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格致中学化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格致中学化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格致中学化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格致中学化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格致中学化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格致中学化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组晶体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①刚玉(Al2O3)和TNT②石墨和生铁③BF3和SF6④金刚砂和BN⑤AlCl3和NH4H⑥CS2和HCHO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④⑤⑥ D.①③⑤2、铁、铜混合粉末18.0g加入到100mL5.0mol/LFeCl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2.8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剩余固体是铁、铜混合物B.原固体混合物中铜的质量是9.6gC.反应后溶液中n(Fe3+)=0.10molD.反应后溶液中n(Fe2+)+n(Cu2+)=0.75mol3、一定温度下,10mL0.40mol·L-1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定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t/min024681012V(O2)/mL09.917.222.426.529.9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A.12min时,a=33.3B.反应到6min时,c(H2O2)=0.30mol·L-1C.反应到6min时,H2O2分解了60%D.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1·min-1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水加热到很高温度都难分解是因水分子间存在氢键B.C2H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为1∶1C.CS2为V形极性分子D.SiF4与SO32-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Z位于周期表ⅢA族,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X、Y组成的化合物中均不含共价键B.原子半径:r(W)﹥r(Z)﹥r(Y)C.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弱D.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强6、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实验结论A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振荡,无白色沉淀苯酚浓度小B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部分Na2SO3被氧化C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未出现银镜蔗糖未水解D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呈蓝色溶液中含Br2A.AB.BC.CD.D7、下列化学式对应的结构式从成键情况看不合理的是()A.CH3N, B.CH2SeO,C.CH4S, D.CH4Si,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aB.0.2molSO2和0.lmol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混合物的分子数为0.2NAC.常温下,3.2g由S2、S4、S8组成的混合物中含硫原子数为0.1NAD.1mol/LNa2CO3溶液中含有CO32-的数目一定小于NA9、下列卤代烃在KOH醇溶液中加热不反应的是①②③(CH3)3C-CH2Cl④CHCl2-CHBr2⑤⑥CH3ClA.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全部10、某溶液,由Na+、Ba2+、Al3+、AlO2-、CrO42-、CO32-、SO42-中的若干种组成。取适量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加入过量盐酸有气体生成并得到无色溶液;②在①所得溶液中再加入过量NH4HCO3溶液,有气体生成并析出白色沉淀甲;③在②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也有气体生成并产生白色沉淀乙,则原沉淀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A.Na+、AlO2-、CrO42-、CO32-B.Na+、AlO2-、CO32-C.Na+、AlO2-、CO32-、SO42-D.Na+、Ba2+、AlO2-、CO32-11、下列过程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空气液化 B.明矾净水 C.海带提碘 D.煤的液化12、同温同压下,三个容积相同的烧瓶内分别充满了干燥的NH3、HCl、NO2气体,然后分别用水作喷泉实验,假设烧瓶内的溶质不散逸,则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无法比较 B.2∶2∶3 C.3∶3∶2 D.1∶1∶113、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NaHCO3Na2CO3+CO2↑+H2O B.Na2O+H2O=2NaOHC.2KI+Br2=2KBr+I2 D.MgO+2HCl=MgCl2+H2O14、某学习兴趣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B.酸性氧化物一定不能和酸反应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D.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淀粉15、对于下列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移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Cl2+H2OHCl+HClO,氯水中加入碳酸钙,漂白性增强B.ZnS+Cu2+CuS+Zn2+,闪锌矿(ZnS)遇CuSO4溶液转化为铜蓝(CuS)C.2NO2N2O4ΔH<0,将装有NO2的玻璃球浸入热水中,红棕色变浅D.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K2Cr2O7溶液中滴加几滴浓硫酸,橙色加深16、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六方最密堆积的空间利用率是52%B.离子晶体中一定含金属阳离子C.在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都形成8电子结构D.分子晶体的熔点可能比金属晶体的熔点高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A与CO、H2O以物质的量1:1:1的比例发生加成反应制得B。E是有芳香气味,不易溶于水的油状液体,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2)写出B在一定条件下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a.E是乙酸乙酯的同分异构体

b.可用碳酸钠鉴别B和Cc.B生成D的反应为酯化反应

d.A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e.与A的最简式相同,相对分子质量为78的烃一定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4)B可由丙烯醛(CH2=CHCHO)制得,请选用提供的试剂检验丙烯醛中含有碳碳双键。提供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酸性KMnO4溶液、NaOH溶液。所选试剂为_____;其中醛基被氧化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18、已知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减小的四种短周期元素,C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A原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A、C、D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M是新装修居室中常含有的一种有害气体。E是第四周期元素,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D原子相同,其余各层电子均充满。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1)元素B、C、A的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2)M分子中C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3)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下图是由D、E形成的某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示意图,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4)化合物BD3的沸点比化合物CA4的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5)写出与CA2互为等电子体的B3-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6)将CrCl3·6H2O溶解在适量水中得到深绿色溶液,溶液中Cr3+以[Cr(H2O)5Cl]2+形式存在。上述溶液中,不存在的微粒间作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A.离子键B.共价键C.金属键D.配位键E.范德华力19、利用如图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①用量筒量取50mL0.25mol·L-1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硫酸温度;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L-1NaOH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出混合液的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1)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B.分三次少量倒入C.一次迅速倒入(2)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C.轻轻地振荡烧杯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上下移动(3)实验数据如下表: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温度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温度差平均值(t2-t1)/℃H2SO4NaOH平均值126.226.026.129.5___________225.925.925.929.2326.426.226.329.8②近似地认为0.55mol·L-1NaOH溶液和0.25mol·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则中和热ΔH=__(取小数点后一位)。20、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m)的分子组成,取W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气,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开始时,首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理由是_________;(2)以上装置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有_________(填写字母),操作时应先点燃_________处的酒精灯;(3)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4)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5)读取氮气的体积时,应注意:①_________;②_________;(6)实验中测得氮气的体积为VmL(标准状况),为确定此氨基酸的分子式,还需要的有关数据有_________(填编号)A.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B.生成水的质量C.通入氧气的体积D.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21、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对预防血栓和脑梗有很好的作用,M是一种防晒剂,它们的结构简式分别为:和由A出发合成路线如图:已知:I.E的俗称水杨酸,学名2-羟基苯甲酸。II.III、+H2O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M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阿司匹林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显示有________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2)写出H→Ⅰ过程中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F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3)写出D→E转化过程中①(D+NaO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4)由H→I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副产物,其中一种分子式为C16H12O2Cl2,写出该副产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5)阿司匹林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所有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a苯环上有3个取代基b仅属于酯类,能发生银镜反应,且每摩该物质反应时最多能生成4molAg,其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出一种)(6)写出由Ⅰ到M的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示例CH2=CH2CH3CH2BrCH3CH2OH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解题分析】

①Al2O3属于离子晶体,含有离子键;TNT是2,4,6-三硝基甲苯,属于分子晶体,含有共价键;①不符合题意;②石墨是混合型晶体,含有共价键;生铁是金属晶体,含有金属键,②不符合题意;③BF3和SF6都是分子晶体,都含有共价键,③符合题意;④金刚砂是SiC,它和BN都属于原子晶体,都含有共价键,④符合题意;⑤AlCl3是分子晶体,含有共价键;NH4H是离子晶体,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⑤不符合题意;⑥CS2和HCHO都是分子晶体,都含有共价键,⑥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为B。【题目点拨】题中的部分物质的晶体类型是没有学过,但是在平时练习中遇到过的,比如AlCl3、BN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积累相关知识。2、D【解题分析】

铁比铜活泼,与FeCl3溶液反应时先后发生Fe+2Fe3+=3Fe2+、Cu+2Fe3+=Cu2++2Fe2+,原氯化铁溶液中含有氯化铁的物质的量为n(FeCl3)=5mol/L×0.1L=0.5mol,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解答。【题目详解】还原性:铁>铜,把铁、铜混合粉末加入氯化铁溶液中,铁先与铁离子反应,氯化铁的物质的量是0.5mol,设0.5mol铁离子完全反应消耗铁、铜的质量分别为m1、m2,则:根据反应方程式

Fe+2Fe3+=3Fe2+、Cu+2Fe3+=Cu2++2Fe2+

可知56gFe反应消耗2molFe3+,64gCu反应消耗2molFe3+,可列比例式:,,解得m1=14g,m2=16g,溶解的金属质量为:18g-2.8g=15.2g,14g<15.2g<16g,则铁完全反应、铜部分反应,且Fe3+完全反应,剩余的金属为Cu,选项A、C错误;设反应消耗铜的物质的量为n1,反应的铁的物质的量为n2,则:64n1+56n2=15.2g,n1+n2=n(Fe3+)=0.25mol,解得:n1=0.15mol、n2=0.1mol,所以原来混合物中含有的铜的质量为:m(Cu)=0.15mol×64g/mol+2.8g=12.4g,选项B错误;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后溶液中n(Fe2+)=2n(Cu2+)+3n(Fe)=2×0.15mol+3×0.10mol=0.6mol,所以反应后溶液中Fe2+和Cu2+的物质的量为:n(Fe2+)+n(Cu2+)=0.6mol+0.15mol=0.75mol,选项D正确;故故合理选项是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混合物的计算,注意根据反应方程式,从质量守恒定律角度分析解答,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计算能力。3、D【解题分析】A.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逐渐降低,则无法计算12min时生成的氧气体积,A错误;B.反应至6min时生成氧气是0.001mol,消耗双氧水是0.002mol,剩余H2O2为0.01L×0.4mol/L-0.002mol=0.002mol,则c(H2O2)=0.002mol÷0.01L=0.2mol/L,B错误;C.反应至6min时,分解的过氧化氢为0.002mol,开始的H2O2为0.01L×0.4mol/L=0.004mol,H2O2分解了0.002mol/0.004mol×100%=50%,C错误;D.0~6min,生成O2为0.0224L÷22.4L/mol=0.001mol,由2H2O2=2H2O+O2↑可知,分解的过氧化氢为0.002mol,浓度是0.2mol/L,因此v(H2O2)=0.2mol/L÷6min=0.033mol/(L•min),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把握表格中数据的应用、速率及转化率的计算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利用氧气的变化量计算过氧化氢的量。4、D【解题分析】分析: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微粒的空间构型及原子是杂化方式,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配原子个数,孤电子对个数=12(a-xb),a指中心原子价电子个数,x指配原子个数,b详解:A.水加热到很高温度都难分解是因O-H键的键能较大,与氢键无关,故A错误;B.C2H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为3:2,故B错误;C.CS2中价层电子对个数=2+12(4-2×2)=2,且该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合,所以为直线形非极性分子,故C错误;D.SiF4中价层电子对个数=4+12(4-4×1)=4,SO32-中价层电子对个数=3+12(6+2-3×2)=4,所以SiF4和SO32-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均为4,因此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故5、D【解题分析】分析: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根据题目信息推出各个元素,然后判断性质,注意元素周期表中有个特点,左下角是金属,右上角是非金属,根据该特点可以很容易的判断金属与非金属性的强弱变化规律。详解: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X为氧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为钠元素;Z位于周期表ⅢA族,Z为铝元素;W与X属于同一主族,W为硫元素;钠与氧元素形成的过氧化钠中,不仅含有离子键,还含有共价键,而氧化钠只含离子键,A错误;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因此钠、硫、铝三种原子半径:r(S)<r(Al)<r(Na),B错误;非金属性:氧大于硫,所以水的稳定性大于硫化氢,C错误;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钠,是强碱;铝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是弱碱;D正确;正确选项D。6、B【解题分析】A.向苯酚溶液中加少量的浓溴水,生成的三溴苯酚可以溶解在过量的苯酚溶液中,所以无白色沉淀,A错误;B.沉淀部分溶解,说明还有一部分不溶解,不溶解的一定是硫酸钡,溶解的是亚硫酸钡,所以亚硫酸钠只有部分被氧化,B正确;C.银镜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的,本实验中没有加入碱中和做催化剂的稀硫酸,所以无法发生银镜反应,从而无法证明蔗糖是否水解,C错误;D.溶液变蓝,说明有碘生成或本来就有碘分子。能把碘离子氧化为碘的黄色溶液除了可能是溴水外,还可能是含其他氧化剂(如Fe3+)的溶液;当然黄色溶液也可能是稀的碘水,所以D错误。答案选B。7、D【解题分析】

A.C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应形成4个共价键,N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应形成3个共价键,H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应形成1个共价键,A正确;B.C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应形成4个共价键,H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应形成1个共价键,O和Se均为第ⅥA族元素,其原子最外层均有6个电子,均应形成2个共价键,B正确;C.C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应形成4个共价键,H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应形成1个共价键,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形成2个共价键,C正确;D.H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应形成1个共价键,C和Si都是第ⅣA族元素,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4,应形成4个共价键,C原子和Si原子均不满足,D错误。答案选D。8、C【解题分析】A.CCl4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无法计算22.4LCCl4的物质的量,所以无法计算含有的共价键数,A不正确;B.0.2molSO2和0.lmol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由于化学平衡2SO2+O2⇌2SO3的存在,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混合物的分子数大于0.2NA,B不正确;C.S2、S4、S8都只含有一种原子即S原子,所以3.2g由S2、S4、S8组成的混合物中含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原子数为0.1NA,C正确;D.因为不知道溶液的体积是多少,所以无法计算1mol/LNa2CO3溶液中含有CO32-的数目,D不正确。本题选C。9、C【解题分析】

卤代烃的结构中,只有与卤素原子相连的C的邻C上有H原子,才能在KOH醇溶液加热时发生消去反应。【题目详解】①苯环上的H无法消去,只能取代,①不符合;②有机物结构中卤素原子相连的C的邻C上有H原子,可以发生消去反应,②符合;③有机物结构中卤素原子相连的C的邻C上无H原子,无法发生消去反应,③不符合;④有机物结构中卤素原子相连的C的邻C上有H原子,可以发生消去反应,④符合;⑤有机物结构中卤素原子相连的C的邻C上有H原子,可以发生消去反应,⑤符合;⑥分子中只有1个C,无法发生消去反应,⑥不符合;①③⑥不符合条件;答案选C。10、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①可知,气体应该是CO2,所以一定含有CO32-,则就一定没有Ba2+、Al3+,因此根据溶液的电中性可知,一定有钠离子。又因为溶液是无色的,所以没有CrO42-。根据②可知,气体是氨气,沉淀只能是氢氧化铝,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AlO2-。由于碳酸氢铵是过量的,所以根据③可知,一定能生成气体氨气和白色沉淀碳酸钡,因此不能确定SO42-,答案选B。考点:考查离子的共存及离子的有关检验等点评:进行物质的检验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验证即可。11、A【解题分析】

A.空气液化是物理过程,没有涉及化学变化;B.明矾净水是利用了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作用,涉及化学变化;C.海带提碘利用了氧化剂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涉及化学变化;D.煤的液化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综上所述,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故答案A。12、D【解题分析】在容积相同的三个烧瓶内,分别充满干燥的NH3、HCl与NO2气体,所以V(NH3):V(HCl):V(NO2)=1:1::1,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n(NH3):n(HCl):n(NO2)=1:1:1.令n(NH3)=1mol、n(HCl)=1mol、n(NO2)=nmol,各自体积为V(NH3)=V(HCl)=V(NO2)=VL,对于氨气,溶液体积等于氨气气体体积,所以c(NH3)=nmolVL=nVmol/L;对于氯化氢,溶液体积等于氯化氢气体体积,所以c(HCl)=nmolVL=nVmol/L;对于二氧化氮,与水发生反应:3NO2+2H2O=2HNO3+NO,根据方程式可知溶液体积为二氧化氮体积的23,生成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二氧化氮物质的量的23,所以c(HNO3)=23nmol23VL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白溶液体积与气体体积的关系,注意氨气溶于水主要以一水合氨形式存在,但溶质仍为氨气。氨气、氯化氢溶于水形成溶液,溶液体积等于气体体积,二氧化氮溶于水,发生反应:3NO2+2H2O=2HNO3+NO,由方程式可知形成硝酸溶液体积等于NO2体积的2313、C【解题分析】

凡是有元素化合物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题目详解】A.2NaHCO3Na2CO3+CO2↑+H2O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Na2O+H2O=2NaOH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2KI+Br2=2KBr+I2中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Br元素化合价降低,非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MgO+2HCl=MgCl2+H2O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答案选C。【题目点拨】准确判断出反应中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是解答的关键。另外也可以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分析,例如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和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14、A【解题分析】

A.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不可能是非金属氧化物,故A正确;B.酸性氧化物可能和酸反应,如二氧化硫与硝酸反应,二氧化硅能够与氢氟酸反应,故B错误;C.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通过化学变化不能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故C错误;D.水银是金属汞,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答案选A。15、C【解题分析】

A.氯水中加入碳酸钙,会使得HCl的浓度减小,从而增大HClO的浓度,使得氯水的漂白性增强,A正确;B.将ZnS投入到CuSO4溶液中,有ZnSZn2++S2-,由于CuS的溶解度更小,所以Cu2+与S2-会结合生成CuS,使得溶液中S2-的浓度减小,增加了ZnS的溶解的量和电离的程度,最终ZnS转化为CuS,B正确;C.该平衡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将玻璃球浸入热水中,相当于升高体系的温度,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红棕色加深,C错误;D.向K2Cr2O7溶液中滴加几滴浓硫酸,H+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r2O72-的浓度增大,橙色加深,D正确;故合理选项为C。16、D【解题分析】

A.六方最密堆积的空间利用率74%,简单立方堆积的空间利用率52%,故A错误;B.铵盐属于离子晶体,铵盐中不含金属阳离子,故B错误;C.H原子形成共价化合物时,H周围只有2个电子,所以在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不一定都形成8电子结构,故C错误;D.Hg为金属,但常温下为液体,而S为分子晶体,在常温下为固体,分子晶体的熔点可能比金属晶体的熔点高,故D正确;答案选D。【题目点拨】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记忆一些必要的化学数据,如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各种堆积方式的空间利用率、阿伏伽德罗常数等。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乙炔be稀硫酸、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酸性KMnO4溶液CH2=CHCHO+2Cu(OH)2+NaOHCH2=CHCOONa+Cu2O↓+3H2O【解题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机推断,根据反应条件和前后的物质的结构进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详解:A与CO、H2O以物质的量1:1:1的比例发生加成反应制得BCH2=CHCOOH,说明A为乙炔,E是有芳香气味,不易溶于水的油状液体,说明其为酯类。因为C与甲醇反应生成E,所以C的分子式为C3H6O2,为丙酸,D与氢气反应生成E,说明D的结构为CH2=CHCOOCH3。(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为乙炔。(2)B为CH2=CHCOOH,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合物,方程式为:。(3)a.E与乙酸乙酯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是同分异构体,故正确;b.B和C都含有羧基,不能用碳酸钠鉴别,故错误;c.B为酸,D为酯,故从B到D的反应为酯化反应,故正确;d.A为乙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故正确。e.与A的最简式相同,相对分子质量为78的烃可能为苯,或其他不饱和烃,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其他不饱和烃能,故错误。故选be。(4)醛基和碳碳双键都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先将醛基氧化成羧基,再检验碳碳双键,所以首先使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然后加入稀硫酸中和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故选的试剂为稀硫酸、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酸性KMnO4溶液。醛基被氧化的方程式为:CH2=CHCHO+2Cu(OH)2+NaOHCH2=CHCOONa+Cu2O↓+3H2O。18、N>O>Csp21s22s22p63s23p63d10Cu2ONH3分子间能形成氢键[N=N=N]-A、C【解题分析】

C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则C是C元素;A、C、D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M是新装修居室中常含有的一种有害气体,该气体M为HCHO,A原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则D为H元素、A为O元素;B的原子序数介于碳、氧之间,故B为N元素;E是第四周期元素,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A原子相同,其余各层电子均充满,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则E是铜元素;(1)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N原子2p轨道半满,为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N>O>C;(2)M为HCHO,分子中C原子形成3个σ键,没有孤电子对,杂化轨道数目为3,则C原子采取sp2杂化;(3)Cu失去4s能级1个电子形成Cu+,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由晶胞结构可知,Cu+位于晶胞内部,晶胞中含有4个Cu+,O原子数为8×1/8+1=2,则O与Cu+数目比为1:2,化学式为Cu2O;(4)NH3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甲烷分子之间为分子间作用力,氢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强,故NH3的沸点比CH4的高;(5)CO2、N3-互为等电子体,二者结构相似,N3-中N原子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N3-的结构式[N=N=N]-;(6)A.电解质在水溶液里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该离子中不存在离子键,故选;B.水分子或[Cr(H2O)5Cl]2+中,非金属元素之间都存在共价键,故不选;C.该溶液中不存在金属键,故选;D.[Cr(H2O)5Cl]2+中Cr原子和水分子中的O原子之间存在配位键,故不选;E.溶液中水分子之间存在范德华力,故不选;故选A、C。19、CD3.4-56.8kJ/mol【解题分析】

(1)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一次迅速的倒入,目的是减少热量的散失;(2)根据中和热测定正确操作方法分析;(3)①3次温度差分别为:3.4℃,3.3℃,3.5℃,均有效,计算温度差平均值;②根据公式进行计算。【题目详解】(1)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一次迅速的倒入,目的是减少热量的散失,不能分几次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否则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故答案为:C;(2)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方法是: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不能使用温度计搅拌;也不能轻轻地振荡烧杯,否则可能导致液体溅出或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更不能打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有热量散失,故答案为:D;(3)①3次温度差分别为:3.4℃,3.3℃,3.5℃,均有效,温度差平均值=3.4℃,故答案为:3.4;②50mL0.25mol/L硫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5L×0.25mol/L×2=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100ml×1g/ml=100g,温度变化的值为△T=3.4℃,则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热量为Q=m•c•△T=100g×4.18J/(g•℃)×3.4℃=1421.2J,即1.4212kJ,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1.4212kJ/0.025mol=-56.8kJ/mol,故答案为:-56.8kJ/mol。【题目点拨】考查中和热概念的理解应用,方程式书写方法,注意概念的条件和实质分析。中和热是指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20、排除体系中的N2A和DDCxHyOzNm+()O2xCO2+H2O+N2吸收未反应的O2,保证最终收集的气体是N2量筒内液面与广口瓶中的液面持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ABD【解题分析】

在本实验中,通过测定氨基酸和氧气反应生成产物中二氧化碳、水和氮气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的关键是能准确测定相关数据,用浓硫酸吸收水,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而且二者的位置不能颠倒,否则碱石灰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最后氮气的体积测定是主要多余的氧气的影响,所以利用加热铜的方式将氧气除去。首先观察装置图,可以看出A中是氨基酸的燃烧,B中吸收生成的水,在C中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D的设计是除掉多余的氧气,E、F的设计目的是通过量气的方式测量氮气的体积,在这个基础上,根据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某种氨基酸的分子组成,需要测量的是二氧化碳和水和氮气的量。实验的关键是氮气的量的测定,所以在测量氮气前,将过量的氧气除尽。【题目详解】(1)装置中的空气含有氮气,影响生成氮气的体积的测定,所以通入一段时间氧气的目的是排除体系中的N2;(2)氨基酸和氧气反应,以及铜和氧气反应都需要加热,应先点燃D处的酒精灯,消耗未反应的氧气,保证最终收集的气体只有氮气,所以应先点燃D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