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法律与教化、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综合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1页
专题二+法律与教化、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综合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2页
专题二+法律与教化、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综合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3页
专题二+法律与教化、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综合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4页
专题二+法律与教化、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综合练习 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法律与教化、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1.下表为西汉政府与南越的相关史实。由此可见西汉政府对南越的措施()时期史实汉高祖时期汉高祖十一年,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接受汉王朝的封王,归化中央政权。汉文帝时期赵佗除帝号复归汉朝,但是在南越国内,赵佗一直窃用皇帝的名号。汉武帝时期平定南越,设置九郡,实行与内地一样的制度法令。A.消除了地方与中央对立 B.体现了民族平等政策C.旨在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促进了南越经济繁荣2.下表是学者对唐宋时期家训内容的统计,据此可知,唐至南宋()唐、北宋、南宋家训内容(单位:篇数)内容唐北宋南宋总计1处己(修身、励志)51918422勉学、治学31415323睦亲(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兄弟)368174治家(包括理财、管理仆从、居所安全、节葬)61410305处世(包括交友、尊师、尊敬长辈、礼仪)51610316从政11116287治国24068女诫52079教子原则2428A.文化心态趋于开拓外向 B.理学主导地位确立C.儒学义理观念得到强化 D.社会矛盾渐趋缓和3.《唐律》《宋刑律》均规定“亲亲可以相隐”,指可以袒护、隐瞒亲人的罪行。但谋反叛逆等重大涉及社会安全问题和杀人、重伤等重大刑事案件,则不准“隐”。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司法()A.体现内儒外法的治国理念 B.重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C.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意义 D.德治法治互补的治理模式4.1689年,经康熙帝筹划,派出以大学士索额图为首的代表团,赴尼布楚(今俄国涅尔琴斯克),签订了中俄第一个界约《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以下是条约中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清朝()一以流入黑龙江之绰尔纳河,附近之格尔必齐河为两国之界。……惟界于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诸川流及土地应如何划分,今尚未决,此事须待两国使臣各归本国,详细查明之后……始能定之二若十数人越境相聚,或持械捕猎,或杀人劫财……依罪处以死刑。既不以少数人民犯禁而备战,更不以是而至流血六两国永敦睦谊,自来边境一切争执永予废除,倘各严守约章,争端无自而起A.朝贡体制向近代转型 B.君主专制程度逐步加强C.重视边疆的和平稳定 D.国家治理方式因地制宜5.1950年,中国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援助,开启了对外援助的序幕。万隆亚非会议后,中国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向21个正在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亚非拉国家提供了援助。这说明,中国的对外援助()A.得到了亚非各国的支持 B.摧毁了世界殖民主义体系C.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确立6.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我国于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后相继制定担保法、合同法等单法。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标志我国正式进入法典化时代。我国民法不断发展,主要是基于()A.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C.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 D.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7.2001年2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进行修订,修改与增加的条款大多涉及支持与帮助民族自治地方、落实自治权等方面。据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订()A.为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提供保障 B.扩大了自治机关的自治权C.突出了民族自治体制的长效化 D.提高了少数民族政治地位8.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此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是()A.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 B.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 D.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基础工程9.公元前4世纪,罗马平民与贵族在管理事务上平分秋色,公元前3世纪中叶,平民担任大祭司后法律从秘密走向公开,法律知识开始公开被传授,之后的很多法学家也纷纷为当事人解答法律困惑和为当事人诉讼办案。这反映出当时的罗马()A.公民法逐渐向万民法过渡 B.法学家成为司法的主体C.自然法精神得到较好贯彻 D.法律的普适性逐渐扩大10.德国著名学者福科想指出,在中世纪的欧洲,“法律是首要的,国家是次要的。国王的作用是在实践中实现法律,因此国王受制于法律”;1628年,英国议会议员克里斯托非·谢尔芝德说道:“我从未承认除了普通法以外的任何国王的特权,”这反映出欧洲国家()A.具有限制王权的法律传统 B.基本继承了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C.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D.政治和法律制度根植于历史传统11.有学者认为:“在世界民族国家发展史上,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具有典型意义,经历了从传统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其国家构建的过程实际上是权力的集中化与理性化过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民族国家的构建”强化了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B.“绝对主义国家”在中世纪与城市自治冲突较大C.“西欧传统国家”下王权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秩序D.“近代民族国家”意味着对封建王权的逐渐背弃12.1648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被迫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德意志各诸侯国有独立的外交权和对帝国事务的投票权,规定皇帝不得干涉各诸侯国的内政;确认新约和旧约具有同等地位,以及各诸侯国的宗教自由;认可荷兰和瑞士脱离神圣罗马帝国,并保有内政和外交上的全部主权。这些规定()A.利于加强主权国家的世俗统治 B.构建了大国协调的国际关系C.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法律基础 D.打破了欧洲大陆的均势局面-13.“和亲”是中国古代王朝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方式。材料一:西汉立国之初,经济萧条,百废待兴。匈奴凭借兵强马壮,多次南侵扰边,给西汉造成严重威胁。为了宁边固界、稳定政权,刘邦采纳大臣建议,与匈奴“和亲”。惠帝、文帝、景帝承袭前制,继续推行与匈奴“和亲”政策,使汉匈休战得以维持60余年。西汉“和亲”与匈奴达14次,与乌孙2次,均带明显的政治针对性,或缓解边境压力,或为军事结盟之需。李唐王朝带有鲜卑族血统,与西北少数民族多有接触,“夷夏之别”的观念相对淡薄。唐朝与少数民族政权“和亲”多数较为主动而开放。“和亲”多出于建立友好互信、发展双边关系的需要,拓土开疆为主要目的。寰宇四邻、目及四海,可谓“四面出击”,涉及吐谷浑、突厥、吐蕃等九个少数民族,最远伸及中亚锡尔河中游的宁远国。——摘编自唐建兵《汉唐“和亲”政策之比较》材料二:清代的满蒙联姻是五代以后次数最多、范围最广的和亲。满蒙联姻从一开始即有一个明确目的:与对方结成政治性联盟,进而将蒙古造成一支清朝在政治斗争中可以直接借助的力量。早在努尔哈赤时代,满洲贵族每与一支蒙古部落接近或通婚,都要继以政治性盟约来约束对方。天命中,努尔哈赤曾先后数次与科尔沁和喀尔喀五部贝勒举行盟誓,反复重申要“相与盟好,合谋并力”对付明王朝及察哈尔,将它们纳入自己的行动轨道。入关以后,满洲贵族和蒙古王公之间更是形成了一种具有特殊君臣身份的政治结盟关系,蒙古王公地位的升降,爵号的封削,联姻关系是连续发展还是就此中止等等,无一不以王公额驸对清廷效忠的程度为转移。——崔明德、林恩显《论中国古代和亲的类型、特点及其它》(1)阅读材料一,指出唐初“和亲”与汉初“和亲”的异同。结合唐代的背景,说明差异的原因。(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清朝为何重视满蒙联姻。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先秦的儒家思想认为,治理国家,不能一味地严刑峻法,以“杀”去杀,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必须以道德规范为基础,并按照伦理道德原则来评价立法、司法和执法的优劣。以道德调整为主,以法律调整为辅,从而维护善良淳朴的社会秩序。这方面属于伦理范畴的“五伦”原则(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者以经义注释和适用法律之后,儒法会通合流加速,礼与法的关系形成“本”与“用”的关系。所谓“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礼有治国、理家、律己的功能,礼刑结合、儒法会通,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治久安、国家治理的关键。材料二:西方法律文化观念主要以权利为轴心,这是因为古希腊、古罗马国家与法肇始于平民与贵族的冲突。从法律文化所体现的性质来说,西方法律文化传统上是一种私法文化,私法文化是一种民事性(民法化或私人化)的法律体系。西方法律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私法文化,其主要标志是民法和商法的发达。在早期法的形成过程中,西方法律就已具有明显的私法特色,氏族内部斗争的中心是权利,法律发展促进个人权利的扩大,法律中心也由集团转向个人。近代以后,刑法独立发展,宗教法地位下降,私法空前发达,代表作如《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欧洲大陆各国都编纂了民法典,最终形成民法法系。英美法系国家虽无统一民法典,但具有民法内容的立法却很发达,如合同、侵权行为、财产、公司、票据、婚姻、继承等法等。逮至现当代,民主宪政制度不断完善,公法内容大幅度增加。但公法不仅未成为法律体系的主干,而且呈现强烈的私法化倾向。——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玉军《中西法律文化的形成与比较》(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异同,并分析造成这些不同的主要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由西汉政府要求南越归化汉朝到汉武帝时期“平定南越,设置九郡,实行与内地一样的制度法令”,说明西汉政府对南越的措施旨在维护国家政治统一,故C项正确;A项夸大了这一措施的作用;B、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2.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唐至南宋的家训内容中,以传统儒家的伦理思想为主要内容,且日趋丰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理观”指的是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指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所以材料表明这一时期,儒学义理观念得到强化,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至南宋,在文化心态上由开拓外向转为内敛精致,反映在家训中,唐代的家训就更加注重处世、从政等内容,宋代的家训则注重处己、治学,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后期,理学主导地位才逐渐确立,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至南宋,社会矛盾不是渐趋缓和,而是有的时期缓和,有的时期尖锐,比如唐朝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的发生就反映了社会矛盾的尖锐,排除D项。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但谋反叛逆等重大涉及社会安全问题和杀人、重伤等重大刑事案件,则不准‘隐’”可知中国古代司法重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稳定,A项正确;中国古代的治国理念主要是外儒内法,并非“内儒外法的治国理念”,排除A项;根据材料“但谋反叛逆等重大涉及社会安全问题和杀人、重伤等重大刑事案件,则不准“隐’”可知中国古代司法强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意义,并非“家庭伦理”,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司法中的法治精神,未涉及德治,排除D项。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须待两国使臣各归本国,详细查明之后……始能定之”“既不以少数人民犯禁而备战,更不以是而至流血”“两国永敦睦谊……倘各严守约章,争端无自而起”可知,清政府重视边疆地区的和平稳定,C项正确。条约中的内容不属于朝贡体制范畴,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君主专制程度加强,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因地制宜”,排除D项。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50年,中国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援助,开启了对外援助的序幕。万隆亚非会议后,中国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向21个正在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亚非拉国家提供了援助“可知,1950年中国对外援助对象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对外援助的对象是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亚非拉国家,已经超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范围,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C项正确;得到了亚非各国的支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摧毁了世界殖民主义体系,说法过于绝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确立,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6.答案:C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法不断进步,法律体系不断健全,而民法与法人的财产有关,而民法的发展主要是基于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C项正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民法健全的结果,排除A项;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民法发展的结果,排除B项;D项是结果而非原因,排除D项。7.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进行修改时,注重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对地方的自治、注重落实少数民族的自治权,从而保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故C项正确。“为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提供保障”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订内容之一,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落实自治权”,而不是“扩大”,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提高少数民族政治地位的内容,D项排除。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知,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属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而非改革开放之后,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中“五讲四美三热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都属于改革开放之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排除A项、B项和D项。9.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外邦人的相关法律,故排除A选项;从材料可知公元前3世纪中叶,平民担任大祭司后法律从秘密走向公开,很多法学家也纷纷为民众普及法律,这体现了罗马法的普适性扩大,故D选项正确;法学家成为司法的主体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选项;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面是一种法律观念,在自然法体系中,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受某些基本权利,故B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1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国王的作用是在实践中实现法律,因此国王受制于法律”“从未承认除了普通法以外的任何国王的特权”及所学可知,这反映出欧洲国家王权受到法律限制的传统,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欧洲国家继承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近代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并不是所有欧洲国家,排除C项;“政治和法律制度根植于历史传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11.答案:D解析:据材料“在世界民族国家发展史上,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具有典型意义,经历了从传统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其国家构建的过程实际上是权力的集中化与理性化过程”,可知近代民族国家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进程而产生的,而资产阶级革命反对的就是封建王权,故选D项;“民族国家的构建”弱化了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排除A项;在欧洲,绝对主义国家在16世纪至17世纪出现,是大型帝国逐渐蜕变为分立的国家的结果,而材料中提到“中世纪”,时间不符,排除B项;“西欧传统国家”下王权受到教权和贵族的制约,并不能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秩序,排除C项。1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承认德意志各诸侯国有独立的外交权和对帝国事务的投票权,规定皇帝不得干涉各诸侯国的内政”“各诸侯国的宗教自由”“保有内政和外交上的全部主权”可知,这些规定有利于强化主权国家的世俗统治,故选A项。1815年维也纳会议构建了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排除B项;1625年《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排除C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欧洲均势局面,排除D项。13.答案:(1)异:汉初和亲规模小、次数少、和亲对象比较单一、处于被动地位;唐朝和亲规模较大、次数较多;和亲对象相对多、远;处于主动地位。同:都带有明显的政治针对性;都有利于内地和边疆民族的交流、交往和交融;都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原因:唐朝初期具有国力强大;统治者思想观念和民族政策比较开明;唐朝的和亲政策相对完善。(2)原因:政治上,通过满蒙联姻结成政治联盟,约束对方,利用蒙古军事力量,将其纳入清政府建立和巩固统治盟友;经济上,两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比较接近;文化心理、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接近;历史上,两族保持了长期的紧密联系。解析:(1)异:根据材料一中“西汉立国之初,经济萧条,百废待兴”“为了宁边固界、稳定政权”可知,汉初国力弱,和亲属于被动行为;根据“与匈奴达14次,与乌孙2次,均带明显的政治针对性,或缓解边境压力,或为军事结盟之需”可知,西汉初期,和亲规模小,次数少,对象比较单一,政治针对性强;根据“唐朝与少数民族政权‘和亲’多数较为主动而开放”“四面出击”“涉及吐谷浑、突厥、吐蕃等九个少数民族,最远伸及中亚锡尔河中游的宁远国”等信息可知,唐朝和亲规模较大、次数较多、和亲对象相对多、远,处于主动地位。同:根据材料中“使汉匈休战得以维持60余年”,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民族和国家等方面分析可知,汉唐的和亲政策,都有利于改善民族关系,带有政治目的性,都有利于内地和边疆民族的交流、交往和交融,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原因:根据材料一中“西汉立国之初,经济萧条,百废待兴”“李唐王朝带有鲜卑族血统,与西北少数民族多有接触,‘夷夏之别’的观念相对淡薄”,结合所学知识,从唐代背景分析可知,唐朝初期国力强大、统治者思想观念和民族政策开明,与西北少数民族接触、了解更多,唐朝的和亲政策相对完善。(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将蒙古造成一支清朝在政治斗争中可以直接借助的力量”可知,政治上,通过满蒙联姻结成政治联盟,约束对方,利用蒙古军事力量,将其纳入清政府建立和巩固统治的盟友;根据“早在努尔哈赤时代,满洲贵族每与一支蒙古部落接近或通婚”“满洲贵族和蒙古王公之间更是形成了一种具有特殊君臣身份的政治结盟关系”可知,长期的政治、军事联系使得满蒙两族关系紧密;根据所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