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教案(二)教案及反思_第1页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教案(二)教案及反思_第2页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教案(二)教案及反思_第3页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教案(二)教案及反思_第4页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教案(二)教案及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系列国民政府的建立教案(二)教案及反思国民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示例(二)

国民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示例(二)

省试验中学胡一丹

教学目标

1.基础学问目标

要求同学把握国民政府的建立和性质;“宁汉合流”;蒋介石镇压革命者和进步人士;李大钊遇害;国民政府的北伐;“惨案”;“皇姑屯大事”和“东北易帜”。

2.思想训练目标

(1)通过学习,熟悉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权益的、由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反动政府。

(2)通过学习“东北易帜”,使同学树立全局意识和国家、民族权益高于所有的观念,强化爱国主义训练。

(3)通过学习“惨案”、“皇姑屯大事”,使同学认清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

3.力量培育目标

(1)通过对“国民政府建立”、“蒋介石镇压革命者和进步人士”、“国民政府的北伐”、“惨案”等的学习,培育同学认知历史得出结论的力量。

(2)通过对、、国民政府的比较和两次北伐的比较,培育同学比较、归纳、概括的力量。

(3)培育同学依据课文内容和关于材料、图片,猎取有效信息的力量。

4.教学方法

全课贯穿师生互动、以同学为主体的训练思路。

5.学法指导

(1)指导同学理清历史学问进展脉络,把握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从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

(2)指导同学学习新学问,回顾旧学问,预知历史进展方向。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国民政府的建立和“东北易帜”。

难点:宁汉合流;怎样熟悉国民政府的反动性。

教学设备

投影仪和自制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国民大革命的历史,让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国民大革命是从什么时间开头的?国民大革命的矛头指向谁?结果又如何?同学们一起来回答。(同学齐声回答,老师赐予鼓舞。)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国民大革命是怎样失败的?(同学回答,老师赐予指导性补充。)大革命失败之后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局面呢?这就是《中国历史》第四册第一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一页,阅读画框内的文字。

【讲授新课】

一、国民政府的建立(板书)

1.蒋介石建立国民政府(板书)

1927年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月18日蒋介石就迫不及待地在建立了“国民政府”。(放录像或放投影片。)请同学们看《国民政府设立》图,胡汉民作为国民政府主席,授权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把握实权。政府门楼上飘扬着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而此时中国的大地上还有两个政权同时存在,即汪精卫的国民政府和张作霖的国民政府。可想而知他们之间冲突特殊激烈,尤其是和的冲突。同为国民党政权,如何调和成为解决时局的关键。

2.“宁汉合流”(板书)

1927年月15日汪精卫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使国民政府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由于国民政府和国民政府在反共问题上已没有分歧,渐有妥协趋势。而的蒋介石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境况渐显不利,不得不以退为进宣布下野。蒋介石的下台促使和方面快速靠拢,月25日国民政府迁往,国民政府同国民政府合并,因简称“宁”,简称“汉”,史称“宁汉合流”。“宁汉合流”的实质:他们的阶级权益是全都的。宁汉合流后的政府,仍称国民政府。

3.国民政府的性质(板书)

问: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是哪个阶级的代表?(同学回答。)

是工人阶级、农夫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问:“宁汉合流”之后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已经成为哪个阶级的代表?为什么国民政府被称为国民党政府?

(同学回答,老师强调。通过比较说明国民政府性质的变化,培育同学把握历史阶段性特征的力量。)

国民政府的性质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权益。因为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所以国民政府被称为国民党政府。它的设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

请同学们回顾上学期学过的内容,再结合今日所学学问,整理出国民政府自1925年月—1927年秋的演化线索。前后左右的同学可以协商 。

(老师可留时间给同学,以组为单位,每组推举一名代表,将线索抄写在投影片上,上台演示,老师赐予鼓舞性评析。培育同学梳理历史线索的力量。)

4.蒋介石镇压革命(板书)

国民政府建立后,蒋介石彻底背叛了孙制定的三大政策。

问:什么是三大政策?(同学回答。)

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发布的“隐秘第一号令”就是所谓的“清党”,通缉的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达一百九十多人,被杀害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达百万人以上。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页,阅读第二自然段和第2页第一、二自然段。

问:被蒋介石杀害的优秀共产党干部主要有哪些?同学们一起回答。(同学回答。)

蒋介石不仅屠杀共产党人,也屠杀坚持孙三大政策的国民党左派人士。

问:被杀害的国民党左派是谁?同学们一起回答。(同学回答。)

不仅蒋介石镇压革命,旧军阀也残害革命人士。

5.张作霖杀害李大钊(板书)

(找同学朗读第2页第四自然段小字,并指导同学看《李大钊勇敢就义》图。)

李大钊牺牲时年仅38岁。1933年,北大师生及其生前友好为他进行公葬,在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中,青年送的一幅挽联高举在最前面。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2页这幅挽联。(齐读可渲染气氛,进一步烘托李大钊的革命精神。)李大钊为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民永久怀念他。

虽然蒋介石等新军阀在镇压革命这一点上与旧军阀如出一辙,但是他们之间又冲突重重。

二、国民政府的北伐(板书)

请同学回顾:上学期我们学习国民大革命时,1926年北伐的对象是谁?目的是什么?(同学回答。)

1928年,国民政府发动了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北伐,北伐部队快速占据,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挡北伐,公然出兵,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惨案”。

请同学们阅读第3页第二自然段小字并看图。

问: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干涉北伐?日本侵略者在都有哪些残暴行径?蒋介石的态度如何?(指导同学依据材料猎取有效信息。同学回答,老师补充。)

张作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所以日本阻挠北伐,反映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蒋介石绕道北上,暴露了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妥协和政府在外交上的脆弱。经过北伐部队将士的拼力奋战,月张作霖退往东北,北伐部队占据,改为北平。我们讲了两次北伐,请同学们比较1926年北伐和1928年北伐的异同。(引导同学比较、归纳、概括,鼓舞同学乐观思索、踊跃发言、相互补充。)

(老师综合:投影片《比较1926年北伐和1928年北伐的异同》。)

三、东北易帜(板书)

1.皇姑屯大事(板书)

(结合当今同学学问面广、信息量大的特点,让同学先讲一讲:我所知道的张作霖或我所知道的皇姑屯大事。)

问:想一想,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制造皇姑屯大事?(同学回答,各抒己见。)

皇姑屯大事的缘由:虽然日本帝国主义是张作霖背后的支持者,但由于张作霖没有答应日本侵略中国“满蒙”的条件,日本人准备除掉他,重新扶植听话的代理人。于是

制造了皇姑屯大事。皇姑屯大事又一次暴露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本质。(指导同学依据史实得出结论。)

2.东北易帜(板书)

张作霖被炸死后,他的儿子张学良继任东北保安司令,当时张学良只有27岁,国民政府极力劝说张学良听从于它,日本帝国主义也不断向张学良施加压力,威逼东北“独立”。

在这样的形势下,假如你是张学良,你如何应对时局?(让同学融入历史,培育其历史使命感,回答可不拘形式。)

我们看看张学良又是如何应对的:张学良鉴于皇姑屯大事的教训,集国恨家仇于一身,不顾日本帝国主义的威逼,毅然于1928年底发表通电,宣告东北遵守三民主义、听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将过去的五色旗改为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这一正义之举史称“东北易帜”。

张学良有爱国的胆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是爱国将领。他的爱国举动在以后将要学习的事变中更有所体现。(为日后的学习做铺垫。)2021年月15日张学良先生在美国辞世,为他的爱国之举,我们缅怀他。(渗透爱国主义训练。)

东北易帜后,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为什么说是形式上统一呢?因为还被日本割占;新军阀之间又开头混战。

【本课小结】

今日我们一同学习了《国民政府的建立》,最终我找一位同学来对这节课做一个小结,看看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同学小结。既可以让同学参加课堂教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也可以检测教学效果。)

【复习巩固】

1.课堂练习:P4第一题。(同学回答。)

2.课堂争论:P4第二题。(同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