带规划分为保护与控制规划、开发与利用规划。(2)在保护与控制规划中,制定了一套立体的、多层次的保护体系。第一层次是城墙保护,包括城墙本体保护与城墙安全保护;第二层次是环境保护,包括风景资源保护及建设环境控制;第三层次是景观视野保护。(3)在开发与利用规划中,充分利用明城墙的主轴线作用,将周边风景资源串联起来,形成一级景区5处、二次景区7处及一般景区,并配置了相应的旅游和交通服务设施。借鉴:(1)审视荆州城墙的价值,将城墙与其依附的资源全方位保护。(2)充分利用城墙主轴线,将周边景观资源串联形成多级、多处景区。(3)整合旅游和交通等服务设施。1.2.2苏州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规划苏州城市发展的悠久历史长卷中,自春秋时代吴国建都,即奠定了城市的基本格局。现所称环古城地区,为原古城墙、护城河及周边地带,伴随着苏州城市兴衰,城墙几经战火,直至今日,环古城地区虽有完整的水系,再没有连续的城墙。而它本身,似一道历史的分界线,古城内外,有着不同的文化氛围,古城内,淀积了更多历史的精华。规划理念:(1)历史感观因环古城地区对历史的负载和其特定的城市区位,规划首先需处理好历史与现实、新与旧的矛盾关系。一座城市有了历史才有蕴味和内涵,直面历史的真实,追循其中人类文明的精华,以给矛我们启迪。(2)生态学观将环古城地区纳入到城市以至区域范围内,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组分,将水系、绿系置于大系统内,为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综合规划。(3)社会公益与城市经济从美化环境、提供公众休闲娱乐空间角度增加本地区建设的公益性;从加强景区(区)建设、丰富旅游系统内容的角度提高建设的经济性。二者是并行不悖的。环古城的建设迎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借鉴:(1)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强调历史与今天的融合。(2)建立绿化系统,统筹规划形成网络,减少岛屿状生境。勾联古城内外园林绿地,并与郊区自然生态系统相联系,形成自然风水及生物进入廊道,体现规划的生态性。(3)在环古城地区的系统规划中,加强旅游职能,增加经济性,也意味着更多的实施性。1.3上位(相关)规划解读1.3.1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保护规划内容:包括历史城区的格局和整体风貌;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街巷;与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护城河等水系;历史文化名镇及村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民俗精华、传统工艺、传统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荆州古城的整体风貌和历史文化街区、沙市历史城区的历史文化街区和风貌街巷,古遗址和古墓葬等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建筑及工业遗产,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建构点、线、面相结合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空间体系,以及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相结合的文化遗产保护格局。

对本次规划的要求:严格保护由荆州城墙和护城河形成的荆州古城整体格局形态和街巷格局特色。保护沙市依江发展形成的带状城市街巷格局特色。保护历史城区周边水系,凸显荆州“江左水城”的生态景观格局。1.3.2荆州古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定位:规划确定古城片区的战略发展目标为“调整功能、疏散人口、整体保护、有机更新”,将古城片区发展的重点放在改善环境,提升功能,强化古城片区作为城市商业、娱乐、旅游中心的城市职能,保护与更新相结合,赋予古城片区新的活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规划将古城片区定位为“以古城保护、文化旅游等为主要功能,以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为核心内涵的综合性历史文化旅游中心”。

规划结构:古城片区规划为“一环两轴七片区”的规划结构。用地功能以文化旅游为主,辅以金融商贸、主题居住、配套服务。“一环”即是以明代城垣、护城河和太湖港为轴线形成的环城旅游景观带,在这条环行的景观带上,串联了古城片区大部分的文保单位和景点,是体现古城片区历史文化特色最核心的部分。本次规划就是以古城核心环为依托,建立环城旅游景区。1.3.3古城疏散规划以落实湖北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关于外迁荆州市、区行政机关,将荆州古城打造成世界知名的三国文化游核心景区的建议》为契机,借力于全国大遗址保护示范片区建设,响应“壮腰工程”策略,借城南城中村改造之际,合理安排古城外迁用地。规划核心内容有:(1)制定古城人口疏散目标:近期疏散人口约4.7万,至2013年,将古城人口控制在6万人以内;远期疏散人口约1.5万,至2020年,控制古城人口在4.5万人以内。(2)划定古城内确定古城可疏散更新的地块。按“重点保护、合理保留、普遍改善、大力更新”十六字方针,将古城用地分为四类,即控制用地、保护用地、改造用地、更新用地。针对不同的用地分类采用不同的功能调整和疏散策略。其中保留用地和控制用地以提档升级为主,并适当疏散部分居住人口,改善环境,提升功能。改造用地将拆除与古城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重新建设,恢复和开辟部分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文化休息场所。更新用地主要是现状为行政事业、学校、医院、武警支队等单位,规划将其全部搬迁,置换出的用地充分结合古城文化旅游的发展,规划为文化、旅游服务业用地,延伸加强古城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链长度与强度,增强古城活力。(3)对疏散以后腾出的用地做初步构想:对于疏散人口后的古城,腾出用地主要用于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绿地广场、停车及符合古城风貌的高品质居住用地。对一些拆建项目将实行招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让社会资金与进整个古城的迁移和建设中来。(4)对疏散的时序做布局:古城的疏散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在政府的引导下分期分批逐步进行。先搬行政办公用地,再逐步搬出医院、学校用地,最后搬迁居住用地。1.3.4荆州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规划总体目标:

到规划期末(2020年),使荆州古城旅游区旅游业规模扩张、质量提升、效益优化,培育出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成为国内国际知名的古城文化型旅游目的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的战略极。

古城发展目标:

荆州古城景区是整个荆州古城旅游区内最具现实优势与远景潜力的产业聚集区,是区域旅游业突破发展的核心重点、全面发展的带动龙头。通过规划期内的建设、运营,将荆州古城景区打造为国内一流、全球知名的:

国家级5A旅游景区

东方历史文化名城

世界文化遗产胜地

核心理念:(1)营建荆州古城

营建荆州古城,需抓住关键环节,提升古城景观风貌、文化魅力,完善与优化古城旅游服务功能。=1\*GB3①重拳打造亮点,突出古城独特性

=2\*GB3②恢复文化厚重,展现古城历史风貌

=3\*GB3③激发文化活力,再现繁盛社会生活

=4\*GB3④发展文化度假,深化古城生活体验

(2)经营荆州古城=1\*GB3①实施系统工程,整体打造5A景区=2\*GB3②结合多种措施,推进古城拆迁重建=3\*GB3③加快资本引入,推动重点项目建设=4\*GB3④开展品牌建设,推动古城市场营销1.3.5《荆州古城保护与利用概念规划》(方案)本规划是《荆州古城保护与利用概念规划》(方案)中“城环”部分的细化与延伸,是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3.6《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保护利用规划》多年来,围绕着荆州古城垣的保护与利用经历过若干次的规划,例如:《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保护利用规划》、《荆州古城护城河旅游景观带概念规划》等。本规划是在充分结合诸多同类型规划的基础上,按照《荆州古城保护与利用概念规划》(方案)的总体布局与最新规划要求进行的新一轮规划。与以往规划最大的区别在于:提出五线概念与5A级旅游景区的概念,整个规划紧紧围绕着五线的概念进行景区景点的规划设置以及按照5A级旅游景区的配套服务设施要求进行支撑系统的规划,新概念的提出使本规划实施起来更具可操作性。2现状分析2.1区位分析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东望武汉,西接三峡,北临汉水,南极潇湘,区位优势十分显著。交通四通八达,公路207国道及襄荆高速、荆东高速、随岳高速纵贯南北,318国道、宜黄高速横跨东西,并与京珠高速公路连接,加之水路通江达海以及沪汉蓉高速铁路与荆岳铁路的建设,为荆州旅游交通连东西、贯南北提供了条件。便利的交通使荆州的区位优势凸显。一方面,增加了本区旅游的通达性、便利性。另一方面,为本区旅游产品与区外旅游精品的组合提供了条件。这些都对打造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创造了优越的外部条件。2.2古城垣历史沿革分析荆州城墙是中国现存延续时间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演变为砖城的唯一古城墙。第一阶段,三国至西晋;第二阶段,东晋至隋唐;第三阶段,五代至北宋时期;第四阶段,南宋至明初;第五阶段,明初至清初;第六阶段,清代。另外城墙建有六扇城门与九座城楼,分别为东门宾阳楼、公安门望江楼、南门曲江楼、西门九阳楼、大北门朝宗楼、小北门景龙楼、东南角仲宣楼、东北角明月楼、北城东段雄楚楼。2.3文化资源分析荆州古城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是三国文化及水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汇点。“人说三国事,每欲到荆州”道出了三国文化在荆州的历史渊源。此外,重大的水利事件共同构成了荆州水文化的深刻内涵。2.3.1三国文化荆州曾是魏、蜀、吴三国纷争战略要地,它是三国文化的中心,有着丰富的历史积累和沉淀,包括关公文化、三国城墙文化、三国书法、三国瓷器、三国兵器、三国漆器、铜镜等。除此之外,还留下了“三山”等一大批三国遗迹。2.3.2水文化护城河是古代城市水体的一种特殊形态,城墙与护城河是一对伴生的产物,挖地成河,出土筑城,护城河与城墙在土方工程上就地平衡,护城河构建了城外第一道防御屏障。荆州自古水乡泽国,城内原有大小水面数十处,有浮池(东南隅)、北湖(西北隅)与西湖(西南隅),在北湖与西湖间有河道贯通从大北门西入护城河,中北有洗马池,城中便河贯通南北,过洗马池从小北门西入护城河,城外水系西入太湖,东入长湖。2.4景观资源分析2.4.1城墙景观资源荆州城墙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发展演变为以砖城为主、土城为辅的唯一古城墙,是我国南方乃至全国保存完整,内涵丰富,别具特色的一座府城级古城墙。荆州城墙现存6座古城门、1座古城楼、5座藏兵洞、20座马面保存最为完整,被誉为不可多得的完壁。此外,荆州城墙上现存3座敌楼遗址及“三山”、“三管笔”等人文、历史景观。(1)城墙荆州城墙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城墙高9米-12米,局部高为8.83米-10米。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1.2公里,砖城墙周长11.28公里,城内面积4.5平方公里。现存荆州城墙由外侧包砖城、内侧土垣和护城河组成。有宋代砖城残留,基本为明清实物,大部分为明代实物,部分为清代修葺。荆州城内中心街区东高西低,呈东西走向,荆州城墙脚下护城河地形西高低呈西东走向,荆州城墙也随地势走向蜿蜒在其间,每个城墙垛按2.2米计算,共5127个。现存主要问题为:由于城内为砖土混砌,受压不均,致使墙体倾斜、坍塌。加上年代久远,风吹日晒以及雨水侵蚀等自然存坏因素,导致墙砖风化、松动、剥落、植物生长茂密的情况比较普遍。(2)炮台(俗称马面)城墙上座落有25座炮台(俗称马面),其中包括5座兵洞。每座按顺序编有号码,整体形制保存完整,局部残损较重。5座藏兵洞特色鲜明,古老神韵犹存,其建筑风格,内部建筑结构设置独特,经过对局部残员部位的维修,现仍为原状原貌。现存主要问题为:大部分炮台未经过维修,墙砖的风化、剥落、裂缝、倾斜、歪闪、植物茂盛等问题比较普遍和严重,已经维修过的炮台和藏兵洞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陆续出现了以上的问题。荆州城墙上共有20座马面,马面也称炮台和哨台,其建筑形式同藏兵洞外墙,也是在城墙上向外突出砌筑由一个正面墙体,两个封闭式侧面墙体组成。不同之处:墙内用素土回填顶部墁砖,另外在马面正面墙体垛墙上及侧面墙体垛墙上分别设置五个长方形望洞,用来观察敌情。外表形如马的头部,俗称“马面”。它也是古代战争的一种防御工事,20座马面形制大致一样,只不过大小不同。(3)藏兵洞荆州城墙上共有5座藏兵洞,编号为6号、13号、18号、24号、25号。藏兵洞顾名思义,它的主要功能是防守藏兵,是古代战争中的一种防御工事。士兵藏在洞内可以从瞭望里观察来自三方的敌情,从而作出对敌应变的方法,在古代战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按编号所示:13号藏兵洞位于荆城北城墙,东距远安门城台150米。18号藏兵洞位于荆州城北城墙西段,西距拱极门城台213.3米。维修记载:13号藏兵洞、18号号藏兵洞由于年久失修,破烂不堪。2001年10月维修方案经国家文物部门批复,2002年9月进行了加固维修。24号藏兵洞位于荆州城南城墙西段,东面距新南门243.4米。荆州城五座藏兵洞建筑形式、内部结构基本一样,其中除6号、13号、18号、25号规格、形制一样外,24号藏兵洞内部结构与其有所不同,主要是内墙上没有设置平台及卷顶瞭望洞,而是在底层三面墙上设置长方形瞭望洞共五个,洞内瞭望眼对外为长方形,内为异形,底层地面上有柱顶石布局。(4)城门城台城楼城墙上有城门城台六座,上面建有城楼。东门称寅宾门,楼名宾阳楼;西门称安澜门,楼名九阳楼;南门称南纪门,楼名曲江楼;小东门称公安门,楼名楚望楼。六座城门、城台都有不同程度的风化和自然损坏。目前已进行维修,保存完好。城楼除了朝宗楼为大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重建,室内梁架结构为穿斗式,至今仍为古朴之制外,1986年8月至1987年10月由国家文物局拨款,在东门城台遗址上重建了宾阳楼,其它城楼荡然无存,但楼址基底、柱网布局仍清楚可见,现存柱顶石大多完整无缺。(5)敌楼城墙上的三座敌楼:雄楚楼、明月楼、仲宣楼均毁坏无存仅留遗址。(6)土城墙荆州城墙是由土城发展演变为以砖城为主、土城为辅的唯一古城墙。土城是荆州城墙的一大特色,土城垣高6.5-7.0米,厚一般10米,局部达到14米,坡比一般为1:1.5至1:1.7,它围绕砖墙内部用素黄土夯筑而成。它一方面对砖墙起保护作用,另一方面起到防洪抗洪功能,特别是远安门西段内侧,夯筑于明成化年间,长约200米的干打垒石糯米辅助墙,坚如混凝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此外,土城上现存“三山”、关羽祠、三管笔等人文、历史景观。目前土城墙基本上处于开放状态,仅在部分古城门两侧用铁栏杆进行了封锁。其中,新南门西侧开放,无台阶,东侧封闭跑离为100米左右,有台阶;南门两侧各封闭50余米,均有台阶上下;公安门、新东门、东门都处于封闭状态,从仲宣楼以西百余米处至宾阳楼以北五十余米处都被封新,被封闭两傍岸军分区有台阶上下土城;小北门东侧开放,西侧封闭距离约100米,均无台阶;新北门、大北门、西门两侧土墙处于开放状态,通过土城上蜿蜒小道上古城墙。因土城上缺少台阶的缘故,土城上任意上下的小道繁多,应适当增加台阶。2.4.2内、外环路内环路全长约10.2公里,内环路规划断面为15米,其中7米车行道,4米人行道。内环路车行道多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人行道多为仿石砖及水泥砖路面。外环路全长约11.45公里,宽度2-4米。外环路道路多为青石板路面。2.4.3水系护城河是环绕古城的无源头河流,水深宽大,内周长12.20公里左右,护城河离砖城墙基角最近处5米,最远处30米,一般为10米,护城河宽10-50米,局部达到100米,深3-4米,常水位28.71米(为黄海高程),洪水位30.21米,水域面积0.6平方公里,接纳排水面积34平方公里,淤泥深度0.5-1.0米。河内常年流水,犹如荆州城墙的一道天然屏障,并由此共同组合成别具一格的具有江南水乡风貌的古城池,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其它任何遗址古城墙无法代替并与之相比的。2.4.4驳岸及桥梁河岸处理呆板,亲水性差,特色不明显,一些河岸驳坎以直立式为主,既弱化了亲水性,也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环境。沿河景观缺乏连续性,且在视线走廊上经常有滨水不见水的情况。桥做为交通的主要干道,经常出现拥挤现象,部分桥梁的损坏程度较高,不仅影响美观,也暗藏一定的安全隐患。2.4.5水质护城河为没有自然源头的河湖水体,水环境容量低,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排入水体,导致城区水体污染,河湖自净功能完全消失。市民倾倒垃圾进入河流,造成地面和地下水污染。由于荆州城区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河流纵坡小,极易沉积形成底泥。底泥有大量污染物沉积其中,如重金属离子、氮、磷营养盐等,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污染物会从底泥中释放出来,重新进入水体,造成二次污染。2.4.6现状植被(1)内环路线植被现状分析环城景区内环线全长10.2公里。由于缺乏有效的人为管理,内环路两边的植物生长随意不成体系,缺乏中间层次及地被植物,季相变化不明显,植物与景观空间缺乏有机联系,导向性不明确。(2)古城垣植物现状分析古城墙周长11.28公里,高9m。分为土城和砖城,土城主要乔木有构树、枫树、刺槐、柏树、女贞等,其中构树数量占绝对优势,古城墙顶面和砖墙缝内生长着大量的薜荔、萝藦等。在内城墙中藤本植物如何首乌、茜草、木通、紫牵牛等在不同层次蔓延。藤本植物在地表的繁盛及对乔木的攀爬,既减低了地表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也抑制了乔木的生长,同时生活垃圾对植被也造成一定的影响。(3)外环路线植被现状分析外环线全长11.45公里。景区内植被生长较好,有些景区的植物景观已成为环城景区的亮点,但总体还存在着植物配置不成体系、品种单一、缺乏层次、季相变化不明显。群落构成多为大乔木、小灌木,缺乏地被和中间层次。由于长期缺乏管理,乔木存在有死株、少株的现象。成片的水杉和灌木丛由于缺乏修剪生长随意,使古城墙外观被遮挡,无法体现环城景区显城露水的规划理念。(4)护城河水系线植物现状分析护城河内岸周长约12.20公里,护城河外岸周长约13.80公里。护城河水生植物生长未受到合理控制,随意蔓延,且品种单调,缺乏合理规划,同时水生植物与岸线无呼应,季相变化不明显,水乡特色无法体现。(5)护城河外岸线植物现状分析现状东边路网已连通,南北东三面还有部分路网未形成。东面凤凰广场及九龙渊广场现状植被较好,南北东三面种植设计有待与道路及各个景区节点有机结合合理规划。2.4.7现状用地现状用地构成:主要由公园绿地、防护绿地、水域、文物古迹用地、居住区、行政办公用地、商业及娱乐用地等组成。2.4.8现状道路交通规划范围内道路系统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以及巷道四个等级。现状道路交通主要呈现出4大问题:(1)东门、新南门、新北门等主要机动车出入口交通压力大;(2)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环境差;(3)缺乏停车设施;(4)现状桥梁建设标准低,景观效果差,大多数不能通航。3风景资源质量评析3.1自然风景资源评析(1)地理位置得天独厚。(2)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古城垣保存完整;古城内外现有的历史遗址及文化景点众多;可供挖掘的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3)景观资源较好。独具特色的水系;有机生态的自然景观。3.2人文景观资源评析(1)荆州历史资源丰富,主要是三国文化及水文化。(2)悠久的历史积淀也给荆州留下了丰富的地方民俗特色。包括民间文学、民间手工艺、民间音乐、民俗节庆以及特色饮食等。(3)独特的筑城格局。荆州古城东西长3.75km,南北宽1.2km,城墙高9m,周长11.28km,护城河环绕古城。清代时期的荆州古城总体格局分东西两城,满城与汉城。(4)众多名人都和荆州有着各种各样的渊源故事,这也是荆州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其中包括楚庄王、孙叔敖、关羽、萧绎、代岑门三相、张居正、优孟、老莱子、许行、屈原、宋玉、法显、宗炳、庚信、岑参、公安三袁等。3.3建设条件3.3.1优势(1)地理优势荆州古城位于荆州市中心城区西部,其东临武德片区,南临城南片区;本规划研究范围距沙市老城区4.9公里,通过江津路、荆沙路、荆沙大道将两城连接起来。其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樊,地理位置十分优越。(2)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古城垣保存完整;荆州明代古城垣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它巍峨屹立在滔滔长江北岸,是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座古代城垣,被誉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也是全国现存的古城中,素有水乡特色的古城。它的砖城、土城、水城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自由式的布局形态,构成了既雄伟壮观又婉约秀美的古城独特风貌,充分展示出荆楚文化淳朴浪漫的特点和个性。■古城内外现有的历史遗址及文化景点众多;如开元观、铁女寺、玄妙观、关庙、南门天主教堂等文保点和三义街、得胜街、冠带巷、东西堤街等历史街区,三国公园、博物馆、三国文化街、荆州宾馆、张居正纪念馆等文化景点。■可供挖掘的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荆州城市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文物古迹丰富,早在远古时代即是中华民族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三国文化中心。“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国内如此,国外亦然。《三国演义》120回本,有72回所写与荆州有关,其中有14回直接写荆州城,所以荆州古城也随着三国故事为世人所瞩目。古城内也现存卸甲山、掷甲山、松甲山、洗马池、关公刮骨疗伤地等故事传说遗址。“洗马池”,是关羽洗赤兔马处;“马跑泉”相传为关羽救刘备途中焦渴难当,赤兔马以蹄刨地感动山神,而得泉水;大北门外的得胜街,相传是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大获全胜,班师凯旋,经此街道进城;“张飞一担土”为张飞挑土助关羽筑城,途中得知关羽已胜,遂将土倾地而成一峰。“城上三山”指松甲山、卸甲山、掷甲山,均紧靠城墙内垣,传关羽曾在这三个地方松甲、卸甲、掷甲。至清代,正北城上松甲山已圯,西北掷甲山更名余烈山。三山实为三个土台,上建祠祀关羽,有“三山不见山”的民谣。公安门是古城唯一的水门,刘备每由营地公安来荆州视察防务,都经水路,由小东门码头登岸入城,后人遂用刘备驻守之地的公安命名取代小东门。(3)景观优势■独具特色的水系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包含护城河、太湖港、西湖、北湖、洗马池、盆景园等自然或人工水系。景区内外的水体很好地构成了连续而有变化,贯穿分布整个地区的城市环境空间。城墙随水而宜,沿河而砌,跨湖而筑,水网密布。湖城水市相连,亭台楼阁凭水凌空,小桥流水,展现了一幅幅动人的古代水景园林城市画卷。■有机生态的自然景观古城墙外围生长有水杉、桃树、柳树、松树、柏树等,内侧生长有构树、枫杨等,古城墙顶面和砖墙缝内生长着大量薜荔、萝摩和一些禾本科植物等。古城墙植物里寄居大量动物。以古城墙植物为主,加上砖土墙、护城河、动物等综合成的封闭型廊道景观是荆州市的历史特色和城市意象识别标志之一。(4)大交通优势荆州古城分别由东南西北四个出入口(荆南路、郢都路、人民路以及荆中路)联系古城内外。北靠207国道以及318国道,至宜昌三峡机场约80公里,全程通行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此外,由庄王大道可直达荆州火车站,通往上海、成都等大城市。(5)产业优势在产业上,荆州古城旅游区是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十大旅游区之一,处于武汉都市圈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结合部,具有承东西的关键区位意义。在湖北省向海外宣传促销的精华游6条线路中,其中武汉都市之旅、新三峡之旅、世界遗产三国文化之旅和一江两山(长江,武当山,神农架山区)精品之旅等四条线路,与荆州古城紧密相关。(6)古城环城景区的建设已在逐步推进中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占地面积约4.58平方公里。现状内环路已全线打通,沿线的江陵碑苑、张居正街、三国文化步行街、玄妙观、荆州博物馆、关羽祠、关庙、老南门等一批新、改、复建项目,正在实施或部分建成,环城景观已得到初步改善。3.3.2机遇(1)国内外旅游、文化休闲度假消费需求日益旺盛荆州史迹文化特色突出,湿地环境生态优秀,水利文化震撼人心,湖泊风光秀美宜人,历来是中部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在国内外地区的旅游、文化休闲度假消费需求日益旺盛的大背景之下,荆州旅游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2)“旅游富市”发展战略的提出在新一轮的总体规划修编中,荆州经济发展战略为:“农业立市、工业兴市、旅游富市”。同时,《荆州古城保护与利用概念规划》(方案)已初见雏形,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建设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奠定了良好的先决条件。(3)古城疏散初见成效以落实湖北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关于外迁荆州市、区行政机关,将荆州古城打造成世界知名的三国文化游核心景区的建议》为契机,借力于全国大遗址保护示范片区建设,响应“壮腰工程”策略,借城南城中村改造之际,合理安排古城外迁用地。按“重点保护、合理保留、普遍改善、大力更新”十六字方针对古城进行功能疏散与结构疏散,通过多年努力已初见成效,已更新用地如:三监狱、玄妙观片区部分地块等。3.4存在的问题3.4.1劣势(1)景区风貌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内新、旧建筑混杂,建筑高度参差不齐,建筑体型、体量、风格、尺度、材质、色彩等相当混杂混乱,景区形象亟待提升。(2)通视走廊历史上的荆州古城与其外部环境互相统一、协调,并自然形成了“湖—城—江”三个层次的空间轮廓。但现状荆州古城景观从内部对重要景观节点缺乏较强的感知度,而从古城外部则又因新建建筑的遮挡和沿古城墙的林木绿化遮挡难以感知古城景观界面和天际轮廓。因而《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8—2020年)》确定的5个通视区未能完全形成。朝宗楼视点=1\*GB3①朝宗楼向南--三义街;=2\*GB3②朝宗楼向北--得胜街;=3\*GB3③朝宗楼向西南--三国公园、荆州博物馆、开元观;=4\*GB3④朝宗楼向西南--西门(被建筑物遮挡);=5\*GB3⑤朝宗楼向西--太晖观。西门视点=1\*GB3①西门向东北--开元观、荆州博物馆(被建筑物遮挡);=2\*GB3②西门向西北--太晖观;=3\*GB3③西门向东南--西湖公园;=4\*GB3④西门向东北--朝宗楼(被建筑物遮挡)。南门视点=1\*GB3①南门向北--冠带巷、关帝庙、玄妙观;=2\*GB3②南门向南--城外荆州城南开发区;=3\*GB3③南门向东--宾阳楼(被建筑物遮挡);=4\*GB3④南门向东南--仲宣楼。宾阳楼视点=1\*GB3①宾阳楼向西--张居正街、南门曲江楼(规划);=2\*GB3②宾阳楼向北--明月楼(被植物遮挡);=3\*GB3③宾阳楼向南--仲宣楼;=4\*GB3④宾阳楼向东--荆州大道;=5\*GB3⑤宾阳楼向西北--雄楚楼(被建筑物遮挡)。小北门视点=1\*GB3①小北门向西--玄妙观;=2\*GB3②小北门向东--雄楚楼;=3\*GB3③小北门向北--207国道;=4\*GB3④小北门向东南--明月楼(被建筑物遮挡)。(3)生活环境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内居住用地人口密度较大,房屋陈旧,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及公共活动空间,与现代生活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此外,由于未从根本上掐断护城河污染源,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排入水体,导致护城河水体污染。(4)景区内交通组织景区与城市之间的外围交通缺乏良好的组织;景区内交通组织不完善,缺乏系统和丰富多样的游线,需扩大景区深度并增加游线;缺乏停车场及游客接待设施,景区入口形象不明显。(5)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以及市政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以及市政基础设施不完善,原有设施功能老化。(6)旅游发展荆州的旅游资源既独特又深厚,然而由于历史久远,这些文化景点大多被埋在地下而难见游客,既使是尚存于地上的景点,也因其破损严重而难形成旅游景点。可谓:地下的多,地上的少;传说文字多,实物景点少。历史文化传承尚在挖掘之中。景点古迹零散,规模不大,没有相应的项目而难以留住游客。如现有古城在寅宾门和拱极门分别设有售票点,但各自为政,城上游线难以环通,且相距较远,彼此孤立。旅游产业规模小,旅游功能不完善。旅游品牌的宣传、开发与荆州的旅游资源严重不符。未能从整体上形成形象和品牌效应。旅游产品单一,娱乐性旅游产品开发较少,特别是大众娱乐参与性项目比较缺乏。旅游发展滞后,仍然处于初级的观光旅游阶段。3.4.2挑战(1)文化问题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进一步挖掘荆州古城的文化,使其再现光彩是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要发展,如何协调历史风貌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是规划面临的首要问题。(2)社会问题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内面临部分人口的疏散以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需通过相应的政策统筹考虑。(3)经济问题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支撑,理想的规划不是一张纸,如何保障规划的实施操作与经济的可行性是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必须解决的问题。(4)交通问题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的建设面临车行、步行、舟行、马行及静态交通设施的综合组织,如何合理组织交通是必须要研究的问题。(5)景观问题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是古城最具文化内涵的区域,也是古城特色最鲜明的区域,提升环城旅游景区的特色景观环境,使其成为城市名片,彰显城市特色的舞台。(6)旅游问题如何制定面对旅游业的大发展与区域旅游协作时的决策与管理,以及处理好与同质旅游地的竞争,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建设旅游软件条件与硬件条件同步发展的局面是规划必须兼顾的问题。4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根据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GB50220-95)》6、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7、《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8、《荆州市市区旅游发展规划》9、《荆州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10、《荆州古城疏散规划》11、《荆州古城保护与利用概念规划》(方案)1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13、《旅游通则》14、《国家5A级景区评定标准》15、其他国家和地方相关规范5规划性质、目标与定位5.1规划性质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是集城墙文化、三国文化及荆楚民俗文化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的文化旅游中心,同时也是荆州园林绿地系统中重要的城市绿环。5.2规划原则(1)古城保护、更新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原则(2)整体规划原则(3)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原则(4)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5.3规划目标以荆州古城墙为依托,以有效保护古城墙为先导,合理开发利用城墙及四周优美的风景旅游资源,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形成国家级文化旅游目的地。(1)将环城公园现有的功能定位由单纯的城市公园,转变成既有城市公园概念,又有旅游景区功能,同时兼顾双重身份的复合型旅游景区。(2)城市旅游休闲胜地。(3)打造国家级文化旅游目的地——5A级旅游景区;5.4规划定位荆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十大旅游区之一,而荆州古城是荆州历史文化特色最为集中展示的载体。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几乎涵盖了荆州古城所有的景点,是古城特色最核心的展示区域,具有强烈的文化及地域优势。具有带动全市名城保护、旅游发展的关键地位,因此本规划之发展定位如下:整合荆州历史脉络肌理,发展古城旅游服务事业,塑造荆州古城风貌,重构荆州重要精神象征。将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建设成为集环城旅游、文化休闲、古城保护等系统为一体的城市景观精品地带及环城绿色生态圈,为荆州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提升城市的总体竞争力。5.5规划策略将规划与政策相结合来推动环城旅游景区保护利用规划。形成“政策主导、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内外统筹、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主导思想。(1)以“城墙文化”为核心主题,以“三国文化”、“水文化”和“荆楚民俗文化”为重要吸引,打造“旅游富市”品牌。(2)确定环城旅游景区“五线”的功能分区,合理布局城市土地利用。(3)强调历史资源保护与利用,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服务产业。(4)保护生态基底,构建蓝线、绿线、紫线系统,创造可持续发展基础。(5)梳理交通体系,组织合理的交通流线及停车场地。(6)景区内建设规划与外围开发规划捆绑进行,整合资源,内外联动;并强调外围建设风貌要与景区建设风貌协调统一。(7)塑造具有荆楚特色的城市形象。(8)以5A级旅游景区的建设标准打造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6功能分区与布局6.1总体布局在规划的内容安排方面,以展示城墙,有效保护文物,合理利用历史文化,体现自然,充实景观,修复名胜古迹为目的,运用园林的传统手法,借鉴古今中外的先进经验,串联景观形成有机的风景体系,加强建设管理,合理组织游线和艺术空间。由此,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的规划格局以城墙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与荆楚民俗文化为文脉,形成“一环、五线、十八区、三十六大景观”为骨架的“一环串珠”式的功能区划与总体结构形态。6.1.1“一环”一环为荆州古城垣景观环,它由古城墙、内环路、外环路、护城河、护城河外岸等景观带综合形成荆州古城垣景观环,这一环串联了所有的景区和景观节点。6.1.2“五线”五线为:内环路游线、古城垣游线、外环路游线、护城河水上游线、护城河外岸游线。6.1.3十八区十八区分别为:金凤广场(现状)、九龙渊公园景区(现状)、关公文化园景区、东西堤路风情酒吧街、御河广场(现状)、西蜀园景区、繁荣街景区、太晖观景区、得胜街历史文化街区、荆楚民俗文化景区、延禧宫景区、古城墙商业步行街、西湖公园景区、水上集市、三国公园景区(现状)、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仙都景区、远安门景区。6.1.4三十六大景观修复六座城门及瓮城(寅宾门、远安门、拱极门、安澜门、纪南门、公安门);九座城楼(宾阳楼、明月楼、雄楚楼、朝宗楼、景龙楼、九阳楼、曲江楼、仲宣楼、望江楼);三祠(屈原祠、武候祠、关羽祠);三山(松甲山、卸甲山、掷甲山);八园(九龙渊公园(现状)、关公文化园、西蜀园、西湖公园、三国公园(现状)、屈宋园、息壤园、明月公园);四广场(金凤广场(现状)、御河广场(现状)、庄王广场、天问广场);三大主题雕像(关公、屈原、庄王)。6.2“五线”主题概念阐述五线概念:以荆州古城垣、护城河水系为核心,规划通过独特的设计、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浓郁的荆楚建筑风貌,优美典雅的水系、绿色生态的景观、便捷的交通,形成内环路行车,外环路跑马,城墙上走人,护城河荡舟,大外环赏景的五线格局。规划以五线为骨架串联各功能地块,打造出一个展示与体验相结合的5A级景区,形成了“五线、多功能节点”的整体结构模式。7“五线”专题规划7.1“五线”――内环路游线篇内环路游线:长10.2公里;面积140.29公顷。首先对内环路转弯半径不达标的地段进行线型调整,按规划要求全线贯通;其次是对内环路绿带景观进行提档升级,改善旅游环境质量。内环路车行游线是以内环路为骨架,各个景区的步行游览线路为脉络,进行内环景区的游览。游线包括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主要由延禧宫景区、古城墙商业步行街、西湖公园景区、水上集市、三国公园景区(现状)、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仙都景区、远安门景区等组成。沿途设置供游人停留的休憩空间以及娱乐兴趣点,以增游兴。延禧宫景区:规划面积9.75公顷。以荆州古城深厚的三国文化底蕴为依托,建设古代婚庆文化旅游主题景区。规划结合公安门独特历史内涵,以刘备招亲的历史典故为主要吸引力,打造庭院式样的高端度假区,主题酒店发展为未来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的高端接待中心。景点规划:刘备招亲演艺中心、皇叔宴庭、延禧宾馆等旅游类型:主题园区(仿古风格、商业经营)。发展要求:以婚庆文化旅游为主题,配套建设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的旅游住宿接待中心。(2)古城墙商业步行街:规划面积6.55公顷。地块紧靠古城墙,规划以古城墙历史文化为内涵,注入手工艺市场、地方餐饮、民俗客栈等功能,形成集旅游、购物、休闲、住宿功能于一体的商业步行街区。景点规划:手工艺展览馆、古城墙历史文化馆、民俗广场、古城美食坊等。旅游类型:特色商业街区(仿古风格、商业经营)。发展要求:将古城墙历史文化通过各种元素巧妙融入民俗客栈、手工艺产品以及餐饮文化之中。(3)西湖公园景区:规划面积18.05公顷。借荆州古城为景区背景,结合西湖公园现有水系,通过植物、亭、台、楼、阁、桥等景观元素的精心布置,营造既具有浓郁古城氛围,同时拥有秋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天高云淡,水波潋滟,令人心醉神驰“荆州小西湖”美景。西湖公园周边地块,打造以城市湖泊度假为主题,以水景为特色的庭院式西湖客栈与西湖集市。景点规划:"西湖"石牌坊、三生桥、秋枫苑、西湖客栈与西湖集市等。旅游类型:特色公园(公共项目管理,免费开放);西湖客栈与西湖集市(仿古风格、商业经营)。发展要求:通过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堆山叠石,筑路理水,构建水天一色的西湖美景。同时,完善服务配套设施。(4)水上集市:规划面积5.42公顷。通过对三国公园与西湖公园水系进行连通,形成特色水街。整个建筑风格为仿古建筑,沿水道蜿蜒曲折,亭台楼阁临水而立,墙体采用粘土青砖,屋面为青瓦或琉璃瓦,配置铝合金仿古门窗,展现了古城水乡风情和水运历史文化风貌。景点规划:大宅门、天水广场和驿水酒家三大片区,建有水云阁、漂舟戏苑、瀚墨阁等特色景点和部分商业店铺,安排了水上游船和陆上游览线路,集中展示地方戏曲、杂技、老行当和民间艺术等民俗文化。旅游类型:特色商业街区(仿古风格、商业经营)。发展要求:水街、滨水特色客栈、荆楚大地老字号品牌(邀请品牌门店入驻,荆州旗舰店)。(5)三国公园景区(现状):规划面积33.13公顷。对三国公园进行提档升级,保留公园三国文化主题。通过增设隐喻历史典故的景点,浓缩凝练的展现三国文化内涵,将该景区打造成为人们在荆州城内回顾三国故事,感知三国精神的重要场所。景点规划:桃园结义广场、演兵场、东吴水寨等。旅游类型:主题公园(公共项目管理,免费开放)发展要求:增加与三国文化相关的景点,完善服务配套设施。(6)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规划面积13.16公顷。三义街整体空间格局保存完整,是古城内唯一保存尚属完好、具有历史风貌的珍贵历史街区。规划对三义街古街进行修复,目前以维修、修复及内部更新为主,旨在恢复历史风貌,保护三义街晚清街巷、荆楚地方民居的传统特色以及传统商业文化为主的非物质遗产,体现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两大文化特征,发展旅游商业、传统工艺、习俗展示等服务项目和产业。景点规划:三义街、洗马池、三国文化步行街、传统风格客栈等。旅游类型:历史文化街区(仿古风格、商业经营)发展要求:以“历史建筑、曲艺入店”为商街特色,结合三义街的历史建筑保护、老街区改造提升,形成以三国曲艺主题休闲门店为主的曲艺街。(7)仙都景区:规划面积9.73公顷。以荆州玄妙观为核心,主体建筑由长生街民俗观光区、荆楚民俗文化活动区两部分组成,旨在打造以民俗文化、道教文化、养生文化为核心,人文体验与高科技娱乐相结合的仙都景区文化体验中心及展示中心。景点规划:八仙园、盆景园、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园、玄妙观、长生街民俗观光街区等。旅游类型:民俗观光(仿古风格、商业经营)发展要求:餐饮、客栈、娱乐、休闲、参与式活动为一体,集中展示荆州特色美食。(8)远安门景区:规划面积10.52公顷。以古城远安门与景龙楼为视线背景,荆楚文化为内涵,设置远安宾馆、景龙集市及历史文化广场。在广场上竖立高度达7.5米,以荆楚建筑(马头墙)为设计元素的主题雕塑,并配合城墙历史文化墙的展示,营造出浓郁的荆楚文化气息。景点规划:远安宾馆、景龙集市、历史文化广场以及虹桥公园等。旅游类型:度假休闲(仿古风格、商业经营)发展要求:集公园游览、酒店住宿、特色商品、休闲娱乐为一体,修身养性的世外桃源。7.2“五线”――古城垣游线篇古城垣游线:长11.28公里;面积5.48公顷。古城垣步行游线作为历史文化游览带,是景区“五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游人行走在青砖步道上,可以游赏一城六门九楼、藏兵洞、马面及城墙城垛;还可以进行城墙内外景区的俯视与远眺。规划全面贯通砖城墙游览线路。对土城墙现有树木进行清杂,保留现有古树名木及有观赏价值的景观树种。并采用种植低矮花灌木及藤本类植物、四季野花及草坪护坡等设计形式,在适当位置形成一定的开敞空间和景观视线通廊,实现城墙内外景区的相互渗透与共融。规划分三期建设和修复六座城门、瓮城、九座城楼、砖城墙顶青砖步道以及青石材质的上下台阶等。砖城墙游览步道及景观平台增设艺术景观设施、特色休息及环卫设施,既能营造出浓郁历史文化氛围,又能方便游人娱乐与休憩。游览方式可分为两种:=1\*GB3①环古城墙步行游线;=2\*GB3②古城墙步行经典游线。7.3“五线”――外环路游线篇外环路游线:长11.45公里;面积25.89公顷。外环路马车与自行车游线是以荆州古城垣为依托,位于古城垣与护城河之间的环城游览道。与护城河外岸游线共同构成护城河水上游线的绿色廊道。外环道宽3.5米,历经十余年建设,已形成一条长达11.45公里的环城绿带。公园内植物品种丰富,各类植物近百种,乔灌木共计17389株。园内有游园6座,各种成片林9处。规划充分结合外环路游线现状植被情况,进行植物分区规划、林相改造与植物层次梳理。重点打造七大特色植物景观区:东门春色、城夏荫浓、曲径寒梅、海棠春坞、玉兰春早、樱舞彤云、翠羽丹林,与现状植被共同形成城墙植物科谱园。同时,对视线通廊地段的植被进行清杂与稀疏,以满足显城露水的建设要求。规划对已经全线贯通的外环路游览道路距古城垣较近的地段进行线型调整,对破损道路及场地铺装进行更新,以满足外环路马车及走自行车的交通需求,建设风貌与环境协调统一。并在适当位置设置亲水平台与栈道;供游人娱乐、休闲、亲水、与观赏滨水植物。外环路游线的建设在“绿”字上下功夫,以绿美城;秉承历史文脉,让“文”与“水”和“绿”交融。围绕“三季有花,四季长青”和“四面荷花处处柳,河流绿带绕城走”的目标,在外环路游线实施环城植绿、沿河造绿,形成点、线、面、环相结合的绿化体系。7.4“五线”――护城河水上游线篇护城河水上游线:长12.20公里;面积92.73公顷。护城河水上游线是古城的灵魂,荆州古城千年楚文化的孕育和传承离不开水。为让游客感受桨声灯影古护城河的魅力,规划将对护城河水系上不具备通航功能的桥梁进行改造,实现护城河水上游线的全面串联贯通,并开辟水上巴士(游船、画舫)”。护城河两岸分别为外环路游线与护城河外岸游线,规划形成集景观、休闲、展示、文化娱乐、旅游等慢行活动的休憩空间,并通过设置游船码头与景观桥梁,实现景区间的串联。规划在太湖港设置4座游船码头,串联护城河外岸游线的太晖观景区、得胜街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太湖港风光林带,分别为:夕照码头→→美庐码头→→得胜码头→→庄王码头;结合护城河两岸十景区出入口的位置,设置14座一级游船码头,增强水上游览线路的趣味性以及景区游览的可达性,分别为:东门码头→←明月码头→←远安码头→←天问码头→←三义码头→←楚源码头→←旧市码头→←繁荣码头→←御河码头→←西堤码头→←东堤码头→←武圣码头→←九龙码头→←公安门码头。除了设置游船码头外,规划在适当位置增设若干简易停靠点,方便游人使用。另外,规划在内环路游线的独立水系分别设置5座二级游船码头,以解决景区水上游览需求,分别为:关帝码头、西湖码头、三国码头、赤兔马码头、晴天码头。规划将对太湖港水系6座现状车行桥梁进行外观改造与清洁美化;对护城河水系现有9座桥梁之中的8座进行功能(通航)改造,同时新建4座人行桥梁;对内环路水系的4座现状桥梁进行功能(通航)改造,并新建具有通航功能的桥梁14座;另外,一环五线十八区内还需根据景区功能要求新建景观桥梁约60余座。整个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有桥梁近百座,一座座风格各异的桥梁,是护城河风光带上的一道道风景。通过精心设计,使景区呈现“百桥百景”,成为凝聚匠人智慧和历史年轮的“桥梁博物馆”。规划对护城河沿岸进行整治,包括护城河清淤,改善水质,拆除护城河沿岸违章建筑,整治环境,修缮驳岸,特别是对两处古代驳岸遗址进行重点保护与展示;完善护城河两侧的滨河慢行系统与灯光照明系统(满足夜游需求),完善水上旅游线路和码头等配套设施;在整治基础上不断完善提高,重点是挖掘文化、传承文化、彰显文化,要按照“生态、文化、繁荣、美丽”的标准,注重沿岸建筑风格与古城风貌的协调,同时注重将沿岸各处景点连成一片,打造出一条来古城游客必选的特色旅游线路。7.5“五线”――护城河外岸游线篇护城河外岸游线:长14.20公里;面积193.36公顷。护城河外岸车行游线形成景区,界定景区基本范围,串联外围景区与景点。游客可通过就近的游客换乘中心进行游览车换乘到达目标景区,再通过景区的步行游览线路进行游览。护城河外岸游线包括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主要由金凤广场(现状)、九龙渊公园景区(现状)、关公文化园景区、东西堤路风情酒吧街、御河广场(现状)、西蜀园景区、繁荣街景区、太晖观景区、得胜街历史文化街区、荆楚民俗文化景区等组成。沿途设置供游人停留的休憩空间以及娱乐兴趣点,以增游兴。(1)金凤广场(现状):规划面积22.87公顷。金凤广场以古城墙、古城楼、古护城河为背景,依势而建,是湖北省目前最大的城市绿地休闲游乐广场。金凤广场紧紧围绕“凤凰”这一主题,广场中央有一处醒目的标志性建筑,荆州城标——金凤腾飞,并与对面的龙舟赛场遥相呼映,一个是美丽的九龙渊,一个是腾飞的金凤,勾画出一副龙凤呈祥的美丽图画。金凤腾飞雕塑:“金凤腾飞”是荆州城的城标,重11吨、高11米,四周有八个高6米的图腾柱(依次为1、楚乐2、楚器3、楚绢4、楚意5、楚玉6、楚戎7、楚巫8、楚歌)。景点规划:双凤朝阳广场、凤凰文化园、伴凤池、凤凰桥、梧桐栖凤、合欢玉兰园、停车场等。旅游类型:城市广场(公共项目管理,免费开放)。发展要求:规划对金凤广场进行提档升级,打造成以滨水观光游览、休闲纳凉为主要内容,保护生态环境,强调以植物为主的绿色空间建设,开辟滨水绿化景观界面,形成良好的视线走廊。(2)九龙渊公园景区(现状):规划面积29.02公顷。以龙舟文化为公园主题线索,寓教、赏、游、憩为一体的滨水公园。根据规划目标和特定的环境要素,广场设计充分考虑增强广场的标志性和景观性,满足广场交往、游憩、休闲等活动的空间要求。景点规划:九龙柱景区、文化广场景区、九龙阁、休闲活动景区及滨水游憩景区等。旅游类型:滨水公园(公共项目管理,免费开放)。发展要求:规划对九龙渊公园进行提档升级,完成九龙桥现状建筑的拆迁,拓展视线,亮出荆州古城墙。按照功能分区进行植物种植设计,突出景区特色。底界面满植草坪,全园做到不见寸土,普遍绿化,扩大绿量,提高环境质量。在适当位置布置系列以“龙舟”为载体的文化活动,艺术活动。(3)关公文化园:规划面积40.73公顷。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以“关公七德文化”为核心,以“三国故事”为背景,以“信仰朝拜、文化体验、娱乐休闲”为主题,围绕“对话古今、传承文化”两大关键词,构建“场所营造、艺术形象、景观设计、植物配置、高科技娱乐”相结合,融拜、游、购、娱于一体的关公文化体验中心及展示中心,进而展示“楚风古韵,美德荆州”城市形象。景点规划:艺术圣殿、武圣校场、春秋书院、七德剧场、微缩三国、高档度假别墅屋、和以购物、服务为主导的特色商业街及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类型:主题园区(仿古风格、商业经营)。发展要求:高品质文化旅游(新的体验角度模式、新的旅游序列等)的定标点、古城生活形态模式的全新演绎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器。(4)东西堤路风情酒吧街:规划面积11.29公顷。本着全面规划、重点保护,局部修复的原则,对能够体现历史发展文脉的南门街(本规划称为东西堤街)进行保护与利用。规划在保留现状街区布局形式,空间尺度、建筑外观风貌等基础上,进行街区改造,并组织步行购物街区。对于局部脏乱差的空间进行整治;视角及人流聚集处增加小型广场;街巷空间增加仿古风格城市家具等,使历史街区焕发新的生机。将该街区打造成集西餐饮食、文化娱乐和观光休闲于一体的风情酒吧街区。同时为丰富和充实风情酒吧街的文化内涵,规划设置街舞、滑板、极限运动等项目场地,以吸引年轻群体对酒吧街品牌的注意力,培育年轻群体对品牌的认同、向往和凝聚,并塑造街区的音乐、演奏、技艺表演等,提高街区的艺术气氛。景点规划:主题酒吧、极限运动场地、技艺表演区、高雅艺术表演区、时尚交流区、特色客栈等。旅游类型:历史街区(仿古风格、商业经营)。发展要求:东西堤路风情酒吧街体现恬适的休闲方式,营造一种古典、雅静的意境和大隐于市的氛围。酒吧街区布局风格或临水而筑,或为院落深深的四合院式样。(5)御河广场(现状):规划面积9.79公顷。规划立足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塑造鲜明城市广场形象为目标,处理好广场与周边地域的关系,注重“文化——广场——绿地——水面——古城”的相互因借关系,传统与现代及未来共生的城市文化休闲空间,满足市民文化、游览与休闲等功能。景点规划:御河广场、御河春晓、运动休闲区和滨河游览区等。旅游类型:城市广场(公共项目管理,免费开放)。发展要求:规划对御河广场进行提档升级,重点充实文化内涵,体现地域文化底蕴;反映水乡特色及古城风貌;营造环境生态和谐的城市滨水空间;满足大众休闲娱乐生活。(6)西蜀园景区:规划面积5.83公顷。通过提炼蜀国文化特色及其精神,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充分结合。以三国中的蜀国为主题内涵,开展游憩活动景点,将蜀国文化融入景观之中。设有武候祠、战车及蜀国将领雕塑广场、木牛流马雕塑,三国歇后语景观墙、斜谷茶社、诗词广场等组成。景点规划:滨河游憩区、西蜀纪念园区、滨河怀古区等。旅游类型:主题公园(公共项目管理,免费开放)。发展要求:充分考虑文化性与景观性,满足交流、休闲、游憩、人文等活动空间的需求,(7)繁荣街景区:规划面积17.83公顷。通过努力寻求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与现代商业成功结合的经营模式,以“古城生活精神”为线索,在保护街区原真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形成汇聚街面民俗生活体验、公益博览、高档餐饮、宅院酒店、娱乐休闲、特色策展、情景再现等业态的“院落式情景消费街区”和“古城城市怀旧旅游的人文游憩中心”,打造“古城底片,新都市客厅”。景点规划:特色商业区、特色餐饮区、旅游服务区、民俗展览区、传统居住区、民居式客栈和滨河景观区等。旅游类型:传统街区(仿古风格、商业经营)。发展要求:整个传统街区的风貌景观规划为三类:传统商业建筑风貌区、传统民居建筑风貌区、滨河景观风貌展示区。繁荣街、杨家巷沿街以传统商业建筑为主,两端为传统民居;滨河景观风貌展示区指沿护城河的滨河景观带。(8)太晖观景区:规划面积14.64公顷。以维护、整修现有古建筑,清理、展示古建筑遗址为主,通过整治景区环境、加强绿化、改造观前区,使之成为荆州名城展示道教文化、举行观前庙会活动和观光、休闲的旅游景区。景点规划:规划清理、展示观音殿、东二宫、西幺宫等建筑遗址,修复小观桥,清理放生池、谢恩台及进观甬道。恢复重建与娘娘殿、药王殿相对的王爷殿、三宫殿等。旅游类型:历史文化观光旅游(公共项目管理,免费开放)。发展要求:文物古迹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在文物保护范围外建设商业、文化设施,与文物保护区环境相协调。(9)得胜街历史文化街区:规划面积5.09公顷。得胜街为历史文化名街,位于大北门金水桥外,是历史遗迹游览胜地。规划以关羽镇守荆州时,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大获全,班师凯旋,经此街道进城,沿街百姓自发聚集两旁欢迎得胜将士,鞭炮声声,鼓乐阵阵,载歌载舞,庆贺胜利的历史典故为文化脉落,保留街巷原有院落、巷弄格局。同时将文化赋予地方特色小吃、旅游工艺品、土特产和文房四宝,配套餐饮、茶肆等,充分展现传统历史街区的独特魅力。景点规划:得胜广场、鼓乐广场、特色小吃坊、土特产营销中心、三国茶肆等。旅游类型:历史文化街区(仿古风格、商业经营)。发展要求:历史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建设商业、文化街巷,风格与历史文化环境相协调。将三国典故融入民居式客栈、茶室、食坊等功能与街巷空间融入一体。(10)荆楚民俗文化景区:规划面积79.16公顷。以荆楚民俗文化为主要内涵,设置荆楚水乡湿地公园、屈宋园、明月公园、庄王广场等。四大功能区既各有特色又互相关联,在布局结构中巧妙的运用天然水系资源和原生态植被,更彰显荆楚民俗风情文化植根于民众,流传于民间的淳朴之情!景点规划:楚源湿地、屈原祠、楚辞园、庄王广场、明月阁、屈原像等。旅游类型:民俗风情观光旅游(公共项目管理,免费开放)。发展要求:将水乡风情与历史文化紧密连接,形成具有浓郁楚文化内涵的生态、休闲、观光景区。8道路系统规划8.1道路系统道路系统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巷道四个等级。主干路:南环路—西环路—北环路—荆州大道形成主干道外环,作为景区主要疏散道路。次干路:古城内部“三横三纵”的次干道路网骨架,分别为:东西向的荆中路、荆东路、荆南路、荆北路;南北向的郢都路、人民路、屈原路。支路:支路主要作为辅助疏散交通道路。巷道:巷道主要作为步行和慢速交通道路。8.2道路断面尊重现状道路断面形式,新规划道路充分考虑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空间,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尽量做到机动车—自行车—步行分道行驶,保障非机动车和行人路权。8.3慢速交通自行车道分为主要自行车道和一般自行车道两种。结合古城内公园与滨水绿带的优势,设置以娱乐休闲功能为主的观光滨水自行车道,可考虑举办自行车赛事等相关活动,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在各城门出入口附近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形成高效便捷的公共自行车系统。8.4步行系统步行系统布局以安全、宜人、便捷为原则,尽量减少与古城主要道路交叉。步行系统分为环城墙步行道、景观性步行道、街巷步行道三类。环城墙步行道:环城墙步行道路系统。景观性步行道:是环城墙和护城河、沿公园设置的步行道路,沿路绿化丰富景观优美。街巷步行道:沿城市支路、街巷等设置的步行道路。休憩节点:沿步行道路设置广场及绿地等开放空间形成可供人停留、休憩的公共活动场所。8.5停车设施规划范围内共设置大型停车场1处;小型停车场21处(其中:地上14处,地下7处)。大型停车场位于市级游客集散中心(楚都客运站内)。8.6游览车线路规划游览车行线路主要分为:内环路游览线:主要沿古城内环路通行,服务于观赏古城内环及周边景区的游客。在各城门及主要景点附近设置停靠站。环城墙游览线:主要沿古城墙外环路通行,服务于观赏古城墙游客。在各城门设置停靠站。环护城河游览线:主要沿环城北路、护城河南路、荆州大道通行,服务于古城及周边各景点的游客。在主要景点、广场及标志性建筑周边设置停靠站。8.7桥梁护城河要求全线通行游船,所有跨护城河桥梁通航净高要求不小于2.2米,现状跨护城河桥梁9座,除九龙桥外,其余桥梁均不满足通行游船要求,要求进行拆除重建,规划新增人行桥梁4座。桥梁分车行桥、人行桥及景观桥三类。车行桥:主要包括九龙桥、新南门桥、西门桥、新北门桥、橘颂路桥等。人行桥:主要包括明月公园桥、老南门桥以及规划新增人行桥梁等。景观桥:主要包括明月公园、关公文化园等周边相关公园和景点内部桥梁。护城河、太湖港现状桥梁改造建议序号桥梁名称现状桥型改造建议备注1九龙桥九孔拱桥保留夜景亮化2明月公园桥单孔拱桥拆除重建不满足通航要求,人行桥3小北门桥三跨梁桥拆除重建不满足通航要求4新北门桥三孔拱桥拆除重建不满足通航要求5大北门桥单孔拱桥拆除重建不满足通航要求6西门桥单跨梁桥拆除重建不满足通航要求7四机厂桥单孔拱桥拆除重建不满足通航要求8新南门桥三孔拱桥拆除重建不满足通航要求9老南门桥三跨梁桥拆除重建不满足通航要求10荆州大道桥三跨梁桥保留更换栏杆,夜景亮化11橘颂路桥单孔拱桥拆除重建危桥12人民北路桥三跨梁桥保留更换栏杆,夜景亮化13得胜桥单孔拱桥保留夜景亮化9绿化景观规划9.1植物设计原则(1)以保护原有植被为主要原则,补充乡土树种为主,对场地原有植物进行梳理。(2)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3)与道路、建筑、水体空间尺度相协调,与古城风貌相协调,符合美学要求,利用植物季相创造丰富景观。(4)与空间设计结合,整合并引导游人视线与活动。(5)符合城市功能与美化的要求,局部点缀色叶、针叶。9.2植物种植规划9.2.1内环路游线植物种植规划通过植物处理好内环路与古城的关系,留出视线道廊,根据周边用地关系,充分利用场地现状树木。在保留原有树木的基础上补充部分观花观叶乔木,通过植物空间的围合处理好内环路与古城墙及古城内周边关系,突出各功能节点的植物特色。入口服务区种植:以花卉和乡土植物为主,营造出一种标志性和导向性的植物景观。广场种植区:花卉和乡土植被搭配种植,营造出一种精致的庭院小空间景观氛围。道路种植:营造林荫的道路空间,步移景异,让道路消失在绿色中。内环水岸种植:选用香树、彩树和亲水乔木,搭配水生花卉湿生植物营造绚丽多彩自然柔美的亲水景观。9.2.2古城垣游线植物种植规划内城墙(土城)保留土城斜坡现有的枫杨、刺槐、樟树和女贞,定期修剪,增加整个植物群落的年通光量。去除死树杂树,特别是生长快速的构树要全线清除,清除部分密闭的藤本植物保证城墙顶面环线的视线通透性。保证地表花灌木、草本和乔木的正常生长,增加部分花灌木及草本植物,土墙斜坡底部增设排水沟,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9.2.3外环路游线植物种植规划在保留现有植物群落的基础上增加中间层次的植物和地被植物,增加部分乡土植物,选用独具中国文化底蕴,在传统园林中使用的竹,梅、海棠、木兰、樱花、紫薇、桂花、枫、荷花等作为各片区的主题植物,搭配各种观花、观叶、观果的植物材料形成传统稳定的植物群落,植物种植设计中,突出植物的群体效果和四季景观。形成外环线花径和多个植物主题园的植物景观结构。新东门——明月楼(春景)作为环城景区标志性的节点,植物种植设计以整洁大分为主,烘托出入口的引导及包容的空间感觉,在保留现有的白玉兰、水杉林等乔木的基础上,增加春季观花植物如紫玉兰、垂丝海棠等,水杉林下片植紫萼玉簪。主要植物品种香樟、白玉兰、水杉、紫玉兰、垂丝海棠、蜡梅、桃花、含笑和山茶等。明月楼——小北门(夏景):以夏花和浓荫为主要特点,明月公园以夏景的紫薇和荷花为主题树种,外环路两侧在保留现有乔木的基础上增加中层观花观叶的植物,丰富水岸植物水生花经结合人们亲水游憩需要,主要品种有香樟、广玉兰、合欢、木槿、木芙蓉、紫叶李、美人蕉、鸡爪槭、红枫、鸢尾等。小北门——大北门(冬景):该景区串联着屈原景区、仙都景区、得胜街、三义街、三国文化步行街,该段的植物配置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典型人文特色的竹、梅作为植物主题。以现代的手法新的理念来承载植物的文化内涵。主要品种:梅苑有梅花、蜡梅,朴树,火棘、桂花、香樟等;竹苑有刚竹、紫竹、桂竹、凤尾竹,慈竹等。配有三角枫,红枫、南天竹等。大北门——西门段(春景):此段水网纵横,由堤、岛、岸形成了丰富的水空间,是两河四岸的重要节点,种植设计以最能反映水乡特色的桃、柳作为主题植物,春天踏青赏桃花远离城市的喧闹,倘佯在桃红柳绿间,还设有同样反映春景的海棠主题园。主要植物品种有香樟、乐昌含笑、垂柳、碧桃、垂丝海棠、西府海棠海棠花、紫荆、云南黄馨、石楠。西门——新南门段(春景):此段种植设计一定程度上表现木兰亚纲植物的多花、树形优美等特色,以多花灌木与地被作为中下层,结合木兰亚纲开花乔木营造春季繁花似锦的氛围。主要品种有白玉兰、紫玉兰、广玉兰、乐昌含笑、深山含笑、含笑。春季特色植物为海棠、樱花,秋冬植物有竹、蜡梅、鸡爪槭、红枫。新南门——老南门(春景):在保留现状植物的基础上种植设计以樱花作主题植物,以樱花春聚为主题,设有樱花谷、落樱缤纷步道,。樱花苑主要品种有山樱花、日本晚樱、日本早樱等,其它春景植物品种有乐昌含笑、深山含笑、香樟、石楠、垂丝海棠、云南黄馨。老南门——新东门段(秋景、冬景):此段主要对现状植物进行修剪,去除死树杂草,补充景观树种,此段以秋景彩叶植物作为主题,以秋叶秋实表现秋色的绚丽,以草坪自然起伏的地形与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丰富空间,主要植物品种有银杏、三角枫、红枫、鸡爪槭、桂花、乌桕、红叶李、火棘、枸骨、朴树、梅花等。9.2.4护城河水上游线植物种植规划在护城河水域适当地方,如:景观视线焦点区域、亲水平台、亲水栈道区域与湿地公园区域等,种植亲水、滨水、水生植物。软化水系驳岸线,美化古城滨水景观。护城河水域可种植荷花、荇菜、茭白、莼菜、芦苇等具有净化水质作用的水生植物以及开花植物鸢尾、千屈菜等,浅水处种植柳树、芦苇、水芋等,为水鸟提供栖身之地。9.2.5护城河外岸游线植物种植规划作为城市周边与城市风景区的公共空间过渡带,植物设计主要满足空间视线的通透和交融,营造现代大气的绿化景观效果,临路选择具有较强吸尘能力的乔灌木树种,提高空气质量。沿岸成片种植水生、湿生植物,形成护城河外岸生态休闲走廊。各街区节点以花卉和乡土植被搭配种植,营造出一种精致的庭院小空间景观氛围。10河道水系规划10.1水系及排水系统现状10.1.1周边水系情况护城河周边水系主要有太湖港总渠、港南渠及荆沙河。太湖港排渠属长湖水系的一级支流,由港北渠、港中渠、港南渠及汇合后的港总渠组成,是太湖港水库的下泄渠道,在沙桥门与长湖湖堤相接,太湖港总渠与护城河可通过柳门泵站实现互通,港南渠在护城河西南角汇入护城河;荆沙河位于护城河东南,是护城河和荆襄河的连通渠,整个护城河渠底西高东低,水流流向由西向东,荆沙河是护城河的主要下泄通道。荆州市古城内湖渊水体主要有西湖、北湖和洗马池等。这些湖渊不仅是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古城内雨水汇集和调蓄水体。北湖:位于荆州古城三国公园内,水面面积约18.49公顷。西湖:位于荆州古城内西南,水面面积约6.20公顷。护城河:护城河是环绕古城的无源头河流,全长12.20公里,河底宽12-170米,常水位28.71米,洪水位30.21米,水域面积0.6平方公里,接纳排水面积约34平方公里。太湖港渠城区段:太湖港排渠属长湖水系的一级支流,太湖港排渠由港北渠、港中渠、港南渠及汇合后的港总渠组成,是太湖港水库的下泄渠道,在沙桥门与长湖湖堤相接,流经荆州市城区于沙市区凤凰山注入长湖。流域面积396.66平方公里,全长64.8公里。常水位28.70~29.20米,洪水位32.50~33.33米。10.1.2荆州古城区现状排水情况(1)古城内排水体制为合流制,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