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发展现状的思考及国际保理业务及其在我国开展问题的研究_第1页
关于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发展现状的思考及国际保理业务及其在我国开展问题的研究_第2页
关于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发展现状的思考及国际保理业务及其在我国开展问题的研究_第3页
关于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发展现状的思考及国际保理业务及其在我国开展问题的研究_第4页
关于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发展现状的思考及国际保理业务及其在我国开展问题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对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发展现状的思考REFLECTIONSONTHEPRESENTDEVELOPMENTSTATUSOFINTERNATIONALFACTORINGINCHINA学生姓名:学号:年级专业及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4)班指导老师及职称:研究员湖南·长沙提交日期:20**年05月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在文中均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毕业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1关键词…………………2一、绪论………………………2(一)选题研究意义……………………2(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三)研究思路与方法…………………5(四)概念界定…………6二、我国国际保理业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6(一)我国国际保理市场的供给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61我国国际保理市场的供给现状………………62制约因素分析…………………7(二)我国国际保理市场的需求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91我国国际保理市场的需求现状………………92制约因素分析…………………10三、我国国际保理业的发展策略建议……………………10(一)从政府角度发展我国国际保理业外部环境的策略建议……101出台相关的政策,提供政策支持……………102适当改变监管模式,提供创新动力…………113推进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提供良好的制度安排…………114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营造有利的法制环境………………115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11(二)从银行角度发展我国国际保理供给市场的策略建议………121风险策略建议…………………122营销策略建议…………………123自身建设策略建议……………13(三)从外贸企业角度发展我国国际保理需求市场的策略建议…13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国际保理业务…………132树立商业信用的观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143妥善处理贸易纠纷,确保国际保理业务顺利进行…………14四、结束语…………………15参考文献…………………15致谢…………………………16对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发展现状的思考学生:指导老师:(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摘要:本文对国际保理的基本内容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国际保理业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和优势。从我国国际保理的供给与需求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现状,揭示了我国国际保理业务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同时分析了我国目前在国际保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出口企业对国际保理缺乏了解、思想陈旧,信用观念不足;商业银行目标客户选择有偏差,抗风险能力弱;法规不健全;人才缺乏等。针对提出的制约因素,从银行、政府、外贸企业的角度提出了发展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策略建议。关键词:国际保理;现状;制约因素;出口;策略建议ReflectionsonthePresentDevelopmentStatusofInternationalFactoringinChinaStudent:LiujieTutor:Xiaoshiyun(CollegeofOrientScience,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410128,China)Abstract:ThisarticleintroducedthebasiccontentofInternationalfactoring,analyzedInternationalfactoringbusinessdependsoneffectandadvantageininternationaltrade.Theinternationalguaranteessupplyingmanagingandneedcurrentsituationispointofpenetration,breakthroughpointfromourcountry.Haveanalysedourcountryinternationalfactoringbusinesspresentsituation.Revealedourcountryinternationalfactoringbusinessrestrictionofdevelopingmiddle.alsoanalysedtheproblemwhichexistedinourcountry.Included:Exportenterpriselacktheunderstanding,thethoughttobeobsolete,thecreditideaisinsufficientofInternationalFactoring,Commercialbanktargetcustomerchoicehasdeviation,Theriskabilityisweak,Lawandregulationisfaulty,Thetalentedpersonlacksandsoon.Inviewofrestrictionfactorwhichproposed.Fromthebank,thegovernment,Foreigntradeenterprise'sangleproposeddevelopsourcountryinternationaltoguaranteetheprincipleservicetheplanstrategysuggestion.Keywords:Internationalfactoring;Status;Constraints;Export;Strategy一、绪论(一)选题研究意义我国目前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了国际保理业务,但其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自1992年我国开办国际保理业务以来,至今己有十几年时间,但业务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许多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对国际保理还只是一知半解甚至毫无概念。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日益激烈,这种情况的延续必将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的应用存在着哪些问题?是什么因素阻碍了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研究这些深层次原因,并采取对策措施解决问题已刻不容缓。这使得本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PeterM.Biscoe(1985)在《LawandPracticeofCreditFactoring》中提到保理业务的风险的防范,光靠保理业务法律体系的建设是远远不够的。法律的判决和执行依赖于当事人对信誉的重视程度。当人们没有积极性讲信誉的时候,法律就失去了信誉基础。[1]SidneyRutberg(1989)在《FactoringBusinessHeatsUpInternationally》中提到尽管保理业务最早可追溯于16世纪末期的欧洲,当代的保理业务却始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的纺织品市场。[2]Soufani,Khaledza(2002)在《Onthedeterminantsoffactoringasafinancingchoice:evidencefromtheUK》中提到根据国外学者对国际保理的研究,以下因素对公司是否选择保理存在影响:公司规模(以年贸易额表示)、年龄、所有权结构(以资产负债率表示)、资信状况、资产结构、财务状况、融资难易度等。[3]据FCI(国际保理商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1976年国际保理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的份额还仅占23%,到了2004年,国际保理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的份额一达到56%,超过了信用证的业务量。[4](二)国内研究现状1.关于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发展现状的研究单建保(1993)在《保付代理和包买票据》中提出国外己有一些保理公司看好中国的保理市场,例如荷兰合作财务有限公司(简称RFSL)联合其母公司荷兰合作银行(简称Rabobank)、天津港商业保税仓库及调运中心(是荷兰RoyalNedlloydGroupN.V和天津港务局成立的合资企业,简称CBW)和瑞士通用公证行(简称SGS)在中国推出了出口保理服务项目。[5]朱宏文(2001)在《国际保理法律与实务》中指出在我国,中国银行开展国际保理业务最早,业务量在国内市场占据绝对优势,约占2/3强,是目前国内12家FCI会员中唯一一家FCI正式会员。[6]余立新(2002)在《现代国际保理通论》中指出和国外保理业务的迅猛发展相比,我国的保理业务起步晚,发展也十分缓慢。就国际保理业务而言,根据FCI国际保理商联合会2003年年度报告显示,我国国际保理业务仅占到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量的千分之二点四,而同期欧洲该项指标达到65%,美洲为22%,亚太地区(主要为日本)为12%。[7]钱明(2003)《保理业务及其金融风险的规避》中提到和国外保理业务的迅猛发展相比,我国的国际保理业务起步晚,发展也十分缓慢。1992年中国银行在我国率先推出国际保理业务,之后交通银行和东方国际保理咨询中心以及其他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分别被国际保理商联合会接纳为会员,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8]陈晓红、谢晓光(2004)在《保理对我国中小企业的适用性分析及运作模式探讨》中提到从保理与中小企业现金流、保理与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保理与中小企业产品三个角度分析保理对中小企业的适用性,得出结论保理业务对我国广大中小企业有着更大的适用性。[9]李俊(2005)在《论结构性贸易融资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中提出1987年10月,中国银行与德国贴现和贷款公司签署了国际保理总协议,这标志着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正式登陆,1992年2月,中国银行加入了FCI,同时,中国银行北京分行与FCI会员-美国鹰师保理公司签署了保理协议,正式以“出口保理公司”的身份进行业务活动,这也使得我国的国际保理业务逐步驶向了规范化、国际化的良性轨道。[10]2.关于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发展存在问题的研究刘小燕(1998)在《论国际保理业务中债权转让得法律问题》中提出应收账款的转让必须通知债务人,出口商在进口商签定贸易合同时,合同中就应该注明采用保理方式结算,也就是说,债权人出口商品负有将债权转让通知债务人进口商的义务。[11]刘承训(1998)在《银行信贷风险理论:成因、控制和启示》中提到我国的信用环境给商业银行保理业务带来的信用风险。保理业务的推广和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一个坚实的良性的宏观信用环境。保理业务的各个环节都会使银行保理商面临很大的信用风险,而不良的商业信用环境更加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12]朱宏文(1999)在《论国际保理的法律基础》中提出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国际保理法律基础的外在反映,它表明其是建立在应收账款转让的基础上的。供应商将应收账款叙作保理业务后,不再承担债务人的信用风险,也没有继续收款的义务与权利,即使收到了债务人的支付,也无权指使其银行将款项划归到自己的账上。[13]郭慧文(2000)等在《积极开展国际保理业务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中提到目前,我国在对进口商的资信调查、信用风险担保等多方面的经营管理工作较西方商业银行存在很大距离。[14]仁君彩(2005)在《发展保理业务是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可观要求》中提到由于保理业务能够很好地解决赊销中出口商面临的资金占压和进口商信用风险的问题,因而在欧美、东南亚等地日渐流行。入世后,我国的出口企业已经认识到保理的上述优势,将越来越多地放弃信用证要求,而溶入全球赊销的大潮流,出口保理业务量因此将有很大发展。[15]张军、李茂华、于立新(2006)在《WTO与中国国际保理发展》中提出国际保理业务兼具有贸易融资、信用风险担保、销售分户帐管理、帐款回收及进口商资信调查和信用评估等功能,为那些利用简单灵活但风险极大的商业信用结算方式(如0/A或D/A)的进出口商解决了风险和资金问题。[16]冯莹(2007)在《保理在我国的发展及风险防范研究》中提出从国内企业对国内保理的市场需求来看,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迫切需要得到贸易融资和信用担保,而他们的融资渠道和手段则非常有限。[17]3.关于国际保理在我国发展存在问题成因的研究仇志刚,李恒(2004)在《我国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的信用风险及其对策》中提到供应商为了取得银行保理商的预付款融资,而伪造虚假的基础合同。基础合同上的货物或服务或债务人根本就不存在;甚至是供应商和债务人相互串通,骗取银行保理商的预付款。在此情况下,如果供应商骗取预付款后逃匿,银行将承受损失。[18]祖素梅(2004)在《试析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及对策》中提出我国国际保理法律体系建设滞后这一立法现状使得我国开展该项业务时无法可依、有法难依,这无疑成为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发展的又一大障碍。[19]4.关于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发展的对策研究林钧跃、谢旭(1999)在《企业赊销与信用管理》中提出保理商可在信用额度内预付出口商发票金额70一80%的无追索权的融资,出口商可将其作为正常销售收入对待,而不必像银行贷款那样显示在平衡表的负债方。从而改善了资金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资信等级和清偿能力,并进一步融资。[20]谢旭(2003)在《挑战拖欠一东方国际保理中心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出全程信用管理模式的核心管理方法:一是建立以利润为目标的营销管理机制,二是销售管理的流程化设计,三是实行系统规范的信用管理制度,四是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措施和技术规范,五是开发设计全程信用管理软件系统CMS。[21]陈童颖(2004)在《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现存问题研究》中通过博弈分析得出解决我国保理市场价格问题的建议是:降低客户对保理成本的不确定性,促成价格博弈的均衡。建立灵活的保理定价机制。降低保理商成本,以降低保理价格。[22]张廷伟(2005)在《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研究》中提出:一方面,我国立法应该尽快消除将来应收账款转让在法律与实践上的脱节现象,肯定权利人对未来债权的事前处分权利,另一方面国内商业银行在叙做国际保理业务之前,硬充分了解保理合同适用之法律关于将来债权可转让性的规定。[23]廉云(2005)在《发展我国保理业务对策研究》中提出政府应该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微观主体大力开展国际保理业务。[24]张蓓(2006)在《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现状及完善化建议》中提到该把国际保理业务作为一项有特色的金融服务产品进行整体策划。[25](三)研究思路与方法本文通过对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大学四年的理论学习和广泛的阅读以及实践调研,找出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分析其产生原因,最后对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的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能够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对所列内容进行阐述。(四)概念界定国际保理是指保理商在采用赊销(O/A)或承兑交单(D/A)付款期限不超过180天的结算方式中,向卖方(供货商)提供的集出口贸易融资、账务处理、收取应收账款和买方信用担保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三、我国国际保理业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一)我国国际保理市场的供给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1、我国国际保理市场的供给现状(1)我国国际保理业务规模小,发展不平衡。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际保理业务起步较晚;能够开展业务的国理公司或其它经营主体少;因此尽管国际保理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国际保理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尝试,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保理业务的发展十分缓慢。根据FCI(国际保理商联合会)的统计,2007年我国国际保理业务量为329.76亿欧元,同比增加130.60%(2006年为143.00亿欧元)。可见保理业务正在我国蓬勃发展。但2007年全球保理业务量达12991.27亿欧元,我国保理总量仅占全球保理业务量的2.54%,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法国等主要贸易国家存在着很大差距[26]。据统计,2008以来,工行国际保理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截至08年六月底,该行国际保理业务累计发生额已达3.9亿美元。仅7月份一个月之内,该行累计办理出口双保理业务553.8万美元,创单月业务量新高[27]。表120O7年主要贸易国家国际保理营业额Table12007majortradingnationsininternationalfactoringturnover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中国世界总额保理营业额(百万欧元)占全球保理营业额比例97,0007.47%77,7215.98%286,49622.05%89,0006.85%121,6609.36%32,9762.54%1299,127-(资料来源:FCI网站)(2)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供给主体以商业银行为主。我国目前尚没有一家真正的国际保理公司,经营国际保理业务也只是商业银行的一种银行业务。目前只有在中国银行的总行结算部设有一个专负责保理业务的保理处,其他银行保理业务只是有国际部某个处来兼管。行以下的机构及各个分行均没有专门从事保理营销和操作的部门和人员。(3)我国国际保理业务主要以出口保理业务为主。国际保理最适合于批量较小、流动性较强的消费品贸易,而我国贸易并不侧重于这方面。进口保理的业务需求在我国尚未形成。在贸易谈判中一般由进口方采用保理方式,但是国际保理知识在我国尚未普及。(4)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开展存在很多制约因素由于人才和设备的制约,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业务操作上缺乏经验;外业对于国际保理方式还很陌生;国内立法体系滞后,目前还没有出台完善际保理法律规范;而信用意识的薄弱更加大了业务的开展难度。(5)我国国际保理增长势头比较明显。2008年中国的出口保理业务量超过240亿欧元,成为全球第一。同时,中国银行的出口双保理业务量跃居世界第一。2008年,中行继续领跑我国保理业务发展,全行国际保理业务量同比增长超过50%,出口双保理业务量超过21亿美元,稳居全球银行业之首[28]。2、制约因素分析(1)法律风险。尽管我国开展国际保理业务已有十多年,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建立起完整规范的保理业务法律体系。除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只能由银行办理保理业务的规定外,在我国现行金融法律法规中没有设立保理机构的具体条件和管理办法,也没有制定开展保理业务的具体规定和实施办法,从而在制度方面限制了保理业务的进一步发展。虽然我国已经加入国际保理联合会,接受了《国际保理惯例规则》、《国际保理公约》等,但由于各国开展保理业务的实际情况都有一定差异,这些规则尚不能直接用于指导监督我国保理业务的具体实施,目前国内银行在办理保理业务时只能将《国际保理惯例规则》、《国际保理公约》等作为借鉴。因此我国亟待建立一套指导国际保理业务发展的法律体系。目前法律建设滞后这一立法现状使得在我国开展该项业务时无法可依,有法难依。一旦遇到业务纠纷,银行很难保障自己的利益。(2)信用风险。在国际保理业务中,如果货物不符合合同规定而引起争议会使出口商面临货款风险,信用证由于是单据买卖,与货物本身的状况无关而能向出口商提供比国际保理更大的风险保障。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信用证结算对买方最为不利,出口商考虑的只是自身的利益,在国际贸易的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出口商如果始终坚持以这种最不受进口商欢迎的方式进行交易,其市场份额必定面临越来越缩小的局面。同时,由于信用证结算的单据买卖性质,出口方所交运的货物哪怕跟合同要求不符也可以收到货款,这会使我国出口商在国际贸易中不重视对合同的严格执行,从而不利于我国在出口贸易中信用的培养。(3)欺诈风险。间接付款为发生欺诈最为常见的形态,往往表现为卖方扣留因发生间接付款而取得的资金。发生此情况多数表明卖方可能出现了现金方面的压力。发生间接付款的情况多数表明卖方可能出现了现金方面的压力。提前出票是指卖方在发货前提前出具商业发票的行为,这可能是卖方管理上的无意识疏忽,也可能由于其迫切地需要资金的注入,希望从保理商处快速取得资金。空头发票是指卖方利用没有基础交易背景的发票套取银行资金的欺诈行为。空头发票是最为恶劣的欺诈行为,一旦发现空头发票,保理商必须立即终止保理协议,努力针对那些有可能是真实的债权向买方收款,以尽可能地降低损失的程度。(4)运作模式缺乏独立性。在我国,根据人民银行规定,只有银行才能从事保理业务,基本是把国际保理定位成一种单纯的结算产品或融资产品,放在结算业务部门或公司业务部门的一个处室或科室内,而该处室或科室一般没有任何授信审批权,营销的手段也极有限,很难保证管理上的相对独立性,树立独立的保理品牌形象更是无从谈起。而国际保理的风险特性又决定了各地代总行办理国际保理的分支机构操作上手续繁琐,失去了“手续简便”的优势,故业务发展缓慢。(5)银行对业务的市场定位不准。目前,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目标客户群定位是大客户还是中小客户值得考虑。国际保理的功能主要有企业资信调查与评估、贸易融资、应收账款的管理以及买方信用风险担保,这就决定了我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小客户对国际保理业务的需求和依赖性更强,而大客户,也就是那些国有大型企业、跨国公司、上市公司等由于自身融资能力较强,设有独立的财务部门,财务管理水平高,对国际保理业务的融资、账务处理等倚重程度相对较低。另外,成长中的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往往处于弱势,这些企业要想扩大出口,就要提供有利于进口商的条件,那就意味着要采用赊销、承兑交单方式,这时最好的选择之一就是出口保理;所以,我国保理的目标客户群应是中小客户。(6)银行软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第一,业务人才相对匮乏。保理业务是一项技术含量高且专业性较强的业务,办理这项业务需要市场营销、风险管理、行业分析、法律、会计结算等有经验的专门从业人员共同配合完成。而保理业目前这方面的人员配备与实际需要还有相当差距;第二,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手段则显得比较落后,科技化程度低。总体上看,缺乏高效、快捷的结算支付系统;健全、科学的核算系统;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和通讯网络,而且计算机应用软件配套能力较差。保理业务的信息服务系统是建立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及通讯技术之上的,如FCI启用了保理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FACTORING),实现了成员间的电子数据交换,使各成员间的信息传递完全通过计算机进行,大大提高了业务处理速度。但它的服务范围目前还只局限于一些发达国家与地区,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商授信体系仍未建立,目前我国一直未开展进口保理业务也有这个原因。(三)、我国国际保理市场的需求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1、我国国际保理市场的需求现状(1)需求迫切。首先,对于大企业来说,资金比较充裕。他们不再满足于银行提供优惠的贷款,而对银行的综合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在资产负债表上经常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如何盘活和有效利用这部分资产,降低融资成本,成为他们很关注的一个问题。其次,对于小企业来说,中国现有企业数约1000万,其中99%是中小企业,急需流动资金支持与专业的金融服务产品[29]。它们普遍处于成长阶段。资金需求的增幅往往超过自有资金的积累速度,往往面临着比大型企业更严重的现金流缺口现象。然而,在现实中小企业很难象大型企业那样到资本市场去融资也很难取得银行贷款。同时其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很难象大型企业那样开展非常有效的信用管理。国际保理业务恰好满足了中小企业全方位的金融需求。(2)潜在需求大。从我国外贸出口总量及出口结构分析,在我国的出口结构中,日用品、纺织、电子产品及化工医药产品等消费品占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这类产品结算周期短,比较适合叙做保理业务。如再以我国目前出口结算方式中赊销占比70%左右的口径计算,我国出口贸易量中有超过35%适合叙做国际保理业务。据统计,我国对外贸易2005年达到1422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增长28.4%.这样我国2005年单出口保理也有约2667亿美元的潜在市场[30]。而这与2005年我国国际保理的实际业务量仍有很大差距,说明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很广大。(3)需求个性化。2001年我国入世以来,企业由于各自业务运作方式和经营环境的不同,对国际保理业务需求个性化彰现。过去那种千篇一律的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4)需求市场化。随着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兴起和外资银行进入,银企双向选择空间充足,企业可以在充分考虑银行的实力和服务的质量、效率的基础上选择叙做国际保理业务的银行。2、制约因素分析(1)信用交易制度在我国尚未普遍建立。长期以来,我国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商业信用体系,表现在进出口商们长期过度地依赖银行信用,没有真正懂得在国际贸易中建立并使用商业信用的意义所在。与传统出口方式相比,汇付、托收(特别是D/A)和赊销的风险暴露程度很大,出口商随时都会因进口商的信用危机而遭至“货款两空”。为了安全收汇,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国际贸易活动中除了对业务关系比较密切的老客户或是分公司使用托收方式进行货款结算外,主要采用信用证方式。因而首先使其在观念上就对国际保理业务有了排斥心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的发展。(2)出口保理在国内出口企业中的的认知度不高。我国的外贸从业人员对出口保理不了解或很少了解,甚至与出口保险混为一谈;即使有一少部分人对出口保理有一些了解,然而也只是见其短而未见其长。因为如果由于出口商产品质量、价格等原因发生贸易纠纷而导致进口商拒付,保理商对出口商的损失不负赔偿责任。因此,也就直接影响了出口商采用出口保理的积极性。(3)国际保理价格令人望而生畏。国际保理业务看,手续费偏高,也是阻碍国际保理业务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在国内,银行一般按应收账款金额收取的账户管理费、资信调查费、额度该定费等手续费通常为2%至6%,再加上对企业获得的预付款收取利息,保理费是信用证业务费用的十倍左右,也是国外保理费用的好几倍[31],这常常使进出口方双方望而止步。四、中国国际保理业的发展策略建议(一)从政府角度发展我国国际保理业外部环境的策略建议1、出台相关的政策,提供政策支持(1)鼓励出口企业普遍采用国际保理结算方式。政府必须出台扶值政策,一方面,降低国际保理费用,鼓励出口企业应用保理业务以扩大对外贸易;另一方面,鼓励国有商业银行拓展自己的业务经营范围,放宽业务准入条件和简化业务准人手续,引进利益驱动机制,使出口商、保理商都能在开展保理业务中有利可图,从而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引导、示范。(2)人民银行或银监会作为监管机构,一方面应鼓励有能力的商业银行开办保理业务,另一方面,也应允许设立专门的保理机构。从机构设立方面,可信鉴国外的经验。保理公司的运作与银行不同,有一套专门的操作规范和操作系统需要有十分丰富的专业知识、对市场的熟悉及科学的信用评估体系。我国可考虑引进国际知名保理公司,以独资公司或合资公司的形式进入我国的保理市场,来加速国内保理机构的建设。2、适当改变监管模式,提供创新动力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有效分散国际保理业务的风险。我国银行监管体系应逐步由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过渡。但在目前国内的现实条件下,应坚持分业监管的模式,待条件发展成熟时,我国的金融监管应逐步走向“混业经营,统一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以及以金融监管为主体,完善的金融机构内控制度为基础,行业自律为纽带,社会监督为补充的四位一体的复合型银行监管体系。在人民银行及各商业银行内部设立创新基金,对创新行为予以激励,人民银行监管部门也可以采用特许权、专利权等措施对业务创新进行保护。要尽可能地简化创新业务的审批程序。3、推进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提供良好的制度安排国际保理是有一定经营风险的新型金融服务产品,它对现代商业银行的基本制度要求是,“内生”出一种新的经营增长机制,确保银行资产在市场竞争中的保值和增值。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股份制改革中将逐步形成一整套有激励、有约束、高效率的企业经营机制。它有助于银行经营充分施展活力,开辟新的金融服务领域,而且可以完善资本金来源渠道,更好地化解风险,这些都为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4、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营造有利的法制环境我国的立法机关或者金融监管机关应该根据《国际保理业务惯例规则》和《国际保理公约》的规定抓紧制定适应我国国情的、统一标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进出口保理业务协议》,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修订、补充、完善制定出我国国际保理的第一部基本大法《国际保理法》。中国人民银行应尽快放开对保理业务的种种限制,让保理业务从银行中独立出来。成立专业部门,遵循独立的规则,进行独立操作。其次,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银行经营任何业务都须按照《商业银行法》及有关规定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或备案才可以开办。最后,确立不同于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国际保理业务的融资标准,使最需要获得保理支持的中小企业获得实惠。5、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1)强化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企业内部加强信用管理,是提高我国市场交易信用程度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加强企业信用管理,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因受信不当导致和约不能履行以及授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现象的发生,而且可以形成对失信企业和机构的市场约束机制,使信用记录不良的企业在各企业的客户管理中被筛选掉,使其没有市场活动的机会和空间。(2)加快征信数据的开放和信用数据库的建立。在目前管理体制下,应由国家统筹,设立国家征信中心。各级行政、司法、金融、税务等部门应按规定向征信中心提供信用资料,同时可以共亨信息资源,这样,国家才能收集完整的个人或企业的信用资料,构建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政府要积极推动各部门的公共信息向社会开放,同时监督市场经济主体间依法公开、公正地披露信息和取得使用信息的义务和权利得以实现,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二)从银行角度发展我国国际保理供给市场的策略建议1、风险策略建议我国应该参照国外成功的信用管理经验,建立全国统一集中的,与国际接轨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应该将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信用征集系统、工商局工商企业注册登记与信誉管理系统等体系加以整合,在打破部门封锁和保护商业秘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一个全国统一集中的,与国际接轨的信用信息数据库。目前,在上海、江浙,广东等地已经建立起了一些信用信息库,其他地区也正在着手建立类似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可以达到,只要输入一家企业名称,数秒钟后电脑屏幕上就会显示出这家企业的信用内容,包括登记资料、被处罚记录、年检情况等。但这对于保理业务这样一种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行业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全国各地的信用信息库整合起来,建立全国统一集中的信用信息网络。这样保理商在叙做保理业务,开展资信调查就可以更加快捷和准确,从而提高保理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2、营销策略建议(1)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的全员营销策略,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一切经营活动以获得客户最大满意程度为目标而展开。从国际保理业务的设计、定价、服务到推广等一系列活动都要从客户和市场的需要出发。充分调动全行员工开展市场营销的积极性,制定合理的业绩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激发其营销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现代市场营销理念深入人心。逐步建立以客户经理制为核心的营销队伍。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熟悉国际保理业务的特征和操作规程,培养其社会交际能力和营销能力。同时实行客户经理制,加强银行与客户在国际保理业务中的的联系与沟通,为出口商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服务。(2)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的多元化促销。针对客户对该项业务知之甚少的现状,商业银行应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在客户日常办理业务过程之中,向其宣传该项业务的优势,并为有意向开办此项业务的客户提供方便条件,提供尝试期优惠费率,使其尽快掌握办理程序,调动其办理该项业务的积极性,扩大业务有效需求。加强信息传播,利用大众媒介发布银行的形象创意和国际保理服务服务企划;借助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的舆论阵地,举办参与各种大型会议、商贸洽谈、知识竞赛和社会公益活动,使广大中小型外贸企业对国际保理业务有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利用网络营销,客户有更大的主动性,表达自己对保理服务的意见和愿望,银行可回答客户的咨询、收集客户反馈的信息,及时纠正服务过程中的种种偏差,实现银行与客户双向互动。网络传播还具有多维性特点,可以克服传统市场营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可在同一时刻对多个客户进行营销服务,降低银行营销成本,提高工作效率。3、自身建设策略建议(1)提高银行的从业人员素质。一方面,可进行专业培训,组织人员参加FCI组织的保理函授课程学习和考试,以获得FCI颁发的合格证书;另一方面,可以邀请一些与本行业往来密切的国外大的保理公司人员来行介绍国外保理业务的经验、最新动态及风险防范,同时国内各分行之间的人员应定期研讨,交流业务情况,研究《国际保理业务惯例规则》和《仲裁规则》,并像建立代理行报告那样,建立一套完整的国外保理业务公司情况的文件,分析其批准率、费率、赔付率及作业效率,做好选择国外保理公司的工作。只有这样请进来、走出去,才能不断提高作业水平,更好地向客户介绍保理业务。(2)提高银行的技术水平。加大对新技术的应用力度以及对保理业务软件的开发和研制。保理业务处理软件包括日常交易处理、各类报表及风险控制、交易决策三大板块,通过采用最新的网络技术和自动化处理流程,能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处理时间,并能提供保理业务风险预警系统管理和决策依据。不断提高银行电子化程度,加快计算机网络建设,为保理业务的开展创造条件。(3)加强银行的风险调控机制的建设。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与发展,银行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和方法,通过银行间的信息共享,加强对进出口企业的资信管理了解,使银行的工作处于主动有利地位。(4)实现银行的国际化运作。国内商业银行应积极加入FCI。这个当今世界最大的保理商组织实行会员制,通过严格的审查己经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980家会员,其会员资金雄厚,营业规模大,保理服务的经验丰富,掌握了当地众多贸易商的运营资料和资信状况。因而参与这个组织有助于商业银行及时获得各个会员的资信状况,以便确定优秀的合作对象。同时加强与世界知名保理商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它们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三)从外贸企业角度发展我国国际保理需求市场的策略建议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国际保理业务要转变传统观念,首先就要了解新的观念。外贸工作者只有在对国际保理有了充分的了解后,才能真实体会到它相对于其他传统结算方式的优势所在。出口企业可以通过报章、期刊、网络了解到什么是国际保理,以及它在当今国际贸易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可以向其当地银行咨询,参加银行举行的国际保理业务推广活动,感受到国际保理其实就在身边,它是新的结算工具,但可以和其它传统结算方式一样轻松地获得,同时通过推广活动中的成功案例可以切实地了解到国际保理对于企业的作用;还可以从己经进行该项业务的同行或客户那里了解相关信息,拓宽眼界。同时,出口企业还应主动学习并掌握跟国际保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只有对国际保理的概念、职能及特点有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了解,出口企业才能体会到它在出口中的优势,以及更正一些误解[19]。2、树立商业信用的观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1)严格执行出口合同。为了避免进口商由于货物不符而提出异议,致使保理商免除对应收账款的担保,我们在货物交运时一定要严格依照合同所规定的条款,包括货物品质、数量、包装、交运期等等。如有特殊清况而使合同规定的条件不能实现,如因天气原因船期延误而无法按原来约定的时间交运货物,可以与进口商进行合同的更改,以确保最后合同内容与货物完全相符。同时,在我国出口产品中,纺织品这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较大份额,而这部分产品难以完全精确地按某一数量交货,因此我国出口商可以在数量条款中规定一定的机动幅度,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的利益。(2)合理使用融资款,协调好出口计划。为了更好地防范国际保理可能给出口商带来的风险,出口商除严格按照合同交运货物,以降低遭遇损失的可能性外,还要注意对融资款的妥善使用及协调好出口计划。国际保理的融资款应作为企业的流动资金使用,投入周转较快的项目。另外在国际保理中还应注意一点,保理商承担的是信用额度内的风险担保,出口发票中超过额度的金额不予担保,因此出口商要协调好出口计划,尽可能依据信用额度发货。这样货款就可以全部有保障,而出口商在交付货物的时候如完全符合合同规定,就不必担心融资款有被收回的风险,可以放心地使用将货款用于生产和经营中。3、妥善处理贸易纠纷,确保国际保理业务顺利进行出口商应严格按照《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买卖合同全面、正确地履行合同义务以减少由于交易风险引起的争议,应在买卖合同中规定贸易纠纷提出有效的时限。由于国际保理业务所应用的范围是远期放账交易,买方可以先提货后付款。而《国际保理业务管理规则》中有规定出口保理商在付款到期日后90天内,收到进口保理商签发的有关债务人提出的贸易纠纷的通知均是有效的。因此,在买卖合同中明确规定纠纷提出的时限,比如收到货物后两周内,便可以避免买方因市场行情变化而反过来挑剔货物品质情形的出现。出口商应在买卖合同及发票上注明“货权在货款全额支付前仍属于卖方所有”这样就可以避免在进口商拒付时货款两空的局面。若产生贸易纠纷时应主动积极地配合保理商,并承担相应的解决纠纷的费用。五、结束语国际保理从其产生到蓬勃发展是它适应当今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是在国际买方市场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应运而起的。它同传统的非信用证结算方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性。但国际保理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缓慢。虽然近两年发展势头良好但整体上仍处于初始阶段。今年年底我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有专家预测,中外资银行在国际保理业务方面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这也更表明了加快我国国际保理业务发展的紧迫性。认识到了国际保理的优势性、当前发展的落后性以及发展的紧迫性以后,我国就应当尽早实施改革措施,多方面共同努力。政府主管部门和立法机构应充分重视,从立法、金融业务的审批和监管各环节着手创造一个有利于促进我国国际保理业务发展的环境;对于从事或打算从事保理业务的银行和专业公司来说应着力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完善、人员培养、国际惯例的学习研究等方面来提高保理业务的服务水平;进出口企业则应该积极转变观念,在合适的条件下主动采用国际保理的结算方式。由于水平和时间所限,本人未能提出更为详细、全面的国际保理发展策略建议,而是仅提供了一个粗浅的策略框架。但无论采取那种策略,都必须要符合这样几个特征:全局性、长期性、适应性和相对稳定性,要根据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新的调整。我们相信,在金融界、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经贸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的环境和各项条件将越来越完备,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蓬勃发展。参考文献[1]PeterM.Biscoe.LawandPracticeofCreditFactoring[J].London.Butterworths,1985(3):77~78[2]SidneyRutberg.FactoringBusinessHeatsUpInternationally[J].BankingInformationSource,1989(7):56~57[3]Soufani,Khaledza.Onthedeterminantsoffactoringasafinancingchoice:evidencefromtheUK[J].SocialandScienceResearchNetwork,March-April,2002:66~69[4]FCI(国际保理商联合会)[5]单建保.保付代理和包买票据[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110~111[6]朱宏文.国际保理法律与实务[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62~64[7]于立新.现代国际保理通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143~145[8]钱明.保理业务及其金融风险的规避[J].律师世界,2003(06):24[9]陈晓红、谢晓光.保理对我国中小企业的适用性分析及运作模式探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2):23~25[10]李俊.论结构性贸易融资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5:34~36[11]刘小燕.论国际保理业务中债权转让的法律问题[J].山东法学,1998(5):77~79.[12]刘承训.银行信贷风险理论:成因、控制和启示[J].四川金融,1998,(5):2~7[13]朱宏文.论国际保理的法律基础[M].国际经济法论丛,第二卷,法律出版社,1999:369[14]郭慧文等.积极开展国际保理业务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报,2000(3):54[15]仁君彩.发展保理业务是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可观要求[J].经济师,2005(2):35~37[16]张军、李茂华、于立新.WTO与中国国际保理发展[J].国际贸易,2006(5):51~53[17]冯莹.保理在我国的发展及风险防范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27~33[18]仇志刚,李恒.我国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的信用风险及其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4,2:24[19]祖素梅.试析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及对策[J].北方经济,2004(1),P37~39[20]林钧跃、谢旭.企业赊销与信用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98~101[21]谢旭.挑战拖欠一东方国际保理中心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66[22]陈童颖,邹小芫.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现存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34~38[23]张廷伟.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20[24]廉云.发展我国保理业务对策研[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34~45[25]张蓓.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现状及完善化建议[D].华东师范大学,2006:47[26]张军、李茂华、于立新.WTO与中国国际保理发展[J].国际贸易,2006(5):75[27]于立新.现代国际保理通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143~145[28]胡西平等.中国金融前沿问题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2001:123~126[29]王瑛,对我国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的认识和思考[J]金融经济,2004(4):65~72[30]祖素梅.试析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及对策[J].北方经济,2004(1):37~39[31]赵奕.我国保理业的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投资,2006(6):69~74致谢在本论文成文之时,我首先要由衷感谢尊敬的肖老师。肖老师的教学和研究任务非常繁重,尽管如此,他仍在百忙之中为我做了悉心的指导,从论文构思、选材、结构调整到遣词造句都细细加以斟酌。郭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平易近人的风范令我受益非浅。此外,非常感谢在论文资料收集方面给予我大力帮助的朋友,他们使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实践中的资料,还有我的家人,他们一直以来都关心和支持着我,为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以此来回报所有关心我的老师、朋友和家人。课程论文关于国际保理业务及其在我国开展问题的研究摘要:国际保理是一项新的国际结算手段,近20年来它在世界各国的国际贸易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这项业务在我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与我国迅速提高的国际贸易地位极不相称。在介绍国际保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保理业务的发展状况,并进一步提出了推广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对策。关键词:国际保理;现状;对策;Abstract:Internationalfactoringisanewmeansofinternationalsettlement,overthepast20yearsallovertheworldininternationaltradehavebeenwidelyused,butthebusinessinChinaisstillinitsinfancy,therapidincreaseinChina'sinternationaltradestatusdidnotmatch.Inintroducingtheinternationalfactoringanalysisbasedonthefocusofourfactoringbusinessdevelopment,andfurtherputforwardthepromotionofinternationalfactoringthedevelopmentofcountermeasures.KeyWords:internationalfactoring;situation;countermeasure

目录一、引言5二、国际保理业务概况6(一)国际保理的含义6(二)国际保理的产生和发展6(三)国际保理的功能和特点6(四)国际保理的业务流程7(五)国际保理业务的优势8(六)国际保理业务的劣势8三、我国国际保理业务发展现状9(一)业务操作并未完全采用国际通行做法9(二)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个别业务10(三)不能改善中小进出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10(四)缺乏再担保,中资银行无从转嫁风险10(五)国际保理业务还面临一些技术难点10四、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0(一)信用交易在我国尚未普遍建立10(二)国际保理业务法规建设滞后11(三)我国银行对国际保理业务的目标客户定位不清11(四)缺乏专业的国际保理从业人才11五、发展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对策建议12(一)我国政府应该努力营建推动我国保理业发展的环境121.政府要强化服务职能122.政府要制定扶持政策123.政府要制订保理业务法律法规12(二)银行要加强自身建设,大力发展国际保理业务121.加强与世界知名保理商的交流与合作122.提高保理业务在客户中的认知度133.加快国际保理业务人才的培养13(三)外贸企业应加强自身信用建设和管理131.企业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132.企业应该加强自己的信用意识和信用建设13参考文献14一、引言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国际市场主动权逐步由卖方转向了买方,导致世界贸易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不可逆转,出口商为扩大出口,并力求使自己的商品占领国际市场,除了采用高质量、低价格作为竞争手段之外,尤其重视在结算方式上向买方提供更有竞争力的贸易条件。传统的结算工具——信用证,对出口商有利而对进口商收取货物风险较大,所以近年来,信用证结算的比例逐年下降,而受进口商欢迎的赊销方式逐渐盛行。竞争的多样化,使得付款方式也成了竞争的重要因素,买方市场的进口商更愿意采用赊销(O/A)、承兑交单(D/A)等非信用证结算方式,这些方式不占用其资金、得以保障其对货物的权利,并能减少其为支付而承担的费用。在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中,非信用证结算已达80%以上。出口商为了扩大出口,占领国外市场,除了利用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竞争手段外,也不得不以对买方有利的灵活支付方式吸引客户,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企业出口常常碰到的困境是:对国外客户资信不了解且对方不愿意采用信用证支付方式;为适应国外市场多变的特点,每次发货数量有限且批次多,如采用O/A或D/P等对买方有利的支付方式,出口商则会面临信用、外汇风险和资金融通、账务管理和追收应收账款以及可能的坏账损失等一系列问题,高风险使得出口商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国际保付代理,即国际保理(InternationalFactoring)正是顺应这一情形产生的,即由保理商以收购应收账款债权的方式向出口商提供出口融资结算,特别适合中小企业出口付款期限不超过180天的中小额消费品交易。目前在全球贸易中保理融资结算已成了众多中小企业的首选。国际保理,由于能很好的解决赊销中出口商面临的资金占压和进口商信用风险问题,近年来在国际上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各国出口商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推动出口贸易发展的新动力。尤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国际保理已日益成为金融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国际保理商协会(FCI)的一份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保理业务量达11342.88亿欧元,其中欧盟、美、日分别占67.7%、8.46%、6.57%,总计达82.73%。但国际保理业务在国内发展并不顺利,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内地国际保理业务量为66亿美元,而同期仅香港的国际保理业务量就达97亿美元。这与我国的贸易大国的身份是极不相符的。国际保理商组织亚洲区副主席曹东在第四届上海国际金融论坛上的发言[EB]/news.asp?id=422表明我国的国际保理业务还远远没有被理解和普遍接受,国际保理商组织亚洲区副主席曹东在第四届上海国际金融论坛上的发言[EB]/news.asp?id=422一、国际保理业务概况国际保理的含义国际保理是国际保付代理的简称,英文为factoring。系指出口方与保理商间存在一种契约关系。根据该契约,出口方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进口方(债务人)订立的货物销售/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由保理商为其提供贸易融资、销售账务处理、收取应收账款,及买方信用担保合为一体的金融服务。国际保理通常采用双保理制,它是一种涉及双方保理商的保理方式,即有出口保理商和进口保理商,这是区别于国内保理的特征。出口保理商根据出口商的申请从进口国选择进口保理商,将需要核定信用额度的进口商名单提交进口保理商,在进口保理商确定的信用额度内负责催收帐款管理,并于到期日在扣除相关费用后付款给出口商。进口保理商对进口商进行信用调查后确定进口商信用额度并承担信用额度内100%的收取货款风险担保,于到期日付款给出口保理商。事实上进口保理商是出口保理商的保理商。国际保理的产生和发展现代保理业务的发展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保理服务传遍英国及欧洲大陆各国,70年代在亚太地区陆续被采用,目前已遍及欧美、日本及东南亚诸国。随着保理业务的发展,世界上先后建立了几个国际性的保理组织机构,其中最大的是1968年成立的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actorsChainInternational,FCI),它是在荷兰成立的国际性保理组织,它的建立以及1988年正式发布的国际保理公约标志着保理业务在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得以确立。目前,FCI组织已经有150家会员,这些会员分布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国际上的保理业务大多由专业保理公司从事,他们中90%以上是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的会员,有着相同的行业准则和标准化的业务平台。专业保理公司具备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力,能够清晰地识别不同客户的偿还能力和财务状况,并且相应核定信用额度和需要提供的金融服务,给予相对优惠的定价。专业保理公司通常与保险公司合作,在保理业务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可以满足企业多种需求,服务较为周到。他们遵守统一的国际保理业务规则,形成一个完整的国际保理商体系,互相为对方的出口商提供资信调查服务。国际保理的功能及特点1.国际保理业务一般具有如下四种功能:1)贸易融资:企业向保理商转让应收账款,提前实现销售资金回笼,获得融资便利。2)销售账户管理:保理商提供应收账款账户资金的回收、逾期以及进口商信用额度变化情况登记服务,协助出口企业进行销售账户的分户账管理。3)应收账款的催收:保理商拥有专业人员和专职律师为企业提供应收账款的催收服务。4)信用风险控制与坏账担保:保理商对出口企业在信用额度内发货所产生的应收账款提供100%的坏账担保。2.国际保理业务一般具有如下两个特点:1)国际保理业务在较低的费用下提供了包括信用保险在内的全面服务,在许多国家的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其理由在于:一是单独以记账赊销(O/A)、承兑交单(D/A)、付款交单(D/P)方式成交虽然增强了出口商的竞争力,但收汇风险又过大。二是保兑的不可撤销的信用证虽然有最大的收款保证,但是由于其较高的开证费用、管理费用及对进口商较高的资金占用率,削弱了出口商的竞争力。三是信用证业务遵循严格的单一致、单证相符原则,如果信用证下的有关单证出现不符,也可能使原先收汇相对安全的信用证业务变成风险重重的托收业务。因此,选择国际保理结算方式,将保理与O/A、保理与D/A及保理与D/P相结合是最佳的选择。2)由于保理业务是一种BtoB意义上的电子商务,FCI所启用的统一的保理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利用全球数据交换网络传递信息,使得国际保理业务比一般的结算方式更加便捷、准确和高效。国际保理的业务流程国际保理业务有两种运作方式,即单保理和双保理。前者仅涉及一方保理商,后者涉及进出口双方保理商。国际保理业务一般采用国际双保理方式。双保理方式主要涉及四方当事人,即出口商、进口商、出口保理商及进口保理商。如下图:1签订保理商代理合约;9货物装运并寄送货运单据;2签订国际保理合同;10应收账款转移通知书;3申请债务人信用额度;11融通资金;4传递信用额度申请书;12应收账款转移通知书;5对债务人信用评估;13催收货款;6通知核准信用额度;14付款;7通知核准信用额度;15付款;8签订销售合同;16付清余款国际保理业务的优势1.出口商可享受无追索权,手续简便的贸易融资对出口商来说,运用国际保理业务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向卖方提供无追索权、手续简便的贸易融资,出口方出售货物后就可以获得80%的预付款融资和100%的贴现融资。同时由于采用了赊销的方式,因此大大增强了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并有利于出口商对新市场和新客户的培养。此外,出口商采用国际保理业务可以借助保理商了解客户的资信及销售状况,并减轻自身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成本。2.进口商可减少资金积压,降低进口成本对进口商来说,由于基于信用销售,因此可以避免信用证项下较高的开证费用和百分之百的保证金,减少资金积压,降低进口成本。并且由于赊销方式下出口方为进口方提供了1至3个月的融资,因此进口商可以转售货物后再付款,扩大了其现有支付能力下的购买力。还有,相对D/A远期承兑,进口商无须在尚未取得货权的前提下即作出商业承兑,相反在卖方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不符合合同条款时,进口商还可以本着善意的原则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异议并要求索赔。3.商业银行拓宽了市场范围,利润增加对作为保理商的商业银行而言,开办国际保理业务不仅丰富了业务品种,拓宽了市场范围,而且可以带来可观的利润。一般来说,出口保理商银行除了可以获得发票金额0.1%-0.4%的佣金外,还可以通过向出口商提供融资服务获得收益;进口保理商银行由于承担了买方的信用风险,因此佣金比例更高,并可以收取30美元左右的银行费用和一定的单据费用。此外,由于国际保理业务是一种“B2B”意义的电子商务,国际保理商联合会所启用的统一的EDI通讯系统利用全球数据交换网络传递信息,这使得国际保理业务比一般的结算品种更加便捷、准确和高效。可以说,国际保理业务是一种极具应用优势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国际保理业务的劣势1.国际保理公司承担风险大。虽然保理商事先已对进口商的资信进行了调查与评估,并规定了信用额度,但保理商所承担的风险大于信用证开证行所承担的风险。因为在D/A、O/A支付方式下,进口商先收货后付款,一旦进口商到期拒付或因破产倒闭无力付款,进口保理公司就必须自己负责偿付。2.进出口商承担的风险依然存在在国际保理业务中,对出口商而言,主要承担货物的质量风险。如果由于货物品质、数量、交货期等方面的纠纷而导致进口商不付款,保理商不承担付款的风险。另外,进口商可能会联合保理商对出口商进行欺诈。尽管保理商对其授信额度要负100%的责任,但一旦进口商和保理商勾结,特别是出口商对刚接触的客户了解甚少时,如果保理商夸大进口商的信用度,又在没有融资的条件下,出口商容易造成财货两空的局面。3.保理业务的费用问题。保理手续费的多少,取决于交易的性质、信贷金额的大小,承担风险的程度、事务的繁简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收费率的不同,一般占应收账款总金额的1.5%左右,比信用证业务的费用多出好几倍。有的出口商认为,保理手续费太高,使出口商品的成本上升,高于信用证项下的报价。二、我国国际保理业务发展现状比较分析近几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持续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2007年,我国在全球贸易中进出口总额达21740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的地位。与此同时,我国国际保理也发展迅速,从统计数据上看,我国的国际保理业务量从2001年的2.23亿欧元上升至2007年的32.98亿欧元。短短的几年中,我国保理业可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欧美等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仍较大。比如2007年度我国保理业增长速度高达130%,但排名在国际上仅居第10位,其保理量仅占世界保理总量的2.5%,这与我国的贸易大国地位极不相称,我国国际保理的发展现状跟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现状相比仍属落后,具体可见下表:2007年世界贸易规模前10位国家近7年国际保理业发展对比表资料来源:FCI网站资料来源:FCI网站上面的图表和数据很直观的说明我国国际保理的发展现状与我国对外贸易在世界的发展地位极不相称。发达国家之所以不遗余力发展国际保理,正是由于国际保理能保证贸易质量,有效管理国际贸易交易,并能促进贸易发展。我国国际贸易的成绩是非常可喜的,但是我国的保理却与这一现状不相符,由此可见,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不仅发展水平较低,而且很不平衡。这一现状是与国际贸易中信用证使用日渐减少,赊销记帐交易使用不断增多的潮流所相悖逆的。具体的经营现状如下:(一)业务操作并未完全采用国际通行做法国际保理业务是一项区别于传统银行信贷的金融产品。国际通行的做法是:保理商以客户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被接受程度和其赢利情况为融资的主要依据,而不是根据其资产负债表的状况为主要依据。但是目前我国的银行基本上将国际保理业务视为一种单纯的融资结算产品,在操作上采取与银行信贷相似的方法,在为出口商核定保理融资信用额度时,要依据该行的统一授信管理办法办理。这种业务操作,不仅使保理独特的融资功能丧失殆尽,保理业务的拓展也会受到限制。(二)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个别业务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个别业务上,没有体现出国际保理业务所具有的一揽子特色在我国,国际保理业务仍以出口保理为主,只是间接为客户提供坏账担保服务。银行保理业务除融资外,所提供的服务十分有限,也因此影响了保理业务收入的扩大,保理业务为进出口企业提供综合管理服务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三)不能改善中小进出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据统计,中国出口额的60%是有中小企业创造的,但是按现有的贷款通则和有关规定,中小企业要想获得贷款普遍都比较难。按原国家经贸委统计,约有80%的中小企业存在贷款难和融资难的问题。目前,我国银行在开办国际保理业务时,仍将目标客户锁定为优质客户甚至是统一授信为A级的企业,客户选择完全等同于贷款业务。其结果是,难以得到银行贷款的中小进出口企业仍然不能通过国际保理业务满足其资金需求,国际保理服务中小企业的优势未能发挥。(四)缺乏再担保,中资银行无从转嫁风险若开办无追索权保理业务意味着保理商将丧失对融资方的追索权,因此有必要对资金风险进行控制和分散,国外保理商通常会将保理营业额的2/3向保险公司进行再投保,一旦发生银行核准信用额度内的坏账,由保险公司给予一定比例的赔偿,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可以降低保理商所承担的经营风险。我国尚无保险公司为商业银行开展“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转让”业务提供保险,开办保理业务的中资银行必须独自承担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因此增加了风险成本,降低了实际收益率。(五)国际保理业务还面临一些技术难点现阶段中国内地银行业开展国际保理业务还面临一些技术方面的难点。目前,我国还处于国际保理业务发展的初级阶段,与FCI会员之间的协作有限,因而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评估显得十分困难。同时,我国的银行习惯的还是重视抵押品的信贷文化,忽视对于客户的信用评估能力和资金流动的监控能力。此外,我国银行在开展国际保理时过于注重融资业务,没有发展到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应收账款管理和会计服务,金融机构对于客户的信用评估只能依赖贷前的审查而不是信贷中的动态监控,因而难以有效控制风险。三、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信用交易在我国尚未普遍建立长期以来,由于受预付货款、D/P(付款交单)、信用证等传统交易方式的限制,我国出口企业满足于用传统结算方式进行交易,还不能完全适应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保理业务。大多数出口企业仍习惯并普遍接受基于银行信用的信用证方式进行结算,而对国际保理业务的概念、运作机制、操作要求、优势所在等含糊不清,一知半解,甚至很多企业对保理业务不信任,认为自己不会得到像保理宣传中描述的优势服务,因此首先使其在观念上就对国际保理业务有了一种排斥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的国际贸易目前主要仍以服装、手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些产品主观检测性强,易引起合同纠纷。而在保理业务中,买卖双方对产品有争议或买方挑剔产品质量时,保理商是不承担付款责任的。因此,出口商宁愿选择传统的贸易结算方式。(二)国际保理业务法规建设滞后尽管我国开展国际保理业务已有十多年,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建立起完整规范的保理业务法律体系。除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只能由银行办理保理业务的规定外,在我国现行金融法律法规中没有设立保理机构的具体条件和管理办法,也没有制定开展保理业务的具体规定和实施办法,从而在制度方面限制了保理业务的进一步发展。虽然我国已经加入国际保理联合会,接受了《国际保理惯例规则》、《国际保理公约》等,但由于各国开展保理业务的实际情况都有一定差异,这些规则尚不能直接用于指导监督我国保理业务的具体实施,目前国内银行在办理保理业务时只能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