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安塞腰鼓》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八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
《安塞腰鼓》导学案(学生用)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文章层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力量,体现节奏感。
3.理解排比、比喻、反复修辞在文中的作用。
4.简析场景描写,体会文章主题。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1、正音:
亢()奋晦()暗羁()绊()
蓦()然颤()栗()冗()杂
戛()然烧灼()大彻大悟()
2、联系课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忘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狂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闪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亢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晦暗:
羁绊:。
碰撞:o
搏击:O
烧灼:。
奔突:O
辐射:。
翻飞:。
淋漓:。
三、朗读、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
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
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内容。
2.师生齐读:
3.划分结构:
(文章按“表演前一一表演中一一表演后”可分成三大部分。)
一(1——4)的腰鼓。
二(5——27)的腰鼓。
三(28——30)的腰鼓。
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这4个角度的分
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①(5---13)的场面。
②(14——17)的声响。
③(18---22)的后生。
④(23——27)的舞姿。
4.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美点比赛。
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
四.朗读、品味。
1、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①齐读第6段。
②教师示读.
④分小组反复替换朗读。
2、评点式朗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①划出文中明确提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
②从句式特点和思想内涵两方面品评这句话。
句式特点:-
思想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学生任意寻找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好,
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
各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1)从用词方面说:
A、“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
呆地“用得好,好在o
B、“茂腾腾的后生”“噬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噬溜溜”用得好,
好在o
C、“这腰鼓励,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变得亢奋了”
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
(2)从句式上说:
A、“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
得好,好在o
B、“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句子用得好,好
在O
C、“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从修辞上说:
A、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
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
好在o
C、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
(4)从写法上说:
A、“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
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乐后最终永远明晰的大彻大悟!”
写得好,好在.
B、“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鸣”写得好,好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C、文中开头的表态描写好,好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O
3、小结:
第二课时
一、分析课文内容:
1、提问: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提问:阅读第7段,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3、提问:“这腰鼓”这一段用了那些反义词?运用反义词写有什么好处?
4、提问:如果说上面是实写,那么,“使人想起”三段是虚写,用虚写有
什么好处?
5、提问:作者联想到什么?
6、提问: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层怎样写安塞腰舞的响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7、提问:“黄土高原啊”这一段写了什么?
8、提问: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这样的腰
鼓。”?
9、提问: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这几个词能不能对调?为什么?
10、提问:为什么说“当它更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
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11、提问;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12、提问: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二、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课堂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亢奋()晦喑()羁绊()烧灼()
蓦然()冗杂()戛然而止()思绪()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真情实意左右逢圆含蓄委婉
B.如泣如诉五体头地时过境迁
C.高谈阔论鸦雀无声抑扬顿挫
D.屏气凝神奇伟磅薄童趣盎然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
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
②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
牛皮鼓面了,只听了隆隆,隆隆,隆隆。
()
③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
存在,活跃和强盛。
()
④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4、下列句子不是排比的一项是()。
A.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B.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C.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
D.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5.选出说法不恰当的一项()
A.本文是对陕北人生命活力的颂歌,是对黄土高原厚重内蕴的礼赞。
B.文章运用铿锵有力的短句和大量的排比,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和一泻千
里的气势,表现了安塞腰鼓的神韵。
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
一股劲”这段话是对上文“大彻大悟”的诠释。
D.“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两句,用对偶的手法表现安塞腰鼓使人产生的联
想。
二、阅读训练
(-)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①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口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
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②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
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
——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便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
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那么一
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7、“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2
分)
8、为什么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和他们的衣衫,接着又写他们沉稳而安静的
神情和“呆呆”的腰鼓?(2分)
9、”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似乎”
可否去掉?为什么(2分)
10、"但是:看!一一”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11、画波浪线的两个比喻句分别表现了后生们怎样的美(2分)
①@O
12、“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些内容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2
分)
13、如何理解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的含义?(4分)
(二)课外阅读:
在清凉的秋风里,在纯的透明的天空下,怀着一份静静的心情,听
上一曲《秋日的私语》。
钢琴缓缓地打着低音,在我眼前托出一片高远而安详的天空。接着,
一串平缓的旋律带我漫步于林间小路。①轻踩着微润的泥土,吸吮着莫
名的芳香,让我尽情聆听风的私语,云的私语,秋虫的私语,湖水的私
语,大自然的私语……
一阵秋风掠过湖面,带来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凉意。树上的叶儿在
这风中颤抖了几下。听!你听到了什么?我分明听到了叶的私语飞②那
相伴了一春一夏的小侣,此时此刻正互道珍重、缠绵、依恋,但绝无哀
怨。太阳照着,它们依偎着,享受着最后一次被涂成金黄,回忆着星星
点点的往事……③它们曾一起绽出新芽,一起舒展了腰身,一起在暖风
中嬉戏,一起为大树一一它们共同的家,奉献着自己。
又一阵风吹过,湖水轻颤,泛起涟漪。④几片树叶翩然地、潇洒地
落入秋天的水纹里,随波而去。
“别难过,明年我还会再来。现在要去泥土里,化作树的根,化作
树的魂。”
⑤太阳隐去,星星闪现,秋露落下,滴进水里,渗入土里,润到我
的心里……终于,淡淡的,一切的梦幻消失在重新平静了的湖水里。……
消失了那些私语。
当那极富穿透力的尾声溶入空气时,我觉得那弹跳雀跃的,已不仅
是黑白琴键,那是我和养我的母亲的私语,我和润我心田的园丁、净友
的私语,那私语中含蕴的是广博的爱。
1.解释加粗字在句中的含义。
树上的叶儿在这风中颤抖了几下。颤抖:o
太阳照着,它们依偎着,享受着最后一次被涂成金黄。依偎:
2.选文写了哪些秋景?其中详写了哪种?
3.文中和画线句②相照应的句子是0
4.文中作者由“黑白琴键”联想到了什么?
5.发挥想像,写出下面句子中省略号所表达的内容。
回忆着星星点点的往事……
补写内容:
6.从文中备选的五个句子中,选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你喜欢的
理由。
所选句子:
喜欢的理由:
第3课《安塞腰鼓》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八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
《安塞腰鼓》导学案(教师用)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文章层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力量,体现节奏感。
3.简析场景描写,体会文章主题。
4.理解排比、比喻、反复修辞在文中的作用。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安塞,位于陕北高原,那里的腰鼓历史悠久,具有2000年以上的
历史。人们在欢度节日、庆祝丰收的时候都要演出腰鼓助兴。腰鼓手们由青年农
民组成,在表演时,穿着古代将士的便服,或黄或红包头,素色衣服,显得整齐
壮观。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
式。可由几人或几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
特别是1992年北京亚运会上一展风采,便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
绕。
今天,你们想不想领略它的风采?感受它的魅力?
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片段后,学生谈感受。引入刘成章的《安塞腰鼓》。
四、检查预习。
2、正音:
亢kang奋晦hui暗羁ji绊ban
蓦3然颤zhan栗li冗ring杂
戛jid然烧灼zhuo大彻大悟WU
2、联系课文,体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忘情:不能节制自己的感情。
狂舞:纵情的跳舞。
闪射:闪耀,放出(光芒)
火烈:像火一样热烈。
亢奋(kding):极度兴奋。
晦暗(hui):昏暗,不明显。
羁绊(jiban):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碰撞:运动着的物体与别的物体突然接触。
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
烧灼(zhu6):烧、烫,使受伤。
奔突:横冲直撞;奔弛。
辐射(fii):从中心向各个方面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翻飞: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
淋漓(linll):①形容湿淋淋往下滴。②形容畅快。
五、朗读、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用“一一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
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内容。
(明确:“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
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就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
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
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4.师生齐读:
5.划分结构:
(文章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可分成三大部分。)
一(1——4)安静的腰鼓。
二(5——27)激昂的腰鼓。
三(28——30)静寂的腰鼓。
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这4个角度的分
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①(5---13)宏伟的场面。
②(14——17)雄壮的声响。
③(18---22)击鼓的后生。
@(23一一27)奇丽的舞姿。
4.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
式叙述出来。
①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
片高梁。噬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
而安静。
②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
击起的石头,狂舞有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
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
的风姿。
③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
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④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
地搏击着...
⑤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四.朗读、品味。
1、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①让学生齐读第6段。
②教师示读.
④分小组反复替换朗读。
2、评点式朗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师: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
挣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合谐。我们重点品读一
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
生命力量相辅相成的。
①划出文中明确提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
明确:“容不得……一股劲”。
②从句式特点和思想内涵两方面品评这句话。
句式特点:排比,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表现安塞腰鼓冲破一切障碍的强大
力量。
前后呼应,“挣脱”“冲破”“撞开”力量急速递增,使人联想到爆发生命力、
排山倒海的社会变革。
思想内涵:这里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性格特征是粗犷、豪放的。
③学生任意寻找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一一好,好在
——”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
点,说得越多越好。)
(1)从用词方面说:
A、“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
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B、“茂腾腾的后生”“噬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噬溜溜”用得好,
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C、“这腰鼓励,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变得亢奋了”
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2)从句式上说:
A、“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
得好,好中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B、“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句子用得好,好
在这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C、“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
中由静到动的急转。
(3)从修辞上说:
A、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
鼓恢宏的气势。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
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
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C、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4)从写法上说:
A、“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
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乐后最终永远明晰的大彻大悟!”
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内涵。
B、“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鸣”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励
声止后的寂静。
C、文中开头的表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
有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3、小结:安塞腰鼓带给我们视觉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上的震撼。看来艺
术欣赏不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如骤雨,如旋风,如火花,如斗虎一一这
是安塞腰鼓的“形”;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一一这是安塞腰鼓
的“意”;“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一一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
与“意”的纽带。
第二课时
一、分析课文内容:
1、提问: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从背景、从性格、从人物、从神情、从腰鼓等方面去考虑。
好处: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2、提问:阅读第7段,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A、先用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B、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如强震起的石头的狂舞。
C、再用排比、连续比喻: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
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
好处: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运用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
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适当。
3、提问:“这腰鼓”这一段用了那些反义词?运用反义词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空气(冰冷一燥热),阳光(恬静一飞溅),世界(困倦一亢奋)
好处:用反义词对比强烈,写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4、提问:如果说上面是实写,那么,“使人想起”三段是虚写,用虚写有
什么好处?
明确:好处:用虚写使人产生联想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5、提问:作者联想到什么?
明确:联想到落日古战场,电闪雷鸣和人的大彻大悟。
6、提问: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层怎样写安塞腰舞的响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明确: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安塞腰鼓声音的回响。第一句写声音
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响;第二句写声音撞击在观众的心里,观众的心里发
出共鸣。第三句写声音引起的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上浪、阵痛
的发生和排解。
好处: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响声,气势不同
反响。
7、提问:“黄土高原啊”这一段写了什么?
明确:写只有黄土高原这么深厚的土层,才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才
能有这么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
8、提问: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这样的腰
鼓。”?
明确:这里用比喻说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调,打不得这样
气势澎湃的腰鼓。
9、提问: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这几个词能不能对调?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这几个词的排列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
中心到四周。
10、提问:为什么说“当它更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
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明确: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静。
其次,这里用静来反衬闹,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11、提问;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明确: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
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
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
12、提问: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1)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2)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
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使人想起: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
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
钻,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二、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本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描写,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
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三、小结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
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
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
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
都罂群激越,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第三课时
三、课堂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亢奋()晦暗()羁绊()烧灼()
蓦然()冗杂()戛然而止()思绪()
答案:kdnghuijizhud
m6rdngjidxd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真情实意左右逢圆含蓄委婉
B.如泣如诉五体头地时过境迁
C.高谈阔论鸦雀无声抑扬顿挫
D.屏气凝神奇伟磅薄童趣盎然
答案:C
解析:A.“左右逢圆”应为“左右逢源”,B.“五体头地”应为“五体投地”,
D.“奇伟磅薄”应为“奇伟磅礴”。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
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
②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
牛皮鼓面了,只听了隆隆,隆隆,隆隆。
()
③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
存在,活跃和强盛。
④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答案:①排比②比喻③排比④比喻、对偶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的判断。根据修辞的特点来进行判断即可。
4、下列句子不是排比的一项是()。
A.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B.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C.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
D.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答案:A,
解析:B与D都是句与句排比,C是句内排比,A句的中心语“大彻大悟”前面
的三个修饰语结构不一样,故不是排比。
5.选出说法不恰当的一项()
A.本文是对陕北人生命活力的颂歌,是对黄土高原厚重内蕴的礼赞。
B.文章运用铿锵有力的短句和大量的排比,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和一泻千
里的气势,表现了安塞腰鼓的神韵。
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
一股劲”这段话是对上文“大彻大悟”的诠释。
D.“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两句,用对偶的手法表现安塞腰鼓使人产生的联
想。
答案:D
解析:D中的“对偶”有误,“落日”是偏正短语,“马鸣”是主谓短语,对不上,
“照”是动词,“风”是名词,对不上,“大旗”是名词,“萧萧”是形容词,也
对不上,故不是对偶。
四、阅读训练
(一)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①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噬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
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②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
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
----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便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
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那么一
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10、“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2
分)
11、为什么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和他们的衣衫,接着又写他们沉稳而安静的
神情和“呆呆”的腰鼓?(2分)
12、“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似乎”
可否去掉?为什么(2分)
10、“但是:看!一一”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11、画波浪线的两个比喻句分别表现了后生们怎样的美(2分)
①:②o
12、“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些内容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2
分)
13、如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电影摄影技巧》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国际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食堂食品原材料采购合同书
- 中对照装饰施工合同
- 尾矿库工程承包合同
- 客厅吊灯灯具买卖合同
- 衣柜购销合同
- 并购居间服务合同
- 智慧厕所租赁合同范本
- 重症肝炎护理查房
- 高铁站房精装修施工方案
-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 镇村综治中心治安防控室工作台账(完整打印版)
- 2020年10月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 课程设计(集装箱专用平车总体设计)
- 人工挖土方注意事项
- 中国联通大客户业务故障处理工作实施细则
- GB/T 6488-2022液体化工产品折光率的测定
- 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
- 做好群众工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