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第六章_第1页
区域经济学第六章_第2页
区域经济学第六章_第3页
区域经济学第六章_第4页
区域经济学第六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的概念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第三节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第四节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4/20241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本章重点:区域经济发展梯度概念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极化效应、扩展效应、回程效应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本章难点:极化效应、扩展效应、回程效应1/4/20242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梯度转移理论,源于弗农提出的工业生产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工业各部门及各种工业产品,都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即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此后威尔斯和赫希哲等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并作了充实和发展。区域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学中,便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1/4/20243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1/4/20244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的概念1.杜能:农业圈理论系统地阐明了农业经济集约化水平由中心城市向四周农牧业区逐级下降,经历多个梯度达到荒野的过程。2.韦伯:利用等费线来探究各种类型工厂的生产成本在地区间的变化梯度并据此找出工厂的最优区位。3.现代生产布局研究,各国普遍遇到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就需要绘制地区经济发展梯度图。

1/4/20245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约翰·海因里希·冯·杜能(约翰·杜能)JohannHeinrichvonThünen1783-1850(或译屠能)德国经济学家。曾就读于格廷根大学。边际生产率说的前驱。被认为是经济地理学和农业地理学的创始人。

杜能系统地分析了农业分布,认为在土地肥沃程度相等条件下,由于农场距离都市远近不同,因而农业经营方式也不同,农业收益就有差别,从而论证级差地租。还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增加投资,不仅能增加资本收入,也可提高工资。

主要著作有《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国》)三卷。

杜能是现代西方区位理论的先驱者,其《孤立国》是第一部关于区位理论的古典名著。他认真研究了孤立国的产生布局:不仅充分讨论了农业、林业、牧业的布局,而且考虑了工业的布局。他根据当时德国农业和市场的关系,摸索出因地价不同而引起的农业分布现象,创立了农业区位理论。

从现代区位理论来看,杜能在100多年前提出的这些思想仍然有积极意义,而且对他以后的区位理论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后来的工商业区位力量,特别是空间相互作用和城市地域结构等理论分析,无不以杜能的农业区位学说为出发点。1/4/20246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1909年,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在其《论工业区位》一书中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工业区位理论。他认为,运输成本和工资是决定工业区位主要因素。

韦伯1909年发表的《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纯粹理论》,提出了工业区位论的最基本理论。以后他又于1914年发表《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一般理论及资本主义的理论》,对工业区位问题和资本主义国家人口集聚进行了综合分析。

韦伯理论的中心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场所,将企业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节约费用最大的地点。韦伯将区位因子分成适用于所有工业部门的一般区位因子和只适用于某些特定工业的特殊区位因子,如湿度对纺织工业、易腐性对食品工业。1/4/20247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经过反复推导,韦伯确定3个一般区位因子:运费、劳动费、集聚和分散。他将这一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假定工业生产引向最有利的运费地点,就是由运费的第一个地方区位因子勾划出各地区基础工业的区位网络(基本格局)。第2阶段,第二地方区位因子劳动费对这一网络首先产生修改作用,使工业有可能由运费最低点引向劳动费最低点。第3阶段,单一的力(凝集力或分散力)形成的集聚或分散因子修改基本网络,有可能使工业从运费最低点趋向集中(分散)于其他地点。

1/4/20248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①运输区位法则。假定铁路是唯一的运输手段,以吨公里之大小计算运费。已知甲方为消费地,乙方为原料(包括燃料)产地,未知的生产地丙方必须位于从生产—销售全过程看吨公里数最小的地点。吨公里数量小地点在什么地方,是根据运费确定区位的核心问题。韦伯研究了原料指数(即原料重量与制品单位重量之比)与运费的关系,指数越小,运费越低。从而得出运输区位法则的一般规律:原料指数>1时,生产地多设于原料产地;原料指数<1时,生产地多设于消费区;原料指数近似为1时,生产地设于原料地或消费地皆可。几乎完全根据原料指数确定工业区位。

②劳动区位法则。某地由于劳动费低廉,将生产区位从运费最低地点吸引到劳动费用最低的地点。工业的劳动费是指进行特定生产过程中,单位制品中工资的数量。

③集聚(分散)区位法则。分散和集聚是相反方向的吸引力,将工厂从运费最小点引向集聚地区或分散地区。如果集聚(分散)获得的利益大于工业企业从运输费用最小点迁出而增加的运费额,企业可以进行集聚或分散移动。具体推算方法也可利用等费线理论。

韦伯的理论至今仍为区域科学和工业布局的基本理论,但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局限性。1/4/20249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现代工业区位论的特点是:

①是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

②工业区位论的建立,使工业布局的研究从个别企业布局转向研究工业地域综合设计;

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科学理论;

④不断以新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武装自己,如以数量方法解释问题,以电子计算机处理资料,以遥感技术作为新的研究手段等。

1/4/202410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一、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

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首创者为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等,认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创新、发展、成熟、衰老。英国经济地理学家埃斯塔尔(英国经济地理学家埃斯塔尔曾根据美国1947-1967年20年的各产业部门职工人数增长率,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与工业部门在国家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的升降状况,给各个工业部门进行评分),根据美国1947—1967年20年间各产业部门职工人数的增长率,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与工业部门在国家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的升降状况,给各个工业部门进行评分,评出衰退部门。

二、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论第一,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1/4/202411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第二,创新活动发源于高梯度地区,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第三,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创新在空间上的扩展主要有局部范围的与大范围的两种形式:局部范围的扩展:创新活动由发源地大致按距离远近、向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邻近城市转移。大范围的扩展:创新活动由发源地按全国行政区域城市系统顺序蛙跳式地向广大地区扩展。

产生这种有序的梯度转移的决定因素:1.处在创新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1)大城市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等种种信息汇集与传播的中心。1/4/202412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2)大城市集中了大量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图书馆、资料馆,同时也是各方面人才荟萃之地,给研究与发明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3)大城市可以依靠聚集经济效益来推动与加速发明创造、研究与发展工作的进程,节约所需投资。(4)生产新尖端产品,发展新兴工业可能遇到的风险都较大。(5)创新产品一般价格昂贵。总之,处在创新阶段上的产业及其产品,在布局上主要考虑的是专利保障、技术基础与协作条件、尽可能占有更大的市场。这些正是高梯度地区,特别是其中的大城市的优势之所在。1/4/202413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2.处在发展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处于有序转移阶段的因素:(1)必要:随着技术的转让,同种工厂增多,竞争也将加剧。(2)有序:处在发展阶段上的产品的生产之所以必须从第一梯度地区转移到第二梯度上某些条件较具备的地区,而不能越级转到劳动力与原料费用等更低廉的第三、第四梯度地区,是由地区接受能力的差异决定的。3.处在成熟阶段与衰退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普及阶段或标准化阶段,生产由技术密集型逐步转变成简单劳动密集型。西方区域经济学者就用这种生产的生命循环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论来说明在世界和国家范围内工业布局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与推移模式。

1/4/202414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雷蒙德•弗农(RaymondVernon):雷蒙德·弗农早期曾致力于区位经济学的研究,后转入对信息和专业化服务的研究,受克拉伍斯(IKlar-Vas)和波斯纳(MAPosner)技术差距理论的启发,于1966年发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一文,提出了著名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他认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解释发达国家出口贸易,技术转让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就是创立了产品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lifecyclemodel)

雷蒙德·弗农于1968年在他的《产品周期中的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产品周期理论,由此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他认为商品与生命相似,有一个从出生,成熟,衰老的过程,各个工业部门,乃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老四个阶段。雷蒙德·弗农1931出生,美国经济学家,二战以后国际经济关系研究方面最多产的经济学家之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者。1/4/202415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梯度转移理论,源于弗农提出的工业生产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工业各部门及各种工业产品,都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即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此后威尔斯和赫希哲等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并作了充实和发展。区域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学中,便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梯度转移理论主张发达地区应首先加快发展,然后通过产业和要素向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转移,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梯度推进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难以科学划分梯度,实践中容易扩大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该理论忽视了高梯度地区有落后地区,落后地区也有相对发达地区的事实,人为限定按梯度推进,这样做就有可能把不同梯度地区发展的位置凝固化了,把差距进一步扩大了,使发达的地方更发达,落后的地方更落后。

1/4/202416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梯度转移理论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状况,而产业结构的状况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其主导产业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如果其主导产业部门由处于创新阶段的专业部门所构成,则说明该区域具有发展潜力,因此将该区域列入高梯度区域。该理论认为,创新活动是决定区域发展梯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而创新活动大都发生在高梯度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生产活动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而这种梯度转移过程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城市系统扩展开来的。与梯度转移理论相类似的是日本学者小岛清提出的雁行模式,他将日本、亚洲四小龙、东盟、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列为不同的发展梯度,并冠之以第一、二、三、四批大雁等。雁行形态论在生产按比较优势在国际间转移这一问题上,与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有相似之处。1/4/202417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2009年11月16日晚):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标志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迄今唯一一个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

按照批复,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部分区域和延边州是中国图们江区域的核心地区,要加快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培育形成东北地区新的重要增长极。要以长吉图开发开放为先导,立足图们江,面向东北亚,服务大东北,全面推进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1/4/202418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新华网长春11月16日电(记者褚晓亮)记者从吉林省政府了解到,国务院已正式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标志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迄今唯一一个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

图们江区域是我国参与东北亚地区合作的重要平台。国务院在批复中指出,以吉林省为主体的图们江区域在我国沿边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加快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是新时期我国提升沿边开放水平、促进边疆繁荣稳定的重大举措。按照国务院的批复,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部分区域和延边州(简称长吉图)是中国图们江区域的核心地区,要加快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将其发展成为我国沿边开发开放的重要区域、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培育形成东北地区新的重要增长极。

1/4/202419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第三节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

梯度发展理论一开始曾经是一种静态定位理论,力图把世界各国、各地区固定在特殊阶段上,以维护现存的资本主义秩序,使富国永远富庶,穷国永远贫穷。

但经济发展的实践打破了这种理论,因为无论曾经处在什么梯度只要条件具备就会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的发展说明了这一道理。一、极化效应促使城市带的发展梯度上升

原因在于:

1.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积累的优势

优势:强大的科技力量、便捷的交通与通信联系、完备的基础设施与优越的协作条件、雄厚的资本、集中的消费市场。

1/4/202420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当前世界工业布局正在发生巨大的指向性变化,原因:第一,由于加工工业技术进步,原料转化率高,使得一些原料产地原料逐渐转变成为地方纯原料。第二,许多原料在采用新技术后,可以除掉无用成分,弱原料地对加工工业的引力。第三,消费区可从回收利用废旧物资中得到更多原料供应。第四,产品轻型化、小型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第五,随着运输技术的改进,运费率普遍下降。第六,一个地点的原料往往难以满足需要。第七,企业家倾向于把工厂布局在消费区(消费决定生产)。1/4/202421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2.发达地区是政治权势集中的地区因此其政策倾向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相比较,发达地区发展的越来越快。3.发达地区的规模经济效应

发达地区容易产生集聚效应,从而形成规模效应,这种极化效应促使城市带的发展梯度上升。4.乘数效应会进一步促成生产分布的极化

一个地方一旦发展起来,就会在上述几种力的作下,形成高发达的城市、城市群,城市密集带。二、扩展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较低梯度国家与地区的发展1.初级行业及其产品初步加工工业(发达国家生产规模扩大)2.简单劳动密集型工业(外溢)3.污染严重的工业(这些工业要外溢,转移)4.军事工业(涉及国防问题与机密问题,转向落后边远地区)5.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低梯度地区自然风光美丽污染少)6.先进城市带对落后地区的支持(均衡发展、公平等政策作用)1/4/202422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三、回程效应遏制低梯度地区的发展1.回程效应:在极化效应作用的同时,作为扩展效应的对立物而起作用的。2.当处在高梯度上的发达地区在极化效应的作用下,经济发展欣欣向荣时,它的投资环境、就业机会也会随之得到改善。低梯度上的贫穷地区存在劣势:因此,低梯度地区获得的发展机会的大小取决于“扩展效应”与“回程效应”的作用力的对比。1/4/202423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3.缪达尔认为,要缩小地区差别惟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加强国家干预:这一观点的缺点:第一,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性质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指望通过政府干预来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第二,他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性。这一观点的贡献: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必然会加强两极分化的规律,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其中有的是值得借鉴的。

1/4/202424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第四节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一、处在高梯度上的域经济发展战略

淘汰成熟衰退产业

集中精英加速创新

不断创新1/4/202425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二、处在中等梯度上的萧条区的发展战略1.对原先经济很发达,但没有能适应时代潮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的新地区,发展战略是通过大力创建新部门,改造旧部门来改变地区产业结构。2.新英格兰地区的改造方针:(1)联邦政府与大公司向新英格兰地区划拨大量研究与发展经费。(2)帮助当地原有的纺织、制鞋、皮革等老部门中那些设备与技术条件较好的企业转向生产高档产品。(3)那些确实没有可能通过扶植、改造推出创新产品的传统工业部门,则帮助它们关厂、转产或外迁。三、处在低梯度上的国家与地区的发展战略1.缪达尔认为,一个已经坠入恶性循环的落后地区,单靠其本身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经济起飞的。

1/4/202426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2.梯度发展理论:一个落后地区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循阶梯而上,不可超越。它应该重点发展占有较大优势的初级产业、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源密集型产业。

第一,具有劳动力价格低廉、资源丰富等方面的优势。第二,这些部门在不发达地区是产业结构中的薄弱环节。第三,这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