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全国名校高考语文考前梳理(最后一课)_第1页
2023届全国名校高考语文考前梳理(最后一课)_第2页
2023届全国名校高考语文考前梳理(最后一课)_第3页
2023届全国名校高考语文考前梳理(最后一课)_第4页
2023届全国名校高考语文考前梳理(最后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全国名校高考语文考前梳理(最后一课)

用好发卷后的5分钟,浏览全卷,尤其是名句默写和作文题。完成主观题时一定要看清

答卷上的题号,对应答题,坚决杜绝错位答题。按照自己熟悉的节奏解题,最后一个小时必

须写作文,写完作文后再查漏补缺。原则上1分钟完成1分题。选择题尊重第一感觉,没有

充分理由不修改。相信自己,气定神闲,从容完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

沉浸式阅读。冷静、细心,沉入、沉潜,迅速进行文本世界。注意力越集中,瞬间记忆

度越深,解题速度越快。

掌握文本特点。论述文,所选文本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典范性,结构和语言非常严谨。

文章总论点是什么,围绕总论点,文章分几层,每层表达什么观点。论点鲜明,一般会在文

本的首段就亮出文章的论点:文本每段还有分论点,论述结构层次清晰,多用例证、引用论法。

注意文后的标题,是作者重要的观点表达。

学会阅读方法。在阅读时,学会勾画圈点出文中重要句子,统摄全篇的句子,作论据的

句子,揭示文章思路,结构的句子等,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如反复出现

的关键词语、程度限制性词语等:有助于厘清文章思路和论证对象逻辑关系的词语,如连词等。

1-5题选择题注意事项:

第一时间要将选项与原文区域内容进行比对分析,简单选项考“视力”,找不同,一眼

即中,快速过,难的选项考“智力”,需要认真思考。

做出正确决断两个因素:一是读懂原文作者的观点,表达的意思:二是依靠一定的逻辑思

维能力,凭借平时训练积累的经验,识破命题人设置的陷阱。

常设陷阱:

①强加因果,颠倒因果;②无中生有,于文无据;③以偏概全,过于绝对;④张冠李戴,对

象错误;

⑤偷换概念,对象错误;⑥曲解文意,推断过度;⑦混淆时态,已然未然;⑧论据论点,

衔接不一

⑨原因或条件不充分⑩关系改变(判断关系方法:语境判断、关联词判断、标点符

号判断)

选择题最常见的三种错误点(命题人最爱的设阱方式)

(1)因果关系(所以…,因为.,导致・•.)

(2)过于绝对(只要…就…,只有….才…,都...)

第1页共40页

(3)推断过度。两个对象进行比较,认为A比B更……其实文中并没有这方面的比较。

选择题2论证结构(思路),一般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遵循“提出问

题(引论)一分析问题(本论)一解决问题(结论)”的三段论模式。从整个文本结构上来看,主

要有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本论部分其内部层次有:递进式,并列式,对照式等。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假设论证、因果论证、引申论证

选择题3论据选择型、适度推断型以ABCD四项文外材料来考查对文本观点的理解

考查考生对材料主要观点的理解,为文章观点筛选合适论据,或对文章观点全面准确表

述最佳项。

第一步,审题干。看清楚题目要求。不符合,不属于,不适合,不能,最适合。

第二步,找观点。在材料中找到题干所指定的观点内容,这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

第三步,析选项。分析四个选项,不管题目形式怎么变,找到与观点对应的最佳论据,

这一考查点实质不会变。注意如果是选取“最”能支持观点的,就要在对比分析中找到最合

适的一项。

第4-5题

注意实用类文本的选材、组材特点是相同话题,内容各有侧重,文体各不相同。注意跨

材料组和选项的情况。

第六题主观题6

情境问题型:用文本提供的事实,观点和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文本内向文本外的知

识迁移。题型形式多样,围绕不同情境设计问题。

题目共性:一是题目给出情境,一是给出任务要求。可分为三大类型:

①观点型,利用文本观点,来解读题目情境中的观点内容;

②材料型,利用文本观点,来解读题目情境中的新材料;

③生活情境型或案例型,利用文本观点,来解答生活化场景问题。如抹香鲸的死亡原因

就是案例型。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答题牢记一点:坚信一切答案从文中找。

第一步,坚持问题导向,审题很重要,问什么就答一么,透过题目看本质,还是要了解

文本材料所表达的观点。

第二步,坚持文本依据,理解每一则材料的整体结构、论证思路和主要内容,在文本中

寻找答题;

第三步,注意对点回答,有针对性地找到文本对应区间,扣关键词和句。概括梳理,分

条表述,形成答案,力求语言精练。

第2页共40页

①观点型,利用文本观点,来解读题目情境中的观点内容

[2021年新高考语文|卷】☆☆【概括能力高阶训练】5.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组织答案时,要将这种理解规范化、有条理的表达出来,基本思路就是“文本观点+情境

解读”。

【参考答案】

①根据莱辛的观点,绘画宜于描写静物而诗歌宜于叙述动作,【文本观点1】“手挥五弦”

和“目送归鸿”这两句诗都含有动作;【情境材料解读1:诗表现“动作”方面优势[②而作

为空间艺术的绘画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文本观点2】与“手挥五弦”相比,“目送归

鸿”包含更长的时间先后承续的过程,所以更难以被转化为绘画。【情境材料解读2:画在表

现“动作”方面的劣势】

第6题

②材料型,利用文本观点,来解读题目情境中的新材料

例【武汉市2023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T5

☆★5.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下面选段中“妙玉邀人品茶”的茶艺美学特点。(4分)

遵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

你可吃得了这一海?”宝玉真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蹋。

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说

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

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

如何吃得。”【基本思维】

(1)关于新题型的认识。文外材料(情境):《红楼梦》中“妙玉邀人品茶”情节内容。问

题:“妙玉邀人品茶”的茶艺美学特点。考查重点:能用文本提供的事实、观点和方法解决遇

到的实际问题。(2)关于答题思路。找到文本中涉及到的中国古代文人茶艺美学特点;分析“妙

玉邀人品茶''情节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茶艺美学哪些特点,然后对点分析。

第6题

③生活情境型或案例型,利用文本观点,来解答生活化场景问题。

【合肥市2023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T5复兴中学校园文化艺术节举办在即,同

学们准备依据教材中《屈原列传》《离骚》等作品,创作历史课本剧《屈原新传》参加汇演。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同学们创作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4分)

第3页共40页

解题思路:题目给出“创作历史课本剧《屈原新传》参加汇演"生活化情境,要求概括创

作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历史剧创作问题,我们可以阅读文本,找

到答案。题目看起来很“炫”,其实很简单,《屈原新传》只是一个由头,任何一部历史剧都

一样,都得遵循的基本原则。换一句话说,这道理题目实质上就是在考我们:历史剧创作要遵

循什么样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5.(4分)1)确立历史真实与虚构各自的意义限度,实现情节要素正确与差

异化再现某种可能真实之间的统一;②发掘历史精神,呼应时代需要,在不失历史真实的限制

下观照当下,实现历史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口强化两个意识

1.文本意识:读懂文本(泛读)、结合文本答题(精读)

2.规范意识: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

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

现代文阅读小说

围绕着五个关键词设题和回答问题环境、情节、人物、主题、读者

1理解标题含义及作用。

2.重点关注:叙事方式、文学评论、文体比较、改写效果新题型。

第7题现代文阅读小说选择题

从“人物形象”“思想内容”“情节结构”“艺术特色”等方面设置选择题

第一步:圈画选项信息点第二步:回归原文找对应第三步:逐项排除定答

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

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N01情节设错,选项曲解某一情节的作用,颠倒情节顺序,或夸大某个情节,甚至无中

生有。

例【2021新高考】卷】T6A用煤油箱改造水桶子,既说明王木匠手巧,也为后文故事情

节发展埋下伏笔。

【解析】小说后文并没有写与“王木匠手巧”的相关情节内容,就是结束处写到他想做

一张极精致的衣橱,那也是干他的老本行,并不是“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所以不存在

伏笔一说。学

现代文阅读II小说选择题

M02人物形象设错。选项中对人物性格特点或对人物的作用解说错误,要么将次要的解

第4页共40页

说成主要的,要么故意夸大人物作用,要么无中生有。

例【2021新高考】卷】T6c.石门阵故事取材于政治指导员的报告,“麻子"''小耳朵”等

鬼子均确有其人。

【解析】“石门阵摆退鬼子兵”的故事,取材于政治指导员的报告,为了把这场战斗讲述

得生动逼真些,王木匠进行再创作。“麻子”“八字胡子”“小耳朵”这些日本鬼子是王木匠为

了讲故事的需要,虚拟出来的人物。注意一点,小说的重要特点是虚构。

典型环境设错。选项对环境特点。作用及描写手法等的理解分析错误。

例【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真题及解析】T7A文本一依次写到“月光一

照"''启明星贼亮贼亮的”“太阳已经出来了“,既推进了情节发展,也暗示了主人公心理的变

化。【解析】文中“月光一照”“启明星贼亮贼亮的”“太阳已经出来了”主要是推进情节发展,

不能暗示主人公心理的变化。

主旨或情感设错。选项对小说的主旨或情感理解分析有误,或曲解或拔高,甚至是无中

生有。选择题在人物心理,情感变化分析这一块,是命题密集点,也是难点。

例【2022年高考新高考|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真题及解析】T7D季礼的退耕田园,与下文

渔夫的泛舟江上,共同表达出本文的隐逸主题。【解析】小说主题思想是复仇与感恩。

2022年高者全国公卷•文兴类文本阅读真演及解析】T7c弟弟从上海前往西北的分别之

夜,两人并无多言,但信中追忆那个夜如同幼年的夜,写出了“我”在漂泊多年后重拾与弟

弟的亲密感情。【解析】两人之间一直有书信往来,都相互牵挂,感情并没有断绝,“重拾”

无从说起。

艺术技巧或语言特色设错。选项对小说塑造人物、设置情节、描写环境、表现主旨等方

面所用手法技巧的判断或解说错误:对小说叙述语言、人物语言的特点、风格、作用的判断或

解说错误。

8、9题现代文阅读小说主观题

考点一:环境

环境类题目常考题型:【答题模板:环境+情节+人物+主题+读者】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分析文中画线句子景物描写的手法

【答题思路】:指出手法+简析运用+分析作用

描写手法知识点补充:①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

绘形、绘声、绘色、视听结合、声色结合;②手法: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

i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白描、细描点面结合、对比映衬、简笔勾勒、精笔

第5页共40页

细描③视角: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

高)等。

8小说中多次描写的某一意象的不同含意和作用

答题模板:(1)基本含意⑵深层含意(比喻义)+物象作用

考点二:情节

常见题型:概括梳理情节、分析情节作用、分析线索作用,分析情节特点、探究情节合理

性;

新式题型:探究情节合理性,分析情节如何起波澜,情节如何紧凑,分析线索作用如何体

现。

答题模板:①情节上:为下文……人物的出场,或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埋伏笔):承上启

下,承接上文….情节,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总结全文,

与开头……相呼应,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②人物上:塑造了人物……形象特点;③主题上:

与下文……相照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④读者上: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首尾段、标题)。

考点二:情节之小说结尾(高频考点)

①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

i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②以景结情式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7③留白式结尾:

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悲剧结尾: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深化主题,令读者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③喜剧式结尾: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

愿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现代文阅读II小说主观题

考点二:情节之小说叙事紧凑(预测考点)

[2020•浙江卷《雪》】T12o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

【参考答案】①情节前后照应。小说开头以悬念的方式提到女主人公觉得和对方似曾相

识,结尾进行呼应。②利用书信来加快小说的叙述节奏。通过书信,将男女主人公的心灵迅

速拉近。③利用景物进行前后勾连。雪、钢琴、蜡烛等景物反复出现并前后勾连,照应,④

场景相对集中,通过压缩空间的方式将场景集中到波塔波夫老人的花园、小屋。分清结

构紧凑或波澜技巧。

第6页共40页

考点三:人物

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先审题,是概括形象,还是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

形象分析要抓住两点:一是全面,从头到尾找,不能遗漏;二是准确,要找到准确表达概

括人物形象的词语。

答题模板:(1)概括①+分析(2)概括②+分析(3)概括③+分析(4)概括④+分析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1)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外貌、神态)细节

(2)侧面描写:对比、烘托、衬托、欲扬先抑。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或心理描写的方法。

(重点)

心理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内心独白,他人侧面,环境烘托。

答题模板: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心理变化过程1-+故事情节分析;心理变化过程2+故事

情节分析:心理变化过程3+故事情节分析:(要用一个词语准确地概括人物的心理)

考点四:语言特色(难点)

个性化和特色性:(1)地域特色:某地方言、农村乡土气息、城市

(2)时代特色:符合时代特点

(3)生活特色:职业、身份、生活环境、个人性格等

语体:(1)口语:通俗易懂、质朴平实、生动活泼⑵书面语:庄重典雅、准确精当⑶文言

和白话

句式:整散结合、长短交错、倒装句式

修辞:(1)善用修辞(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对比、

衬托、象征)(2)好处:生动形象、含蓄隽永、诙谐幽默、辛辣讽刺、清新华丽、婉约明快

词语:叠词、拟声词、动词、形容词、语气词

语言风格:善用叠词、整散结合、长短交错、富有地方特色、善用口语、文白夹杂、含蓄

深沉、幽默风趣、简洁明快、寓庄于谐、清新华丽、质朴平实。

诗化小说主观题答题思路(核心)

阅读诗化小说,是一种审美体验。小说诗意美体现在以下几点:

1.从小说的选材上、小说的主题情感的诗意美:

2.景物描写营造意境的诗意美;

3.淡化故事情节,人物描写的诗意美;

第7页共40页

4.语言表达上的抒情意味,情感美;

5.诗化语言,句式、音韵、节奏等语言美。

以上五点是答题的总方向,具体得分点要依据小说文本的实际内容来确定。

散文化小说的四个特征:

①情节淡化:矛盾冲突不明显,情节链不紧凑。

②人物弱化:没有在完整的故事情节中塑造人物,人物不鲜明。

③语言诗化:营造意境,语言典雅、清新,用词生动洗练,语句生动形象。

④结构形散神聚。叙述片段化,但围绕主题叙述。

例如8.小说在叙述时采用时空交错的方式,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一叙述特点的妙处。

①叙事时将主人公对过去的回忆与现在回乡时的感受融为一体,使小说的内容更加充实。

②叙述时时空切换自然,将几十年前的故乡与现在的故乡随着“余清泉”的思绪变化自

然切换,打破传统叙事局限,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③时空交错变换,使故事充满情感张力,有利于展现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亡妻的

深厚情感。

9.这是一篇有别于传统小说的“诗化小说”,有一种诗意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解析】“诗意”,首先是诗歌重情感表达,而本文整体都沉浸在余清泉对妻子的回忆怀

念之中,这种感情基调贯穿全篇,仿佛诗歌一般抒情。其次是语言,文中的语言具有诗歌般

简洁凝练之美,如“山河依旧,夕阳如初”“石板磨得平光溜滑,踏上去冰凉冰凉”“岁月的

剥蚀”等,显得既典雅又简练。最后是诗歌会营造意境,而文中对于乡村环境的描写如“石

板小路蜿蜒而上”“主妇们在忙着做晚饭,男人则泡一杯细茶——他们不再满足于自家采制的

苦丁茶了,靠在沙发上听着半导体收音机"''这屋里也同样有一对老夫妇,想必正是女人的双

亲了。女人忙着用几个饭碗为客人泡茶”“邻近的几家人先跑来看望大军余同志”等,写出乡

村环境的自然美,乡村人们生活的宁静、温馨美,乡村的人情风俗美,营造出祥和安宁的意

境。

【答案】

①文本具有诗歌的浓郁情感。通过余清泉回忆与妻子之间的故事,表达了主人公与亡妻

之间深厚的感情。

②文本具有诗歌的语言美。本文语言简洁、质朴,又不乏典雅,“山河依旧,夕阳如初”

等,表现了诗意的语言之美。

③本文具有诗歌的意境美。文中描写乡村的自然环境,营造了一种温馨、静谧、祥和的

氛围,呈现出温柔宁静的民俗之美。

第8页共40页

小说主观题高频预测1:小说标题

小说标题的含意

①表层:本义。②深层:比喻义,双关义。③主旨义:象征义,结合人物、主题、作者观

点态度分析。

小说标题的作用(用意,好处)

①人物层面②情节层面③环境层面④主题层面⑤读者感受

分析对比标题

以其他标题作参照,分析评价原标题优点。答题方向:人物、情节、主题、环境、读者

现代文阅读小说主观题高频预测2:叙事特点

谁来讲故事?

叙事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第二人称抒情、亲切、拉近距离;第三人称自由、

灵活、客观、人称变换)

叙事视角(有限视角和全知视角度,成人视角与儿童视角,是仰视与还是俯视;视角转换。)

怎么讲故事?

叙事腔调(讲述和显示,幽默深刻,冷峻悲悯,深刻蕴藉等)

叙事顺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叙事速度(快与慢,紧张与舒缓,反复,延迟)

(1)从记叙形式上,有对话式、讲述式等;还有意识流式、内心独白式、荒诞魔幻式、横

截面式、穿越式等。

(2)从结构形式上有:

①全文情节一波三折(摇摆、延迟);

②全文有线索贯穿(尤其注意双线索);

③开头方式:悬念式/倒叙式/写景式/故事式/以……话题引入等;

④结尾方式:欧亨利式、悲剧式、喜剧式、戛然而止式、写景式、首尾呼应式等;

⑤中间有:悬念、伏笔、铺垫、照应、暗示、误会、突转、对比、抑扬等。

(3)特殊的方式,如:诗化语言、散文笔调等。

(4)“交织”的特殊叙事形式。历史与现实交织(打破时空的限定)《赵一曼女士》,回忆

与现实交织《半张纸》,叙事与写景交织(描写和记叙的结合)《安东洛夫卡苹果》《边城》等,

魔幻性,真实性与现实性等。

现代文阅读小说主观题高频预测3:文学评论

第9页共40页

扣:文学评论观点核心词。题目给出一个观点,考生要牢牢抓住观点的核心词语。

联:观点与文本的内在联系。找出文本中能体现出这一观点的内容,这是答题的基础思维。

作答时要有“由观点到文本,由理论到文本落实”的思维过程。

答:不同问法,不同回答。

(1)关系类。答题模式:"A+B”。如,历史+现实(A+B),科学+幻想(A+B),故事+新编(A+B),

冰山理论(八分之一+八分之七)(A+B),分别陈述A和B在文中的体现,然后综合分析A+B的

效果,三个得分点,每点2分,6分模式。

(2)作用类。答题模式:人物,情节,主题及相应的艺术效果,特殊情况考虑环境和读者。

现代文阅读小说主观题高频预测4:文体比较

文体比较,多是小说纯文学与纪实文学(报告文学、历史纪实、回忆录、传记),新闻消

息,日记甚至与戏剧比较的可能。这类题目,要抓住小说的文体特点(小说三要素:环境,人

物和情节),通常比较点有以下五个:环境,人物、情节、主题和语言风格

例【2022•全国甲卷《支队政委》】T9.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

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分析(6分)小说与纪实文学的艺术效果比较

【参考答案】①文本一是小说,可以虚构:文本二是纪实作品,强调真实(情节)。②文

本一运用场景描写、细节描写、言行描写等多种表现手法,塑造了老胡这一艺术形象;文本二

以采访、回忆录等为基础,记录了陈毅的真实经历(形象)。③文本一以描写为主,语言生动

形象;文本二以叙事为主。语言平实简洁。(语言风格)

现代文阅读小说主观题高频预测5:改写效果

改写也是一种写。写的内容不同,作者有自己的表达需要。从小说写作的实际角度出发。

还是从人物,情节,主题和艺术效果这些角度思考。

例【2022年新高考|卷《江上》】T9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

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于胥的疑虑而自尽。

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

分)

【参考答案】①主旨更集中明确。本文侧重批判统治者为一己私利巧取暗夺的阴险;原作

结尾则是突出皇帝对《兰亭》的喜爱,与本文的批判主题无关。②情节更加合乎逻楫,前后

贯穿。本文皇帝是以暗线方式存在,未正面出场,删去原作中的结尾,情节更加合理。③人

物形象更突出。删去原作结尾,以辩才禅师昏倒收束,与前文渲染的人物的“欢喜”形成巨

第10页共40页

大反差,更能突出人物的悲剧性。(每点2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现代文阅读小说主观题高频预测6:学考教结合

学考教结合类主观题,与教材联系的既有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红楼梦》,也有教材

中的中国小说名篇,如《祝福》《边城》《茶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还有外国小说《老人

与海》《套中人》《变形记》及外国名著《大卫科波菲尔》《百年孤独》。

解题:审题,找比较点;答题,比较分析,分条表述。

如9.有评论认为,《黑骏马》与《边城》虽然表达风格不同,但都表现了人性美。请结

合文本谈谈你的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9.表达风格:《黑骏马》热情奔放,《边城》优美婉约。(2分)

人性美:①亲情美:《黑》中,额吉对两个孙辈尤其是寄养在自己这里的白音宝力格疼爱

有加,充满温情,真诚无私。《边》中爷爷对外孙女翠翠无限宠爱,和善宽容,细心守护。(或

天宝兄弟虽然都爱慕着翠翠,却选择了为对方着想。)②爱情美:《黑》中白音宝力格铭记少

年时代纯洁的爱情,兑现承诺,离开草原多年后仍然回来寻找索米娅,对她充满诚挚深沉的

眷恋。《边》中翠翠与傩送之间的爱情纯洁质朴,丝毫不掺杂世俗的杂质。

小说的情节结构

1.小说情节概括

1)基本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2)按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后一课》:上学路上——上课之后——上课

经过——宣布放学。3)按空间(场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

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4)按线索:人、物、事、情等。《清兵卫与葫芦》,

弃葫芦——痴葫芦——玩葫芦——卖葫芦(物线)。《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赘于勒

——遇于勒——躲于勒(情线)。5)从某个角度概括示例:《枪口下的人格》从主人公贝

尔蒂的角度概括,俘敌——护敌——被俘——脱险——赴死。6)概括格式:小说以...为

线索(或“围绕着……”),先写……,再写……,最后写……

2.小说结构特点

(1)单线结构(2)双线结构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

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

——《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

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

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

题。

第11页共40页

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

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

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美国欧・亨利

最擅长这种结构,故称“欧•亨利式”。作者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一真相又符

合情理,结尾的突转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分析时,一要分析其结尾的出人意料,而要

分析其结尾的合理性(即分析前文的铺垫、伏笔、暗示等)。

延迟式情节: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

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使小说故事富有张力),比较典

型的小说就是《牲畜林》。

蒙太奇式。也叫“镜头组合式”,即运用电影蒙太奇组接法,把几个有内在联系的镜头或场

面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有机完整的结构。几个镜头的衔接,能造成一种意境,表达出作者的

思想。

横断面式。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

间。如《半张纸》。

(8)意识流式。即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

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如《墙上的斑点》。

小说结构技巧

(1)悬念(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满足读者的心理期待)

(2)照应(能使小说的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3)抑扬(使文势曲折多变,使

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4)铺垫(蓄积气势,突出

文章主旨,构成伏笔和照应,使作品针线细密,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5)

突转(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

到画龙点睛的作用)(6)对比(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等。(7)巧合(内容集

中,矛盾更突出,冲突更激烈,人物性格更鲜明)

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1)悬念式开头:①概括开头段内容;②指出作用: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引起读

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或者突出人物的……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2)写景

式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地点、人物),渲染……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

情,奠定……的感情基调;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

第12页共40页

小说中间段的作用

①呼应(承接)前文的……情节,揭示前文的悬念;引出后文的....情节,为下文写……做

铺垫(埋下伏笔),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做铺垫;承上启下,由上文的……过渡到下文的……。

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③有利于表现……的主题。

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1)出人意料式结尾:①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②突出人物形象;

③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使行文富有变化,撞击读者心灵,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耐人寻

味;④有利于表现……的主题;使主题更加丰富。

(2)卒章显志式结尾:①解释前文……的悬念,显得合理自然,水到渠成。②解释了……

的主题或创作意图。(3)戛然而止式结尾:①通过留白(留下空白),让读者去想象,给

读者留下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为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留下了空间。(4)

悲剧式结尾:①与前文的美好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②能更好地塑造

人物……的性格;③有利于表现……的主题:深化小说……的主题;④结局令人感动(惋惜),

引发读者对……的思考,耐人寻味。(5)喜剧式结尾:①情感体验上,符合主人公(作者、

读者)的理想愿望和情感追求,使读者产生阅读的欣慰和愉悦感;②主题上,彰显人性(真

善美、道德、法律、社会、人民、真理、宽容、智慧)的巨大力量,反映人民(作者)对幸

福美满人生的向往;有利于表现……的主题;深化小说……的主题;③表达效果上:给读者

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6)首尾呼应式结尾:使小说内容完整,结构紧凑严谨,

强调……的主题,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共鸣。

小说标题的作用(1)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往往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情境、

渲染……气氛,或者简洁、醒目、形象、生动、富有诗意的作用。(2)以物件(物象)为

题:往往具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画龙点睛、揭示……的主题、隐含……多

重含义、意蕴丰富、寄托作者的……情感等作用。(3)以形象特征为题:具有铺展情节,

照应……细节,与……对比,讽刺……,突出人物形象的某种个性化特征、强化……效果,

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作用。(4)标题的意蕴探究:先点出标题所用

的表达技巧(双关、比喻、拟人、反讽、引用等),再分析标题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如

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

小说情节的作用

(1)从情节方面说:点明题旨、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引出下文、做下铺垫、

埋下伏笔、照应前文、承上启下、推动情节、陡生波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卒章显志、

深化主题、留下现象等。(2)从人物方面说:表现人物心理、凸显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

第13页共40页

象等。(3)从环境方面说:描写自然环境、暗示社会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4)从

主题方面说:丰富、深化和突出主题等。(5)从读者方面说:激发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

考、留下想象空间等。

小说的人物形象

1.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

(1)把握人物形象①概括情节,点明性格特征。②概括主人公对他人的举动、关系后,点

明性格特征。③分析人物正面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细节的描写以及侧面的其他人物、

景物的描写后,点明人物性格特征。例如,《守财奴》描写葛朗台想撬梳妆匣的金板与欧也

妮展开争夺时手一摆一推的动作,读者会从这一连串的下意识行为中,感受到葛朗台占有金

子的疯狂;《祝福》中,祥林嫂重复叙说“狼吃阿毛”的故事,读者会从中感受到祥林嫂失

去爱子的悲痛;祥林嫂的眼神变化更让人感受到她生活境况和精神状态的变化。④分析人物

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后,点明人物性格特征。如《药》的结尾描写坟场的自然环境,

突出悲凉的气氛,烘托老妇人失去亲人的悲哀。⑤借用作者和文中其他人的评价,点明人物

性格特征。⑥鉴赏人物形象,要注意直接(正面)描写(语言、行动、肖像、心理等)和间

接(侧面)描写(正衬、反衬;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等)。例如《药》中夏瑜

这个典型性格,就是通过描写华老栓、茶客、夏四奶奶等等人物的相关行动、情态、语言,

间接描写、塑造出来的。

(2)答题模式概括人物形象(如:XX是一个外貌特征+品格、性格特征+身份她位+的人,

注意:形象特点大于性格特点)+结合文本相关内容分析概括。注意分点答题,每点尽量在

一条横线内完成。

人物形象的作用

(1)主栗人物的作用。即赏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1)结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

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2)内容作用:A对主题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对文章

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B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

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2)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①对主要人物起

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

用,增加小说真实性。比如《祝福》中的“我”。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的主旨。

④推动情节发展。(3)物象的作用。小说引入特别重要的物象,基本作用有:①突出人物

第24页共40页

性格,深化小说主题。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

严谨的作用。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④丰富内容的作用。

小说主人公的判断

贯穿情节始终的、着墨最多的、标题有所暗示的、最能表现主题的那个人物。

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1)通过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动作、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人物……

的性格特征。(2)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或“心理活动”),直接揭示人物的...情感(心

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3)在主人公与……(人、命运、疾病、战争……)的

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4)通过典型环境(时代、社会、生活、法律、

阶级、习俗等)的描写,塑造人物……的典型性格。(5)通过环境(此处特指主人公所在

的景物环境、场景)来暗示主人公...的心情。(6)通过他人的态度、评价、反应,或者

通过作者的介绍、评价来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

小说的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1)圆形人物:圆形人物性格较为复杂,住住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现实中人类的多维性

构成了小说中“圆形人物”的创作基础。在那些深刻的文学作品里,更能打动我们的往往是

那些具有复杂精神内涵的人物。如《飘》中的斯佳丽。

2)扁平人物:也被称为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

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的。扁形人物的性格比较单一、突出、鲜明。“扁平人物”的单调虽

然乏味,但在讽刺性小说中,却常常能产生喜剧效果,起到讽刺的作用。如《变色龙》中的

奥楚蔑洛夫。一般来说,圆形人物的艺术性要强于扁平人物,因为前者内涵更丰富,性格中

的矛盾会产生足够的张力。在人物众多的长篇小说中,往往采取主要人物为“圆形人物”,

次要人物为“扁平人物”的做法,两种人物共同承担着阐释主题的任务。

三、小说的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的作用:(1)环境上:①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等;③渲染……的气氛,奠定……的基调。(2)人物形象上:①烘托人物……的心情;

②体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人物……的命运。(3)情节结构上:①暗

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

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义义内容(为下文义义作铺

垫),与结尾相呼应;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XX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4)主题上:

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第15页共40页

2.社会环境(社会背景、历史条件、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作

用:Q)展示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2)揭示形成人物...性格的社会基础。(3)

揭示影响人物行动的因素。(4)预示人物悲剧(或喜剧)的命运。(5)揭示社会……的本

质特征,凸显小说……的主题。

3、对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用的简单梳理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背景,奠定全篇的基调: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导引人物出场,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人物性

格,烘托人物心情:过渡和调整节奏,舒缓情绪;作为象征,突出深化主题。【注意】注意

区分“分析环境特点”和“分析环境描写特点”的不同:“环境描写特点”是要求答描写

环境的技巧和手法。

四、小说的表达技巧

【模式】指(指明所用技巧)+析(结合文句分析如何运用)+点(点明表达效果)。1.叙

事视角(即人称)(1)第一人称:①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抒胸臆,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

情:②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真实自然,但表现受限)(2)

第二人称:①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②抒情自由灵活,便于感情交流,容易感染读者。

(亲切抒情)(3)第三人称:①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

限制:②更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更灵活自由地反映现实。(客观灵活、但缺乏亲切)

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①全知视角:更有利于全方位地表现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各种复杂关系。

第三人称大多是全知视角。②有限视角: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中的傻子视角、儿童视角

和成人受限视角(没有写人物心理等)。比如:《尘埃落定》《爸爸爸》(傻子视角),《红

高粱》《呼兰河传》(儿童视角),2017全国1《天嚣》(成人受限视角)

故事情节的叙述方式(1)顺序:事件由头到尾依次叙述,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条理

清晰。(2)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可避免叙述的

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使叙述行文曲折有致。(3)插叙:①对主栗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

要的铺垫、照应、补充,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②丰富小说内容,使内容更充实。③

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④深化文章……的主题。(4)补叙:补充交代……,使内容更

充实,结构更完整;丰富了文章内容。插叙与补叙的区别在于:插叙插入的是基本

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

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插叙有情节;补叙无情节,前后

不必有什么过渡性的话。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插叙只能在篇

中,不能在篇末。

第16页共40页

五、小说的语言赏析

1.从词语使用及其效果、句式选用及其效果、修辞使用及其效果、整体语言风格四个方面

分析语言。2.揭示内涵+分析人物塑造的个性化作用+指出手法、句式特征+语言风格+抒情

效果、阅读效果。①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②句式选择(长句短句,整句散句,

反问句感叹句等)③大量引用古诗词名句、典故(旁征博引,典雅蕴藉)④使用方言,口

语化,通俗易懂⑤叠字叠词,押韵音律和谐,朗朗上口⑥传神的动词、形容词的运用,准确

生动⑦细节描写(动作、外貌、心理等),细腻传神⑧贬词褒用,褒词贬用,反语,反讽⑨

语言风格:生动形象、平实质朴(贾平凹)、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使用方言、口语化(老

舍、贾平凹、赵树理)、清新自然(沈从文)、幽默风趣(钱钟书、梁实秋)、富有文采(刘

亮程)、华美、绮丽浓艳(张爱玲、毕淑敏)、典雅庄重(丰子恺)、闲适冲淡(周作人、

林语堂)、简洁凝练、含蓄蕴藉(李商隐)、豪放(奔放)不羁、沉郁顿挫、富有哲理(周

国平)、犀利深刻(鲁迅)、调侃戏谑……

六、探究小说的主题

模式:小说通过写……(什么年代、什么时间、哪类人、什么事件或行为),表现了(反映

了、揭示了)……问题(现象、事实),表达了作者对……(什么人、什么精神、什么现象、

什么行为)的……(讴歌、同情、感叹、感伤、讽刺、揭露、批判等),从而启发读者对……

思考(反思、反省、关注、重视等)

七、探究小说的人物形象

(1)情节的角度。情节就是人物性格的成长史,探究人物形象与情节密不可分。

人物自身的角度。看看是否符合人物自身的性格逻辑。

主题的角度。主题主要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体现出来的。

环境的角度。即人物所处的现实环境,看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真实性的角度。考虑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

八、小说答题的五大要素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再加上主题和读者,即构成小说答题的五大要素。无论

试题从哪个角度命制,大体要归溯到这五大答题点。比如,安徽高考卷《蓑衣》第14题:小

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1)人物形

象上,使小格的形象更加丰满。小格纯朴勤劳而又自尊敏感,结尾隐含着她对未来美好生活

的憧憬,显示出她乐观自信的一面。还可将小格的情感表现得更为充分,通过对蓑衣草的赞

美,含蓄地表现了小格对达子的佩服、信赖与朦胧的爱意。(2)情节结构上,呼应前文旦

第17页共40页

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结尾照应小说标题,并与前文的蓑衣的多处描写和达子的编蓑衣的

建议形成呼应,同时使读者心中对小格的未来充满想象。(3)环境描写上,景物特点安谧

温馨,与开篇的环境描写氛围一致,使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4)思想内容上,所描绘的

蓑衣草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油绿、柔软、茂盛的蓑衣草象征新时期农民美好的新生活,象

征了小格与达子之间萌发的美好情感,象征了小格和达子身上具有的人性美,使小说主题得

到深化。通过对蓑衣草的赞美,体现出人们对传统事物的重新认识,表现了当时农村青年对

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5)读者感受上,油绿、柔软、茂盛的蓑衣草,生机勃勃,使小

说更具有画面感和意境美,给人留下审美的空间与回味的余地。

典型题例

1、巧妙的设置往往能使简单的情节尺水兴波。本文在情节设置上运用了哪些手法,请找出

两种,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021年武汉高三起点考试《老樊的烦恼》)

悬念。小说开头写老樊决定去周健家是为了“散散心,消消火”,使读者急切想知道老樊心

中冒“火”的原因。制造悬念,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使得情节更加紧凑。

误会。周健请老樊吃“香辣酸菜鱼”,没有老樊最爱的乌鱼片,用的是胖头鱼片。老樊认为

周健故意轻怠自己,后来才知道误会了好友。这样的设置强化了小说的戏剧效果。

3)对比。老樊退休后,老汪、小魏等人对老樊的态度和周健对老樊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老樊退休前后老汪等人对老樊的态度也存在对比。这些对比突出了老樊巨大的心理落差,

有利于塑造老樊、周健的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的主旨。

关于本文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老樊,也有人认为是周健,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

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2021年武汉高三起点考试《老樊的烦恼》)答案一:老樊。首先,

老樊是贯穿全文始终的前色,小说的标题与老樊有关,主要内容也是围绕老樊的炀恼展开的。

其次,老樊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小说从语言、动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