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双文本专练情感异同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双文本专练情感异同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双文本专练情感异同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双文本专练情感异同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双文本专练情感异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双文本专练------情感异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甲诗:早梅齐己①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②。【注】①齐己:唐末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赏识。②望春台:既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乙诗:梅花崔道融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冻欲折”带有夸张,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反衬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B.乙诗首联“数萼”二字既体现梅花数量之少,也显得冷清。“孤标”二字传达出梅花超凡脱俗的气质。C.甲诗借深雪、风、禽鸟等意象来突出早梅的形象,这与乙诗的雪、朔风等作用相同,主要表现手法为寓情于景。D.甲诗和乙诗结构不同,甲诗颈联紧承颔联,对“一枝”进行形象地刻画,乙诗颈联转为抒情。2.这两首诗虽然都与梅花相关,但诗中表达的情感却有异同,请对此进行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首诗,完完成下面小题。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七绝

贾谊毛泽东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3.关于《贾生》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B.次句“才调”点明贾谊兼有才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C.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可怜,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与“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怜”含义一样。D.《贾生》一诗辞锋极犀利,讽刺辛辣深刻,感概深沉蕴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4.两首诗中作者都提到历史人物贾谊,倾注了作者的情感。请试分析两首诗情感的异同。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怀锦水居止①(其二)杜甫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惜哉形胜地,回首一茫茫!季秋江村②杜甫乔木村墟古,疏篱野蔓悬。清琴将暇日,白首望霜天。登俎③黄柑重,支床④锦石圆。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注]①《怀锦水居止》:作于永泰元年(765),作者已离开成都,来到云安县。锦水居止:杜甫草堂。②《季秋江村》作于大历二年(767)农历九月,作者居夔州。③俎:古代祭祀、宴飨时,专门用来盛放祭品的礼器。④支床:支撑床足。5.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锦水居止》的颔联写草堂所见之近景,颈联写的是远景,远近结合,相得益彰。B.《怀锦水居止》中的“老树”既写苍老的树木饱经风霜,又暗示诗人漂泊年老之态。C.《季秋江村》中“锦石”即美丽花纹的石头,以“锦石”支床可见诗人的高雅情趣。D.《季秋江村》全诗以空间的疏阔和时间的清闲,营造了宁静古朴、清朗明净的氛围。6.两首诗歌表达的情感态度有何异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小题。天末怀李白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戏赠杜甫李白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注】①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当时,诗人弃官远游,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还至湖南。②饭颗山:目山名,相传在长安一带。7.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首联出句写凉风,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对句问友人心境,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B.杜诗颔联出句写诗人期盼友人的音讯早日到来;对句写江湖水大浪高,友人旅途难行。C.杜诗颈联中,诗人在感慨自身遭遇的同时,也道出自古以来文人的共同命运,意味深长。D.杜诗沉郁深广,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李诗直白浅易,寓深情于戏谑之语中。8.杜诗尾联和李诗第三、四句都写了作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武侯庙佚名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熏。旧业未能归后主①,大星先已落前军。南阳祠宇②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正统③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注】①后主:即刘禅。②南阳祠宇:据传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南卧龙岗),这里也有武侯庙等古迹。③正统:南宋后,三国中奉蜀汉为正统。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歌都将写景怀人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B.“映阶碧草”“隔叶黄鹂”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游览心境。C.《武侯庙》首联写出剑江的春水汹涌明净,五丈原的太阳只剩余影,作者运用想象,渲染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D.《蜀相》尾联两句气势恢宏,荡气回肠,感情深沉悲壮;《武侯庙》颈联情景交融,感情低沉,抑郁。10.两首诗都是作者游览诸葛庙的所见所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所表达情感的异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夕次洛阳道中崔涂秋风吹故城,城下独吟行。高树鸟已息,古原人尚耕。流年川暗度,往事月空明。不复叹岐路,马前尘夜生。夕次盱眙县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诗和韦诗,题目相近,“次”字表明都是以驻留他乡为创作情境的羁旅诗。B.“高树鸟已息”“雁下芦洲白”,这两句既暗扣诗题,又烘托作者处境。C.崔诗中作者因独自渡河而生慨叹,韦诗点明自己因钟声无法入眠。D.崔诗和韦诗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均为写景、叙事和抒情兼胜之作。12.这两首诗的抒情方式和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春题湖上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3.下列对《春题湖上》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似画图”三字看似平淡无奇,却是对湖上春光所作的整体概括。B.湖上风景如画,作者却因不忍离别而心绪烦乱,故写群峰用以“乱”字。C.诗人写景远近有序,善用比喻,衬染分明,生动地描绘出西湖的旖旎风光。D.诗歌尾联一改之前绘形绘色的笔触,直抒胸臆写出西湖春色的动人力量。14.本诗与《钱塘湖春行》均为白居易的咏西湖春景的佳作,请结合诗句分析这两首诗情感的异同之处。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旅夜书怀①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注]①公元765年,杜甫带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漂泊。这首诗大概写于诗人出川途中。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旅夜书怀》诗,标题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旅夜”交代时间,点明诗人处境;“书怀”即抒发情感。B.《旅夜书怀》的尾联是诗人发自肺腑的呐喊,表明诗人决心像沙鸥一样,展翅飞翔,对未来充满了豪情壮志。C.《登高》的颈联,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体衰多病,诗人蕴蓄的复杂情感,动人心弦。D.《登高》被后人赞为古今七律第一,其尾联的“繁霜鬓”与“浊酒杯”写尽诗人艰难苦恨的人生境遇和悲凉之情,体现了沉郁顿挫的特色。16.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歌抒发的情感的异同。参考答案:1.C2.相同点:①对早梅的喜爱和赞美。两首诗都塑造了梅花孤高绝尘,芳香四溢,素雅高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②表现诗人对坚贞不屈、孤傲高洁品格的坚守。诗人借物抒怀,借梅花的形象特点表达自己对高贵品格的坚守。不同点:①齐诗表达了对理想的坚守和对未来的自信。明年梅开望春台表现诗人对将来功成名就的自信乐观精神。②崔诗表达作者对梅花的怜爱之意以及自己的身世之悲。希望凛冽的北风善解人意,不要摧残那几树可怜的花枝。作者疾病缠身、年老体衰,梅花让诗人暂时感受到一种鼓舞,可是寒风凛冽,局势动荡,诗人心中涌起了莫名的身世之悲。【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寓情于景”错误,应为“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托物抒怀)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相同点:齐诗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描写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梅花不畏严寒,传递出幽香,以至于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崔诗“孤标画本难”写梅花有孤高绝俗的神韵;“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素雅高洁,不畏寒霜,淡淡的香气中蕴含着铮铮气韵。两诗都写出了早梅的傲霜斗雪,芳香四溢,素雅高洁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齐诗借深雪、风、禽鸟写早梅不畏严寒,崔诗借雪和寒写梅花孤高自傲、不畏寒霜,都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孤高的特点,两首诗都是咏物言志,借物抒情,借梅花的不畏严寒,表现自己的坚贞不屈、孤傲高洁品格。不同点:齐诗“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意思是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结合注释可知,明年梅开望春台表现诗人对将来功成名就的自信乐观精神,也表达了对理想的坚守。崔诗后四句写诗人病躯独倚,在一片寒香混着笛声的景象中,动了徘恻之心,向北风传达自己的怜惜之意。表达作者对梅花的怜爱之意以及自己的身世之悲。3.C4.同:都蕴含着对贾谊的才华的赞美之情。异:李商隐诗中蕴含着作者的怀才不遇及对君王昏聩弃贤的讽刺。毛泽东诗中蕴含着作者对贾谊的委婉批评,做事不纠结于小事,胸怀要宽广、大气、从容。【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C.“与‘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怜’含义一样”错误。本诗中“可怜”意思是“可惜”;“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怜”意思是“可爱”。句意: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两个“可怜”含义不一样。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相同点:第一首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诗意是汉文帝求贤在未央宫前殿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这两句从正面着笔,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第二首诗“贾生才调世无伦”诗意是贾生的才情、才气、才能在当时无人可比的,首句开门见山,高度赞扬了贾谊杰出的才华,并下了一个“世无伦”的定位,更加实在地肯定了贾谊无与伦比的才华。可见这两首诗都蕴含着对贾谊的才华的赞美之情。不同点:第一首诗末句“不问苍生问鬼神”诗意是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可见,李商隐诗中蕴含着作者的怀才不遇及对君王昏聩弃贤的讽刺。第二首诗“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诗意是梁王坠马而死不是特别了不得的事情,哪里用得着哀伤至死的地步。第三句作者平静讲述梁王堕马而死不是稀奇的事情,本来梁王坠马而死不是什么特别不得了的事情,竟然令贾谊哀伤致死。尾句笔锋一转,又回到贾谊身上,惜贾谊宏才不用,惜贾谊因“寻常事”而死,表现了诗人对才华绝世的贾谊因“梁王堕马”而哀伤早逝的深深惋惜之情。这两句诗中蕴含着作者对贾谊的委婉批评,做事不纠结于小事,胸怀要宽广、大气、从容。5.C6.(1)同:都表达了对居住地的喜爱。《怀》诗写草堂四面皆水,视野开阔,苍老的树木饱经风霜,雪岭呈现出接天的白色,夕阳中的锦城一片金黄。《季》诗写江村古朴宁静、藤蔓缠绕。(2)异:①《怀》诗还写了对草堂的无比怀念。“惜哉形胜地”中“惜”字写出了作者离开成都的可惜之情。②《季》诗还写了诗人苦中作乐的乐观心态。“登俎黄柑重,支床锦石圆”明明写自己贫穷困顿,用语表面看却有富贵之感(或:“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虽然孤独寂寞,但能看到如此壮美的山川还是值得庆幸的)。【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以‘锦石’支床可见诗人的高雅情趣”错误,此诗写于作者漂泊夔州之时,写出了诗人的落魄、生活的艰难。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第一首诗写草堂高敞的轩廊都对着流水,还有苍老的树木,西部的雪岭呈现出接天的白色,夕归中的锦城一片金黄,写出了山川的壮美。第二首写古老的村落里生长着高大的乔木,野生的蔓草悬挂在稀疏的竹篱上边,展现了江村的古朴宁静的特点,也写出了壮美的山川。都传达出对居住地的喜爱之情。第一首诗尾联着一“惜”字,诗人说可惜那山川壮美的地方,回首遥望已然模糊渺茫,流露出对草堂的无比怀念之情。第二首诗还写到自己“盘子里盛着大个的黄柑,用以支床的锦石又光又圆”,自己的生活很苦,生活很艰难,自己很落魄,但诗人苦中作乐,心态乐观。明明是孤独寂寞幽居之景,贫苦生活之状,却让诗人写的趣味横生,用语表面看却有富贵之感。7.C8.同:杜诗尾联和李诗第三、四句写作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牵挂关切和怀想之情。异:杜诗尾联写作诗,还表达了杜甫对李白遭遇的同情之情和不平之气;李诗第三、四句写作诗,还表达了李白对杜甫一丝不苟创作态度的敬佩之情。【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C.“诗人在感慨自身遭遇的同时”错误。“文章憎命达”,意指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此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表达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抒发对其身世的同情。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1)同:末两句中的冤魂指屈原,汩罗江,是屈原自沉处。诗人设想李白从夜郎回湖南会到汩罗江投诗给屈原的冤魂,共诉冤情。既赞颂了李白与屈原相同的品格和才华,也感叹了他们相同的遭际。杜诗:尾联“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意思是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诗于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平。“冤魂”指屈原,“汩罗江”是屈原自沉处。诗人设想李白从夜郎回湖南会到汩罗江投诗给屈原的冤魂,共诉冤情,此处写作诗投于汨罗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牵挂关切和怀想之情。李诗第三、四句“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意思是询问你,你我分别后为何如此消瘦?怕是这一段岁月里作诗太费辛苦。“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写作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牵挂关切和怀想之情。所以,二者相同之处在于都写作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牵挂关切和怀想之情。(2)异:杜诗:尾联中“应共冤魂”“投诗赠汨罗”,写杜甫觉得李白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诗于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平。所以,写作诗表达了杜甫对李白遭遇的同情之情和不平之气。李诗:第三、四句“太瘦生”“总为”“作诗苦”写李白觉得杜甫作诗认真、辛苦,表达了李白对杜甫一丝不苟创作态度的敬佩之情。9.B10.同:①对诸葛亮忠君爱国精神的赞扬;②对他功业未成的惋惜。异:①《武侯庙》中还表达了对诸葛亮一生事迹的肯定或客观评价:诸葛亮精神传万古,莫以成败论英雄。②《蜀相》中还包含了对诸葛亮被刘备重用和信任的羡慕。【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游览心境”错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可见并非“轻松愉快”。故选B。1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14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怀古为了伤今。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使诗人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国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诗的最后一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悲剧性结局无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他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使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产生使人奋发兴起的力量。表达了对诸葛亮一生事迹的肯定或客观评价。《武侯庙》颔联“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写诸葛亮想统一中原的大业在后主刘禅时还没有完成,就在军中死去了,表达作者的对诸葛亮功业未成的惋惜之情;诗歌通过“五丈原头日又熏”“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写武侯祠前凄凉的景物来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仰、怀念和哀悼之情;尾联“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表达作者的态度,认为不要因为汉室正统不传万古而惭愧,谈论三国的历史也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因此,两首诗都对诸葛亮忠君爱国精神的赞扬;对他功业未成的惋惜。而《武侯庙》中还表达了对诸葛亮一生事迹的肯定或客观评价;《蜀相》中还包含了对诸葛亮被刘备重用和信任的羡慕。11.C12.(1)同:两首诗均采用了以景写情的方式,表达了羁旅之孤苦。(2)异:崔诗表达时光流逝、往事成空之悲,尾句以景结情,流露出对世路艰难的无奈。韦诗多处融情于景,以客自称,表达了浓重的思乡之愁。【解析】11.考查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因独自渡河而生慨叹”错误。“流年川暗度”意思是光阴如河水般无声无息流过。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抒情手法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夕次洛阳道中》前两联写景,写作者驻留在洛阳道中所看到的景象,写到秋风萧瑟,吹拂故城,城下诗人一个人在吟唱,即将独自远行。树木高大,树上鸟儿早已栖息,而古原人还在辛劳耕种,这是以景写情,从而表达自己驻留在外的羁旅行役之孤苦。《夕次盱眙县》前三联写景,写到卸帆留宿淮水岸边的小镇,小舫停靠着孤零零的旅驿。大风突起江上的波浪浩荡,太阳沉落大地的夜色苍黑。山昏城暗人们都回家安憩,月照芦洲雁群也落下栖息。也是以景写情,表达了作者多次驻留现在盱眙县的羁旅行役之孤苦。《夕次洛阳道中》颈联写到时光啊,像河流一样暗自流逝,不舍昼夜。往事如同当空明月,清晰明亮却无法触及,表达了时光流逝、往事成空之悲。尾联写到可我不能再感叹前路崎岖了,骑上马儿前行,这时尘土扬起,黑夜深沉。这是以景结情,流露出对世路艰难的无奈。《夕次盱眙县》前三联都在写景,融情于景,同时“听钟未眠客”中“客”指的是自己,以客自称,表达了浓重的思乡之愁。13.B14.《春题湖上》由清新的山水图景写到像碧毯线头的早稻,不仅体现了对西湖春景的喜爱,还体现了诗人对湖区农事的关注,对民生的关怀;《钱塘湖春行》侧重写早春西湖湖光天色、鸟雀花草带来的清新与生机,表达诗人饱览西湖春景的愉悦陶醉与流连忘返之情。【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诗人因不忍离别而心绪烦乱,故写群峰用以‘乱’字”错。“乱峰”指参差不齐的山峰,并非写诗人情绪。通观首联,首句鸟瞰西湖春日景色,谓其“似画图”,次句具体描绘如画之景,由此可知,首联中,作者满心愉悦的对春天的西湖做了集中而又概括的介绍。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分析《春题湖上》。诗的前三联绘景,尾联抒情,全诗则情景交融,物我划一。首句鸟瞰西湖春日景色,谓其“似画图”。“乱峰”以下三句,具体描绘如画之景:群山环绕,参差不一,湖上水面平展;排排青松装点着山峦,如重重叠叠的翡翠,皎洁的月亮映入湖心,像一颗闪光的珍珠,这是多么诱人的美景。呵!然而诗的旨趣并没有凝滞在范山模水的层面上,“碧毯”二句出人意表地把笔舌转到对农作物的体察上:早稻犹碧毯上抽出的线头、新蒲象青罗裙上的飘带。由此可知,全诗以“湖”字开头,以“湖”字作结,以“湖”为中心,绘出了一幅西湖春景图,体现了对西湖春景的喜爱,还体现了诗人对湖区农事的关注,对民生的关怀。其次分析《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行》选择了早莺、新燕、暖树、春泥、乱花、浅草等意象,动植物结合,富有生机,别有意趣,移步换景,画面具体、微观。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颔联、颈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尾联中,诗人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全诗紧扣“春行”二字展开,诗人信马而游,以“行”为构思脉络,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表达诗人饱览西湖春景的愉悦陶醉与流连忘返之情。15.B16.(1)同:均抒发了漂泊孤寂之情和家国之痛。(2)异:①《旅夜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