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考论》读书报告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4/12/wKhkGWWStWCAO1T0AAH7tGjoc54609.jpg)
![《“封建”考论》读书报告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4/12/wKhkGWWStWCAO1T0AAH7tGjoc546092.jpg)
![《“封建”考论》读书报告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4/12/wKhkGWWStWCAO1T0AAH7tGjoc546093.jpg)
![《“封建”考论》读书报告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4/12/wKhkGWWStWCAO1T0AAH7tGjoc546094.jpg)
![《“封建”考论》读书报告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04/12/wKhkGWWStWCAO1T0AAH7tGjoc546095.jpg)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封建”考论》读书报告渤海高校硕士讨论生读书报告
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班级:2024级专业:世界史
姓名:李月明学号:2024030062
密封线
报告题目:《“封建”考论》读书报告
一、书目信息:
书名《“封建”考论》
冯天瑜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号978-7-5004-8815-6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字数110千字开本16开
页数445价格57.00
二、评分要求
全书内容提要不能超过全文三分之一。报告内容语言流畅、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观点和论述要完全全都,行文简洁明白。心得真实,无抄袭与剽窃现象,如发觉抄袭与剽窃现象,取消成果。总分为100分。
三、老师评语
请依据写作内容给定成果,填入“成果”部分。
阅卷老师评语
成果
评阅老师签字:20年月日
注1:本页由报告题目、书目信息有同学填写,其余由老师填写。提交试卷时含本页。同学从其次页开头写作,要求见蓝色字体部分。
注2:“阅卷老师评语”部分请老师用红色或黑色碳素笔填写,不行用电子版。无“评语”视为不合规范。注3:不符合规范试卷需修改规范后提交。
密封线
《“封建”考论》读书报告
李月明
提要《“封建”考论》探讨了“封建”的本义,介绍了中国、日本和西欧“封建”社会的
进展状况,体现出他们之间的共性和共性;着重指出“封建”一词在中国的适用范围,近
代以来历史学家们绽开激烈争论,最终以郭沫若的五种社会形态说占据主流。但这种说法
现在已经遭到批判,本书从“名辨”的角度重新探析中国的“封建”社会。其中曾学习中
国传统文化的日本,在“封建制”的进展演化过程中与中国社会有着质的不同,这与当时
日本的社会进展趋势有着必定联系。
关键词封建制泛封建化名实错位
一、简介
冯天瑜,1942年诞生于湖北红安,现为武汉高校历史系教授、中国传统文化讨论中心主任。1986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同时也是“汉水文化”文化讨论的开创者之一。他主要从事思想文化讨论,探讨中国文化史的框架体系和明清文化史,讨论成果颇丰,主要著作有《中华文化史》、《中华元典精神》、《明清文化史散论》、《张之洞评传》、《辛亥武昌首义史》等书。现在还从事“中、日、西文化互动与近代术语形成”讨论,以术语为切入口,探讨近代中国与欧美、日本间文化简单的三边互动关系,从文化传播学和文化发生学角度,考察中国近代文化的形成与进展。
二、《“封建”考论》的主要结构和内容
(一)主要结构
名目:题记
第一章古义演绎
其次章中外通约
第三章名实错位
第四章正本清源
第五章制名指实
结语
(二)主要内容
密封线
题记中介绍了写此书的背景及缘由,着重叙述了中文与西洋文对译过程中存在概念与指称差误、错植的现象。“封建制”一词在与西语feudalism对译时就消失概念的误植,造成了严峻的后果。因此,通过语义学来论述“封建”一词的本义、西义,梳理“封建”概念的轨迹,从而提出一种取代泛化“封建”的改良思想。
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一,从语义学分别解释“封”与“建”的含义,从而得出“封建”一词的古义:按宗法-等级原则封土建国、封爵建藩;阐述了西周封建制的进展和东周封建制的解纽。其次,论述了皇权时代(秦至清)对“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表明“郡县制”是当时社会进展的大趋势。第三,指出中国语境中的狭义“封建”与广义“封建”,其中狭义“封建”指商周的政制,尤其是西周的“天子建国”和“诸侯立家”,广义“封建”指商周至明清各朝代的各种分封形态。
其次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一,西欧封建制度的来源:罗马因素和日耳曼因素;其次,“封建主义”的三种定义:一是16世纪法国法学家在讨论中世纪北意大利人波河流域的封土律时,开头对feudalism的讨论,二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已概括出西欧feudalism的基本属性,三是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界定了封建制度;第三,对feudalism的解释及西方史学界对西欧“封建主义”的熟悉;第四,重点突出比较中西方封建制度的异同,并且将西欧封建制定义为“契约封建”,中国的封建制定义为“宗法封建”。第五,论述了与西欧封建制极其相像的日本封建制的进展和变迁以及欧日学者对日本“封建制”与西欧“封建制”的比较讨论;第六,叙述了清末民初的中国学者将“封建”的古义与西义相结合来划分中国的历史分期。
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探讨了中国“封建主义”的名不副实的问题极其这种名实错位的发生的过程:首先陈独秀因套用日本、法国的观点而提出“封建”等同于中国的落后、陈腐,消失“泛封建化”的萌芽,其次列宁认为当时中国为“半封建”社会,从而将“泛封建化”提升为普世观念,再次经过中国社会史论战,“泛封建化”的观念获得了学术形态,为以后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最终争论了对“反封建化”特殊是斯大林的“五种社会形态说”的扬弃。
第四章的主要内容:第一,重新解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封建社会论,指出“泛封建化”的观念并非出自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马克思的社会分期只适合西欧,并不具有普世性的概念。其次,介绍近代以来的中国学者不是都信奉历史进展的单线论,仍有很多学者对这种单线论的“泛封建观”提出质疑,并著书加以论述自己的观点,如周谷城的《中国社会之结构》、王亚南的《封建制度论》、胡适的《今日思想界的一大弊病》、瞿同祖的《中国封建社会》、
密封线
钱穆的《国史大纲》、张荫麟的《中国史纲》、雷海宗的《中外的春秋时代》、李剑农的《中国经济史稿》、缪凤林的《中国通史要略》、费孝通的《皇权与绅权》和梁簌溟的《中国文化要义》等,主要观点是以商周时期为为中国的封建社会,秦至清各朝代不属于封建制的范畴,而是大一统的专制皇权时代。
第五章的主要内容:第一,通过对“泛封建观”的批判,“封建制”的名与实得以正源,那么接下来就面对中国的历史分期的变化以及各个分期段的命名问题,中国的学者也进行了尝试,提出了自己对中国历史分期的熟悉。如梁启超提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治乱观三分法,夏曾佑按历史演化划分为“上古、中古、近代”三期等。每个人的历史分期命名都不尽相同,那么历史分期命名应当以何种标准来确定成为当今学者关注的问题。提出了四条标准:制名以指实、循旧以创新、中外义通约、形与义切合。其次,当代学人包括中国大陆、港台及海外华裔学者、欧美日本学者对中国“泛封建观”的批判。第三,重点论述秦至清的皇权时代是由宗法制、地主制、专制帝制综合而成的社会形态,并且分析了这三种制度的历史变迁。第四,对中国历史进行了粗略和具体的划分:粗略的分为原始时代、封建时代、皇权时代、共和时代;具体地分为原始群时代、氏族共同体时代或万邦时代(先夏及夏代)、宗法封建时代(商代及西周)、宗法封建解体时代(春秋、战国)、皇权时代前期(秦至中唐)、皇权时代后期(中唐至清)、共和时代(民国、人民共和国)。
结语中指出关于“封建”名实问题至今尚无定论,但对于论争的缘由和性质提出三个有见地的观点。
三、个人感想
(一)对日本封建制熟悉
日本封建制酷似西欧封建制的问题始终为史学界所关注,甚至这种相像性也被视为近代日本能够快速地、毫无阻力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缘由。最早发觉日欧封建制的相像性的是幕末时期进入日本的西洋人,他们身临其境地观看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生活状况等,通过对比得出日本是“东洋版的封建制度”。那么日本的封建制是如何形成的和进展的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政治上,从氏姓制时代开头,日本的官职世袭,并且拥有土地和部民。在7-8世纪时,日本仿照学习中国唐朝的律令制度,废除日本的世袭制,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心集权制,但这种社会状态仅存在了二百年左右,天皇的权威下降,大权旁落于摄政、关白,形成摄关政治,也就是外戚专政。到了11世纪,天皇为了与摄政争夺权力,依靠武士形成院政政治,从今武士阶层开头登上政治舞台,相继建立了镰
密封线
仓幕府、室町幕府和德川幕府,武家政治统治日本长达7个世纪之久。在镰仓幕府时期,幕府将军与地方豪强武士结成主从关系,将土地赐封给武士,武士以“忠”为信条守护将军的国土;室町幕府时期,这些武士掌握了地方的政权,土地增多;到了织丰时期和德川幕府时期,幕府体制建立并逐步完备,形成支配全国的幕府和坐镇地方的大名的幕府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二元政治体制。经济上,大化改新后日本废除了世袭的领地和部民,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用调制,但推行一段时间后就难以维持,当时的人民为了躲避沉重的赋税,将土地交给有势力的贵族以寻求爱护,成为贵族庄园的开采者,实际上形成了所谓的依附农夫。室町幕府时期,守护大名领国制形成,大名掌握大部分的庄园,拥有由武士组成的家臣团,领有部民,成为地方上的大封建主。德川幕府时期的幕藩体制将将军与武士通过领地和禄米分封,结成君臣主从关系,大名、武士等对将军宣誓效忠,幕府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拥有肯定优势,但大名在自己的领地同样有高度的自治权,享有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的独立权利。可以说镰仓幕府时期是日本封建制的萌芽时期,室町幕府时期是成熟时期,德川幕府时期是形成确立时期。从日本的政治、经济进展的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日本有封君封臣和封土制,王权的衰微、主权分割,职官世袭,庄园制经济,武士阶级,农夫依附等等,这些社会特色与中世纪的欧洲极其相像,但是在那个时期世界仍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东西方消失如此类似的社会形态是令人惊异的,这与人类文明在几乎同一时期不约而同地迈入农业文明的门槛是一样的。
(二)对“封建制”正本清源的熟悉
在“泛封建观”消失之时,就已有质疑之声,他们拒绝照搬西欧封建社会形态的模式,而是立足于中国历史的实际进行分期,并且将“封建”的古义与西义相融合,重新命名“封建”一词。在20世纪30年月至建国前关于这方面的论著有很多,这些著作都批判了“泛封建观”,并提出自己对中国历史分期的划分。建国后,中国历史编撰受苏联的影响,“五种社会形态说”成为中国历史分期的官方划分标准,直到现在,这种划分方法始终存在于中等训练领域,历史教科书及历史老师仍旧教授同学中国社会的五阶段分期法,尤其是对“封建社会”这一社会形态的内容编撰,将秦至清归为“封建社会”的范畴。进入高等训练阶段,全部已形成的历史观被认定为有质疑,甚至不成立,因此,中等训练与高等训练在内容上的脱节使同学难以正确了解本国的历史脉络。那么对“封建制”是否做到真正的正本清源呢?正本清源的目的是让国人了解本国历史的进展变化,所以建国之前很多学者的观点应当得到重视,加大对训练工的培训等,只有这样,才完全做到对“封建制”的正本清源。
密封线
通过对中国“封建制”的考察,发觉与西欧“封建制”具有相像性的实在商周时期,尤其是西周时期,而进入秦朝之后的中国古代历史则是以“郡县制”为主的中心集权的皇权专制社会,但也有分封的状况,如汉初、西晋、明初,最终为“郡县制”所取代。因此,有人也将它归结在“封建社会”的范围之内,并将秦至清的社会称之为转义封建社会,表现为封爵不治民,然而与西欧“封建”的主要特征相比较,则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没有西欧的庄园制、尚武的武士阶级、君臣的契约关系、城市的自治权等,这些特征是西欧社会在其特定历史进展过程中形成的,而中国的社会形态也是其在符合本国历史实际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社会制度,在当时这种制度是社会进展的趋势,柳宗元的《封建论》就为我们很好地论证了这一点。
(三)对中国“宗法制”的再熟悉
宗法制最早消失在商朝,成型于西周,与封建制互为表里,成为当时社会的世袭制度。作为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对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统治阶级的王位更替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社会是一个以父系大家长制为核心的宗族社会,这是我们的一个普遍熟悉,但读了《“封建”考论》中的“宗法制”流变后,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族有了新的理解。秦汉以后,郡县制取代了封建制,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由“宗族”变为“家族”,从而宗法制的意义变得更加宽泛了,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忠君”压倒“孝亲”,即所谓的“忠孝不能两全”,到最终往往“忠”战胜“孝”。与封建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并没有随封建制衰微而戛然而止而是绵延了至近代,宗法观念更是影响至今,所以说观念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并不是轻易可以转变。通过对考古发掘的吴简的整理和李景汉在20世纪20-30年月对河北定县的考察,得出在孙吴时期就已经存在“非宗族化”社会,中国传统社会是宗族血缘组织与非宗族地缘组织混合的社会。宗族观念在中国古代四民阶层纵向流淌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据调查,只要一个宗族里有个人进入士绅阶层,那么这个家族渐渐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其缘由是宗族里消失多个士绅,也可以用一句“一人得道,鸡犬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丙二醛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低空洞焊膏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办公写字楼出租合同范本2
- 活牛购销合同
- 广场商铺租赁合同
- 2025北京市非居民供热采暖合同(合同版本)
- 文化传播项目合同
- 门窗安装工承包合同范本
- 提升跨部门协作能力的技能培训
- 合同协议框架性合作协议
- 创业计划路演-美甲
-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谱乐谱
- 我国全科医生培训模式
-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PPT
- 机构编制重要事项的报告范文(5篇)
- DBJ51-T 188-2022 预拌流态固化土工程应用技术标准
- 《长津湖》电影赏析PPT
- 多维阅读第10级 who is who 看看都是谁
- 滑雪运动介绍
- 高二下学期英语阅读限时训练(一)
- 半导体制造工艺-13薄膜沉积(下)综述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