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2月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福建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2月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福建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2月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福建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2月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福建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2月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福建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凡敌人远来气锐,利于速战;我深沟高垒,安守勿应,以待其敝。若彼以事挠我求战,亦不可动。法曰:“安则静。”三国蜀将诸葛亮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渭水之南。魏遣大将司马懿拒之,诸将欲往渭北以待之,懿曰:“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遂率军而济,背水为垒。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亮果上五丈原。会有长星坠亮之垒,懿知其必败。时朝廷以亮率军远入利在急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亮数挑战,懿不出,因遗懿以巾帼妇人之饰。懿终不出。懿弟孚书问军事,懿复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持兵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懿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以归师不之迫,于是杨仪结阵而去。(选自《百战奇略》,有删改)材料二:春三月,燕太宰慕容恪将兵五万,冠军将军皇甫真将兵万人,共讨之。燕兵至野王,(吕)护婴城自守。护军将军傅颜请急攻之,以省大费。恪曰:“老贼经变多矣,观其守备,未易猝攻。顷攻黎阳,多杀精锐,卒不能拔,自取困辱。护内无蓄积,外无救援,我深沟高垒,坐而守之,休兵养士,离间其党,于我不劳而贼势日蹙,不过十旬,取之必矣。何为多杀士卒以求旦夕之功乎?”乃筑长围守之。……秋七月,护食尽,果夜悉精锐趋真所部,突围,不得出。太宰恪引兵击之,护众死伤殆尽,弃妻子奔荥阳。恪存抚降民,给其廪食,徙士人将帅于邺,自余各随所乐。以护参军广平梁琛为中书著作郎。冬十月,吕护复叛,奔燕,燕人赦之,以为广州刺史。(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桓温伐燕》,有删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时朝廷A以亮率军B远入C利D在急战E每命F懿持重G以俟H其变。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指如果、假如,与《屈原列传》中“而自令若是”的“若”字词义相同。B.鸣鼓,指击鼓。古代打仗,一般用击鼓来表示进攻,用鸣金表示停止前进。C.何为,意为“为什么”,与“而今安在哉”(《赤壁赋》)中的“安在”文言句式相同。D.“护众死伤殆尽”与“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两句中的“殆”字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蜀将诸葛亮领兵十余万在渭求南岸扎营,魏国派大将司马懿率军阻击。司马懿力排众议,率大军过渭水,背靠渭水扎营布阵。B.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去妇女的饰品来激怒他,但司马懿仍不予理会,充分体现“若彼以事挠我求战,亦不可动”的作战思想。C.春季三月,慕容恪和皇甫真率军共同讨伐吕护,军队抵达野王后,吕护环城据守。护军将军傅颜请求猛攻吕护,遭到了慕容恪的反对。D.秋季七月,吕护的粮食吃完了,于是趁夜色偷袭慕容恪,率领士卒突围,结果被慕容恪的军队打败,于是抛下妻子儿女逃奔荥阳。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懿出兵追之。(4分)(2)于我不劳而贼势日蹙,不过十旬,取之必矣。(4分)14.材料二中,慕容恪远道而来,为什么不对吕护采用速战策略?请简要说明。(3分)福建省龙岩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泰博学,善谈论。初游洛阳时人莫识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膺与相见,曰:“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遂与为友,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膺唯与泰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陈国童子魏昭请于泰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泰许之。泰尝不佳,命昭作粥,粥成,进泰,泰呵之曰:“为长者作粥,不加意敬,使不可食!”以杯掷地。昭更为粥重进,泰复呵之。如此者三,昭姿容无变。泰乃曰:“吾始见子之面,而今而后,知卿心耳!”遂友而善之。或问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他。”泰尝举有道,不就,同郡宋冲素服其德,以为自汉元以来,未见其匹,尝劝之仕。泰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吾将优游卒岁而已。”然犹周旋京师,诲诱不息。陈留仇香,至行纯嘿,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且母养人遗孤,不能成济,若死者有知,百岁之后,当何以见亡者!”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为陈人伦孝行,譬以祸福之言,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河内王奂署香主簿,谓之曰:“闻在蒲亭,陈元不罚而化之,得无少鹰鹯之志邪?”香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故不为也。”奂曰:“枳棘之林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郭泰、符融赍刺谒之,因留宿;明旦,泰起,下床拜之曰:“君,泰之师,非泰之友也。”香学毕归乡里,不应征辟,卒于家。(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七》)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填涂正确的答案。(3分)初A游洛阳B时C人D莫识E陈留F符融G一见H嗟异I因以介J于河南尹李膺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师,指精通专业知识、讲授经书的讲师。文中“经师”跟《师说》中“传道授业解惑”之师是同一类老师。B.有道,汉代举士科目,有道德、才艺的人可由此科被举荐为官。文中“有道”与《论语》中“就有道而正焉”中的“有道”意思不同。C.教化,教育感化,指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陈情表》中“沐浴清化”的“化”与文中的“教化”意思一致。D.太学,中国古代中央官学。文中的“太学”与《送东阳马生序》“在太学已二年”中“太学”都是古代最高学府。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膺欣赏郭泰而与之结交,儒生们送郭泰归乡至河边时,李膺和郭泰同舟渡河,被众人看成神仙般的人物。B.魏昭认为郭泰是难得的“人师”,甘愿侍奉左右;他为郭泰做粥,虽被多次为难,仍脸色不变,终获郭泰认可。C.陈元被母亲控告不孝顺,仇香认为陈元并非恶人,用伦理孝道、祸福之理教导他,最终陈元成为孝子。D.仇香品行卓绝,像鹰鹯般忠勇,被任命为主簿,但他认为鸾凤不应栖在枳棘林中,不愿应征,故被郭泰奉为老师。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同郡宋冲素服其德,以为自汉元以来,未见其匹,尝劝之仕。(2)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14.郭泰为什么被誉为“鲜见其俦”?请简要说明。(3分)福建省厦门二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段12月阶段考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改》)材料二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节选自《墨子·非攻》)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 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情不知A其不义也B故书其言C以遗后世D若知其E不义也F夫奚说G书其不义H以遗后世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指抵达,到达,与苏洵的《六国论》中“至于颠覆”中的“至于”词义不同。B.再拜:指古代礼仪,拜而又拜,表示恭敬之意。再拜礼一般只向地位较高的人,如《鸿门宴》中“再拜大将军足下”。C.非:指认为……错误,与《劝学》中“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的“非”,两者用法不同。D.辩:指分辨,辨别,《答司马谏议书》中“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两者意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输》中,墨子为实现政治理想,不辞辛苦,长途跋涉,去见公输盘,表现了墨子坚持不懈的精神。B.《公输》中,墨子巧妙地用“智”“仁”“忠”“强”“知类”等概念层层递进说服公输盘,体现他卓越的论辩艺术。C.《公输》中,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成功消除了楚王想要攻城和杀掉自己的想法,最终使楚王放弃攻宋的计划。D.《非攻》中,墨子以黑白甘苦作比,批判一些人“杀少谓之不义,杀多谓之义”的看法,展现了义与不义之辨。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2)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14.材料二题目“非攻”不能改为“非战”,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分析。(3分)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材料二: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节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左右有毁A征阿B党C亲戚者D帝使温彦博E按讯F非是G然H俾彦博行I让征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拜,是授予官职的意思,与《陈情表》中“拜臣郎中”的“拜”意思相同。B.陛下,即“殿下”,是古时对帝王的尊称。如: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C.疾,此处是疾病的意思。与“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的“疾”意思不同。D.莫,此处是“没有谁”的意思。与“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莫”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征曾恳请陛下让自己做良臣而非忠臣,太宗询问良臣与忠臣的区别,魏征援引古例解释两者的不同。B.魏征虽然平时不熟悉法律,但凭借依照实情的原则,为尚书省处理久拖不决的案件,人人都心悦诚服。C.魏征被提拔为左光禄大夫、郑国公,他以生病为由,多次推辞,态度坚决,最终被改任他职,负责门下省事务。D.苏洵高度肯定魏征,并且强调之前的谏臣在进言理政方面没有谁能比得上他,根本原因是魏征掌握了劝谏的方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4分)(2)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4分)14.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魏征的形象特点。(3分)福建省莆田市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材料一:高适者,渤海蓚人也。适少落魄,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至德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迁太子少詹事。(节选自《旧唐书》)材料二: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人。少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便远。后举有道,授封丘尉。未几,哥舒翰表掌书记。后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李辅国忌其才。蜀乱,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迁西川节度使。还,为左散骑常侍。永泰初卒。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中间唱和颇多。今有诗文等二十卷,及所选至德迄大历述作者二十六人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并传。(选自《唐才子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B.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C.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D.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迁,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本文中的“迁”,与《琵琶行并序》中的“左迁”不同。B.江东,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理概念,古代指长江以东地区。按照地理概念,古人也称“江东”为“江右”。C.耻,意为“以……为耻”,与《师说》中的“而耻学于师”的“耻”意思相同。D.永泰,文中指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安禄山反叛时,高适征讨哥舒翰,哥舒翰让他做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于是他又辅佐哥舒翰镇守南阳。B.皇帝让各个皇子分别镇守地方,高适曾极力劝阻,但未被采纳。后来永王李璘造反,肃宗召其商量,认为他的意见与众不同并让他领兵平定叛乱。C.高适忠心耿耿,敢于直言劝谏,招致李辅国的嫉恨。李辅国在皇帝面前诋毁高适,高适因此被贬为太子少詹事。D.同为高适作传,材料一所记高适劝谏及预言永王必败的事,表明他在政治军事上有突出的才能,而材料二所记偏重他的才学品性,其他如政治活动、为官业绩等却一笔带过。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2)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李辅国忌其才。14.材料二中说高适“敢言”,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国之父兄请曰:“昔日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遂灭吴。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越四封之内

封:疆界B.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衣:动词,穿C.欲其旅进旅退

旅:俱,同。D.国人皆劝

劝:劝说10.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句是(

)A.又败之于没B.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C.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D.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11.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之父兄第一次请求同吴国作战以雪前耻时,勾践之所以拒绝是因为认识到越国实力不够强大。B.勾践后来同意攻打吴国,是因为看到越国综合国力超过了吴国,有了必胜的把握。C.吴国战败最根本原因是只重视军队数量,不注重激励军队士气,虽然军队数量多,却没能抵挡住士气更高昂的越国军队的进攻。D.勾践灭吴,向人们昭示战争取胜不仅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基础,更需要国人有振奋的精神状态和高昂的士气。12.翻译下面的句子:昔日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文言文阅读福建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凡敌人远来气锐,利于速战;我深沟高垒,安守勿应,以待其敝。若彼以事挠我求战,亦不可动。法曰:“安则静。”三国蜀将诸葛亮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渭水之南。魏遣大将司马懿拒之,诸将欲往渭北以待之,懿曰:“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遂率军而济,背水为垒。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亮果上五丈原。会有长星坠亮之垒,懿知其必败。时朝廷以亮率军远入利在急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亮数挑战,懿不出,因遗懿以巾帼妇人之饰。懿终不出。懿弟孚书问军事,懿复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持兵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懿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以归师不之迫,于是杨仪结阵而去。(选自《百战奇略》,有删改)材料二:春三月,燕太宰慕容恪将兵五万,冠军将军皇甫真将兵万人,共讨之。燕兵至野王,(吕)护婴城自守。护军将军傅颜请急攻之,以省大费。恪曰:“老贼经变多矣,观其守备,未易猝攻。顷攻黎阳,多杀精锐,卒不能拔,自取困辱。护内无蓄积,外无救援,我深沟高垒,坐而守之,休兵养士,离间其党,于我不劳而贼势日蹙,不过十旬,取之必矣。何为多杀士卒以求旦夕之功乎?”乃筑长围守之。……秋七月,护食尽,果夜悉精锐趋真所部,突围,不得出。太宰恪引兵击之,护众死伤殆尽,弃妻子奔荥阳。恪存抚降民,给其廪食,徙士人将帅于邺,自余各随所乐。以护参军广平梁琛为中书著作郎。冬十月,吕护复叛,奔燕,燕人赦之,以为广州刺史。(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桓温伐燕》,有删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时朝廷A以亮率军B远入C利D在急战E每命F懿持重G以俟H其变。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指如果、假如,与《屈原列传》中“而自令若是”的“若”字词义相同。B.鸣鼓,指击鼓。古代打仗,一般用击鼓来表示进攻,用鸣金表示停止前进。C.何为,意为“为什么”,与“而今安在哉”(《赤壁赋》)中的“安在”文言句式相同。D.“护众死伤殆尽”与“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两句中的“殆”字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蜀将诸葛亮领兵十余万在渭求南岸扎营,魏国派大将司马懿率军阻击。司马懿力排众议,率大军过渭水,背靠渭水扎营布阵。B.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去妇女的饰品来激怒他,但司马懿仍不予理会,充分体现“若彼以事挠我求战,亦不可动”的作战思想。C.春季三月,慕容恪和皇甫真率军共同讨伐吕护,军队抵达野王后,吕护环城据守。护军将军傅颜请求猛攻吕护,遭到了慕容恪的反对。D.秋季七月,吕护的粮食吃完了,于是趁夜色偷袭慕容恪,率领士卒突围,结果被慕容恪的军队打败,于是抛下妻子儿女逃奔荥阳。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懿出兵追之。(4分)(2)于我不劳而贼势日蹙,不过十旬,取之必矣。(4分)14.材料二中,慕容恪远道而来,为什么不对吕护采用速战策略?请简要说明。(3分)10.CEG[(原文标点)时朝廷以亮率军远入,利在急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11.A(“而自令若是”的“若”词义为“像”或“选择”)12.D(“于是趁夜色偷袭慕容恪,率领士卒突围”说法错误,原文是说“趋真所部,突围”,吕护是从皇甫真所部突围)13.(1)恰好诸葛亮病逝,蜀将烧毁营寨逃跑,司马懿率兵追击蜀军。(得分点:“会”“卒”“遁”各1分,句意1分)(2)对我军来说则不受烦劳而吕护的情势日渐紧迫,不超过百天,一定能够夺取城池[夺取城池是一定(能够做到)的]。(得分点:“蹙”“十旬”“取”各1分,句意1分)14.①吕护经验老到,准备充分。②之前攻打黎阳,牺牲了许多精锐士卒。③吕护城内没有粮食积蓄,城外没有救援。(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凡是敌人远道而来,士气正盛,利在速战速决;我方应当深挖壕沟,高筑营垒,固守阵地不要应战,等待敌军疲惫。即使对方用计扰乱,诱我出战,也不要轻举妄动。兵法说:“安守营垒,就要静止不动。”三国时期,蜀将诸葛亮领兵十余万从斜谷出发,在渭水南岸扎营。魏国派大将司马懿率军阻击,司马懿的部将都建议到渭水北岸等待截击,司马懿却说:“百姓和军资都在渭水以南,那里是双方必争之地。”于是(他)率大军过河,背靠渭水扎营布阵。司马懿对部下说:“诸葛亮假若是个大勇之人,就会从武功出发,凭借山险向东进击。如果西进五丈原,我们也就没有什么危险了。”诸葛亮果然进驻五丈原。正逢天空中有一颗流星落入诸葛亮扎营的方向,司马懿料准诸葛亮非吃败仗不可。当时朝廷也认为诸葛亮率军远道入侵,利在速战速决,多次指示司马懿持慎重态度,等待蜀军内部发生变化。诸葛亮多次挑衅,司马懿都不应战,于是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去妇女的用品来激怒他。司马懿始终不出战。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来信询问军情,司马懿回信说:“诸葛亮确实身怀大志,但不会选择战机,虽然能出谋划策,但是又优柔寡断,虽然善于治军,但是没有兵权,所以他这次虽率十万大兵,却已经进了我的圈套之中,击败他是必定无疑的。”与诸葛亮对阵了一百多天。恰好诸葛亮病逝,蜀将烧毁营寨逃跑,司马懿率兵追击蜀军。诸葛亮的长史杨仪指挥军队调转旗帜,擂鼓进军,摆出反击魏军的阵势。司马懿觉得对返回本国的敌军不能过分逼迫,因此杨仪便率军列好阵营撤走了。材料二:春季三月,前燕太宰慕容恪率领五万军队,冠军将军皇甫真率领一万军队,共同讨伐吕护。前燕的军队抵达野王,吕护环城据守。护军将军傅颜请求猛攻吕护,以便节省庞大的费用。慕容恪则说:“吕护老贼经历过的变故很多,观察他的守备情形,不易发动突然攻击,不久之前攻打黎阳,就已经牺牲了许多精锐士卒,最终还是没有攻下该城,反而自取困窘和耻辱,吕护城内没有粮食积蓄,城外没有救援,我军深挖壕沟,高筑营垒,坐在这里围困他,休整军队保养士兵,离间吕护的党羽,对我军来说则不受烦劳而吕护的情势日渐紧迫,不超过百天,一定能够夺取城池[夺取城池是一定(能够做到)的]。为什么要牺牲士卒来获取眼前的成功呢?”于是筑起了长长的土围子围困吕护。……秋季七月,吕护的粮食吃完了,果然趁夜色率领全部精锐的士卒直扑皇甫真的军队进行突围,但没有成功。太宰慕容恪率兵进攻,吕护的军队死伤殆尽,于是吕护抛下自己的妻子儿女逃奔荥阳。慕容恪慰问安抚归降的百姓,供给他们粮食,把官吏和将帅都迁徙到邺城,其余的人则可以随意选择去处。(慕容恪)任命吕护的参军广平人梁琛为中书著作郎。冬季十月,吕护又反叛,逃奔到前燕,前燕赦免了他,让他担任广州刺史。福建省龙岩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泰博学,善谈论。初游洛阳时人莫识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膺与相见,曰:“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遂与为友,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膺唯与泰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陈国童子魏昭请于泰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泰许之。泰尝不佳,命昭作粥,粥成,进泰,泰呵之曰:“为长者作粥,不加意敬,使不可食!”以杯掷地。昭更为粥重进,泰复呵之。如此者三,昭姿容无变。泰乃曰:“吾始见子之面,而今而后,知卿心耳!”遂友而善之。或问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他。”泰尝举有道,不就,同郡宋冲素服其德,以为自汉元以来,未见其匹,尝劝之仕。泰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吾将优游卒岁而已。”然犹周旋京师,诲诱不息。陈留仇香,至行纯嘿,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且母养人遗孤,不能成济,若死者有知,百岁之后,当何以见亡者!”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为陈人伦孝行,譬以祸福之言,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河内王奂署香主簿,谓之曰:“闻在蒲亭,陈元不罚而化之,得无少鹰鹯之志邪?”香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故不为也。”奂曰:“枳棘之林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郭泰、符融赍刺谒之,因留宿;明旦,泰起,下床拜之曰:“君,泰之师,非泰之友也。”香学毕归乡里,不应征辟,卒于家。(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七》)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填涂正确的答案。(3分)初A游洛阳B时C人D莫识E陈留F符融G一见H嗟异I因以介J于河南尹李膺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师,指精通专业知识、讲授经书的讲师。文中“经师”跟《师说》中“传道授业解惑”之师是同一类老师。B.有道,汉代举士科目,有道德、才艺的人可由此科被举荐为官。文中“有道”与《论语》中“就有道而正焉”中的“有道”意思不同。C.教化,教育感化,指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陈情表》中“沐浴清化”的“化”与文中的“教化”意思一致。D.太学,中国古代中央官学。文中的“太学”与《送东阳马生序》“在太学已二年”中“太学”都是古代最高学府。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膺欣赏郭泰而与之结交,儒生们送郭泰归乡至河边时,李膺和郭泰同舟渡河,被众人看成神仙般的人物。B.魏昭认为郭泰是难得的“人师”,甘愿侍奉左右;他为郭泰做粥,虽被多次为难,仍脸色不变,终获郭泰认可。C.陈元被母亲控告不孝顺,仇香认为陈元并非恶人,用伦理孝道、祸福之理教导他,最终陈元成为孝子。D.仇香品行卓绝,像鹰鹯般忠勇,被任命为主簿,但他认为鸾凤不应栖在枳棘林中,不愿应征,故被郭泰奉为老师。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同郡宋冲素服其德,以为自汉元以来,未见其匹,尝劝之仕。(2)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14.郭泰为什么被誉为“鲜见其俦”?请简要说明。(3分)10.BEI(句意:起初游学到洛阳,当时的人没有人知道他,陈留符融一见到他就感叹与众不同,于是把他介绍给河南尹李膺。)11.A(A.“是同一类老师”错误。文中“经师”指的是精通专业知识、讲授经书的讲师/“传道授业解惑”之师是指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老师,二者不同。句意:教授经书的老师容易遇到。/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B.正确。“有道”,有道德、才艺。/有道德的人。句意:郭泰曾因颇有道德和才艺被推举。/接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学习,以改正自己的错误。C.正确。句意:应当是教育感化没有达到(要求)罢了。/蒙受清平的教育感化。D.正确。句意:让他进入太学学习。/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故选A。)12.D(D.“像鹰鹯般忠勇,被任命为主簿”错,仇香被任命为主簿是因为品行卓绝,“像鹰鹯般忠勇”是王奂对他的期许。“但他认为鸾凤不应栖在枳棘林中”错。这是王奂的观点,而非仇香。“故被郭泰奉为老师”强加因果,被郭泰奉为老师是之后的事,如文中写道“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郭泰、符融赍刺谒之……”。故选D。)13.(1)同郡人宋冲一向佩服郭泰的德行,认为从汉初以来,没有见过和他匹敌之人,曾经劝他出来做官。(“素”,一向;“匹”,匹敌,此处活用为名词,匹敌之人。一点1分,句意通顺2分。)(2)你守寡而抚养孤儿,劳苦一生而年纪已老,怎能为了一时的恼怒,而抛弃多年的勤劳和辛苦!(奈何”,怎能;“忿”,恼怒。一点1分,句意通顺2分。)14.聪明博学,高雅通达;明达知人,奖训士人;谦逊自知。(由“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可得出:聪明博学,高雅通达;由“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可得出:明达知人,奖训士人;由“君,泰之师,非泰之友也”可得出:谦逊自知。若有其他品格归纳合理也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郭泰学识广博,善于讲论。起初游学到洛阳,当时的人没有人知道他,陈留符融一见到他就感叹与众不同,于是把他介绍给河南尹李膺。李膺与他相见,说:“我见过的士人多了,没有赶上郭林宗的。他灵敏卓识通达朗悟,高尚雅致精到渊博,当今华夏,很少看到能与他相比的。”就同他结为好友。于是,他的名声震动京师。后来回归乡里,士绅儒生一直送到河边,送行的车辆有数千辆,李鹰同郭泰同船而渡,各位宾客远望着他,以为他是神仙。郭泰善于识别人,喜好称赞开道读书人。陈国少年魏昭向郭泰请求说:“教授经书的老师容易遇到,但传授做人道理的老师却难遇到。我愿意跟随在您的身边,给您洒扫房屋和庭院。”郭泰答应了他。后来,郭泰曾因身体不适,命魏昭给他煮稀饭。稀饭煮好以后,魏昭端给郭泰,郭泰大声喝斥魏昭说:“你给长辈煮稀饭,不存敬意,使我不能进食。”将杯子扔到地上。魏昭又重新煮好稀饭,再次端给郭泰,郭泰又喝斥他。这样一连三次,魏昭的态度和脸色始终没有改变。于是郭泰说:“我开始只看到你的表面,从今以后,我知道你的内心了!”就把魏昭当作好友,善意对待。有人问汝南范滂说“郭林宗是怎样一个人呢?”范滂说“隐居像介子推一样不违反母亲的意旨,出仕像柳下惠一样,贞忠而不矫情绝俗。天子不能把他看做臣仆,诸侯把他看做朋友。我就不知道他的其它情况了。”郭泰曾因颇有道德和才艺被推举,但他没有赴任,同郡人宋冲一向佩服郭泰的德行,认为从汉初以来,没有见过和他匹敌之人,曾经劝他出来做官。郭泰回答说:“我晚上观看天象,白天考察世态人事,天命要废弃的事物,是不能支配的,我就悠闲度日罢了。”但他仍然周游于京城,教诲他人不止。仇香,是陈留人,有高尚的德行,但沉默寡言,乡里无人知道他。四十岁时,担任蒲亭亭长。有个叫陈元的老百姓,一个人和母亲同住,他的母亲向仇香控告陈元忤逆不孝。仇香吃惊地说:“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说明他不是一个恶人,应当是教育感化没有达到(要求)罢了。你年轻时守寡,抚养孤儿,劳苦一生,而今年纪已老,怎能因为一时的恼怒,抛弃多年的勤劳和辛苦?况且你辛苦养大孤儿,却不能成全补益他,倘若已故的人有灵知,你百年之后亡故,怎么去面对先人!”陈元的母亲哭泣着起身告辞。于是仇香亲自来到陈元家里,趁机向他陈述人伦孝行,用不孝生祸、行孝得福的话做喻感化他,陈元感动省悟,终于成为孝子。当时考城县令河内人王奂想委任仇香当主簿,他对仇香说:“听说在蒲亭,陈元有了过错,不治罪而去感化他,莫非缺少鹰鹯一样威猛的心志吧?”仇香说:“我以为鹰鹯虽威猛但不如鸾凤美好,因此不想为官。”王涣说:“枳树荆棘不是鸾凤栖息之处,百里之路哪里是你这样的大贤人走的路呢。”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郭泰、符融携带名帖来拜访仇香,仇香于是留下他们住宿;第二天早上,郭泰起身,下床拜叩仇香说:“您是我的老师,而不是我的朋友。”仇香在太学学成,回归乡里,不接受官府的征召,后来在家里去世。福建省厦门二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段12月阶段考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改》)材料二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节选自《墨子·非攻》)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 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情不知A其不义也B故书其言C以遗后世D若知其E不义也F夫奚说G书其不义H以遗后世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指抵达,到达,与苏洵的《六国论》中“至于颠覆”中的“至于”词义不同。B.再拜:指古代礼仪,拜而又拜,表示恭敬之意。再拜礼一般只向地位较高的人,如《鸿门宴》中“再拜大将军足下”。C.非:指认为……错误,与《劝学》中“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的“非”,两者用法不同。D.辩:指分辨,辨别,《答司马谏议书》中“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两者意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输》中,墨子为实现政治理想,不辞辛苦,长途跋涉,去见公输盘,表现了墨子坚持不懈的精神。B.《公输》中,墨子巧妙地用“智”“仁”“忠”“强”“知类”等概念层层递进说服公输盘,体现他卓越的论辩艺术。C.《公输》中,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成功消除了楚王想要攻城和杀掉自己的想法,最终使楚王放弃攻宋的计划。D.《非攻》中,墨子以黑白甘苦作比,批判一些人“杀少谓之不义,杀多谓之义”的看法,展现了义与不义之辨。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2)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14.材料二题目“非攻”不能改为“非战”,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分析。(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BDF(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译文:这是确实不知道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称赞的话记载下来传给后世。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11.D(C.“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对此,世上有道德之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会认为它们不对,文中的“非”是“认为……错误”,是意动用法,《归去来兮辞并序》“觉今是而昨非”中的“非”是“错误”的意思,因此两者用法不同。D.文中“不知白黑之辩”中的辩是“辨别、分辨”的意思,《答司马谏议书》中“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辨”通“辩”,翻译为分辩,两者意义不同。)12.C(C.依据原文“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和公输盘的论争,先是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公输盘最终也无法胜过墨子,想到要杀掉墨子,墨子也想到这个结局,再进一步说出自己能胜的办法,使公输盘最终放弃了杀墨子和攻打宋国的想法。)13.(1)公输盘折服,技穷了,说:“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了,我不说。”(“诎”:屈服、折服(1分)。“所以”:用来……的办法(1分)。“距”:通假于“拒”,意思是对抗,对付(1分)。语句通顺1分。)(2)现在干小的坏事,能够知道而且谴责它;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小”"大":小的坏事,大的坏事(1分)。"非":谴责(1分)。"誉":称赞,赞誉(1分)。语句通顺1分。)14.①“战”有正义之战,也有非正义之战;“攻”是侵略,是不正义的战争;②墨子反对对别的国家发动不正义的侵略战争,但支持保家卫国的正义性防御性战争;③在思想意识上要分辨“义”与“不义”。(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要拿去攻打宋国。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就从齐国动身,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去见公输盘。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指教呢?”墨子说:“北方有人欺侮我,我想借重您的力量杀掉他。”公输盘不高兴了。墨子说:“请让我奉送给您十金。”公输盘说:“我是讲道义的人,绝不能平白无故杀人。”墨子站起来,拜了两拜,说:“请让我说几句话。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拿去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如今去杀害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宋国并没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爱。懂得这个道理,却不据理力争,不能说是忠诚。争论而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坚强。自己说讲道义,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公输盘被说服了。楚王说:“对呀!虽然是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造好云梯了,(我)一定要打下宋国。”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用竹片当器械。公输盘一次又一次地设下攻城的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挡住了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都用尽了,墨子的守城办法还绰绰有余。公输盘没有办法了,说:“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了,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将用什么办法对付我,我也不说。"楚王问是什么缘故,墨子说:“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是想杀掉我。若杀掉我,宋国便没人能守城了,就可以攻打了。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手持我守城的器械,在宋国城头上等候楚兵的入侵了。即使杀死我,也无法消灭我守御的办法。”楚王说:“好吧!我就不攻打宋国了。”材料二:杀一个人,说它不义,一定构成一个死罪了。如果照这个说法类推下去,杀十个人,十倍不义,必定构成十个死罪了;杀一百个人,一百倍不义,必定构成一百个死罪了。对此,世上有道德之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会认为它们不对,说这些是不道德的。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反对,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是确实不知道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称赞的话记载下来传给后世。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如果有人在这里,见一点黑说是黑,见一片黑却说是白,那么一定以为这人是不知辨别黑白的了。尝一点苦说苦,尝多了苦却说是甜,那么一定以为这个人是不知辨别苦甜的了。今天干小的坏事,能够知道而且谴责它;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能说知道辨别义与不义吗?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材料二: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节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左右有毁A征阿B党C亲戚者D帝使温彦博E按讯F非是G然H俾彦博行I让征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拜,是授予官职的意思,与《陈情表》中“拜臣郎中”的“拜”意思相同。B.陛下,即“殿下”,是古时对帝王的尊称。如: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C.疾,此处是疾病的意思。与“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的“疾”意思不同。D.莫,此处是“没有谁”的意思。与“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莫”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征曾恳请陛下让自己做良臣而非忠臣,太宗询问良臣与忠臣的区别,魏征援引古例解释两者的不同。B.魏征虽然平时不熟悉法律,但凭借依照实情的原则,为尚书省处理久拖不决的案件,人人都心悦诚服。C.魏征被提拔为左光禄大夫、郑国公,他以生病为由,多次推辞,态度坚决,最终被改任他职,负责门下省事务。D.苏洵高度肯定魏征,并且强调之前的谏臣在进言理政方面没有谁能比得上他,根本原因是魏征掌握了劝谏的方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4分)(2)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4分)14.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魏征的形象特点。(3分)10.DFG(原文标点是: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译文:身边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偏袒亲族,太宗派遣温彦博去审问此事,结果不是这样,然而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每断对一处计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11.B(“陛下,即‘殿下’”表述错误。陛下是古时对帝王的尊称。殿下是古时对太子或亲王的尊称。)12.D(“根本原因是魏征掌握了劝谏的方法”表述不当,苏洵认为魏征成功的原因,在于其既有忠心,又讲方法。)13.(1)命令中郎将在他家值宿,有动静就报告,所赐予的药品、膳食不计其数。(“第”,家,府第;“闻”,报告;“无算”,无法计算,不计其数。每处1分,句子通顺计1分。)(2)当初,他其实学的是纵横家的学说,这就是所说的能掌握适当方法的人吧?(“说”,学说;“此谓……欤”,这就是所说……吧;“术”,方法。每处1分,句子通顺计1分。)14.①执法公允。②为官清廉。③善于劝谏(既有忠心,又讲方法)。(解析:材料一“贞观三年,魏征以秘书监身份参预朝政。贞观七年,任侍中。当时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案件,下诏让魏征审理。魏征平时不熟悉法律,只凭原则照实处理,人人都心悦诚服”可以得出他执法公允;材料一“魏征虽身居高位,住宅却连正室都没有”可以得出他为官清廉。材料二“照我看来,从前做臣子的,提出意见必定听从,治理政事必定成功,没有谁比得上唐代魏郑公”可以得出他善于劝谏。每点1分。)福建省莆田市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材料一:高适者,渤海蓚人也。适少落魄,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至德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迁太子少詹事。(节选自《旧唐书》)材料二: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人。少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便远。后举有道,授封丘尉。未几,哥舒翰表掌书记。后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李辅国忌其才。蜀乱,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迁西川节度使。还,为左散骑常侍。永泰初卒。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中间唱和颇多。今有诗文等二十卷,及所选至德迄大历述作者二十六人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并传。(选自《唐才子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B.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C.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D.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迁,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本文中的“迁”,与《琵琶行并序》中的“左迁”不同。B.江东,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理概念,古代指长江以东地区。按照地理概念,古人也称“江东”为“江右”。C.耻,意为“以……为耻”,与《师说》中的“而耻学于师”的“耻”意思相同。D.永泰,文中指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安禄山反叛时,高适征讨哥舒翰,哥舒翰让他做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于是他又辅佐哥舒翰镇守南阳。B.皇帝让各个皇子分别镇守地方,高适曾极力劝阻,但未被采纳。后来永王李璘造反,肃宗召其商量,认为他的意见与众不同并让他领兵平定叛乱。C.高适忠心耿耿,敢于直言劝谏,招致李辅国的嫉恨。李辅国在皇帝面前诋毁高适,高适因此被贬为太子少詹事。D.同为高适作传,材料一所记高适劝谏及预言永王必败的事,表明他在政治军事上有突出的才能,而材料二所记偏重他的才学品性,其他如政治活动、为官业绩等却一笔带过。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2)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李辅国忌其才。14.材料二中说高适“敢言”,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答案】10.C11.B12.A13.(1)当时右丞相李林甫独揽大权,对文辞十分轻视,只用对待举子的礼节对待他。(2)高适仗恃意气,敢于直言。朝中权贵近臣都怕他,李辅国妒忌他的才干。14.①高适谒见玄宗,陈述哥舒翰兵败的原因在于监军不关心军卒,南阳各路首领各持权力。②高适在永王叛乱时趁机向肃宗陈述江东利害,称永王必败。③高适的诗歌里有很多发自肺腑的语句。④高适在玄宗把各王子分封到各地时强烈劝谏不可以。【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高适从骆谷向西奔驰,拜见玄宗,于是陈述哥舒翰兵败的原因说:“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卒,军卒吃粮仓的米饭尚且还不够,想让他们奋勇征战,怎么可能?……”“玄宗”是“谒见”的宾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B;“军卒”是“不恤”的宾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升迁;降职、贬官。句意:不久升他做侍御史。/我降职做九江郡司马。B.错误。“古人也称‘江东’为‘江右’”错误,应为古人也称“江东”为“江左”。C.正确。句意:以参加科举考试为耻。/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D.正确。故选B。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